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手术范文

时间:2023-03-13 02:10:20

鼻炎手术

鼻炎手术范文第1篇

2 贵州省雷山县人民医院 贵州 雷山 557100)

【摘要】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药物治疗一般效果不佳。多数依靠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方法简单,但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改良手术即功能性手术充分发挥了新设备优势,术野照明好,切除位精确,损伤小,出血少,达到微创手术要求。术中术后患者痛苦轻、愈合好。同时因为保留了正常的组织结构,保留了止常的鼻腔生理功能,因而就避免了许多不良并发症,如医源性萎缩性鼻炎、干燥性鼻炎等。

【关键词】鼻炎;肥厚性;手术改进

【中图分类号】R142.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354-01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有增多趋势。该病是以鼻甲(主要是下鼻甲)粘膜、粘膜下层,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为特点的慢性炎症。

(1)其主要症状是鼻阻头痛,流涕记忆力下降,咽干或伴咽鼓管阻塞症状。

(2)其病理主要是粘膜固有层内的动、静脉扩张,静脉及淋巴管周围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回流受阻,静脉通透性增多,粘膜固有层水肿,继而在血管周围发生纤维组织增生,亦可水肿严重而发生息肉样变,若病变向深发展,累及骨膜,产生成骨细胞而引起鼻甲骨增生肥大。

(3)病因常见有急性鼻炎反复发作,久治未愈,鼻腔结构异常,及邻近感染灶影响到副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全身及局部用药不当,职业环境因素及不良生活习惯,许多全身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等,以及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免疫功能障碍。

(4)检查发现鼻腔粘膜增生肥厚,呈暗红色或苍白色,尤以下鼻甲为甚,鼻甲骨可肥大常阻塞整个鼻腔严重时表面欠光滑或呈桑葚状,甚至为息变组织,触及下鼻甲有硬实感,以1%麻黄素液收敛鼻腔粘膜效果不显,总鼻道或下鼻道可见炎性分泌物。

对于该病的治疗,一般分为两大类;一为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早期,针对病因予以抗生素、激素、中成药(通窍及活血化瘀),再辅以维生素,微量元素,它又可分为局部与全身治疗,但大多数收效甚微。别一类则为手术治疗,笔者又将其分为二类,前一类为传统手术,后一类为功能性手术,手术适应症相同,即肥厚性鼻炎,鼻阻严重影响睡眠、工作、学习,经保守治疗无疗效,有明显耳咽管阻塞症状,有明显压迫性反射性头痛,有下鼻甲粘膜息肉样变或伴有典型变态反应性鼻炎,下鼻甲骨质增生肥大明显者。手术禁忌症亦基本相同,如鼻腔及邻近组织器官急性炎症期,有出血倾向者,有全身严重疾病如高血压、心肺疾病、糖尿病、活动性结核。麻醉二者相同,即鼻腔表面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该病手术疗效优于药物治疗而传统手术综合疗效又明显差于功能性手术。本文重点在于研究该病的手术治疗及改进方法。

对象与方法:对象,将60例符合慢性肥厚性鼻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女22例,男38例,年龄18―48岁,平均3 2岁,病程3―12年,全部患者均经CT,鼻及副鼻窦薄层扫描及鼻内镜检查证实确有下鼻甲肥大者,均有鼻阻头痛等症状,经多方保守治疗3月以上无良效。

方法自2008―2009年一年将60名患者随机抽样,分为二组,每组30例,一组为功能性手术组,二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对功能性手术组采用德国wolf公司生产的鼻内镜手术系统及电动切割器。于麻醉成功后,在下鼻甲前作一纵行小切口,利用剥离子充分剥下鼻甲骨,拆断遂一取出,若下鼻甲软组织肥厚明显者,则使用3mm切割刀头,进入切口内,吸切肥厚之软组织。整个手术注意保护下鼻甲表层粘膜完整。对于合并中鼻甲肥厚息变,慢性副鼻窦炎者,以电动切割器,钩突刀、筛窦钳等,切割息变之中鼻甲(但必须保留其标向作用),切除钩突,开放筛泡或上颌窦等使鼻道窦口复合体引流通畅。术中注意止血,保持术野清晰,操作准确。全过程手术出血一般少于20ml。用凡士林沙条填塞下鼻甲内侧。常规消炎止血、换药。

对照组即第二组于局麻后,在鼻内窥镜照引导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以下鼻甲剪由前向后。视其肥厚病变情况(一般剪除1/3部分),切除部分下鼻甲游离缘,包括粘膜、粘膜下软组织,部分骨质。要点是看清、准确、迅速。若有合并症者,处理同前,术后紧填凡士林纱条,常规消炎、止血、换药。整个手术出血一般多于30ml。

结果:

(1)手术组,手术后48小时全部抽出两鼻填塞物,一般无出血或少出血。通气尚可,次日后每日鼻内窥下换药一次,并白用生理盐水冲洗器冲洗双鼻腔2―3次。粘膜轻度肿胀充血,少许结痂(予以清除),无鼻腔粘连。一周后无鼻阻、鼻腔干燥及其他不适,随诊2年情况良好。

(2)对照组:患者因术中出血一般较多,故术后凡士林纱条压迫较紧,头痛十分明显,难以入睡,并伴口干、呼吸吞咽不畅等全身不适症状明显。有4例术后当晚发生较大量出血(约200ml左右)而重新填塞,有一例出血约1000ml,发生呕血、便血、出现失血性休克,而进行抢救。48小时后逐步抽出纱条,18例发生出血15―80m1,2例出血>200m1,许多患者又得重新填塞,患者十分痛苦。随访2年,患者两鼻腔通气虽好,但多数患者伴有双鼻干燥不适,易结痂,时常伴有头痛等。

讨论:

