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02:31:42

包装工程论文

包装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1.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包装工程专业大学化学课程安排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课,学生刚刚独立外出学习,心理上仍处于不完全成熟阶段,对未来工作学习目标不明确[3],对自己的专业没有很多的了解,有的甚至对于包装工程专业所具有的学科综合性更是一无所知,因此,有很多学生认为大学化学与自己的专业离得太远,认为学习化学用处不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自然也不理想。这就提醒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告知学生学学化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重点不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工科院校打造特色教育的着眼点。化学与材料、生物、金属、能源、机电、电子技术等学科相互渗透[4]。包装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与技术,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等学科对包装工程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目前大学化学的教学内容还是遵循非化学研究类、非化学生产类的学生普遍的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并没有很好的跟包装工程专业要求挂钩。

3.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根据现在大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学内容涉及面要广,而且教学内容要新,要能解决一些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突破传统,建立现代教学理念,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4.成绩考核方式单一,考后总结不到位。考试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各类各级考试的目的都是为了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价,考试应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大学化学课程,考核方法还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现在很多高校的考核方法还是采取期末卷面考试的传统考核方式,这种考试方法虽然能够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也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出现“高分低能”现象,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造能力,这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相悖的。同时,学生考试完后,教师只根据卷面成绩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考试情况分析显示学生的成绩符合正态分布,就说明该方式能够有效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5]。而考后并没有根据考试情况具体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考试结果,考试只是为了考试,分析只是为了分析,并没有对下次的教学起指导作用。

二、教学新方法探索

1.从专业学习角度让学生意识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大学化学课程是包装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必须在第一堂课就跟学生强调大学化学课程与包装工程后续专业课的联系。例如,大学化学课程与包装材料学、包装防护原理、涂料学等专业必修课有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明白大学化学在该专业中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让大一新生了解了一些自己专业的相关信息(部分学生对于包装工程到底学些什么并不太清楚,高考填志愿也是比较盲目的)。这样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立足本专业,突出教学重点。我校包装工程专业大学化学课程是在2007年培养方案调整时,将无机及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合并而成的。但因为国家教委对大学生四年的总学时有严格的规定,包装工程专业大学化学课程的课时并不是以前两门化学课课时的总和,而是相当于以前一门课的课时量。大学化学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课16学时。针对大学化学存在内容多学时少的问题,根据包装工程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和为后续课程服务的原则,我们在《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做了相应调整。

3.教学方法改进。(1)了解学生知识背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由于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高中阶段化学教育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有必要在开课前对学生的知识背景进行摸底调查。就此,我们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对本课程学习后获得知识能力的期望等。通过分析总结调查问卷的结果,从而对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心理有了明确清晰的认识,将教学设计和学生实际情况与需求结合进行课程教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掌握教学内容。(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我自己并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兴趣才是学习的本质动机。讲课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学生就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要求学习。(3)理论与实验相互促进的教学方式。大学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例如,理论课上讲述沉淀平衡时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某溶液中含有0.01mol•L-1的Cl-和CrO42-,当逐滴加入Ag+时哪种离子先沉淀?同时,可以安排类似的实验,通过动手操作,让同学们对沉淀平衡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在金属防腐部分,理论学习后,可以安排综合型实验,自己选择一种金属防护方法处理金属表面,测定其耐腐蚀性。该实验的安排既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跟包装工程专业后续的学习密切相关。

4.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并形成一定的考后信息反馈体系。大学化学是包装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基本理论的考核是必要的,但是还要注重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能力的考核。采用多元化考核的方法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具体的方法可以是:期末进行闭卷考试,考核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所占比率为60%;平时动态考核占20%,动态考核包括学生平时出勤和课堂互动、平时的作业评价和专题讨论、课程进行中的章节测验等;知识应用能力考核,这个也占20%。能力考核方法是提出一些他们所学专业中涉及到化学的比较前沿的实际问题,例如,能否利用反应:NO+CO=1/2N2+CO2来消除大气污染物NO和CO呢?能源危机日益严重,那么水变油是否可行呢?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以思考题或论文的方式提交给老师,这种考核方式让学生既学习了基本理论知识,又学会灵活应用所学化学理论知识的能力。考试完成后,找部分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考后交流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收集学生对大学化学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指导今后教学的方向。例如,在考后找这3类人谈话,一是考试成绩优异者(卷面成绩超过90分),通过跟他们交流,了解他们考的好的原因,是教师课上得好还是对该课程有浓厚的兴趣,还是考前进行的复习很到位。二是考试不及格者,通过跟他们交流,了解他们考不好的原因,是教师课上得不好还是化学基础差,还是考前进行的复习不到位。三是平时表现很好而考试成绩不很理想者,这类学生平时表现很活跃,给人的感觉是完全能跟上教师的节奏,但考试成绩并未达到预期结果。通过考后跟学生的交流,更好地掌握教学和情况学生心理状态,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包装工程专业开设《大学化学》课程为学生建立现代化学的观点、完善知识体系提供途径,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紧扣专业特色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成绩考核进行改革尝试能促进大学化学的教学工作,同时能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学习的积极性。

包装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包装工程;课程体系

一、前言

截至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1]。但是,由于受教育观念、经费投入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工科教育培养的人才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我国工程人才质量在国际上的排名靠后[2],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国家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了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本文以本科层次包装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为背景,探讨其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

二、包装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树立包装工程教育要“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理念,以工业界各领域对包装工程技创新型人才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国民经济发展各生产领域包装工程实际为背景,以保护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包装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整合课程体系和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工程实践,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包装工程人才。

三、包装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目标

包装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包装工程应用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管理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备扎实的包装工程基础理论与相关设计与艺术知识,具有现代包装设计、包装制造技术,包装技术研究与开发,包装生产与管理等工作能力。毕业生能在各类与包装相关的企业、科研机构、外贸、商检、商品生产和物流等部门的产品包装领域从事包装系统设计、包装材料选用、包装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检测、管理与研发等工作。

结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包装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应培养以下能力[3]:①具有良好的包装工程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②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③具有从事包装工程工作所需的各学科的知识;④掌握扎实的包装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设计包装容器、制订包装工艺、设计包装机械的能力;⑤了解包装工程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⑥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⑦具有较强的解决包装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⑧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⑨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⑩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四、包装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课程体系

