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市场范文

时间:2023-04-24 10:54:13

播音市场

播音市场范文第1篇

如何深刻理解媒体的“新常态”与“新语境”

马克思说“环境决定意识”。对广播而言,“环境”即“语境”,不仅有一个什么时代说什么话的问题,还有一个怎么说话的问题。所以,“语境”决定了播音的内容,“语境”也决定了播音的方式和风格。

我们党的无线电通讯事业是在战火中诞生的,在战争中充分发挥了“笔杆子”的巨大作用。彼时的广播是战争的工具,新闻播音员是勇敢的战士,播音风格铿锵有力、疾风暴雨。新中国成立后,广播事业的内涵急剧扩展,由对敌斗争需要为主转为内外兼顾,大幅增加了对人民内部矛盾的阐述教育,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鼓劲宣传,播音风格也因此泾渭分明、刚柔相济。我们可以看到,前“十七年”(1949-1966)的广播电视事业;中的广播电视事业(1966-1979)、改革的年代(1979-1992)、转型时期(1992-2004)都分别体现出强烈的时代色彩,广播新闻播音的理论和播出风格基本上与所处时代相契合,一直在适应时代的“语境”。

时至今天,广播的“语境”也发生变化,而且非常明显,其中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政治层面:党的十以来,多次强调,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其发展面临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以及所处的历史方位,都在不断发生深刻变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其次是技术运作层面:作为传播平台的广播,也进入了竞争白热化的互联网时代,广播原有的传播路径和播音风格前所未有地面临巨大挑战,过往的经验和套路不再灵验,形势在急切地倒逼广播创新。我国的广播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新常态时期。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常态”下的语境变化是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弘扬中国理念、阐释中国梦的世界意义,是包括广播在内的整个上层建筑的历史使命,广播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地拥抱时代。同样,广播播音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大胆扬弃传统新闻播音理论中的所谓“经典”,将新闻播音的理论基石,建立在服务“新常态”的大背景之下,尤其是播音方式和播音风格都需要有所变化,敢于突破、贴近现实、格外重视播出效应,如此才能够有效融入“新常态”、适应“新语境”。

如何理性思考“播音个性”与“个性化播音”的关系

传统播音理论认为,所谓“播音个性”包含了播音员的“音色”和“气质”两个要素。“音色”是自我声音条件的客观存在,“气质”则主要指播音员个人的素养,比如性格、学历、经历以及文化背景等等。一言以蔽之,强调播音员通过自己在“音色”和“气质”上的个性,去努力实现与众不同。

显而易见,传统播音理论对于播音个性的定义,很多是教条主义的,它把“播音的个性”封闭在专业范围之内,与市场竞争相距甚远。这种“播音个性”只是自定规矩,自娱自乐,广大受众被冷落在台下。正是在这种理论的指引下,播音员只能朝着艺术家的方向努力,各种研讨话题原地打转,根本顾不上进行结合时展的、具有实践意义的创新。

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是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社会,互联网带来的媒体(音频)竞争绝对不是象牙塔上的表演。令人关注的是,当体制内的主流播音名家时常举行热烈的业务讨论,大谈其“播音个性”时,一大群因互联网而衍生出来的非主流后辈们,却在兴致勃勃地大玩其“个性化播音”。他们没有业务讨论,怎么玩也不可能拿到政府大奖,却对争取多少“粉丝”抱有极大的野心。

其实,搞不清楚“播音个性”与“个性化播音”是什么关系并不重要,问题出在市场。种种情况表明,正是那些游离在传统播音理论之外的种种“无主题变奏”,正频繁地搅动市场,极大地张扬个性,有效吸引了众多“粉丝”,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当然,体制内外还是有区别的,红线和必须要警惕。但有一点必须看到,互联网时代的同场竞争已是短兵相接,尤其是在法规制度并不完善的情况下,非主流媒体闯劲十足,对青少年人群已经形成明显的效果,这不能不引起主流媒体的高度重视。

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理论提倡的“播音个性”,那只是在象牙塔里搭舞台,螺丝壳里做道场,解决不了市场竞争问题。如何实现广播播音的创新?突破口只有一个,瞄准市场,让播音去接地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受众才能书写最后的评语。拆除传统播音理论中的层层藩篱,已经有不少广播人在行动,严酷的竞争已经让他们意识到,作品获奖固然好,但想办法玩出属于自己的新意,到市场中去争取自己的“粉丝”更重要。

作为主流媒体的各级广播电台应鼓励播音创新,除了对传统播音理论的反思外,在实践方面要鼓励播音员接地气,不断探讨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播音”,进而真正凸显每个播音员的鲜明个性。

如何做到艺术标准与传播效果的和谐统一

目前活跃在主流媒体的播音员大多毕业于名校,接受过严格的专业教育,基础条件可谓百里挑一。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专业院校毕业的播音员,长期受困于传统播音理论,每天字正腔圆地端坐在各级广播电视台的播音室里忠于职守,起早贪黑地认真工作,各种政府奖项拿了一大堆,但面对市场却依然感到无处发力,难以创新。为什么?因为评价标准有问题。传统播音评价体系非常封闭并且相当“文艺”,正是过于艺术化的播音评价标准,为播音行业增添了高雅,令其孔雀开屏般娱乐于人,陶醉自己,却完全丧失了到市场中短兵相接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粉丝”的多寡,决定了播音的效应,因此可以断言:一切不考虑“粉丝”的播音评价标准,都是自娱自乐。

市场瞬息万变,受众追逐潮头。先理清一个疑问:如果传播内容本身难企潮头,责任是否就不在播音员身上?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没有人能够做到每一次传播都引起强烈反应。但是人们经常发现,买东西讲品牌,看电影追偶像,“偶像”效应确实存在,这就为播音员开辟了另一个战场,成为受众欢迎的“偶像”,应该成为播音员在市场竞争中的终极追求。

如何才能成为受众的“偶像”?各级广播电视台的播音员们无疑具有先天的优势,百里挑一的音色条件,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良好气质,成为竞争队伍当中的“高颜值”人群。问题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仅靠音色的“高颜值”与演员们难以类比,于是就必需补足短板。怎样去补足短板?其一,跳出传统播音理论的束缚,大胆解放思想,投身市场竞争,勇于展开互联网条件下的各种短兵相接,旗帜鲜明地张扬个性。其二,放下身段不慕虚荣,将思维触角广泛深入到社会各行各业前沿,努力成为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诸方面均拿得起放得下的“杂家”,尤其是对社会、历史、文化、科技等常识能够烂熟于心,成语典故信手拈来,更能够迅速帮助播音员去争取“粉丝”,努力摆脱迷恋华而不实的“高颜值”虚荣心,老老实实直面市场,认认真真“由表及里”地改变和充实自己,不断朝市场中的“偶像”目标升级。

总而言之,与时俱进是万物生存发展的铁律,“新常态”情况下的历史使命感,需要播音员尽快认识并且适应新的“语境”。互联网时代空前激化的媒体竞争,必将带来播音评价体系的深刻变化,满足受众的要求会成为必备要素,播音员的改变需要“由表及里”。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

播音市场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就业导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播音主持专业艺术实践的价值及具体形式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诞生于20纪电视传媒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专业设定本身即以实践性艺术展现为旨归,在长期的专业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成果展示方式。与所有艺术类教学一样,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日常教学必须紧密地结合艺术实践,方能体现自身的学科特性,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性和应用导向性。正如天津美术学院院长姜陆教授指出的:“艺术教育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 实践性是艺术教学的基本特性, 也是培养艺术创新人才的不二法门。”[1]

具体而言,艺术实践的价值体现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之中。于教学主体而言,艺术实践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新兴演播形式尤其是全新节目类型的主持能力,真正做到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的相互结合;另一方面,艺术实践更能鞭策专业教师积极了解和掌握业内新兴专业实践形式和行业发展热点,做到以行业实际促进教学内容的革新。于教学媒介而言,艺术实践对于新兴媒体,尤其是演播技术手段的关注,促成了教学硬件的更新换代,从技术手段上保证了播音主持教学的与时俱进。

