财务各月度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2 17:50:16

财务各月度工作计划

财务各月度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从表象看实质,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不在技术层面,而在于认识上的偏差和制度、文化建设上的缺陷。由于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一些专业技术和计算方法,从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之初,财务部门理所当然的成为预算管理的编制者和实施者,预算管理过程无外乎财务部门组织编制并上报年度预算,年中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预警,年末预算考核也是以财务指标为准。“用数字说话”使得财务成为预算管理的“主角”,但财务本身的局限性使得财务在推进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忽视数字背后的东西,导致责任主体错位,预算管理的效果不明显,无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最终使得预算管理流于形式,价值难以体现。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细节问题的分析,找到预算突围的方法。

一、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过程常常是各个业务部门上报预算,财务部门汇总预算,编制报表,报领导层审批,再经过几个来回的讨价还价和平衡,形成最终年度预算。在业务部门上报和财务部门汇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沟通不畅,业务部门不懂财务报表,而财务人员不懂业务,看似简单的一个数字,双方的理解完全不同,如果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没有充分沟通,可能造成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相互推诿。在有限时间内,如何提高沟通的效率和效果,是确保预算编制能够高效高质的前提。

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财务人员能够跳出财务做预算,因为预算的实质是公司为实现既定目标的一个行动计划表,不过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形式表现。如果财务的精力集中于预算“电子表格”的数据收集、检查、审核汇总、上报、时间节点等,并试图通过越来越多的表格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无异于合本逐末,在占用财务人员大量精力搞预算的同时,预算水平却无法真正提高,因为关注点始终在数字本身,而忽略了数字背后的东西。

以成本预算的编制为例,第一步是公司各部门根据具体的工作职责,上报本部门的成本费用预算,第二步是财务汇总、计算、编制预算报表。第三步是讨价还价和平衡,财务对数字是否合理的判别尺度一般是上年实际数、上年预算数,通过增减额、增减比率来反应变化,并据以判断变化的合理性。从财务的角度讲,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财务的本质就是用数字记录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历史,但通过历史预测未来的风险有时很大,历史数字是否合理无从考究,未来市场变化无法掌控,用无从考究的数字为依据调配企业资源以应对无法掌控的未来,预算的执行情况可想而知。

跳出财务做预算,首先是跳出“历史”,对历史数字的运用要有个清醒的认识和合理的使用;其次是跳出“数字”,数字是对目标或行动计划的一个定量化,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定量化不是最终目的,制定出能确保目标实现的行动计划才是目的。因此,财务在预算编制中的作用是翻译和桥梁,通过业务语言或自然语言与财务语言的转换,搭建目标与行动或工作计划之间的桥梁,建立以工作计划为纽带的预算编制体系,每个业务部门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全年的工作计划,具体到每个工作计划或任务的时间、方式和支出预算,并编制成表上报财务,财务人员将具体的行动计划与会计科目的链接关系梳理清楚,通过工作计划到会计科目的转换过程,业务部门上报预算时能够有的放矢,不必为不懂财务报表或会计专业术语而消极应付预算上报,财务人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汇总预算,形成全面预算的初稿。公司各部门都将主要精力放在预算的内容――工作计划而不是形式――数字上,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平衡过程也会注入更多理性。预算编制调整的过程也是公司管理团队清晰认识公司战略目标,合理精细安排全年工作计划,合理配置优化预算资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充分有效的沟通需要高效的方式方法,以工作计划为媒介,找到双方的共同语言,可以减少其他职能部门的抵触情绪,避免预算成为财务部门的事情。此外,在预算编制方法上,除了传统的固定预算、定期预算外,财务人员还应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分析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的优缺点,针对不同的业务特点和需要,考虑使用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等方法,并注意方法之间的互补性和综合运用'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预算方法体系。

二、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是过程控制不力,预算执行超标却难寻问题根源,其关键是在预算监控体系中过于依赖财务“拉警报”,而财务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收集信息不仅费时费力,需要编制许多分析报表以及大量计算才能得出实际发生额与预算之间的差异,而且由于数据收集的不足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较大的差异。警报是需要的,但适时的报警和全面深入准确的分析至关重要,否则财务有可能因空喊“狼来了”而成为众矢之的。财务作为预算控制的参与者,主要作用是协助分析和负责监督,以过程监督和提供准确的预算差异分析成为重要帮手。

就预算控制而言,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环节。年度预算的控制往往要落实到月度预算上,在月度预算的事前控制中,每月月初财务部门根据月度、年度预算和预算执行进度给各部门下达财务指标,指导业务部门制定本月业务计划。月度计划不是总预算在各月份问的简单分配,而是根据上月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和总预算的进度,以及实际情况的变化重新作出的更符合实际的安排。月度预算的事中控制主要是支出审批,即各级部门和领导根据下达的预算指标对日常支出业务进行审核,保障预算目标的实现。在审批过程中财务提供预算数、预算已发生数、预算余额等信息,使得审批有据可依。月度预算的事后控制是通过差异分析报告来反映预算执行进度、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建议。通过差异分析达到三个目的:提供决策信息,指导下月计划,提供考核依据。因此,预算差异分析虽月度预算的事后控制环节,但同时指导下月初月度计划的制定,从而把每月的预算有机地联系起来,有效保证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

对预算差异的分析,首先是数量化分析,数量化分析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比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等方法,从定量角

度或从产销量,品种结构、价格、变动成本、边际收益、费用等诸因素的角度分析,充分反映预算执行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和潜力。如从盈亏的形成过程看,差异的形成可以归为两大方面:销售收入差异和成本差异。根据销售收入和成本的构成,销售收入差异和成本差异又不外乎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两大类。所谓价格差异,是指由于价格因素变动而导致的差异额,所谓数量差异。是指由于数量变动而导致的差异额。差异分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从综合性的财务指标人手,逐步分解,最后落实到具体的生产技术指标上。其次是原因分析,数量分析可以看出数量上、现象上的差异,并不能就此说明差异实质。还必须深入相关的职能部门(车间),分析差异形成的多种原因,找出主要原因,抓住主要矛盾。如利润与预算发生差异,通过时间分析。看各月利润完成程度,哪个月的利润完成不好;通过项目分析,看是销售问题还是成本问题;通过部门分析,看问题出现在哪个部门,导致利润下降。第三是因素分析,在评估与调查差异发生的基本原因时,应当考虑因素:差异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如由于报告上的错误所致,因一笔会计分录误记到某部门,便可能促使该部门发生不利差异,而造成另一部门的有利差异,差异可能是由于特定的经营决策所致――为了改善效率,或为了应付某些紧急事故,管理当局下达决策而导致差异的发生。例如管理当局可能决定加薪,对付另一公司挖墙角的挑战,或者进行以往没有规划的特殊广告项目等。这类差异须认真辨认,因为一旦认清,便没有进一步调查的必要,当该项决策做成时,就已认定差异必须发生;还有许多差异是不可控制因素造成的,而这些因素又可加以辨认,例如洪涝损失等:只有不知道真正原因的差异,应该格外关心,并予以认真调查,以采取矫正行动。通过对各类因素的分析,衡量诸因素对预算完成结果的影响程度,才能在相互关系中找出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抓住问题关键,提出应对措施。

从预算差异分析中可以看出,财务在预算控制环节中,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问题,但还要跳出财务数据,深入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以及引起变化的真正原因,因为发现问题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目的。预算差异分析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财务人员在专业知识之外,对企业的经营、生产、市场等方面都有所了解,才能综合运用各种信息(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外部市场信息等),对差异进行分解、分析,最终形成有价值的预算差异分析报告。

三、预算考核

预算考核作为预算管理中的关键一环,考核评价的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预算责任人或执行者的行为取向,从而最终决定预算管理的效用大小。预算的好处在于可以量化考核,对于年度工作计划的完成能够用数字说话,但数字本身存在被人为操控的可能,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或者减少预算指标考核的负面影响是考核评价中的首要问题。业绩导向型考评能够促使执行者追求更高的业绩目标,但却可能加剧讨价还价和预算松弛,从而削弱预算对现实的指导意义;真实导向型预算考评能够增强预算的准确性,使预算更好地发挥规划和现实指导功能,但却可能妨碍执行者努力追求更高、更好的业绩。“鱼”与“熊掌”兼得的可行方法之一是在以财务业绩为主的预算考评指标体系中加入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通常具有结果性、后置性、易操纵性等不足,容易诱发短视行为,而适度、适宜引入非财务指标作为补充辅助指标,有助于预算责任人重视过程,关注长远、整体的价值提升,从而兼顾业绩与真实。

以固定的预算目标尤其是财务指标为依据进行业绩考评,以及传统预算文化的缺失是预算考评失效,进而难以建立良性循环的预算管理体系的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在预算考核过程中,财务人员应避免沦为操纵工具甚至主动参与操纵数字,提供真实、可靠、完整的财务信息,不仅是对外部信息需求者而言,对企业预算管理同等重要。财务人员参与操纵预算,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间接的影响是预算效用降低,预算严肃性丧失,企业文化被破坏,进而加深其他部门对预算的错误认识――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

四、总结

财务各月度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控制;具体应用

一、预算控制的思路

预算编制完成后,就正式进入预算执行控制阶段。公司实施预算控制应以公司战略为核心,预算一经批准就应严格执行控制,预算执行监控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它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等过程控制。只有当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并经适当的审核批准时,才能对预算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一,为了确保年度预算目标的达成,将年度预算细分,分解到各月份,实施月度预算。

第二,预算控制要贯穿并渗透于企业各项日常业务活动中,预算管理部门要严格从计划到业务发生的过程预算控制,通过内控预警等方法进一步加强业务活动的过程管理,通过对业务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促使企业管理精细化。

第三,对于预算外事项的发生应严格控制。企业应建立超预算及预算外事项的监控管理流程并有效执行。

第四,公司应建立预算反馈报告制度及例会制度。由预算组织部门(一般为财务部)财务部利用财务报表监控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向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管理委员会乃至董事会提供财务预算的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企业财务预算目标的影响等财务信息,促进企业完成财务预算目标。

二、预算控制的方法

预算原则上运用项目管理与数量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预算金额进行控制。具体控制方法包括总额控制、专项控制及进度控制。

(一)总额控制

总额控制执行是指按“月度预算、年度总控、超支惩罚、节约奖励”原则进行预算控制,促使业务部门做到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合理使用。

(二)专项支出控制

专项支出控制是指在年初既定工作计划或事项的基础上进行项目进度执行的预算控制。

(三)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就是根据销售或生产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与之相匹配的预算控制,即弹性预算。

三、预算控制关键环节的具体应用

预算控制的重点是如何提高盈利性,预算执行控制的关键是在业务执行的过程中,根据公司预算精细化管控的要求,通过对业务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促使企业管理精细化。

(一)经营预算控制

1、销售预算控制

(1)销售交付控制

销售收入月度预算应在分析客户订单及实际市场的情况下,合理预计销售金额。建立销售预算完成计划时间进度表,随时检验预算完成情况。建立有效的预算评估程序,对每一阶段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在销售预算中还应涉及对产品期初、期末存货的考虑。销售量的波动由于各种环境的影响会比较频繁,为了生产的稳定,对存货也应该进行预算控制,使存货数量处在最低安全存量和最高安全存量之间。

