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5:58:02

本科护理论文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护理部培训研究生每月参加护士长会议,优秀的研究生或本科生进入护理部质控组或专业组,参与全院的质量控制和专业小组的发展。本科以上护士还参加每年护理部举办的管理培训班、科研培训班,选送优秀人员参加全国专科护士培训,外出参加学习。

1.2操作培训每年由护理部根据《护士岗位技能训练50项考评指导》指定操作项目,交给各操作小组成员讨论、研究、修改操作流程,修改完毕后演示操作,由护理部主任和各护士长审核后,确定最终操作流程。

1.3动态监测护士长每个月与轮转护士交谈,了解思想动态以及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支持。护理部半年举行1次本科及以上护士的茶话会,会上大家畅所欲言,交流彼此心得,学习优秀者的经验、方法,激励相对落后者奋发向上。同时,建立QQ群,方便随时交流,传递有效的信息资源。

1.4考核培训对象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科室报到,轮转护士参加由护士长监考的操作考试,当场抽签并考试。在该科轮转结束前1d完成所在科室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护理部。考核基本合格者重新轮转该科,轮转时间顺延,达到合格方可进入下一科室,考核不合格者不予续聘。

2轮转效果

2.1提高了护士的业务能力通过不同科室的轮转,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促使培训对象主动学习,通过查阅书籍、网上搜索、请教高年资护士等方式,从而掌握多种疾病、多种治疗手段的护理方法。使护士的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拓展,具备较强的解决临床复杂问题的能力,遇到紧急事件能沉着、冷静,并且提高了法律意识[2]。

2.2为科室注入“新鲜血液”轮转科室的护士整体学历比较高,而且刚从学校毕业,可以带给科室更多的新理念、新方法。经过其他科室的轮转后,护士能带来其他科室一些好的经验和工作流程,同时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现存的不合理的制度进行质疑,提出改进措施[3]。

2.3为医院培养优秀人才轮转护士整体学历较高,再通过几年的轮转培养和考核,会涌现出一批服务态度好、业务过硬、沟通能力强的人才,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有利于护理管理者更好地发掘人才[4]。见表1。同时,培养出一些领导人才,2010年本院第一位护理本科生顺利走上护士长岗位,2012年1名护理本科生、1名护理研究生走上护士长岗位,2013年1名护理研究生成功竞聘科护士长。

2.4娴熟的操作技能本院2013年护理操作技能大赛,全院有700余名护士参赛,共16名护士获奖,其中本科生4人。本院3名护士参加第五届川北医学院操作技能大赛,均获奖,其中一人为本科生。

2.5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护理人员的学历相对较低,对于科研课题的申报,论文的撰写,大多数人感到棘手。而本科及以上学历相对较高的护士,在学校接受过专门的写作培训,成功申报10项卫生厅课题,成功(核心期刊)15篇。

2.6提升医院形象,让患者满意护理是一门集理论、技能、爱心、责任为一体的专业,秉承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满足患者的需要,响应国家卫计委提出的优质护理的号召,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整体护理[5]。而轮转护士正是本院提供优质护理的“主力军”,她们年轻有活力,操作技术娴熟,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能让患者满意,让社会满意。

2.7提高职业责任感帮助轮转护士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态度,激发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稳定护理队伍[6]。

3小结

本科生及以上护士轮转不仅使其本身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增加了危机感,激发了潜能,而且是一项为医院储备和选拔人才非常好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为全院护理人力资源充分、合理的使用打下基础。但有些科室,忽略对轮转护士的带教工作,未做到培养与使用相结合,与此同时,医院应更关注轮转护士的心理状态。轮转护士由于自身工作时间短、经验少,从一个科室进入下一个科室,由于熟悉的工作环境变化,很容易发生文化休克现象。文化休克现象又将严重影响护理质量。而文化休克是指生活在某一种环境文化中的人初次进入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因失去自己熟悉的社会交流符号与手段所产生的思想混乱与心理上的精神紧张综合征。因此,在开始轮转前应对护士进行调查评估,了解文化背景,挑选优秀的带教教师,根据护士的经历循序渐进地带教,护士长应给予人性化的管理,多关心其工作、生活,帮助其度过文化休克期。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43名护理本科生,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川北医学院等4所高校的4年制护理本科生,均为女生。其中,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第4批9名,第5批12名,共计21名本科护生为对照组,年龄21~23岁,平均年龄21.67±0.79岁;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第5批7名,第6批7名,第8批8名,共计22名本科护生为观察组,年龄21~23岁,平均年龄21.77±0.86岁。两组护生入重症医学科的评估成绩(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带教教师均具有本科学历,持有临床带教资格证,参加了我院举办的合作学习理论学习班,临床和教学经验比较丰富。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由带教老师集中开展专科知识、疾病小讲座,专科示范,护理操作,集中查房,然后实习护生分别跟不同的带教老师轮班,出科前对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护理基本技能(CPR、人工气道吸痰、GCS评分等)、护理实践能力(护理查房、小讲座、个案护理)进行统一考核。观察组采用“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实验教学方法。第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实习护生的成绩、认知能力、个性特点、交流沟通能力、兴趣、爱好等,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观察组的22名实习护生分为5组,每组4~5名,形成“固定合作学习小组”。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确定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小组讨论和学习情况的管理、小组学习成果的汇报。第二,确定合作学习目标,带教老师结合ICU临床护理教学要求及护生自身特点,提前1~2周向实习小组预告教学方案和有关教学要求,实习小组根据教师所提要求,在正式查房和讲课前收集好有关病案资料以及相关的护理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一起查房,发现缺陷问题,完善临床资料,引导护生依据ICU临床护理教学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合作学习目标。第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首先由带教老师组织专题讨论,实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针对专题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再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定期督导讨论,并根据小组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鼓励等。之后,由各学习小组在小讲座上汇报讨论结果,同时其他小组可提问,汇报小组成员进行答辩。针对小组学习、讨论和汇报中提出的问题,带教老师集中讲解、答疑,提出解决问题的处理意见或建议,最后形成较为统一的、正确合理的方案。第四,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估。实验教学评估采用各小组成员自评、小组间互评、带教老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第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由带教老师组织查房、讲课总结、教学质量点评、教学效果测评,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下一阶段的整改措施和方案。

1.3评价指标

主要评价两组护生出ICU的成绩。成绩(一)主要包括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3个部分。采用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测试,护理实践能力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两组护生的实习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护理基础理论测试主要测试两组护生经过实习教学后的护理基础理论水平;护理基本技能测试主要评估两组护生经过实习教学后在CPR(40%)、人工气道吸痰(30%)和GCS评分(30%)等方面的操作水平;护理实践能力主要评估两组护生经过实习教学后在护理查房(30%)、小讲座(30%)和个案护理(40%)等方面的护理实践能力。成绩(二)主要评估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该成绩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从护生自我评价(30%)、带教老师评价(40%)、患者评价(30%)3个方面获得。

1.4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护生实习期间的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问卷调查结果等数据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概率以百分比表示,计数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习结束后,考核教师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对两组护生的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进行统一考核。同时,就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在护生、带教老师和患者中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护生自我评价占30%、带教老师评价40%、患者评价30%。