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艺术实践形式趋于多样化,如果以艺术实践的时空维度进行区分,我们可以将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艺术实践形式分为教学环节内(校内)与教学环节外(校外)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成果展示,后者则内涵更为广泛,包括短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以及参与比赛等(表1)。

二、就业导向对民办院校播音主持专业艺术实践的重要意义

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对于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事业的侧重,以及“十二五”规划中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环境。我国民办高校近年来集中开设了包括播音与主持艺术、视觉传达、文化产业创意管理在内的诸多艺术类专业。与公办院校不同,民办高校一方面缺乏理论素养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在社会认可度上,又无法与知名公办院校相抗衡。因而,如何体现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办学特色,是摆在民办高校决策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较于鼓励学生在学历上继续深造或在艺术技能上不断自我开掘,多数民办高校更倾向于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就业前景提前规划,以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作为调整教学内容重心的主要指标。在此意义上,就业导向对于民办院校艺术专业的办学方向,对校内外艺术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它集中体现了民办高校实践性、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在与就业实践接轨的层面上凸显出民办高校特色定位与办学优势。

具体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笔者所在的南京一所民办高校艺术系为例,就业导向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实践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建立市场需求数据库,调整实践类教学方向

明确艺术实践的就业导向性,就应当在教学环节中时刻以就业市场的变化作为调整实践类教学方向的根本依据,在此意义上,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库,及时分析就业市场需求,就成为促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实践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所在的民办高校即以近三年为一个分析周期,统计毕业生就业去向,并形成数据汇总,分析就业市场需求(图1)。

(二)有利于比照就业信息,体现就业实践对接性

对于就业数据的分析不应仅停留在静态的、孤立的计算层面,而应在时间维度上对具体类别的就业需求进行动态性地比照分析,以期未雨绸缪地预测就业市场需求发展方向,在校外实践的促成机制中,体现就业需求与校外艺术实践活动之间的对接性。

笔者所在民办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集中在文化事业单位、教育培训类公司、文化传媒类公司三大类,在汇总三年内各类别就业人数的基础上,还应当比照各年度同类用人单位的就业数据发展趋势,进而得到更有前瞻性的分析结论(图2)。

在2012年以来的数据汇总中,该民办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因为社会一般认可度的限制,能够有机会进入广播电台等文化事业单位工作的学生并不占毕业生总量的绝对多数,而如少儿培训、广告传媒类公司则在就业市场中占有相对可观的比重。同时,通过比照分析近年主要就业方向,教育培训类、文化传媒类已逐渐成为民办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毕业就职的新兴增长点,这在客观上就要求系部在校内艺术实践中适当增加文案编辑、传媒策划方向的内容,并在课堂实践类环节中增加学生面对大众的讲授、灌输类口语表达等方面的练习比重。在实际操作中,笔者所在系部就通过邀请业内人士开设传媒类讲座、增设课堂口语讲授环节,组织学生赴乡镇中小学支教等形式,以充分迎合就业数据所体现出的市场需求,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有利于遵循就业规律,设立实践教学基地

就业导向对播音主持专业艺术实践的指导价值还体现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具体设立上。在系统分析就业数据的前提下,艺术实践教学基地的设立应当在实践类型、实践方式等层面充分体现近年就业市场的新形势。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将学生赴专项基地艺术实践常规化、定期化,并以实践教学基地与校方双向考核的机制测评学生实践成绩。这样,在促进学生艺术实践积极性,树立民办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毕业生的良好形象的同时,也可提升企业自身的知名度,进而在基地化艺术实践过程中真正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

三、播音主持专业艺术实践的改进措施

通过上文的分析,并参照本文选取的这一民办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办学实际,基于就业导向的实践意义,播音主持专业艺术实践的改进应当在教学环节前充分考虑人才市场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在教学环节中及时调整艺术实践形式,更要及时调整实践过程中的技术硬件;在教学环节后充分运用就业契合度的衡量价值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环节的实际展开各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密切关注技术设备的就业市场需求,及时更新教学硬件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应具备声、台、形、表各方面的艺术技能外,还应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初步掌握基本的声像采集、编辑、加工等方面的设备操作技能。目前我国各级电视台、广播台以及网络流媒体的声像采集、编辑技术更新迅速,操作软件日新月异,这在客观上对教学培养与实际就业之间的衔接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以接轨就业为办学特色的民办高校艺术专业更是如此。为此,民办高校艺术系部应设立专人定期统计就业市场中的设备操作技术性需求,在经费允许的基础上,以购买设备、软件升级等形式及时更新教学硬件。对于昂贵的大型设备,也可通过组织短期实习的形式对学生加以培训,以确保技术设备操作方面与就业市场相同步。

(二)大力支持学生参与各项赛事,形成“以赛促学”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具备一定的形象消费特质,社会公众往往倾向于在建立对相关个人的形象辨识度之后,才开始进行艺术功底方面的认可。这在客观上使得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方面的人才首先应拥有展现自我形象的平台,才具备进一步展示自我艺术功底的机会;进而需要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展示平台,在步入就业市场之前先行形成自我形象的社会认可度。目前开办于国内的诸如“中国主持梦”主持人大赛、中央电台央广网全国大学生主持人大赛、“赢在创意”华语广播栏目大赛以及全球华语网络主播大赛等知名赛事,并不设置苛刻的报名条件,这就为民办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自由展现形象与才华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为此,专业教师可以将参与定期举办的大型赛事作为相关课程的常设教学环节,在赛前有针对性地选拔、训练相关学生,及时做好参赛准备,以参赛成绩作为衡量课程参与度的指标之一,进而充分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同时这也可使获奖学生能够凭借赛事奖励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形成以参赛促进就业的教学实践体系。在具体实施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不同学龄,促成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选择性地参与赛事,最终形成大赛前集中选拔培训,赛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参赛促进教学――以赛促学的长效机制。

(三)拓宽艺术实践的涵盖面,培养复合型、宽口径播音主持艺术人才

针对目前就业市场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需求量的持续下降,以及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分流至文化产业、教育传媒等其他业务领域的客观现实(图2),民办高校在艺术实践方式以及课程设置上,应当秉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2],不断拓宽艺术实践的涵盖面,在幼儿教育、文化产业创意、微博营销、公关媒体等多个方面创造艺术实践机会,促进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在上述领域实用技能的养成,积极创造就业机会。与之相对应,民办高校还应在教学环节充分体现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并重的基本原则,避免类似“文化素质课少,学生知识面窄”[3]情况的发生,真正将培养复合型、宽口径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四)积极开展产学结合,促进专业汇报常规化、市场化

播音市场范文第3篇

关键词:播音主持;发展分析;策略提出;品牌打造

1.引言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十三五”规划下的社会经济改革,信息科技大行其道的今天,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在内的移动终端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越来越大,这些移动终端设备传输信息量更大、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速度更快更便捷,更加适合现代人世间碎片化的现象。他们相较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有很大优势。新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正吸引着更多用户,传统媒体的市场不断被压缩,播音主持领域异军突起,一个传播新时代应运而生。

2.播音主持专业的演变与发展

播音主持领域也顺应新媒体环境而有一些自己转变和发展,例如采用了和互联网的合作,增加了和观众的互动,台网联动扩大收视范围等等一系列的方法,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道路。