根据包装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结合我校实际,包装工程课程设置采用“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集中实践教学模块”、“素质拓展第二课堂教育模块”的课程体系。

(一)通识教育模块

通识教育模块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计算机、语文、大学数学、大学物理、体育、文化素质课。文化素质课对提高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包装工程专业学生文化素质课选修主要以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语言和心理健康类课程为主,应选修至少4门课程。通过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教育,提高工科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素养。

(二)专业教育模块

专业教育模块由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三部分组成。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以专业为主线,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选修课程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引导,培养学生具备本专业领域和专业方向所必须的专业知识,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同时使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和方向的最新成果和技术发展方向。

学科基础课包括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辅助绘图等。

专业核心课包括包装材料学、包装工艺学、包装结构设计、包装应用力学、运输包装、包装机械、包装印刷技术和包装装潢与造型设计等8门。

专业选修课根据专业方向设置,大致包括包装工程概论(双语)、包装平面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包装计算机辅助设计、包装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包装管理、包装测试与标准、绿色包装、现代物流包装设计、销售包装技术、防伪包装技术、食品药品包装技术等课程。

(三)集中实践教学模块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应着重培养实验技能,工艺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实践教学体系包括:①课程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环节,如工程力学实验;②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实训课、课程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工程设计、科技训练、综合论文训练等多种形式;③企业在岗实习。

“卓越计划”本科阶段采用“本科3+1”培养模式[4],在校学习时间3年,在企业实习时间累计为1年。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包装工程卓越工程师的1年企业实习阶段包括以下几个阶段:①认知实习(1周)。学生到包装企业现场感受企业的设计、开发、加工制造等的工程实施流程,了解企业概况和企业文化,增强对企业的认知和认同。②生产实习(4周)。生产实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已学的包装专业课程的理解,为后面的教学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③寒暑假社会实践(12周)。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包装企业带薪实习,锻炼学生在某一具体的工作岗位上的实践能力,如纸箱生产质量检测岗位等。④带任务实习(4周)。在企业和学校老师的共同指导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某一产品的完整包装解决方案,如选材、结构设计、加工制造工艺设计、运输方案设计等。⑤包装工程技能实训(8周)。建立企业生产概念,确定企业导师,通过跟班倒班实习,掌握包装工艺流程、技术规程、设备操作方法等操作技能。⑥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20周)。毕业设计要求结合包装企业实际项目, 真刀真枪地做。毕业设计必须是包装企业应用技术相关的工程型课题,毕业设计实施双导师制,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

(四)素质拓展第二课堂教育模块

通过 “36182”素质拓展工程,加强学生文化、社科、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人文底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各类学科知识竞赛、课外科技制作、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撰写论文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强化第二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在一年级以“看”为主,读中外名著,养成读书习惯,陶冶高尚情操;二年级以“写”为主,写读书笔记,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三、四年级以“听”、“用”为主,通过社会实践、专业活动策划等,深入工厂、农村和社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服务于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养成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五、结论

由于国家刚刚开始实施“卓越计划”,各个工科专业的培养方案还在摸索中,再加上包装工程专业涉及的行业和系统较多,所以本文的包装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为初步计划,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书伟,刘绍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实践教育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138-140.

[2] 董学平,鲁照权.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265-267.

[3]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4]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基金项目:

重庆工商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包装工程专业课程标准建设(11417)

作者简介:

包装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虚拟实验室 虚拟仪器 包装测试

中图分类号:TD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361-01

包装测试是对包装材料、容器、包装件进行必要的测试,可以优化包装设计,提高包装质量,扩大产品影响,对提高企业、社会的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正经历着大规模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为寻求廉价资源,向中西部转移。包装作为制造业的末端环节,在我省并不发达,缺乏专业的包装检测公司,并且包装测试设备种类繁多,价格昂贵。因此,本项目研究小型包装测试公司的构建及运营,弥补我省包装测试行业的不足。[1] [2]

1.包装测试的分类

产品的工程测试,主要包括五各方面的测试:

1) 包装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这类测试主要针对包装材料,项目主要包括耐破强度、边压强度、粘合强度、交货水分、厚度、化学成分指标、生物指标等

2)静态性能测试。它是指包装件受静载荷(所受的力不随时间而变化)时所产生的变化,有关测试如堆码试验、压力试验。

3)包装件的动态性能测试。它是指包装件受动载荷(所受的力随时间而变化)时所产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很快,且随机性大,对检测方法要求很高,现在多用电测法进行测试。有关测试如冲击试验、跌落试难、六角滚筒试验、滚动试验、振动试验等。

4)包装件内装物物理性能测试。它是指包装件的内装物的某些物理参数的测试,如温度、湿度测试,防水试验,喷淋试验,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浸水试验,渗漏试验,耐候试验等。

5)包装件的物殊性能测试。它是指对某些有特殊要求包装的包装件进行的有关测试,如:长霉试验、盐雾试验、防腐试验、防锈试验等[3]。

2 . 基于虚拟仪器建立虚拟包装测试公司

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建立虚拟包装测试公司,可解决上述包装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所谓虚拟仪器,即是打破了传统测试仪器由厂家定义、用户无法改变的工作模式,在测试系统和仪器设计中用软件代替硬件,根据用户需求定义和设计仪器的测试功能,开发虚拟的仪器来代替常规实验仪器。

构建虚拟包装测试公司,其目的是设计相关虚拟实验,对包装结构、材料、技术工艺进行检测,辅助包装完成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的功能。实现保护产品功能,需要设计包装件可靠性试验,模拟产品的流通过程,检验包装能否起到保护作用;实现方便储运功能,需要设计容器气密性、耐压性等虚拟实验,评价包装容器是否便于运输;实现促进销售功能,需要从销售心理学角度出发,建立包装评价体系,从色彩、结构、图案等方面对潜在消费者的吸引程度进行量化评价。

2.1 虚拟仪器特点

1)经济性

虚拟仪器体现了“软件即仪器”的特点。采用虚拟软件和各种电子元器件即可设计虚拟的仪器。既不用担心仪器老化损坏,又可重复利用,减少资金投入。

2)扩展性

传统仪器设备在生产时由厂家设定,而虚拟仪器功能由用户通过设计软件自行定义,采用通用设备如信号采集卡、各类传感器等组装虚拟仪器,虚拟仪器需要进行功能扩展和提高测试精度时仅需更换元器件就可完成升级。

