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4 05:01:45

包装材料

包装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包装材料 环境污染 木材 塑料

1 绿色包装技术简介

1.1 绿色包装技术产生的背景

第二次技术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环境保护”成为工业发展的负面影响。随着现代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日程》等环境法规,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浪潮。大多数的食品包装属于一次性包装,这些包装容器被丢弃之后会形成大量的固体废弃物,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根据美国、日本和欧共体统计,包装废弃物每年排放量约占城市固体废弃物的1/3,体积上则占1/2,切排放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由此可见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破环非常严重;寻找绿色包装材料,研究绿色包装技术,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是目前包装行业的发展趋势。

1.2 绿色包装技术的定义与内涵

根据可持续发展和世界专业学者的研究结论,绿色包装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对生态环境不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能循环和再生利用,可促进持续发展的包装材料和结构。根据当今社会上所提倡的包装技术的“3R1D”原则,即包装减量化(Reduce)、包装材料重复利用(Reuse)、包装材料重复利用(Recycle)、包装废弃物的可降解(Degradabal),以及LCA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上来看,有人认为绿色包装的内涵应包括四个方面:材料最省、废弃物最少、节省资源和能源、便于回收和再利用。

2 绿色包装材料

2.1 绿色包装材料的发展

包装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商品,方便储运和促进销售:而包装材料是包装的承载体。绿色包装材料是近代以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逐步提高而产生的。早在古代,人们会用芦苇、竹条、布料和藤条结成篮子来盛装食物;或者动物的皮革储存一些食物。随着陶瓷和纸张的发明,包装材料又有了新的选择。

2.2 绿色包装材料的分类

传统包装材料分为五大类:纸张、玻璃、塑料、金属和木材。大多数人认为纸张是最环保的包装材料,纸包装废弃物也可以回收再利用,如制成蜂窝纸板等。金属和玻璃可以回收利用;塑料却被我们认为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普通塑料埋在土壤中需要几百年才会降解。

绿色包装材料通常分为三大类:可回收处理再造材料、可降解回归自然的材料、可焚烧回收利用能源而又不污染大气的材料。塑料因为质轻、价廉的优势在包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商品使用都是塑料类的包装材料。瓶装水大部分采用PET作为包装材料,PP和PC因其耐高温性能比较优良,是许多杯瓶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制成的杯子既质轻易携带,又不容易打碎,是现在人们出行的首选;而且塑料在成型上比玻璃更具有优势,跟玻璃相比其成型温度低,而且成型方式多变,可以挤出成型、注射成型等。在众多的发泡材料中,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聚乙烯化学交联高发泡材料(PEF)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新型环保材料;其缓冲隔震性能好,韧性强、隔热防潮、耐腐蚀、无毒、成型加工容易。并且EVA在自然条件下可降解,产物对环境无污染,是典型的绿色塑料包装材料。

木材作为包装材料的应用也很常见,主要用于一些高档礼品,如酒类、名贵药材等。木材作为包装材料应用最广的还是作为运输包装容器,如木制托盘、木质包装箱等。滑木箱和框架木箱是大型机械和重型物品的主要包装容器,内装容器质量可达几十吨,强度高,是运输包装的重要容器。但是近年来,木质托盘在出口方面限制越来越多,木材在出口是需要进行安全检疫。木材中含有寄生的微生物,在进出口贸易中会造成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3 绿色包装材料发展前景展望

3.1 绿色新材料展望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寻求环保新材料迫在眉睫。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备受瞩目,我国在这方面也有一些进展。目前建成的降解塑料生产线约90条;其中淀粉填充聚乙烯、聚苯乙烯生产线44条,光降解塑料生产线35条,淀粉聚乙烯醇合金生产线一条,全淀粉生产线一条。目前也有很多企业尝试研发可降解材料,其中可降解餐盒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市场上也出现了玉米淀粉可降解餐盒,和其他可降解餐盒。

3.2 绿色包装材料的经济展望

当今社会,人们提倡绿色消费,消费者的观念影响着市场;环保理念的深入企业也向着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销售的方向过渡;目前绿色材料正处于研究阶段,生产成本较高,采用绿色材料之后包装成本会上升,企业会提高销售价格;跟普通包装的产品包装相比可能销售量会减少。国家可以对绿色包装企业实行一些优惠政策,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的经济功能,促进绿色包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愿军,熊卫东.食品包装[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武军,李和平.绿色包装[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柯贤文.功能性包装材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包装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蔗渣纤维;缓冲包装材料;发泡方法

作者简介:邹君,女,工程师,本科学历,高分子材料专业,现任职广西化学>!

1 前言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对包装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具有缓冲性能的包装材料泡沫聚苯乙烯(EPS)。家用电器、电子仪器、玻璃器皿等产品的包装一直采用EPS,然而由于塑料发泡材料的废弃物在自然界中长期不能生物降解,给环境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已经被许多国家禁止使用,我国也将逐步禁止使用。目前EPS的替代产品是纸浆模塑防震内衬制品,是以废旧报纸、纸箱纸等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经水力机械碎浆、模具真空吸附成型,再经干燥而成。此类产品的抗震耐冲击性能主要是通过制品的几何结构来保证,由于受到模具结构及加工的影响,制品受到很大的制约,只能制作小型家电产品的包装衬垫,而制作大型家电产品的包装衬垫及填充仍然采用EPS发泡制品,同时由于纸浆模塑成本比EPS泡沫制品的成本要高,因而也极大地限制了纸浆模塑制品的发展。这几年,一种新型的包装材料——植物纤维发泡包装制品及其成型技术正在研究开发中,该制品以植物纤维通过发泡,添加淀粉粘合剂助剂等材料制作而成。由于主要原料是蔗渣、麦秸、稻草等纤维材料以及工业淀粉,不会对环境和回收造成障碍,能重复使用、循环再生和自然降解。绿色缓冲包装材料的研制与应用已经成为21世纪的必然趋势,因此开展利用新型的绿色包装材料代替泡沫塑料缓冲材料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前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对植物纤维缓冲包装材料的研究基本上还是处在实验室阶段,还没达到实现工业化大规模连续生产的要求。蔗渣在广西来源集中,产量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性资源。因此开展以蔗渣为原料,经粉碎、发泡、成型等多种工艺研制缓冲包装材料的研究,为蔗渣的合理利用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2 蔗渣纤维缓冲包装材料的性能特点