3结论

合作学习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采用“学生围观”实验教学的对照组在临床实习结束后,护生的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护理基本技能操作水平、护理实践能力,分别提高了16.96分、20.67分和17.76分;观察组在采用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ICU临床护理新的教学方法后,护生的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护理基本技能操作水平、护理实践能力,分别提高了25.23分、27.27分和24.36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成绩对比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较之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是一种更能促进护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教学法,有助于促进ICU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能更好地、更有效地提高护生的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护理基本技能操作水平、护理实践能力。同时,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比较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ICU临床护理教学”改变了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要求护生充分利用图书和网络资源搜索信息资料、主动收集病例、参与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教学等,调动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此外,“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ICU临床护理教学”为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包括CPR、人工气道吸痰和GCS评分等方面的护理基本技能操作,开展护理查房、共同收集病例、如何准备小讲座、讨论如何撰写大病历、如何应对个案护理等实习环节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模式和策略方法,有助于培养护生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有助于护生沟通交流能力以及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提高,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是吻合的。尽管“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ICU临床护理教学”有许多优势,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譬如,教师是否正确理解了合作学习理论的精神实质,是否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组,如果不能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组,那么各小组间无法实现公平竞争,也无法实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学习目的,从而无法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可见,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ICU临床护理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如何更全面地理解合作学习理论的精神实质,充分发挥它在ICU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优势,仍需广大临床护理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对右江民族医学院2005级护理本科健康评估期末考试试卷质量进行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05级护理本科96名学生的健康评估期末考试试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最低为51分,最高为87分,平均为71.71分,标准差为6.64分,试卷信度为0.64,难度为0.74,区分度为0.18。结论本试卷题型分配较全面,区分度良好,比较客观地评价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关键词】教育,护理;健康评估;试卷分析;教学评价健康评估是现代护理学的主干课程,是学生学习临床护理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而考试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试卷的质量和学生考试成绩是衡量教与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和方法。通过考试成绩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且可有效地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各种教学方法;同时也能及时反馈教学方法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水平[1]。为此,笔者对右江民族医学院2005级护理本科健康评估期末考试试卷进行了质量分析,以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和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我校2005级护理本科的96名学生,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部级规划教材《健康评估》作为教材。课程总课时为105学时,其中理论课60学时,实践课45学时。考试前由教研室组织召开命题专题讨论会,命题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要求,制定命题计划并做出命题双向细目表,并按章节内容所占学时比例分配章节分值,以知识的认知分级(掌握、熟悉、了解)和教学目标(记忆、理解、应用)来确定分数的分布。本试卷共出试题72题,其中客观题50题,分值50分;主观题22题,分值50分。掌握内容48题,占66.67%,熟悉内容14题,占19.44%,了解内容10题,占13.89%,无超纲内容。见表1、表2。表12005级护理本科健康评估期末考试试卷中大纲分布情况(略)表22005级护理本科健康评估期末考试试题类型和分值(略)1.2评分方法试卷评判根据提前制定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按照流水方式进行阅卷。每题阅卷人员固定,以减少阅卷的主观性差异。1.3数据处理将96名考生的成绩输入计算机,采用复旦大学试卷分析软件进行试卷分析。2结果2.1成绩分布试卷满分100分,最高分为87分,最低分为51分,全距为36分,中位数71.25,众数66.5,平均分为71.71分,标准差为6.64。±1.00σ:0.67,±1.96σ:0.95,±2.58σ:0.99,偏度:0.06,峰度:0.13,全卷α系数:0.64,全卷K2(60)系数:0.91,全卷K2(70)系数:0.67,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见表3及图1。表32005级护理本科健康评估期末考试成绩分布(略)图12005级护理本科健康评估期末考试成绩分布(略)2.2试题质量本试卷难度系数为0.74,区分度为0.18,表明总的难易度适中,基本能区分出考生的实际水平。好试题(P>0.5,D>0.15)有34道,占47.22%,适用试题(P≤0.5,D>0.15)有11道,占15.28%,程度适中区分度差试题(P>0.5,D≤0.15)有27道,占37.50%,见表4。表42005级护理本科健康评估期末考试试题质量分析表(略)2.3各类型题得分率情况得分率最高的是单项选择题,占79.44%,而得分率最低的是病例分析题,占49.50%,见表5。表5各类型题得分率情况(略)2.4各章节试题分布及得分情况从得分情况看,问诊内容得分率高于其他章节,达82.48%,得分率最低的是心电图检查,只有28.60%。见表6。表6各章节试题分布及得分情况(略)3讨论3.1成绩分布分析从本次成绩分布可以看出,成绩呈正态分布,说明大部分学生分数在均数附近。见表3及图1。健康评估课程已成为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此课特点为内容多,即为多学科内容的综合[2],学生感到较其它学科难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对2005级护理本科生健康评估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传统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教学设施和条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统计结果看,成绩及格(≥60分)94人,及格率为97.93%;成绩优良(≥80分)14人,优良率为14.59%,从试卷频数分布情况看,绝大部分集中于70~79分数段,占47.92%,与考试前预测分数相接近,反映学生对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知识面的掌握情况较好,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作为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但优良率偏低,提示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应更突出重点,更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给予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和知识理解、内化的方法,不断巩固学习效果。[1][2][][]3.2试题质量分析本试题是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设计的,其中重点掌握的内容占70%,熟悉内容占20%,了解内容占10%。从该试题的区分度、难度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各题区分度、难度系数基本处于正常范围内,见表4。合理的难度分配是一套高质量试题的重要方面,而区分度是试卷质量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区分良莠的指标。难度适中而区分度高的试题即为理想试题。通常平均难度在0.7~0.8之间,平均区分度在0.15以上就为较好试卷[3]。本试卷难度系数为0.74,区分度为0.18,表明总的难易度适中,基本能区分出考生的实际水平。3.3各类型题得分率分析由表5可见,单项选择题和是非题的得分率较高,这类题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掌握,大部分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课后理解记忆,所以得分率高,同时也说明了学生较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了要考核的知识点。得分率最低的是病例分析题,该题型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这类题型得分率低,说明学生在学习时方法简单,思路狭窄,不会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分析处理问题,提示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综合理解和知识运用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问题,拓宽思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分率较低的还有名词解释,特别是名词解释第二题,答对率仅为28.13%,主要是因为题目是用英文书写,有些学生医学英语知识的学习不够好,未能准确翻译出中文,因此也就无法正确答卷,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双语教学,以促进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提升,学生也要加强医学英语的学习。3.4各章节试题分布及得分情况分析本次考试作为对护理专业学生《健康评估》基本知识的检验,涵盖教学内容。对问诊、体格检查、护理诊断步骤和诊断性思维有所侧重,符合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符合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适应护理学科发展的要求。由表6可见,得分率最高的是问诊,因为问诊除了理论授课,还到临床进行床边见习,学生能动手操作,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助于知识的记忆;得分率较高的还有体格检查,分析原因主要是体格检查的理论和实验课课时最多,理论课和实验课共达46个学时,占总学时的43.8%,理论课和实验课共讲授两次,学生印象深刻。另外,期末组织了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主要考体格检查,同学们复习较认真,操作时也能联系理论知识,因此这部分内容考得较好;得分率最低的是心电图检查,其中答对率最低的第36题就是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因为心电图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复习时没有注意强化记忆,因此失分较多;人体功能健康评估未安排见习课,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兴趣不高,考试得分率也较低。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增加见习机会及锻炼学生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如在人体功能健康评估增加一次见习课,以提高学生的健康评估能力;在心电图的授课过程中,结合心脏的结构特点,结合临床病例,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声音、图像、动画结合在一起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将讲授内容呈现给学生,强化学生的记忆。4小结通过本次对健康评估考试试卷的分析,我们认为这次考试的命题做到了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内容比例基本合理;考试信度可靠,试卷难度较为适中。试卷只反映了教学的一个方面,而健康评估是以现代护理学理论为指导,以病人生理、心理、社会为一整体系统进行评估的学科,除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要重视外,临床思维的培养亦不可忽视。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进以病例为引导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使学生对临床护理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并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及掌握对病人健康状况评估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临床护理课打下牢固知识和技能基础。【参考文献】[1]熊小明,江俊麟,邓汉武.临床医学七年制药理学试卷分析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8):721-723.[2]王社芬,金宁宁,王玉玲.《健康评估》课程教学设置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03,18(10):787-788.[3]胥文春,罗春丽,欧俐苹.实验诊断学试卷分析与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1):61-62.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1论文撰写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1主动意识不强,自信心不足 长期以来护理从属于医疗的观念根深蒂固,许多人认为护护理是辅助医疗的,没有主动意识;护理人员学术氛围不浓厚,科研意识不强,往往认为写论文是高不可攀的事。周义伟[3]指出护士书写论文的原因87.5%是由于工作上晋升的需要,仅有12.3%的临床护理人员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或兴趣来主动书写论文。同时由于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长期从事琐碎的临床护理工作,与在职学历教育存在严重的工学矛盾,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在职护理本科生,从内心就不重视论文的撰写,认为论文的撰写只是在职学历教育中的一个形式而已,没有必要也不愿投入精力来撰写。