3)准确性

传统实验设备,测试精度不同价格差异很大。同时传统仪器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还存在老化现象。这些都会影响实验的效果,而虚拟仪器由软件和电子元器件构成,产生故障仅需更换电子元器件,测试精度能够保证。

2.2 虚拟包装测试公司硬件结构

虚拟包装测试公司是网络通信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可采用基于WEB的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进行开发。这种模式开发周期短、成本低,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如图1所示。

基本交互过程为:登陆客户端,通过Internet访问WEB服务器,向WEB服务器发出实验请求。WEB服务分析实时获得的实验请求,验证用户合法性,并将实验请求发给虚拟实验室服务器。虚拟实验室服务器调用虚拟实验设备库的虚拟仪器进行实验,虚拟实验室数据库实时存储记录实验数据,并通过Internet连接客户端,将结果反馈。[4]

虚拟实验室硬件由以下各部分组成:

1)WEB服务器:接受客户端实验请求并验证用户合法性,将实验请求发送给虚拟实验室服务器;进行虚拟实验时将虚拟实验室数据库存储的实验数据反馈给客户端。

2)虚拟实验室服务器:负责与WEB服务器和虚拟实验室数据库通信,接受实验请求,传送实验数据。

3)虚拟实验室数据库:实验数据的存放和管理,实验环境配置方案的管理。

4)虚拟实验设备库:管理和存放虚拟仪器硬件。

5)客户端:用户登陆,提交实验请求;处理、存放、显示实验结果。

3. 结语

基于虚拟仪器既能以最低成本搭建包装测试公司、提高实验仪器利用率,又能根据需要设计和调整包装实验项目,降低实验室维护成本。因此,虚拟包装测试公司是包装测试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戴宏民,戴佩华.包装工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的新趋势和新政策[J].包装工程,2005,26(3):1-4.

[2] 王志伟.包装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包装工程,2003,24(4):149-151.

[3] 王雷.包装工程实验室结构探析[J].包装工程,2006,27(3):110-112.

[4] 鲁建东,王正铎,刘晶.网络虚拟包装工程实验室的构建[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53-57.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李苗,女,西安工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学生

第二作者 曹乐,男,西安工业大学包装与工业设计系教师,讲师

第三作者 李润,女,西安工业大学包装与工业设计系教师,讲师

第四作者 袁艳,女,西安工业大学包装与工业设计系教师,讲师

基金项目:本论文由西安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资助

包装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分子科学导论 案例教学 考核机制

包装材料对包装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时甚至引起发展上质的飞跃。①高分子材料作为现代包装材料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包装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高分子科学导论主要包括高分子的合成与化学反应、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高分子的分析与表征、典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与应用,以及高分子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前沿。②知识点多,内容繁杂,而教学时数只有48学时。如何安排好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按照包装工程专业是需求进行课程建设,成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课程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是包装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如何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1 教学内容上,突出以专业特点为导向

教学大纲的完善和更新是教学内容建设的基本骨架。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大纲不是教学内容的堆砌,而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③④课程大纲的完善是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为主线,并要充分地展示课程教学设计思想。根据我校高分子科学导论教学时数少,同时专业方向又是以包装材料和包装工艺为主要方向,以食品、药品及化妆品包装为主要应用领域,如何选择甚至编写合适的教材,如何确定本课程包含的各部分内容,合理分配学时,成为提升高分子科学导论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在对第一部分高分子合成化学部分的学习中,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于反应基本原理的认识和各种高分子化合物的命名及分子量的影响因素。而不对聚合理论做深入探讨。在第二部分,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相关知识中,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着重介绍。作为包装容器的设计、加工和使用,这是考察材料的关键点,同时还需要介绍相关的耐热、耐化学性及其他一些基本性能。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后,对材料的基本理化性能有一个初步认识。第三部分是将材料的加工,对于包装材料而言,如何将粒料通过注射、吹塑、模压等方式制备成包装容器,这是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部分,也是与学生将来从事包装职业联系最紧密的部分。因此,从内容上、从学时上予以加强。尤其是针对我校包装专业比较偏重的食品包装,各种液状货品的包装容器(如各种瓶、壶、桶)以及各种薄膜的主要原材料( PE、PP、PET、PA 等)和主要加工工艺(挤出吹塑成型、注塑吹塑成型、注塑成型、单/双向拉伸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展开。

2 在教学方法上,辅助以案例教学

掌握和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⑤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能更加直观地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联系实际。例如在讲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的内容时,对身边的包装产品进行举例,例如牙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因此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国际牙膏巨头美国高露洁公司在进入我国牙膏市场以前,曾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发现,牙膏包装的同质化竞争严重。针对这些特点,高露洁采用了创新的复合管塑料内包装。结果大获成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迅速占领了我国1/3的牙膏市场份额。这个例子,充分让学生认识到,高分子材料对于传统材料的替代作用及其适用范围十分广阔,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述高分子注射成型工艺时候,拿出在工厂收集的残次样品,对气眼、流痕、欠注、银纹/水花、缩痕、熔接痕等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以气眼为例,是由于困在型腔内气体不能被及时排出,易导致出现表面起泡,制件内部夹气,注塑不满等现象。其改进方法,从产品结构设计上,减少厚度的不一致,尽量保证壁厚均匀。这些处理手段,又都可以通过前期所学的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相关的链段运动、熔体流动、聚集态变化等相关知识进行解释。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综合体现,提高了学生的联想、归纳能力,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其将来在工作中分析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优化考核模式,多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时,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方法,而考核方式的优化,则是对学生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考核方式改为论文+PPT讲述+期末考试的模式,其中平时考勤、作业占二十分,论文占二十分,PPT讲述占二十分,期末考试占四十分。考虑到学生还处于大二阶段,尚未接触到文献调研等课程,经过简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以及初步学习使用中国知网,重庆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武装了学生的文献调研手段,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查阅文献资料和标准,并按照正规的综述论文格式规范进行撰写。学生虽然还比较稚嫩,在专业领域几乎尚无法真正领会,但初步的锻炼,拓展了专业视野,深化了对本专业的认识,提高了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行归纳的能力。虽然还不能提出和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但这种锻炼已经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大二第二学期,包装专业学生就可以以高分子材料为出发点,申请大学生创新的科技项目,其申请数每年都占到本专业的很大部分。另一个考核内容是将学生按四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做个PPT并请一位同学进行讲述,考核成绩作为该组四位同学的成绩。通过做PPT讲述,学生需要自行组织图片和说明,并进行PPT的设计,直至最后讲述。十分钟的讲述和五分钟的提问,有助于并在一定程度上能集思广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再经过最后的考试,学生需要对所学课程进行一个全面的复习和总结,三者结合,使得学生对整个学习内容都有较为直观、详尽的认识。

