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工地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05 15:39:13

标准化工地申报材料

标准化工地申报材料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了更好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提高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乐清市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以下简称市建筑安全文明标化工地)是我市建设工程建筑安全最高奖,其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应达到市内先进水平,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条乐清市施工安全监督站受乐清市规划建设局委托具体负责乐清市建筑安全标化工地的评审工作,市建筑安全标化工地的评审委员会由乐清市规划建设局另行发文确定.

第二章评选范围和条件

第四条参加市建筑安全标化工地评选的工程规模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l、500座以上的体育场或1500座队上的体育馆:

2、1000座以上的影剧院:

3、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楼、图书馆、厂房、教学楼、商场、住宅等:

4、管线、纯装饰工程的工作量30万元(含30万元)以上;

5、多栋住宅、厂房等项目,按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申报,不得分单体或单标段工程申报。

第五条参加市建筑安全标化工地评审的工地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I、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市场行为规范:

2、符合国家、省颁布的有关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规范要求;

3、结构阶段,工程形象进度在合同总量25%以上,结构封顶之前。装饰阶段,工作量在达到总工作量的20%~70%之间:

4、施工现场积极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的安全防护设施和施工机械设备;必须按规定使用密目式安全网等安全防护用品;落地式外脚手架、外悬挑脚手架、提升式脚手架、物料提升机等搭设达到市内施工先进水平;

5、施工现场临时设施齐全、整洁、卫生、结构安全:

6、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7、建设工程项目必须有应急救援预案;

8、建筑用钢管、扣件必须经检测机构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结果制定合理的、有针对性安全专项方案;

9、办理了建筑施工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10、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工程建设事故:

(1)重伤或死一人及以上的事故;

(2)工程倒塌或报废、施工机械设备损坏、火灾等造成真接经济损失一万元及以上的事故:或虽未造成一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但已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事故(如新闻媒介曝光):

(3)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治安案件及其他事故。

11、施工过程中得到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及附近居民的好评,没有居民投诉,为不扰民工程。

12、在接受各级建筑安全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检查中,未受到通报批评以上处理的。

第三章申报程序和申报材料

第六条各施工企业在办理工程项目安全审查生产条件审查手续时,应向乐清市施工安全监督站上报该工程项目创建建筑安全标化工地的计划。

第七条申报市建筑安全标化工地需提交下列资料:

1、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复印件);

2、建筑业企业安全资格认证(复印件);

3、工程总承包、分包合同(复印件);

4、塔吊、提升式脚手架等专项施工许可证(复印件);

5、安全防护用品产品合格证、准用证;

6、工程开工安全生产条件审查或备案手续:

7、工程办理建筑施工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证明;

8、基础、主体结构和装饰三阶段有关安全检查分项的评分情况:

9、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含安全技术措施)、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文明施工技术措施、防火技术措施(应含平面图和立面图),工程项目应急救援预案:

10、一篇介绍工地创建建筑安全标化工地的组织网络和实施计划与措施的书面说明材料,字数不得少于1500字。

第四章评审标准和评审程序

第八条市建筑安全标化工地评审程序:

l、标化工地必须分结构阶段和装饰阶段二次核验,只有两次核验均达到标准要求才能取得“乐清市建筑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称号:

2、凡申报“建筑安全标化工地”的单位应填写初验报告,见附表l所示,附上企业自查评分表,各单项的企业自评分均应在80分以上,一式两份,加盖企业公章后报送乐清市施工安全监督站;

3、核验、审批程序:

(1)接到施工企业初验报告后,审定表式是否符合,手续是否具备,若不符合条件,应不予受理并退回;

(2)组织核验人员及时到现场核验,并作好核验纪录,备案存档;

(3)凡申报达标的工地,市规划建设局采取一次审定制度,如达不到标准,但综合得分在75分以卜,给予一次整改机会,整改后重新审定,综合得分在75分以下(不含75分),则不作再次复验。结构阶段和装饰阶段二次复验均达到标准要求,市规划建设局将予以批复;施工企业在装饰阶段不申报第二次标化复验的,作自动放弃处理,该工地最终不能评定为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工地。

第九条市建筑安全标化工地的评审内容和标准:

l、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2、本办法第五、六条规定的条件;

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等施工安全技术规划、标准、规程和浙江省实施意见;

4、平时安全监督检查情况;

5、其他规定。

第五章“标化”工地动态管理

第十条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必须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应当始终保持安全标准化管理状态,并随时接受安监机构的复查回访。

第十一条市安监站对达标工地将进行经常性、不定期抽查,对发现管理松懈,现场不符合标准的,第一次提出整改警告,第二次取消“标化”资格。

第十二条达标工地一旦发生死亡事故,立即取消“标化”资格。

第十三条达标工地竣工后,凭审批单和安全最终等级评定表领取“建筑安全文明标化工地”荣誉证书。

第六章评审纪律、奖励和其他

第十四条申报市建筑安全标化工地单位要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不得行贿送礼,不得超标准接待,对违反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直至撤消申报和评审资格。

第十五条检查、评审人员要秉公办事,严守纪律,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对违反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撤消其检查、评审资格,直至建议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市建筑安全标化工地创建和评审工作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监督电话设在市施工安全监督站,电话号码第十七条对获得市建筑安全标化工地的主承建单位授予《乐清市建筑安全标化工地》荣誉证书与奖牌,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并根据《乐清市工程建设优良行为奖励办法》予以优先入围。

第七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乐清市规划建设局负责解释。

标准化工地申报材料范文第2篇

一、2012年上半年的主要工作

(一)高举质量兴市大旗,不断夯实质量基础,促进市域经济走质量效益之路。

1、名牌创建工作有条不紊。

一是培育龙头企业争创质量奖。市质量奖专家评审委员会关于申报2012年质量奖的公告后,我们及时向三宁化工有限公司、迅达集团迅达科技有限公司和酒业有限公司等有实力参与竞争的企业转发了通知。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企业,利用双休日参加了酒业、三宁的卓越绩效模式专家培训会,并积极指导帮助企业审核完善申报材料。目前这三家企业的申报材料已报送市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是动员规模以上企业争创名牌。为了更好地扶植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年初我们制定了《2012年市“名牌产品”培育计划》。5月份,省局《关于做好2012年度名牌产品申报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我们对照2012年名牌产品评价目录的申报标准,对符合要求的市西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浩博特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推选上报,并深入市步步升布艺有限公司,为其名牌复评进行现场指导,积极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2、标准化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一是强化了标准化基础工作的管理,提高了为企业执行标准化生产服务的质量。为了提高企业执行标准生产的意识,强化各企业依照标准组织生产的能力,我们加大了为企业标准化服务的力度,对生产企业执行的标准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了企业标准电子档案,以便随时掌握企业依照标准生产的情况。上半年,接待标准查询20人次,帮助7家企业修、制订标准10个,登记、审验标准17个。

二是切实做好采标摸底工作。为了摸清准采标企业底数,结合《采标产品目录》,我们对规模以上的176家企业进行了认真梳理。通过收集采标信息,不断拓宽了采标领域,结合我市产业特点和名牌战略的要求,我们选择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培植,及时宣传动员,热情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提高企业采标积极性,为下一步采标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根据省局《关于开展省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们积极向企业进行宣传、引导,在推荐的几家企业中三宁化工有限公司被省局列入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单位,目前,相关筹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3、计量基础地位不断强化。

一是有序开展强检计量器具检定工作。上半年,对油脂生产加工企业、粮食收购加工企业、化工企业、食品生产等100余家企业进行了计量器具的强检和周检,对60余家加油站进行了加油机的强检和周检。共检测各类计量器具3742多台件,其中:加油机:276台件;天平、砝码:130台件;压力表:763台件;电表:20台件;血压计:10台件;水表:1094只;出租车计价器:10台;燃气表:1088只;地中衡:54台;台案秤:287台;商品净含量抽样检测20个批次。

二是大力开展计量专项整治。年初,局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加油站计量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2012年春节前后开展定量包装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关于2012年春节前后开展农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专项检查的通知》等三个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对全市事关百姓利益,长期一直被政府和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领域的计量进行了监督检查,我们组织计量所对中石化、中石油及社会加油站进行了随机抽查,并将抽查的情况进行通报。同时,组织人员对北山超市、东方超市连锁店的粮油食品定量包装进行了抽查,共20个批次;对马半路、五柳树100多个摊位的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和修理。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三是努力推进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5月20日,召开了2012年市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组织华润雪花、亚泰陶瓷等11家市的重点耗能企业参加了会议,会上强调了能源计量工作的重要性,宣贯了《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讲解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考核评价内容等。通过此次会议,帮助企业提高了对能源计量工作的认识,并在具体工作的实施开展上给予了指导,企业普遍感到此次会议非常及时重要,为下半年迎接能源计量监督检查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是扎实构筑民生计量工程。扎实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5.20世界计量日”的宣传活动。3月15日,我们组织人员协助工商局开展“维权保民生”的质量打假宣传活动,发放了质量简报100多份,接待咨询20余人次。5月18日,我们以迎接“5.20世界计量日”为契机,组织力量到问安镇小学为学生测试视力,校对镜片度数与视力是否匹配,免费维修眼镜,并耐心讲解护眼小常识。此外,我们还组织计量工作人员到政府大院、社区卫生室免费校正血压计。“光明计量进校园、健康计量进社区”活动的开展,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

4、质量监管工作不断深入。

一是扎实开展工业生产许可证年度审查工作。我们根据《省工业产品许可证证后监管办法》,按照市局换证的统一安排,结合我市实际,在年度审查中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认真细致审查企业年度自查报告及相关资料,严把资料审核关,对上报的不符合要求的一律退回。二是在资料审查合格的基础上,我们深入企业围绕原材料控制、工艺流程、生产必备条件、安全生产、出厂检验手段等重点内容进行现场实地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并督促其限期整改。三是对整改后的企业进行回访,确保企业整改到位。上半年,11家企业的13个工业生产许可证年审工作顺利通过,完成率达到100%。

二是为企业取证、换证提供周到服务。对今年换证的企业,我们本着早着手、早准备的原则,提前半年通知企业做好工业生产许可证换证的准备工作,并到现场检查指导,上半年,帮助2家企业完成了换证前的准备工作;取证工作程序复杂,难度较大,我们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4月份我们受理了董市钢厂提交的取证申请后,在指导其规范填写相关资料的同时,我们还带领企业负责人到上级部门进行汇报,深受该企业好评。

三是不断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一是做好企业建档工作,对市域范围内的企业建立电子档案,便于动态管理;二是对塑料制品企业、农资生产企业进行了摸底检查;三是做好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工作,上半年,我们对市隆合烟花爆竹有限公司和怡兴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不合格产品进行了严肃处理。四是扎实开展质量检验工作。上半年,共完成委托检验、定期监督检查303个批次。其中食品检验168个批次;农资检验93个批次;建材检验24个批次;煤炭检验18个批次。

(二)狠抓“两大安全”,着力构建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1、加强源头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是关系千家万户、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局对此项工作一直高度重视。截止目前,全市共有65家有效期内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148家,符合条件且出具卫生证明的小作坊6家,报请政府关闭的小作坊名单114家。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是召开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班,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负责人等65人参加了会议。通过这次培训,企业责任明确了,法规熟悉了,意识强化了,为食品质量安全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加强对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巡查。根据人员变动对监管责任进行了及时调整,科学划分监管区域,明确和落实监管责任制,确保了全市食品质量安全。三是开展了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和含乳食品问题乳粉及涉肉制品企业瘦肉精的专项检查活动。四是认真做好食品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管工作。督促全市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按期开展年度自查,严格按照《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管办法(试行)》规定的年审工作程序和要求开展对获证企业的年度审查,特别是对企业的生产条件、环境条件及食品质量的保证能力进行再核查,确保获证企业不出质量安全事故。半年共年审食品生产许可证15家。

2、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力度,确保安全生产。

一是认真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职责,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为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我局召集市内各重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召开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与重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签订了特种设备安全承诺书,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二是抓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持证上岗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设备的直接操作者,他们的素质和操作技能的高低对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有着直接的关系,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提高其素质是确保设备安全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今年我们举办了一期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培训班,共有82人参加了培训和考核。对新取证的其它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送往市局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考核,规范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确保了持证上岗。三是坚持检验与巡查并举,不断完善监管网络。按照年初制定的特种设备巡查计划,结合市特检所检验工作,建立和完善了特种设备管理数据库,从而对市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同时对特种设备安全责任重大的单位进行了重点监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了专项整治,帮助企业解决了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上半年检验锅炉88台,压力容器65台,压力管道2600米,电梯27台,厂内机动车辆8台,液化石油气瓶1500只,工业气瓶600余只。对检验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督促使用单位进行了整改,确保了特种设备正常运行。四是加大隐患排查,确保特种设备安全无事故。上半年共查出各类安全隐患120余处,下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19份,对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5家单位进行了处罚。通过严格执法,规范了管理,消除了事故隐患,达到了安全运行的目的。

(三)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

上半年,局以农资、食品、建材等产品为重点进行专项执法监督检查,共立案查处各类行政违法案件30起,查处假冒伪劣和不符合标准的产(商)品货值金额19万元,有效地打击了制假等违法行为,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保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是深入开展农资专项打假活动。在活动中,分局执法人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周密制定检查计划,对全市的农资生产、经销单位开展了巡回监督检查,共检查生产企业5家,农资经销商112家,共抽样69批次,其中合格46批次,对不合格肥料责令退回厂家作技术处理有23吨,切实保护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二是强化食品安全专项打假。我们继续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工程”,把打击以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食品制假售假违法行为作为执法重点。根据上级部署安排,对全市的食品加工企业进行了拉网式巡查。针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采取“早发现、早查处、早控制”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三是深入开展建材专项打假行动。我们深入建筑工地,以工程中使用的原材料为突破口,在市内重点建设工程中使用的钢材进行抽样检查。共抽样30个批次,不合格12个批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及时进行了立案查处,及时有效地杜绝了不合格产品进入重点工程,严把了原材料质量关,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深入开展商品质量专项整顿。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提高产品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坚持集中与长效机制相结合,统筹兼顾,以农资、食品和商品计量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158人次,检查相关企业与经营主体78家,切实保障了人民的、群众生产生活消费安全。

(四)强化内部管理,树立质监队伍良好形象。

1、强化班子建设,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一是按照深化内容、简化形式、效果求实的思路,局党组制定了周密的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坚持每月至少集中学习一次,切实加强了局党组思想政治建设。半年共集中学习6次达24个学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上级要求的学习任务。

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增强局党组决策能力。召开了以“严肃换届纪律”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增强了局党组合力。经过不断摸索,局领导班子总结走出了一条“四个紧贴”的工作路子,就是紧贴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部署开展工作、紧贴企业需求开展服务,紧贴两大安全加强监管,紧贴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执法,使质监职能更好地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越来越多的理解支持,同时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荣誉。