1.2态度不端正,论文研究内容与工作科室无关 科研意识薄弱是护理队伍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不少临床护士认为科研太神秘或科研没什么可搞的,认为科研对于个人发展并不重要[4]。不少在职本科护士论文所研究的内容往往不是在所在科室完成的,很大一部分在职本科护士不能端正自己的写作态度,用个案报道或综述来应付,甚至利用网络资源、期刊网站到处摘抄合并,请人来完成自己的论文,其完成的论文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1.3论文选题陈旧,缺乏新意 钱妍[5]指出很多护士平时没有养成阅读文献的习惯,不善于发现学术会议及文献中的相关信息,从来不关心或很少关注杂志中的优秀论文,造成论文选题缺少新意及创新,往往去重复或模仿他人的经验和内容。

目前,进行在职本科学习的绝大部分护理人员,多是一线社区、基层医院的护士,这就导致了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善于找寻与发现临床护理工作中有价值的重要线索,不可能将论文写作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无法总结日常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经验,形成一篇有一定科研水平的论文有很大难度。

1.4情报意识欠缺,缺乏论文写作技巧与写作知识 相对于系统大学毕业的护理人员,在职本科护士综合、分析、理解、逻辑思维、文书撰写及统计推理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此外,受科研、计算机及外语教育的影响,临床护士缺乏多学科知识的渗透,不能及时有效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很大一部分护士不会查新文献,不能查阅外国文献,缺乏情报意识,缺乏资料收集的能力,缺乏资料检索的能力,缺乏撰写论文的能力。

2对策

2.1树立信心,提高主动性 运用别人撰写论文,开展护理科研的事例来纠正护理人员认为护理科研太深奥的想法,鼓励护理人员静心思考与发现,立足于本职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次此基础上深入思考与探讨,抓住日常工作中的想法,明白护理科研就在身边,树立论文写作的信心。

2.2加强教育,端正态度 组织专题讨论、讲座等教育方式,反复强调护理科研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导护理人员端正态度,树立积极的科研态度,克服困难,主动提高论文写作水。

2.3强化情报意识,提高科研认识 要改变护理人员长期以来学术氛围不浓厚,科研意识不强的情况,提升护理人员发现、获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出科研的思路,鼓励护理人员在动笔写作之前先做读者,多读多看,多思考,细心发现,多总结,提高写作水平。

2.4加强科研及论文撰写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科研水平 护理管理者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科研及论文写作知识的培训与专题讲座,鼓励科室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或外出进修培训,学习和培训的内容侧重于护理科研的选题、立题、科研方法的选择、资料如何收集、统计方法的选择以及论文的投稿与发表流程,以解决护理人员对论文撰写的相关问题;另一方面能,鼓励护理人员利用业余人员加强自身的学历,特别是外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

2.5应用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方式鼓励论文写作 制定护理论文写作目标,直接将论文写作与职称评定和晋升挂钩,将论文写作纳入个人年终考核,同时对公开发表的论文给予奖励,并在每年进行论文评比与学习,对优秀论文进行奖励,由优秀论文获奖者介绍写作的经验的方法,组织论文写作知识的业务学习,提高论文写作技能和写作积极性。

2.6管理部门的重视与引导 从管理者的角度有效计划和合理组织不同职称和年资的护理人员,在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给她们留下思考和采集资料的余地,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建立护理科研基金,营造开展护理科研环境,组织有经验的中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成立科研论文写作指导小组,指导论文写作。

3结论

总之,护理论文撰写存在不同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写好护理论文,应找出自身问题所在,进行分析,树立写作的信心,做个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有心人,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培养科研意识,提高科研素质以及论文写作知识和技巧,同时配合相关激励机制与管理者的引导,最终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科研与论文写作能力,从而提高临床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许勤,张俊,顾则娟,等.在职本科护士科研知识℃及需求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1954-1956.

[2]刘晓华,成守珍,郑志惠.应用循证思维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论文撰写能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7(11):60.

[3]周义伟.护理论文书写现状即原因调查[J].医学信息,2010,23(10):

[4]尹一桥.澳门护理研究现状即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637-638.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大;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论著

护理论著是护理科技工作者科研实践活动和临床工作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文章体裁,对护理学科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护理论著越来越多地成为电大护理本科毕业论文中一种主要的文体, 且电大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在逐步提高。近2年来,我们在对电大护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过程中发现,多数毕业生撰写的护理论著在内容上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重庆广播电视大学2009级和2010级本科护理专业40名毕业生的论著类毕业论文写作过程进行指导。学生先在写作完成论文后上交其指导老师。学生撰写过程:自定选题方向,确定选题,查阅和收集资料,拟定论文写作提纲;写出论文初稿;反复修改论文,完成论文第2、3稿;论文定稿,并提交论文。指导老师将收到的论文作为初稿给出指导意见。指导方式:主要通过电子邮箱写出意见给予单独指导,其次通过面谈或电话交流。指导过程:给予大约5次指导,第1次指导:确定选题方向与论文形式,查阅和收集资料,拟定论文写作提纲;第2次指导:指出论文初稿中的结构错误及不足之处,督导其修改,完成初稿;第3次指导:指出初稿中不足之处,并从文章结构上进行分析,完成第2稿;第4次指导:指出第2稿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修改,完成第3稿;第5次指导:指导修改第3稿,最后定稿。对于已经在某方面完成较好的论著则直接进入下一次内容的指导。

1.2方法 对于护理论著类毕业论文40份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照电大护理本科毕业生论著类论文书写总体要求和科研论文书写格式,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和分析,对于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摘录,以便举例讨论。护理论著类论文书写总体要求如下:护理学研究方向,有中文摘要、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等完整格式。其具体要求如下:论文写作重点突出,结构规范,层次清楚;文字表达清楚,语言流畅;用词贴切,字词、符号运用正确,图表清楚。其具体格式要求如下。题目:简洁、具体、清楚、切题;摘要(不超过300字):采用结构式摘要的陈述方式,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关键词:3~5个关键词;前言:包括简要陈述选题的来源、研究背景及意义,简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研究的目的;对象与方法:包括研究设计,研究场所及对象,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抽样方法,分组方法,样本量,伦理学的考虑,主要变量及操作性定义,干预措施,收集资料的方法和测量工具,研究步骤,统计学分析方法等;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后的数据完整、清晰、准确无误,统计图表规范,文字叙述简洁、清楚,不与文字表达大量重复;讨论:针对研究目的、围绕主题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解释恰当、全面、正确,逻辑性强;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结论,推论合理,符合逻辑;文字表达简明扼要、严谨、明确;致谢:用简短诚恳的语言,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给予自己直接或者间接指导和帮助的导师和其他人员、单位表示谢意,对课题给予资助者表示感谢;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引用文献符合要求(新、全、高质量),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完整规范;附录:如问卷、调查表、量表、访谈提纲等。

2结果

完成了全部论文写作的指导工作。在40份电大护理本科论著类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发现,其论著在题目、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题目、前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等方面,对于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摘录。

3讨论

电大护理本科毕业生论著类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题目、前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等方面,反映了电大护理本科毕业生对论著体裁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其论著撰写水平差别较大,可能与其论文撰写能力、护龄、职称、工作单位等级等参差不齐有关。