利用蔗渣作缓冲包装材料是一种新型环保包装材料,是塑料泡沫包装材料的极佳替代品。该新型包装制品材料和其它植物纤维发泡包装制品一样具有以下性能特点:(1)植物纤维发泡包装制品的主要原料是废纸(蔗渣、麦秸、稻草等)以及工业淀粉,不会对环境和回收造成障碍,有利于生产商的产品出口。(2))植物纤维发泡包装制品适用范围广泛。随着植物纤维发泡技术的进步,现在使用EPS泡沫做内衬及填充包装的产品都可以被替代。(3))综合成本低。植物纤维发泡产品与纸浆模塑产品相比,工艺简单,无须形状复杂的成型模及热压模,生产时间及周期短,能耗和原料成本低。(4)防静电、防腐蚀性能优于EPS发泡材料,防震隔震性能则优于纸浆模塑产品,与发泡塑料制品的缓冲性能基本相当,而无须象纸模制品通过其复杂的几何形状构成的力学结构形成的缓冲性,降低了制品的制作难度。(5)在力值检测中吸震和抗震均优于纸浆模塑产品,并可按不同被包装产品的要求加入施强剂、柔性剂、防水剂、防油剂、阻燃剂等多种辅助添加剂,实现多种功能。(6)可制作大型家电产品及电子产品的包装衬垫及填充,可填补纸浆模塑产品至今还无法制作该类包装产品空缺[1]。

3蔗渣纤维缓冲包装材料研制的理论基础

蔗渣主要化学成份与木材相近,由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等部分构成,纤维素的实验式为C6H10O5,其大分子的2,3,6位置上有3个游离羟基-OH,一根微纤丝由300~500个葡萄糖基组成,纤维束含有大量微纤丝,纤维束尾端的活性羟基基团可以通过“帚化”使其更多地显露出来[2]。不同纤维上活性基团之间次价键力(氢键力、范德华力)的相互作用,具有使纤维相互联结架桥的作用。理想的植物纤维泡沫材料的结构应为立体网状结构,这一结构的强度取决于纤维束自身的强度和纤维束之间的联结强度。为保证这一结构的实现,应使离散状态的纤维在一定介质的作用下架成网状结构,并使纤维间相互联结,当介质除去后形成人们所期待的植物纤维泡沫材料。蔗渣纤维发泡制品的发泡技术是该项目的关键技术,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发泡工艺主要有两种:使用化学发泡剂和不使用化学发泡剂。目前,欧美及日本等国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不添加化学发泡剂的工艺,原料是通过水蒸汽的作用发泡,形成颗粒型发泡纸浆,该制作比采用添加化学发泡剂的工艺方法难度大,但生产和使用对环境无污染。国内也有几所院校及单位正进行这方面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所研究开发的植物纤维发泡制品的工艺方法主要集中在使用添加化学发泡剂,原料通过化学发泡剂的作用发泡,形成颗粒型发泡纸浆。使用发泡剂的工艺比不用发泡剂的工艺较为简单,但如发泡剂选择不当,该类植物纤维发泡的方法及制品在生产过程和使用后处理对环境有可能造成一些不利影响,故该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在综合了目前国内外研究植物纤维发泡技术的单一性的基础上,采用机械和化学两种方法相互结合的二次发泡以促进并控制气泡的形成,在蔗渣纤维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形成高浓度的纤维浆料,并在机械搅拌的同时,通入少量气体形成溶于浆料中的小气核,随后加入化学发泡剂、粘合剂和泡沫稳定剂,由于在第一次发泡过程中形成的微小气泡成为第二次发泡的泡核,促进了气泡的迅速生成,同时增加了气泡的细度。当发泡过程稳定、搅拌结束后,纤维在气泡的顶托力和次价键力的作用下,构成了“立体网”[3]。二次发泡能更好地促进并控制气泡的形成,以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将发泡好的浆料送入专用的金属模具中,在金属模具中进行加压加热,根据需要生产制作精度和壁厚与金属模相应的、不同形状的包装制品材料。

4 蔗渣纤维缓冲包装材料的发展前景

蔗渣在广西的来源非常丰富,年产量达上亿吨,除了用来造纸外,还有很多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以蔗渣为原料的快餐饭盒已经问世,可代替一次性泡沫塑料快餐盒,但作为家用电器、电子仪器、玻璃器皿等产品的包装材料一直采用泡沫塑料,尤其以泡沫PS用量最大,这些材料是白色大污染源之一。随着家用电器市场的快速发展,由包装材料造成白色污染日趋严重,要真正消除白色污染,除禁止一次性泡沫塑料快餐盒外,还必须尽快淘汰泡沫塑料内包装材料,用可降解的绿色缓冲包装材料取以代之。开发以蔗渣为原料的绿色包装材料,对改进机电产品包装,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具有十分深远意义,对机电产品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扩大机电产品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国际包装发展趋势。因此蔗渣绿色缓冲包装材料的使用不仅可以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缓解自然资源,而且对增加出口竞争力都具有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友能.植物纤维发泡制品的性能和特点[J].中国包装工业,20__,103(1):24-25.

[2]陈国符,邬义明.植物纤维化学[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4.127-198.

包装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食品包装;材料;绿色食品包装

食品包装是对食品进行的外包装。它对食品的保存、食品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食品包装还有一定的宣传效果。因此,食品包装受到广大食品生产商的重视,食品包装的技术和应用得到迅猛发展。

在如今,食品包装的材料五花八门,有纸张、金属、玻璃、陶瓷、竹木、高分子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1,2],其中高分子材料内又包含塑料、橡胶和涂料。下面对食品包装的主要包装材料进行叙述和分析。

在这些材料中,以纸张做为材料成本最为低廉、外包装容易加工、装潢。但是,采用纸张作为包装材料。包装很容易因受到外力而遭到破坏。包装外表的装潢颜料也容易渗透纸张,使其内部的食物受到污染。临时使用纸张会对食品的质保不会产生影响,但是,时间较长一点,纸质包装内部的食物就容易因细菌增生而受到污染。这些表明采用纸张做为包装其对里面食物的保护能力受到质疑。并且,纸张会消耗大量的木材,从这个方面说,纸张做为食品包装材料并不适合当前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而是更适用于临时使用。