2、强化队伍建设,增强干部职工素质。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干部职工素质。在全系统干职工中开展了“六学”活动,即学政治,坚定理想信念;学政策,提高理论水平;学准则,筑牢思想防线;学业务,提高工作水平;学制度,明确行为规范;学法律,明辨是非界线。半年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达到24学时,有力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素质。全局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基本实现了“纪律军事化、资料档案化、环境优美化、行为规范化、工作程序化”的“五化”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廉政教育,促进廉政文化进机关。结贫思廉。结合全市开展的“千名干部进百村入万户”活动,组织全体机关党员深入安福寺峰山岗村和金狮湖村与贫困户“1+1”结对帮扶活动,寓“思廉”于“结贫”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育倡廉。我们结合“反腐倡廉建设十个全覆盖”活动的开展,通过开展廉政文化专题讲座、召开座谈会、观看廉政电教片、参观看守所等活动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同时,坚持每季度群发一次廉政短信,为党员干部“提神醒脑”,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的热烈欢迎。家庭助廉。根据市妇联的倡导,向全局干部职工家属发出争当“廉内助”倡议书,号召干职工家属发出廉政承诺,激励质监干职工廉洁奉公、克服困难、不断进取,为质监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3、强化党建和作风建设,树立良好部门形象

一是创新党建形式。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统一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目标要求,以“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提神、提速、提质、提效,服务‘两市一极’建设”为题,大力开展“六型”(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节约型、廉洁型)机关创建活动,机关党建工作得到了市委组织检查组的好评。

二是继续深入开展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半年来,我局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内念“紧箍咒”,外筑“防火墙”,保证了政风行风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坚持每月对每位职工进行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公示,按考核得分发放优化发展环境考核奖。半年来无一起损害我局形象的事件发生。

三是全力推进文明创建工作。上半年,我局巩固已有的文明创建工作成果,切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干职工的文明素养,以特色引路,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文明创建工作,目前已被列为市和省两级文明单位进行公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上半年,全系统各项工作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食品监管和特种设备监管方面还感觉压力很大。三鹿奶粉事件和最近发生的一系列特种安全事故,给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多名省部级高官引咎辞职或被免职,问责成为悬首利剑。安全重于山,责任大于天。政府和各职能部门面临重大监管课题。过去几年,我局举全局之力,确保了我市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质量安全,确保了全市特种设备运行安全,但也面临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人员少、职能多、业务广、责任大。由于我局公务员仅11人,机关工作人员除领导外大部分为借调人员。由于人员少、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要履行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计量、质量监督管理以及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即使经常加班加点、一个人顶几个人用,还是捉襟见肘、疲于奔波。建立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及特种设备安全的应急预警机制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条件和能力还显薄弱。

二是经费支出压力大。各级政府和上级部门安排的各类专项活动,动用人员多、使用车辆多、组织活动多、经费开支大,给局正常工作和各种专项活动的开展都带来很大困难。

三、2012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服务意识,把服务企业、服务经济发展作为质监部门立身之本。积极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培训服务,扶优扶强,增强全市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引导和帮助企业“创名争优”,做大做强。

(二)严把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关。强化市场准入,严格后续监管,落实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实行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保障全市食品质量安全。

(三)进一步推动建立和完善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的工作机制,形成安全检查、检验检测、协管整体联动的“大网络、全覆盖、无缝隙”安全监管工作格局,使监管工作纵到底,横到边,消除监管工作的盲区和死角。

标准化工地申报材料范文第3篇

一、2011年工作情况

(一)积极推进《港总体规划》报批工作。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与港开发区管委会做好协调工作,及时了解新增港口项目的基本情况,对拟建工程和近期即将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将其纳入总体规划,为今后报批港口建设项目提供规划支撑。先后将港万通集团2×2万吨液体化工码头、宝港国际2×5000吨级精细化工码头等项目纳入总体规划,为项目的工可报告行业审查、立项工作创造了基础条件。2011年2月,我局委托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编制了《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为《港总体规划》的批复提供技术支持。《规划》送审稿完成后,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征得同意上报省政府审批。4月20日,市港航局将《规划》及报批的请示上报市政府,市政府于4月22日以东政字[2011]38号文件向省政府申请批复《港总体规划》。4月25日,市政府向省政府办公厅正式行文上报。4月26日,市港航局立即到省交通运输厅和省政府报送《规划》文本和批复请示文件,并与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汇报沟通,省政府当天将《规划》转批省交通运输厅,督促省交通运输厅尽快按审批程序办理。6月9日交通运输部组织有关专家在北京召开港总体规划咨询会,并于6月17日正式函复省人民政府。7月4日省交通运输厅受省政府委托组织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召开了港总体规划审查会,并形成了审查意见。为推进《港总体规划》尽快获得省政府批复,市港航局多次到交通部、省厅有关局处室汇报沟通,争取上级支持,对批复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9月22日省政府秘书处已完成《港总体规划》的批复意见,目前省政府领导已签批意见,待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公布实施。

(二)积极推进港扩建工程加快进展。一是加快推进港2×50000吨级液体化工码头、2×5千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工程建设。为了确保项目施工图设计的科学规范,我局先后组织了2次评审会议。1月23日,市交通运输局对两个项目组织了施工图设计初审,邀请第三方的设计审查咨询单位参加,形成了审查初步意见,会后根据审查意见对施工图设计作了修改。3月3日,市交通运输局再次对两个项目施工图设计组织了专家评审,邀请行业专家和设计审查咨询单位人员参加,形成了专家评审意见,对施工图设计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3月11日,市交通运输局对施工图设计进行了批复。按照交通部《港口建设管理规定》,市港航局督促项目法人中海油尽快完善工程开工前的相关手续并办理了开工备案。4月中旬到港对项目法人中海油的2×50000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开工备案材料进行了检查,提出了补充完善的意见,并督促尽快落实。中海油在补充完善后将开工备案材料上报市港航局,市港航局进行认真审核后,于4月26日将开工备案材料上报省厅港航局当天通过了审核,并于次日在省厅办理了备案手续,完成了港2×50000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工程开工备案工作。截至目前工程完成投资4.93亿元,占总投资的65.6%,工程施工中做到了质量、安全双保险,整个工程预计将于2012年底完工。港2×5千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工程开工备案工作正在办理中,已对中海油上报的开工备案材料进行了审核,提出了修改意见,中海油正在修改完善,市港航局已就开工备案事项与省厅有关处室负责人进行了沟通汇报,为开工备案工作争取时间。

二是积极开展港航重点领域工程治理和“平安工地”建设工作。按照省厅、市局关于加强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港航实际,于4月15日制定并印发了工程治理工作方案,重点加强对港港口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通过开展自查自纠、重点抽查等方式,针对交通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检查,查找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我市港口建设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按照省厅、市局关于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的要求,制定工程现场例会制度,自六月份开始,每月28日,在港组织港口项目建设单位召开会议,传达了省厅、市局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实地查看了工程现场,了解工程情况,对工程建设提出要求,使我市港口建设重点项目规范有序开展。

三是配合推进港扩建工程项目加快实施。今年,为加快港扩建工程进展,市港航局负责人多次到省厅、省局汇报,让上级部门了解项目情况,协调项目建设单位及时上报审批材料,争取码头项目早上会,早审批。万通集团2×2万吨液体化工码头、宝港国际2×5千吨级精细化工码头工可研报告于6月编制完成并上报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厅港航局申请行业审查。通过市港航局的积极推进,7月两个项目工可研报告在通过了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行业审查,按照专家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于8月上报省交通厅、省港航局审核,港口岸线使用权申请已上报省厅审批。

四是积极协助推进港区防波堤、航道工程加快进展。防波堤、航道工程是港建设的基础工程,对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市港航局积极协助港管委会推进项目工可研报告行业审查的前期工作,2月份在北京召开了防波堤、航道工程工可研报告专家咨询会,对工可研报告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目前,项目正在进行招商引资工作,待工程投资主体确定以后,协助推进下一步的工作。

五是协助做好海事专用码头、油田服务基地码头建设的前期工作。海事专用码头属交通部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均由海事处经海事局报交通部及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目前,该项目工可研已通过交通部组织的专家评审,正在推进立项工作。胜利油田服务基地交通码头由海洋采油厂投资建设,主要为海洋采油平台工作人员交通和物资运输服务,码头规模虽然小,但是报批程序比较繁琐。为此,市港航局本着为业户热情服务的宗旨,耐心地向建设单位讲解项目建设程序,协助他们做好项目工可研报告编制的有关工作,工可研报告完成后于今年7月通过了省交通厅组织的行业审查,形成了专家审查意见。8月将修改完善后的工可研报告连同项目使用港口岸线的申请文件上报省厅。现已拿到工可研行业审查正式意见和港口岸线使用权的批复文件。

六是推动10-30万吨级大型油码头规划论证工作。委托了中交三航院做前期论证工作,经论证,初步确定建设规模为新建10万吨级固定岛式油品码头,码头水工结构按30万吨级油轮减载到吃水不大于14.8m设计(10万吨级油轮满载吃水),码头长度兼顾减载后30万吨级油轮停靠和系缆要求,年装卸油品1000万吨,并相应建设变电所和增压平台等设施,估算投资17.9亿元。目前,中交三航院正在编制工可研报告。

(三)积极协助工程建设主体推进广利港建设工程进展。今年以来,市港航局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对广利港开发建设工程的建设模式、投融资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了工作建议并上报市政府。在此基础上,根据市政府领导的有关批示意见,提出了港区后方开发用地规划、建港模式、投融资方式等较具体化的工作建议,为市政府领导决策部署提供参考。市委、市政府领导决定将广利港工程由区政府交给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后,市港航局积极配合做好广利港区开发建设主体变更和移交相关工作。先后到区、经济开发区与分管领导进行协调,听取区对广利港区开发建设工程前期工作情况的汇报,将区前期所做的地质勘察、水深地形测量以及数模、物模试验、项目立项支持性报告、工程设计、工程费用支付等工作完成情况与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对接,积极协助做好广利港区开发建设工程前期各项工作移交的相关衔接工作。按照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的部署,为推进交接工作加快进展,8月在区政府召开了广利港区工程前期有关资料等事项的交接会议,区政府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正在根据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进行交接。

(四)圆满完成2011年度水运企业核查工作。自3月7日至4月30日,全面开展了2011年度水路运输业和水路运输服务业核查工作。共计核查水运企业和水路运输服务企业43家,营业船舶115艘,浮桥6座,提出整改意见215条,现场核查到位率100%。其中,43家企业105艘船舶通过核查,核查通过率分别为:93%和91%。核发《船舶年审合格证》105个,换发《船舶营业运输证》35个,签署《水路运输许可证》40个。整理、汇总、上报水运企业、管理人员、船舶、浮桥、旅游船舶等核查信息汇总表和核查资料2000余份。在核查工作中,市港航局要求执法人员转变传统的核查工作方法,以企业为本,努力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采取登门核查与现场核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核查,避免因为年度核查给水运企业带来麻烦,影响企业生产。通过核查工作的开展,执法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提高,在业户中树立了良好的港航形象;水运企业和船舶的经营资质保持情况、安全管理情况、企业档案管理情况逐步规范,经营行为和市场秩序保持良好。

截至目前,全市水路运输企业达到40家,营运船舶新增4艘,达到112艘,浮桥6座;全市营业性船舶总吨75722吨,总载重吨53606吨,总功率112204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12%、36%和8.6%。2011年,全市完成水路货运量149万吨,货运周转量146520万吨公里,客运量14.5万人,客运周转量372万人公里,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7.9%、10.7%、61%、65%。同时,加大规费征收力度,已完成规费征收63.5万元,占任务总数的91%,确保年底完成规费征收任务。

(五)全面加强港口经营管理工作。一是加强资质管理。为切实做好港口经营许可工作,根据《港口法》、《港口危险货物管理规定》、《港口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严把审批关口。自2011年3月份开始,市港航局以规范港口经营许可证工作为重点,开展了全市港口经营资质核查活动,加大了港口企业管理力度。截至目前,共规范港口经营资质5家,预计年底可全部完成港口经营资质核查工作。对申请增加国内船舶物料供应项目的港口经营企业胜利油田黄河海港航务工程公司,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申报材料进行了认真审核和实地核验,提出整改意见2条。目前,黄河海港工程有限公司通过整改并取得为船舶提供岸电、淡水供应、船员接送、国内航行船舶油料供应、船舶污染物接收、围油栏供应业务资质。

二是狠抓港口生产监管。切实加强辖区港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港口生产安全事故和相关信息,做好港口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工作。细化了《港口生产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填报要求,明确了报表填报指标涵义、计算方法、范围口径和责任落实问题,为港口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630万吨,较去年同比增长50%。

(六)进一步加强港航行业安全监管。一是进一步加强海上砂石运输安全管理工作。近年来,我市沿海出现多处非法砂石料装卸点,部分船主、砂石料经营人盲目购置内河船舶、低标准船及“三无”船舶非法参与海上砂石运输,严重威胁到我市海上安全形势。针对这一情况,我局加强了对港口经营的管理,严禁港口码头经营人接卸非法船舶运输的砂石料,对不具备条件的作业点坚决予以取缔,加强了对砂石运输船舶的运营检查,严肃查处无经营资质和超范围经营等行为。期间,我们会同海事、安监、渔政等有关部门对港砂石运输船舶、站点进行了调查摸底,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此次专项治理,共取缔非法经营站点五处次,查处非法营运船舶一艘,治理效果明显。二是对我市所有水运企业进行年审,督促企业保持资质,年审中对各企业存在的问题共提出意见建议20余条,保证了企业的良好运营。三是对我市水运市场秩序进行整治。对全市各水运企业的船舶进行安全检查,重点对船舶的营运资质、救生消防安全设施配套情况等进行了检查,共检查船舶252艘次,下达事故隐患限期整改通知34份。与海事、边防联合对运输砂石料的船舶进行了专项治理,查处非法经营船舶7艘,严厉打击了非法营运船舶。净化了水运市场秩序,保障了合法经营者的权益,确保了我市水运市场安全、健康有序地发展。四是对内河浮桥进行了检查。除按计划每月对浮桥检查一次外,在冰凌期,对浮桥的重点部位和重点区域以及浮桥工作人员值班情况、制度落实情况等进行检查,并现场督导浮桥做好凌期的拆解工作;认真贯彻省局文件,严格落实客车、危险品运输车单车单向通行的规定,汲取今年我省其它地市的经验及教训,重点加强了对浮桥承压舟上栏杆软连接等部位的检查。对浮桥存在的安全隐患下达限期整改通知6份,并对整改情况进行了复查,确保了我市辖区内浮桥的安全畅通。五是对水上旅游区域进行了检查。针对我市水上旅游区域的特点,我们重点对黄河入海口和清风湖水上旅游进行了检查。并于“五一”期间、端午节、中秋季、国庆节联合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海事等部门进行现场值班。特别是对安全消防设施的配备情况和旅游船工作人员的配备情况进行检查,共检查旅游船舶35艘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8份,查出事故隐患13处。确保了旅游区域安全无事故,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六是对港辖区内码头进行了监督检查。结合港码头的实际情况,首先对油田生产码头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对卸油码头安全保障设施的配备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进行了检查,其次对港进行了监督检查,针对港港区内存在着闲杂人员多、未按规定设置标志标牌以及无防护网等问题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并监督其整改,确保了港辖区内码头的规范运营。另外对红光渔码头进行了不定期检查,严厉打击了码头的非法经营行为。七是及时准确地传达下发港航有关文件通知。为了能使各水运企业及时了解并掌握港航信息和天气变化情况,我们在接到省局和市局通知的第一时间内及时通知各水运企业和相关单位,按照通知的相关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全年共传达下发各项通知4000余份,为各企业船舶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八是积极协助海事部门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我们始终把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放在工作的第一位,不管白天黑夜,接到命令就要在第一时间内出现在救援现场,全力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去。九是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工作重如泰山,各级各部门都把安全工作作为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严格按照活动的要求,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督促港航企业抓好落实,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港航系统共张贴和悬挂各类标语6条,制作宣传板4块,发放宣传单3000多份,受教育人数达到3000多人次。形成了交叉覆盖的检查机制,保持了全市港航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争创“港航安全杯”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努力提高引航服务能力。2011年是引航站正式开展引航业务的第二年,也是港时隔十一年首次接卸外国籍船舶的一年。引航站坚持“维护,保障安全,精心引领,服务港航”的宗旨,以服务港口建设发展为大局,不断提高引航服务水平,为港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满足引航需求,港航局积极与莱州港引航站进行洽谈对接,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时,大力加强港引航站建设,先后三次去交通运输部汇报引航工作,盯紧靠上,大力争取。今年2月份,交通运输部下发了《关于港引航站引航资质许可的批复》,港引航站引航资质获得交通运输部批复。3月份,完成了海事、引航协会等部门注册备案工作,具备了引航资质条件。3名助理引航员在海事局获得注册,目前正在加紧培训学习。引航站2011年共引领船舶16艘次,实现引航收入2.4万元。