2.1播音主持专业的演变

随着人们对播音主持专业需要的进一步体改,伴随着大的改革环境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对于播音主持人员具有内外兼修的特质,这对播音主持人员的文化修养和内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各大电视广播组织中,只有高水平的主持人员才能在竞争中有更加强劲的动力与潜力。从早期的《正大综艺》、《艺术人生》、《曲苑杂坛》到当下的《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天天向上》,从上世纪90年代到今天,国内综艺节目的高涨势态一直丝毫未减。综艺节目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电视台和赞助商对于综艺节目的投资很大,经常就是过亿的投资,所以各个卫视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王牌节目。而在这些综艺节目发展的背后正式播音主持专业品牌的发展和创新。正是由于播音主持专业极广的包容性和综合性,所以导致了学术界对其有不同定义和定位。从播音主持专业的制作角度看,它综合利用了电子技术手段,再次创造了文艺节目,在充分发挥电子技术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艺术本身的韵味,为受众提供综合化的视听审美体验。播音主持专业的目的来看,播音主持专业的目的是为观众提供娱乐,让观众在忙碌的生活中放松身心享受快乐,播音主持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内涵,不仅能够娱乐人生,还能够美化生活、启迪思想。它传达的不仅是视觉美,同时也是思想美和价值美。从宏观上来考察播音主持专业,首先是播音主持给人提供视听享受,而且融合了声光电领域的先进技术,并进行了充分合理的社会调查分析,并精准迎合受众心理的节目形式。节目形式多样,群体参与广泛,人际传播速度快等。从大众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理解来看,之前是歌舞类的传统综艺的电视化,现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了真人秀。相比于其他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功能性弱一些,娱乐性强一些,就是好玩的、有趣的节目,而看播音主持专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闲时放松身心,消磨时光。

2.2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特点

每一种艺术都有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征。艺术来自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播音主持专业也来自与生活,却有高于生活的艺术性和娱乐性。播音主持专业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播音主持专业吸收各家艺术表现手法的长处,融汇各种艺术的优点。播音主持专业涉及的是各种艺术和学科,天文地理、经济管理、传统文化,先进技术无所不包,正是由于不同的学科组成,播音主持专业更容易为多数人所接受,才拥有如此强的吸引力。播音主持专业在表现方法上十分的灵活,综合运用舞台美术、音乐等,在后期剪辑上利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提高播音主持专业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感染力。播音主持专业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情感性融汇一体,为不同年龄、不同教育背景的人所喜爱,雅俗共赏使播音主持专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播音主持专业的内容版块设计上没有范例可言,也就意味着节目板块的设置有很强的灵活性,版块内容也都独具特色。娱乐性是播音主持专业的首要特征,而播音主持专业最吸引观众的就是它可以给观众带来身心的愉悦。播音主持专业的娱乐性主要体现在娱乐元素和娱乐手段上,播音主持专业巧妙地运用这两点,从而使观众获得娱乐享受。娱乐元素是指在节目里能够为观众带来快乐与愉悦的构成部分和组合要素,如人物、表演、音乐、道具等一切视听元素。娱乐手段是指在节目里借助外物的影响作用,为实现使人愉悦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如话题设置、悬念冲突的设置、强调互动等。播音主持专业里往往巧妙运用娱乐手段来制造笑点,从而来达到愉悦观众的目的。

3.播音主持专业品牌打造的发展创新分析

3.1播音主持品牌打造的理论分析

在写作此文之前,本人调阅并摘用了许多资料,并且将其摘下,选择性的讲诉和概括几种主要的且具有代表性的概念。(1)威廉•阿伦斯指出:“一个物品的品牌就是表达出其样式及其产生的地方,并不能和其相类似的产品变得一般和普通。”(2)大卫•奥格威提出:“一个品牌也就是一个代表,此代表难以分割,杂乱;其品牌可以是其关于名声和过去的理解,还有着广告方式的代表。而且,一个品牌,一个卖家也会对其有着影响,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的对商品的体验也是一个品牌的口碑。”(3)品牌从表面上来看也许只是一个图案或者是一句话,一个名字的代表,也可以说是一个符号,但他们却包含着许多的意义,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立的思想,区别于别人的思想,这就是他们自己的品牌能够与众不同的原因。”(4)岸志津江对于品牌也有自己的理解,和主流的理解也是大相近庭:“一个物品的品牌就是表达出其样式及其出生的地方,并不能和其相类似的产品变得一般和普通”此文也可以大概的理解成这种意见,它一样的陈述着品牌的含义“品牌无非不是这样的一种东西,有着独立的思想,有着自己的特色,而且还高度的概括了自己公司的思想和精神。”这句话表示了名声,用户和集团的三角关系链和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网,而且还与广告公司或者消费公司的利益有关联的集体有着无时无刻不在改变和前进的复杂的意义关系,这种复杂并且极其特别的关系使其组成了一个人类自然的关系网。通过以上学者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对于播音主持专业品牌打造的重要方向是——职业化的加强。也就是说信息和行业变化使得播音主持行业的管理的规划化程度逐步加强。这进一步决定了播音主持人员的职业化的不断提升。其次播音员和主持人在创作方向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播音员和主持人往往是成对出现的,这主要取决于两者在品牌建设当中两者的角色扮演和分工,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很多高学历高素质的播音主持人才,能够身兼多职,复合型人才应运而生。最后是播音主持行业管理的专业化标准进一步提高。随着市场运行机制的改革不断深化,专业化的标准的制定显得十分重要,从而确保在播音主持行业中的每个个体能够拥有相同的竞争平台,这对于打造播音主持专业品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播音主持播音主持品牌打造打造的基本特征分析

结合菲利普•科特勒的观点——“播音主持品牌打造是一种播音主持品牌打造所有者对于受众群体所购买的产品的承诺,播音主持品牌打造所有者保证其产品和服务是称得上其播音主持品牌打造的名声的”,笔者大概将播音主持的播音主持品牌打造打造特征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组成:(1)播音主持品牌打造的专有属性播音主持品牌打造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播音主持品牌打造拥有者和其产品是被法律保护和承认的,受到法律条文的保护,享有播音主持品牌打造的专利权,有权让其播音主持品牌打造不被其他传媒媒体或个人以任何形式伪造;当然,这也是播音主持品牌打造的排他性。(2)播音主持品牌打造是传媒领域无形的资产价值利用播音主持品牌打造在市场上的发展潜力和扩展力,播音主持品牌打造的所有者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的利益,因为播音主持品牌打造在同类产品中具有很好的优势,这种优势又可以转化为继续发展的资本,虽然我们知道,播音主持品牌打造的价值不是像实物资产那样可以直接表达,可是它可以拓展传媒媒体的无形资产,并能以正常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上进行正常的流通。(3)播音主持品牌打造的利益众所周知,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需要过硬的播音主持品牌打造质量。当然,播音主持品牌打造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播音主持品牌打造自身的信任度和追随度也为产品增加了不少的附加价值,这样就可以让传媒媒体获得更高的利润。(4)播音主持品牌打造的表象性文化播音主持品牌打造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它没有实体,所以它必须依靠一个实体作为它的载体。播音主持品牌打造的原始目的是让人们通过比较象形的方式记住生产这个播音主持品牌打造的传媒媒体或者这个产品,所以这个实物载体就必须有能配得上这个播音主持品牌打造的质量,成功表达出播音主持品牌打造的名声。播音主持品牌打造的非间接载体包括文字图案或标志,而播音主持品牌打造的间接载体则是播音主持品牌打造旗下实物的质量、相关的服务链、知名度、以及市场占有率等。物质是表达播音主持品牌打造的重要载体,没有物质,播音主持品牌打造就无法达到想要的传播效果。(5)播音主持品牌打造的扩张性在观众心里,往往一个播音主持品牌打造就代表了播音主持品牌打造背后的传媒媒体,这对于传媒媒体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只要打造好这个播音主持品牌打造,市场就会大大拓展。这正是播音主持品牌打造的识别能力。

3.3播音主持品牌打造的发展路径

播音主持品牌打造的定位核心大概能概括为:“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关于播音主持品牌打造的定位,大概来说,就是一个“脑”,两个“手”。一个“脑”是要把最重要的工作重心和资源作用在播音主持品牌的打造上,这是至关重要的。播音主持品牌的建立和对于播音主持品牌的推广和维护是传媒媒体运营的本质,但是大部分传媒媒体并不明白这一点,而是把重心放在别的地方,做了很多无用功,所以说,要想打造一个成功的播音主持品牌,所有工作围绕其展开是一项必须而又基本的要求。进入观众心智是第一个基本点。其实,传媒媒体——尤其是播音主持领域的竞争结果实质上在于如何正确及时高效地掌握受众群体的心理,并不只是单纯的市场方面亦或者是产品方面。那么何谓定位的全过程呢?定位的全过程就是通过市场营销掌握该播音媒介产品的受众群体的心理,对其心理进行深度的解析,让其从心底具备对播音媒介的好感和正面的认知,从而逐步提高播音媒介在受众群体心中的形象。换句话说地位是指对传媒媒体播音主持品牌打造的受众群体在下意识里认识到消费该播音媒介的产品是正确的选择并让该播音媒介的播音主持品牌打造在受众群体心里占据重要的地位。第二个基本点的含义就是竞争导向。播音媒介的营销者优先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就是怎样能使传媒媒体自身在市场竞争中与其他播音主持品牌打造形成差异化。另一方面,这种地位需要在市场竞争还未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先机或者说是有利地位,也就是说这种地位的起点要提前到销量从与之形成竞争关系的传媒媒体中转换过来的。当然,这种地位的前提条件是需要一个良性的正常的市场之上,而且对于定位来说,越发激烈的竞争会更加明显的影响到其地位。

参考文献

[1]朱瑞臣.言语沟通学视域下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蔡昕蕴.全媒体趋势下播音主持教学环节适配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文玮玮.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新闻播音技能训练课程创新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4,07:122+124.