3.1题目方面 突出问题是主题不明确,题目过大。这与李良兰等[1-3]报道电大护理本科毕业生综述类毕业论文的题目中存在的问题相同,成为通病。例如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冠脉造影术后的观察及护理》一文中,力图阐述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的作用,并对两种径路冠脉造影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护理工作量等指标进行了对照试验,但题目中没有重点反映出两种不同方法效果的比对,而这种比对恰恰是论文的关键,因此,建议将原题目修改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冠脉造影术后护理及其效果比较》。又如在《辐射台在治疗及护理新生儿肺炎上的优劣》一文,看题目如同一篇综述题目,而从论文的格式及内容上看实际是一篇论著,并且将辐射台与普通床进行了对照试验,阐述了辐射台的优势,因此,建议将原题目修改为《辐射台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再如在《浅析门诊手术室护理投诉原因与策略》一文中,对一乡镇卫生院受理的门诊手术室护理方面的投诉进行了分类和剖析,并提出了整改意见,但题目中的"门诊手术室"范围太大,因此,可限定其范围,建议将原题目修改为《乡镇卫生院门诊手术室护理投诉及整改思考》,如此,论文题目可能更具特色与个性。论文题目应新颖醒目,简短精练,紧扣主题[4],避免题大文小,空洞无物[5]。

3.2前言方面 突出问题是"绕圈子",未能切入主题。这与朱宁宁[6]报道护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前言写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基本相同,即主题不明确,缺乏研究背景及意义。护理前言写作的常用技巧是引用参考文献来反映本研究的基础情况,引出主题。例如在《护理干预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前焦虑和眼压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公认的眼科心身疾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反应可导致眼压上升而使青光眼患者的病情加重,手术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常可使患者产生焦虑等不良的心理应激反应,导致眼压升高,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康复"。以此结束前言,明显缺少选题来源和研究目的,根据论文内容,或可加上如下内容:为了减少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2010年1~12月,我们对入住我院眼科治疗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了术前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3.3方法方面 方法方面存在问题最多,也最明显。存在一般资料不全的问题,例如缺少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和体重等具体数据,使得研究平台不稳定,从而对结论产生动摇。在两组进行对照试验中,缺乏两组病例数量最好相等的科研设计技巧,增加了统计分析的难度,出现了统计分析的错误,李晓敏等[7]报道护理本科生应用统计方法不当或者错误的现象占其论文总数的8.99%,卢小焕等[8]报道统计方法不当问题占护士总数的41.38%,这表明与其统计分析能力不足有直接关系。突出问题有"方法"之中掺杂"结果"及分析内容,例如《儿科护理文书书写中常见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一文的小标题"方法"内容中阐述:"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护理学基础》及整体护理的要求,以及时、准确、完整、简要和清晰应用医学术语为原则,以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作为检查的标准,利用晨会、交接班、护士例会、讲座和学习会等机会,在检查病历过程中及时纠错,并分析、反馈护理文书中存在缺陷的原因,提出干预对策,有效地提高了护理文书书写水平,避免了医疗风险"。其中,"有效地提高了护理文书书写水平,避免了医疗风险",这是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而收到的效果,这些内容不应当纳入"方法"之中。又如《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一文的"方法"中阐述:"康复护理组患者如无明显不适,术后4 h可饮水,12 h可进食流质食物。鼓励患者尽早床上活动(术后6 h)及下床活动(术后1 d),开始如伸展四肢等,然后活动强度可循序渐进,从而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康复护理的结果,而不是康复护理内容,在此应删除。再如《辐射台在治疗及护理新生儿肺炎上的优劣》一文的"方法"中阐述:"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重症患儿予以心电监护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每小时记录。对于孕40 w以上的新生儿,由于其头颈活动比较活跃,有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可能,临床上应予注意"。其中,后一句内容属于分析内容,可纳入讨论之中,不应该写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还有重要标准未列出,例如《主动静脉治疗模式在ICU中的应用》一文的"方法"中阐述:"静脉炎诊断标准按美国静脉输液协会1998年制定的静脉炎报告分级。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诊断按美国感染病协会制定的标准"。遗憾的是未列出这些重要标准的具体内容。

3.4结果方面 存在问题有掺杂其研究结果以外的内容。例如《喉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的效果》一文"结果"中阐述"喉切除术后咽瘘发生率据国内外报道约占7.6%~65%"。这些内容属于研究背景内容,显然不应该出现在"结果"中。存在问题有内容不完整的情况。例如《探讨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一文,回顾性总结分析了"2012年4月~8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体会",其"结果"中的全部内容如下:"本组1例术后伤口裂开、胆道大出血死亡,1例发生肺部感染,无低血糖休克病例,7例伤口愈合良好,按期拆线"。其中,"1例发生肺部感染"、"7例伤口愈合良好",但却没有阐述有关治疗效果的关键问题,即这些病例是否痊愈?应将这个问题在"结果"中阐明。存在问题还有:在"结果"中未列出的内容,却出现在"摘要"中。例如《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一文,回顾性总结分析了"外科急腹症326例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经验",在其[摘要]的"结果"中阐述到:"本组308例痊愈,2例出现手术并发症,16例出现严重的继发病变(其中10例出现休克,6例出现化脓性感染),经治疗痊愈"。但是,这些重要内容却未纳入其正文的"结果"部分。

3.5讨论方面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掌握常用的讨论步骤。例如《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一文"讨论"中仅仅阐述了护理方法,缺乏对论文内容关键问题的讨论。而正确的讨论思路大致是:对于"循证护理组便秘发生率较传统护理组低"的结果,国内外是否有相同或者不同结论?便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循证护理在预防便秘中的作用机制怎样?存在的问题还有:讨论内容缺乏与试验数据及其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这与陶红等[9]研究结论一致,即护理函授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存在的共性问题之一是讨论部分常常比较空泛,与前面的资料、方法和结果缺乏内在联系,少有自己的分析评价和逻辑推理。为此,一定要根据试验数据及其结果进行讨论。只有掌握真实的数据,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讨论也才有价值,才能指导临床实践,论文才有说服力。例如在《新生儿四肢静脉与头皮静脉留置针效果比较》一文的讨论部分,其作者认为对于新生儿静脉置留置针部位,四肢静脉优于头皮静脉,理由是"用时少",但是又提出其缺点有"患儿四肢易动,容易脱落",那么脱落情况如何?这在论文中没有数据说明,如果脱落情况严重,那么其结论就靠不住。存在问题还有:对于讨论的问题,"结果"中没有出现。例如《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及效果观察》一文的"讨论"中阐述:"行PCI 开始术者操作导管进入冠状动脉口时,若导管进入过深或操作不当易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严重的各型心律失常,应严密观察病情,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耐心倾听病人主诉,及时告知术者调整导管位置。本组有5 例发生室颤,经非同步电除颤后复律成功"。其中,"本组有5 例发生室颤"的内容在"结果"中没有出现,应当先将其内容在"结果"中列出,如此方可展开讨论。

综上所述,电大护理本科毕业生论著类毕业论文常见问题较多,反映了对论著类论文体裁的理解和掌握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其开展论著写作专题讲座,使其逐步加深对论著体裁的认识和理解。电大护理本科毕业生论著类毕业论文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良兰,陈星玲.电大护理本科毕业生综述类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1):115-117.

[2]巩淑惠.护理论文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6):559-560.

[3]颜巧元,曾娜,张永平.护理科技论文被拒类型及其原因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11):10-14.

[4]薛淑好.自考护理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8):6-7.

[5]薛淑好,谷丰,刘桂平.护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J].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0):45-46.

[6]朱宁宁.护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分析[J].全科护理,2009,7(11):2902-2904.

[7]李晓敏,金爽,姚秀钦.护理本科实习生毕业论文回顾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9,6(2):89-91.