(八)积极协助推动港口运营和开放工作。一是完成2号码头运营资质换发工作。为满足30000吨级2号码头工程正式运营需要,适应临港产业建设需要,我局深入经营企业督促经营证件的换发工作,帮助企业完善上报资料,3月24日专门组织召开2号码头经营资质审查会,完成了相关经营手续的核发工作;二是推进港口过驳作业经营工作。港口过驳经营资质管理要求严、程序复杂,涉及若干行政管理部门。为加快推进这一港口经营业务,我局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资质办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目前,过驳锚地已经海事局公示,消防设施已取得了消防部门的核准意见,环保设施验收工作正顺利推进;三是做好港口运营和开放的跟踪服务。港对外复航成功后,我局积极与外代公司、货物所有人、企业港口协作,制定外轮接卸方案,同时建议市政府组织召开了由各部门参加的协调会议,解决了各环节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协助企业做好每一艘外轮靠泊作业工作;四是积极帮助企业做好东旅客货滚装运输航线复航论证工作。目前,已协助企业聘请省交通科学研究所承担了东旅客货滚装运输航线复航论证工作;五是做好沉船打捞工作。“索特66”沉船,正置胜利油田船舶航行的主航道上,严重影响着船舶和港口安全运行,影响着港对外开放,被市政府列为重大安全隐患,被省政府安委会挂牌督办。为早日顺利扫除这一安全隐患,我局充分发挥行业职能作用,积极推动沉船打捞工作,编制了“索特66”沉船打捞方案并制定了有关应急预案,确保安全措施到位,严把沉船打捞协议关,力争打捞收费合理,多方筹集资金,积极争取市、油田等相关部门资金帮助,通过努力,于2011年8月28日圆满完成了沉船打捞、航道清理工作。共打捞沉船3艘、沉没石方3000多方,彻底消除了影响胜利油田码头和航道多年的重大安全隐患,给航运业户安全运营提供了有力保证。

(九)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成果,扎实开展“管理创新服务提升年”活动。2011年,市港航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转变服务方式、提升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环境”为重点,紧紧围绕港航中心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7月18日,我局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助推港航事业快速发展”为题,用专版在现代交通报上发表文章,把活动开展取得的实际效果及时地进行了宣传报道,为活动开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在巩固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的同时,按照市局党委的统一要求和部署,我局扎实开展了“管理创新服务提升年”活动。把活动的开展作为加强港航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研究部署。成立了“管理创新服务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设立了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管理创新服务提升年”活动的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工作。研究制定了“管理创新服务提升年”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对活动的实施做出了阶段安排。活动中,结合市局要求,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全局7个处室、单位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客观、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制约性因素,并根据工作推进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措施。经梳理,共查找处四个方面存在的六个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局研究制定了对应的解决措施和改进的办法。围绕“管理、服务”这两个主题,突出“创新和提升”这两条主线,不做虚功,不搞花架子,结合今年的港航中心工作,在管理中创新,在服务中提升,用开展活动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打开工作的新局面,确保工作扎实推进,活动取得实效。

(十)扎实开展“两评一树”活动。自今年7月份“两评一树”活动开展以来,港航局全体干部职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总指导,紧紧围绕“让群众评价工作、让群众评价作风、树立群众满意形象”活动主题,牢牢把握“向群众汇报、请群众评判、让群众满意”的总体要求,将“紧紧围绕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不断加强行业“四化”管理,推进“管理创新服务提升年”活动,积极接受群众评价和监督,树立港航系统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良好形象,推动港航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作为工作目标,着力在“改进工作作风、推进任务落实、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促进科学发展”上下功夫。活动期间,做到了四个坚持,把活动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抓在手上,全面贯彻落实市交通运输局党委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港航工作实际,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保证了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一)加强宣传工作力度,突显“两保两树”活动成效。“两保两树”活动开展以来,市港航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部署要求,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总战略,以四化管理为总抓手,以保畅通、保安全为着力点,以树品牌、树形象为努力方向,以着力打造更通畅、更安全、更便捷、更经济、更和谐的现代港航业,全面提升“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港航业快速发展、高效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让人民群众满意,树立港航业良好的品牌形象为目标,从群众最关心、社会最需要的港航发展、安全、服务等问题入手,明确分工,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进一步推动了全市港航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运用横幅、宣传栏、信息简报等形式,在码头、船舶、浮桥等地大张旗鼓地宣传开展“两保两树”活动的现实意义和实际效果,同时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港航行业政策法规,宣传港航建设发展新成就,宣传港航在保安全、保畅通、树形象、树品牌方面的具体措施,宣传广大人民群众在活动中得到的实惠,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让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认识港航、支持港航、满意港航。今年以来,我局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单位播发新闻稿件24篇,其中在市电视台播发3篇、在日报发表3篇、在黄河口晚刊发表2篇、在齐鲁晚报发表2篇、在现代交通报发表13篇、在省电视台播发1篇。从市局到全市港航基层单位、窗口单位,努力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明年工作打算

2012年,市港航局将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港航重点工程和工作,努力推进国家“黄蓝”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港航行业的有效支撑作用。

(一)加快推进《港总体规划》批复工作。加大向省厅的汇报沟通力度,争取省政府尽快对《港总体规划》进行批复。

(二)继续推进港扩建工程加快进展。与省厅、省局作好沟通汇报,协调项目建设单位,推进各项工程加快进展。一是加快推进中海油港2×50000吨、2×5千吨级液化品码头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二是积极推进万通集团2×2万吨液化品码头、宝港国际2×5千吨精细化工码头、海洋采油厂胜利油田服务基地专用码头项目的工可研报告取得省交通运输厅的行业审查正式意见,为项目立项提供支持性文件。在项目通过核准立项的基础上,做好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审查批复工作。三是积极协助港管委会推进港区防波堤、航道工程工可研报告行业审查的前期工作,在工程投资主体确定以后,开展工可研行业审查。加快推动10-30万吨级大型油码头规划论证工作,完成工可研报告的编制工作。

(三)继续配合作好广利港工程建设主体的交接工作。在目前正在交接的基础上,按照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协助工程建设主体做好下一步的工程衔接,确保工程顺利进展。积极履行部门职责,做好工程开工前的行业审批工作。

(四)继续深入开展好工程治理重点领域检查工作。按照省、市工程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本项工作的要求,坚持对新开工项目进行治理排查,重点排查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督促建设单位立即整改,确保港在建各项目合法、规范的开展,维护好我市港口建设市场健康发展的良好秩序。

(五)大力加强航运管理工作。加强水运行业经营资质审批管理,发挥行业监管服务职能,建立和维护我市水路运输市场经济秩序,提高运输效益。积极筹措港口建设资金,依法对经由港口吞吐的货物征收货物港务费,确保超额完成2012年港口规费征收任务。按时完成2012年度各项统计工作任务,做到统计数字准确,统计方法科学,进一步理顺统计渠道,加强统计调研,确保统计分析全面客观,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进一步加强港口管理。一是严把港口经营人的资质审查和市场准入关,培育正规有序的经营市场。坚持源头管理,按照《港口法》及配套规定要求,加强对港口企业经营业户进行经营资质审查,对未取得经营资质许可从事港口经营的进行整治,责令其停止经营,依法办理手续,在规定的时限内仍达不到要求的,将按照《港口法》、《港口经营管理规定》依法取缔。二是加强对危险货物港作业单位的资质认可和安全管理,制定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申报管理,严格实行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申报制度,对未经申报批准从事作业及不符合安全生产作业要求的单位,按规定要求进行必要的处罚或停业整顿。

(七)继续抓好行业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水运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保护经营者的合法利益,严厉打击非法营运,确保我市水运市场安全有序的运行。重点对施工船舶的资质情况和安全设施配备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督促个体经营码头完善资质,抓好安全。增加对浮桥、码头、湖泊等重点部位的检查频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权利,打击非法经营。特别是在节假日、“五一”、“十一”黄金周等旅游旺季要做到人员到位,检查到位,督促企业提高安全意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八)积极推进港口运营工作。完善港口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疏港能力,增强港口服务功能,增加港口吞吐能力。突出抓好港口过驳作业经营工作,实现港口经营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加强港口应急演练工作,重点抓好年度港口设施保安演习活动。积极推进南港池启用工作,重点做好东旅客货滚装运输航线论证。

标准化工地申报材料范文第4篇

今年是国家的“安全生产年”,也是我市大规模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年,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建设安全生产大会,主题是“倾全力,用铁腕,保安全,促发展”,任务是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以及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对今年的建设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刚才,市建设局梁小群副局长宣读了*年全市建设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表彰决定,在此对这些单位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李荣强局长对*年全市建设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09工作进行了部署,我都赞同。下面,我就全市建设安全生产工作讲几点意见。

*年是我市建设项目集中启动的一年,工程量、工程难度均呈爆炸性增长态势,安全生产任务十分繁重。全市建设系统和各建设单位迎难而上,创新观念,转变机制,加强监管,取得了三大成绩:一是确保了全市建设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二是全市施工安全责任事故未突破市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三是有84项工程获得省和市安全与文明施工“双优”样板工地称号。*年安全生产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安全生产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方责任主体也高度重视,并先后召开了全市建筑安全生产大会、地铁施工安全现场会和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会议,全面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二是施工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出台了全市建筑安全生产指导意见、加强地铁工程以及其他深基坑工程安全生产的八条措施,以及进一步规范起重机械管理的措施;三是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落实,要求建设单位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发挥在项目建设组织协调中的核心作用,明确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的安全责任,同时首次对安监机构及监督员进行了考核;四是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创新,通过引入专家管理机制,建立信息报送与反馈机制、安全生产联席会议机制和安全生产监管预测预警机制,提高监管成效;五是重大危险源管理进一步强化,将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机械、地下暗挖等危险性较大工程作为安全监管的重点,通过强化施工方案编审监管、第三方监测、重大危险源的辩识等手段,提高防控能力;六是安全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实行安全措施费用单列制度,组织开展“平安卡”培训上岗活动,市政府专门拔出经费予以补贴,建筑工人安全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尽管我市在建设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基建投资量、施工量呈大幅增长态势,具体表现为总量大、项目多、工期紧、任务重。二是施工项目大都具有高新技术、施工难度大,如轨道交通进入暗挖关键阶段;海上、水上施工作业不少;有的施工在交通要道、人口稠密地段;地下管线的保护任务艰巨。三是施工安全事故衍生性强,往往与消防、环境、汛期等安全相关交织,一损俱损,要重点关注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泥头车管理,施工中产生的扬尘、噪声和对水源的污染,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以及边坡倒塌、地质灾害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四是安全生产监管措施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一些责任单位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存在侥幸心理;一些建设单位不服从监管,存在抵触情绪,安全生产监督的人力物力投入不能满足工程量、工程难度激增的需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尚未建立;安全科技能力滞后;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安全生产的投入和保障有待增加;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有待加强,等等。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强力解决。

2009年,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决策部署,我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1659亿元,比上年增加13%,其中政府计划安排项目842个,年度投资总规模达596.6亿元,较上年计划增长近1倍,安全生产形势将更加严峻,任务将更加艰巨。面对异常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要有充分的估计,要坚定树立起安全生产是政府第一责任也是企业第一责任的理念,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以有效防范、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着力提高建设安全生产水平,以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切实推动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切实担负起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重任。总结今年的安全生产年有三个特点:安全生产形势最严峻的一年、安全生产措施最严格的一年、安全生产执法最严厉的一年。

一、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安全生产意识。要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安全与稳定的关系,在全力以赴保增长、扩内需的同时,铁腕整治安全隐患。一是要建立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抓安全生产的工作制度,所谓“一岗双责”,就是领导干部在履行业务工作职责的同时,也要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改变一个单位就一、二个主管和分管领导抓安全生产的工作局面。二是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领导要全面掌握建设安全生产的基本情况,要围绕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展开全面、细致、动态的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措施,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查处不留死角、整改不留死角、执法不留死角”,及时发现并解决重大安全隐患,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创新机制,不断提高安全监管工作水平。要以创新的思维方式破解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问题,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一是要创新监管方式。要从简单执法向调动各建设责任主体抓安全的内在动力转变。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应当承担起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建设单位及其监理单位应统筹协调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等单位,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同时要建立项目安全生产考核机制,将建设、监理、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等各方责任主体表现纳入考核范围,全市进行评比排名,并将安全生产考核情况与相关单位和个人的业绩考核挂钩,从而激发相关主体重视和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二是要创新监管手段。要以科技创新促进建设生产方式变革,通过推进建筑工业化生产,减少劳动强度和现场用工数量,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同时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数字化工地建设,依靠信息技术实现对建筑安全生产的超前预警和实时监控。三是要创新监管标准。要结合建筑行业的特点,建立一整套覆盖建设、监理、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等各方责任主体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贯穿到项目建设各个环节,促使企业管理上档次、上水平。四是要创新监管机制。建立政府监管的联动机制,包括建立市区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市区两级政府步调一致、执行到位、监督到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市场与现场两场联动机制,为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政府部门横向联动机制,形成各专业部门分工负责,建设主管部门统筹管理,全过程一体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建筑安全行政监管体系。