[4]杨莅.节目主持的媒介生态演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07:61-63.

[5]熊蓓蓓.中国大陆电视节目主持人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播音市场范文第4篇

【关键词】播音主持;艺术;发展趋势

1.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趋向

研究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趋向,既要紧紧抓住其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和由此产生出的基本特征,又要全方面、多角度来表明其表现形态。

1.1“传与受”始终贯穿播音主持艺术生存和发展的规律

“传与受”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抓住这一矛盾运动规律,就抓住播音主持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传与受”随着人类发展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现代社会,它在媒体安家。它用播音主持艺术创造解释自己,但它不会因为媒体的更迭而消亡,也不因为媒体、主持字面名称的消化而消失,今天叫播音员、主持人,明天叫传媒人、传达者,这些称谓都无关紧要。无论是广播、窄播,还是交互式传播,传的主动性和地位并没有改变,“传与受”这一矛盾的基本性质并没有改变。

1.2“播音员”“主持人”界限缩小,趋于融合

这是因为上边所论述的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运动所致。“播音员”“主持人”的称谓都只是一个过程,其本质和最终结果都是“传播者”、“传播主体”或“创作者”。从未来发展来看,播音员和主持人所从事的创作活动越来越趋于一致。在播音中要编排、要交流、要主持,在主持时要传达、要报告、要播出。事业的发展,由因人设岗、因人论岗变为以岗定人、因事论人。关键不在于你叫播音员还是主持人,关键是看你从事的是否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活动。未来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一专多能,由单一型变为复合型,“播音员”“主持人”实际的融合会在本世纪变为现实。

1.3播音员、主持人部分脱离媒体,出现“制播分离”或部分“制播分离”现象

由于媒体增多、竞争的激烈、产业化的管理、市场化的运作,也由于传播的集团化、节目中心制,使得一些非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如娱乐、综艺节目、少儿、专题节目、体育、科技等的主持人首先脱离某个媒体,伴随节目独立走向市场,以便服务于更多的媒体。新闻节目的时效性、政治性决定了在未来的时间里,新闻播音员和新闻节目主持人仍然会就职于某个媒体。

1.4播音员、主持人职业化程度加强

越是传播技术的现代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越是管理的产业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越是运作的市场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规范化,决定了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化。规范化程度越高,其职业化要求也就越高。只有职业化的高水平,才能在未来的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中具有适应力、竞争力和生命力。其规范性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作为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职业道德、纪律、语言的规范(按照国家等级标准要求上岗,未来人机对话、人机互动、人机并用,信息化社会,科技含量高的广电等传媒会率先使用,到时,语言不规范难以工作),还包括评估体系标准的规范等等。

1.5播音员、主持人管理的专业化、制度化程度提高

由于“制播分离”,一些播音员、主持人脱离媒体,走上社会,由于媒体对播音员、主持人要求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由于市场机制需要一个相同的管理标准,给人以平等竞争上岗的机会和权力,要求国家主管部门设立或委托专门委员会进行专业宏观管理,制定相关法规法纪,依法管理。其管理不仅仅是“有了任务、有了工作去做”,还应该包括主动的测试、评估、监控、审核等等。管理部门要制定各个等级的上岗标准,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考核认定专业资格、水平,颁发相应证书,进行跟踪管理,定期抽查、考评。

1.6中央、省、市电台、电视台等无论大台、小台,无论多媒、单媒,所有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由于传播信号上星、入网,都是面向全球播了,如收看省台已不仅仅是某省的观众,信号上星、入网,无论何地,有相应接受器的人都可收到。这就要求各级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都要具有国家意识,都应具备对内对外宣传的素质要求,要求各级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都要达到较高水平。播音员和主持人对媒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小,一些人也不能再靠着电台、电视台的光环生存了,要凭真本事,要在竞争中站住脚,脱颖而出。

1.7受众在新的时期,素质日益提高,审美能力日益增强,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多媒体、网络等由广播到窄播到交互式传播方式的形式,使其分类更细,其接收和反馈更为便利,越来越呈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但是受众的接收规律没有变,依然是物理―生理―心理的运动过程。民族审美心理没有变,受众者的地位也不因其主动性增强而改变。

2.如何面对未来

在21世纪的初期,我们已经看到了未来播音的样态特征,如前面所概括的:“变与不变的统一”。那些“变的因素”,给我们提出了挑战,同时又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和新的领域;那些“不变的因素”,为我们积累了经验,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运用这些经验的新的挑战。可见,面向未来,迎面而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勇敢地迎接挑战,在不断地解决新的课题中发展和前进。

在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实践中,创作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里提出挑战主要是针对创作主体而言。迎接挑战,就是要求创作主体能够做到适应、优化和统一,即主动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优化内部要素的构成,使“变”与“不变”的因素在播音创作中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在新的天地里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时代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促进传媒的发展和变革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主体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文化素质,不断更新观念,扩充现代知识结构,增强掌握和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和工具的能力,提高语言功力和语言表达水平。因为越是与机器结合,越要求语言的准确规范,提高运用变化了的创作素材进行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能力,进一步树立为受众服务意识,满足受众更高的信息需求和审美追求。科技的发展、传媒的进步,已经把广播和电视、中央台和地方台的播音员都推到了一个平台上,形成了平等竞争的状态,这对广大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者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一大批真具水平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必将应运而生。他们以节目为单元,以播音为主业,做到既能播音又能主持,既能干广播播音又能干电视播音,既能采访又能编辑,既能创意策划又能制作节目,成为高素质的播音主持艺术工作的创造者。

在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研究方面,要坚持正确导向,拓宽研究领域,紧密结合实践,服务传媒一线,总结历史经验,关注国际传媒,仅仅抓住规律,加强预测研究,组建研究梯队,活跃学术空气,开辟传媒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在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方面,要更新观念,加大改革力度,根据传媒一线对未来人才的需求,拓宽人才培养口径,提高人才培养规格,更新人才培养方法,注重学员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做到发挥特色与拓宽口径、强化基础的有机统一,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较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专多能的播音主持合格人才。

播音市场范文第5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社会的形成、知识经济的到来、文化艺术、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上的变革等等,一方面为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形成了外部条件,一方面也为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鲜活丰富的内容。外部条件的变化促进了播音主持艺术自身各要素的不断优化。当然这种优化的实现,最终还要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内部动因起作用。具体讲,科技进步、经济改革落实在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传播上,导致了传统工具的更新,使传播条件改善、传播媒体增多、传播方式变革,呈现出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传播技术的数字化、媒体管理的产业化、媒体运作的市场化、传输方式的集团化、传播人员的职业化、受众需求的多元化、沟通方式的交互化等等。这一切又使得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条件、创作环境、创作工具、创作手段、创作样式、创作观念、创作依据、创作状态等发生着变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信息来源丰富,播出数量较大,传播频率加快,直播节目增多,受众更加主动,交流更加敏捷,节目相对独立,媒体竞争激烈。这一切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未来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模式,都在作用与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