传统手术与本组手术相比较,其不足显而易见,它出血多,痛苦重,并且影响了双鼻的正常功能,经常鼻干燥、结痂、头痛。而功能性手术组则充分利用了先进设备的优势,在清晰、精确的基础上,充分保护了鼻腔的正常结构,进而保护了鼻腔的生理功能,从而在切除病变部位改善通气的基础上保留了鼻腔粘膜加温、加湿、过滤、纤毛运动以及呼吸、嗅觉、分泌免疫等功能。同时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基本上不会发生医源性萎缩性鼻炎,干燥性鼻炎以及术中、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与传统手术相比较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显示了较高的先进性、优越性,因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鼻内窥镜外科学习班讲义。

[2] 中山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医院,鼻内镜外科进展学习班讲义。

[3] 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主编的实用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二版)50―59P。

[4] 王世勋、王燕栖主编《耳鼻咽喉手术学》一九七六年、天津人民出版社P282―283。

[5] 李源、周兵主编《实用鼻内镜外科学技术及应用》P32―33。

鼻炎手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手术治疗;新进展

过敏性鼻炎也称变应性鼻炎主要症状有发作性鼻痒、喷嚏、鼻腔分泌物增多和鼻黏膜肿胀,病情顽固,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鼻窦炎、鼻息肉、中耳炎等,或与变应性结膜炎同时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比较棘手。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对在本科确诊的1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用手术新方法治疗,复发率低,治疗时间短,效果满意。笔者对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2~2010.2期间本科确诊为过敏性鼻炎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5例,女55例,平均年龄42岁,病史6年以内49例(40.83% ),病史6~10年55例(45.83% ), 10年以上16例(13.33% )。鼻中隔偏曲者53例,男20例,女33例。患者就诊后,检查见鼻粘膜苍白、淡白、灰白或淡紫色,鼻道及鼻腔底可见清涕或粘涕等,病程长或反复发作者可见中鼻甲息肉样变或下鼻甲肥大。符合中华医学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修订,海口)。120例患者都接受口服抗组胺药、减充血剂、外用类固醇皮质激素、免疫脱敏等系统治疗6个月以上,症状无明显改善。1

1.2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关于常年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标准(1997年修订,海口),记分标准:有明确吸入物致敏原线索,有个人和/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发作期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各记1分,共3分。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至少有一种为(++)或(++)以上;特异性IgE抗体检测阳性或变应原鼻激发试验阳性,并且和皮肤试验及病史符合,各得2分,共4分。鼻分泌物涂片检查嗜酸粒细胞阳性和/或鼻粘膜刮片肥大细胞阳性得1分。得分6~8分诊断为常年性过敏性鼻炎,3~5分为可疑过敏性鼻炎,0~2分可能为非过敏性鼻炎。

1.3疗效评定标准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对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修订,海口),根据症状和体征记分评定疗效,记分方法:(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66%为显效,26%~65%为有效,≤25为无效。

1.4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鼻腔黏膜1%丁卡因喷雾表面麻醉,双侧下鼻甲黏膜下1%利多卡因5 ml浸润麻醉, 0°内镜下ENTec等离子体手术系统ReFlex45型射频电极,操作前设定输出功率于5挡,将位于鼻中隔前上方近鼻背处的筛前神经鼻中隔支切断。在内窥镜下,插入肿大的下鼻甲或中鼻甲,每点治疗时间持续10 秒,前、后端共1-2点。术后不需要鼻腔填塞,用止血棉覆盖进针处,口服抗生素,滴用薄荷油1周。伴有鼻中隔偏曲53例患者局部麻醉,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切除偏曲较著的软骨、梨骨、部分上颌骨鼻嵴,手术后1周拆除切口缝线,用抗生素治疗1周3。

2结果

对120例患者1周后清理鼻腔,发现肿胀减轻, 鼻分泌物减少,打喷嚏、流清水样涕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随访1次,根据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 6个月后显效109例,好转8例, 3例效果不明显,总有效率97.5%,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无其他不适症,效果显著的109例中包括53例伴有鼻中隔偏曲患者。

3讨论

过敏性鼻炎也称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经研究证明单纯阻断翼管神经或筛前神经均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复发率达63%。在鼻内窥镜下应用等离子低温消融系统把筛前神经、翼管神经、下鼻甲胆碱能神经联合阻断,以降低鼻腔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轻鼻黏膜血管、神经和腺体的反应性,减少鼻腔阻力,改善鼻腔通气功能,效果满意。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过敏性鼻炎,只需在鼻中隔、下鼻甲前端或后端各刺一个小孔,最大浸透深度为2mm,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小,粘膜下消融,有效保护了粘膜,避免破坏纤毛粘液毯系统,保持原有的生理屏障功能;热损伤轻微,术后出血少,水肿反应轻,鼻腔无需堵塞,安全舒适无痛苦,一次治疗只需20分钟左右。因此,术后很少有痂皮、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同时,该治疗系统还具有自动控制功能,当组织变性时电阻增大到一定程度,系统会自动停止工作,并发出报警声。患者要定期到医院维护鼻腔,可以大大减少复发的机率。等离子低温消融治疗系统,是治疗过敏性鼻炎几近完美的微创疗法。经一年多时间对病人的随防观察,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治疗时间短。

4结论

在鼻内镜下应用低温消融等离子体手术系统,行筛前神经切断术、下鼻甲打孔消融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过敏性鼻炎安全可靠, 疗效显著,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 汪吉宝 实用耳鼻咽喉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

[2] 李春华,周光耀,黄忠华. 等离子体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9, (10):12--13 .

[3] 范绍. 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综合治疗[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 (03) :23--24.