(2)销售回款控制

应收账款是形成资金风险的主要环节,同时也是影响资金营运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当加强:建立公司稳定的信用政策;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其偿债能力;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建立销售回款绩效考核制度。

2、采购预算控制

原材料采购要与客户交付计划、供应商的产能信息紧密衔接互动,通过合理筹划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输成本,通过信息化支持,实现对主材采购总量、交付进度以及库存的管理。

辅材数量通过对年度库存降低目标进行考核,通过对BOM定额修正、供应商备货和生产部门的请购策略来控制库存,价格则通过扩大集中采购范围以及跟踪采购数量变化来实现采购成本降低。

大力加强企业集中采购管理,规范采购业务流程,运用比价采购,建立报价制度、采购制度、验收制度以及监督制度,从总做流程上建立相互制约的机制,使采购管理不仅合理、合法而且经济有效。

3、费用预算控制

费用预算通过预算额度与频次组合进行控制,其中预算额度控制包括总额与分项控制。人工成本、会议宣传费、中介机构等固定费用按照在年度预算总额内进行月度、季度预算目标分解后,进行日常专项及总额控制;研发费用、运输费等根据预算编制基础,按订单明细、立项、费用分类等进行分项额度内的进度预算控制;其余日常费用在总额控制的同时,增加费用预算在日常月度调整的过程控制。

(二)投资预算控制

企业应建立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部门。

资本性支出需求部门根据需求在工作流系统中提请资本性支出请购计划或请示报告,预算管理部门根据预算总额进行资本性支出预算执行的审批。

(三)财务预算控制

财务预算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它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算收益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

财务部主要通过业务延伸,参与前端集中采购、生产定额标准及领料控制、项目成本核算、销售结算、成本分析等管理手段,站在公司全局角度抓重点或突出矛盾,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控,特别是对于影响利润的关键指标如销售收入、利润、现金流量等数据的关注,并通过滚动预算及年度预算的模拟进行预警,及时找出执行差异及措施,以保证公司年度目标的顺利实现。从而实现成本降低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甘江泽.浅谈预算控制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中旬),2015,(12)

[2] 龚巧莉.管理会计量化工具与方法应用[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

[3] 刘静.浅议全面预算管理在石油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

财务各月度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两个转变”为目标,紧紧围绕公司年度生产经营任务与我部目标工作任务,开展全员绩效管理工作,建立奖优罚懒、优胜劣进的管理机制,为公司各项生产经营目标和我部目标工作任务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绩效管理,激发我部全体员工的工作潜能和积极性,形成人人争优创先、个个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持续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绩效,有效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确保完成公司年度目标和任务,促进公司安全健康科学发展,为薪酬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三、实施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全员参与、有效沟通,激励约束、改进提升”的原则。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做好员工绩效管理工作,成立财务部绩效管理小组,财务部主任为组长,财务部副主任为副组长,财务部员工为小组成员。

五、全员绩效管理流程

1、绩效计划

制定月(季、年)度的绩效目标和工作计划。年度绩效目标和工作计划以签订绩效合约的形式确定。

2、绩效实施与辅导

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绩效管理人就员工的工作业绩完成情况和表现,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和鼓励。

3、绩效评价

绩效管理人对员工的月(季、年)度绩效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价,绩效评价采取目标管理法、关键绩效法、强制分布法、360度考核等方法。

4、绩效沟通与改进

绩效管理人与员工根据月(季、年)度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沟通,制定提高、改进计划,达到持续改进绩效的目的。

六、绩效目标设定

1、月(季)度绩效目标设定

绩效管理人依据年度工作业绩指标和本月(季)重点工作,制定员工月(季)度工作计划,作为员工月(季)度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

2、年度绩效目标设定

员工与绩效管理人进行充分沟通后,双方在每年年初以签订《海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员工绩效合约》的方式明确绩效目标。

七、绩效实施与辅导

对于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及能力较缺乏的员工,绩效管理人需将做事的方式分步骤传授并跟踪完成情况。对具有完成工作的相关知识及技能、但偶尔遇到特殊情况的员工,绩效管理人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方向指引。对具有较完善的知识及专业化技能的人员,绩效管理人给予鼓励或建议,实现更好的效果。

八、绩效评价

员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工作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指标评价体系及执规考评体系构成,以工作业绩指标评价体系为主。

1、月(季)度绩效评价

由绩效管理人根据员工月(季)度工作业绩完成情况及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进行评价打分,在次月的1~5日进行。评价打分采取百分制,其中:工作业绩占90%,工作能力占5%,工作态度占5%,具体各部分权重应根据考核目的和考核对象的不同区别设置。执规考评作为扣减因素,按照企业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绩效管理小组审定绩效评价结果后向员工通报绩效评价结果。员工对评价结果认可,则进入到下个月(季)的绩效计划制定;如对评价结果不认可,则可进行绩效申诉。

2、年度绩效评价。

年度绩效评价结果由月(季)度绩效评价平均值、绩效合约评价结果及综合测评结果构成,原则上月(季)度绩效评价平均值占70%,绩效合约完成结果占20%,综合测评结果占10%。执规考评扣减分数为各月考核扣减之和。

绩效合约评价由绩效管理人根据员工年度绩效合约中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原则上在每年年末至次年年初进行。

综合测评主要是对员工的品德修养、职业道德、协作精神、廉洁自律等内容进行测评。由绩效管理小组在每年年末至次年年初,组织对员工年度综合表现进行测评。

年度绩效评价结果按成绩从高至低分四个档级进行排序:

优秀(A级)员工占15%;

良好(B级)员工占45%;

合格(C级)员工占30%;

不合格(D级)员工占10%。

对于全年某一个季度中达不到本岗位规定70%工作量或80%出勤率(带薪年休假、婚丧假、计划生育假、探亲假等待遇性休假除外)以及达不到本岗位主要职责要求的员工,直接确定为D级。

九、绩效沟通与改进

绩效管理人和员工在沟通前应按要求准备相应资料,绩效管理人应通知员工当面沟通的时间和地点。绩效管理人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与员工回顾和讨论绩效管理周期内的工作情况,告之其绩效评价结果,请员工发表意见,就绩效评价结果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及时、准确、真诚的指导及帮助员工改善工作,制定工作改善计划和员工个人发展计划。绩效沟通填写《海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员工绩效沟通表》,经员工、绩效管理人分别签字后,抱我部绩效管理小组备案。绩效沟通以面谈的形式进行,每个考核周期至少沟通一次。

十、绩效评价结果运用

月(季)度绩效评价结果作为确定部门绩效奖金和计算个人绩效奖金的依据。绩效奖金=奖金系数*奖金标准*个人月度绩效评价分数/100。

年度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兑现年度绩效奖金、岗位动态管理和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

十一、评价指标体系

1、工作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由关键业绩指标(KPI)、岗位职能性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三部分组成,具体评价指标及其权重,根据考核目的和考核对象的不同区分确定。

2、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评价指标体系

工作能力是指胜任本员工作必备的知识、技能、经验、体能等,着重衡量员工岗位基本素质。

工作态度是指积极性、责任心、合作意识、敬业精神等。着重观察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行为,对绩效评价对象的精神面貌和职务行为作出评价。

十二、执规考评

主要考核员工的安全、纪律、党风党纪、廉政、本专业行为规范等,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扣减的分数在绩效评价总分中扣除。

十三、保障体系

每个绩效评价周期结束,绩效管理小组公示绩效评价结果,员工如对绩效评价结果有异议,应首先与绩效管理人进行沟通,如沟通无效,可向我部绩效管理小组提出书面申诉意见。绩效管理小组对申诉内容进行调查、核实,在接到申诉之后的5个工作日内提出处理意见。

为帮助员工及时总结自身绩效表现,便于绩效管理人准确评价、指导员工绩效,实现绩效管理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的转变,建立工作日志管理制度。

十四、附则

财务各月度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范文一:

2016年,在领导及同事们的帮助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我个人无论是在敬业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现将本人一年以来的个人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在学习上,注重提升个人修养

1、通过杂志报刊、电脑网络和电视新闻等媒体,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加强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

2、认真学习财经、廉政方面的各项规定,自觉按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程序办事。

3、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业务技能的培训,严格按照“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乐于奉献”的要求,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增强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始终把工作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工作。

4、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讲求学习效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坚持学以致用,注重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用新的知识、新的思维和新的启示,巩固和丰富综合知识、让知识伴随年龄增长,使自身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5、全力融入单位组织开展的各项业务技能活动,在领导的带领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挖掘了自己的潜力,增长了业务知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提升了政治业务能力。

二、在思想上,认真履行廉政建设

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我在工作中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守工作岗位,遵守工作制度和职业道德,做好财务工作计划,乐于接受安排的常规和临时任务,如完成单位领导离任审计、廉政专项治理、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及清房相关事项等。

三、在工作上,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一年来,本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自觉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由于财会工作繁事、杂事多,其工作都具有事务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在财务战线上,本人始终以敬业、热情、耐心的态度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对待来报账的同志,能够做到一视同仁,热情服务、耐心讲解,做好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不刁难同志、不拖延报账时间:对真实、合法的凭证,及时给予报销;对不合规的凭证,指明原因,要求改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高效、优质的服务,保障单位的后勤财务工作顺利开展。

四、下一步工作思考

(一)经过这次全面总结,让自己又一次认识到自身在工作中、意识上存在许多不足。基于这个目的,回想这一年工作,再和其他单位财务人员相比,还存在一下几个的问题,希望在15年的工作中能够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1、财务工作距财务管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单位财务工作更多的还是会计工作,目前财务仅仅停留在事中记帐、事后算帐,对事务发展的预见性不够,不能将工作做在前面,往往是碰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2、会计工作中仍有许多待改进之处。今年财政局组织我们学习了财政部《会计工作基础规范》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对财务制度中新的变化做出了调整和指导,也对我们的会计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尤其在一些小问题的执行上不够坚决,在对一些已形成习惯做法的问题处理上,改变起来还有一定困难。

3、管理工作的形式化、表面化。有很多的日常管理工作作的还不够细致、深化,往往只拘于形式或停留在表面,没有起到真正的管理作用,对照制度的要求,还存在问题,针对这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将管理工作做细作深,应是今后工作中的又一重点。

4、缺乏沟通,对相关信息掌握不到位。财务工作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反映、监督,对本股室以外的信息应及时了解,而目前就是对财务暂时没用或是不相关的信息、知识没有主动与其他g股室进行沟通、了解;另外和领导的沟通还存在问题,对领导的工作思路及对财务工作的要求还不能完全掌握,以至于使自己的工作有时很被动。

(二)鉴于以上问题以及个人的一些想法,计划在xx年的工作中重点应在以下问题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提高:

1、在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上,还是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有的放失;同时向其他单位做的好的财务人员学习好的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另外,认真做好财务计划工作,保持与领导及时沟通,确保所有事项顺利进行。

2、力求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按照财政部《会计工作基础规范》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只有按照《工作规范》、《财务制度》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做好财务工作分析的基础工作,才能为领导提供真实有效的、具有参考价值的财务分析及决策依据。

3、做深、做细日常财务管理工作

在接下来的一年,我计划多花一些时间,多研究研究财务软件及其他相关软件中的功能模块,尽可能使现有的功能得到充分利用,让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起到真正的控制、管理作用。

最后,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细致耐心的工作作风,同时,无论在什么岗位,哪怕是毫不起眼的工作,都应该用心做到最好,哪怕是在别人眼中是一份枯燥的工作,也要善于从中寻找乐趣,做到日新月异,从改变中找到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领导能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财务工作,我也会在工作中尽我所能,不遗余力地作好财务工作。

范文二:

繁忙的2016年已经过去,这一年里,在中心领导和计财处领导的带领下,在各位同事的帮助下,我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较圆满地完成..