三、加大投入,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要加大对安全生产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一是加大建筑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在全市安全生产会议上,市政府提出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安全生产,建设行业要积极争取、充分利用好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用于防范重大安全隐患、筑牢安全生产基础,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二是坚持和完善安全措施费单列制度,加强对费用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严禁克扣、挪用。三是要切实加大政府监管队伍的投入,健全组织机构,充实一线力量,确保监管网络覆盖到每一个工地。四是要完善安全生产专家队伍,继续充实和扩大专家库,发挥专家安全督查的作用,防范事故隐患。五是要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坚持和完善“平安卡”制度,在全市全面推行“平安卡”,开展建筑工人职业技能鉴定,保证建筑工人安全素质;对于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人员,还要建立强制培训制度,规定其在一定时间内接受强制培训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要强化监督人员的业务和执法培训,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

四、强化责任,严把安全生产三道关口。宗衡市长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提出,各部门须依法履行本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要严把三道关口。第一道关口是安全生产准入关,要严格做到“四不过关”:申报材料不齐全不过关、现场情况不真实不过关、安全条件不符合要求不过关、安全隐患不整改不过关。第二道关口是安全生产执法关。要集中精力抓好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持之以恒开展隐患整治。重点要抓好现场危险源、人员行为和组织模式的管理,实现从管物向管人、管行为、管组织模式并重转变。要狠抓现场项目班子建设,制定考核指标,落实责任到人;要穷尽思路,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隐患点;要注意跟踪落实,确定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整改责任人;要注意深入剖析、举一反三,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案,及时弥补体制机制上的缺失;要注意在实践中检验制度措施的效果,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对于不按期整改或不落实整改的,要一律停工;对于拒不整改的,要依法坚决予以查处,决不手软。第三道关口是责任追究关。对于不履行安全生产责任造成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执行问责制,该罚款的罚款,该停工的停工,该清出市场的清出市场,该坐牢的坐牢,绝不能有丝毫姑息迁就。

同志们,安全生产是我们的第一责任、第一要务,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细致,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就一定能够推动我市建设安全生产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标准化工地申报材料范文第5篇

从行业和领域情况看全省各类重特大事故中,工矿商贸、道路交通同比下降,消防火灾持平,水上交通、铁路运输同比上升。

1、工矿商贸。全省重特大事故3起,同比减少7起;死亡16人,减少26人。其中煤矿重大和特大事故各1起。

2、消防火灾。全省重大事故3起,同比持平;死亡11人,减少3人。其中2起为民房火灾,1起为裁缝店火灾。

3、道路交通。全省重特大事故30起,同比减少2起;死亡143人,增加26人。其中高速公路2起,死亡32人;国道9起,死亡33人;省道9起,死亡39人;县乡道等10起,死亡39人。

4、水上交通。全省重大事故3起,死亡11人。同期未发生。其中2起为农副业船海上翻沉,1起为运沙船闽江口被货船撞沉。第二季度没有发生重大事故。

5、渔业船舶。全省重大事故5起,同比持平;死亡23人,减少16人。其中2起为海上作业失踪,1起为遇风沉没,1起为破损沉没,1起为船员被风浪打入水中失踪。

6、民航飞行、农业机械没有发生重大事故。

全省重特大事故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行业、设区市重大事故上升。上半年水上交通重大事故3起,同期未发生;厦门市重大事故2起,同比增加1起;泉州市7起,增加1起;宁德市6起,增加2起。

2、部分行业、设区市重大事故超控制目标。根据上半年重大事故控制目标进度要求,消防火灾超1起,宁德市超1起。

3、部分县(市、区)重大事故多发。上半年发生重大事故2起以上的有:福清市2起,大田县2起,石狮市3起,永春县2起,东山县2起,光泽县2起,新罗区3起,福鼎市4起,8县(市、区)合计20起,占同期全省重大事故起数的44%。

4、摩托车重大交通事故上升。上半年全省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摩托车单车或与其它车辆相撞重大交通事故9起,死亡28人,同比增加3起,增加9人。

省安委会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分析上半年本地区、本部门安全生产情况,认真贯彻省政府第二季度防范重特大事故会议精神,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从源头上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重特大事故多发和超控制目标进度的行业和市、县、区,要认真查找原因,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督促检查,确保2005年重特大事故控制目标的实现。

2005年第二季度全省重特大事故

1、4月3日,南平市光泽县官桥采育场在寨里镇西溪村开挖林业便道施工中因大面积山体滑坡,造成正在施工的一台挖掘机被滑坡土方掩埋,挖掘机驾驶员死亡,2名施工人员失踪。

2、4月6日,厦门市思明区中山路268―274号老式土木结构民房发生火灾,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

3、4月19日,在龙岩市新罗区龙门镇境内319国道212公里+20米弯道处,一辆闽A98837小货车,车上乘坐8人,在超越同向行驶的安徽省皖A76109大货车时,与对向驶来的江西省赣C03249大货车碰撞,造成小货车上4人死亡,4人受伤。

4、4月21日,在南平市光泽县城区坪山路段,一辆闽H26840两轮摩托车,行驶中撞上停在路边的江西省赣F85825农用车尾部,造成摩托车上3人当场死亡。

5、4月23日,福鼎市沙埕镇南镇村闽鼎渔F092木质渔船,在浙江省台州松门海域从事收购海鲜运输作业时遇风浪沉没,船上6名船员2人被救生还,4人下落不明。

6、5月3日,在漳州市漳浦县官浔镇境内324国道344公里+750米处,一辆闽DC7103小轿车与一辆闽ET8225出租车相撞,3人死亡。

7、5月3日,在三明市大田县石牌镇境内306省道230公里+800米处,发生货车、小轿车、摩托车三辆相撞事故,摩托车上3人死亡,小轿车上1人受伤。

8、5月4日,一辆闽G05003大货车前往三明市三元区莘口镇芦洋村购运柑桔,返回途中在该镇乡道上驶出路外,翻入60多米山深的山沟,6人死亡,3人受伤。

9、5月10日,一辆闽G80646农用车途径三明市清流县长校镇河排村204省道409公里+900米转弯处冲出路外,翻入河中,车上3人全部死亡。

10、5月11日,在福州闽侯县甘蔗镇南山自然村,一辆两轮摩托车横穿铁路人行过道处时车被铁轨卡住,车主在搬动摩托车过程中被火车撞上,造成摩托车上3人死亡。

11、5月20日,厦门锻压机床有限公司租赁的鹭陆达通勤服务有限公司大巴闽D90151,在接送职工下班从杏林区开往市区途径湖里区石鼓山立交桥处冲出护栏,坠落桥下,造成8人死亡,3人受伤。

12、5月25日,在南平建阳市童游街道境内省道八洋线281公里+400米处,一辆闽H31349轻型货车撞上停在道路右侧正在卸货的建阳市闽H80823重型货车,造成轻型货车上3人死亡,1人受伤。

13、5月28日,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坂尾村新罗区联益煤业有限公司赤坑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2名矿工被困,经多方昼夜施救,2名被救生还,10名遇难。

14、6月14日,在泉州市永春县下洋镇306省道159公里+200米处,一辆闽G21827吉普车与3部摩托车交会时发生撞压,造成摩托车驾乘人员3人死亡,2人受伤。

15、6月15日,在南平武夷山市洋庄乡省道八洋线360公里下坡处,福建清顺汽车运输有限公司闽A60156大货车,追尾撞上因修路停在路右侧等待放行的武夷汽车运输有限公司闽HY3084大客车,货车翻下山坡,死亡8人(货车3人、客车5人),5人受伤。

16、6月25日,漳州市东山县544县道西埔镇路段,一辆赣G40283货车与一辆摩托车相撞,造成摩托车驾乘人员3人死亡。

17、6月25日,漳州市芗城区南坑街道塔后村235号一座两层砖混结构民房发生火灾,造成房主一家3人遇难。

18、6月26日,泉州市石狮市香江路段,一辆闽CG0727小面包车撞上路边工地,造成4名工人死亡。

厦金航线最大安全隐患被根除

龙海市张网渔船长期在厦金海域的航道、锚地等固定网具作业,严重影响航运安全,是厦漳两市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近期,厦漳两市联合召开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决定对龙海市在厦金海域从事捕捞作业、证件齐全的56艘渔船进行退出清理。

两市市政府领导和海洋与渔业局高度重视,坚决贯彻和执行会议精神,组织措施得力,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目的。至7月15日,龙海市共与渔民签订退出协议书56份、张网网具处理担保书54份,共封存张网160领、木(铁)锚86门、大小绳索131副。

为确保厦金航线安全,巩固退出清理工作的成果,两市相关部门仍须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继续强化龙海市张网渔船的执法监督工作;二是进一步解决龙海市渔民转产转业问题。

思明区开展住宅楼疏散通道专项治理

为确保创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活动深入进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努力改善思明区居民住宅楼消防安全条件,思明区政府自7月20日至9月5日组织开展全面整顿、治理辖区内居民住宅楼疏散通道专项治理工作。为此,思明区政府通过在《厦门日报》登文通告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营造专项治理的舆论氛围。整顿治理范围:一是辖区内在公共楼梯设置铁门、栅栏影响人员疏散的;二是在公共疏散门设置门锁影响通道畅通的;三是在公用天台设置栅栏、违章搭建影响人员疏散的三种违法行为。治理工作将分四个步骤进行,即宣传动员、自行拆除、、检查验收四个阶段。目前,全区各街道、各有关部门正在按照要求抓紧实施,以确保治理工作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泉港区安全监管工作做到“五到位”、“五落实”

一是领导到位,人员落实。区长亲任安委会主任,七位副区长任副主任,区长每次都参加安全生产各类会议,对安全生产工作加以强调和支持,为区安监局配强班子和干部,使安监局干部从4个人增加到10个人;二是重视到位,经费落实。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专题听取研究安全生产工作,为安全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全区从区直机关、镇、村中确定了131名人员为专兼职安监员,并增拨15万经费,为安监局增添1部执法车和一些必需的执法设备;三是宣传到位,载体落实。全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积极依托安全月、学校、电视台、讲座、培训等载体宣传安全生产知识,使安全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使全区群众安全意识得到不断提高;四是整治到位,力度落实。每季度区安委会都围绕区情和阶段工作重点,部署开展了系列整治活动,使全区2342个安全隐患得到整治和消除;五是执法到位,奖惩落实。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加大了对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违法行为的查究力度,共移送追究刑事责任4起,对12起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使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得到强化。

我省出台推广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经验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要通过推广广东佛山市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经验,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开展群众性安全文化建设,创新监管手段,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初步建立起政府有效监管、企业自我约束、社会广泛支持的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形成以发展为目的、以企业为主体、以规范为重点、以科技为先导、以执法为保障的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扭转非公有制企业事故多发的局面。

《方案》要求,推广工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效:一是制定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二是推动安全费用提取政策、工伤保险政策、伤亡事故赔偿标准等有关经济政策的出台;三是推动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中介机构报务体系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四是推动各地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监管网络建设;五是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全面展开;六是建立起适应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的培训体系,实施企业从业人员的全员培训;七是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加强管理,提高装备水平;八是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完善预防职业危害措施,加强劳动保护工作,提高从业人员职业健康和劳动防护水平。

学安全懂安全保安全

福建三化三聚氰胺车间总控岗位荣获

全国青年安全示范岗 称号

福建三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三聚氰胺车间总控岗位,积极开展创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三年多来实现岗位“零违章操作、零责任事故、零人员伤亡”,今年6月,这个岗位被团中央、国家安监总局授予“全国青年安全示范岗”荣誉称号。

该岗位围绕“安全生产、青年当先”的活动主题,制定了“学安全强素质、懂安全保稳定、讲安全促生产、用安全增效益”的创建目标,在学好、用好“安全生产法”以及安全生产的有关规章、制度的同时,开展以“无违章作业、无违章操作、无事故隐患、落实现场巡检”为内容的“三无一巡检”安全示范活动,在青工中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并通过举办培训班、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岗位安全演练、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等形式,提高岗位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事故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该岗位还以创建效益为目标,成立青年“创新创效”小组,开展查隐患、保安全的活动,对影响生产装置安全运行的“瓶颈”、“卡脖子”问题展开技术攻关,及时处理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隐患。近年来,先后处理重大设备隐患28起,为企业挽回经济达上百万元。

光泽县强化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一是实行矿山安全生产点评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矿山安全生产点评会议,邀请中介评估机构专家到会,对矿山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进行剖析和点评;二是规范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申办程序。从制度建设、安全投入、安全评价、隐患整改等方面,按照申办程序逐一进行规范;三是分步骤实施矿山安全现状评价。目前已对21家地采、露天矿开展安全现状评价,管理类矿山企业申报材料正在审查阶段;四是加大矿山安全检查力度。上半年,多次会同国土、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矿山安全大检查,共检查矿山企业86家(次),发出整改通知书47份。

惠安县做好农村“普渡”期间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新举措

惠安县每年农历7月是传统农村“普渡”,每个村庄轮流请客做庄,酒后往往交通意识淡薄,醉酒驾车数量增多,导致交通事故多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惠安县安办和交警大队领导针对实情,分别深入走访全县16个乡镇,与各乡镇分管副书记、各行政村主任、治保委员等一起座谈,了解情况、分析隐患、研究对策。决定采取宣传教育与加强防范两手措施,强化“普渡”期间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做好“普渡”期间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新举措:

一、广泛发动。决定利用镇、村两级现有条件,将交通、治安防控体系结合起来,以村级治安联防队为主,加强“普渡”期间的交通、治安巡逻与监控,发现安全隐患或交通事故及时上报。在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有安装路灯的要打开,没安装的要多方筹资,尽快装上。

二、加强重点时间段和重点路段的监控和夜巡力度。按照各个村庄“普渡”的日期,县交警大队组织4个巡逻组,各中队也同时派出人员在事故易发时段和重点区域巡逻劝导纠违。

标准化工地申报材料范文第6篇

一、强化基础建设,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餐饮食品和药品(含医疗器械,下同)安全工作部署,在监管部门、企业和群众三个层面下功夫、求突破,建立完善社会化监管网络体系,实现安全保障水平、企业守法自律、群众安全意识“三提升”,为顺利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狠抓队伍建设,提升安全保障水平。我局以增强干部素质、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提升执行力为出发点,实施新一轮专业化监管队伍培训,加大了对《食品安全法》、《餐饮业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食品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开展了“药械稽查人员岗位大练兵”活动,引导执法人员成为复合型人才和食品药品监管的多面手,执法队伍的素质明显增强,为群众保障安全和为民服务的能力明显提高。同时,继续围绕行政许可、行政执法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行政监察工作,完善明查暗访机制,确保权力在阳光下透明运行。

二是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提升企业守法自律意识。开展餐饮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工程创建活动,确定了1个县、市区5条街道、26家餐饮单位和食堂、43家药品经营企业作为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市餐饮药品行业整体提升。实施企业严重不良行为“黑名单”制度,全市食品药品企业统一悬挂样式规范、内容统一的质量安全承诺标志牌,公布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由企业向监管部门承诺转为向社会公开承诺,由少数人监督转为城乡居民共同监督,挂牌承诺达到了100%。