[4]栾子泉,43例过敏性鼻炎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2010,(09 ):12--13

鼻炎手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慢性肥厚性鼻炎;分型;手术治疗;方案选择

【中图分类号】R6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370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临床上的一个常见病,多发病, 而治疗也没有一种完全行之有效的方法, 从其治疗方法的发展过程就可见一斑,有文章统计从1845年的电凝手术到现在射频手术总结不下十余种[1],一些已被淘汰,现在保留且常用的也有五六种之多,各种方法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近来不少学者及临床工作者也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将大量患者随机分组,采用不同方法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以期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2]。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粘膜,粘膜下层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粘膜固有层的动静脉扩张,静脉及淋巴管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静脉的通透性增高,粘膜固有层水肿,继而在血管周围发生纤维组织增生,粘膜肥厚。如病变继续发展,由于纤维组织的压迫而血液循环障碍,可形成局限性粘膜水肿发展成息肉样变,甚至形成息肉,黏膜上皮之纤毛脱落,变成假覆层立方上皮,病变如向深层发展累及骨膜,产生成骨细胞,鼻甲骨可增生肥大。所以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工作中,我们也发现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其临床体征也有很大变化,大致有三种表现,1)下鼻甲肥大伴息肉样变或桑葚样变,2)下鼻甲肥大伴粘膜下组织增生,3)下鼻甲肥大伴鼻甲骨质增生 。 所以自2008年起我们试着将患者根据其不同的病理和临床体征予分型,再根据各种手术方案的不同原理, 针对性的选择手术方案,至今治疗120例患者,收到非常好的临床效果。现就患者分类的方法,分类标准,和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1分类方法

回顾性总结住院治疗的12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患者,均符合黄选兆等《实用耳鼻咽喉科学》诊断标准[3], 有明确的手术指针,同时排除了全身因素,鼻中隔,鼻窦异常及尚可保守治疗观察的单纯慢性鼻炎的患者。根据患者局部体征,局部检查及CT检查,将其分为3型:1型为下鼻甲肥大伴息肉样变或桑葚样变,表现为下鼻甲典型的桑葚样或息肉样变,粘膜呈淡红或苍白,伴粘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完全堵塞鼻腔,对麻黄素收缩反应甚差,剥离子压之柔软,CT显示鼻甲骨不大 (图1);2型为下鼻甲肥大伴粘膜下组织增生表现为下鼻甲肥大,表面光滑,常呈暗红色,少有分泌物,剥离子压之凹陷,旋即恢复,麻黄素收缩可起一定作用,CT显示下鼻甲骨不大,甚至薄如纸片,而鼻甲软组织甚厚(图2);3型为下鼻甲肥大伴骨质增生,表现为下鼻甲肥大,表面光滑,或有浅凹,剥离子压之质硬,(无柔软凹陷的感觉),麻黄素收缩几无效,CT显示鼻甲骨甚大,而软组织甚薄(图3)。

2手术方案的选择

1型患者采用下鼻甲部分切除术,2型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3型患者采用下鼻甲粘骨膜下部分切除术,(注,以上手术均在鼻内镜下操作完成。)

3疗效观察

观察120例患者,女50例,男70例;年龄18岁到65岁 ,平均41岁;其中1型18例,2型62例,3型40例,术后随访6个月到2年,根据患者对鼻塞及鼻腔舒适度的主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及局部体征做出疗效评价;显效:鼻腔通气良好,鼻腔无不适感觉,下鼻甲粘膜光滑红润,与鼻中隔和下鼻道距离3mm以上,可见中鼻甲前端;有效:鼻腔通气较术前明显好转,偶用减充血剂,下鼻甲与下鼻道、鼻中隔间距小于3mm,粘膜表面不甚光滑,色泽暗红;无效:鼻腔通气无任何改变或仅轻度改善,体征无变化[4]。显效和有效总计为总有效率。结果统计如下:

不良反应,术后仅1型出现2例鼻腔粘连,3例诉鼻腔轻度干燥,未出现嗅觉异常,长期结痂及鼻腔头额空痛等情况,未出现肺换气不足,胸闷气短等空鼻综合症[4] 现象。

3讨论

下鼻甲具有维持两侧鼻腔阻力,调节空气流量,维持正常呼吸及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湿度,滤过和清洁作用,以适应下呼吸道的生理要求,下鼻甲具有丰富的海绵状血管丛,粘膜中的腺体和细胞分泌的液体对吸入空气温度和湿度具有调节作用,粘膜上的纤毛不停运动,使得“粘液痰”向鼻腔后部运动,由咽部排除,这对鼻腔清洁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功能完全依赖于完整的下鼻甲结构,特别是完整的下鼻甲粘膜,因此肥大下鼻甲最佳手术方式必然是在缩小下鼻甲体积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完整的下鼻甲结构和下鼻甲粘膜[2]。在众多的下鼻甲手术方式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下鼻甲及粘膜的损伤,有学者专门就目前常用的几种下鼻甲手术术前术后鼻甲粘膜超微结构做了观察比较 [2] , 其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后下鼻甲创面基本被扁平上皮和结缔组织取代,丧失纤毛清除功能,下鼻甲硬化后 未见完整纤毛结构,诸如冷凝,电凝,激光等都直接对鼻粘膜破坏,造成周围组织纤维化,而低温等离子手术和下鼻甲粘骨膜下部分切除则基本保持了完整的下鼻甲粘膜纤毛结构,仅等离子术后电镜见纤毛倒伏状,可能与局部热传导有关[2]。但是,很显然,慢性肥厚性鼻炎病理改变不同,临床体征也有明显差别,一种手术方式很难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有文章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统计[1] ,就一种手术方式而言,其有效率大致如下,下鼻甲部分切除短期通气明显改善的占80%,长期鼻堵症状得到缓解的占82%,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术后鼻通气改善的约78%-947%,下鼻甲成型术后约有25%复发,激光,骨折外移,冷冻,及射频消融后,有效率分别是80%,50%,45%,813%。其有效率均明显低于我们的临床观察,所以我们认为除了病情本身可能反复,手术操作是否顺利彻底外,还应存在手术方式与病情不符,客观上造成治疗无法彻底。所以我们主张对慢性肥厚性鼻炎进行分型,根据不同手术方案的原理,对不同病理改变的临床类型针对性的选择治疗方案,也就是虽然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破坏了下鼻甲的完整及粘膜纤毛的功能,但对于下鼻甲肥大伴严重桑葚样或息肉样变者,其他手术方式很难达到治疗效果,权衡利弊,切除部分病变鼻甲达到确切改善鼻腔通气的效果,只要严格掌握切除标准,并无严重并发症。低温等离子消融是对组织分解,气化,产生实时高效消融效果,对2型患者非常实用,不仅有效缩小鼻甲体积,改善鼻腔通气状态,而且保留了鼻甲及粘膜的完整,同时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但对1型却很难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对3型更起不到消融作用,所以有观察其有效率仅80%左右,大概原因就在此,对3型患者采取粘骨膜下部分切除术,切除增生的骨质,不仅达到缩小鼻甲改善通气的目的,而且保留了粘膜及纤毛的正常生理功能,维持鼻甲正常的鼻周期,患者几无不适反应,但对1型2型鼻甲骨较小者并不适用(因为鼻甲骨占肥大鼻甲体积较小,去除鼻甲骨不能有效缩小鼻甲体积)。由此可见,对慢性肥厚性鼻炎进行分型治疗,不仅有理论上的依据,也有临床效果的证实,值得推广。