[8]卢小焕,李坷娜. 护理学术论文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1):28-29.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1.1资料来源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选择高级检索,在“主题”字段或“题名或关键词”字段分别检索“PBL”AND“护理”AND“本科”。结果共显示144篇文献,删除无关和重复文献后,共检索到符合标准的文献108篇。

1.2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文献信息

根据研究内容和目标,应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收集文献相关信息。文献基本情况:文题、作者、作者单位、发表期刊、发表年份、引文情况、基金来源、文献类型等;文献主要内容:研究地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文献使用研究方法等。对每篇文献的以上信息进行整理并提取,将相应信息录入数据库。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Excel软件对检出的文献从文献发表时间、作者、作者单位、发表期刊、研究内容、引文情况、基金资助情况、被引用频次等方面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文献分布

共检索到108篇论文,其中硕士、博士论文8篇,会议论文10篇,其余90篇发表于40种期刊上,平均发文量为2.25篇。其中发文3篇以上的期刊有11种,共发文57篇(63.33%)。分别是:《护理管理杂志》3篇(3.33%),《中国保健营养》3篇(3.33%),《中国护理管理》3篇(3.33%),《中华护理杂志》3篇(3.33%),《中国高等医学教育》4篇(4.44%),《中国医药导报》4篇(4.44%),《国际护理学杂志》5篇(5.56%),《护理学杂志》5篇(5.56%),《护理杂志》5篇(5.56%),《中华护理教育》6篇(6.67%),《护理研究》16篇(17.78%)。护理学本科专业PBL教学模式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总体呈稳健上升趋势,2006年7篇,2007年5篇,2008年12篇,2009年8篇,2010年16篇,2011年16篇,2012年23篇,2013年12篇,2014年9篇。2014年发表9篇,仅占发文总数的8.33%,估计与网上期刊发表滞后有关。

2.2作者分布

护理学本科专业PBL教学模式研究的相关论文涉及作者357人,含外籍作者1人。有93篇论文为2名或多名作者合作完成,合作率为86.11%,篇均作者数量为3.3人。作者单位以临床医疗机构和本科高等院校为主,但单位分布较分散。根据第一作者所在地区进行统计,108篇论文分别由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作者完成。按地区发文量前10位分别为:上海市20篇,黑龙江省15篇,广东省15篇,四川省9篇,北京市7篇,河南省7篇,辽宁省7篇,山西省6篇,吉林省4篇,广西壮族自治区3篇。

2.3文献类型

108篇文献中,科研论文数量较多,其次是经验总结论文,在临床科研文献中以实验性研究为主,设计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占39.81%。2.4研究内容108篇文献中,综合护理学本科专业PBL教学模式的研究34篇(31.48%);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各个护理基础学科课堂教学及临床实践教学应用:内科护理学(血液、呼吸等)18篇(16.67%),急危重症学15篇(13.89%),妇儿科护理学7篇(6.48%),外科护理学6篇(5.56%),社区护理学5篇(4.63%),基础护理学4篇(3.70%),神经病学3篇(2.78%),健康评估3篇(2.78%),眼科护理学3篇(2.78%),护理管理2篇(1.85%),护理科研2篇(1.85%),护理与法、护理心理、问诊教学、解剖学、传染病学和内分泌疾病学各1篇(0.93%)。2.5被引频次108篇文献共引文847条,其中中文引文622条(73.44%),外文引文225条(26.56%)。所有文献中,被引论文共90篇,被引用1次者10篇,被引频次为2次者11篇,被引频次为3次~9次者64篇,被引频次10次以上者共5篇,其中最高被引频次为18次,为2006年《护理学杂志》发表的1篇文章。2.6基金资助情况108篇文献中39篇(36.11%)论文受基金资助。其中受部级科研基金资助者(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面上课题)2篇,受省部级科研基金资助者(如省卫生厅科研基金)11篇,受市级科研基金资助者6篇,受军队、院校各类科研基金资助者20篇。

3讨论

3.1护理学本科专业

PBL教学模式相关研究稳步发展PBL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发展已拓展到护理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从发文数量来看,护理学本科专业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总体呈稳健上升趋势,特别在2012年论文数量达到23篇;文献作者分布地区较广泛,分布于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北京、上海、广东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布较多;登载其论文的40种期刊中有16种是护理专业期刊,其他为医学综合性期刊。

3.2应用范围逐步由学校教学扩展到临床实践教学并举

PBL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有效提高护理学科教学质量,并与护生素质教育融于一体,有效实现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并重培养。正是由于PBL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灵活性、动态性和科学性,其应用范围也逐步扩大,由学校教学延伸到临床医疗机构的实践教学。但由于PBL教学模式对教学设备资源、教师资源储备和学生自主学习性等要求较高,在开展过程中不免会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传统教学法凭借教师清晰的讲授和对教学过程的掌控力可有效规避PBL教学模式某些难题。因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倡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继而将优势资源整合优化,从而使护理基础及临床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3国外研究成果引用有限,缺乏深入研究

引文是论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期刊论文理论来源和作者吸收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体现。它反映作者科研的严谨态度、检索文献的能力以及对科研动态的了解状况,体现论文的起点深度和科学依据。经文献计量分析,从事护理学本科专业PBL教学模式研究的学者对中文文献的引用率较高,而对外文文献的引用率偏低,说明国外有关的先进理论和研究成果尚未被我国学者充分利用,从而可能会限制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从作者统计情况来看,高产作者较少,发表单篇论文的作者较多且分散,说明护理学本科专业PBL教学模式相关研究的核心群体虽显雏形,但优势研究力量尚未形成。从期刊分布情况表现出少量期刊发表较多文献的堆加效应和多数期刊发表其余文献的分散现象,说明我国在该领域尚未有专属期刊。

3.4合作研究是未来护理学本科专业

PBL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科研合作对提高学科的学术水平有“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并已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一种主流方式。我国护理学本科专业PBL教学模式研究的高产作者之间合作均较少、合作度低且网络范围小,研究者多在本单位或是本地区内部展开合作研究,国际性的学术合作研究也较为稀少。因此,我国护理学本科专业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要加快科研合作的步伐,尤其是国际间合作,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平。

4小结

PBL教学模式是我国护理教学新的发展方向,作为护理教育人员应树立PBL教学理念、加强PBL教学研究,逐步建立起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科学评估体系,积极创造条件,在有条件开展PBL教学的单位优先开展,以点带面,扩展研究范围,加深纵向发展,探索出适合我国本科护理学生的PBL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为护理基础及临床教学提供循证依据。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护理导师;教学模式;护理科研

护理人员科研水平低的现象引起了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护理队伍的整体学历层次偏低,护理本科生是护理队伍中的较高层次人才,是承担护理科研的主力军[1]。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能单靠授课来完成,科研实践是培养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2]。“导师制”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的科研带教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但很多护理导师本身没有护理科研的经验,在带教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3]。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我们对“导师制”的科研带教模式进行了改良,形成了“护理导师助教护生”三位一体的带教模式,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实习的正规全日制护理本科生47人,其中男生3人,女生44人;年龄20岁~24岁;学制4年,临床实践12个月,进入临床实习前均在学校进行系统的护理研究课程,有一定的科研理论基础。选择2006年和2007年采用“导师制”带教模式23名学生为对照组,2008年采用“护理导师助教护生”三位一体带教模式的24名为实验组。护理导师20名,均为女性,年龄28岁~51岁,工作年限5年~35年,其中大专6人,本科14人;护师7人,主管护师9人,副主任护师及以上4人;做过科研的有6人;助教8人,均为女性,年龄22岁~25岁,正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均在学校及医院接受过系统的护理科研课程学习,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过近1年的科研实践工作并完成专科论文1篇,在课题设计和论文撰写方面具有一定的水平。

1.2 方法

1.2.1 “导师制”教学模式 科研实践贯穿于整个实习阶段,每个学生安排1名相关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选题确立、查阅文献、科研设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统计分析,最后进行论文撰写。第1周~第20周提出问题,查阅文献和完成开题报告;第21周~第40周指导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资料,完成科研设计;第41周~第48周完成论文撰写。