2016年,我自觉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由于财会工作繁事、杂事多,其工作都具有事务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因此结合具体情况,全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1、及时准确的完成各月记帐、结帐和账务处理工作,记账并粘贴凭证近四千张、装订凭证近70本。

2、及时准确地编报了各月会计报表,每月1份、每份7种,并对财务收支状况和能源使用情况进行了5次认真分析和思考。

3、及时准确地填报市各类月度、季度、年终统计报表,定期向统计局报送。

4、完成各月对餐饮库房的盘点工作,创新制作了餐饮数据统计表,使月底餐饮数据的上报更加规范、整洁。

5、新增设了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主要能源和水消费、天然气、财政拨款批复和使用情况等6种台账,并及时跟进和更新数据。

6、配合中心各科室完成政府采购17次,及时填报、查看合同、打印结算书;利用半个多月的时间完成全国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的自查工作并上报了自查报告。

7、承担了并完成了个税、营业税的申报与缴纳,以及往来银行间的业务和各种日常费用的缴纳。

8、每月认真核对现金、银行存款账户余额、支出进度,银行对帐等工作,确保年度决算顺利进行。

9、以认真的态度积极参加北京市财政局集中财务试点培训,做好用友软件、财政新记账系统的维护和设置,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新系统里录入凭证3千余张。工作量大、任务重,基本上每天都得在电脑前坐6-8小时,在经常腰疼、眼睛痛的情况下坚持工作。

10、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政治、业务学习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11、对各类会计档案,进行了分类、装订、归档。对财务专用软件进行了清理、杀毒和备份。

12、其它日常事务性工作。

二、加强学习,注重提升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1、通过报纸杂志、电脑网络和电视新闻等媒体,加强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

2、认真学习财经方面的各项规定,自觉按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程序办事;

3、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业务技能的培训,始终把增强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始终把工作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工作;

4、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讲求学习效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坚持学以致用,注重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用新的知识、新的思维和新的启示,巩固和丰富综合知识,使自身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

尽管我们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但必须看到工作存在的不足:

1、理论水平不高,当前社会会计知识和业务更新换代比较快,缺乏对新的业务知识和会计法规的系统学习,导致了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础工作缺乏,影响来工作水平的提高。

2、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多,深入探讨、思考、认认真真的研究条件及财务管理办法、工作制度少,工作有广度,没深度。

3、只干工作,不善于总结,所以有些工作费力气大,但与收效不成比例,事倍功半的现象时有发生,今后要逐步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善总结、勤思考,逐步达到事半功倍的的效果。

四、严格履行会计岗位职责,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1、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转变观念、完善自我,跟上时展的步伐。我们的知识就像会计核算中的无形资产,有时候发现它已没有使用价值了,必须及时得到更新。

2、会计工作不仅是单位各项工作的一种反映,也是对各项经济活动的一种监督。必须积极参与到单位各项工作中。都应该用心做到最好,哪怕是在别人眼中是一份枯燥的工作,也要善于从中寻找乐趣,做到日新月异,从改变中找到创新.

认真总结一年来的财务工作,并为年订下了财务工作设想.对各类会计档案,进行了分类、... 按规定录报财政供养人员信息;办 理人事工资审核等.

财务各月度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行清算系统为依托,在预算单位动用财政性资金购买商品、劳务和支付款项时,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将基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收款人。对纳入集中管理的单位,支付机构按照“责权不变、集中支付、分户核算、封闭运行”的办法进行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一是有利于加强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改变过去财政资金分散管理,部门开多户头的混乱局面,能充分实施财政事中和事后监督,从源头上杜绝财政资金的截留和挪用。二是有利于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财政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由财政直接支付给商品供应商和劳务供应商,减少了资金在单位账户上的滞留时间,可以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有利于调整财务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财务管理关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促进财务部门与各业务部门的工作协调,加强财务部门与各业务部门的关系,提高财务部门的地位。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第一,事业单位既得利益的影响。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增加了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对事业单位的既得利益产生影响,加上单位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宣传学习不够,出现了对该项改革不理解的现象。利益部门的既得利益格局受到冲击,事业单位对国库集中支付的抵触情绪将制约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造成了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计划和进度的不合理。

第二,事业单位机动灵活性的制约。国库集中支付和资金的分配由批复的预算额度完全控制,预算额度又由批准的月度用款计划进一步得到分解和确定,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事业单位等资金的自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事业单位财政拨款的级次较多,一些支出项目需要所有该级次的财政、国库部门审核、付款,操作上费时费力,预算单位基本上没有调整的余地,应付基本职能突况也丧失了机动性。

第三,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资金不能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难以对这部分资金的计划使用和结存做出合理的安排。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有其自身的特点,形式多样,包括事业经费、支持科研部门总体能力提高的专项资金、基建项目资金等。要利用好该部分资金尤其是跨年度的专项资金,做好资金配置计划,安排资金用款额度,形成适度结存,都需要对上述资金活动状况做出详尽的财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做出正确的决策,而目前的实际工作中这方面比较薄弱。

第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项涉及面广,运行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科研事业单位而言,涉及财务、科技、资产、人事、基建等多个业务部门,涉及的领域有财政资金支持的科研课题,专业领域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基建项目、图书购置、政府集中采购等资金统筹安排等,原有的与之相关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已不能满足改革的要求,需要尽快完善。

第五,信息化工作水平的影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事业单位、国库和银行之间实现计算机联网,单位申请用款和打印凭证、财政审核支付和财务、银行核算对拨款凭证信息等业务均通过网络操作来实现。事业单位信息化水平不高制约了国库支付进度,难以适应新的工作流程。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对整个财政体制改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旧事业单位习惯的财务管理核算方式冲击也很大,甚至动摇了部分习惯性的工作基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审慎地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三、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调整

首先,财务管理理念的转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前,只有银行账户有足够的资金存款,才能保证系统各项财务支付和工作计划的顺利实现,完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所有资金归属国库,单位只有用款指标和计划,不再负责财政性资金的拨付,日常财务管理则不再涉及资金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取决于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符合年度预算的用款计划,才能办理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这就要求单位财务管理重心要由资金管理转向全面预算管理,部门预算必须完整、全面、准确,预算编制工作必须科学、规范、细化。

其次,做好计划管理,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国库集中支付是与部门预算紧密联系的,财政支付机构将年度经批复的部门预算和追加调整预算通过网络以指标的形式下达给预算单位,各预算单位按照指标的数额在年度内分月编制用款计划,经上级主管部门汇总后上报财政部门审批,财政部门根据审批后的批复计划给预算单位下发用款额度,预算单位按照用款额度和用款计划中的项目来支付各项支出。所以,预算单位必须按照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中的项目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年度内各月的用款计划。

各单位要根据自身的经济业务活动特点和内部控制的弱点,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应的内部财务制度。资金额度按照批准的用款计划严格地分为类、款、项,认真审核,保证支付内容和金额符合批准的用款计划,内部管理控制的重点是对支出弹性大、容易发生舞弊行为的活动,要严格执行授权控制,加强事实过程监督。单位财务应逐步建立起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内部控制体系,用严格的内部监督来配合国库支付机构的外部监督,保证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

再次,提高会计电算化信息水平。国库集中支付对信息网络建设的要求比较高。单位办理授权支付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审核完成,使财政资金支付全过程和单位的各项支付活动都处于计算机系统的监控之下。财务管理部门要通过计算机的硬件配置、网络建设、软件开发等不断完善和加强,提高单位财务电算化管理水平,以支持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的客观要求。

财务各月度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标准成本制度作业长财务人员降低成本

标准成本制度产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美国。我国关于标准成本制度尚处在概念介绍的阶段,企业实务中应用的不多。宝钢1995年着手推进标准成本制度,1996年正式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包括标准成本的核算体系及管理体系。通过这5年来的推进,宝钢在成本管理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丰富了管理会计中有关标准成本的内涵。本文拟结合宝钢的实际,谈谈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及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作业长和财务人员在降低现场成本中所起的作用。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

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三部分。

根据我们实践中的体会,标准成本应依据各生产流程的操作规范,利用健全的生产。工程、技术测定(包括时间及动作研究、统计分析、工程实验等方法),对各成本中心及产品订定合适的数量化标准,再将该数量化标准金额化,做为成本绩效衡量与标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成本中心的制定

标准成本的首要问题便是制定成本中心,以衡量其绩效,分清各部门的责任。成本中心是成本收集的最小责任单位,它有三个特点:一是要确定责任区域,二是要在一定主管控制下,三是它为最小成本责任中心。

我们在实践中认为,对于某种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所经过的并且有投入、产出的单元都为成本中心,一级成本中心一般为一个厂,二级成本中心为分厂,三级成本中心为作业区。成本中心按其功能又可区分为生产性成本中心、服务性成本中心、辅成本中心和生产管理性成本中心。这样我们既可衡量一级成本中心的绩效,也可根据需要来衡量二级成本中心、三级成本中心的绩效。下图为成本中心的层次图:

(二)成本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成本标准是针对明细产品(产品大类十材质十规格)在各成本中心而制订的,它分为消耗标准和价格标准。而消耗标准又分原料消耗标准、辅料消耗标准、直接燃动力标准、直接人工标准和制造费用标准;价格标准分为物料价格标准、半成品价格标准、能源价格标准和人工价格标准。

消耗标准制定的依据为工艺技术规程、生产操作规程、计划值指标、历史消耗资料,而价格标准制定的依据为成本补偿。具体方法为:

1、原料消耗标准是指明细产品在各成本中心的单耗,即投/产出,它应由成本中心的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投技术规程制定。

2、辅料消耗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历史消耗资料及生产操作规程、计划值。

3、对于直接燃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标准的制定,则可按产品的生产难易程度(即机时能力)制定,某产品的机时能力指1小时可生产多少吨。这些标准可按其倒数制定。如:某明细产品制造费用标准=(该成本中心平均机时能力

/该产品机时能力)×(该成本中心制造费用总额/该成本中心总产量)。

4、价格标准可按成本补偿的原则制定。

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教训是,成本标准不能光由财务部门、生产厂及财务人员制定,而一定要有一个权威机构制定和修订标准,制定标准的人员应由工程技术方、生产方、财务方的人员一道参与。

(三)成本差异的揭示及分析

成本差异分为消耗差异和价格差异。

消耗差异=标准价格×(实际消耗一标准消耗)

价格差异=实际消耗×(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

对于三级成本中心(作业区)的差异,由于定好了价格标准,因而在此不揭示价格差异,只揭示消耗差异。如下表(数据为假设数据):