玻璃、陶瓷做为包装材料,由于两者的化学性质较为稳定,因此,不容易受到酸、碱、油等物质的侵蚀。这也意味着,包装在内的食物不会受到包装材料的污染。并且,由于玻璃具有较好的光透特性,消费者很容易看清内部的食物的状态。为消费者选择食物带来了一定的方便。在回收时,玻璃和陶瓷均属可回收材料。因此,使用两者对环境的污染非常小,对周围生态的保护较佳。因此,采用玻璃和陶瓷做为包装材料受到一定的支持。玻璃和陶瓷广泛应用于对调料、酒、油等具有较强化学性质的食品的包装,也用于制成瓶用于饮料包装。虽然玻璃和陶瓷具有以上种种优点,但是,玻璃和陶瓷均属于韧性较差的材料。两者在面对外力冲击时,很容易破碎形成碎片,这些碎片会对周围人的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而且,玻璃和陶瓷的密封、形状加工、装潢的要求均较高。因此,玻璃和陶瓷的使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当前食品包装采用的金属材料包括铁、铝、不锈钢等。金属做为包装材料,由于金属具有较佳的延展性,较容易进行加工,金属形成的外包装对其内部的食物的保护较好,金属容易进行装潢而受到一定的提倡。可是,金属相对于纸张、玻璃和陶瓷其价格很高,包装成本较高。而且,金属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被侵蚀,也容易与包含酸碱性较强的食物进行化学反应,进而污染食物。因此,在当前,金属虽然广泛地应用,并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其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多用于罐装包装。此外,金属虽然可以在自然界进行降解,但是,金属在降解时,离散的金属粒子本身对周围的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是污染。金属材料在遭到破坏形成碎屑时,这些碎屑也会对周围生物的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金属材料在总体上数量相对稀少,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许多专家提议限制金属在食物包装的使用数量和使用范围。金属包装在罐装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许多商业集团研发新的技术,尽量使用较少的金属材料进行包装。如可口可乐公司采用的新加工技术使得新式的铝制易拉罐的防护能力不变的前提下,重量减少了20%。

高分子材料中,主要包括塑料和橡胶两部分。其中,塑料为目前食品包装中主要材料。塑料成本较为低廉,同时具备较为稳定的化学性质。塑料抗水性收到广泛的称赞,同时,还具备优秀的抗酸性和抗碱性。在物理性质方面,塑料具备易加工,易封装,易装潢等优点,同时,塑料也往往具备较好的坚韧性,适宜面对复杂的环境。虽然塑料具有以上种种优点,但是,它也具备很多缺点。塑料虽然抗水性能优异,但是,面对有机溶剂它往往会溶解在里面,它的抗溶解性非常低,很容易溶解在里面。塑料在加工时,塑料内会残留一定的杂质,这些杂质容易融入食物中对食物产生污染。塑料平时时化学性质稳定,但是塑料在高温低温等较为极端的温度环境中,塑料就会发黏或变得易脆,其防护性能降低得极其显著。塑料的化学稳定性使得塑料很难在自然环境中被降解。废弃的塑料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种种污染。虽然,塑料有种种缺点,但是瑕不掩瑜,塑料的种种优点使得食品包装业广泛地使用塑料做为包装材料,也使得很难用其它材料对塑料进行完全替代。但,塑料是来源于石油化工业,其生产本身对周围具有一定的污染。石油做为不可再生资源,其数量也是有限。虽然塑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循环使用,但是,做为食物包装的材料,却很难使用回收后的塑料做为包装材料。因此,在日益提倡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今天,塑料做为包装材料受到一定的质疑。因此,有的人从保护环境的方面提出使用可降解塑料,但是这仍然无法彻底解决塑料的环境污染问题[1]。

在当前,对食物包装的改进中,许多研究者提倡否定过度包装,建议使用简约包装,尽量缩减包装材料使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物包装问题。当前,食品包装业提倡使用绿色食品包装。即采用新技术对现有的食物包装材料进行性能改进。如,有的研究者认为[2],纸质包装材料,不像玻璃一样易碎,不像金属那样贵,也不不像塑料那样难以分解,建议采用新式技术,开发新型纸张材料。如采用石碳纸而不采用有机纸进行包装。但是,这些在目前仍旧是属于概念,无法在现实中大量的使用。也有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开发新式可降解塑料、抗菌包装等技术。但这些技术同样会面对诸如环境污染,食物污染等问题,均属不成熟方案。从总体上讲,绿色食品包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食品包装是关乎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食品包装的研究,对发展经济改善国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恩俊.食品包装与环境[J].食品工业科技,2006,27(12):141-143.

包装材料范文第4篇

分别称取19g苯乙烯,1g甲基丙烯酸甲酯和1g丙烯酸加入到250m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溶有0.53g碳酸氢钠缓冲剂的去离子水100g。体系通过3次freeze/evacuate/thaw循环,除去体系中的空气,并在N2氛围下70℃反应30min后,逐滴加入溶有0.5g过硫酸铵水溶液20mL,密封继续反应10h后终止反应。将反应产物通过高速离心分离,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混合液清洗3次,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和其他杂质。1.3测试与表征采用PerkinElmer公司的Spectrum-2000红外光谱分析仪分析聚合物微球的合成情况。采用Data-physics公司OCA型接触角测定仪测定薄膜与水的接触角。采用Malvern公司的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测定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及粒径分布。采用ZEISS公司的EVOMA1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形态、粒径和粒径分布。

2结果与讨论

2.1聚合物微球的红外光谱表征采用红外分析法对功能微球的结构进行分析表征,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1729cm-1处和1200,1145cm-1处为羰基(CO)和碳氧键(C—O—C)的伸缩振动峰,在3085cm-1处和2922cm-1处分别为不饱和C—H的伸缩振动峰。698cm-1和755cm-1为苯环上的C—H键的伸缩振动峰。图1中1729cm-1处出现了酯基中(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并且1120cm-1及1200cm-1处出现了C—O键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样品中有酯基存在。这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与苯乙烯发生了共聚反应,形成了多层结构的功能性复合微球。

2.2制备功能微球的影响因素

2.2.1单体加料方式对功能微球的影响不同的单体加料顺序会制备出大小、形态、分散性不完全相同的功能性复合乳液。实验采用相同的实验配方,考察了单体滴入和一次性加入对乳胶粒大小及分布的影响。采用单体滴入和一次加入2种方式所得乳胶粒的SEM图见图2。由图2可见,相同的实验配方,不同的单体加入方式,所得乳胶粒的大小、分布均不同。滴加单体制备的乳胶粒,粒子大小不一,分布较宽;一次性加入单体所对应的乳胶粒,粒径分布较窄,尺寸相差不大。因为一次性加入单体后,无皂乳液聚合在转化率达到10%就不再成核[18],在较短的成核时间内,乳液粒径相差不大,单分散性良好。单体滴入法延长了无皂乳液聚合的成核时间,所滴加的单体分子可能会在以合成的微球表面继续生长,粒径增大;后滴入的单体可能在水相中产生新的初级粒子,粒径较小。在聚合过程中,增大的微球粒子和初级粒子同时存在,最终导致粒子大小不一,分布变宽。