三是加大宣教力度,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依托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等媒体宣传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公布12331举报电话,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等活动,提高公众安全防范意识和政策知晓率,营造人人关心食品药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药品安全、人人监督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累计在____电视台、电台、日报晚报、手机短信上餐饮食品、药品法律法规、专项整治工作动态、消费警示等50余条,在广播电视报上开辟专栏刊登餐饮食品安全常识,举办现场咨询会上百场,进社区、校园、农村、企业5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0__0余份。

二、严格实施标准化管理,强化全过程监管

(一)餐饮服务食品环节:以推进餐饮服务食品质量建设为核心,对餐饮服务单位全面实行量化分级分类管理,将全市餐饮单位、学校食堂及幼儿园、工地及职工食堂分成A(优秀)、B(良好)、C(一般)三级,根据等级调整监管频次,提升管理水平。目前,市区1286家餐饮单位已全部完成量化分级并悬挂制式的标识牌、承诺牌,实行统一管理。对重大接待活动实施格式化保障,圆满完成了市第十二届人大、政协会议、“第十二届中国____国际旅游文化节”、 “土豆映像节”等92次重大保障任务。组织培训、观摩活动149次,培训从业人员8160人次,全面推动全市餐饮行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升。

(二)保健食品、化妆品环节:重点针对“缓解体力疲劳、减肥、辅助降血糖、改善睡眠” 四类保健食品和“美白、染发、祛斑、祛痘”四类化妆品,严厉打击违法添加违禁药物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对落实索证索票制度、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和保健食品广告的检查力度,确保市场秩序稳定和产品质量安全。

(三)药品生产环节:组织制定了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计划,并严格按照新版标准进行跟踪检查和飞行检查,监督检查面达到了100%。继续实施质量受权人制度,与全市13家企业签订药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对颈复康等企业派驻了驻厂监督员,对原料购进、生产过程、成品检验、贮藏、销售进行全程监督,严防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大对停产、半停产企业的排查力度,严防不法分子利用其设备非法生产,全力扫除监管盲区 。

(四)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严格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实行分级管理,建立电子数据库。严把市场准入关,坚持达不到开办验收标准的坚决不放行,关键条件在实际中得不到落实的坚决不放行,全市受理新开办企业335家,全部按照规定时限和流程办理。对乡镇以上药品零售企业开展电子监管试点工作,目前滦平县已在全省率先完成安装并投入使用,有效提升了药品安全监管效率。

(五)医疗器械:以推行乡镇级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的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引导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同时强化隐形眼镜、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植入材料、介入器材等重点监控品种的监督检查。在____医学院附属承钢分院举办了学术讲座,对14家新开办企业和换证企业进行了岗前培训,与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签订了《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三、集中开展专项治理,全面净化市场秩序

今年是全省“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年”,我局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以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问题胶囊剂药品清查、夏季严打等行动为主要载体,打非治违、净化市场,全力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一是开展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以生产环节不严格按工艺生产、擅自接受委托加工、原料来源不明以及用化工材料、低质药材代替合格原料,流通环节走票、挂靠经营、出租柜台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摸排影响药品质量的安全隐患。实行风险隐患分级治理,对一级风险隐患进行“零容忍”治理,对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挂牌督办,无法按期整改达标的,予以吊证取缔。对二级风险隐患进行“零缺陷”治理,按照标准上限进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停产停业整顿。对三级风险隐患进行“零反弹”治理,整改后再次出现问题的,依法严惩。全年完成企业整改300家次,与80家企业进行了诫勉谈话。

二是开展铬超标药用胶囊集中清查行动。4月15日铬超标药用胶囊曝光后,我局高度重视,一把手亲自部署,主管领导靠前指挥,监管人员进生产一线,进企业仓库,坚决把各项措施和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为确保清查行动取得实效,我局实行了包保责任制,全体人员放弃节假日,分组分区域对全市所有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清查行动不留隐患,不留死角。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6000余人次,检查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5360家,累计监督我市生产企业召回胶囊剂药品101.439万粒。查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问题胶囊剂6个品种,7个批次,共617个包装单位,由供货方召回66个包装单位,其余551个包装单位已按要求销毁。查处问题空心胶囊13个批次156200粒,已全部销毁。查处国家局5月25日公布不合格胶囊剂16个品种,21个批次,共5159个包装单位,已由供货方全部召回。5月1日以后我市所有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对购进的原辅料和销售的产品逐品种、逐批次严格检验。所有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对购进的药用胶囊、胶囊剂药品批批索要全项目检验报告,不能提供检验报告的,不得购进、销售,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胶囊剂产品均检验合格。

三是开展小餐桌专项整治。制定了方案、检查标准和管理办法,对全市243家小餐桌进行了摸底,向学校、家长发放餐饮安全明白卡500余份,举办小餐桌管理者培训班12次。在双桥区政府、公安、教育、工商等部门的配合下,现已关停不符合条件的小餐桌80家,剩余163家全部登记造册,有效保障了小餐桌的餐饮安全。

四是开展基本药物专项整治。以落实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健全基本药物质量保障机制为核心,开展基本药物品种工艺处方、物料管理、销售价格、质量检验管理核查,及时掌握基本药物生产、配送、使用情况,强化对基本药物和我省按基本药物管理品种的全过程监管。同时强力推进电子监管码,实现对基本药物全覆盖监管和抽验。我市5家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全部实施电子扫码,31家基本药物配送企业纳入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网,基本药物抽验合格率为100%。

五是开展食品药品严打整治专项行动。我局成立了领导组织,制定了实施方案,划分了责任区域,对全市餐饮药品市场开展严打整治行动。以打击制假售假、无证生产经营等违法行为为重点,突出对繁华商业区、城乡结合部、农村的高风险品种、季节性用药、基本药物等重点品种的清查,重拳出击,顶格执法,深入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切实解决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实际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十胜利召开。期间,集中销毁伪劣、超保质期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99个品种25487个包装单位,有效震慑了违法行为,群众消费信心明显增强。

截止目前全市餐饮单位、集体食堂、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单位和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监督检查面达到了100%,查处违法违规行为300余起,立案122起。监督抽验药品695批次,合格率达到了90%,全市餐饮药品市场秩序稳中见好,实现了餐饮食品药品安全零事故。

四、健全机制,创新食品药品安全管理

一是建立药品安全长效机制。根据我市实际,起草了《____市药品安全保障机制》等五个长效机制文件,并以政府文件形式下发,对全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起到了指导和规范的作用。

二是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主动与公安、卫生、工商、教育等部门沟通协调,实行联队、联息、联动、联查的“四联”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单个部门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效果不彻底等问题,在夏季食品药品严打整治、小餐桌专项治理等行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4月份,我局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迅速合理地处理了一起非法销售保健食品案,帮助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避免了,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群众的利益。

三是完善风险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大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建设,着力将监测触角向企业和基层延伸。目前,市本级和8个县全部建立了不良反应中心,共收集上报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20__余份,有效提升了我市药品安全风险评估水平和预警能力。同时,开展了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演练,在此基础上修订了餐饮食品和药品安全应急预案,明确预警、报告、处置、责任调查、信息等程序,为及时、果断处置突发事故提供保障。

四是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今年3月1日起,12331举报投诉中心正式启用,24小时受理群众餐饮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举报投 诉,截至目前,已受理群众举报投诉181起,全部按相应程序进行了查处。实行双休日领导轮流接访制度,确保各种矛盾纠纷得到及时解决。聘请餐饮食品药品社会监督员40名,基层各类药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监督员3022名,进一步拓宽了监管渠道。

五、改善发展环境,推进餐饮医药产业发展

我局明确了优化行政审批、规范行政执法、开展综合整治、创新服务举措、强化队伍建设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实行“执行政策零折扣、服务群众零距离、申报材料零积压、工作形象零受损”的“四个零”服务机制,全力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一是简化工作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审批、核发《药品零售企业许可证》,由原来30个工作日缩减为10个工作日。我局在市中心医院设立餐饮服务和药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站,每周二、五定点现场办公。原来企业人员办理健康体检需要10天,往返4、5次,现在仅用5天,往返2次就能办完,受到了企业的好评。二是通过政策法律、行政许可等手段,引导企业通过兼并、参股、收购、联合等方式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现企业做大做强。在我局扶助下,颈复康药业集团、富士康集团、天原药业等先后与外埠大型企业完成引资合作,顺利投产运营,进一步带动了我市的医药经济发展。20__年我市的药品批发企业共有51家,年销售总额为4.89亿元,经过整合重组,现已减少至38家,但是全年销售总额达10亿元。三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主动与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沟通协调,组织人员提前介入企业的立项、建设、验收及认证前的准备工作,帮助企业拟定改造升级方案,降低成本,顺利达到行政许可、产品注册、认证检查的要求。行宫大酒店在建设初期,我局对其按照验收标准进行了指导,单是厨房建设一项,就节省资金10万余元。颈复康药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延期认证工作按照省局安排需要6个月时间,期间企业正常生产受到一定影响,我局积极与省局沟通协调,最后认证工作不到1个月圆满完成。

六、____年工作计划

我局将紧紧围绕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这一工作目标,以服务企业发展,推进整体提升为重心,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进一步健全机制,治理隐患,优化服务,改善环境,推进企业服务水平和质量安全双提升,力争实现食品药品安全零事故。

(一)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一是建全和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监督网络,强化对县区餐饮、保健品、化妆品监管工作的业务指导。二是以发展和监管形势需要为出发点开展教育培训和练兵活动,提升保障安全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三是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与企业签订安全责任书,提升从业人员第一责任人意识。

(二)深入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一是以实施餐饮食品动态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为抓手,全面提升餐饮单位服务水平和质量安全,尽快形成符合____国际旅游城市特色的餐饮业格局。二是以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为抓手,推进全市药品生产企业转型升级,提升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以电子实时监控网络建设为抓手,加大药品流通企业监督力度,加强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和特殊药品监管力度,覆盖面达到100%。四是提升服务意识,将职能定位从“重监管轻服务”变为“监管服务并重”,将“监管对象”变为“服务对象”。进一步完善审批流程,简化工作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切实为餐饮药品企业发展服务。五是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强化重大接待活动安全保障。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行为,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六是加大打假治劣力度,震慑不法行为。进一步完善稽查工作机制,提升打假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与公安、卫生、工商等部门协调,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和追根溯源力度,切实为全市人民创造良好的饮食用药安全环境。

标准化工地申报材料范文第7篇

今天,我们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上半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为确保实现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加压鼓劲,迎难而上,奋力赶超,坚决迈好“十二五”开局之步。等一下,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根据县委安排,我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正确估价上半年经济工作

今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这根主线,牢牢把握第一要务,坚持好中求快,能快则快,坚持把工业作为强县的主体,把镇域经济、特色农业和旅游开发作为重要支撑,突出抓好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工业园区与城东新区开发等重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元至6月份,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9.8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年预期目标的3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1亿元,同比增长15.8%,占全年目标的44.4%;财政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24.4%,占全年目标的52.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27.4%,占全年目标的6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9亿元,同比增长54.2%,占全年目标的52.5%;外贸出口1458万美元,同比增长440%,占全年目标的82.4%;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同比增长24.2%,占全年目标的5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86元,同比增长6.3%,占全年目标的56.1%;农民人平现金收入2397元,同比增长18.3%;占全年目标的48.9%。综合整个上半年的经济形势,用一句概括,主要表现为“三大亮点、两大差距”:

所谓“三大亮点”:一是工业经济回升向好,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元至6月份,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97亿元,同比增长37.3%。特别是进入3月份以后,增长速度稳步攀升,1-3月、1-4月、1-5月、1-6月增速分别达到5.1%、14.8%、15%、15.8%,逐月回暖态势较为明显。主要工业效益指标也在趋稳转好,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23.8%;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156.9%;税收1.4亿元,同比增长61.5%。亏损企业亏损额0.42亿元,同比下降55.4%;亏损面13.6%,同比下降10.2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扎实推进,新增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规模企业19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4家。企业技改升级进展顺利,共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21个,累计完成投资3.3亿元。天源化工年产4万吨甲基叔丁基醚、瑞新化工年产4万吨合成氨生产线自动化改造、连永锰业环保及自动化工艺改造等5个重点技改项目竣工投产。二是招商引资深入推进,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元至6月份,全县共引进和在建的各类项目有65个(工业项目38个、农业项目12个、现代服务业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71.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6.3亿元(含续建项目),当年实际完成投资14.6亿元。招商引资总量和亿元以上项目均比去年有较大突破。新建成投产的重点项目有4个。新开工的重点项目有31个,计划总投资34.7亿元,已完成投资7.5亿元,其中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2个,分别是投资10亿元的远大医药化工和投资5亿元的娲石水泥,过亿元项目10个,主要是台阳数控、飞达帽业等,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超过100亿元、税收5亿元。续建的重点项目有21个,计划总投资24.9亿元,全期累计投资16.7亿元,当年实际完成投资6.5亿元,主要是宝加鞋业、安达汽配、劲牌曲酒等,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10余亿元、税收3.5亿元。新签约的重点项目有9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5个,主要是中尼气动元器件、全立发注塑机等。正在洽谈的项目有20个,对这些项目,我们已组织专班进行了重点跟踪,很多项目都有望在近期落户我县。三是城乡建设扎实推进,旅游开发力度加大。城东新区开发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五路二桥”项目初步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其中大道、湖东新区大道、环湖西路、大道等工程前期征地、规划、地质勘探、财政审核和网上招投标手续进展迅速;白杨、彭山两村还建点的详细规划、土地征用补偿、建设工程勘探和施工图设计全部完成;实物收储土地3278亩,首次拨付土地收储补偿费1955万元;入户调查和测量工作接近尾声,正在组织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入户评估。创3A工作全面启动,游客接待中心完成主体工程,蓝海一号项目完成“三通一平”。革命烈士陵园和龙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顺利进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与此同时,各项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维稳等工作均取得较大成效。