图1图2图3

参考文献

[1]葛文彤, 周兵, 王琪,等下鼻甲手术历史和现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3,10:203-206

[2]徐永昌,董晶不同下鼻甲手术方式疗效的初步探讨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6,10,;349-358

[3]黄选兆实用耳鼻咽喉科学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67-168

鼻炎手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手术;变应性鼻炎;鼻中隔偏曲

作者单位:471900 河南省偃师市中医院 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临床通常采用常规药物对变应性鼻炎进行治疗,但实际应用过程中患者的敏感性不是十分理想[1]。本次研究对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应用手术方式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9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患有变应性鼻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有4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21至78岁,平均436岁;患病时间1~24年,平均85年;治疗组患者中男19例,女27例;年龄22~76岁,平均433岁;患病时间1~22年,平均81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自然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我院现有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仪,根据患者两侧下鼻甲的实际大小,选择2、3个点进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如果存在鼻甲肥大症状, 可以再选择1、2 点进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功率设置为4、5挡,持续时间3~5 s,术后在患者的双鼻腔填塞内含棉片的胶指套。实施常规抗炎、止血治疗,术后24 h将两侧鼻腔内的填塞物取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局麻,并应用鼻内镜下中隔偏曲矫正术进行治疗,在术中通过内镜与吸引器的配合,对分泌物进行剥离吸引处理,使术野保持清晰,保证手术操作准确无误。对两组患者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症状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幅度、围手术期不良反应进行对比。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治愈:症状表现和体征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且经半年随访症状没有再次复发;显效:症状表现和体征已经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症状表现和体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无效:症状表现和体征没有任何改善[2]。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t进行检验,组间对比以χ2进行检验,P

鼻炎手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在临床耳鼻喉科中,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较高,是一种变态反应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鼻涕、鼻痒等,对患者日常生活与学习造成严重影响。近些年,由于空气污染及环境的不断恶化,过敏性鼻炎的反应率不断上升。在救治过程汇总,选择有效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预后。本组研究对象中106例患者中,53例患者通过手术方案治疗,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男65例,女41例,年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为(39.3±2.7)岁,平均病程为(5.1±1.4)年。患者临床症状为鼻塞、鼻痒、喷嚏等并有清水样分泌物。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斯奇康行肌肉注射,2ml/次,2d注射一次,22d为1疗程,共需2疗程[1]。同时需口服酮替芬,1次/片,2次/d,10d为一疗程,共需2疗程。观察组:在鼻甲表面贴敷1%丁卡因棉片,在2min后用1%的利多卡因在鼻甲黏膜下浸润麻醉。在鼻内窥镜下,经等离子消融治疗仪,并在鼻甲黏膜下插入双极等离子射频刀头,其系统能量保持0.1~0.4hms,经2~3s消融治疗,当刀头在鼻甲黏膜中变白后退出[2]。在整个消融过程中,鼻甲不断虽小,可按照患者鼻甲大小选择24点进行治疗。

1.3效果评定标准 显效:无急性症状,可有效控制临床症在;有效:急性症状发生频率降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急性症状发生频率较高,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4]。

2结果

在观察组中,36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3%;在对照组中,19例显效,24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1.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过敏性鼻炎易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同时随着公众近些年接触的变应原数量及种类的增多。当患者鼻中隔偏曲会阻碍鼻腔的正常通气[5]。当患者过敏性鼻炎发作时,鼻粘膜正处于高反应状态,控制了感觉阈值,使得鼻内植物神经反射,出现更多介绍释放,加重临床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导致更大威胁。与此同时还会导致患者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变应性鼻窦炎及支气管哮喘等,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6]斯奇康与酮替芬联合用药机制:患者注射斯奇康后能够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提高其自然杀伤能力,同时增强了患者抗病能力。酮替芬具有较强的抗过敏及抗组胺作用,同时还能对抗血小板凝集因子、前列腺素等。在两种药物联合作用下,可增强患者免疫力。

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过程中,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可达到减容组织体积的效果。在术前应切除腺体周围的副交感神经,促进分泌乙酰胆碱,并控制P物质的释放,降低患者鼻腔内神经兴奋感,改善鼻腔通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总而言之,在疗效方面,过敏性鼻炎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疗效更为显著,但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80%多,可根据患者具体状况选择合适有效治疗方案。其中过敏性鼻炎患者通过低温字射频治疗,可控制不良反应发生,创伤较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杨波,高丽华,宋玉,等.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7):118-119.

[2]Fernandez C,Cardenas R,Martin D, et al.Analysis of skin testing and serum-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 to predict airway reactivity to cat allergens[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Allergy,2007,37(3):391-399.

[3]俞海安,毕致,肖峰,等.鼻中隔偏曲合并变性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初步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颈外科杂志,2008,43(7):537-538 .

[4]Oberhuber C,Ma Y,Wopfner N,et al.Prevalence of IgE-binding to Art v1,Art v4 and Amb a1 in mugwort-allergicpatients[J].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Allergy and Immunology,2001,45(2):94-101.