二、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趋向

研究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趋向,既要紧紧抓住其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和由此产生出的基本特征,又要全方面、多角度来表明其表现形态。

1、“传与受”始终贯穿播音主持艺术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传与受”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抓住这一矛盾运动规律,就抓住播音主持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传与受”随着人类发展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现代社会,它在媒体安家。它用播音主持艺术创造解释自己,但它不会因为媒体的更迭而消亡,也不因为媒体、主持字面名称的消化而消失,今天叫播音员、主持人,明天叫传媒人、传达者,这些称谓都无关紧要。无论是广播、窄播,还是交互式传播,传的主动性和地位并没有改变,“传与受”这一矛盾的基本性质并没有改变。

2、“播音员”“主持人”界限缩小,趋于融合。这是因为上边所论述的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运动所致。“播音员”“主持人”的称谓都只是一个过程,其本质和最终结果都是“传播者”、“传播主体”或“创作者”。从未来发展来看,播音员和主持人所从事的创作活动越来越趋于一致。在播音中要编排、要交流、要主持,在主持时要传达、要报告、要播出。事业的发展,由因人设岗、因人论岗变为以岗定人、因事论人。关键不在于你叫播音员还是主持人,关键是看你从事的是否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活动。未来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一专多能,由单一型变为复合型,“播音员”“主持人”实际的融合会在本世纪变为现实。

3、播音员、主持人部分脱离媒体,出现“制播分离”或部分“制播分离”现象。由于媒体增多、竞争的激烈、产业化的管理、市场化的运作,也由于传播的集团化、节目中心制,使得一些非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如娱乐、综艺节目、少儿、专题节目、体育、科技等的主持人首先脱离某个媒体,伴随节目独立走向市场,以便服务于更多的媒体。新闻节目的时效性、政治性决定了在未来的时间里,新闻播音员和新闻节目主持人仍然会就职于某个媒体。

4、播音员、主持人职业化程度加强。越是传播技术的现代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越是管理的产业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越是运作的市场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规范化,决定了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化。规范化程度越高,其职业化要求也就越高。只有职业化的高水平,才能在未来的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中具有适应力、竞争力和生命力。其规范性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作为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职业道德、纪律、语言的规范(按照国家等级标准要求上岗,未来人机对话、人机互动、人机并用,信息化社会,科技含量高的广电等传媒会率先使用,到时,语言不规范难以工作),还包括评估体系标准的规范等等5、播音员、主持人管理的专业化、制度化程度提高。由于“制播分离”,一些播音员、主持人脱离媒体,走上社会,由于媒体对播音员、主持人要求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由于市场机制需要一个相同的管理标准,给人以平等竞争上岗的机会和权力,要求国家主管部门设立或委托专门委员会进行专业宏观管理,制定相关法规法纪,依法管理。其管理不仅仅是“有了任务、有了工作去做”,还应该包括主动的测试、评估、监控、审核等等。管理部门要制定各个等级的上岗标准,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考核认定专业资格、水平,颁发相应证书,进行跟踪管理,定期抽查、考评。

6、中央、省、市电台、电视台等无论大台、小台,无论多媒、单媒,所有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由于传播信号上星、入网,都是面向全球播了,如收看省台已不仅仅是某省的观众,信号上星、入网,无论何地,有相应接受器的人都可收到。这就要求各级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都要具有国家意识,都应具备对内对外宣传的素质要求,要求各级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都要达到较高水平。播音员和主持人对媒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小,一些人也不能再靠着电台、电视台的光环生存了,要凭真本事,要在竞争中站住脚,脱颖而出。

7、播音员、主持人的素质会更高,适应力会更强,种类会更多,个性会更鲜明。这是因为:

(1)电台、电视台、网络等电子媒介相互融合,使得播音员、主持人不光能出声在电台主持,也能上镜在电视台主持:反之也有可能成立。

(2)节目分化越来越细,主持种类越来越多。如文艺节目主持,又可细分为综艺类、娱乐类等;少儿节目主持也可有讲述式、游戏式、表演式等多种。细化后岗位多了,可能会出现一人多岗,这更要求主持人的适应能力要强。

(3)由广播到窄播又到交互式传播,21世纪不光是信息社会,更是美学的世纪,既传播信息也要出精品。所以,要求主持人要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专业水平和能力,富有较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

8、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属性呈多质性,播音主持艺术学科的知识构成呈复合型。其创作既有再造性,也有创造性,是再造和创造的统一。从对其符号系统重新构建来看是创造,从对前一次创作过程创造后所形成的创作素材来看是再造。这创造和再造,有时交互进行,有时同时开展。由于其技术含量增多,其知识结构表现为以新闻、语言、艺术、技术为主要版块的集成,是各知识结构群的有机统一。

9、创作主体知识结构加大,技术含量增多,能力增强。创作主体具有多种功能,以播为主,采访编辑兼做;以节目为单元,广播电视兼播,对创作主体能力方面的要求更多。上述各方面情况的发展,条件的变化,使得创作主体要具有政治辨别力、敏锐观察力、现场反应力、转换应变力、快速记忆力、信息采集力、语言表达力、艺术审美力、技术操作力、策划创新力、节目制作力、市场竞争力、媒体适应力、心理承受力、整体驾驭力和综合调节力,这样才能把握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运动。在上述新的变化中,创作主体的创作主导地位没有变,依然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创作主体作为党的宣传员、新闻工作者的身份没有变。创作主体运用规范化语言及副语言进行传播的手段没有变。尽管有数字机器参与,那只不过是语言的帮手、辅助而已,不能代替创作主体自身语言的表达。播音主持工作的性质没有变,播音主持的创造性在新的条件、新的形势下将更充分地显示和发挥出来。

10、播音主持创作依据节目稿件、音乐、画面、音响等要素,都在发生着不同层次的变化。节目的中心地位日益显现,人们的节目意识日益增强。部分节目脱离媒体而走向传媒市场;稿件形式的多样化,稿件体现形式的立体化,稿件有形和无形的弹性化;音乐、音响的电脑化、仿真化;画面图像的多维化、立体化等等,但是各种创作素材的创作依据地位没有变。、受众在新的时期,素质日益提高,审美能力日益增强,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多媒体、网络等由广播到窄播到交互式传播方式的形式,使其分类更细,其接收和反馈更为便利,越来越呈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但是受众的接收规律没有变,依然是物理—生理—心理的运动过程。民族审美心理没有变,受众者的地位也不因其主动性增强而改变。

三、如何面对未来

在21世纪的初期,我们已经看到了未来播音的样态特征,如前面所概括的:“变与不变的统一”。那些“变的因素”,给我们提出了挑战,同时又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和新的领域;那些“不变的因素”,为我们积累了经验,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运用这些经验的新的挑战。可见,面向未来,迎面而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勇敢地迎接挑战,在不断地解决新的课题中发展和前进。

在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实践中,创作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里提出挑战主要是针对创作主体而言。迎接挑战,就是要求创作主体能够做到适应、优化和统一,即主动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优化内部要素的构成,使“变”与“不变”的因素在播音创作中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在新的天地里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时代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促进传媒的发展和变革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主体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文化素质,不断更新观念,扩充现代知识结构,增强掌握和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和工具的能力,提高语言功力和语言表达水平。因为越是与机器结合,越要求语言的准确规范,提高运用变化了的创作素材进行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能力,进一步树立为受众服务意识,满足受众更

高的信息需求和审美追求。科技的发展、传媒的进步,已经把广播和电视、中央台和地方台的播音员都推到了一个平台上,形成了平等竞争的状态,这对广大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者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一大批真具水平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必将应运而生。他们以节目为单元,以播音为主业,做到既能播音又能主持,既能干广播播音又能干电视播音,既能采访又能编辑,既能创意策划又能制作节目,成为高素质的播音主持艺术工作的创造者。