1.2.2 “护理导师助教护生”三位一体的带教模式 “导师制”教学中近一半的护理导师在指导过程中存在困难,其中课题设计最多;大部分的本科护生在进行护理科研时有困难,主要集中在课题设计和论文撰写[2]。针对护理导师科研经验不足,没有受过系统的护理科研课程的学习,将24名实习生随机分为8组,每组实习生除配有1个护理导师外,还增加了1名新毕业的本科生作为实习生的助教,和护理导师一起相辅相成,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带教,指导内容同“导师制”。

1.3 效果评价

1.3.1 学生评价 实习结束时,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学生对自身科研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对科研选题、科研设计、科研实施、论文撰写等环节的自我评价,每个项目得分范围为0分~4分,0分为完全不具备该种能力,1分为具备部分能力,2分为基本具备,3分为较好,4分为完全具备。

1.3.2 学生论文评价 由指导老师组成论文评审小组对学生论文进行评审和评分。制订统一评分标准,评分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立题依据、研究目的、文献综述、科研设计、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对结果的讨论等。论文总分100分,90分~100分为优秀论文,80分~89分为良好,70分~79分为中等,60分~69分为及格。

2 结果

47名学生均在老师的科研实践指导下各完成论文1篇,其中优秀论文22篇,良好23篇,中等2篇。表1 两组学生对自身科研能力的自我评价分表2 两组学生科研选题类型人(%)表3 两组学生科研总分和各项分数比较分

3 讨论

3.1 “护理导师制”在护理本科生科研带教中的作用 刘芳[3]的调查显示,对于首次进行科研活动的本科护生来讲,96.7%的人在进行护理科研时有困难,主要集中在课题设计和论文撰写方面,有1/2~2/3的人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有困难。科研实践中的“导师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4],设立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帮助非常必要。“护理导师制”的教学模式培养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科研实践的全过程得到连贯的精心指导,确保学生科研实践和论文的高质量完成。张美芬等[5]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指导老师在科研选题、文献查阅、科研设计、科研实施、数据统计分析、论文写作等方面都起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3.2 “护理导师制”在护理本科生科研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导师制”的科研带教模式在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有43.3%的护理导师感到指导护生有困难,其中课题设计方面有困难者达到65.6%,在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论文撰写等方面困难较少[3,68]。

3.3 “护理导师助教护生”三位一体带教模式的作用 目前仅本科教育中护理科研被要求是必修科目,中专和大专教育中未被重视,本科护士由于在临床工作时间短、经验少,还不能完全发挥他们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出现护理科研题材的选择缺乏宏观性,研究问题的叙述、研究方法的确立缺乏科学性等问题[6]。本研究显示实验组学生对科研选题、科研设计和数据处理三方面的自我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在完成的论文在科研选题的创新性和论文的总分上高于对照组(p<0.01)。三位一体带教模式中的助教人员是在课题设计和论文撰写方面具有一定水平的本科生,和护理导师一起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带教,有效地弥补了部分护理导师由于缺乏科研经验在指导学生科研工作中的困难,也弥补了新毕业本科生临床经验不足的缺点,共同促进了科研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高云.护理教育要注重培养护生的创新能力[j].护理研究,2005,19(8a):15941595.

[2] 习博,高琴,靳辉,等.医学本科生综合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4(3):230232.

[3] 刘芳.护理导师带教本科护生开展护理科研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6061.

[4] 符水龙.导师制对本科生培养的作用和意义[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1):3436.

[5] 张美芬,尤黎明.“导师制”在护理本科生科研实践中的实施与成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7172.

[6] 方芳,李萍.护理科研指导小组运作的效果及问题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2,2(9):4445.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第8篇

护理科研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护理学发展的程度,而护理本科生是护理队伍中在科研方面被寄予较高期望的群体[1]。然而,由于科研能力不足、毕业论文撰写障碍、紧张的毕业实习、就业压力以及各种考试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本科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遇到很多问题。同时,由于毕业论文的通过与否直接关系护生能否顺利毕业,导致本科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容易产生焦虑。鉴此,通过调查本科护生撰写毕业论文时的焦虑水平,并了解护生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缓解护生焦虑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0年11月—2011年2月实习后期,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广东药学院2007级四年制本科护生80名为调查对象。其中女64人,男16人;本地实习49人,外地实习31人。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已选定指导老师并完成了选题及开题答辩工作,实习时间为第6学期和第7学期,护生需要在实习期间实施课题和完成论文,于第8学期参加学院论文答辩,通过者方能毕业。指导老师为学院老师或主管护师以上、具有本科学历的临床老师。 1.2调查工具 1.2.1自制问卷 调查包括护生学习《护理研究》课程的相关情况以及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1.2.2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2] 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该量表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进行4级评分,1分“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分“有时有”,3分“大部分时间有”,4分“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其中有5条反向计分。将20个条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再乘以1.25取得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SAS标准分≤50分为正常,51分~59分为轻度焦虑,≥60分为严重焦虑。 1.3调查方法 向调查对象说明此研究的目的,并向护生保证匿名调查和调查资料严格保密,征得护生同意后,以统一指导语对SAS和自编调查表的填写方法进行指导,以实习点为单位集中发放问卷进行填写,完成后当场检查合格后回收。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问卷率为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SP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本科护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焦虑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护生焦虑标准分为30分~67分(49.9分±7.71分),55.0%的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期间感到焦虑,其中7.5%的护生感到严重焦虑。 2.2本科护生学习《护理研究》课程的相关情况 65%的护生对《护理研究》的学习兴趣不高或没兴趣,75%的护生该课程成绩为70分~80分,仅18%的护生对《护理研究》的教学评价较好。 2.3本科护生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讨论 3.1本科护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焦虑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存在焦虑,且有7.5%的护生存在严重焦虑。可见,焦虑在本科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普遍存在。适度的焦虑有利于人的成长和发展,但长期的、超常的焦虑会损害人的健康。由撰写毕业论文所导致的焦虑,不仅影响着护生撰写的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对护生的学习或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有调查表明,从护理教育者到护理管理者对本科毕业生科研能力的期望值过高,已超过本科毕业生实际拥有的能力[3]。本科护生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训练仍然是高等护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难题[4]。因此,是否考虑降低对本科护生论文撰写能力的要求,把重点放在培养护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思维上,是每个护理教育者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3.2本科护生学习《护理研究》课程的相关情况 本调查中大多数护生对《护理研究》兴趣不高,成绩一般处于中等水平,对教学的评价不高。本院该课程在第4学期开设,为4学分,包括了医学信息检索及医学统计分析的内容。《护理研究》是本科生了解认识护理科研的基础[5],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护生的科研能力。在学习《护理研究》时护生可能没有意识到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思想上不够重视。若护生对该课程兴趣不高,没有掌握护理科研知识,在撰写毕业论文时会产生畏难情绪,易出现焦虑。因此,教师应通过教育使护生充分认识到初步的护理科研能力是本科护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同时改变以往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方法,给护生创造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以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使护生对科研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3.3本科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护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忙于临床实习而无暇撰写论文,毕业前临床实习对护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应激源。由于实习生活与理论学习期间的校园生活截然不同,护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临床实习生活,因而护生会觉得没有精力顾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其次,实习期间参考资料不足也是护生遇到的主要难题,参考资料是撰写论文的基础,实习医院很少有可供护生利用的资源,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而论文的反复修改会打消护生撰写的积极性。再者,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调查对象人数不足及其合作程度低阻碍了护理科研活动的进行,给毕业论文的撰写带来困难,影响护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进度以及撰写的积极性。上述问题均会导致护生论文撰写障碍,影响护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使其出现焦虑。另外,由于就业压力大,护生需要抽出时间忙于找工作,导致无法集中精力撰写毕业论文。除了实习期间的出科考核,也有部分护生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考研。护生忙于应付各种考试,撰写论文的时间大大减少,毕业论文撰写的紧迫感导致护生容易产生焦虑。#p#分页标题#e# 撰写毕业论文使多数本科护生产生焦虑,出现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关部门及护理教育工作者应从学校实际出发,指导护生合理安排找工作、实习、考试和论文的撰写等,在护理科研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训练[6],激发护生学习科研相关知识的兴趣,促使护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缓解护生的焦虑。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护理研究;论文,学术;护理,监督