[5]桂晓钟,潘晓玲,赵权.低温等离子下鼻甲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杂志,2009,17(1):61.

鼻炎手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鼻中隔矫正术

应变性鼻炎(AR)是最为常见的鼻炎类型,主要特征为鼻黏膜反应性增高,临床治疗上主要侧重于隔绝应变源,以药物和免疫治疗为主,当前临床并未研究出根治性方法[1]。AR的病程通常都较长,且受天气、饮食、患者抵抗力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容易发作,常期AR患者多伴随有鼻中隔偏曲,药物治疗效果比较有限,停止用药后容易复发。河南省许昌市人民医院近年采用手术疗法治疗AR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60例患者均为本院耳鼻喉科2011.9~2013.1期间收治的AR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其中男、女各30例,年龄18~68岁,平均(36.8±2.9)岁;病程1~20年,平均(8.6±1.9)年。所有患者按照长期AR海口评分标准,评分均在6分至8分之间。临床表现:①AR症状:流泪、红眼、呼吸不畅、鼻涕多、嗅觉消失或下降、表皮破裂、头痛等。②鼻中隔偏曲症状:闭塞、鼻出血、反射性头痛、鼻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手术组各30例,2组在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程等资料上差异较小(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①常规组:行鼻雾喷剂、鼻丘封闭等常规疗法治。轻度病情者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治疗,每次10 mg,每2周治疗1次。病情较重者,加用息斯敏(10 mg/次,1次/d)、扑尔敏(4 mg/次,3次/d)等抗组织胺药治疗。

②本组3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且此次手术治疗前1年内无手术治疗史,具体方法为:术前常规应用50 mg杜冷丁和异丙嗪,1kIU立止血。患者仰卧,头部稍稍垫高,常规铺巾、消毒后,用地卡因(1%)浸润棉片后放置到鼻中隔表面、嗅沟及中鼻道后部,以麻醉筛前、筛后及蝶腭神经。其后滴肾上腺素+1%利多卡因滴入鼻中隔2侧黏膜软骨膜,以进行局麻和止血。

麻醉完成后,于鼻中隔上方行纵向切口黏骨膜并在鼻内镜下将之剥离(剥离前要切除部分软骨以防止剥离过程中的黏膜撕裂)。在切口后1.5 mm处切开鼻中隔软骨,剥离对侧黏骨膜,切除偏曲的筛骨垂直板,其后用软骨刀切除偏曲的鼻中隔软骨,仔细复位黏骨膜,待鼻中隔位置恢复正常后,手术结束。用止血棉填塞术腔,2 d后方可取出。术后常规使用鼻喷雾剂、抗生素等辅助治疗。

1.3 疗效评价

治疗6月后进行随访,根据常年性AR的海口诊断标准,术前及术后6月均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级和体征分级进行评分[2],病况改善程度以%表示,等于治疗前后得分之差与治疗前得分的百分比。以治疗后改善>50%为显效,以改善20%~50%为有效,以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3 讨论

AR是由特异性抗原刺激诱发、有多种化学递质参与的病变过程,病情严重者会导致鼻腔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研究认为,当前临床对AR的发病机制已经延伸并集中到细胞因子、内分泌状况、炎性和神经递质上来,为AR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鼻中隔偏曲容易导致2侧鼻腔长期不平衡,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异常的神经反射或鼻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而释放出P物质、活性肽等,使患者表现出喷嚏、呼吸不畅、鼻分泌物

增多等症状[3]。也可以说,鼻中隔偏曲是AR的重要诱因之一。AR合并鼻中隔偏曲时会导致鼻腔的机械性阻塞,使得鼻腔内不容易积聚出能达到治疗目的的药物浓度,因此传统药物治疗、喷雾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不理想。

手术是矫正鼻中隔偏曲的最主要方法,通过手术矫正,部分偏曲的鼻中隔软骨或骨组织被切除,鼻中隔的副交感神经被破坏,从而有利于患者的鼻腔结构及功能恢复正常,鼻中隔肽含量降低[4],鼻黏膜的刺激因素减少,鼻内通气状况大大改善,对消除和减少AR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中,治疗6月后,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手术组显效率63.3%和总有效率93.3%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

参 考 文 献

[1] 田广永.鼻中隔矫正手术中下鼻甲的处理.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0,13(5):156.

[2] 张宏林.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治疗效果.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10(5):56.

[3] 周剑勇.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综合治疗.实用医学杂志,2011,9(10):189.

鼻炎手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常年性 变应性 鼻炎 鼻中隔偏曲 鼻内镜手术 微波热凝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96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ndoscopic surgery and microwave coagulation for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 with nasal septum deviation. Method:98 patients with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 and B),62 cases of A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asal septum correction and anterior ethmoidad never microwave coagulation under nasal endoscopy.36 cases of B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nterior ethmoidad never microwave coagulation under nasal endoscopy.Result: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ne month after operation was 100% in A group,94.4% in B group,there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one year after operation,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8% in A group,80.6% in B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 nasal septum deviation endoscopic surgery microwave coagulation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5月根据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1],选择了98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合并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男52例,女46例,年龄18~60岁,平均34岁;病史6个月~10年,平均4年。所有患者均接受过抗组胺药和皮质类固醇药物全身和局部治疗,疗效不佳或不愿接受长期药物治疗。

治疗方法:患者取半卧位,1%麻黄碱收缩鼻腔后,用1%丁卡因行两侧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再用1%利多卡因加少许0.1%盐酸肾上腺素行两侧鼻中隔粘软骨膜下浸润麻醉。先行鼻内窥镜下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将偏曲的鼻中隔矫正满意后,使用WB100-DB型微波治疗仪。调节输出功率30~40W,时间控制4秒。在鼻内镜直视下,将微波探针分别插入双侧鼻丘、与鼻丘对应的鼻中隔黏膜、中鼻甲后上方及下鼻甲外下方黏膜下进行热凝,使黏膜局部变成白斑。术后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1天,并口服抗生素及地塞米松片3~5天,以减轻黏膜反应性肿胀及预防感染,术后定期随访复查,清理鼻腔分泌物及痂皮。B组仅做鼻腔多点微波热凝。观察其间不用抗组胺和皮质类固醇等药物,以免干扰疗效观察。于术后1个月和1年分别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标准[1]:疗效=(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51%为显效,50%~21%为有效,≤20%为无效。