2.2.2引发剂添加量对聚合微球粒径大小的影响在无皂乳液聚合反应体系中,轻微地改变引发剂添加量,都会对微球的粒径和粒径分布产生影响。该实验采用过硫酸铵(APS)作为引发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选取引发剂质量分数分别为2%,3%,4%和5%。测定不同引发剂含量对功能微球粒径的影响,结果见图3。APS是一种水溶性的热分解型无机过氧化物,在以水为介质的无皂乳液聚合体系中具有良好的引发效率,同时其在70℃的半衰期为3.5h左右,不仅具有较快的引发速率,而且对聚合体系的稳定性具有要作用,使聚合得到的交联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由此,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引发剂含量的增多,功能微球的粒径随之减小,粒径分布变宽,功能微球的单分散性变差。这是因为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多,反应初期引发剂分解产生的初级自由基数目增多,产生的引发活性链中心也较多,生成的乳胶数目较多,乳胶粒径直径逐渐减小。同时,随着引发剂添加量增多,单位时间内产生较多的活性自由基,胶束浓度变大,使成核粒子间的碰撞概率增大,增加了胶束粒子在增长阶段二次成核的可能性,微球的粒径分布变宽。当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3%时,所合成的功能微球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窄的粒径分布。

2.2.3反应时间对聚合微球粒径的影响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对功能微球粒径大小的影响,每隔1h取样一次,通过SEM测定功能微球粒径大小及分布,结果见图4。从图4可知,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功能微球的粒径逐渐增大。因为随着时间的增长,乳胶粒的核增长时间延长,增加了体系中未反应的单体原料在微球种子上生长的可能,使得微球粒径增大。同时,引发剂在水相中分解产生自由基,在体系中发生聚合反应,产生乳胶粒。这个阶段乳胶粒、单体分子和胶束等共同存在,使体系粒径分布变宽。

2.3功能微球的应用性能实验考察了温度对功能微球涂覆薄膜亲水性的影响。将制备的功能微球涂覆在BOPP薄膜表面,形成一层聚合微球薄膜,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与水的接触角的变化,结果见图5。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功能微球薄膜的亲水性逐渐变差,即其与水的接触角从25℃时的3°增长到60℃时的27°。这是因为功能微球是一种核-壳结构,由疏水的PS内核和亲水的P(MMA-AA)链段组成,在不同温度下,微球中的亲水链段和疏水链段在微球表面的相对含量会发生变化。温度升高,体系能量增大,疏水性的内核向微球表面延伸,亲水性壳层向微球内部移动,导致薄膜材料表面亲和性的变化。由此可见,此种防雾薄膜在低温下具有良好的亲水性。

3结语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的核-壳型疏水性-亲水微球,具有亚微米结构。根据无皂乳液聚合机理,采用一次性加料法,引发剂质量分数为3%,且反应时间不超过6h时,该功能微球以疏水性的PSt为核,以亲水性的MMA-AA链段为壳,单分散性良好。将功能微球涂覆在BOPP薄膜表面所形成的微球薄膜在25℃下具有最大的亲水接触角为3°,适用于果蔬等冷鲜食品的展示包装,满足防雾包装材料的应用要求。

包装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药品包装材料;材料性质;发展前景

药品作为一类特殊产品在维护公众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质量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药品包装是药品生产的继续,是对药品施加的最后一道工序,作为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是药品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药品的稳定性受包装材料及包装形式的直接影响,因此药品的包装尤其值得重视。不适宜的材料可引起活性药物成分的迁移、吸着、吸附,导致药品失效,有时还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药品包装材料在保护药品质量安全的同时,药品包装废弃物中有害物质向环境的释放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1 药品包装材料概述

1.1 药品包装材料种类

药品包装材料包括药用玻璃、金属、药用明胶制品、橡胶、塑料(容器、片材、膜)及其复合片(膜)等5大类60多个品种。由于塑料作为包装材料具有强度高、阻隔性好、质轻携带方便、透明等许多优良特性,从而成为现代医用包装中主要的材料,塑料包装材料在医用包装材料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用于药品包装的塑料材料种类较多,包括聚四氟乙烯(PTFE)、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胺(尼龙,Nylon)等。其中PE、PP和PET所占比例最大,PVC的用量在减少。塑铝复合袋、多层塑料复合袋、水泡眼式泡罩包装、各种盛装固、液体药品的药瓶和输液瓶是主要的药品包装形式。其中水泡眼式泡罩包装正成为最重要的固体药品包装方式。PP、PE和PET瓶在固、液体药品中都有使用。用塑料制成的合成纸,可做到阻挡细菌透过,为实现无菌纸包装提供了条件。聚乙烯除用来制瓶外,还用来制瓶盖。聚丙烯有多种牌号,是不同的共聚改性产物。聚苯乙烯无熔点,纯的较脆,所以也有多种改性品种,例如高冲击强度聚苯乙烯(HIPS)。PET是近年进入医用塑料瓶的材料,其特点是透明度高,能看到药品有无变质,阻隔防潮性能特别优异,这大大有利于药品的保存,PET易着色或添加一些助剂,以满足专门要求(阻紫外线)。聚氯乙烯(PVC)片材要求无毒配方,PET片材是继PVC片材之后,用于药品包装的片材,而在欧洲一些国家禁止PVC用于一次性包装之后,PET更成为主要的药品包装用片材。

1.2 药品包装材料安全性

药品包装材料尤其是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对保证药品稳定性起决定作用,因而材料的适用性将直接影响用药的安全性。不适宜的材料可引起活性药物成分的迁移、吸着、吸附,导致药品失效,有时还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虽然药品包装不像医用制品那样直接接触人体甚至埋放于人体内部,但如果不符合卫生和稳定性要求,间接接触也会严重危害生命安全。因此,在为任何药品选择容器材料之前必须检验、证实其适用于预期用途,必须充分评价其对药品稳定性的影响,评定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包装对药品的保护效果。

塑料药品包装材料为了成型及加工的需要往往会添加一些增塑剂、成型剂、稳定剂、爽滑剂、抗静电剂、抗氧剂等添加剂,而添加剂一般是与聚合物分子物理性混合,在药品贮运过程中可能溶出而进入药品,引起潜在危害性的担忧。此外,在药品使用完后,药品包装材料废弃物中的添加剂会迁移到大气、土壤和水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并进一步迁移到饮用水而进入人体内。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添加剂可通过饮水、进食、皮肤接触和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造成严重的人体健康危害。