所谓“两大差距”:首先从全省情况看,经济的增长速度与其他兄弟县市相比差距较大。元至6月份,我县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的增长速度,均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地方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比全省平均增幅低4.4和4.7个百分点,尤其是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这两项硬指标的增幅,虽然我们已经分别达到了24.4%和27.4%,但与全省平均增幅45.3%和57.9%相比差距更大,分别低20.9和30.5个百分点,在全省80个县市区排名中分别处于第66位和第63位。兄弟县市竞相发展,势头强劲,我们有慢进则退、越滑越远之忧。其次从县内情况看,要全面完成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仍有差距。一是工业回升基础不牢。重大项目建设进展不快,新的经济增长点作用难以显现,劲牌枫林小曲酒尚需涵养期,远大医药科技园才刚刚起步,安达汽配、华新骨料等均难以按期达产达效,加之企业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突出,企业产能的正常发挥受到影响,要完成全年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以及工业税收等难度较大。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上半年,虽然财政收入实现了“双过半”,但原来的骨干财源关停较多,新兴的后续财源又没有跟进,财政增收后劲不足。加之去年提前预征的6000万元收入尚未消化,要完成全年财政收入目标任务难度较大。同时,由于近两年津补贴调资等刚性支出增长较多,年终决算都是靠调用土地出让金收入弥补预算缺口,而今年国债资金还贷、世行贷款、工业园区建设资金贷款都已到期,除已经预算的之外,今年必须偿还的债务还有8000多万元没有着落,要确保全年财政的收支平衡难度很大。三是重点工程推进缓慢。比如工业园区建设、城东新区开发和仙岛湖旅游开发,虽然我们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进行了现场督办,但进展还不太理想。特别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尽管今年是“全县交通建设年”,各项目标任务都在年初作了安排部署,但至今为止仍有很多工程没有动工,106国道沿镇至龙港段大修、杭瑞高速、兴国至木港段连接线和荆头山大桥建设等工程都是明确了具体的完成时限的,《今日》等新闻媒体高度关注,广大群众翘首以盼,但沿路没有看到几台施工机械、几个施工人员,到时怎么向老百姓交代?此外,还有农民增收基础不稳、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干部作风亟待加强等问题,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学习借鉴大冶的成功经验

昨天大家分别到大冶和我县参观,应该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跟大冶比我们已经远远落后,表面上看,是我们发展速度落后,但本质是我们解放思想的程度、发展措施的力度差距很大。我们必须从大冶的快速发展中汲取成功经验,认真学习借鉴。

1、要学习他们敢为人先的闯劲。有人曾经这样说过: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当前,全国各地都已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鼓齐鸣的竞争态势,如果墨守陈规、精神懈怠,就会被无情的竞争所淘汰。从大冶的经验来看,这几年的快速发展都是闯出来的,都是拼出来的,都是干出来的。正是这种敢打敢拼、敢闯敢冒的精神,才铸就了他们今天的辉煌。年秋天,正处在多重利好政策叠加的战略机遇期的大冶,提出要加快发展,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在率先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在外人看来这样的目标提出来不费什么力,可实际上在提这个目标时,大冶的决策层是经过了一番激烈争论的。因为按照年度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大冶处在第169位,距离百强还有点远。赞成提冲击百强目标的一方认为,根据近年来大冶排位迅速前移的趋势,以及可以预见的发展后劲,进“百强”的目标完全可能实现;反对的一方认为,县域经济竞争激烈,你进一位就要把排在前面的挤下来一个,谈何容易,更何况没有人逼着你非进不可,万一不能兑现还惹人笑话。争论的结果,赞成的一方占了上风,理由让众人折服:缺席“百强”整整5年了,大冶排名暂列全省第一,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担当重任;如果连提出目标的勇气都没有,这哪是大冶人的性格?大冶人处处抢前争先,敢于冒尖,年初,提出争当全省城乡统筹建设排头兵的发展战略目标,年就被列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县(市),上个月全省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现场会就在大冶陈贵召开。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冶人以敢为人先、大胆探索的勇气,坚持改革创新,打破条条框框,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创新。比如,用创新的办法规范土地流转的问题,用创新的办法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用创新的办法加强社会管理的问题。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大冶探索出了5种路径,即园区带动型的“雨润模式”、公司+基地型的“鑫东模式”、大户带动型的“侯安杰模式”、土地入股型的“祝山模式”、基地联农户型的“富农合作社模式”。在招商引资方面,大冶独创了“7个1”的高效机制(一个专班,一个副局级领导带队,一部车、一笔经费、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张招商线路图和一个招商时间表)……这些成功经验充分说明,只有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才能探索出一条符合地方实际的道路。面对异常激烈的竞争态势,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只有敢闯敢干,发展才有出路;只有敢闯敢干,才能找到一条新路;只有敢闯敢干,才能杀出一条血路。

2、要学习他们大干快上的气魄。现在陷入了一个怪圈,越有钱的地方发展得越快,越没钱的地方发展得越慢,这其实也是一种“马太效应”。再有钱的地方,做事业也是会差钱的。“有钱要干,没钱更要干!”大冶在加快园区发展方面就是在做好规划后就开始放开手脚干,形成“倒逼机制”,并在落实中进行多渠道筹措资金,“以干求助”是大冶破解资金难题的秘诀。近年来,大冶市投资30亿元,重新规划建设了20平方公里的城西北工业新区,目前园区一期9.1平方公里起步区已建成,二期11平方公里已拉开基本框架。整个园区全部拆迁到位,里面没有一户民房。园区共引进项目13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4个,总投资108亿元。年大冶经济开发区进入“全国县市百强开发区”之列。同时,以特钢模具为特色的省管灵成工业园,已引进项目56个,总投资62亿元。大冶组建了22个招商分局,大力推进“专业化招商”,目前已引进全国五百强和行业前三强企业8家,南京雨润、武汉重冶、山东永大、台湾隆成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大冶。在建的百亿元企业有山力新冶薄板、劲牌、普鸿德机电制造等。预计到2015年,大冶的工业经济产值可以超过1000亿元。大冶不光是市本级的经济发展快,镇级、村级经济发展也同步推进,目前大冶14个乡镇财政收入全部过千万元,其中过2亿元有4个,1-2亿元有3个,5000万-1亿元有2个,陈贵、灵乡、还地桥分别进入全省“十强乡镇”行列。从去年开始,大冶市委、市政府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现场会,每次确定一个主题,或观摩陈贵、灵乡等经济强镇建设工业园区取得的成果,或推介金牛、殷祖等贫弱乡镇不甘落后打造特色产业的做法。通过现场会激励、鞭策着各乡镇、各部门“比学赶超”。干部群众拿出了拼命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比着干,看谁速度快、看谁做得大。比如经济基础薄弱的金牛镇,引进森马帝豪达服饰有限公司,去年9月破土动工,今年2月正式投产,创造出单个项目建设、投产时间最短的“金牛速度”。还地桥镇金桥工业区去年5月28日才奠基建设,短短一年多时间,他们将密布山包、坟茔的“原生态”丘岗,变成平整土地1500亩、厂房建设面积达12万平方米、6个投资过亿元项目落地建设的工业新区。他们能够大干快上,靠的是“女人不顾家、男人不想家、项目工地是我家”的拼命精神。

3、要学习他们善抓机遇的能力。大冶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他们见事早、行动快,能够敏锐地发现每一次机遇,牢牢地抓住每一次机遇,充分地用好每一次机遇。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报告中出现了“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这14个字,在平常人的不经意间,大冶的负责人却敏锐地认识到其间的难得机遇,经过反复研究,他们认定短期内国家定会有关于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政策措施出台。果然,随后国家就出台了国发[]38号文。我当时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先后组建了城市转型办公室,落实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迅速组织申报材料,我与分管的同志一起,多次跑省进京争取国家支持,年3月大冶如愿以偿地被列为全国首批12家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是两个县级市中的一个。从此,大冶由单纯的经济转型迈往经济、社会、机制、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全面转型,由原来“自发式的经济转型”发展成为“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的城市转型”,获得了国家层面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去年,举办首届矿冶文化旅游节,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在召开,大冶再一次展示了其敏锐的机遇意识,将“一节一会”作为扩大开放、提升形象的重要机遇。借这次节会契机,投入大笔资金,对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进行了修缮改造,掀起了一股浓浓的“青铜文化热潮”,使青铜文化成为大冶向世界传递城市魅力的一张闪亮名片,声名远扬。在这次节会筹办过程中,大冶从城市道路到功能完善,从灯光夜景到花坛绿地,从景观布置到立体展现,从大街小巷到卫生死角等等,都进行了大建设、大整治、大改造、大提升,城市面貌发生极大变化,整个大冶的城市建设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他们把抢抓“一节一会”这种机遇当作一场战役来打,排定类、近百个大小项目,按照节会举办的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实行一线工作法,建立了“与时间赛跑、与困难比拼”的倒计时倒逼机制。正是在这种倒逼机制的引领下,大冶让世人认识到了抢抓机遇、善抓机遇的能力。九条城市主干道、十大重点工程如期竣工,炎炎烈日,全天候作业,人分三班倒,机器不停歇,确保了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景区建设,半个月完成征地230亩、迁坟600多棺,900多万元的拆迁资金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雷山风景区、青龙山风景区提前完成改造……几乎每一项工作都创造了奇迹,都体现了“大冶速度”,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一次次变成了现实。

三、全力抓好下半年各项工作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至关重要。上半年部分关键性指标没有实现半年预期,一些难办的事、难落实的项目都留在了下半年,任务更为艰巨。各镇区、各部门要认真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加紧梳理,分类研究,切实做到目标精确到数字、进度精确到月天、责任精确到人头,抓住下半年有效时间打一个漂亮的攻坚战。从全县的情况看,下半年,我们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对地方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农民人平现金收入等未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主要指标,要以年初确定的目标为标准,盯紧盯牢,硬化措施,确保不折不扣完成;对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已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主要指标,要以上半年完成的基数为标准,再鼓干劲,再加力度,力争全面超额完成。围绕上述目标,关键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是立县之本,是强县之基。对于这一思想和理念,我已在多次会议上与大家作了交流,希望大家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任何场合都要旗帜鲜明。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而言,要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我想关键是要抓好这样几项工作:一是扎实推进园区建设。主要是3个工业园:首先是城北工业园,重点是在扩园和企业落户上下功夫,力争今年新增园区面积3平方公里,再新增落户企业10家,全年新增20家。同时,提前抓好园区建设用地的报批,尽快形成园区聚集效应,通过聚集效应来推动园区招商引资。其次是富驰医药化工园,重点是推进规划区内企业和居民搬迁,力争今年完成1000亩新增土地的“三通一平”。再次是新港(物流)工业园,重点是按照“市县共建”原则,全力搞好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等方面的协调服务。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大广高速即将建成通车的大好机遇,积极谋划在三溪至县城的连接线之间再开辟一个新园区,进一步拓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平台和载体。二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发挥劳动力丰富、大广和杭瑞两条高速交汇境内等资源和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做大做强机械加工、轻工纺织、医药化工、水泥建材等四大主导产业,充实招商专班,重点瞄准江浙、福建、广东等区域,突出抓好产业招商和以商招商。要在控制污染企业的前提下,坚持项目不论大小一齐引、老板不论内外一起招,凝心聚力把产业规模做大、实力做强,为全县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后劲。力争全年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10个以上、过5000万元项目20个以上。三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大力推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的机制,全程跟踪服务,切实解决项目在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切实采取“在建项目逼进度、签约项目逼开工、在谈项目逼签约、没有进展逼退出、服务跟进逼主动”的“五逼”工作法,加速推进项目建设,确保下半年新建成投产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5个以上,新开工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8个以上,力争当年实际完成投资在去年基础上翻一番。四是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保姆式服务”的理念,着力优化招商、安商、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等工作流程。创新体制机制,对工业园区和园区外的重点企业设立隔离带,构筑防火墙,实行封闭管理。突出抓好全程代办和集中收费两个关键环节,对重点投资项目的预审、规划、用地、建设等环节的所有手续指定专人进行全程代办,对项目建设中的各种收费严格制定具体明细的刚性收费标准,实行统一征收与分解,坚决杜绝部门乱收费。加强在建项目和现有企业的周边环境整治,全力打造“投资在,事事都顺心”的发展环境。

2、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拓展空间、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要求,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努力打造宜业宜居的新城区。一是加快城东新区开发。继续按照定人、定责、定任务、定时限的要求,坚持指挥部每周至少召开一次例会,8个职能组都要严格按照各自分工,细化任务,倒排工期,继续实行倒逼机制,强化工作督办,严明工作纪律,切实把房屋征收、土地收储、搬迁还建、招商筹资、工程建设等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争取8月份完成规划区内3400亩土地的实物收储,启动“四路”工程建设,9月份启动新区内房屋征收工作,年底完成740户房屋征收任务,并开工建设4个拆迁还建点15万平方米的还建楼工程。二是加强市容市貌管理。重点对大道公汽环城线等“四道一线”范围内各类乱搭乱建、乱摆乱放等行为进行疏导与取缔,严格实行“坐商归店”、“行商归点”。全面规范经营秩序,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就业创业需求,对有条件的地段实行统一经营地段、统一经营时间、统一经营工具或标识、统一经营秩序的开放式管理。尽快启动建设大道、大道等1.5万米污水管网和1.6万米雨水管网,增强城区管网的排涝排渍能力。新建3座垃圾中转站,改造10座旱厕,增购990个果皮箱、600辆小型垃圾收集箱,不断提高市容环境卫生整体水平。添置垃圾碾压机和推土机等必要设备,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确保城区垃圾处理场在“前投入使用。三是加大规划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对规划、国土、城管、住建等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严禁不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用地。严禁擅自为他人变动、更改规划图纸,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批准规划建设,严禁对城区建设只收费不管理或以“罚”代管,,的行为,严禁村组卖地。要加大拆违力度,特别是对总体规划区内主次干道、重点地段和城乡结合部的严重违反规划建筑要全部依法依规拆除。同时,进一步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快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旧城连片规范开发。

3、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按照“建基地、创品牌、壮龙头、抓招商”的方法,把产业做出特色,把特色做成规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加大特色基地建设力度。突出抓好油茶、金银花、黄颡鱼等基地建设,全力做好中粮集团生猪养殖3个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促成陶港6万头养猪场达产达效,荆头山和军垦两个7万头养猪场在年内建成投产。加紧落实中粮配套的饲料加工、沼气发电、光伏发电、物流等项目的跟踪服务,力争尽快开工建设。同时,坚持把军垦农场作为我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贝金凌100万只蛋鸡、农林野生菌养殖、新阳高效农业开发等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创建成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二是加快打造农业精品名牌。进一步加大品牌开发和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富川牌”山茶油、“春潮牌”湖蒿、“海口湖牌”大闸蟹等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继续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品牌建设力度,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向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广大农户延伸,促进优势农产品品牌化、特色农产品产业化,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坚持“资源引导、产业带动、招商开发”的发展战略,充分激活民间资本,大力吸引外来资本,扶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力争下半年引进规模以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2-3个。同时,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重点扶持和培育现有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4、大力发展镇域经济。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县域竞争力的关键环节。首先从镇级层面讲,各镇区是发展镇域经济的主体,各位党政一把手要牢固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想方设法加快本地的经济发展,要立足镇情,选准发展的突破口,深入研究本地优势,确定适合本地发展的主导产业,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要认真落实好各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迅速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争当镇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其次从县级层面讲,我们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是支持小城镇建设。7月份,县里已经出台了《关于支持小城镇建设的意见》,相应成立了县镇两级推进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大家要严格对照工作要求,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协调解决推进城镇化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以各镇区政府牵头,突出抓好镇区内重点地段的土地收储和招拍挂,将招拍挂所得80%返还给各镇区,用于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支持工业小区建设。要学习借鉴周边县市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支持各镇区发展工业小区的专项政策,重点在专项扶持资金、财政贴息贷款、企业税收留成、土地出让金以奖代补等方面,鼓励扶持沿江、沿路等中心镇与口子镇大力发展工业小区,努力在全县形成“大小载体同步推进,县镇经济竞相发展”的格局。