统计学方法:组间疗效比较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 果

疗效:患者术后1~2周均有鼻塞加重,但喷嚏、鼻痒、流清涕较术前明显减轻。术后1个月患者鼻腔黏膜肿胀、伪膜及干痂多已消失,记录术后1个月后治疗效果作为近期疗效,术后1年的疗效为长期疗效,结果见表1。

术后1个月,A组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B组2例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明显,但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A组有2例复发,总有效率96.8%,B组有7例复发,总有效率80.6%,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2周内鼻黏膜反应性肿胀、鼻塞明显,3周后鼻黏膜肿胀基本消退,但鼻腔仍有较少许干痂,需要随时清理。所有患者术后检查无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黏膜萎缩及嗅觉障碍等并发症。

讨 论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部分患者合并有鼻中隔偏曲和鼻甲黏膜肥厚,药物治疗长期效果不理想。

本病的变应原可能是尘螨、羽毛、动物皮屑或霉菌。临床表现中结膜炎不常见,常有鼻塞,引起耳咽管阻塞,导致听力异常,尤其是在儿童。应与鼻窦炎和鼻息肉鉴别。鼻窦炎和鼻息肉可能是变应性鼻炎的并发症。某些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变应原皮试呈阴性,鼻腔分泌物有大量嗜酸细胞,这些人在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时容易出现严重反应。这些人中不易治疗的严重哮喘发作也是这种不良反应的表现。有这种反应的人应避免使用非类固醇抗炎药。有慢性鼻塞、流涕但无鼻窦炎、鼻息肉或其他过敏原因的人可能患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性鼻炎,它不是由变态反应引起的。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皮质类固醇和抗组胺药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线药物,但在临床上有许多合并鼻中隔偏曲或下鼻甲肥大的PAR患者,即使接受正规系统的药物治疗,症状控制也不明显。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虽以鼻黏膜局部的异常免疫反应为主,但其临床症状仍与鼻腔的植物神经支配和神经反射密切相关,选择性地阻断鼻腔副交感神经支配,降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或降低鼻黏膜感觉敏感部位敏感性,即可阻断感觉-副交感神经反射,破坏喷嚏反射弧传入通路,使鼻黏膜血管扩张减轻,腺体分泌减少以及对外界刺激敏感性下降,从而使患者的鼻痒、喷嚏、鼻塞、流涕等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2]。

鼻中隔偏曲对PAR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鼻中隔偏曲不但造成鼻腔机械性阻塞,抗原积聚,而且鼻内结构异常易受到气流的不平衡刺激而引起异常的神经反射及鼻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释放更多的化学物质,加重临床症状[3]。鼻腔的副交感神经主要来源于翼管神经和筛前神经。筛前神经筛分支分布于鼻中隔及鼻腔外侧壁的黏膜血管壁上和腺体周围,是鼻腔最敏感部位和鼻黏膜浆液腺高密度区,兴奋时可引起腺体分泌、血管扩张和鼻血流量增加,喷嚏、流涕的发生往往源于该部位所受的异常刺激。阻断筛前神经鼻内支即可切断鼻腔前部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有效降低该部位的神经敏性,并抑制其血管扩张和腺体分泌[4]。

所以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手术,结合微波热凝鼻腔副交感神经密集区域的治疗手段,不仅可以去除结构异常带来的机械性阻塞,还可通过微波的热凝作用阻断筛前神经,破坏副交感神经密集分布区的鼻腔黏膜的感觉神经末梢和刺激物受体,从而降低了鼻黏膜的兴奋性,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

鼻内窥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联合微波热凝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精细准确,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对合并鼻中隔偏曲或下鼻甲肥大,药物治疗症状控制不理想的PAR患者,采取此种治疗手段,疗效安全满意。

参考文献

1 顾之燕,董震.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2 韩德民.变应性鼻炎.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8.

3 杨平常,张涛源,范道生,等.鼻中隔矫正和筛前神经电灼联用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变应性鼻炎.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6,10(5):285-287.

鼻炎手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手术;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又名变态反应性鼻炎,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可能与抗原刺激诱发、化学介质参、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等。全球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可能超过5亿,中国患病率约8%~25%。很多研究认为鼻中隔偏曲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之间的关系密切,如高位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鼻腔结构异常引发鼻腔气流动力学改变,造成神经反射及鼻腔内植物神经紊乱,导致血管活性肽、P 物质释放异常[1]。而手术是矫正偏曲鼻中隔的唯一方法。因此我们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拟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的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探讨手术的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的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共计100例。平均年龄(32.6±15.4)岁,男性56例,女性44例;2组人员性别,年龄无差异。

1.2 入选标准 (1)诊断为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入院后通过鼻窦 CT 确诊。(2)符合《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3)病程在1年以上。

1.3 排除标准 (1)鼻息肉、鼻窦炎、鼻腔状瘤者。(2)哮喘发作期或有上呼吸道感染者。(3)妇或哺乳期妇女。

1.4 手术方法 鼻内镜下于鼻中隔左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行“L”形切口,分离别分离鼻中隔方形软骨尾端, 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结合处, 鼻中隔软骨下端与犁骨、上颌骨鼻嵴或颚骨鼻嵴接合处,切除软骨和骨质,解除其应力,从而矫正鼻中隔。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且已经过严格的专科训练。术后行鼻腔填塞,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按时清理鼻腔内分泌物,按时冲洗双侧鼻腔。遵医嘱定期门诊复查。

1.5 观察指标 对比(1)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6月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2)分析患者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疗效。