二级成本中心、一级成本中心的差异揭示格式与三级成本中心类似。

价格差异由一级成本中心上交至总公司进行统一处理,按一定规则分摊。

XX年5月工序差异表

工序名称:XX区

产量:5547.68吨

差异等于实际成本减标准成本,负差为有利差异,正差为不利差异。差异揭示出来后,应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差异产生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标准不够准确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实际生产操作或管理产生的。对于不够准确的要加以修订,对于由于生产操作管理产生的要具体进行分析。如上表中的石墨粉产生负差,分析其原因,为采用了国产水溶性石墨粉(单价11元/KG),比进口石墨粉(单价45元/KG)便宜。采用国产石墨粉在单耗上不变,而价格下降,因而产生负差,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以后以国产石墨粉代替进口石墨粉。再加上表中顶头产生正差,分析其原因,为顶头生产厂产出的顶头质量有所下降,而我方三级成本中心工人实际操作按标准化进行并无不当之处,进而提出改进措施:要求生产顶头的厂家把质量提高,否则就另择厂家。

在实践中得出这样一条经验:成本差异的分析一定要责任中心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分析,而不能由财务人员闭门造车想象出差异原因,这样才能使标准成本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实施标准成本制度的作用

1、便于成本核算。按照前面的介绍,只要划定成本中心、确定成本标准、制定成本项目后,按一定的程序便可核算出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及成本差异。

感触特别深的是成本核算中在制品的留法。在制品留多少金额一直是成本核算较为头痛的问题,采用标准成本后,在制品按成本的标准留,剩下的成本即为转出成本,这样解决了在制品留法不合理的难题。

2、便于分清各成本中心的责任。由于标准成本将成本中心划定为一、二、三级,而三级成本已划到车间、作业区这一级,三级成本中心也能揭示出标准成本差异,这样打破了车间之间吃大锅饭的现象,是谁的责任只要看差异即可。

3、便于成本控制。明确成本中心的责任后,使成本控制的责任下放到车间、作业区三级成本中心,便于车间、作业区把成本标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到个人,加强考核,使奖金与成本业绩挂钩。

另一方面,我们在标准成本实践中还实行月度成本计划的措施,亦即下月的月度生产计划制定出来后,配上成本标准,就出来了月度成本消耗量,然后领料员、成本员按此月度成本控制计划领料,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4、便于决策。一方面便于管理当局根据差异分析情况作出采取新工艺、新操作、新技术的决策,以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便于管理当局针对标准成本状况,作出销售经营决策。

另外,在实施标准成本制度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标准成本必须整合化。要提高标准成本的反映速度及效率,应有整合的概念,即标准成本从标准的制定、成本中心的确定。成本项目划分到成本费用的归集、成本费用的分配直到报表的输出有机地合为一个整体,而不能分散、零落地各自分成一个个互不关联的小系统。

以下为标准成本整合图:

二是标准成本必须电算化。标准成本要整合,则从标准到生产实际的信息量必然非常庞大,光靠手工计算是不可能的,因而必须电算化。以下为标准成本电算化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图:

二、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作业长是降低成本的主要责任者

随着成本工作的不断深化,成本管理的重心逐步转移到作业区,特别是宝钢推行标准成本管理制度以来,作业长从以往的只管生产、质量转到现在还必须管现场成本上来。五年多来推进标准成本的经验表明,作业长是降低现场成本的主要责任者,应创造条件使作业长成为降低成本的主力军。

(一)为何作业长是降低工序成本的主要责任者

实施标准成本制度,

涉及到的人员有分厂厂长,兼职成本员、财务人员及作业长等,他们的工作各有其责。

对于分厂厂长来说,一个分厂下面有几个作业区,分厂厂长除了要抓产量、质量、安全外,还有许多事务性的工作要处理,因而对现场成本不可能抓得很细很深。分厂厂长可以做到的是部署各作业区成本管理的方案,检查作业区降低成本的措施及效果。

对于兼职成本员来说,因为是兼职,他们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自己的岗位职责上,而且由于岗位的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去指挥班组长。工程师及具体的岗位操作工,他们能做到的,一是做领料计划、收集成本数据、核对成本数据、反馈成本数据;二是作为成本网络的成员,成为联系作业区与成本工作小组的桥梁。

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他们在成本网络里是成本工作小组的日常管理机构,是全厂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负责制定成本管理推进的进度、计划,培训作业长成本知识、树立成本意识,审核作业区成本程序文件,做出月度成本计划,揭示作业区标准成本差异,召集作业长进行作业区成本分析,考核作业区及作业长成本业绩。他们对成本管理起的作用是通过作业长传递下去的,而并非直接参与降低现场成本。

而作业长相当于作业区的管家,即“小厂长”,直接管作业区的产量、质量,并且还管理班组长、岗位职工,作业长有奖金的分配权。这样使作业长可以把成本指令传递到工程师、物资部、备件处、设备管理室。作业长对作业区的成本工作可以做得“细”,可以把岗位指标做得“准”、成本程序文件编制得“实”,并且直接贯彻到岗位、个人,以实行现场成本的过程控制。作业长还可以直接掌握各机组的成本降低实绩,并且与班组、个人的奖金挂钩,以体现成本考核的“严”,真正做到现场成本管理的“实准细严”。因此,作业长比分厂厂长、车间主任更清楚、更关心、更直接、更深入地降低现场成本。

(二)作业长如何真正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

根据我厂推行标准成本制度的经验,作业长要真正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应做好以下工作:

1、应该知道成本中心成本标准的设定。作业长必须对作业区成本中心各产品的各成本项目标准设定的方法、状况、修订标准等作到心中有数,把成本标准与计划值有机结合,按成本标准、计划值控制各项消耗。

2、必须看懂成本中心成本差异报表及数据来源。首先应该了解成本核算中本区域所包含的所有明细成本项目。不同的区域所包含的明细成本项目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包括以下五大类:直接原材料、直接辅料、直接燃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其次,标准成本报表主要有工序差异报表、分厂差异报表、在制品报表等,作业长应了解自己所管工序的差异报表的来龙去脉,并进行事后分析。

3、应该了解物料领用、生产备件领用的途径并作到核对帐实。从物资部领用的物料,按财务部门预先设定的规则,有些计入直接辅料,有些计入制造费用的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作业长必须知道哪些物料该进什么成本项目,并且月终及时核对领料单,发现错转、漏转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纠正。

另外象轧辊、刀具等生产备件的领用,为了避免成本的大幅波动,先计入待摊费用,作业区耗用这些生产备件时,才计入直接辅料中的生产备件,要求作业区及时与仓库核对生产备件的耗用数。

4、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制定降低消耗的计划,并把指标分解到岗位。年度成本预算下达后,作业长应根据作业区具体情况制定降低消耗的年计划,并以文件形式把指标分解下发到班组、岗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之得以实现。每月终了,财务部门把作业区的成本标准配上生产计划得出下月的成本计划,作业长再根据作业区具体情况制定月度降低消耗的计划,并贯彻落实。在成本的事中控制方面,作业长应开展有效的降低成本活动,将降低成本的指标层层分解到各作业区、班组及操作工,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千斤重担人人挑。如精整区结合现场成立试点,在直接辅料、机物料、低耗品三大类可控项目上,进行反浪费要因分析,寻找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和不完善方面,并将主要成本项目实行挂牌到岗,使每个职工在生产操作中时刻牢记“成本在我心中,节约在我手中”,收到良好效果。

5、应该制定本成本中心降低成本的重点控制项目。作业长应该在本作业区找出用量大或是单价高或是浪费严重的项目作为重点控制项目,也就是讲抓住大头,确保降低成本目标得以实现。对重点控制项目应指定专人负责,抓科技攻关、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按月跟踪项目进度及取得的效益。如技术进步可使综合成材率上升,若提高一个百分点的成材率,可使单位成本及总成本都大幅下降。热轧区针对管坯切割长度精度低,造成浪费等现象,组成一个质量攻关小组,经过努力,精度得到很大提高,切割长度超标由以往的4次降低到1次,成材率也由此提高。

6、应该下大力气增强全员成本意识,调动作业区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为了使全员具有成本意识,作业长进行成本指标分解做到“人人有指标”的同时,应根据指标制定一系列奖惩制度。对完成指标的给予嘉奖,对完不成的扣奖,使全员有一种责任感,对“降成本、增效益”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业长应使班组长了解标准成本,从管理思路上引导作业长带动员工来降低工序成本。如作业区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来提高职工的成本意识。钢管分公司97年、98年开展“查找身边浪费点”的活动,广大职工积极响应,立足岗位做有心人,经过308个班组的认真查找,共收到800余条关于降低成本的好建议、好措施,同时将好的建议和措施在分公司内进行广泛推广并给予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全员成本意识。

(三)怎样创造条件使作业长成为降低成本的主力军

1、要增强作业长的成本意识。要使作业长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首先必须使作业长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样作业长才能增强作业区员工的成本意识,才能带动现场人员去挖潜力、降消耗。

2、要对作业长进行定期的成本知识培训。如果作业长没有足够的成本知识,降低成本就没有方向,而且也分析不清成本升降原因,更不用谈提出改进措施了。

3、要创造条件适当放权,如对班组、个人的考核权、奖金分配权。责任要与权利挂钩,如果只有责任而没有相应的权利,有些事情就难以往下推进,因而我们把考核权、奖金分配权下放到了作业长手中。

4、要对作业长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如设置重点指标推进奖、成本管理奖,以调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三、标准成本制度下财务人员在降低成本中所起的作用

宝钢推行标准成本制度以来,成本管理的重心转移到了作业区,作业长从以往的只管生产、质量转到还必须管现场成本上来。随之,财务人员在降低成本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组织者的角色,具体做法是:

(一)组织起高效的成本网络

财务人员组织成立标准成本推进网络,以高效快捷地反映成本信息。公司经理担任小组组长,各工序兼职成本员、统计员、领料员等为网络主要成员,及时反馈成本信息,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有效地控制成本。

(二)组织成本管理的过程控制

1、财务人员对成本进行事前预测。

(1)建立成本指标分解体系:对于成本预算中的各类费用有专人控制,杜绝“无人管的费用”发生。如直接原料、直接辅料、直接燃动力由公司领导主管的各分厂、车间控制,具体指标年初下发至各工序。制造费用各项费用指标分解到各月,同时确定控制者及主管领导。

(2)建立月度成本计划体系:实行年预算指导下的月度成本计划管理,即根据每月的生产计划制定出月工序成本计划及各项消耗定额,进行成本的月控制,使预算置于强有力的过程控制之下。

2、财务人员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网络的作用,对现场成本进行事中控制。

(1)通过作业长控制现场成本:年初作业区把预算指标分解到班组、岗位,使人人有指标,有压力,有动力,使成本压力由作业长层层传递到班组、岗位。各作业区由作业长为责任人提出2~3项各自工序的重点控制项目,定出指标,进行事中控制,每月进行检查。公司单独拿出奖金进行奖励(按节约额的5%提奖),这种管理方式已经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2)由作业长责令班组长控制班组成本:各班组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人、制定考核办法,月度作业区对直接材料、机物料、低耗品的责任人进行考核,与奖金挂钩。

(3)通过领料员控制物资领用:以月度成本计划为基础,领料员上报计划,作业长签字确认;领料员作好物资的验收工作,及时登记台帐,并对当月各班、整个消耗情况进行分析,作业长控制物料的耗用。