护理科研论文是传播护理科研成果的重要环节。是护理学术交流不可缺少的途径。近年来,我国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在逐步提高。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起步比较晚,目前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中。有加的初始学历为护理中专。随着继续教育的不断重视,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逐渐提高。但是仍然有多数护士感觉进行护理科研及撰写护理论文难度较大。我们对本院600名护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显示。

96%的护理人员科研知识缺乏。撰写护理论文的能力欠缺。针对这种情况,从2006年9月开始。我们成立了护理科研组及科研专家组(下称专家组)。着重进行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的全程督促与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护理科研组及专家组的人员组成和资质情况

我院护理部成立了由护理部负责人和护理科研骨干组成的护理科研组。组长由具有一定护理科研能力及管理能力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担任。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年度护理科研管理工作计划、各项管理制度及科研督导流程,并组织实施、指导与检查等工作:聘请了本院的6名教授组成护理科研专家组,其中2名从事临床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1名为统计源医学期刊副主编。1名是科研管理工作者(医学统计学硕士),另2名是护理科研专家(曾为统计源护理期刊审稿专家)。专家组的任务是负责授课、审题与护理论文修改等工作。

二、全程督促与指导的方法

2.1前期强化培训

针对多数护理人员科研知识缺乏,不会撰写护理论文这一突出问题。护理科研组在年初制定了系统的培训计划,聘请院内外专家从不同角度讲授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相关知识。针对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不同。科研与论文写作能力有差异的培训难点。进行了分层次培训。对大专及中专护理人员。首先培训中文文献检索、选择科研与论文题目的方法、个案及专科护理论文的写作:对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增加护理科研常用统计学方法的学习、科研论著的撰写、英文文献检索及英文摘要的写作。

2.2初期督促选题与课题指导

为了督促护理人员有计划地进行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科研组在当年1月份。将科研督导流程从院内信息网发给各科室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2月份要求护理本科生、大专生将自拟的课题或论文题目、所查阅的文献、科研或写作思路通过院内信息网发给护理科研小组:经科研骨干对以上内容进行初审。对有价值的课题要求研究者(作者)制订科研或写作计划。并采用多媒体幻灯进行课题开题报告或论文写作思路汇报。聘请专家对其进行面对面指导。起初,多数护理人员不知道如何进行开题报告。有的连多媒体幻灯都不会做。科研骨干就将“开题报告”模板从院内信息网发给大家,还专门组织她们学习多媒体幻灯的制作方法与要求。为了防止现场指导时研究者对专家提出的意见理解不透,科研骨干将专家对课题提出的意见一一记录。以便会后帮助研究者进一步理解。力求科研设计合理、周密,少走弯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取得丰富可靠的资料。并完善论文的写作思路。此外,要求全院护理人员参加报告会。起到了一人报告众人受益的效果。

2.3中期上报科研或论文写作进度

由于护理工作较忙,进行护理科研或论文写作通常是利用业余时间。这对按时完成科研或论文写作进度增加了一定难度。为了提醒和督促她们按时完成任务。护理科研组建立了“护理科研或论文写作进度上报表”分别在开题报告后的3个月、5个月和7个月从医院信息网发至各科室,由研究者填写并回复给科研组。上报表需填写的内容除作者姓名及题目外,其他项目如:课题在研究中、写作中、已投稿、已修稿、已交版面费、已发表等内容只需打钩标示。科研组根据上报的情况进行统计后,发至护理部及各科室,让护理部领导和护士长及时了解科室护理科研及论文写作进度。并在当月护士长会上公布。起到了督促的作用。

2.4论文完成后的修改

撰写论文是科研全过程的最后环节。是将研究的目的、采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整理、归纳和分析等一系列思维劳动后而形成的文字总结。研究者能否将所有研究的课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现其先进性、科学性,可读性。必须在论文初稿完成后不断进行推敲修改。护理人员可以随时将写好的护理论文从信息网发给护理科研组。科研骨干根据论文的特点分类,送给专家组专业对口的专家修改,并登记在册。l周内将修改稿返还作者。通过对修改后的论文投稿情况的统计后发现。对于问题较多、修改难度较大论文,作者常常会动摇继续研究或写作下去信心。于是。科研骨干协助作者完成修稿,对问题较多又有价值的论文。再请专家对其给予面对面指导,以保证了护理论文的数量与质量。

2.5指导投稿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的作者写好了文章不知道投哪个护理期刊,有的论文没有按照期刊格式要求写,有的不清楚有哪些护理期刊是统计源期刊等问题。于是,我们将十几个护理统计源期刊名、投稿方式从信息网发给各科室。供护理人员投稿时参考;根据其论文的特点指导作者选择期刊投稿。如论文质量较好的。建议其向影响因子排序靠前的护理期刊投稿。如:《中华护理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及《护理学杂志》等。为了让护理人员了解期刊。

我们还请护理期刊的资深编辑讲授护理论文的写作要求、期刊的投稿要求以及年度期刊的主题等。供护理人员在研究选题、投稿时参考。

三、效果

3.1论文数量增加

经过2年来的实践,护理人员在统计源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自2006年至2008年,在统计源期刊分别发表护理论文47篇、71篇、91篇。

3.2作者群扩大

发表护理论文作者群逐渐扩大。2006年度仅21名护理人员在统计源期刊,2007年和2008年度分别有32名和46名护理人员在统计源期刊。

四、讨论

4.1全程督导是提高科研水平及论文质量的基础

为了督促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多家医院采用下达护理科研论文写作指标、给予一定的奖金。以及将论文完成情况作为星级护士评选指标之一等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年前,我们也要求工作4年以上的护理大专生、护理本科生、高级职称人员每年发表1-2篇论文,但成效不明显。由于本院护理人员中13%为护理本科生,其余87%为大专及中专学历。学历层次低,科研知识的缺乏是困扰她们开展科研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让其掌握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更注重要求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科研知识教育活动。通过反复进行护理科研与写作知识的强化培训、科研与写作初期请专家给予面对面的指导、科研与写作中斯督导及论文完成后的指导等措施,从2006年仅47篇。到2008年发表91篇,论文的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4.2科学管理为全程督导提供保障

护理科研规范化管理是提高护理科研水平的前提。我院采用了以精神奖励为主的激励机制。对篇数最多的护理单元及个人,发给证书和奖金;对尚未发表的论文,通过举办论文报告会。由专家现场评选出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发给证书并根据奖励等级发给相应的奖金。以上获奖情况均在全院护理人员大会表彰以及张榜公布表彰;凡在护统计源期刊上的第一作者,根据数发给相应数额的奖金;医院将每年护理科研、教育训练经费单独列项,由护理部统一管理。保证了请院内外专家授课、论文修改、学术交流等活动的经费支持。以上管理措施为全程督导提高论文数量提供了保障。

4.3护理论文质量的提高是护理质量与学科发展的体现

学科的发展要靠科学研究来导航。要靠科研成果在本领域内的传播来推进。护理论文是护理科研的主要产出形式,是护理人员将理论和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升华。护理人员在科研与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查阅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到国内外护理发展的新知识、新理论及新动态,指导护理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献资料中的相关信息丰富了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促进临床经验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此外,通过发表护理科研论文,建立信息交流的平台,使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得到快速的互通,达到知识共享,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妍。护理论文动笔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7,15(1):52.53.

[2]刘晓华,成守珍。临床护理人员护理论文写作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21):76-78.