1.5.1 治疗疗效 参照中中华耳鼻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在1997年制定的标准[2],治疗疗效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显效:喷嚏、流涕、鼻堵、鼻痒症状完全消失, 鼻内镜检查鼻腔和鼻道黏膜正常; 好转:仍有部分症状,但明显好转;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无改善。

1.6 统计学 研究数据录入 SPSS18.0分析系统,计量资料采用 ±s描述,使用Student's t 检验。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法,当P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6月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对比 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6月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结果比较有差异(P

2.2 患者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疗效 患者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有疗效为95%,其中显效95例、好转5例。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由IgE介导的鼻黏膜炎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而且随着环境污染、空气中SO2含量的增高,使得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内科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色甘酸钠、抗组胺药物,虽然药物治疗的短期疗效肯定,但是长期服用会造成全身或局部的不良反应,造成患者依从性不高,难以长期坚持使药,而且农村地区患者无法承担长期用药的花费。鼻中隔偏曲也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之一,而鼻中隔偏曲与变应性鼻炎常常共存,主要与与鼻腔气流动力学改变、鼻粘膜的超敏反应等有关[2]。最近研究发现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常伴有神经反射及鼻腔内植物神经的紊乱,使鼻部感觉神经末梢暴露,进而产生鼻痒、喷嚏、流清涕等症状[3]。

因此本次研究中我们对患者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6月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结果比较有差异(P

因此,本次研究认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能够明显降低患者体内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对改善患者鼻部症状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Osterballe O;Lowenstein H;Norn S;Prahl P;Skov P:Skov PS:Weeke B.Immunotherapy with grass pollen major allergens[J].Allergy,20122(5): 491- 501

[2]Rossana C. N. Melo, Lisa A.Spencer,Ann M. Dvorak, and Peter F. Weller. Mechanisms of eosinophil secretion: large vesiculotubular carriers mediate transport and release of granule-derived cytokines and other proteins[J].Leukoc.Biol,2008,83(12):229C236.

[3]Judah A. Denburg and Paul K.Keith.Eosinophil Progenitors in Airway Diseases[M].Chest2008,1037-1043.

[4]Madeleine Radinger,Jan Lotvall.Eosinophil progenitors in allergy and asthma―Do theymatter?[J].Pharm acology & Therapeutics,2009,121(5):174C184.

鼻炎手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两种;手术;鼻炎;疗效

目前环境因素所致各种粉尘化学物质及刺激性气体逐渐增多及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急剧变化,造成鼻炎患者也逐渐增多[1]。很多患者由于治疗不当使急性鼻炎转变成慢性病变,往往以慢性肥厚性鼻炎最为严重[2]。鼻腔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的炎症肥厚为本病特点[3],传统治疗方法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而且效果欠佳[4],因此有效治疗方法的选择成为广大医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应用与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技术治疗此病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本院五官科收治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观察组50例(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技术),男65例,女35例、年龄22~45岁,平均(25.2±2)岁,其中合并鼻中隔偏曲30例,过敏性鼻炎45例,慢性鼻窦炎25例,全部临床资料完整,均经鼻镜检查确诊,所有入组患者均手术治疗,入组患者要求术前未经任何治疗,排除贫血、结核、糖尿病、风湿病、急性传染病后及慢性心、肝、肾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患病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修剪鼻毛,清洁鼻腔,应用1%麻黄素喷涂下鼻甲黏膜,1%丁卡因表面麻醉,并在下鼻甲黏膜下注射含1%肾上腺素的1%普鲁卡因2ml。对照组采用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按照黏膜肥厚程度应用鼻甲剪将下鼻甲前端的肥厚黏膜剪开,然后用圈套器套住肥厚的下鼻甲后端,连同已剪开的部分一并切除。然后用肾上腺素棉球压迫止血满意后,以凡士林纱条堵塞鼻腔。注意下鼻甲切除不要过多,如效果欠佳,可行二次手术。术后24h内鼻腔滴石蜡油,48h取出鼻腔填纱条,此后每日滴1%麻黄素溶液4~5次,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技术,患者半卧头高位,使用德国西门子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系统,首先将等离子手术系统能量设定为6级、射频功率调至8~10W,将鼻内镜置入鼻腔充分暴露鼻甲找到肥厚部分后,由导针孔将下鼻甲射频消融探针插入下鼻甲肥厚部位平行进针至黏膜下,将下鼻甲后端、前缘进行消融约3~5孔,使肥厚组织凝聚收缩,发白后通气功能即刻改善后即停,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2~3d清洗鼻腔。

1.3疗效判定标准视觉模拟评分(VAS),在10cm的量尺上对鼻塞症状进行评价,0代表没有任何鼻塞症状感觉,10代表最大程度的鼻塞症状和不适。痊愈:鼻腔通气完全正常;有效:鼻腔通气好;显效:鼻腔通气良好;无效:鼻腔通气差。

1.4统计学方法

3讨论

慢性肥厚型鼻炎的治疗分为药物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但是往往因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大部分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主要手术方式为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该手术治疗目的是切除部分下鼻甲,降低鼻腔阻力,改善鼻腔通气[5]。由于该手术区域有丰富血管及海绵体,所以出血量较大,加上术后鼻腔填塞使患者十分痛苦,且切除范围大小的不可控引起较多不良反应。因此广大临床医生开始寻找一种不仅能改善鼻腔的通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不需鼻腔堵塞的手术方式成为研究热点[6]。本研究针对于此进行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技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痊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观察组为(79±10)min、(65±10)ml、(6±1)d、(2.12±0.33)分,均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许庚,扬欹泰,徐睿,等.对下鼻甲手术的评价.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10(4):197-198.

[2]贺建桥,唐红旗,陈一飞,等.等离子射额消融术在鼻咽痰病中的应用.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9,11(6):420.

[3]SkonerDP.Allergicrhinlds.definition,epidemiology,pathophysiology,deteetiort,anddiagnosis.AllergyClinlmmunol,2001,108(supp1):2-8.

[4]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6-175.

[5]周成勇,刘达根.离子射频消融治疗鼻塞疗效评价.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12(3):159-161.