5、扎实推进旅游开发。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是当今世界发展前景最广阔的战略性产业之一,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实际,坚定不移地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奋力实现跨越发展。一是快速推进仙岛湖旅游开发。在基础设施方面,下半年重点是加大三王公路路肩培护和沿线村庄环境整治的力度,把景区生态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场建设好、规划好,切实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要认真做好沿湖大道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迅速对沿湖大道两侧的土地进行收储。在接待能力方面,重点是加快“蓝海一号”工程建设,力争在年内完成主体工程,明年“五一”前投入营运。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发展“农家乐”,新建一批规范化、有特色的农家旅馆。在旅游秩序方面,重点是进一步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快组建游轮运营公司,实行统一管理,确保一个口子对外,推行一票通,最大限度地方便游客。二是积极筹备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认真抓好全县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龙港红色旅游区和县烈士陵园总体规划及建设性详规的编制。同时,还要加快出台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在资金投入、硬件改造、文物保护、旅游公路、宣传推介等方面予以扶持。要以龙港革命旧址群和县烈士陵园进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批名录为契机,全力做好红色旅游项目申报的跟踪服务,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早日启动景区内部公路、游步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把龙港革命旧址群和县烈士陵园打造成全国红色旅游的经典景区。三是认真谋划网湖和七峰山旅游开发。网湖主要是围绕建设部级湿地保护区目标,认真实施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尽快启动网湖湿地旅游规划编制项目,改造升级网湖与省道连接线,加快游客接待中心、景区游步道、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等设施建设,及时开通“看网湖湿地、观万鸟翱翔”生态旅游线路。七峰山主要是充分利用独特资源优势,抓好现有景点的开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旅游精品景点,尽快推出2—3条旅游精品线路,力争在1—2年内把建设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6、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一是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推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快速发展,完成教师周转房300套。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积极参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和体育事业。坚持不懈地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实现各项控制目标。二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高度关注4050人员、下岗人员、城镇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以及大学毕业生等群体,通过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等多种模式,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6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6000人。进一步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完善面向老年人、孤儿、残疾人等群体的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廉租房建设以及农村危房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切实解决困难群体的住房难问题。三是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监管和责任追究制,深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坚决杜绝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积极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标准化工地申报材料范文第8篇

内蒙古自治区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步伐。2014年将新增免费开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家,使全区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达到28家。

自2014年3月底内蒙古博物院、乌兰夫纪念馆首批实行免费开放后,内蒙古相继有13家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的博物馆、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傅宁说,作为内蒙古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自2014年3月31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以来,内蒙古博物院共接待观众、游客110万余人次,平均日接待量达2860人,是免费开放前的5倍。

据了解,内蒙古博物院、乌兰夫纪念馆等单位还积极创新展览模式,在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知识竞赛、小讲解员培训、流动展览下基层、与革命老区学校“结对子”等活动,将文化场馆打造成为展现历史文化的窗口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

政策链接

内蒙古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内党办发〔2014〕3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自治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4〕21号)精神,经自治区党委、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切实增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六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做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决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网络建设,使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显著改善。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特别是广大农村牧区,文化设施还比较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农牧民群众以及城镇低收入居民、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文化生活还很匮乏,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对此,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有重点分阶段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抓紧抓好。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也是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反映了各族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区各族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和谐内蒙古,具有重要意义。

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坚持把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牧区,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善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着力解决各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自治区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与自治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相适应,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各族人民群众看电影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当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施五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不断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优先安排关系各族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逐步解决农牧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看书难、看电影难的问题,基本满足城镇居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扎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以消灭覆盖盲区和增强覆盖效果为重点,采用地面无线、直播卫星和有线网络等方式,扩大对农村牧区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要按照中央、自治区和盟市旗县共同承担的原则,积极落实“村村通”工程配套资金,确保2014年前完成全区11683个20户以上已通电广播电视自然盲村的“村村通”工作,其中,2014年完成5980个,2014~2014年完成5703个。增加自治区蒙、汉语广播电视节目“村村通”无线覆盖的基本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投入,更新改造354部调频、电视发射机,其中,2014年更新改造86部,2014年更新改造134部,2014年更新改造134部。更好地发挥微波传输网的作用,完成尚未数字化改造的73个微波站的建设任务,其中,2014年完成25个,2014~2014年每年完成24个。积极推进旗县对苏木乡镇广播电视的垂直管理运营体系建设,建立起以旗县为中心、苏木乡镇为依托、服务农牧户的农村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网络。

(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以民族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依托各级图书馆、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和社区文化中心,逐步建成以自治区、盟市分中心、旗县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为主体的覆盖全区城乡的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基层服务网点建设。截至2014年底,全区已建成32个旗县级支中心,在此基础上,2014年要建成30个,2014年建成30个,2014年实现每个旗县建有支中心;641个苏木乡镇基层服务点建设要与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统筹安排,2014年到2014年每年建成1/3;村级基层服务点要与农村牧区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层点建设同步推进,共建共享,2014年覆盖率达到15%,随着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2014年达到60%,2014年实现全覆盖。加强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建设,力争到2014年自有资源总量达到500GB,接收国家资源达到10TB,为各族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富有特色的文化信息产品和服务。加强共享工程网络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持续健康发展。

(三)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

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管并重。2014至2014年,按照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规模,新建、改扩建615个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广播影视、文艺演出、科普教育、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于一体的标准化、多功能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同时,继续争取国家支持,对撤乡并镇前有一定工作基础、服务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的386个文化站予以改造,使之继续发挥作用。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其业务由旗县市区文化部门指导,日常工作由苏木乡镇管理。当地政府要为综合文化站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和相应的设施设备,提供其正常运转所需经费。对社区文化中心、村文化活动室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要在调查研究、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和服务要求,确定设施建设标准,明确基本职责,完善管理办法。采取国家扶持、鼓励社会和民间投资等多种方式,加大对现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改造力度,到2014年基本实现苏木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社区有文化中心。

(四)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工程。

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牧民受惠的原则,推进农村牧区公益性电影放映服务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多种所有制、多种放映主体和多种放映方式相结合,公共服务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农村牧区电影发行放映体系。实行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公益场次补贴制,按照国家每场补贴100元标准,对农村牧区电影公益放映场次予以补贴,对边远地区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在2014年农村牧区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补贴覆盖全区60%的行政嘎查村的基础上,2014年要达到70%,2014年达到80%,2014年达到100%,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推广农村牧区电影数字化放映服务,加快组建农村牧区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及卫星接收站。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数字电影在农村牧区的全覆盖。为此,“十一五”期间按平均每台数字放映设备覆盖23个行政村计算,全区共需要504台,每台估价4万元。国家计划资助我区229台,其余275台由自治区在2014~2014年分三批解决。继续积极争取国家资助,到2014年为所有旗县区配齐流动电影放映车。加强对国家投入车辆、设备和资金的管理,确保其发挥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室内放映,改善农村牧区电影放映环境。积极发展民营电影放映企业,鼓励各种所有制放映主体在完成政府购买的放映服务的前提下,开拓市场,搞活经营。

(五)草原书屋工程。

依托苏木乡镇文化站、行政嘎查村文化室及农村牧区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等设施,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牧民自我管理、创新运行机制的要求,稳步推进草原书屋建设。在已建成530个草原书屋的基础上,2015年前完成全区10746个行政嘎查村草原书屋的建设任务。其中,2014~2014年,与苏木乡镇文化站新建、改扩建同步建设示范型草原书屋641个,标准型草原书屋800个;2014~2015年,建设实用型草原书屋10035个,每年建八分之一。通过强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草原书屋的使用效益,切实建立起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的长效机制。

三、求真务实,拓宽思路,努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

(一)以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大力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

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切实加强群艺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纪念馆、广播电视台(站)、互联网公共信息服务点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优化社区和农村牧区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要切实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并认真执行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规定。发展规划和城建等主管部门在编制审定新开发项目时,要严格执行配套公共文化设施的投资规定,并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落实。在城镇主要街道、大专院校、公共场所、居民小区规划建立党报阅报栏和售报亭。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和宾馆、机场、火车站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场所,都要摆放一定数量的党报党刊供读者阅读。订阅党报党刊的经费可通过增拨书报刊购置专项经费和使用党费、团费、工会会费等多种渠道加以解决。首府和盟市旗县主要城镇还应在交通枢纽和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段设置一定数量的公益性宣传广告设施,由各级党委宣传部统一掌握用于公益性文化宣传。边境旗县和偏远农村牧区要积极建设流动文化服务网络,配备流动服务车,开展流动文化服务。

(二)以加强软件建设和管理为重点,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

各级财政和宣传文化主管部门要把加强软件建设和加强管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重点,切实解决好目前普遍存在的“重建设、轻管理、轻使用”问题,以增加财政投入为主,通过多种渠道努力筹措经费,争取尽快为已建成的公共文化设施配齐必要的内部设备,特别是加强软件方面的投入;还要从加强管理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要积极探索多元化市场化投资模式、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使用、发挥好各类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吸引和组织广大农牧民、城镇居民开展各种经常性文体活动,使基层文化设施更好地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各级图书馆和文化馆(站)要充分发挥综合功能,辐射和带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自治区各级宣传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益性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免费向社会开放。政府投资兴建的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要坚持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不得企业化或变相企业化,不得以任何形式改变其文化设施用途,已挪作他用的要限期收回。

(三)以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大力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

全区各级宣传文化主管部门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充分调动国办文化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加强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公共文化产品生产。要认真制定公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规划,整合社会力量,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实施文化艺术精品工程。2014~2014年间,重点打造推出一批文学、戏剧、歌舞、电影、电视剧等文艺精品。通过健全完善评奖和再奖励制度、转变投资机制和实行以奖等多种措施,激励和引导公益性文化单位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着力提高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在公共文化产品生产服务中的骨干作用。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践,逐步增加广播电视、电影、报刊为农村牧区服务的资源总量,通过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扶持,大力加强“三农”出版物的出版发行,购买优秀剧本提供给基层艺术表演团体使用或移植改编为农牧民群众演出。要特别重视加强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演出播映或译制出版的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通过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和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大力繁荣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制作的报刊书籍和广播影视节目。要采取政府购买、项目扶持、贷款贴息、政策优惠等多种方式,支持文化企业生产质优价廉、安全适用的公共文化产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国家投资、资助或拥有版权的文化产品要无偿用于公共文化服务

(四)以农村牧区和城镇社区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

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各地区各类文化节庆活动特别是广场文化活动,本着提倡参与性、增强群众性的思路,充实更多的群众性活动内容,动员和鼓励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发展农村牧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军营文化,依托传统节日、纪念日、重大节庆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那达慕、业余文艺演出、书画摄影比赛以及读书、演讲、歌咏、诗歌朗诵、知识竞赛等文化活动。通过继续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组织动员乌兰牧骑等专业艺术团体开展公益性或政府资下基层演出活动等多种形式,切实有效地丰富基层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并致力于建立长效机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宣传、文化、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协调,积极筹措经费,精心安排适合农民工需要的广场文化活动,组织实施送书、送戏、送电影到工地;鼓励和支持国家投资的影剧院每年安排一定场次,为低收入居民、农民工及其他特殊群体免费或低价演出放映。

四、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要结合全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化,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对文化公益事业单位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加大推进人员聘任制度的力度,要按照分类推进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实行以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为重点的人事管理,切实增强发展活力,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全区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重点新闻网站和时政类报刊等媒体,要优化组织结构,整合内部资源,努力增加公共文化服务总量。还要通过深化改革,对节目制作等适合经营性运作的文化产品生产加强产业化开发,逐步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转企改制,做大做强。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和民族语言文字出版任务的出版单位,要面向群众、开拓市场,提供更多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全区三级艺术表演团体要积极创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旗县级国办艺术表演团体深入基层进行公益性文艺演出场次不低于年总演出场次的50%,自治区和盟市级不低于30%。各级群艺馆、文化馆要不断增强自身活力,通过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明确目标责任,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形成相应的评估机制,更加自觉主动地承担起群众性文化艺术普及的责任,不断提高阵地服务水平,大力培养群众文化活动骨干,精心组织好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提高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水平,充分发挥重点城镇文化中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二)努力创新公共文化投入方式和服务方式。

要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公共文化投入方式和服务方式。对重要公共文化产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要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科学论证机制,实行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贴息贷款等多种形式,转变投入机制,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通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降低准入门槛,制定优惠政策,简化审批登记程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兴办实体、赞助活动、免费提供设施等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性措施,支持和吸引区内外各类文化投资公司和基金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化。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也要盘活文化资源,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益,按照全面开放、面向大众、全民参与的思路,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三)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水平。

要积极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逐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网络化。整合优势资源,把自治区各主要媒体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纳入到网络文化服务,积极推动自治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网络文化产品生产,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使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要加快我区各级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的联网步伐,加强盟市、旗县图书馆镜像站建设,增强文化信息资源的传输、存储和供给能力,为基层提供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务。加快数字移动电视、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等多媒体系统建设,推进城市有线电视和地面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使我区的广播电视覆盖效能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积极推进数字化出版、印刷以及现代物流技术的研发应用,构建数字化出版物的生产、传播和网络平台。要大力扶持和鼓励艺术表演团体,努力更新演出设备,提高装备水平,改善演出条件,不断增强演出服务和市场开拓能力。

(四)努力提高产业支撑和市场供给能力。

根据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积极发展出版发行业、影视制作业、文化旅游业、广告传媒业、文博会展业、娱乐演出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等文化产业。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文化资源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合理流动,拓宽选择公共文化产品的空间,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采取优惠政策和有力措施,鼓励和吸引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开发农村牧区出版物发行、电影放映、文艺表演等市场;鼓励和吸引社会各方面投资兴建大众化的影剧院,切实改变票价过高、群众消费不起的状况。还要从各地的特色文化资源和特定文化消费习惯出发,引导发展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鼓励农牧民和社区居民自办文化,丰富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文化产品种类和数量。

五、加强领导,增加投入,进一步完善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要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发展改革、财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分工负责,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作协等人民团体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合力。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内容,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和质量以及创优评先的依据之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二)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职责。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切实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明确责任、提高效能,认真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责。要认真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和服务标准,加强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和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要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及时公共文化信息,为群众参与公共文化生活创造便利条件;要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规范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和维护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自觉性。

(三)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

要切实增加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各级政府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工程、草原书屋工程等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及购买重要公共文化产品、开展重大文化活动所需要的资金按年度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支持。逐步扩大各类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规模,制定和出台运用公益利分成积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政策规定。要进一步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经济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要切实转变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机制和管理方式,建立健全投资监督考评机制,确保投入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