4 结语

包装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包装工程;包装设计;专业方向;工程素质;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032-02

我国包装高等教育自上世纪70年代开办以来还不过30多年,人才培养模式和方式方法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与研讨中。如何紧密联系包装科研机构、广大包装企业及包装高等院校,构筑和指导现代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科体系结构和产学研网络,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和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及内容,以期能逐步完善和适应包装企业对工程素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

一、构建专业方向“4+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与多样性,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师徒制口传身授的方式,方便教学生只能靠感悟才能学到的知识,最大可能地把师傅的手艺和品质传给徒弟,师徒制教学有悠久的历史,当代的师徒制教学依然焕发着活力。我们提出“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受益于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对设计类人才培养的启发,包装工程设计方向不同于其他专业方向,包装学科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也要求培养包装工程拔尖人才时需要针对学生个人的潜质、兴趣、特长等对部分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使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精,促进就业率的提高,为全国包装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积累经验。

1.目前考研已是部分理论基础好的学生的强烈愿望,将他们组成考研小组,学院和系里都充分给予支持和关心,指派专业教师定期给予指导。

2.包装工程设计方向对学生的绘画基础有一定要求,集中选拔一批有较好基础的学生,指派艺术专业的指导教师,加强学生对平面设计和三维立体设计的强化训练,让学生去参与各类级别的包装设计大赛。

3.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实践动手和科研很感兴趣,可以直接参与大学生研创项目或教师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力行实验,成果在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

4.有的同学对工程设计课题感兴趣,则直接参加老师承接的企业项目,如同学们参加了老师承接的“美的空调运输包装的改进设计”,所得的成果被企业直接采用,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还有的同学参加老师承接的企业课题“时代橡塑的半导体散热器的缓冲包装设计”和“深圳三浦雨@能吸顶灯的包装设计”,所取得的成果直接被企业采用。

“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做到统一培养与个性培养相结合,而与现有培养方案不发生冲突,可以按照学生的潜能和兴趣因材施教,不仅符合教育基本规律,且师生自愿组合,便于推广实施。

二、以工程素质教育为主线,突出时代性、应用性,优化专业方向课程体系

工程素质是指从事工程实践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能力,是面向工程实践活动时所具有的潜能和适应性。也就是说,包装工程设计方向一定要以工程设计为基准,培养具备工程素质的现代工程师。在课程改革上要注意跨学科综合与调整,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科学与人文相契合地优化课程内容。同时通过对包装工程设计方向核心课程的体系建设,促进专业建设。鼓励老师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改革。

三、多渠道、多方式构筑一个学科构架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通过联合培养提升学历、出国访学深造、产学研实践等多种方式,逐步形成一支包装工程专业设计方向的教学团队。

1.鼓励团队内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为青年教师培养提供支持。目前团队中在中南大学读博的教师有3人,1人被推荐去瑞士皇家理工大学访学一年,1人已经去韩国首尔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一年。

2.建立“传帮带”制度,一对一为青年教师指陪导师,确定专业研究方向,打造梯队。

3.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多家包装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派驻青年教师去企业常驻调研,收集和参与解决企业难题,培植青年教师专业素养。

四、以研创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引导核心课程建设,拓展教学网络和凝练教学内容,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改革设计方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以实用技术为重点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科研成果为补充,使精品课程建设特色化、多样化。我们制作的纸包装结构设计多媒体课件,在2002年湖南省课件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在2007年湖南工业大学优秀教案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2002年,“包装容器结构设计与制造”课程获湖南省优秀课程;2006年获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将精品课程建设与特色课程特色专业建设紧密结合,为此我系获得了2008年校级特色专业、2009年省级特色专业的立项。

五、通过产学研基地建设,加强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有效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技能

依托学院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建立的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单位,定期组织教师驻企业参加工程项目的开发和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青年教师工程素质和科研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通过产学研网络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依托“产学研”基地,不仅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特别是实践教学的质量。如有的老师指导的毕业设计(设计成果被企业采用)获得过一等奖、二等奖。有的老师通过产学研合作课题的锻炼,教学和科研水平明显提高,在我校讲课比赛中获奖,参与两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发表三大检索论文10多篇,被提拔到重要的教学管理岗位。

六、以工程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

包装工程专业包装设计与制造方向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方向,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理论上初步形成包装工程类学生一体化包装设计能力培养的独特方法。应用探究性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统一起来进行训练,同样实践环节非常重要,设计技能的训练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与时俱进,展开广泛调研和教学研讨,提高对实践性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我们从2001年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老师就中国包装工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包装工程研究领域、学科内涵、与其它学科关系等方面进行广泛研讨。

2.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标,构建符合行业需求的创新型包装设计实验教学体系。一是通过实验环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般包装容器和包装材料性能的测试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测试技能;二是通过课程设计环节使学生结合实际产品进行内、外包装容器的设计,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创新能力;三是通过现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包装容器的加工制造过程,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设计观。

3.以综合训练和提高学生包装设计综合能力为目的,实行不同学科背景协作式毕业设计模式改革。包装工程的毕业设计是一个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各学科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因此,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时,可以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实行包装工程专业各个专业方向的毕业设计联合指导组。

包装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产品设计;绿色设计;儿童家具;可持续设计;情感化设计

一、引言

目前,儿童家具在整个家具行业中占比高达9%,由二胎政策带来的新用户让儿童家具产业有了更为广阔的前景。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正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威胁,为解决这些问题,绿色设计新理念开始成为设计的主导思想。在中国知网上可检索到有关儿童家具的中外研究论文共达1172篇,而造型设计、情感化设计、益智性设计和绿色设计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其总占比超过46%。当家具无法适应儿童不断变化的需求时,家长就会更换家具,从而造成资源浪费,也违背了绿色设计的理念。鉴于儿童家具的绿色设计可以对绿色设计的研究意义以及延长儿童家具的使用寿命的现实应用意义有着深远的影响,笔者就“儿童家具的绿色设计”进行一些系统的分析。