3、财务人员组织好成本的事后分析。

建立成本分析例会制度,由财务科牵头召开成本分析,作业区内作业长牵头召开作业区班组长成本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总体分析,产量、产品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直接材料,成材率、废钢回收量产生的影响;直接辅料,产生差异较大项目产生的影响;直接燃动力,综合能耗与目标值相比产生的影响;可控制造费用,分析总费用、各单项超支原因;与预算相比,对成本上升或下降进行分析;单位成本比较,量差、价差分析;总结本月工作,制定下月工作计划。

财务人员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成本分析会,由经理与财务人员、作业长面对面地进行差异分析。一些数据也直接进行核对,及时更正差错,并研讨解决成本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此外,每年进行两次成本工作研讨会,使作业长除了关心本工序成本外,还注意横向协调配合,避免造成成本“此消彼长”的情况,便于从全局出发合理制定成本目标。

(三)细化成本核算,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报表

实行成本核算的细化管理,把成本算准算细是关键。在产品方面,成本预算、标准、核算的对象是所有明细规格品种;在工序方面,要对应产品所经过的所有工序。只有算细、算准了,财务人员编制的成本报表才有说服力,才能以此为考核工序降低成本的实绩。

(四)指导编制成本管理程序文件,为制定现场消耗指标打下基础

程序性文件内容包括各工序的成本管理网络体系、分解到岗位的成本指标、资材管理规定、工具管理规定及为了控制成本而规定的作业标准等。文件由作业长编制,分厂厂长审核、财务室审定。文件中对各工序的消耗指标要有确定的责任人,在原来的作业标准上增加一些降低成本所需的作业标准,例如规定乳化液必须如何配比等。而且这些文件发至每个班组,使岗位操作人员熟知标准和责任。要经常进行对照,作业长和财务人员还要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使程序性文件成为行为准则。每年1月份财务人员还要组织作业长根据确定的年度计划和市场变化情况对文件作定期修订。平时若市场情况、生产工艺或作业标准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对文件进行调整。。

(五)量化故障成本,对现场起警示作用

由设备故障操作失误造成停机、产生废品等,会造成很大损失,引起成本上升,所以财务人员每次对在早调会上通报的故障,要进行故障损失统计测算。把算出的结果在下次调度会上通报,并记入该作业区的成本实绩,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促使大家更加谨慎地操作,减少故障发生。

(六)对作业长进行定期的成本知识培训,使他们对降低现场成本有的放矢

财务各月度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标准成本制度作业长财务人员降低成本

标准成本制度产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美国。我国关于标准成本制度尚处在概念介绍的阶段,企业实务中应用的不多。宝钢1995年着手推进标准成本制度,1996年正式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包括标准成本的核算体系及管理体系。通过这5年来的推进,宝钢在成本管理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丰富了管理会计中有关标准成本的内涵。本文拟结合宝钢的实际,谈谈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及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作业长和财务人员在降低现场成本中所起的作用。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

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三部分。

根据我们实践中的体会,标准成本应依据各生产流程的操作规范,利用健全的生产。工程、技术测定(包括时间及动作研究、统计分析、工程实验等方法),对各成本中心及产品订定合适的数量化标准,再将该数量化标准金额化,做为成本绩效衡量与标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成本中心的制定

标准成本的首要问题便是制定成本中心,以衡量其绩效,分清各部门的责任。成本中心是成本收集的最小责任单位,它有三个特点:一是要确定责任区域,二是要在一定主管控制下,三是它为最小成本责任中心。

我们在实践中认为,对于某种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所经过的并且有投入、产出的单元都为成本中心,一级成本中心一般为一个厂,二级成本中心为分厂,三级成本中心为作业区。成本中心按其功能又可区分为生产性成本中心、服务性成本中心、辅成本中心和生产管理性成本中心。这样我们既可衡量一级成本中心的绩效,也可根据需要来衡量二级成本中心、三级成本中心的绩效。下图为成本中心的层次图:

(二)成本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成本标准是针对明细产品(产品大类十材质十规格)在各成本中心而制订的,它分为消耗标准和价格标准。而消耗标准又分原料消耗标准、辅料消耗标准、直接燃动力标准、直接人工标准和制造费用标准;价格标准分为物料价格标准、半成品价格标准、能源价格标准和人工价格标准。

消耗标准制定的依据为工艺技术规程、生产操作规程、计划值指标、历史消耗资料,而价格标准制定的依据为成本补偿。具体方法为:

1、原料消耗标准是指明细产品在各成本中心的单耗,即投/产出,它应由成本中心的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投技术规程制定。

2、辅料消耗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历史消耗资料及生产操作规程、计划值。

3、对于直接燃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标准的制定,则可按产品的生产难易程度(即机时能力)制定,某产品的机时能力指1小时可生产多少吨。这些标准可按其倒数制定。如:某明细产品制造费用标准=(该成本中心平均机时能力

/该产品机时能力)×(该成本中心制造费用总额/该成本中心总产量)。

4、价格标准可按成本补偿的原则制定。

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教训是,成本标准不能光由财务部门、生产厂及财务人员制定,而一定要有一个权威机构制定和修订标准,制定标准的人员应由工程技术方、生产方、财务方的人员一道参与。

(三)成本差异的揭示及分析

成本差异分为消耗差异和价格差异。

消耗差异=标准价格×(实际消耗一标准消耗)

价格差异=实际消耗×(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

对于三级成本中心(作业区)的差异,由于定好了价格标准,因而在此不揭示价格差异,只揭示消耗差异。如下表(数据为假设数据):

二级成本中心、一级成本中心的差异揭示格式与三级成本中心类似。

价格差异由一级成本中心上交至总公司进行统一处理,按一定规则分摊。

XX年5月工序差异表

工序名称:XX区

产量:5547.68吨

差异等于实际成本减标准成本,负差为有利差异,正差为不利差异。差异揭示出来后,应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差异产生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标准不够准确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实际生产操作或管理产生的。对于不够准确的要加以修订,对于由于生产操作管理产生的要具体进行分析。如上表中的石墨粉产生负差,分析其原因,为采用了国产水溶性石墨粉(单价11元/KG),比进口石墨粉(单价45元/KG)便宜。采用国产石墨粉在单耗上不变,而价格下降,因而产生负差,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以后以国产石墨粉代替进口石墨粉。再加上表中顶头产生正差,分析其原因,为顶头生产厂产出的顶头质量有所下降,而我方三级成本中心工人实际操作按标准化进行并无不当之处,进而提出改进措施:要求生产顶头的厂家把质量提高,否则就另择厂家。

在实践中得出这样一条经验:成本差异的分析一定要责任中心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分析,而不能由财务人员闭门造车想象出差异原因,这样才能使标准成本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实施标准成本制度的作用

1、便于成本核算。按照前面的介绍,只要划定成本中心、确定成本标准、制定成本项目后,按一定的程序便可核算出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及成本差异。

感触特别深的是成本核算中在制品的留法。在制品留多少金额一直是成本核算较为头痛的问题,采用标准成本后,在制品按成本的标准留,剩下的成本即为转出成本,这样解决了在制品留法不合理的难题。

2、便于分清各成本中心的责任。由于标准成本将成本中心划定为一、二、三级,而三级成本已划到车间、作业区这一级,三级成本中心也能揭示出标准成本差异,这样打破了车间之间吃大锅饭的现象,是谁的责任只要看差异即可。

3、便于成本控制。明确成本中心的责任后,使成本控制的责任下放到车间、作业区三级成本中心,便于车间、作业区把成本标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到个人,加强考核,使奖金与成本业绩挂钩。

另一方面,我们在标准成本实践中还实行月度成本计划的措施,亦即下月的月度生产计划制定出来后,配上成本标准,就出来了月度成本消耗量,然后领料员、成本员按此月度成本控制计划领料,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4、便于决策。一方面便于管理当局根据差异分析情况作出采取新工艺、新操作、新技术的决策,以控制成本;另一方面,便于管理当局针对标准成本状况,作出销售经营决策。

另外,在实施标准成本制度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标准成本必须整合化。要提高标准成本的反映速度及效率,应有整合的概念,即标准成本从标准的制定、成本中心的确定。成本项目划分到成本费用的归集、成本费用的分配直到报表的输出有机地合为一个整体,而不能分散、零落地各自分成一个个互不关联的小系统。

以下为标准成本整合图:

二是标准成本必须电算化。标准成本要整合,则从标准到生产实际的信息量必然非常庞大,光靠手工计算是不可能的,因而必须电算化。以下为标准成本电算化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图:

二、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作业长是降低成本的主要责任者

随着成本工作的不断深化,成本管理的重心逐步转移到作业区,特别是宝钢推行标准成本管理制度以来,作业长从以往的只管生产、质量转到现在还必须管现场成本上来。五年多来推进标准成本的经验表明,作业长是降低现场成本的主要责任者,应创造条件使作业长成为降低成本的主力军。

(一)为何作业长是降低工序成本的主要责任者

实施标准成本制度,涉及到的人员有分厂厂长,兼职成本员、财务人员及作业长等,他们的工作各有其责。

对于分厂厂长来说,一个分厂下面有几个作业区,分厂厂长除了要抓产量、质量、安全外,还有许多事务性的工作要处理,因而对现场成本不可能抓得很细很深。分厂厂长可以做到的是部署各作业区成本管理的方案,检查作业区降低成本的措施及效果。

对于兼职成本员来说,因为是兼职,他们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自己的岗位职责上,而且由于岗位的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去指挥班组长。工程师及具体的岗位操作工,他们能做到的,一是做领料计划、收集成本数据、核对成本数据、反馈成本数据;二是作为成本网络的成员,成为联系作业区与成本工作小组的桥梁。

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他们在成本网络里是成本工作小组的日常管理机构,是全厂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负责制定成本管理推进的进度、计划,培训作业长成本知识、树立成本意识,审核作业区成本程序文件,做出月度成本计划,揭示作业区标准成本差异,召集作业长进行作业区成本分析,考核作业区及作业长成本业绩。他们对成本管理起的作用是通过作业长传递下去的,而并非直接参与降低现场成本。

而作业长相当于作业区的管家,即“小厂长”,直接管作业区的产量、质量,并且还管理班组长、岗位职工,作业长有奖金的分配权。这样使作业长可以把成本指令传递到工程师、物资部、备件处、设备管理室。作业长对作业区的成本工作可以做得“细”,可以把岗位指标做得“准”、成本程序文件编制得“实”,并且直接贯彻到岗位、个人,以实行现场成本的过程控制。作业长还可以直接掌握各机组的成本降低实绩,并且与班组、个人的奖金挂钩,以体现成本考核的“严”,真正做到现场成本管理的“实准细严”。因此,作业长比分厂厂长、车间主任更清楚、更关心、更直接、更深入地降低现场成本。

(二)作业长如何真正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

根据我厂推行标准成本制度的经验,作业长要真正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应做好以下工作:

1、应该知道成本中心成本标准的设定。作业长必须对作业区成本中心各产品的各成本项目标准设定的方法、状况、修订标准等作到心中有数,把成本标准与计划值有机结合,按成本标准、计划值控制各项消耗。

2、必须看懂成本中心成本差异报表及数据来源。首先应该了解成本核算中本区域所包含的所有明细成本项目。不同的区域所包含的明细成本项目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包括以下五大类:直接原材料、直接辅料、直接燃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其次,标准成本报表主要有工序差异报表、分厂差异报表、在制品报表等,作业长应了解自己所管工序的差异报表的来龙去脉,并进行事后分析。