不言而喻有些添加剂常属商业秘密,用于改善药品包装材料的性质,以适用于特殊的包装用途。这类添加剂难于质量临控,所以应首选不加或尽量少加添加剂的塑料作为药品容器的材料,如PP及PE。对必须加添加剂韵塑料,如PVC和改性PP、PE;应特别加强质量监控。并深入开展添加剂对产品质量和临床安全用药的研究,并参照欧美和日本国家药典有关标准规定,尽早出台塑料药品包装材料的行业标准。按照新颁布的药品包装材料、容器管理办法进行严格管理,使之纳入法治的轨道,从容器设计、加工过程、质量监测各环节确保药品包装材料的质量安全。

2 我国药品包装的发展趋势

2.1 “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被称为21世纪的新材料,是指对环境具有感知、可响应,并具有功能发现能力的新材料,它的出现引起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极大兴趣,现已成为各国争相研究与开发的一个热点。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纳米技术等先进技术与药品包装材料相结合,可望开发出具有药品质量自检测、防伪、定时提醒患者吃药、破裂时能自修复等多种功能的智能药品包装材料,对于延长药品保质期、方便患者用药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高阻隔包装

高阻隔包装就是利用阻隔性优良的材料阻止气体、水汽、气味、光线等进入包装内,以保证药品的有效性等。高阻隔包装的应用在欧洲和日本已非常普遍,而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高阻隔包装,但发展缓慢。所以,发展高阻隔材料包装乃是我国药品软包装的一大趋势。

2.3 抗菌自洁净材料

尽管药品生产的洁净环境是按照GMP要求设计的,但任何一个剂型生产和包装过程都不可能绝对无菌。另外,有些药品在启封以后并不是一次用完,而是多次使用,由于启封以后包装的密封性能大大下降,因此很可能被微生物污染,所以,为延长药品保质期保证用药安全性,研发和使用具有抗菌自洁净功能的药品包装材料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在塑料等基体中复合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银等抗菌剂,获得了具有抗菌自洁净功能的材料,但这些研究还刚刚起步,应用于药品包装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它的相容性、广普性和长效性等问题。因此,这将是今后药品包装材料开发与应用的一个热点和主要方向。

2.4 纳米包装

纳米包装改变了传统技术,能最有效地利用原子、分子赋予材料的高新特性[7]。纳米纸、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粘合剂及纳米抗菌包装的发展将为药品软包装开辟新的领域。

2.5 非PVC复合膜软包装

随着我国药品的生产工艺水平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包装容器由玻璃瓶、塑料瓶(含聚氯乙烯PVC)正向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非PVC软袋包装转变。其中投资2亿元、亚洲最大的非PVC软袋输液生产基地已在我国广东佛山建成。该基地拥有4条从德国、美国进口的先进的非PVC软袋输液产品生产线和3台从法国进口的水浴式灭菌柜。非PVC软袋输液产品将改变我国玻璃瓶和塑料瓶输液产品占主导地位的落后面貌。

继非PVC软袋后,非PVC软袋又拓展为粉-液双室袋、液-液双室袋与液-液多室袋3种新的包装形式。从玻璃瓶到单室软袋,主要是包装材料的变化,而双室及多室包装的出现则使输液产品从生产到使用整个过程都产生了革新。头孢唑林钠氯化钠注射液是大冢制药株式会社于1996年在日本上市的世界第一个粉-液双室袋输液产品,BBRAUN公司采用双室袋容器Duplex包装的头孢噻肟等产品也相继获得美国FDA批准。此外,我国企业对该类产品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申请了多项专利。一些学者对粉-液双室袋输液产品在细菌感染、异物混入及操作便利性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余健华.浅谈药品的包装[J].社区医学杂志,2006,4(4):3-7.

[2]陈晓霞.我国药品包装材料的发展概况及展望[J].天津药学,2004,16(5):8-10.

[3]阳康丽,袁志庆,陈洪.论药品包装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包装工程,2006,27(4):295-297.

[4]敖吟梅.采用新科技,发展药用高阻隔包装材料[J].塑料包装,2004,14(2): 8.

包装材料范文第6篇

【关键词】食品包装材料 安全性 措施

1 分析影响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的限制因素

(1)食品包装材料本身的因素。有些被制作成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材料自身化学性质不够稳定,在遇到强光以及其他外界因素影响下容易将自身化学物质溶出,或者与食品直接发生化学反映导致食品变质。这与塑料的化学性质有关。与食品发生反映的是塑料中的低分子物质和添加剂,这些成分容易从食品包装材料中迁移影响食物品质,甚至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2)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化学添加剂是影响食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产品的效果,有的厂家会在食品包装材料中添加各种化学药剂,例如呋喃类、多环芳烃类、苯胺类等等[1]。虽然我国相关法律中已经明令禁止一些添加剂作为食品包装材料的成分,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仍然有不法商家使用这类添加剂,这类添加剂一旦影响人体食用的食品,则有可能导致人体腹泻、呕吐、失眠、免疫力下降等等。

(3)食品包装材料在生产、印刷中存在的不规范或者污染问题。食品包装材料在生产以及印刷中未对环境加以严格控制导致影响材料质量。包装材料在印刷的过程中各种重金属以及有机挥发物等残留会影响食品[2]。另外一种污染就是,诸如细菌等的污染。目前市场中会对食品容器进行回收利用,如果在这个阶段处理不佳也会影响到食品安全。

2 提高我国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的有效对策

2.1制定更加完善的卫生标准

目前我国还没有十分完善的食品包装材料卫生标准,因此我国应该建立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食品包装法规。我国的卫生部门、技术监督以及工商管理等多个部门应该联合起来,为相关法律的制定提供实际的基础。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现有法律的修订,同时对不同类型的食品包装材料中一些成分的含量应该做出更加具体的限量规定。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市场特点对不同的食品种类、不同的食品包装材料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技术要求。

2.2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

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对规范我国食品包装材料市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需要加强监管,针对部分不合格的厂家、企业做出强制性的停业整顿和停止生产等处罚,特别是对家庭作坊这类型的应该加大监管与惩处的力度。相关部门同时要加强对各种印刷油墨等基础性资源的许可认证管理,要求从源头上控制有毒、有害包装材料流入到市场[3]。

2.4企业自身自律意识的提高

对食品企业相关政府部门开展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等等,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对企业的培训来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以及自律行为。让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加强对原材料的选择与控制,不能为了成本因素一味选择廉价、劣质的原材料。一旦发现各种违规违法的行为通过采取有震慑性的措施让企业整改。

2.5鼓励各种新型包装材料涌入市场

相关科研部门或者机构应该寻求更多的途径获得经费的支持加大对食品包装材料的研发。目前的研发中主要的目标是达到延长货架期、高阻隔、最大限度降低对食品的影响。高阻隔包装材料其良好的性能能够阻隔食品与食品包装材料的接触,不仅能够提高是包装内食品的保护,还能够减少其中塑料成分的用量。值得一提的活性包装材料,不仅能够有效保留食品原始风味,还能够与包装内的气体相互作用,减缓包装内食品的氧化速率。可食性包装材料目前在我国的部分食品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使用率,这类型的包装材料安全性高,食用不食用都不会对人体以及环境造成影响。

结语

目前我国频发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有一部分就是因为食品包装材料的问题导致,加上整个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其他因素共同导致,为了规范食品市场、有效提高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需要从法律来完善、政府监督、企业自身以及新包装材料的研发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快我国建立一个高质量的食品包装材料大环境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戴宏民,戴佩燕.提高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的途径[J].包装学报,2014,11(01):1-4.