二、绿色设计的概念

绿色设计在产品的企划、调查、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维修和回收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的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环境属性,并将“实用、经济、美观”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要求。系统设计、特殊人群设计、生活方式设计、可持续发展设计、非物质设计都可纳入绿色设计的范畴。

三、研究对象的历史

我国儿童家具产业起步较晚,因此关于儿童家具的研究历史也较短,国内最早对儿童家具有所研究的论文是童文浩从人机角度展开分析的《儿童家具》。中国知网上对儿童家具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探期、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期。初探期停留在单纯地分析研究色彩、造型、人机在儿童家具设计中的运用这一浅层,刘畅在《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上发表的《设计不安于“弃”——永续性环保设计》一文,在“用过即弃”而造成资源浪费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了产品永续性环保设计的理念,自此儿童家具的研究开始步入了成长期,该时期尝试从绿色设计的层面上进行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尉锋在《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上发表了《浅谈可成长性儿童家具设计》,指出了当时儿童家具设计颜色、造型、功能单一和家具未能满足儿童生理及心理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可成长性儿童家具的设计原则。同样提出了可成长性设计原则的是岳翔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发表的《儿童家具的可成长性设计探析》一文。袁蓉在《工业设计研究辑刊》(2013)发表的《我国儿童家具中的绿色设计浅析》中阐述了儿童家具的绿色设计应从材料、造型结构和色彩的角度出发。2014年以后,关于儿童家具的研究便开始快速的发展,如汤浩、王静和谌涛在《包装工程》(2014)上发表的《基于一物多用理念的儿童家具设计》一文中,作者通过分析一物多用的理念、方法以及儿童家具的设计特征,找出两者在成长性、玩具性及低碳环保等方面的契合点并提出了4种基于一物多用理念的儿童家具设计方法,即功能转换法、空间集成法、模块分解法以及形态仿生法。王晓瑜、刘宗明、刘文金、秦旗等都在儿童家具绿色设计领域有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仍未上升到精神层面。

四、研究对象的现状

国内对儿童家具绿色设计的理念层出不穷,据近三年中国知网查询的结果,可持续性设计已成为一个新的设计理念方向,该理念关注的是如何设计出能够满足儿童各个成长阶段生理与心理需求的儿童家具。关于儿童家具的可持续性设计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功能导向型和情感导向型。功能导向型是指增加或延展家具的功能而使其使用寿命延长,这也是最早出现的类型,朱云、刘秀和肖潭在《包装工程》(2015)上发表的《基于可成长理念的学前儿童家具设计》中提出了可拆卸调节设计和组合模块化设计的儿童家具成长设计的方法,该设计方法首次系统地从功能的角度出发从而延长家具的使用周期。穆存远和刘学敏在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的《基于需求层次的儿童家具设计原则》(2015)中,以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为依据,以儿童的身心特征为出发点,鉴别儿童不同层次的需求,并据此提出了四项儿童家具设计原则,即实用性、安全性、趣味性和益智性。于东玖和张浩在《包装工程》(2016)上发表的《基于使用性的儿童家具可持续设计研究》、张琳在《大众文艺》(2017)上发表的《儿童家具的可持续设计研究》中也提出了多功能设计的设计策略。魏蓉的硕士论文《多功能儿童家具的探究》(2016)中提出了把儿童玩具与家具结合的设计新构想,解决了儿童家具仅仅作为家具存在的问题。许志丽在《大众文艺》(2017)发表的《论儿童家具设计中的可成长》中提出了运用形态特征和结构方式来设计可成长性的儿童家具。情感导向是指利用使用者的使用心理,对儿童家具产生一定的情感依附,从而减少家具更换的频率,以此来延长儿童家具的使用生命周期,达到可持续的目的。

关于情感化的研究可见于期刊和学位论文,例如:何小娟在《包装工程》(2015)上发表的《现代青少年家具的设计方向研究》中提出了将家具与阅读习惯、交流分享和亚文化结合的新的研究方向,给儿童家具的设计指引了一条可以从情感角度出发的新方向。谢艳虹在《艺术研究》(2016)上发表的《动漫文化在儿童家具创意设计中的情感传递》中分析儿童和家长的心理情感需求,将动漫元素有机地融入到儿童家具的设计中,以动漫文化在儿童家具设计中为情感传递纽带,延长儿童家具的使用寿命。盘湘龙和罗英皇在《包装工程》(2016)上发表的《儿童家具的可持续设计研究》中阐述了儿童家具可持续性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儿童家具可持续设计的三大原则,即模块化设计原则、材料的可持续性原则和人性化设计原则,这一设计原则虽然把功能、材料和情感结合在了一起,但却不够系统。曾艳萍在《工业设计》(2017)上发表的《基于儿童家具情感化设计的思考》一文中,结合儿童的自然成长规律,从仿生设计、趣味性、模块化等角度来探讨儿童家具的情感化设计,提出了儿童家具在满足科学合理的使用功能的同时,也应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

五、研究的趋势

根据文章的论述及对市场上现有的儿童家具的分析,我国的儿童家具设计不管是从功能上还是从情感上都正在尝试向绿色设计靠拢,但依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儿童家具的设计过于卡通化,因此在造型上限制了它的使用周期,在儿童的心理日趋成长成熟时,这些卡通造型就会让他们感到幼稚而想要更换家具;二是功能略显单一,不够多样化;三是用户对家具的情感依附还不够。因此,儿童家具设计如何引导用户不再在家具未达到使用生命周期时抛弃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在工业4.0产品可定制的时代,家具模块化、极简化、材料环保化、全屋可定制加以情感化的可持续设计必是未来儿童家具绿色设计的研究趋势。

六、结语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产品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并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正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绿色设计已是设计的必然趋势,儿童家具虽然占据着家具行业很大的一部分,但依然不能脱离绿色设计的轨道,如何设计出满足儿童成长各个阶段的家具,让家长不提前更换,是儿童家具设计的重点。家具模块化、极简化、全屋可定制加以情感化的可持续设计或许可以为未来的儿童家具设计指引一个新的反方向。

参考文献:

[1]童文浩.儿童家具[J].家具,1981(1):9-10.

[2]刘畅.设计不安于“弃”:永续性环保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2):131-133.

[3]尉锋.浅谈可成长性儿童家具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4):185-187.

[4]岳翔.儿童家具的可成长性设计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2):123-126.