[3]万丽红。粱碧玲。双因素理论在护理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152-154.

[4]孙京文,壬在英,魏爱华。将护理论文撰写纳入星级护士管理体系的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3):633-634

[5]王虹,陈红宇,张中香,等。护理科研规范管理的成效[J].南方护理学报。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第10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6-0800-03 中图分类号:R 47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6.056

护理学专业已提升为一级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护理创新人才。我国颁布实施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中要求护理本科毕业生“应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在倡导创新精神的今天,增强创新的意识,培养创新型护理人才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紧迫,而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基础,就是学生在校期间创新意识的形成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护理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我校地处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60%的学生来自基层及少数民族地区,毕业后绝大多数回到基层工作。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及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基层医疗事业迅速发展,但高端护理人才缺乏,急需具有创新能力的护理人才充实到临床及护理管理的岗位。本着“加强基础、突出素质、注重能力、引导创新”的原则[1],为了更好地实践我校培养“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的办学定位,近年来实施护理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教学改革实践,取得较满意效果。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以我校2004级、2005级、2006级五年制护理学本科(英语方向)共1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143名,男生7名,年龄19~23岁。

2.方法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科研导师制针对性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具体做法为:①选聘导师。由护理学院在学校专、兼职教师中选拔责任心强,副高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担任导师。并将导师的基本信息及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向学生公布。②选择导师。一般于大四第二学期开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对导师的了解自行选择导师,由每位导师确定带2~3名学生。③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在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预防医学》《文献检索》《护理研究》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以专题讲座、参加相关学术活动、小讲课等形式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内容包括科研基本知识、护理科研概况、统计学基本知识、护理论文撰写方法等。④举办科技创新活动。学生自由参加学校及院系组织的科技活动。⑤到基层教学基地挂职锻炼进行社会实践活动。⑥科研实践。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选题,撰写科研立项标书,进行开题报告,由护理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学生获立项后带着课题进入临床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由导师和临床带教老师共同监督实施课题。实习结束回到学校后安排2~4周时间撰写论文,由护理学院组织进行论文答辩、评分。

3.评价 ①科研立项:由护理学院组织科研开题报告,专家组从选题意义、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创新性、译文、课题完成量等七方面评价,答辩通过给予立项,不能通过者由导师根据专家意见指导学生修改,合格后给予立项。②论文评价:毕业论文成绩由导师评分、专家评分、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组成,比例为3∶2∶5;评价标准从学术价值、实用性、创新性、论点论据、语言文字、参考文献、答辩情况等七方面进行评分,总分90分以上为优秀、85~89分为优良、80~84分为良好、60~79为分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

4.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结 果

1科研课题研究内容 150项学生科研课题研究内容,前三位顺位依次为:调查分析、临床护理观察及健康教育。而新技术运用、护理管理和教学改革所占比重较低。见表1。

2.课题完成情况 150名学生中有144名学生能按计划实施并如期完成,占96.0%。6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无法实施或完成课题而要求更改研究内容,并在导师指导下调整,最终能完成课题。

3.论文评价 论文评分优良率为42.0%,良好以上的达79.33%,无不合格论文。见表2。

讨 论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新世纪以知识创新为突出的特征,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创新离不开科研,科研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基本活动,是加强护理研究、推动护理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最重要的环节。张金萍等[2]认为21世纪的护理工作很大一部分内容将是以健康人而非病人为对象开展预防、保健、社会服务等工作,根据社会市场需求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应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医学基础知识和先进的护理理论及技能,能在不同类型的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借鉴国外高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探索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一种新的工作机制[3]。我们通过实施导师制针对性地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初步显现人才培养效果。

1.建立初步的科研意识 护理本科生应具备初步的科研意识已是护理学界的共识,随着护理学科的提升,加快学科建设步伐成为重中之重,而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欠缺是护理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除历史原因外与队伍学科氛围有密切关系,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护理教育抓起。在国外,护理科研工作主要由博士、硕士毕业生承担,对本科及大专生未作要求[4],但美国的一些研究型大学为提高本科教育水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创新能力,培养学术后备人才则成为这些改革的中心环节[5]。当前我国护理博士生几乎是凤毛麟角,硕士生的教育也在起步发展阶段,护理科研的重任落到护理本科毕业生的肩上。我们通过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实施,三届护理学本科学生科研立项达150项,从结果看到,虽然学生科研立项的内容比较局限,新颖性不够,45.33%为调查分析,新技术应用仅占5.33%;论文撰写的优秀率仅为7.33%,质量有待提高,但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实践机会,科研意识有明显的提高。

2.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 护理本科生学制五年,在校学习时间相当充裕,参加校园文化、学术活动的机会多。我们在入学后第一、第二年就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利用节假日定期轮流到实践教学基地挂职,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早接触临床、早接触实践、早接触病人、早接触社会,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临床思维和评判性思维,发现问题,萌发探索及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和强烈欲望,导师因势利导地培养创新思维,为科研选题和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础。本科生通过课堂-实践-文献检索-选题-立项-撰写科研标书-开题报告-实施课题-撰写论文-论文答辩,经历科研工作的全过程,体会其中的艰辛与获得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激发学习兴趣及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评分结果显示优良率为42.0%,良好以上的达79.33%,说明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掌握科研的基本步骤、方法和科研论文书写的程序与要求,具备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

3.符合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人民群众对护理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护理常规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临床需要的护士是医学基础知识牢固,专业知识扎实,技能操作熟练,沟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独立思考及临床思维能力,在工作中不墨守陈规,能不断创新的新型高级护理人才。而在欠发达地区对上述新型高级护理人才更是求贤若渴,如我校所处地域是全市总人口382.63万人,有12个县区的少数民族地区,2010年底注册护士有4000多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注册护士只有1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本科毕业生充实到临床一线,对本地区护理学科的发展更是非常紧迫而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当前护理本科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时明显不够,如我校的培养方案中《护理研究》理论课为仅18学时,为了弥补不足我们采取专题讲座,课外活动及假期的社会实践来补充,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一定成效,既能节省学时,又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4.科研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考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阶段是培养的基础,护理本科生文化基础较好,具备有科学研究的潜质,学校如能正确引导,树立科研意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对今后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科学研究工作,经过亲身体验,从中感悟科学的严谨、伦理道德的重要,树立科学研究的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护理教育策划者及护理教学管理者,应从有利于学科可持续发展和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不拘泥于课本和课堂,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全面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我们体会到导师制的优势是:导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能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科研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生能在直接参与导师课题实施,协助导师进行资料收集,数据录入等具体科研工作,有比较多的机会与导师沟通交流。实践证明,学生课题的水平,撰写论文的质量与导师的水平和能力及指导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没有导师的正确指导,仅靠课堂中讲授学生是无法进行科研立项并实施的。因此,导师制能提高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培养创新型护理人才的有效模式。不足之处是少部分导师因教学、临床或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对学生投入精力不够,今后将进一步完善。

总之,注重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将有力地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人才质量的提高,将为社会输送更多思维敏锐、素质全面的创新护理人才,从而促进护理专业人员学术和社会地位的提高[6]。培养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除了学校、学生重视外,与临床带教老师的科研能力和意识、实习医院的科研环境有紧密切的联系,需要参与护理教学的各机构、部门、人员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东玲,杨培常,李 伟, 等.护理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0,24(10B):2705-2706.

[2]张金萍,刘文庆,刘丽华,等.护理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新体系的构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7):89-90.

[3]曾凡东.科学评价是本科生导师制健康发展的动力[J].当代教育论坛2005(3):30-31.

[4]仇瑶琴,陈晓英,沈园园,等.护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 25(3):214-215.

[5]Chapman H.Towards effective group-work in nurse education[J].Nurse Edue Today,2006,26(4):298-303.

[6]姚祚星,陈锦秀.科研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7):66-67.

上一篇:论文护理毕业范文 下一篇:优质护理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