[2]程坚.复合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52(28):17551-17554.

[3]王磊.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分析及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7(06):135-136.

作者简介

包装材料范文第7篇

聚乙烯(PE)作为通用树脂中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品种,在包装领域中被广泛用作与内装物直接接触的材料。纳米粒子对PE材料抗菌性的优化研究,不仅对更好地维护产品质量,延长被包装物的货架期有着关键的作用,也为新型PE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开拓了良好的前景。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包括金属型PE/纳米抗菌包装材料[1],光催化型PE/纳米抗菌包装材料以及PE/纳米抗菌包装材料安全性的研究[2-3]。然而,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进一步深入分析探讨PE/无机纳米抗菌包装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2无机纳米抗菌剂种类及其作用机理

2.1金属离子抗菌剂

金属离子抗菌剂主要包括纳米银,铜,锌粉和纳米多孔材料(如沸石、硅胶、活性炭、磷灰石、麦饭石等)载银,铜,锌抗菌剂。其杀菌机理为:带正电的金属离子与带负电的细菌细胞膜依靠库仑引力牢固结合,金属离子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菌体酶蛋白的巯基结合破坏细菌合成酶的活性,使细胞丧失分裂增殖能力而死亡,达到杀菌目的。

2.2光催化抗菌剂

光催化抗菌剂主要包括纳米TiO2,ZnO,CaO等。其杀菌机理为: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光催化抗菌剂的电子会发生跃迁,形成高活性的电子-空穴对,空穴和电子与抗菌剂表面吸附的H2O和O2发生反应,形成活性羟基、超氧离子、过羟基和双氧水,这四种物质都可与生物大分子及核酸大分子反应,对生物细胞结构引起广泛的损伤性破坏。

3PE/无机纳米抗菌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3.1金属型PE/纳米抗菌包装材料

金属型PE/无机纳米抗菌包装材料的研究热点是载银抗菌包装材料。日本开发的银沸石纳米抗菌母料和瑞士CIBA公司推出的CibaIrgaguardB5000银系纳米抗菌剂,经试验研究表明将其添加至PE制品中可起到良好的抗菌效果。国内李喜宏等将含银纳米材料与PE共混,经吹塑制成保鲜薄膜,该薄膜具有广谱抗菌,长效抗菌的特点。

3.2光催化型PE/纳米抗菌包装材料

光催化型PE/纳米抗菌包装材料的研究热点主要为纳米TiO2和纳米ZnO抗菌材料。Maneerat等研究发现涂布纳米TiO2的PE膜能减缓果蔬贮存过程中的褐变及青霉菌引起的腐烂。付国柱研究表明加入纳米TiO2的PE薄膜,具有抗菌广谱、长效、安全稳定等性能,且锐钛型TiO2的抗菌性能明显优于金红石型TiO2。刘慧玲等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LDPE/纳米TiO2薄膜,测得当抗菌粉体的添加量为3.0%时,薄膜抗菌率达到99.99%。项素云等研究表明纳米ZnO可赋予PE材料优越的抗菌性能,并且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对材料的抗菌性能进行测定,证明了纳米ZnO的抗菌机理是离子溶出机理和光照氧化机理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3.3PE/无机纳米抗菌包装材料的安全性

当前关于纳米抗菌材料健康危险度评价的信息很缺乏,仅美国环保局于2003年正式提出纳米颗粒或纳米材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存在潜在影响。国内周玲对PE/Ag2O纳米包装的使用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复合包装袋上负载的纳米银较稳定,具有较好的使用安全性。黄延敏[4]对PE/纳米材料迁移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现行的通用扩散系数模型不适用于纳米材料的安全评价,需要完善现有的理论模型来适应纳米材料的研究。

4PE/无机纳米抗菌包装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PE/无机纳米抗菌包装材料的研究已成为塑料包装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也是PE材料改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由于起步时间,研究条件等限制,我国此方面的发展水平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结合目前的研究情况,我国PE/无机纳米抗菌包装材料的研究应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4.1纳米抗菌剂稳定性与分散性的问题

纳米抗菌剂自身的强催化活性导致其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如银离子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色,这不仅会降低材料的抗菌性,还将导致PE材料外观产生变化。同时纳米抗菌剂极高的表面能导致生产时易出现团聚体,影响材料的各项性能,也制约了PE/无机纳米抗菌包装材料的产业化。因此,应对纳米抗菌剂的理化性质更深入的研究,并不断对制备方法进行优化改进,以研制出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高稳定性PE/无机纳米抗菌包装材料。

4.2材料安全性的问题

国内关于纳米抗菌包装材料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较少,尚未建立成熟的分析方法和相对完善的评价标准。抗菌剂迁移特性的定量研究还不多见。国内关于抗菌包装安全性方面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也比较缺乏。因此加快相关分析方法体系的建立,督促标准的颁发和法规的制定对纳米抗菌包装材料的研发意义重大。

4.3抗菌功能的多样化的问题

目前PE/无机纳米抗菌包装材料的抗菌方式较为单一,研究集多种抗菌方式于一身的功能型抗菌材料,可充分发挥各种抗菌方式的优点,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抗菌材料的性能。

4.4材料低成本多功能化的问题

纳米抗菌剂赋予PE材料良好的杀菌功能,同时也将对材料的其他包装功能造成影响。如改善力学性能,但降低材料透明度和热封强度,而对印刷适性的影响研究目前还处于相对空白状态。同时纳米抗菌剂较高的成本也制约了其更大范围的应用。探索各项性能最优平衡点及成本与技术最佳结合点是PE/纳米抗菌包装材料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5结语

PE/无机纳米抗菌材料在广谱与长效抗菌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在包装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和较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PE/无机纳米抗菌材料的各项功能将不断完善。政府也应加大对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投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加快PE/无机纳米抗菌包装材料规范化和产业化的进程。

包装材料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绿色;环保;循环利用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161-01