[5]袁蓉.我国儿童家具中的绿色设计浅析[A].工业设计研究辑刊第一辑[C],2013:4.

[6]汤浩,王静,谌涛.基于一物多用理念的儿童家具设计[J].包装工程,2014(2):24-27.

[7]朱云,刘秀,肖潭.基于可成长理念的学前儿童家具设计[J].包装工程,2015(16):61-64.

[8]穆存远,刘学敏.基于需求层次的儿童家具设计原则[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40-145.

[9]何小娟.现代青少年家具的设计方向研究[J].包装工程,2015(24):23-26.

[10]于东玖,张浩.基于使用性的儿童家具可持续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6(14):109-112.

[11]谢艳虹.动漫文化在儿童家具创意设计中的情感传递[J].艺术研究,2016(4):54-55.

[12]盘湘龙,罗英皇.儿童家具的可持续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6(8):94-97.

[13]许志丽.论儿童家具设计中的可成长[J].大众文艺,2017(2):89.

[14]张琳.儿童家具的可持续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7(3):89.

[15]曾艳萍.基于儿童家具情感化设计的思考[J].工业设计,2017(7):58-59.

包装工程论文范文第7篇

通过对包装工程专业课程的分析对比,本论文选择《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作为实验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在包装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诸多课程中,《包装材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包装材料”在包装学科和包装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教学内容涉及纸、塑料、金属、玻璃及复合包装材料等,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分散,理论性较强且比较抽象,很多基本理论的理解需要通过应用于实践来加强,因此,研究《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的改革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应用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2、《包装材料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

我校包装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设置了商品包装技术和商品包装设计两个柔性方向,《包装材料学》是这两个柔性方向的共同平台课。

3、《包装材料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

通常是包装专业学生进入专业阶段后的必修课程,本课程对学生素质和创造性的良好培养有利于他们在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中继续提高和发挥其创造性。

《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的内容及分类

1、实验内容

《包装材料学》课堂教学所涉及的各类包装材料的原料、成品材料以及相关容器的性能检测项目很多。例如纸类包装材料,我们既可以对制造包纸所用的纤维原料进行分析检测,也可以对纸或纸板的性能如抗张强度、耐折度等诸多性能进行测量,由不同种类的纸或纸板制成的纸箱、纸盒、纸袋等包装容器的性能检测项目也很多。同样,对于塑料、玻璃、金属及复合包装材料,我们都可从制造原料、成品材料、成品容器的大量的性能检测项目中找出适合包装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要求的检测项目作为课程实验教学内容。

2、实验的分类

从包装材料的类别上分,《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可以分为:(1)纸包装材料性能的检测,包括纸与纸板抗张强度、耐折度等主要的物理性能的检测,与瓦楞纸包装相关的环压强度等性能检测,纸与纸板拉毛强度、吸收性能等适印性能检测;(2)塑料包装材料的性能检测,PE、PP、PVC等多种塑料的包装性能如热封性、阻湿性、阻气性、透明度、拉伸变形率、热收缩率等等;(3)玻璃包装材料及容器的包装性能检测实验;(4)金属包装材料及容器的包装性能检测实验;(5)复合包装材料性能检测实验;(6)辅助包装材料性能检测实验,例如印刷油墨的印刷适性检测、粘合剂的流动性、粘合强度检测等等。

从实验方式上分,《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与其他学科的实验课程一样,也分为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

验证型实验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验证型实验是《包装材料学》课程传统的实验方式,主要内容为各种包装材料性能的检测和分析,实验内容广泛,比较容易组织,学生可以在比较少的学时内开展较多的实验项目,较易达到对理解材料性能、掌握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操作的实验目的,但较少触及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较小。

《包装材料学》课程的设计型实验是在学生学习了包装材料的结构、性能并掌握了制约包装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有了较完整的包装材料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的介于基本教学实验与实际科学实验之间的、具有对科学实验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特点的教学实验,这类实验课程通常要求学生确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利用现有实验检测条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写出比较完整的实验报告。设计型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学们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论证、实施、检测和分析,有利于培养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和提高进行科学实验的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改革实践

1、改革前的《包装材料学》实验课程

我校包装工程专业成立于1995年并同年招收本科生,《包装材料学》课程于1997年起开设,开设至今,本课程实验学时一直为10学时,开设时间为第5学期。

课程开设之初,采用了传统的验证型实验方式,在众多的包装材料性能检测项目中,我们根据课程教学重点和实验室条件,设置了三组实验,各组实验项目为:第一组,纸张性能检测,包括纸张定量、厚度、抗张强度、耐折度、耐破度、撕裂度、白度等;每二组,瓦楞纸板及原纸性能检测,实验项目包括瓦楞纸板边压、平压、粘合、耐破、戳穿等强度,原纸的环压强度等;第三组,塑料包装材料性能检测,实验项目包括塑料薄膜的拉伸强度、粘合性能、收缩性能的检测与比较等。从实验效果上看,实验项目比较齐全,实验量饱满,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够达到学习、理解、验证、掌握的目的,美中不足的是学生的科学研究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得到的开发较少。

2、改革验证型实验为设计型实验

目前,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十分迫切,一味采用传统的验证型方式来填满学生的实验教学环节显然无法适应其需要,因此从2005年起,我们对原有实验进行了改革,以设计型实验取代了以往的验证型实验,通过三年多的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将实验内容集中化、实验研究的问题深入化

设计型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而创新思维应建立在对问题有较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实验所涉及的内容不宜太分散,所以我们将上述的三组实验集中为一组。通过分析包装材料课程的各项实验项目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及与设计型实验的适应性,确定了“瓦楞纸板的设计、制作与性能分析”的实验项目。为了使实验内容具有完整性、连贯性和兼顾实验结果的可分析性,我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内容:(1)选择瓦楞原纸和箱纸板的种类,并确定楞型;(2)检测所需原料的主要性能;(3)设计粘合剂配方并进行配制;(4)压制瓦楞芯纸;(5)裱制瓦楞纸板;(6)干燥瓦楞纸板;(7)检测制作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参数;(8)检测所得瓦楞纸板的定量、厚度、边压强度、平压强度、粘合强度等主要性能;(9)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整个实验为10学时,分三次进行,内容前后呼应、连贯,形成一个整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由于实验内容的集中使学生可以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学生可以根据实验任务和实验室条件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过程中,特别在粘合剂的配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案,并能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来提高对所研究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因此,改革后的《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对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实验报告撰写模式的改革