(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以培养、使用、激励、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要按照自治区有关规定,配齐专职文化干部,形成一支由专业文化工作者、苏木乡镇专职文化干部、综合文化站专职管理人员和基层文化协管员组成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结合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实行全员轮训等措施,全面提高现有文化队伍素质;结合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着力疏通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进出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鼓励和支持专业文艺院团改革中的分流人员到社区和苏木乡镇从事文艺辅导员、文化指导员等工作;要注重发挥基层文化骨干和文化能人的积极作用,培育和发展农村牧区业余演出队、文化中心户、兼职文化管理员等,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各盟市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本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实际贯彻实施。宣传、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发展改革、财政、人事等综合管理部门要注意加强调查研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对各地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具体指导。主持人:网民朋友大家好,今天到新华网作客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厅长王志诚,王厅长你好。

王志诚:网民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和文化大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突出。请您谈一谈民族文化大区“大”在哪里,另外内蒙古提出建设文化大区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王志诚:的确,内蒙古是一个民族文化大区,刚才你提到“民族文化大区”之大,除了普通意义所指的“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厚、特色突出”能体现其“大”之外,我理解还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由众多世居民族共同创造;二是民族文化广泛的群众性、博大的包容性、全面的开发性和不断的进取性;三是包涵了继承草原文明与体现时代精神的内容;四是我们建设民族文化强区信心和决心的体现;五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民族文化大区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大融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大发展以及文化建设与城乡建设相协调等内容。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理解和体会,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文化建设,2014年就明确提出了“加快文化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重要战略,这个大战略包含五层意思:一是实行科教兴区战略。现代社会的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与人才的竞争。因此,自治区提出全面加强人的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二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文化也要创品牌,只有创造大量文化名牌,才会使优秀的文化有吸引力和影响力。三是实施区域文化发展战略,发掘不同文化的内涵,以区域文化的发展带动全区文化的发展。四是实施文化人才培养战略,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前提下,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坚持正确方向、精通专业、德艺双馨、受群众拥护的文化人才。五是实施改革创新战略,在继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建立健全有利于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全新现代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主持人:谈到内蒙古,给外界的第一印象是“天苍苍,野茫茫”的内蒙古大草原。近年来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引起越来越多中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请您介绍一下这项工程的进展和今后的工作发展方向。

“草原文化研究工程”是2014年设立的,在中央领导亲切关心与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有力领导和支持下,成立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领导小组,领导“草原文化研究工程”。自治区领导陈光林、莫建成、乌兰同志相继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明确提出草原文化研究的目标、任务及其意义,为“工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目前,一期工程顺利完成。

王志诚:“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首次将草原文化作为整体的独立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草原文化的内涵、类型、特征及其基本精神,阐述了草原文化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为草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应有的理论基础。二是将草原文化紧紧置于中华文化框架内,提出了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三大主源、三大组成部分(其他二者分别为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和动力源泉之一的核心观点,揭示了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三是推进草原文化研究走向国际学术领域。2014年、2014年将草原文化研究列入第一及第二届中国蒙古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分会进行专题研讨。同时,又同蒙古国合作开展了中蒙跨境草原文化的比较研究,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委员会相关机构的重视和支持。四是把草原文化研究同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联系在一起,比较深入地阐述了草原文化在自治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所具有的多方面的价值与意义;研究提出了设立“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的建议,并被自治区政府采纳,使内蒙古成为在全国率先实行文化遗产日的省区。五是把草原文化研究与科研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推进草原文化研究队伍逐步成长起来。现在已有一批专业与业余相结合的科研人员围绕“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开展研究,为草原文化学科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现在“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二期工程已经启动,完成了“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研究”课题,我们提出的“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已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并已被今年的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采纳。报告指出:“加强草原文化研究,强化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充分挖掘、整合民族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富有地区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精品,提升文化软实力”。这是我们在草原文化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自治区领导对此给予高度评价。总之,草原文化研究一、二期工程实施四年多来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引起国内国际学术界和新闻界的普遍关注,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一成果开辟了中国文化研究和民族文化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使草原文化研究向理论化、系统化和体系化发展。

主持人:内蒙古作为文化大区,拥有数量众多、独具北方少数民族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民们都很关注。请您向网民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王志诚:谢谢网民对内蒙古文化遗产的关注。的确,内蒙古历史文化资源非常厚重,据史料记载,自古以来众多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在此生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交流、融合与演进,造就了丰厚而独特的草原文化。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遍布全区,蒙元文化、红山文化、大窑文化、朱开沟文化、秦直道文化、昭君文化、辽文化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内蒙古境内物质文化遗存众多,目前全区已发现各类文化不可移动文物2万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6处,馆藏文物50余万件套,一级文物1500多件。有些文化遗产堪称全国或亚洲之最,如中华第一龙、华夏第一村、草原第一都等等。内蒙古的长城遗存,其长度和跨越的历史年代,居全国之首。阴山岩画和贺兰山岩画,其数量和艺术价值亦属全国之最。

内蒙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风情浓郁,“四少”民族特色鲜明。长调艺术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另外还有49个项目入选部级“非遗”名录。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曲艺、文艺作品、绘画、雕刻、民间工艺、体育、饮食、服饰和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族习俗,使内蒙古成为一座庞大的、生动形象的民俗风情博物馆。

主持人:近年来,中国和蒙古国文化交流合作日益增多,双方在蒙古长调保护、申遗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令国际社会关注的成果。请谈谈我们在这方面的做法。

王志诚:2014年11月,我们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内蒙古第一个得到国际权威组织认证的文化遗产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与其他国家联合申报成功的项目,具有开创性、标志性意义。之后,中蒙两国成立了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保护协调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工作组,先后三次召开工作会议,启动了实质性的联合保护行动,并制定了详细的《中蒙联合开展长调民歌田野调查大纲》。根据两国议定,2014年7~8月在蒙古国境内进行了联合田野调查,内蒙古派出的5名专家和蒙古国5名专家组成调查组,行走了蒙古国9个省33个苏木,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还购买了部分相关书籍。2014年将在我国境内开展联合田野调查。

在自治区政府和文化部的高度重视支持下,2014年8月,内蒙古开始了呼麦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各项准备工作。自治区文化厅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划拨了专款经费,组织专家完成了高质量的申报材料,顺利通过文化部评审,如期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为继蒙古族长调民歌申报成功之后第二个冲刺世界名录的项目。

前不久,我们已收到并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反馈意见,将补充材料报送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最后评审结果预计于今年9、10月间公布。为更好地传承保护呼麦艺术,促进分布国家和地区在呼麦保护、研究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对话协商,经自治区政府批准,2014年12月在呼市召开了中、蒙、俄、日等有关方面领导和专家参加的呼麦暨蒙古族和声艺术国际研讨会,与会专家还签署了联合保护蒙古族呼麦倡议书主持人: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加快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近几年我们在创新文化体制、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王志诚:这几年,内蒙古文化产业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起步阶段,开始步入以培育主体、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中的亮点。

取得上述成绩首先是得益于政策体系日渐完善。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发展的决定》、《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若干政策规定》、《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连同我们正在与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的《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若干优惠政策》、《内蒙古文化产业2014~2013发展规划》等,这一系列政策和重要文件,为引导和扶持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二是初步建立起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我们已经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工作机制,主要体现在加强政策的宏观指导、发挥文博会展览展示平台的作用、培育重点文化企业、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吸引非公资本参与文化产业等方面。2014年,内蒙古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后,我们明显感觉到全区上下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认识显著提高,观念发生了积极转变,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文化产业受到广泛关注,大批非公有制企业非常看好新兴的文化产业,在文化旅游、文化娱乐、工艺美术、图书批零、广告、文艺演出等行业表现出色。

第三是内蒙古已经涌现出一批文化产业骨干企业。2014年,东联集团成吉思汗陵旅游区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二批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4年,北方新报社、昭君博物院、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赤峰力王工艺品有限公司、内蒙古响沙湾有限公司、包头绿色动力网吧连锁等10家文化企业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4年,包头乐园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三批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这些示范基地发展状况良好,在促进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提高了我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2014年我们还将评选命名第二批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第四是以文艺演出、文化会展、文化娱乐、工艺美术品、民族音像为主体,各业并举,协调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确立。另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也为文化产业大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随着自治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财政实力的迅速增强,以内蒙古博物院和内蒙古乌兰恰特为代表的一批规模大、功能全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已经建成。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内蒙古展览馆已成为自治区最具活力的文化会展场所。各盟市、旗县区也相继建成了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红山先民聚落园、锡林浩特蒙元文化城、大盛魁文化产业园区、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区、元上都文化产业园区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工程也正在筹划建设中。

主持人:近几年来,内蒙古的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从无到有,走上发展之路。全区目前共有文化产业机构10000多家,其中,文化娱乐场所有8200多个。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对GDP贡献率在7%左右,但目前内蒙古文化产业对GDP贡献率只有1.05%。请问当前制约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突破发展瓶颈有什么对策?

王志诚:总的看,内蒙古文化产业在调整经济结构、增加社会就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方面的贡献越来越大,形势喜人。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发达地区相比,内蒙古文化产业还存在不小差距。如体制仍然突出;认识不到位;现有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规模化程度不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明显不足,没有转化为相应的产业优势;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缺乏等。此外人才问题也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上述这些方面的问题,是多年来累积形成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从客观方面来看,主要一些方针政策力度不够或没有落实到位。从主观来看,主要是文化自觉意识不够强,缺乏对文化形势的分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方法手段还不够新。目前正在开展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找准问题,推进工作。所以我们也正在以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一手努力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手壮大文化产业;一手抓文化市场繁荣,一手抓管理,在提高文化建设的能力上取得新突破,真正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

提到近些年内蒙古的文化发展,人们往往是从《敖包相会》《吉祥三宝》《鄂尔多斯婚礼》《成吉思汗》等这些民族歌曲舞蹈和影视作品获得最直接的感受。这说明文化传播、产业发展还要靠名品和精品来推动。内蒙古在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上有什么具体做法?

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首先是加强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文化品牌打造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优秀文化品牌的打造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有力支持和推动。在规划和部门整合方面,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对体制改革、重大项目规划、投资、部门整合等问题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及时协调解决。

二是狠抓原创作品,注重品牌建设。按照《2014~2014年全区重点剧节目创作规划》,围绕“文艺创作年”的具体安排,全力抓好舞台剧目创作生产这个重点,相继投入排演了京剧《大漠昭君》等20余部新剧目。一批原创歌舞、曲艺、杂技、二人台小品小戏、乌兰牧骑小型舞台剧目等各个门类的艺术作品不断涌现。这些作品面向市场、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很多剧目在全国各类艺术节和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三是立足优势,着力打造民族风情的知名文化品牌,尤其是在著名景点积极推出大型综合演艺剧目,增强知名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如东联集团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演出剧目《永远的成吉思汗》,昭君博物院演出的《昭君情缘》、鄂尔多斯的经典剧目《鄂尔多斯婚礼》、内蒙古杂技团的蒙派杂技、蒙古族青年合唱团的无伴奏合唱等,已在国内外引起较好反响,深受观众喜爱,效益比较可观。总之,要突出民族文化的特色性、历史性、艺术性、观赏性,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与商贸的结合。

四是以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打造文化品牌。去年,围绕奥运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以及重大节庆,自治区和各地精心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全区演出市场繁荣活跃。编排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场文艺晚会《永远的春天》,社会反响很好。组织区直艺术团体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舞台艺术展演月”活动,15台节目28场晚会持续上演,在全社会营造了喜庆热烈的文化氛围。

五是借助名人效应,提升内蒙古文化品牌的影响力。网友们应该都知道,内蒙古有“歌的故乡、舞的海洋”的美誉,以蒙古族为代表的世居少数民族一向以能歌善舞、精于创作而闻名。近些年,《吉祥三宝》、《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呼伦贝尔大草原》、《陪你一起看草原》等大批草原歌曲在祖国大江南北传唱,德德玛、腾格尔、王新民、斯琴高娃等一批草原文化名人在全国影视文艺界享有盛名。借助名人的影响力量,内蒙古民族舞蹈、蒙古族长调、呼麦、马头琴艺术、二人台、那达慕等文化艺术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逐渐为国内外观众熟悉。

六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文化品牌的影响。打造草原文化品牌,增强文化软实力,需要对内蒙古已创立或正在打造的文化品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宣传推介。通过强化文化品牌形象,精心策划文化品牌宣传口号,加大文化品牌的整体推介力度,使内蒙古打造的精品文化品牌能够早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真正成为提升内蒙古文化软实力的标志和象征。

主持人:文化工作要面向基层,服务广大农牧民。而现在内蒙古一些农村牧区群众存在缺少文化活动场所,看戏难、读书难等问题。您最近提出,文化建设投入的方向要逐步转向基层,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牧区转移,要把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大力加强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工程、苏牧乡镇文化站建设、送书送戏下乡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请介绍一下这方面工作的进展情况。

王志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始终是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自治区党委、政府专门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基层重大公共文化工程正在全面推进。

所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公众享用的文化工程。它开辟了一个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这对于迅速扭转自治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信息匮乏和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将起到显著的作用。从2014年至2014年,自治区每年从主席专项基金中拿出100万元,用于自治区管理中心建设。截止到2014年底,各级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3872万元,正在建设各级服务中心和基层点67个。届时,覆盖全区的信息共享工程将为广大农牧民提供方便快捷、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大家可随时接收国家中心名家讲座、农业科技、影视欣赏、少儿文艺、生活百科、法律知识等实用性、知识性、娱乐性文化资源。

自治区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工程实施也十分顺利。2014年至2014年,国家发改委、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财政部向在自治区实施的“2131工程”、“西新工程”资助了电影流动放映车、放映机、发电机、拷贝等,累计总价值达1900多万元。全区各级地方财政也加大对农村牧区电影的资金扶持力度,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2014年以来,全区各地扶持农牧区电影资金累计达1500多万元。特别是2014年国家和自治区财政共下拨资金880万元,为各地农村牧区电影放映每场补贴100元,较好地调动了农村牧区电影放映的积极性。

农村牧区数字电影院线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已组建完成3个试点地区的农村牧区数字电影院线,95套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发放到位,已放映数字电影近万场。目前全区共有农村牧区电影放映队1000支,每年放映电影16万场,每个放映点平均放映12场以上,年观众人数3000多万人次,基本实现农村牧区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面展开,国家资助的72个综合文化站已建成33个,地方自筹资金建成56个。去年12月,我们紧紧抓住中央和自治区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投资的机遇,会同自治区发改委上报了一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年底中央又为我区新增苏木乡镇文化站建设资金3000万元,自治区匹配1446万元,使全区文化站建设总数达到243个。

送书送戏下乡工程自2014年实施以来,国家和自治区累计为全区31个国贫旗县图书馆和150个苏木乡镇文化站配发图书27万多册,使贫困旗县图书馆平均新书藏量达到3000册以上。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文化惠民演出的支持和投入,全区各级专业艺术团体和“乌兰牧骑下基层”演出的质量明显提高,数量有较大增长,全年演出超过8000场。

实施惠民文化工程,向广大农牧民输送文化、普及科技、传播信息,在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建设先进文化和推动农牧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也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主持人:王厅长,很多网民朋友都非常关注自治区的文化发展,在采访结束的时候,请您再对广大的网民朋友说几句话。

上一篇:先进教研组申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文化示范村申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