在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研究方面,要坚持正确导向,拓宽研究领域,紧密结合实践,服务传媒一线,总结历史经验,关注国际传媒,仅仅抓住规律,加强预测研究,组建研究梯队,活跃学术空气,开辟传媒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在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方面,要更新观念,加大改革力度,根据传媒一线对未来人才的需求,拓宽人才培养口径,提高人才培养规格,更新人才培养方法,注重学员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做到发挥特色与拓宽口径、强化基础的有机统一,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较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专多能的播音主持合格人才。

在未来发展的世界中,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受众始终需求有声语言的传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并不断以新的更加多样的形态呈现出来。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主体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创作要素的优化、“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必将使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进入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姚喜双,未来播音主持艺术的展望[J],语文建设,1996,6

[2]苏晓琼,播音艺术与主持艺术札谈[J]现代传播,1999,4

[3]苏晓琼,播音、主持艺术之我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3)

[4]孔宪毅,自然辩证法的根本出路在于原始性创新[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20(3)

[5]张颂,坚持规范化,走向多样化——节目主持艺术中的语言态势[J],语言文字应用1997,4

播音市场范文第6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也在茁壮成长,并在当前社会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广播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媒介,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我国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播音主持作为广播电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对播音主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播音主持行业中,播音主持艺术决定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将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完美地展现出来,并以此来促进播音主持的发展已成为当前广播电视发展的主要问题且意义重大。

二、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

播音主持作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改革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而不断发展。而播音主持艺术与主持人有着密切的关联。艺术可以分为很多种,针对播音主持,就是通过语言向受众传递信息,其所展现的语言就是艺术,而针对播音主持的语言必须能够吸引观众眼球,具有浓厚的渲染力和感染力。语言艺术的魅力离不开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主持节目音乐搭配。观众在收听广播节目的时候主要是靠声音,而声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受众的收听心理。[1]播音主持艺术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文字和语言形式来体现。通过主持人对于语言的把握,将播音主持艺术完美地展现在银幕面前,给受众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和听觉享受。

三、播音主持艺术的培养

(1)注重语言发声技巧。对于播音主持而言,主持人的语言发声技巧对播音主持的艺术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换句话说,声音的好听与否直接影响到播音主持的效果。,主持人的声带、发音习惯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为此作为一名播音主持人,首先要熟练语言发声技巧,不断加以练习,培养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播音主持艺术形象方面的能力,在播音主持过程中要注重自身形象的打造,同时运用自己以往学习到的发生技巧,以柔美的声音来打动受众,从而形成资深艺术形象的独特魅力。[2](2)注重情感的运用。情感是播音主持与受众之间引起共鸣的主要途径。在播音主持过程中,主持人的语言充满情感能够影响到受众的情感,使其与自己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展现主持人情感艺术魅力,使得播音主持效果更好。情感的流露可以通过语音、语调、重音三方面来体现。把握好播音主持中的情感分寸能够进一步提高节目的质量。[3]在播音主持中需要主持人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节目主持人只有发自内心的表达情感,合理地宣泄情绪,才能将本来没有生命的新闻变得有生命力,才能与观众建立起一种亲人间的情感联系。

四、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

(1)注重提升播音主持专业求学人员素养。当今社会发展形势下,播音主持的受欢迎度越来越高,而播音主持艺术作为播音主持行业发展的内在要素,在播音主持中要想更好地发挥播音主持艺术,就必须培养专业播音主持人才。作为播音主持院校,首先,就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教育,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来指代播音主持人才。[4]同时,学校要为他们提供播音主持实践的机会,通过让学生到正规的媒体实习等方式,进行真正的社会教育,学到以后工作中能够用到的知识。其次,学校还要注重他们职业素养的培养,让他们明白作为一名播音主持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而播音主持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其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生存下去,就必须依托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来约束播音主持的发展。为此,我国相关部门就必须完善播音主持相关条例,坚持“分层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有原则,加强节目内容审查。[5]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各类媒体数量激增,数不胜数,节目内容竞争日益激烈,但细致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因此,一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依据迫在眉睫。同时,各类媒体单位的工作人员要对播音主持人加强培训和监督,从而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管理水平,杜绝各类问题的产生。(3)用发展眼观看问题。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每天都会发生不同的事情,不同的社会时期,所播出的内同也会不同,作为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时刻关注周围所发生的事情,了解社会动向,从而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利用自己独特的语言特色,向受众传递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五、结语

播音主持艺术的展现与播音主持人有着密切的关联,要想完美地展现出播音主持艺术还需要进行长期的探索。作为一名合格的播音主持人,首先要打造属于自己的主持形象,其次注重语言发声技巧,用流利、动听的声音来打动受众,与受众产生共鸣,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播音主持水平,将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展现给广大受众。为了更好地促进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就必须规范市场,加强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为播音主持的发展提供保障。

播音市场范文第7篇

(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基本功能得以巩固对于播音主持艺术领域而言,多维传播语境既带来了压力,也提供了很多机遇。多维的传播语境给当下的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他们在适应力、创作力等方面都要不断创新。传播语境的变化,定会对传者提出新的要求,使传播内容和方式发生改变,但也应看到播音主持的基本功能在变化的传播语境中不但没有消逝,反而在巩固的基础上得到了升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基本功能是传播新闻、引导舆论、组织节目。首先,传播新闻是播音主持工作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说,播音员主持人在广播电视媒体中通过有声语言传达信息。当前,各种新闻节目仍然是传统媒体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立台”是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根本法则。其次,组织节目也是其基本功能。播音员主持人的组织串联既保证了节目的完整性,又满足了多种内容节目安排的需要,也丰富了节目的内容。这种由主持人组织节目的形式是最为常见的,以至于很多节目都深深地打上了主持人的烙印,像《老梁故事会》《鲁豫有约》《非常静距离》等等。再者,引导舆论是主流广播电视媒体目前生存的价值所在。之前,一些观点认为,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将因不再独占信息资源而丧失竞争优势。但结果并非如此,事实证明正是由于海量信息的出现,才让受众更加认可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的权威性和正确的价值判断等特点。

(二)深度加工、共享等功能得到拓展此前,由于广播电视节目发展不够成熟,节目背上了“扁平化”传播的标签。人们普遍认为深度报道是报纸、杂志等纸媒的优势,而广播电视缺少深度分析。但如今看来,这种想法已然不成立了。在广播电视媒体节目中,长达半个小时乃至数十分钟的深度访谈、报道数不胜数,像央广的《新闻盘点》、央视的《新闻调查》,这种借助于新闻素材或者清谈的深度分析已并不只是报纸、杂志等纸媒的竞争法宝了。对于新媒体而言,也有长篇的深度分析,但广播电视和网络的呈现方式是不同的。因此,深度加工已成为播音主持的功能拓展方式之一。另一方面,公众分享也是播音主持功能拓展的方式之一。公众分享来源于广播电视节目的公众性。它会兼顾到最大多数受众的收视心理和收视体验,尽量保留正面的传播内容,而过滤掉负面的传播内容。播音员主持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承担分享信息的职责,也承担过滤信息也就是把关人的职责。

二、多维传播语境下,播音主持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闻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和市场接轨?”而当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也普遍存在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多维传播语境在给播音主持教学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媒介素养的教育后劲不足当前,很多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对媒介素养的教育不够重视,使得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胜任直播工作或在采访中频频出错。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②播音员主持人的媒介素养从广义上讲包括对媒体的价值取向、报道风格等方面的把握,狭义上包括对自己主持节目的内容、相关的人和事的背景的把握和理解,以便更好地驾驭节目。③人们所熟知的著名主持人水均益、白岩松、柴静、孟非等能够实现从记者到主持人转型,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具备了良好的媒介素养。但是,在现实中,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很多年轻的播音主持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并没有出色的表现,在直播或在采访中出现了很多失误,比如不能正确把控话题,在与专家对话时不能很好地与专家交流等,结果使节目质量打了折扣。