[6]肖军,黄进.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80例效果观察叨.交通医学,2010,24(6):700-701.

[7]钟贞,肖水芳,王惠丽,等.等离子下鼻甲部分消融术与吸切钻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13(5):317-321.

[8]秦晓艳.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50例.中国实用医刊,2010,10(37):67-68.

[9]宋瑞,彪巴云鹏.变态反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治疗.中国实用医刊,2010,5(37):9-11.

鼻炎手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手术治疗;免疫治疗;比较

【中图分类号】R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166-01

随着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逐渐增多,近十年来变应性鼻炎患病率明显增加,大约影响到全球10%~25%的人群[1]。变应性鼻炎虽无生命危险,但涉及面广,并与常见的支气管哮喘、 鼻窦炎、 结膜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密切相关,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学习,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2], 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尚缺乏满意治疗方法。我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使用手术和免疫方法治疗AR 12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2004年兰州诊断标准[3],选取2008年9月到2010年9月我院治疗的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120例,男67例,女53例,年龄19—62岁,平均37.5岁。分为手术组和免疫治疗组。手术组60例,均伴有鼻中隔偏曲和下鼻甲肥大,其中伴鼻息肉和鼻窦炎15例,占25%,伴泡状中鼻甲者7例,占11.7%,男42例,女18例,年龄19~6l岁,平均36.4岁,病程2~13年,平均5.7年;免疫治疗组60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22~62岁,平均37.7岁,病程3~13年,平均5.9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组:全部患者均在全麻或局麻下采用鼻腔结构正常化手术, 矫正鼻中隔, 对伴下鼻甲肥大者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 伴鼻息肉及钩突肥大者行鼻内镜下切除及鼻窦开放术; 伴泡状中鼻甲者行中鼻甲成形术。同时采用美国Arthrocare公司等离子低温射频手术系统对鼻腔外侧壁前部上中1/3交接处、鼻丘部黏膜和下鼻甲消融。

1.2.2 免疫治疗组 按照2004年兰州诊断标准,选择到我院就诊的常年变应性鼻炎 ( PAR)患者 60例,明确诊断后给予舌下含服脱敏治疗一年以上,通过兰州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将粉尘螨滴剂分为 5个浓度分别为:1号1μg/ml,2号10μg/ml,3号100μg/ml, 4号 333μg/ml,5号1 000μg/ml。每日给药1次,剂量每日递增,具体如下:4~14岁(包括14周岁)给予粉尘螨滴剂1,2, 3号各1瓶,4号维持;15岁以上给予1,2,3,4号各1瓶,5号维持。开始3周为递增量期,第1周从1号开始,清晨空腹或晚睡前滴于舌下,口含1min自然吸收, 30 min后可进食饮水,开始1滴,第2~4天每日递增1滴,第5~7天每日递增2滴。第2,3周服用2号,3号,方法同1号。4~14岁第4周起为维持量期,都用4号,每日1次,每次3滴,15岁以上第6周起都用5号为维持量,每日1次,每次2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完成,定量资料t检验,率用x2检验,检验水准ɑ=0.05。

2 结果与分析

全部患者按照兰州标准,分别在治疗后1年进行症状和体征评分,按照标准公式计算:总有效率= (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后总分×1 0 0% 进行疗效评定。≥5 1%为显效,≥2 1% ~51%为有效,≤20%为无效。手术组60例,显效52例,显效率为86.7%,有效6例,有效率10%,无效2例,无效率3.3%;免疫组60例,显效43例,显效率为71.7%,有效8例,有效率13.3%,无效9例,无效率15%。两组比较,手术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对于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已超出传统的特异型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范畴,集中到炎性递质,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内分泌。从而为变应性鼻炎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变应性鼻炎治疗的核心是在尽量避免与变应原接触的基础上,采用免疫治疗或抗组胺药物,肥大细胞稳定剂,类固醇激素联合式交替用药。若疗效不满意,可采用手术治疗[4]。变应性鼻炎的长期存在,可引起鼻黏膜肥厚、鼻甲肥大、鼻息肉及鼻窦炎等。鼻内镜下鼻腔结构正常化手术对于伴鼻腔结构异常的AR的意义:鼻内镜下鼻腔结构正常化手术使鼻腔结构正常化,解除鼻塞症状,恢复鼻腔的通气及引流功能,减少抗原物质在鼻腔的滞留,有助于AR 的治疗[5]。同时矫正鼻中隔,去除嵴、棘突等引起的不良刺激,切断了神经异常反射。有研究表明,筛前神经鼻腔支参与反射弧的传入神经的组成[6]。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改变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对变应原免疫的类型,并有可能治愈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方法。常用的免疫治疗方法有皮下免疫治疗(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LIT) 2 种。1986 年Scadding等最先报道了舌下含服脱敏成功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双盲随机试验1998年Pas salacqua等报道,舌下给药(SLIT)途径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对皮下注射耐受性差或有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选择,SLIT 由于是患者自己掌控用药时间,因此更加方便,且比起SCIT,SLIT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不影响工作和学习,更加安全,在家里可以完成治疗,改善了患者的依从性,显著降低了临床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能更好地完成3至5 年的治疗。

总之,我们通过比较发现,变应性鼻炎的手术治疗效果优于特异性免疫治疗,但是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有效率也达到84.9%以上,因此在临床中采用何种治疗方法,还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我们建议变应性鼻炎患者首先应该采用常规的免疫治疗或抗组胺药物,肥大细胞稳定剂,类固醇激素联合式交替用药。如果效果欠佳,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应该及时考虑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佩茹,李敏.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1):4-5.

[2] 韩德民,张罗,黄丹,等.我国 11个城市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调查[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5):378–84.

[3]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4] 徐文庆.120例过敏性鼻炎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2009,20 (3):54-55。

[5] 陶春平,张新玲,於荣铸.鼻腔结构正常化手术治疗鼻腔结构异常的变应性鼻炎68例讨论[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9,15(4):286-287.

上一篇:流产手术范文 下一篇:扁桃体手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