在实验报告的撰写方面,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我们对实验报告的撰写模式进行了较大改革,将传统模式中的实验设备工作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淡化,提出了以“实验方案可行性及合理性论证、实验方法说明、结果与讨论、存在问题及分析”几部分为主体结构的实验报告模式,着重强调对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合理性论证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改革创新点总结

通过几年的课程实验改革实践,我们体会到了改革后的《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教学在多个方面起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所以,这次课程实验的改革是很成功的。总结这次实验改革中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实验内容的创新

改革后的实验内容围绕“瓦楞纸板设计、制作与性能分析”这一主题,把相关理论知识合理整合,内容连贯系统,理论与实际联系较紧密。实验内容中既需要学生实验操作前对实验方案进行精心设计,又要求学生在实验后对结果作综合性的分析讨论,设计性和综合性兼备。

2、科学研究能力及态度培养上的创新

实验要求的设计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查阅较多的文献资料确定粘合剂配方和配制工艺,对实验过程和结果影响较大,有时可能会面对失败,需要及时分析甚至并重新进行,使学生的研究、分析能力从中得到提高。

3、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所需粘合剂的选用与配制,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的修改、各实验小组之间方案及结果的对比以及实验过程中因方案问题造成的失败,学生经常需要动脑提出新的方法来解决和改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4、培养协作精神的创新

由实验内容要求,需一组内几名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学生很重视自己在本组的作用,很多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己的团队精神。

5、论文撰写培养方面的创新

本实验报告的撰写一改以往叙述的方式,改为按照科技论文的格式撰写,加强方案论证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既符合实验内容安排要求又对学生科技论文撰写能力进行了初步培养,一举两得。

结语

包装工程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包装工程;教学改革;科技竞赛;实践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TB48-4

1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包装工程专业是新兴的综合性、跨学科的综合性工科专业[1],如何借鉴国外大学包装工程专业的先进办学经验,构建面向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即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保障机制,结合包装工程专业特点,改革建设以实践创新能力、工程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夯实基础、注重实践、引导创新的包装工程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如何深化改革,构建创新性人才的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兴趣、科学思维、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值得思索的问题[2]。

2 提升包装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改革与实践

2.1 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是实践创新教育实施的突破口,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创新教育必须以课程为背景。结合包装工程专业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坚持贯彻“厚基础、宽口径”的基本原则,注重素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借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的契机,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相呼应的人才培养模式[3]。

在理论教学方案改革方面:以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推行弹性学制,按照有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目标设计大学生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思辨能力;同时可以积极推进大学生国际交流的能力,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坚持开展学生科技作品大赛及创新大赛等活动,使实践创新教育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4]。

在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方面:以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及毕业设计为主要环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实验教学应根据我校包装工程专业的特点统筹安排实验内容,合理选择实验项目,按照理论课程教学计划,由浅入深地开展验证性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创新)型实验。

其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也是学生锻炼实践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目前,包装工程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选题比较陈旧,变化较少,与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实际差距较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法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应适当加大学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能够充分锻炼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环节的力度,增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选题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的时间,真正地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实习环节也是学生获取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一个主要来源。目前,专业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流于形式、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引导性不够、时间较短、走马观花等问题,,学生并不能真正地通过实习对本专业的知识更深入地了解,更加无法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学生获得的知识较少,印象不深,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同时,专业教师本身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实习经费不足限制了实习的地点和时间;另外学校及学院与包装企业沟通不足,提供的机会较少。结合我国包装企业的特点以及包装工程专业学生较少的特点,学校及学院应积极与包装企业沟通,增加专业实习时间和机会,并配备实践经验充足的专业指导教师,使学生在企业能够充分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甚至是创新能力。

2.2 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

2.2.1 教学模式的改革

改变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提倡和鼓励开展讨论式、问题式、自主性、参与学习性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试一试”,使他们拥有讨论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以此来发展和挖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发现、创造、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才,我们必须使学生从传统的“吸取―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充分的“试一试”的机会,积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民主气氛,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标新立异[5]。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独立查找资料、了解某一包装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动态,并撰写小论文,以提高科研能力;也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引入设计方法学,确定特定任务,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实现特定任务的功能;或针对某一特定产品,设计合理的包装结构和实际产品,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兴趣。

2.2.2 实践环节的改革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力度,达到实践教学在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过程中应起的作用。

首先,在实验设置方面,从包装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根据包装工程专业特点,选择合理地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合并内容重复或类似的实验题目,由浅入深地构建具有内在联系的、层次分明又能够形成系统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特别是对于设计型实验项目的确定,应既具有综合性,又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从文献资料查阅到实验方案设计、确定,到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分析并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其次,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并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学生在进入大四的后期,主要任务就是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而以往的毕业设计课题几乎都是老师拟定,学生选择,这就导致有很多学生的很多特长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在毕业设前期,甚至是学生刚刚进入大二的时候,可以尽早地使学生进入专业课的学习状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对于不同领域的知识有一个简单地了解和涉猎,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提高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新,在毕业设计方向选择时,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或者让他们参与到老师的科研课题中,通过知道老师的定期检查和鉴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责任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6]。学生通过科研创新实践的磨练,实践创新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2.2.3 科技竞赛辅助提升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坚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实践环节的开展,将创新训练项目的效果发挥到极致。科技竞赛是驱动大学生发挥自身潜能和创新能力锻炼的有效途径。在完成科技竞赛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将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综合地进行运用,这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对参赛作品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更是变被动为主动,在指导教师的不断激励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兴趣。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创新实验和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提炼出创新项目的研究方向,围绕着确定的研究方向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确定项目研究方案,直至项目实施乃至项目结题,整个过程学生都处于主导地位,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等,同r也促进了指导教师对专业改革和建设的思考,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3 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在完成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内容和手段改进的基础上,构建有效的教学体系,以达到提升和锻炼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图1所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①整合现有实验及实训课程,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为依据,对实验及实训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开发综合性,创新设计型实验项目突出学生设计能力,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对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题目进行修改,特别是一些传统题目,已达到锻炼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

②整合整体资源,重点突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自身优势和现有产学研平台,充分挖掘、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共享实验室、先进科研设备等,构建知识创新基础教育平台;利用校内实验实习中心和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构建“高校实习实验中心―企业公司―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相结合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创新训练平台。