3、应该了解物料领用、生产备件领用的途径并作到核对帐实。从物资部领用的物料,按财务部门预先设定的规则,有些计入直接辅料,有些计入制造费用的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作业长必须知道哪些物料该进什么成本项目,并且月终及时核对领料单,发现错转、漏转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纠正。

另外象轧辊、刀具等生产备件的领用,为了避免成本的大幅波动,先计入待摊费用,作业区耗用这些生产备件时,才计入直接辅料中的生产备件,要求作业区及时与仓库核对生产备件的耗用数。

4、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制定降低消耗的计划,并把指标分解到岗位。年度成本预算下达后,作业长应根据作业区具体情况制定降低消耗的年计划,并以文件形式把指标分解下发到班组、岗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之得以实现。每月终了,财务部门把作业区的成本标准配上生产计划得出下月的成本计划,作业长再根据作业区具体情况制定月度降低消耗的计划,并贯彻落实。在成本的事中控制方面,作业长应开展有效的降低成本活动,将降低成本的指标层层分解到各作业区、班组及操作工,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千斤重担人人挑。如精整区结合现场成立试点,在直接辅料、机物料、低耗品三大类可控项目上,进行反浪费要因分析,寻找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和不完善方面,并将主要成本项目实行挂牌到岗,使每个职工在生产操作中时刻牢记“成本在我心中,节约在我手中”,收到良好效果。

5、应该制定本成本中心降低成本的重点控制项目。作业长应该在本作业区找出用量大或是单价高或是浪费严重的项目作为重点控制项目,也就是讲抓住大头,确保降低成本目标得以实现。对重点控制项目应指定专人负责,抓科技攻关、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按月跟踪项目进度及取得的效益。如技术进步可使综合成材率上升,若提高一个百分点的成材率,可使单位成本及总成本都大幅下降。热轧区针对管坯切割长度精度低,造成浪费等现象,组成一个质量攻关小组,经过努力,精度得到很大提高,切割长度超标由以往的4次降低到1次,成材率也由此提高。

6、应该下大力气增强全员成本意识,调动作业区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为了使全员具有成本意识,作业长进行成本指标分解做到“人人有指标”的同时,应根据指标制定一系列奖惩制度。对完成指标的给予嘉奖,对完不成的扣奖,使全员有一种责任感,对“降成本、增效益”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业长应使班组长了解标准成本,从管理思路上引导作业长带动员工来降低工序成本。如作业区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来提高职工的成本意识。钢管分公司97年、98年开展“查找身边浪费点”的活动,广大职工积极响应,立足岗位做有心人,经过308个班组的认真查找,共收到800余条关于降低成本的好建议、好措施,同时将好的建议和措施在分公司内进行广泛推广并给予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全员成本意识。

(三)怎样创造条件使作业长成为降低成本的主力军

1、要增强作业长的成本意识。要使作业长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首先必须使作业长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样作业长才能增强作业区员工的成本意识,才能带动现场人员去挖潜力、降消耗。

2、要对作业长进行定期的成本知识培训。如果作业长没有足够的成本知识,降低成本就没有方向,而且也分析不清成本升降原因,更不用谈提出改进措施了。

3、要创造条件适当放权,如对班组、个人的考核权、奖金分配权。责任要与权利挂钩,如果只有责任而没有相应的权利,有些事情就难以往下推进,因而我们把考核权、奖金分配权下放到了作业长手中。

4、要对作业长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如设置重点指标推进奖、成本管理奖,以调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三、标准成本制度下财务人员在降低成本中所起的作用

宝钢推行标准成本制度以来,成本管理的重心转移到了作业区,作业长从以往的只管生产、质量转到还必须管现场成本上来。随之,财务人员在降低成本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组织者的角色,具体做法是:

(一)组织起高效的成本网络

财务人员组织成立标准成本推进网络,以高效快捷地反映成本信息。公司经理担任小组组长,各工序兼职成本员、统计员、领料员等为网络主要成员,及时反馈成本信息,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有效地控制成本。

(二)组织成本管理的过程控制

1、财务人员对成本进行事前预测。

(1)建立成本指标分解体系:对于成本预算中的各类费用有专人控制,杜绝“无人管的费用”发生。如直接原料、直接辅料、直接燃动力由公司领导主管的各分厂、车间控制,具体指标年初下发至各工序。制造费用各项费用指标分解到各月,同时确定控制者及主管领导。

(2)建立月度成本计划体系:实行年预算指导下的月度成本计划管理,即根据每月的生产计划制定出月工序成本计划及各项消耗定额,进行成本的月控制,使预算置于强有力的过程控制之下。

2、财务人员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网络的作用,对现场成本进行事中控制。

(1)通过作业长控制现场成本:年初作业区把预算指标分解到班组、岗位,使人人有指标,有压力,有动力,使成本压力由作业长层层传递到班组、岗位。各作业区由作业长为责任人提出2~3项各自工序的重点控制项目,定出指标,进行事中控制,每月进行检查。公司单独拿出奖金进行奖励(按节约额的5%提奖),这种管理方式已经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2)由作业长责令班组长控制班组成本:各班组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人、制定考核办法,月度作业区对直接材料、机物料、低耗品的责任人进行考核,与奖金挂钩。

(3)通过领料员控制物资领用:以月度成本计划为基础,领料员上报计划,作业长签字确认;领料员作好物资的验收工作,及时登记台帐,并对当月各班、整个消耗情况进行分析,作业长控制物料的耗用。

3、财务人员组织好成本的事后分析。

建立成本分析例会制度,由财务科牵头召开成本分析,作业区内作业长牵头召开作业区班组长成本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总体分析,产量、产品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直接材料,成材率、废钢回收量产生的影响;直接辅料,产生差异较大项目产生的影响;直接燃动力,综合能耗与目标值相比产生的影响;可控制造费用,分析总费用、各单项超支原因;与预算相比,对成本上升或下降进行分析;单位成本比较,量差、价差分析;总结本月工作,制定下月工作计划。

财务人员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成本分析会,由经理与财务人员、作业长面对面地进行差异分析。一些数据也直接进行核对,及时更正差错,并研讨解决成本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此外,每年进行两次成本工作研讨会,使作业长除了关心本工序成本外,还注意横向协调配合,避免造成成本“此消彼长”的情况,便于从全局出发合理制定成本目标。

(三)细化成本核算,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报表

实行成本核算的细化管理,把成本算准算细是关键。在产品方面,成本预算、标准、核算的对象是所有明细规格品种;在工序方面,要对应产品所经过的所有工序。只有算细、算准了,财务人员编制的成本报表才有说服力,才能以此为考核工序降低成本的实绩。

(四)指导编制成本管理程序文件,为制定现场消耗指标打下基础

程序性文件内容包括各工序的成本管理网络体系、分解到岗位的成本指标、资材管理规定、工具管理规定及为了控制成本而规定的作业标准等。文件由作业长编制,分厂厂长审核、财务室审定。文件中对各工序的消耗指标要有确定的责任人,在原来的作业标准上增加一些降低成本所需的作业标准,例如规定乳化液必须如何配比等。而且这些文件发至每个班组,使岗位操作人员熟知标准和责任。要经常进行对照,作业长和财务人员还要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使程序性文件成为行为准则。每年1月份财务人员还要组织作业长根据确定的年度计划和市场变化情况对文件作定期修订。平时若市场情况、生产工艺或作业标准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对文件进行调整。

(五)量化故障成本,对现场起警示作用

由设备故障操作失误造成停机、产生废品等,会造成很大损失,引起成本上升,所以财务人员每次对在早调会上通报的故障,要进行故障损失统计测算。把算出的结果在下次调度会上通报,并记入该作业区的成本实绩,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促使大家更加谨慎地操作,减少故障发生。

(六)对作业长进行定期的成本知识培训,使他们对降低现场成本有的放矢

财务各月度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管理实践;启示

阿根廷泛美能源公司(以下简称PAE)是阿根廷(以下简称阿)一家油气生产企业,最早为从事钻井服务的一个家族企业。自1959年起发展至今,作业范围遍布阿根廷境内主要油气聚集盆地,2011年年净份额产量已占到国内总产量的18%,跃居阿第二大油气生产商及第一大石油出口商。笔者借以在该公司计划部工作的机会,依所见对其管理实践做一初步总结,愿为本土企业的管理提供些许参考。

做为一家由阿当地望族与国际石油公司参股合作的企业,通过几十年的磨合与合作,公司在行为规范及决策机制等方面早已形成一整套成熟、完善,符合国际石油公司管理流程的又兼具家族企业特色的管理体系。组织机构设置的完整程度及人员配备的专业程度丝毫不逊于国内任何一家国有石油公司。以下透过日常工作中所见,简述一个由家族企业主导的中型企业,如何回旋于国家经济法律政策间,如何最大限度的“谋己之利”;如何精细管理…终为企业的壮大开拓出一个平台。

一、游说能力强大,为企业的发展营造适宜的环境

“院外游说”如果单纯从积极的方面看待,只是背负特定的、明确的使命,体现院外主体的利益要求,影响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方式。萌芽于18世纪70年代,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开始壮大,美国早已通过立法以规范其行为。当今已成为美国及其它一些国家外交和政经决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也初见端倪,如安利直销及徐工并购,院外游说的方式终获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参与。本文引用“游说”这个词借以说明PAE通过强大的政府公关活动,最终为企业谋取到更为有利的经营政策。

1.国家经济上行期间争取到特别政策,助力企业开上快车道

自2002年起,由于阿经济危机以及国际市场上WTI油价剧烈波动,为保证国内消耗及稳定物价需要,阿国政府对油气售价作出限制,尤其是将超出该限价以上的出口油气价格以税收形式上缴国库。此举极大触动了各石油公司出口油气的效益及继续进行油气投资的积极性,储量及产量经年下滑,对阿经济的复苏呈显著拖累。通过缜密的分析及测算,在PAE等公司的不断游说下,2008年,阿政府出台“油气出口税收返还”法令,即在符合相关设定原则的条件下,各公司依据政府发放的税收抵免证书,以抵消该公司应缴的出口关税。由于该法令的实施,使得PAE在一个实施油气价格管制的国度内得以分享国际市场油价上涨带来的红利。在此惠泽下,PAE的经营利润呈加速增长态势,净利润复合增长率4年内达14%,企业因此跻身阿国内石油生产大户。因其自身实力的增强及对民生的影响也进一步提升了该公司在进行游说时的份量。

2.国家经济下滑时,仍争取到一定补偿,维护企业的发展动力

2012年,阿根廷再一次陷入经济衰退,为弥补其日渐窘迫的财政收入及其他缘故,阿政府国有化了国内第一大石油公司并加大收税力度。年初中止了为石油公司尤其是PAE带来巨额利润的出口税收返还法令,各大私企噤若寒蝉,PAE的生存面临窘境。为此PAE的掌门人再次出击,从PAE自身的发展对国家的贡献,对当地民生的责任,对日后发展的忧虑及未来蓝图等各个方面入手,遍访政府相关部门。政府终于在4个月后出台了新的税收补偿法令。新法令虽不及先前的待遇优越,但鉴于国内左支右绌的经济窘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说服政府并获得法律上的护驾,公司的公关实力不凡。