(二)思维开发和训练不到位当今社会,新媒体的发展势头迅猛,播音主持传播处在多维传播语境下,更需要学生具有临场发挥、即兴表达的能力,更甚者需要学生具有“把关人”的意识和“意见领袖”的思辨能力。④但是笔者了解到,目前很多学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只满足于“有稿播音”,不注重学生思维的开发和训练,而忽视了“无稿播音”,以至于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不能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不能担当“把关人”的角色而不能胜任直播、现场采访等工作。

(三)缺乏个性化教育多维传播语境下,高校培养人才必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适应市场的需要。“个性化”在媒介日益融合的今天显得格外重要。个性化的主持人也备受观众的推崇。然而,很多学校的播音主持教育仍旧没有走出普及教育的圈子,对学生的教育仅限于传统的基础教学,像《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诗词朗诵》《新闻播音》《节目主持》等课程所占比重过多,而像《广告配音》《电视专题片配音》《影视剧人物配音》《体育解说》《出镜记者》等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所占比重过小,或者根本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如此,教出的学生辨识度过低,不但不能与市场接轨,也不能把教学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造成了学生想上的课不能上,不想上的课总得上的怪象。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适应不了市场的变化,也没有任何特长,毫无“个性化”可言。

三、高校播音主持教学中巩固、拓展播音主持功能的路径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怎样适应多维传播语境的发展需要,在教学中巩固并拓展播音主持功能值得深思。笔者针对当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建议如下:

(一)结合时代需求,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媒介融合趋势下,各种各样的信息向人们扑面而来,怎样从这些不同媒介终端发出的信息中有效地提取出自己需要的信息,成了一个难题。近年来,一些高校开始设立了“媒介素养”及其相关课程。譬如上海大学的课程讲授着重从媒介的特征、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能力、质疑评估能力等方面来进行,不仅是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还作为选修课向全校学生开放。这种方法对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也应加强自律,不断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在自媒体的时代,任何学生都与媒介一样拥有即时信息的能力。但是,作为一个未来的传媒人,务必要强化自己的传播观念,努力为营造出和谐的媒介生态环境出一份力。

(二)结合前沿需要,强化学生思维的开发训练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习是“口耳之学”。“口”指的是有声语言的表达,而“耳”不仅仅指的是要学会辨听,更重要的是在辨听之后,对信息进行筛选、归纳、总结,最后形之于声。在此过程中最难的莫过于思维的转换。因此,在专业教学体系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有稿播音”,还要强化学生思维的开发,让学生在“无稿播音”中也能有出色的表现。首先要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即兴口语创作的内容。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帮助学生理清口语生成过程的基础上,训练其发散思维、聚敛思维、正向和逆向思维等;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理解分析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较多的即兴口语实践练习,引导学生实地观摩优秀的播音主持作品,并进行评析。这些方法都可以补充到当前的课程训练中,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的能力。

(三)结合学生兴趣特长,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多维传播语境下,受众的需求是个性化的,同时它也成就了播音员主持人个性化的表达。在专业教学中,应该把学生的兴趣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如上文提到的《广告配音》《体育解说》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设置为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其次,可以在某些课程中补充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章节,如在《文艺作品演播》或《广告配音》课程中增加《影视剧人物配音》的成分。这样,一些条件有限的高校既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可以适当地节省教学资源。再者,可以对学生分方向进行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把学生分为新闻播音班、综艺主持班、影视配音班、出镜记者班等等,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前提下让学生有所侧重。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每个学生都应该不断地培养并发挥自己的特长。综上所述,在多维传播语境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有注重与市场的接轨,在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方面不断创新,才能培养适应多维传播语境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增强学生对于播音主持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最优化,从而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播音市场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电视播音主持;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5-0195-01

创新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当今时代获得持续进步的永恒主题。播音主持人是电视传媒与广大受众二者之间最为直接的连接纽带,也是电视媒体发展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从理论及实践的角度来看,电视播音主持人的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都极大地影响着电视传媒的发展进程。随着传媒技术与传媒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传媒市场已经基本确立并得到了相对完善。这也意味着,以广播电视传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竞争渐趋白热化的传媒市场中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及更为严峻的挑战。在这一发展背景下,电视播音主持自己更应当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强化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在电视传媒发展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 电视播音主持实现创新是时展的必然

选择

如前所述,创新是当今时代得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重要主题。电视媒体作为紧跟时代步伐、张扬时代风尚、刻画时代品质的关键性机构,承担着引导主流文化、传递正向力量、鲜活时代精神的重要使命,在传媒文化的营建、电视节目的打造、机构形象的塑造等方面都应着力体现并彰显这个时代的创新精神。毋庸置疑,在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政治格局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趋势愈加明显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与此同时,各种文化思潮之间的激荡起伏也给传媒事业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播音主持是电视节目的重要承载体与表现形式,在实际工作中应当能够站在时展前沿、顺应时展大势,以创新的视角、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技巧,切实、全面、生动地把握和反映时代主旋律,增强电视节目的社会性、时代性及先进性,以先进的思想、理念和文化产品来引导、凝聚广大受众,使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乱象中获取到更多的有效信息、感受到更具正向的力量,最终形成顺应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

2 电视播音主持追求创新是艺术审美的永恒

诉求

电视传媒是一项致力于捕捉美、塑造美、传播美的伟大事业。当前我国文化艺术正处于史上最佳发展机遇期,广大受众的文化素养艺术审美层次不断提升,对文化艺术产品的质量与数量的需求也持续增加。同时,随着我国文化传媒市场的建立、文化艺术产品创作机制的完善,众多的文化机构不断涌现,大批量的文化艺术产品被生产出来并推向市场,广大受众文化艺术消费的选择愈加多样化,传媒机构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内容更为丰富、内涵更加深厚、形式更加新颖的文化产品才能在这种竞争中胜出。电视新闻播音既有与广播新闻播音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创作属性与特点。从某种角度而言,它比较复杂、繁琐,有时,又看似简单、单调。电视播音主持是电视文化艺术产品的重要构成,播音主持人应在文化艺术创新的道路上不断追求,着重提升自身文化艺术审美水平,强化对艺术创新技巧的掌控能力,并将此融汇、贯穿、渗透到在具体的播音主持工作之中,为电视节目产品增“光”添“彩”,增强电视节目的市场竞争力。

3 电视播音主持探索创新是个人提升的内在

动力

电视播音主持人从事的是一份极具创新性、挑战性、发展性的职业。广大播音主持人几乎每天都要暴露在镁光灯下、出现在电视荧屏上,要有能力在纷繁复杂、数量巨大的信息潮中将最新、最前沿、最正确的信息挑拣出来,再使其以最恰当、最有效等方式传递给广大受众。因此,播音主持人在综合素养、知识储备、业务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必须达到较高要求才能真正胜任此项工作;同时,也只有真正具备了相对完备的知识结构、较高的文化素质及传媒技术的“精英”才敢于接受播音主持职业的严峻考验。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不能从零开始,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应该保持自身的性质。要想在艺术上有所革新、有所创造,就需要艺术家有胆有识,既要敢于打破前人的框框,敢于标新立异,同时又要有知识、有眼光,善于把前人积累的知识拿来,烂熟于心,变成自己的营养。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应有科学态度,应该遵守其创作规律和创作原则。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定性、语言表达和副语言体现也有自身的规律性。发展和创新并不等于盲目求异,而是寻找把握这些规律的新角度、新手段、新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提升、推动电视传媒事业的进步,广大播音主持人应当拿出勇气来,在文化传媒发展的道路上深入钻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反思,形成自己的独特播音主持风格,并最终成长为支撑电视传媒创新发展的骨干力量,力求为我国传媒事业发展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4 电视播音主持助力创新是传媒竞争的重要

砝码

竞争是激发各类型传媒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电视传媒是重要的传媒类型,它凭借着传播迅速、画面感强、覆盖面广等特点一贯是广大受众的文化消费主菜,即便是在当今愈加多元化的文化消费市场中也拥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但必须承认,在文化传媒机构数量持续增长、文化艺术产品效率不断提高、传媒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以广播电视传媒、报纸传媒、网络传媒、手机传媒各类型媒体之间对广大受众的争夺更加“惨烈”。作为电视传媒一道靓丽的风景,播音主持人是电视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定调者”和节目形态的支撑点,播音主持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素养及创新技巧,都将成为推动电视传媒创新性发展的重要砝码。电视播音主持人应时刻保持“警醒”,高度重视提升个人素质提升,充分强化创新意识及能力,为使电视传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提供更多的保障。

电视是重要的传播媒体类型之一,承担着丰富广大受众精神文化生活、引领时代主流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包括电视媒体在内的传媒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广大受众的文化餐桌上添加了一道道美味的“佳肴”。播音主持人是电视传媒的核心与“灵魂”,在电视传媒发展中始终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整个电视节目的支撑者、掌控者和表现者,播音主持人必须要充分明确自身的文化发展重任,始终顺应时展形势,不断追求艺术审美创新,持续强化个人创新能力,在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兴盛的大背景下,为电视传媒在竞争更加激烈、迅猛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勇.播音主持应具备的基本素养[J].党史博采(理论),2011(02).