一、布材料包装历史

(一)国内外布包装历史

1.中国布材料包装的历史

布,是由纱线等带有纤维的材料纺织而成的一种织品,是很多日用品和工业产品的原料,比如服装、产品包装,等等。

古代的中国作为丝绸大国,布类产品层出不穷,据说考古学家最早在旧石器时现了骨针,而到新石器时代丝织技术才得到迅猛发展。在先秦文献中多次提到用棉帛作为书写材料的记载,《墨子》中提到“書於竹帛”,“帛书”是中国布包装的源头。不仅在图书装帧极为考究,大多数生活用品在运用此包装材料,也极为精致奢华例如香囊、针线包、钱袋、烟袋、刀剑袋、笔砚袋等等。古代的中国运用布材料包装不光有实用作用,还会用来做一些小装饰,比如丝带,绳结来体现民族特色。

2.日本布材料包装的历史

最早的日本包袱布是贵族洗澡包装用品,又叫做“风吕敷”,古代的人们在洗澡时都会用一块布将衣服包起来放在旁边,洗完澡之后,将布铺开,坐在上面穿衣服。随着澡堂的普及,久而久之,用布包衣服的习惯也就开始流传。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包袱布不是随便折叠即可,仅一种包装形式就有十几种叠法,不光有实用功能,布的染织也受到设计师的青睐,当今包袱布即成为一种潮流,循环利用,绿色环保,不失为好的包装材料。

(二)布材料包装特点

首先,布材料易携带,省空间,重复利用率高,易清洁,可水洗,保存时间长;其次,布材料可塑性强,结构灵活多变,还可DIY,适用于形状各异的物品包装;再次,布材料伸缩性好,可压缩成很小的体积,便于携带、收纳,适用性极强,几乎所有种类的物品都能囊括其中。

(三)布材料包装表现形式

1.布包装袋

最常见布材料的包装形式体现在包装袋上,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塑料包装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既环保又便携的布包装袋,越来越多的顾客选择使用布包装袋,认为其更结实,更环保,由于布包装袋图案颜色多种多样,也就刺激更多消费者的选购,从而促使这个行业快速的发展,这也吸引设计师的目光,许多著名设计师也开始设计布包装袋,相信不久的将来,布包装袋也会引领时尚的潮流。

2.包袱皮

造型简单,有形似无形,由一张简单四方形布折叠出多种造型,美观、大方、实用性强,随意性强,使用形式多变。折叠的形式十分独特,具有其他材质没有的特性,看似本源的东西,却具有无限的能量,拓展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最重要的功能是可重复利用,纸质材料是无法比拟的,纸质回收利用工序较复杂,这时布材料的优势充分显现。

二、布包装的特性

(一)布材料在包装中具有保护产品的功能

包装是人们为了保护产品,便携运输,且促进销售的综合行为,保护产品是首要的。布作为一种包装材料,既美观而又可起到保护作用。如车方向盘保护套是用来保护和装饰车把手的,便于清洗更换。而椅脚套既增添了家具的美感,又保护地面不被损坏。

(二)布材料在包装中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信息传递是包装设计的功能和目的,需要把包括商品类别、属性、档次和使用对象等信息准确传达给消费者,使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设计的形式手段需要通过商标、文字、色彩、图案等相关设计要素相结合,主要唤起消费者的购买欲,从而刺激消费。

(三)布材料在包装中具有美化的功能

商品配以恰当的包装,显现得美观,赏心悦目。在发挥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为商品添色不少,在设计的角度看,美化功能是对商品材料、色彩、文字等综合体现,合理运用这些要素,使包装传达出完美的效果,增添商品附加值。

(三)布材料在包装中具有循环利用的功能

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选用包装材料时,首先看中材料是否环保,从回收处理、加工、再次使用等方面来断定。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新兴的环保材料,具有无毒无害、防潮、质轻、柔韧、不易燃、色彩丰富、成本低廉、可循环再利用等特点。用途非常广泛,在包装领域应用于邮件包装、书籍包装、礼品袋、购物袋、盐袋等等。

环保无纺布袋是当今流行的绿色风潮,坚韧耐用,透气性好,可重复使用,易清洗,可丝印,可应用到任何公司、行业的宣传广告赠品中,即达到宣传的作用,又使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得到精美的购物袋,两全其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布作为一种包装材料,最大的特点是可重复使用,与这一主题遥相呼应。

三、布包装的发展趋势

(一)当代布包装设计

布材料的发展历史悠久,除秉承传统、体现民族风的特殊包装外,新颖的布包装种类不多,而设计只是简单停留在颜色和图案的改良上,缺乏自主创新技术,总局限在布材料的属性上,应该突破限制。追随绿色环保的方向,设计师通过布材料延展、便携的特点,运用和其它材料结合的方式,弥补自身不足,应用创新思维重新解构,打破以往给人固定的印象,运用新结合,创造出新布材料的包装。

(二)未来布包装设计

消费者对包装的需求不再局限于质量、环保、美观、使用等功能,而应该在秉承这些基本特性的基础上,给消费者更多的信息。将布材料的包装结构进行延展,归纳出简单却无限可能的包装结构,将布材料与其他材料结合进行设计,运用布材料包装的特点,演变出新型的包装模式。如图所示

在提倡环保的大环境下,简单的双材料结合,目的是为了达到包装结构简单化,一体成型,可展开,少粘接或者无粘接;结构的多样化,提高包装的重复利用;采用布材料折叠的方式加以装饰,回收利用简单化,便携等等。从布的结构出发进行创意研究,使设计师可以突破材料特性之外,进行延伸创意,这必将会为包装设计界带来一股新潮流,并产生源源不断的创意思潮。

参考文献

[1]范凯熹.包装设计[M].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6.01.

[2]刘春雷.包装材料与结构设计[M].印刷工业出版社, 2009.08.