二、企业经营注重战略规划,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同时兼顾社会责任

1.结合国内外经济环境,注重战略规划

由于阿国内的经济形势不稳,政府对油气资源的开采、价格的限定、外汇的管制等诸多方面的干预力度越来越大,政策的不确定性明显存在。PAE在每年所做的5年长期规划中,如何落实政府的管治要求,又保护自身的平稳发展及长久成功?其理念是从战略拟定和战略实施两方面着手,做好增长和赢利之间的平衡;短期的运营利润与长期的价值增值之间的平衡;企业自身发展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如,在资本投资的分布及投放安排上,确保已证实经济可采储量及未证实经济可采储量均可获得持续稳定的资金准备。通过经济评价,将确保可以带来高额回报率的项目排列在先;摒弃所有亏损项目,无论该项目是否带来产量规模的增长(尽管产量规模是油公司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既把规模的扩张放在战略高度,又把盈利能力的考量放在防范风险的重要位置上。

2.企业的持续高效发展,盈利与赢心同在

追逐利润固是资本家兴趣所在。但PAE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重利也重义,虽固有政府施压等客观因素存在,但我们看到一个石油城的半壁江山是由PAE在支撑,直接提供了几千个就业机会。环保投入,低价售气给偏远山区,为职工补充设立优越的退休金计划,慷慨投入社会公益事业;我们会尝到已逝员工的由公司资助直到大学毕业的子女送来的巧克力;会看到很多在这个公司工作几十年的老人依然勤勉而忠诚。企业为富未不仁,其赢得的不仅仅是利润。

三、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预算联系紧密,各类报告密集准确

1.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紧凑规范

作为一家规范的实业公司,PAE年初既将当年各月的结帐时间确定(考虑到公共假期,所以各月结帐时间并不固定,人性化做法可见一斑),各部门依此提供相应的配合。计划部将日常重要工作节点以一张时间表明示,具体任务落实到每周,6月起开始编制跨度为5年的长期规划,涵盖内容同于年度计划预算,8月起依据批复的规划细化次年年度计划预算。由于数据库资料翔实,规划中的次年计划预算和最终批复的预算版本区别并不大。规划对计划的引领明确,企业也因此大可预知未来,眼界高远而脚步踏实。

2.各类财务管理报告应时应景,简洁直观

同于国内企业,PAE的财务管理报告包括周报、月报、季报、年报及各类临时报告,报告之密集一方面得益于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三基工作的扎实;另一方面也反应出各级政府及公司管理层对于公司经营情况的高度关注。所有涉及主要绩效指标的内容均以示意图而非文字列示,清晰直观且信息量大。若出现特殊事件,计划部更是首当其冲,结合不同渠道的信息,分析制作不同方案,供管理层选用,如上文中提到的“税收补偿法令”,政府几乎全盘照收PAE的方案。

3.滚动预测及时预报全年经营走向,未雨绸缪

PAE将年度计划预算分解到每月,通过月度滚动预测的方式,在计划部和财会部门、生产管理部门等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下,信息沟通流畅迅捷,追踪报告实际经营成果及预计全年经营状况,比照主要绩效指标的预计执行情况与年度计划预算中既定目标的偏离程度,提示管理层,及时纠偏并尽最大可能优化当年绩效指标。即便某个时间段公司内/外部的经营环境出现较大变动,也能及时预报出全年的经营走向。

四、企业财务管理保守及稳健

截至到2012年10月,PAE一直持有阿国内最高债券评级/Ba2(Moody)(受其国家债券级别低所累),未出现过违约或债务重组事件。PAE始终将保守的资本结构及审慎的财务管理政策作为其生产经营中的核心策略,杠杆比率一直保持在低于22%的水平上。在年度预算的计划中,也坚决将保持净现金流为正为重中之重,资本投资规模适时而定。在其预算滚动执行报告中,净利润,应收款的帐龄分析,资本支出的变动等内容作为报告重点。

五、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较高

财务各月度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近年来,广州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呈多元发展态势,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导致城市管理工作日益繁重。本课题研究目的是运用财务管理方法,对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的问题进行疏导,趋利避害,有控有序,促进社区综合效益,实现社区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研究广州市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问题,利用已有的和新发现的财务管理理论推动社区财务管理建设。

国内外学者对社区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许多不同之处,如国外学者认为,政府应负责宏观调控,将具体事务交给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社区财务管理趋向市场化的同时立法保障社区建设,非政府、非盈利组织成社会主体承担社区中介机构,进行社区财务管理。国内学者认为现阶段我国社区治理体制一个突出问题是:政府行政组织的角色及力量过于强大,社区自治组织的角色及作用过于弱小,一定程度上处于自治缺位的状态。所以社区财务管理只能通过完善社区内部制度规范业务的自身方面出发。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解决广州市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广州市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2.1 广州市海珠区社区的概况

海珠区全区户籍人口总户数为33.71万户,总人口为96.72万人;常住人口为156.63万人,区辖内有18个行政街、25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1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部17个社会福利单位及共计床位1797张。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的《广东省居民个人生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调查报告》显示,在调查的55个县(市、区)中,海珠区居民幸福感最高。同时,全区已形成“社区牵头、物业配合、分类管理、居民自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

2.2 广州市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的现状

海珠区社区经费来源有三个部分:一是政府拨付,其所占社区收入比例最大,主要用于行政性开支,由海珠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可知:全区全年在一般预算支出中安排街道各项经费60169万元。主要安排了居委会专职人员经费7789万元及居委会办公经费759万元,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支出6470万元等。政府拨付数额仍每年递增,但在日常运作中切实分配和用好这庞大的资金对本地社区财务管理发起更大的挑战。二是向本居住地区的居民和单位筹集,主要用于办理本居住地区公益事业所需的费用。三是社区居委会兴办的服务事业。

调查发现,从居委会的社区事业收入和经济收入中所收取的经费占总经费比重不大,但是分项多而零散,很难做到全区统一管理。这部分资金的收支是否合法合规,从收取的资金能否循环用到群众所需的地方,还有对这两笔经费的合理监管一直饱受争议。

2.3 广州市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专项资金缺乏整体规划

近几年,市、区一些部门把部分社会职能剥离给社区,导致社区工作加大,专项资金需要重新规划。但是大多数社区在专项资金的整体规划上,还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和操作尺度,分配常常与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部门之间不均。为了弥补专项资金不均的情况,有部门会以发展部门社区服务为由,获取专项资金,用于弥补正常经费不足;而可留用结余资金的不成文规定,使结余专项资金偏大的部门容易出现公款私存等情况。

(2)社区费用支出缺乏控制

社区日常费用开支包括社区人员工资补贴、环卫保洁工作费用、办公开支(含文印、水电、通讯等费用)、党报党刊征订、为群众办事(如更换路灯、维修下水道等)以及行政工作招待。而社区财务工作原则上要求行政零招待,杜绝香烟、礼品、礼券等支出。非行政性招待要注明招待理由,并做到限额控制,逐笔公开,接受居民监督。但实际上,能按要求做到的却少之又少。对于社区的费用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表彰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导致这部分支出每个月浮动性过高难以控制。

(3)社区自收资金收取随意性大

某办公楼前公共用地长期停放着私家车,附近有两个老旧小区并没有物业公司管理,私家车则由一名居委会雇用的“看车人”保管,每辆车每月收费300元,虽然没有超过物价部门的有关收费规定,但是该收费行为是否得当,没有发票只有一张停车卡和一张盖有居委会章的收据是否会导致合法税收流失。个别社区还有以精神文明赞助费、社区服务管理费、户籍管理费、计生管理费等趁机“创收”现象。

(4)社区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对口分级管理

社区日常使用固定资产数量不多,流动性低导致资产被疏忽管理。在一社区固定资产账簿中,仅仅简单地登记了固定资产名称、购置年月,并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进一步的资料描述现实状况,造成会计数据不实。同时存在固定资产支出私有化现象。固定资产也没有按照实际需要分耐用程度和价值高低进行盘点和定期维修管理,久而久之造成资产的流失。

3.广州市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社区财务管理制度缺失

一方面,从定义上看,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的日常业务操作不像国家事业单位有具体、统一的办理口径,也不适用事业单位和独立社会组织的相关法律,日常工作中依照更多的是业务建议和服务指引。

另一方面,社区没有建立起细致规范的经费资金划分制度、费用支出审批报销制度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而且社区之间也存在各层面差异,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进程存在深浅不一。日常工作仅靠以往粗糙的处理方法必然会模糊职能,错乱岗位间的责权利,不利于社区对资金资产进行监督和服务业务成效考评。

因此,有理由认为财务管理制度缺失是引发社区财务问题的根本原因。

3.2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执行不严

从社区一致的管理基调上没有配合制度执行监督或执行控制不严,延伸出业务操作不合规、控制不得力问题。区内只有少数社区居委会会配备专业会计人员负责日常会计工作外,开支坚持主任“一支笔”审批制不利于他们在处理好社区多项职能的同时做到财务工作细致化、标准化。费用支出在审批过程没严格经讨论征求多方同意,居民理财小组监管度不高。社区没有完善内部审计,有关部门在检查时只针对制度的制定情况,忽略了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这样加剧了问题产生后无人改进的恶性循环境况。

因此,有理由认为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审批过程不严,内部缺乏有效检查是严重制约社区的内部控制执行和资金实施效率的主要原因。

3.3 资产管理方法欠佳

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等特点。社区没有针对使用周期长短不一,维护保养需求不同的设备和资产进行点对点分级管理,做到动态变化能在固定资产账簿中予以披露,固定资产像房屋、院落等建筑物还好说,对于轻便的灵巧物品就不好去管理,造成资产管理漏洞导致资产流失更加普遍。

因此,有理由认为社区固定资产管理缺失,是由于没有应用合适的资产管理方法和遵循应有的资产分级对口管理。

3.4 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

对于设立民主理财制度和开展社务公开化的社区,其目的在于使社区财务管理工作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控制不合理开支,缓解社区关系。但监督工作并未达到预期,普遍表现为:一是作为监督主体的民主理财小组业务素质偏低,存在无力按规定要求开展监督工作。二是许多居民参与意识淡薄,不少地方的社区管理工作基本上停留在政府发动、组织、安排的状态,没有调动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积极性,使得广大居民对公共事务关心较少。三是社务公开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必须公开什么,什么时候公布,没有征求居民代表意见,社区间公布信息可对比度不高。

因此,有理由认为社区财务管理不仅内控重要,外在切实的监管机制更是发现社区先存问题,促进社区良性循环的重素。

4.广州市海珠区社区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4.1 完善社区财务管理制度

海珠区街道社区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针对社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操作、运行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细致的研究,完善相关财务管理规定。

有专业会计处理能力的社区,可实行独立核算和“钱账分离、日清月结、项目审批、定期审计”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能力配备的社区可以联合邻近社区实行会计业务,社区所有财务活动必须遵守有关财政法规、行政法规和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严格执行资金使用和费用支出的审批权限和审批流程。规范财务手续,社区经费原则上实行先商议、再审批、后使用。各类报销单据应写明用途,并有三人签字(即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严禁先支后批、白条报销。固定资产坚持先入库后领用,先鉴定后报废、先报废后申购的原则,规范固定资产制度。