[2]杨箐如.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探析[J].中国报业,2012(16).

[3]刘玲.浅析现代传媒视野下电视播音主持艺术要素[J].新闻传播,2013(04).

播音市场范文第9篇

【关键词】播音主持人;素质要求;培养途径

广播事业的发展带动了播音主持专业的热门化,但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外表。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播音主持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领导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途径,满足播音主持发展的需要。

一、新时期播音主持人的素质要求

播音主持人在开始播音工作中不仅代表的是个人,更是整个节目录制组的形象,因此对于播音主持人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首先作为一名合格的播音主持应该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播音主持人不同于一般工作,他代表的是整个电视台或者是一个国家的态度,应该明确了解国家的政治方针,不能在大方向上出现问题。播音主持人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能够根据事件的表面看清本质,及时根据相关新闻事件做出科学正确的评判,更多的利用新闻媒体传播正能量[1]。其次,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一个人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播音主持应该流利的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准确的掌握每一个词的发音,合理的进行运气,并配合一些播音技巧等准确的将播音内容进行播报。此外播音主持在播音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因此要求播音主持能够巧妙地利用一些办法对现场进行控制,尽量避免场面失控现象的发生。最后作为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够在遇到突况下保持平静的心态,尽快的控制事件保证播音的正常进行。

二、提高播音主持人综合素养的有效措施

根据市场和工作岗位的需求,及时对播音主持人进行专业的培训是加快播音主持行业发展速度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播音主持人的政治素养

政治素养是播音主持人在面临政治性事件时作出正确评论的基础,因此对播音主持进行培养首先应该重视对其政治思想的培训。播音主持人主要是对党的新闻工作进行播报的主体,他们应该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身在政治方面的认识,正确的理解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等,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同时对一些具有敏感性的新闻事件播音主持人应该深入进行研究,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增强对相关政策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尽量避免在播音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2]。

(二)完善播音主持的综合素养

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能够在现场遇到突况时,巧妙的进行化解,这就需要播音主持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并借助一些锻炼的机会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这样有利于减少播音主持人在正常工作中出现错误的几率。同时播音主持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应该从基础入手,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事件的解说能力,要尽量在播音过程中保证语言表达的规范化、语调的合理化、尽最大可能在播音中出现方言的情况;此外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播音主持工作会议的召开,让他们通过交流提高综合能力,满足播音工作的需要[3]。最后就是播音主持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播音主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部门的形象,应该具备较高的人格魅力以及较强的社会责任,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加强对播音主持人的科学管理

播音主持人的进步离不开管理部门的科学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善于观察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自身还存在的一些不足,并通过各种交流或者是提供培训机会的形式帮助他们更好地进步。作为新闻主管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利用各种制度提高播音主持人的工作热情,比如:对于一些在工作中表现比较优秀或者是特别受到观众认可的播音主持人员,管理部门可以提供一些物质奖励或者是给予行政级别的提升,这样既能够留住优秀人才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播音主持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此外,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定期为播音主持提供专业的培训,帮助他们在各方面不断进步,更好的开展播音主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播音主持人员的进步和新闻行业的发展。

结束语:

新闻媒体事业的发展决定了新时期的播音主持人应该具备更强的综合素养,相应主管部门应该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对播音主持人进行科学管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进一步提升他们在播音行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司荣朵.浅谈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大众文艺(理论). 2010,07(15):34-35

[2]金玉萍,何星烨.大众传媒发展新趋势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报业. 2012,02(14):46-47

播音市场范文第10篇

主持人和播音员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共同本质都是创作者和传播者。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工作内容逐渐趋于一致。未来播音员和主持人会逐渐融合在一起,从业人员需要是复合型人才,具备多项技能。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工作更加职业化和专业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播技术变得更加现代化、科学化,所以播音主持工作需要做到规范化。播音事业正变得市场化,市场化条件下的运作模式需要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因此,播音事业要求更高的职业化。只有达到高水平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主持人和播音员的素质要求更高,适应力更强,个性更鲜明。由于网络和通讯方式的不断发展,电视台、通讯、网络等电子媒介相互融合,使得主持人、播音员会出现不止一种媒介上。主持的种类越来越多,节目分化也就越来越细。如文艺节目可细分为娱乐类、综艺类等,这就要求主持人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知识素养和较强的能力,富有鲜明的个性和人格魅力,才能胜任主持各种节目的任务。创作主体的技术含量增多,知识结构加大。创作主体的能力增强,具有多种功能。以播为主,采编播和制作为一体;以节目为单元,对创作主体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使用了大量的现代技术,但创作主体运用规范化语言进行传播的手段没有变。播音主持的创作依据音乐、稿件、画面等要素,这些要素都在发生着不同层次的变化。为了满足人们对节目的要求,稿件形式、音乐、画面变得多样化。

二、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方式

创新是播音主持艺术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的必然要求。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可分为理论创新发展创新。

(一)理论创新

播音主持艺术理论才刚走过启蒙的初创阶段,发展还不够成熟,还有许多领域有待开垦。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播音主持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填充理论上的空白。播音主持的理论研究、学术研究、实践工作都是播音主持艺术的组成部分。播音主持的很多方面需要理论研究,在史论方面的理论研究,基本还是空白。播音发声、创作基础、传播方式、审美趋向、节目形态等需要有理论支撑。在广播业务方面,如评论节目、新闻节目、娱乐节目、专题节目等方面的理论研究需要加强。在专项研究方面,如播音创作心理、播音哲学、播音文化学、播音美学、播音艺术鉴赏学、播音教育学、播音管理学、语言传播研究、人机对话研究、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等,都需要播音主持工作者进行研究。

(二)发展创新

播音主持工作的发展和整个电视广播事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数字技术的发展标志着当今世界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播音主持艺术时刻都在发展中创新,如广播与网络结合,互联网给播音主持带来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广播运用数字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后,集文字、音响、声音、图像与一身,形态有了根本性变化。广播电视既有市场的属性,又有文化的属性,同时还有技术属性,各类新技术的运用为创作更多的节目样式提供了条件,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更多的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要有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驾驭能力。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形态的不断变化,节目主持的形式也会不断变化与发展,两人合作主持、多人群体主持、现场同步主持、演播室与现场交错主持、多地点活动主持、异地交互主持等。时代的发展既给播音传播技术带来挑战和压力,也为播音主持艺术创新提供了新天地。

(三)创新要处理好与导向、继承、知识的关系

不同的社会形态,新闻事业都有特定的服务对象、政治目的、价值取向。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服装服饰、衣着打扮都有导向作用。创新是在继承上产生的,需要吸取前辈的经验。同时,任何创新都是同创作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要体现出流畅、灵活、独特性。

三、提高播音主持的艺术个性

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和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信息,能调动听众的兴趣,能让听众接受。播音主持艺术是听觉艺术和想象艺术的统一,播音主持应充分调动听众的想象力,创作要源于现实,要用语言展现个性魅力。四、结束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运用,播音主持艺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时代在变,听众的口味也在变,为了应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播音主持艺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与活力。播音主持艺术只有不断提高艺术魅力,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

上一篇:公司税收管理范文 下一篇:合同协议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