[3]苗红磊,周作好.现代包装设计[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包装材料范文第9篇

在过去湖南工业大学的包装工程专业教学中,《包装材料学》、《包装测试技术》、《运输包装》、《包装工艺学》等专业课都分别开设了实验课,这些实验课都是在理论课的基础上附带几个学时的实验课。在过去的教学模式里,实验只是单纯起到验证、认识理论原理的作用,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但在事实上,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应当是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统一体。近些年来,我院在这方面已做了不少前期工作,从2007年起就将《包装材料学》课程由原来只有8个学时的实验设置成了拥有24学时的《包装材料学实验》独立实验课。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目前的实验项目大部分还是验证性实验,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不到培养;二是目前实验所用耗材是根据市场能够提供而购买的,由于存在局限性而缺乏可比性;三是仪器台套数少造成分组多,实验学时安排成问题;造成在相应的实验学时内不能完成所有实验的开设,对于选做实验学生几乎选择不做;四是开展的实践教学与行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不到锻炼。

二、改革包装材料学实验教学方式的具体措施

1.包装材料学内容的改革。包装材料学的理论教学,包括纸张纸板、塑料高分子、玻璃和陶瓷、金属、复合包装材料等内容。通常提供的实验教学,较多是对材料的厚度、透气性、强度、热性能、透湿性及光学性能等方面的测试和有关的计算,这些基本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对于学生缺乏吸引力,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可以优化课程体系。实验课程应该变为应用型、设计型、综合型课程,以培养学生具有应用基本理论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包装材料学实验中,可以将验证实验项目瓦楞原纸、箱板纸(厚度、定量、挺度、环压强度等),瓦楞纸板厚度、强度方面测试(边压强度、平压强度、粘合强度等)整合成一个综合性的设计性实验。首先选择不同定量的瓦楞原纸和箱板纸,制备不同成分配比的淀粉胶,自己制作成不同层数、不同楞型、不同配方的淀粉胶黏剂的瓦楞纸板,同时可以制成瓦楞纸箱。然后我们通过测试瓦楞原纸、箱板纸的挺度(或环压强度),或者瓦楞纸板的边压强度的数值,分别用Makee公式和Kellicutt公式以及Wolf公式,可计算出瓦楞纸箱的理论抗压强度值。同时,通过对瓦楞纸箱进行抗压强度测试,可以得出瓦楞纸箱的实际抗压强度值。让学生分析瓦楞纸箱抗压强度理论值和实际测量值差别的原因,找出影响瓦楞纸箱抗压强度的因素,从而对影响瓦楞纸箱强度的因素如原材料强度、胶黏剂、楞型及层数,以及瓦楞纸箱的结构、制造工艺以及外界流通环境有了充分的认识。利用这一综合性实验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多方面了解理论数值与实际测量数值的差别和影响因素,并把实验报告写成小论文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2.网络视频辅助教学。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包装材料学实验课中的验证性实验项目的实验过程进行拍摄,并把视频资料上传至实验室网站,学生可通过网络对验证性实验项目进行了解,可利用学院的开放性实验室的优势,选择课余时间对验证性实验项目进行操作,从而空出学时来满足综合设计性大实验的需求。

3.实验材料制备。由于学校购买的耗材存在局限性,有些耗材不能完全按照需求来购买,从而造成数据的可比性较小。如果采用自制实验耗材,通过实验耗材的制备可以了解材料的加工成型工程并可改变配方,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可比性,并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创造性。

4.与科研结合。将综合、设计型实验与毕业论文课题或者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并将行业的横向课题引到实践教学中。目前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就以我校为例,每年都会汇总相关企业生产中面临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分解成为与实验相关的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同时可以让学生多接触实际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并且能够紧密地联系实践,从而不会造成书本和实践脱节。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包装材料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将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内容向综合设计性实验类型转变,以培养学生具有应用基本理论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自制实验材料改变配方,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热情,增加创新和综合性实验项目并将该类实验项目的内容与企业紧密结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在一起,这些都将有利于学生对包装材料学实验课程的学习。

包装材料范文第10篇

包装材料异味产生成因比较复杂,具体分析如下:(1)纸张因素盒包装纸主要使用铜版纸、白卡纸和镭射转移纸作为原纸进行印刷。镭射转移纸主要由底纸、镀铝层、转移胶水、表面涂层等组成。镀铝层本身不存在异味,产生异味的主要是底纸、转移胶水和表面涂层。通过感官鉴别,纸张在加工前本身异味不大。由于一般盒包装纸印刷较为复杂,为尽快干燥油墨多需经过UV灯进行烘烤,烘烤后原纸异味明显增加。(2)油墨因素印刷品离不开油墨。油墨主要由颜料、连接料、填料、助剂组成,异味的产生主要来自连接料中的活性单体及助剂中光敏剂等成分。尤其是丝印油墨及有机溶剂易产生异味。(3)印制因素在印制过程中,对UV光能量、印刷速度控制不好,造成油墨与溶剂挥发不彻底,残留物易产生异味。(4)印刷工艺因素由于盒包装纸印刷为追求亮丽效果,多采用丝印的印刷方式。尤其是几道丝印工艺叠加经UV灯反复烘烤后材料会发生固化反应,同时产生一些新的挥发性物质,更易使印刷品产生异味。(5)储存因素烟草企业材料采购周期较短,而印刷企业一般都是按订单生产,造成材料从印刷下机到上机包装时间短,批量生产时包装纸积压在一起,异味不易散发。

2异味主要成分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性物质进行仪器鉴别,通过感官鉴别配合图谱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产生异味的主要成分有以下两类:(1)第一类是自身有很强烈气味的物质,如丁二酸二甲脂、苯甲酸甲脂、戊二酸二甲脂、对甲氧基苯酚等,它们会对卷烟的香气产生不良影响,造成香气不协调,甚至造成异味。这些组分种类很多,含量也偏高。(2)第二类是二苯基甲酮等醛酮类化合物,它们本身虽然没有强烈的气味,但会与卷烟中的一些组分(如丙二醇)发生反应,生成有强烈异味的物质,从而对卷烟内在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3控制方法

(1)印刷纸张控制对印刷用原纸进行源头控制,模拟印刷过程进行UV灯烘烤试验,结合感官鉴定和仪器检测,选取异味较小的印刷纸张。(2)印刷油墨控制印刷油墨成分材料要求在烟用材料许可使用物质名录内选用,不可选用名录以外的物质。对油墨组分先进行收集,并采用感官进行气味鉴定,模拟实际印刷过程后结合感官鉴定和仪器检测,排除可能存在的异味体,最终选取低气味环保油墨及溶剂进行印制。(3)印刷过程控制生产过程中,对UV光能量、印刷速度进行数据化标准控制,保证UV油墨交联反应彻底,减少异味物质残留量。(4)优化印刷工艺在商标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印刷工艺,减少不必要的丝印及易产生异味的印刷程序。尤其避免多种丝印效果叠加,以此减少包装材料异味。(5)物理方式处理采用抽真空即真空负压循环技术散味,或增加材料的自然存放时间,通过晾放或吹风等物理手段让异味自然散发。最终达到VOCs检测异味图谱峰值明显下降,感官无异味或异味明显降低。降低卷烟包装材料异味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严格按照上述控制方法对材料加工各环节进行控制,定能有效降低材料异味,减少卷烟包装材料残留异味对卷烟品质的影响。

上一篇:无机非金属材料论文范文 下一篇:绿色建筑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