4.2 责权利结合执行内部控制

执行社区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到位,减少业务误差。采取方法是依据内部控制的内容确定关键控制点。

社区财务管理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经费资金,二是费用支出,三是固定资产。执行步骤可有:社区内部控制的起点可以从主动依法维护居委会财产权,保证经费来源开始。财产进入社区后,通过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具体细分为:经费资金的划分,调度,使用环节;社区的经费支出审核和报销环节;固定资产的购入、报废手续及清查环节。以固定资产为例,各社区财产负责人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人,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在购置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固定资产购置申报表,审批后由街党政办按政府采购相关规定进行购置。社区所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每两年由社区财务小组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小组成员由街纪委、社区负责人、财务人员等组成。清查结果要及时报告分管领导和行政主要领导。对在清查中发现的盘盈盘亏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对权利责任实施控制,居委会可以针对岗位责任与利益挂钩,过失与处罚对等这两点开会讨论并制定《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办法》。对管理不善、使用不当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失,由财产使用社区及当事人以书面形式说明情况,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根据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并处以损失价值的10%-30%罚款。

4.3 建立财务管理绩效考评

社区财务管理绩效考评是通过把财务工作量化后评级定性,根据考评后反馈的结果优化财务处理流程,提高资金资产使用效益,开源节流形成良性工作成效。建立的步骤可有:由居民委员会开会征求意见,起草《社区财务管理考核细则》、《财务管理工作奖惩办法》等规定。

现以居委会主任的绩效考核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做法可以从规定绩效考核的时间间隔和考核内容开始,分为月度、年度考核,月度考核由关键业务绩效指标、管理成效指标、出勤三个要素构成。这三要素一方面会呈现居委会主任工作成效并能作为实施奖惩的依据。然后主任应根据关键业务绩效指标、管理成效指标制定个人工作计划和指标方向,考核指标主要为:财务规划、调整按时开展及完成率,各项费用支出合理性、准确性,固定资产管理满意度等。

考核由自评、内部人员环评和上级评价组成,审计部门进行内部审计,审查各部门指标考核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月度考核平均分数为60分及格,要求达到80分及以上评为工作优良才符合评优发奖要求,不及格者要书面报告情况,各月分数组成年度积分,从量化数据转化为定性评价的年度财务工作分析报告,反馈问题到个人,提供问题存在的关键点和改进方向。最后考核结果将影响年度奖金发放构成和岗位升迁。考核指标可制作成表格形式,既方便列项评估,又宜存档备查。

财务各月度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但是,企业中的业务人员固然可以考察其"业绩",然而企业中还有一些非业务部门,比如行政部门;甚至业务部门中还有些非业务人员,他们?quot;业绩"如何考核?其次,对于非业务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考核对其"素质"的要求也不应同于业务人员。本文就是要讨论这两个问题。

一、如何考核非业务人员的"业绩"

事实上,我们所说的"业绩",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并不只是指企业中的业务人员取得的那些可以用经济指标衡量囊滴袷导ǎ欠褐钙笠抵兴懈谖簧系墓ぷ魅嗽彼〉玫墓ぷ鹘够蛲瓿梢滴袂榭觯黄渲杏行?quot;业绩"是无法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至少是无法直接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

那么,如何考核这些无法直接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业绩"?从我们的实践来看,考核制度与计划管理的紧密结合,能够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1、计划管理用一定质量要求下的"工作量"和"工作进度"为指标,把非业务人员的工作转换成可以用比较精确的数字来加以衡量的东西。 这里的要素有三:

A、"一定质量要求下的";B、"工作量";C、"工作进度"。

2、计划管理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计划,而是有着多维精确刻度的一个计划体系、一个计划网络,它使整个企业的工作,从长期、中期到短期,从整个公司、各个部门到每个个人,从生产经营到各方面工作,都成为可以把握、可以衡量的东西。

一个较大企业的计划管理体系,应该是一个由集团计划、部门(子公司)计划、小组计划和个人计划相衔接;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年度工作计划、月度计划、周计划相衔接;经营项目计划、销售计划、成本费用计划、利润计划、人事计划、财务预算计划、日常工作计划相衔接的,总目标与分目标相结合、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相结合的,严密、完整的计划管理体系。必须真正做?quot;层层有计划、人人有计划、事事有计划、时时有计划"。

没有这样的计划体系为基础,无论是业务人员的考核,还是非业务人员的考核,都是没法搞好的,都不免会流于空泛、模糊、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

3、计划管理的原则

A、适度从高、从严的原则--我们知道,目标太高、要求太严,与目标太低、要求太松,都是不合适的;计划中的目标和要求,必须是人们通过付出较大努力而能够达到的。

B、周密、完备的原则--中短期计划、部门、局部及个人计划应是公司长期计划、整体计划的分解,因此计划要覆盖全面、衔接完美;再者,计划中任务与计划外任务要处理好关系。

C、充分量化的可衡量性原则--例如,完成一项计划可以得多少分、完成计划的多大比例可以得多少分,计划中任务与计划外任务各占多少分,都应有明确规定。

D、"民主"与"集中"、"自报"与"公议"相结合的原则--为激发员工的参与精神,公司整体、中长期计划,部门、局部等计划的制定,必须有员工的参与讨论、提议;员工个人的计划,更需以员工"自报"为基础。为了计划的一致性、衔接性和计划的质量,则需"集中" 和"公议"。但"民主"与"集中"、"自报"与"公议"之间,必须是充分的上下交流;否则,不切实际或不得人心的计划,是不可能贯彻好的。

E、依法制订、依法执行、依法修订的原则--计划的制订必须依法而行,按照上述"民主"与"集中"、"自报"与"公议"相结合的程序进行;一旦订立完毕,就当视之为法,认真执行,特别要防止企业领导人随心所欲更改或计划,否则对计划管理破坏性极大;计划的修订也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什么程序下制订的计划,也必须在什么程序下修订,否则就应当视之为违背计划,视之为违法;考核应当严格以依法定程序制订的计划为准,而不是以未经法定程序的变动为准,不管这种变动是出自哪个领导人的意志。

这样一来,我们实际上已经把业务人员的"业绩"考核与非业务人员的"业绩"考核用"计划管理"统一起来了:与"计划管理"紧密结合的"业绩考核",既适用于非业务人员,也适用于业务人员。

二、 如何考核非业务人员的"素质"

企业对所有员工在"素质" 方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不仅对业务人员和非业务人员的要求不一样,而且对非业务人员中的各个岗位的要求也不一样;考核制度也必须体现出这种差别。

1、"素质"考核必须体现积极的价值导向

为了使考核制度的价值导向趋于积极,我们除了要在"业绩"和"素质"二者的考量中体现"崇尚业绩"的原则外,在"素质"考核内容中,也大有文章可做。

通常的做法是,在员工素质考核表中罗列一大堆指标,往往有几十项,其中有"劳动纪律"、"廉洁奉公"、"尊重同事"、"关心下属"、"言谈举止"、"知识广度"、"健康状况"、"表达能力",等等、等等,全则全矣,然毫无重点。且不说有些指标是否适合考评,也不说对所有人都作统一要求是否合适,单说如此求全责备,四平八稳,就足以使人畏首畏尾、趑趄不前。

对企业的全部工作人员,包括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各个岗位的不同要求作不同的考核;而且要突出抓住少数几个体现企业积极的价值导向的"关键指标" ,不宜如此面面俱到。

2、"素质"考评中究竟应该考察些什么

在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考评中,应作三个层次的要求:对其"廉洁奉公"、"遵章守纪"、"尊重同事"、"关心下?quot;等素质的考察,是对干部的基本要求,处基础地位,分数可以占一定比例。但是应当侧重考察其管理素质,即主要从其计划、组织、用人、指挥和控制等方面的能力来考察,其核心的是协调能力;这是对干部的主要要求,居主干地位,分数应占最大比例。"能否通过自己的创新能力而对企业经济效益、企业文化和社会形象做出较大贡献",则是对管理者的最高要求,占顶峰地位,分数比例虽不大,但体现了公司的价值导向,是极为重要的。

对于管理人员,还应该根据公司领导(高层)、部门领导(中层)和主管(基层)三级分别作不同要求。比如,在对各层管理者上述三层次素质的考察中,不但具体的要求应该不同,而且在三层次中的侧重点和分数比例也应不同。再者,在对各层干部能力结构的要求中,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如对高层领导干部要特别注重其出思想的能力、协调的能力,对基层干部应强调其具体操作技能,而中层干部的思想能力、协调能力、技术能力则应大体均衡。从我们的实践来看,对于高层,应是50:40:10;对于中层,30:40:30;对于基层,则是10:30:60。其三,在对干部的管理能力的考察中,高层干部的计划能力权重应占25%,组织能力应占20%,用人能力占30%,指挥能力占10%,控制能力占15%;中层干部的这个比例分配应该是:20%,15%,20%,35%,10%;基层干部则是:15%,10%,15%,55%,5%。同时,对高、中、基层干部这五个方面管理能力所要求的具体内容也应不同。

对于普通员工、特别是对于业务人员的素质考评,则主要考察其工作素质、操作能力,兼顾对其管理潜能的考察,以为其上升留下空间。

3、"素质考核"与"业绩考核"为什么一定要先分后合

在一些企业的现行考核制度中,"业绩"考核与"素质"考评分工不明,往往是将二者混在一起。结果造成许多混乱:

有的企业每月都评一次"业绩"与"素质",年终又来一次,不免形成重叠和冲突:到底是以每月的考核为准呢,还是以年底的考核为准?而不管选择何者为准,都会使另一种考核成为多余。

再者,"业绩"本是客观的东西,只适合"考核";而有的企业也将其交付"考评",结果就使本来可以客观准确衡量的东西变成众说纷纭的东西了;

其三,"业绩"应该是短线考察项目,"一月事一月毕";年终再来笼统考察一次,有不少弊病:a:干部员工每月的工作情况事过境迁,工作表现逐月不同,到年底笼统打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打分者当时的主观印象;b:如果中途发生主管人变更,年终的评分就很容易脱离干部员工一年来的工作实际;c:干部员工每月的得分与年终的得分容易发生冲突,同时评分者也很为难:年终重新给下属打一次分呢,还是按照各月的平均分打分?按照前者,就使每月的评分受到了否定,按照后者,则使年终评分成为毫无意义的多此一举。?quot;素质"本应是长线考察项目,往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做出评判,却把它放到每月去考察,让人如何能说得清楚?

其四,"业绩"考核与"素质"考评混于一处,也使被考核者无法了解自己得分、失分于何处,从而不利于其改进工作、改正缺点。

业绩是短线考察项目,素质是长线考察项目,应该明确分工、先分后合。应当每月察业绩,年终评素质,最后综合形成干部员工的全年得分。

还有一种往往存在于实际操作中的情况是,当下属完全完成甚至超标完成了工作任务后,主管在进行业绩评分时又加进对下属综合素质或主观印象的评议,挑出员工非业绩方面实际存在或想象中的缺点扣分,使下属有苦难言;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在考核制度中将业绩考核与素质考核严格分开;而且要求所有主管和领导在具体评分时将被考核者的"做事"与"为人"二者严格分开,避免使被评议者遭受不公正待遇,积极性遭到挫伤。这一点至为重要。

4、考核如何与奖惩、任用挂钩

上一篇:招商部月度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客服部月度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