图1所示为包装工程专业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教学体系示意图。

3 结论

通过对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改革,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工程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客观条件,整合实习资源,将学生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实训相结合,结合包装发展及包装工程专业课程特点,将多个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开展综合性的课程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华明,吴江渝,刘治田,等. 包装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包装,2011,(02):54-58

[2]卢立新.包装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包装世界,2011,(09):21-23

[3]王芳,赵美宁.包装工程专业模块化动态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包装,2011,(02):44-47

[4]赵美宁.完善包装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实践[J].包装世界,2011,(09):36-38

[5]孙聚杰.新形势下包装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发展探索[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1,3(06):64-67

包装工程论文范文第9篇

在过去湖南工业大学的包装工程专业教学中,《包装材料学》、《包装测试技术》、《运输包装》、《包装工艺学》等专业课都分别开设了实验课,这些实验课都是在理论课的基础上附带几个学时的实验课。在过去的教学模式里,实验只是单纯起到验证、认识理论原理的作用,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但在事实上,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应当是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统一体。近些年来,我院在这方面已做了不少前期工作,从2007年起就将《包装材料学》课程由原来只有8个学时的实验设置成了拥有24学时的《包装材料学实验》独立实验课。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目前的实验项目大部分还是验证性实验,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不到培养;二是目前实验所用耗材是根据市场能够提供而购买的,由于存在局限性而缺乏可比性;三是仪器台套数少造成分组多,实验学时安排成问题;造成在相应的实验学时内不能完成所有实验的开设,对于选做实验学生几乎选择不做;四是开展的实践教学与行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不到锻炼。

二、改革包装材料学实验教学方式的具体措施

1.包装材料学内容的改革。包装材料学的理论教学,包括纸张纸板、塑料高分子、玻璃和陶瓷、金属、复合包装材料等内容。通常提供的实验教学,较多是对材料的厚度、透气性、强度、热性能、透湿性及光学性能等方面的测试和有关的计算,这些基本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对于学生缺乏吸引力,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可以优化课程体系。实验课程应该变为应用型、设计型、综合型课程,以培养学生具有应用基本理论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包装材料学实验中,可以将验证实验项目瓦楞原纸、箱板纸(厚度、定量、挺度、环压强度等),瓦楞纸板厚度、强度方面测试(边压强度、平压强度、粘合强度等)整合成一个综合性的设计性实验。首先选择不同定量的瓦楞原纸和箱板纸,制备不同成分配比的淀粉胶,自己制作成不同层数、不同楞型、不同配方的淀粉胶黏剂的瓦楞纸板,同时可以制成瓦楞纸箱。然后我们通过测试瓦楞原纸、箱板纸的挺度(或环压强度),或者瓦楞纸板的边压强度的数值,分别用Makee公式和Kellicutt公式以及Wolf公式,可计算出瓦楞纸箱的理论抗压强度值。同时,通过对瓦楞纸箱进行抗压强度测试,可以得出瓦楞纸箱的实际抗压强度值。让学生分析瓦楞纸箱抗压强度理论值和实际测量值差别的原因,找出影响瓦楞纸箱抗压强度的因素,从而对影响瓦楞纸箱强度的因素如原材料强度、胶黏剂、楞型及层数,以及瓦楞纸箱的结构、制造工艺以及外界流通环境有了充分的认识。利用这一综合性实验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多方面了解理论数值与实际测量数值的差别和影响因素,并把实验报告写成小论文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2.网络视频辅助教学。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包装材料学实验课中的验证性实验项目的实验过程进行拍摄,并把视频资料上传至实验室网站,学生可通过网络对验证性实验项目进行了解,可利用学院的开放性实验室的优势,选择课余时间对验证性实验项目进行操作,从而空出学时来满足综合设计性大实验的需求。

3.实验材料制备。由于学校购买的耗材存在局限性,有些耗材不能完全按照需求来购买,从而造成数据的可比性较小。如果采用自制实验耗材,通过实验耗材的制备可以了解材料的加工成型工程并可改变配方,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可比性,并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创造性。

4.与科研结合。将综合、设计型实验与毕业论文课题或者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并将行业的横向课题引到实践教学中。目前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就以我校为例,每年都会汇总相关企业生产中面临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分解成为与实验相关的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同时可以让学生多接触实际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并且能够紧密地联系实践,从而不会造成书本和实践脱节。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包装材料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将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内容向综合设计性实验类型转变,以培养学生具有应用基本理论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自制实验材料改变配方,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热情,增加创新和综合性实验项目并将该类实验项目的内容与企业紧密结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在一起,这些都将有利于学生对包装材料学实验课程的学习。

包装工程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工科;毕业实习;教学研究;多点式;分散集中

毕业(生产)实习作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工科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学科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校内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校内理论学习的有效总结,是本科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不可替代的环节。以包装工程专业为例,通过生产毕业实习,使本专业学生了解包装机械生产企业生产流程、包装印刷工艺流程、包装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并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沿,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与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 工科专业生产(毕业)实习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本科专业生产(毕业)实习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陈为旭等人总结为:开放型实习、集中型实习和部分开放部分集中型实习。开放型实习就是让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教师制定总的实习任务要求,剩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使得实习针对性更强,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同时,“小班”实习也解决学生跟班、定岗位参加生产操作这一难题。集中型毕业实习即由学校相关组织、教师统一联系,在某地的工厂进行集中实习的传统方式。其优势在于: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可对参习学生的思想认识、业务知识和纪律意识等方面进行教育指导和宏观把控。而部分开放部分集中型实习即由相关指导教师带领部分学生结合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到有关单位进行调研、实习与参观。

当然以上三种实习方式也各有其不足。比如,开放型实习就可能会因学生自身原因无法找到适宜的实习单位或不认真对待实习,草率应付,造成实习质量下降。而集中型实习也可能会因为人多使得实习变成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一切工作均由学校和老师帮助联络沟通,学生缺乏社交锻炼机会。部分开放部分集中型实习的费用很大,给学生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以包装工程专业为例,作为交叉学科,其专业面很广,因此该专业的实习任务要在至少两个单位才能完成。目前山西省甚至华北地区的包装工业都相较落后。以中北大学为例,考虑到包装工程专业教师人数少、教学任务重等特点,为了确保实习质量,2012年以前只采用集中式实习,到包装工业比较发达的天津市进行为期三周的实习,指导教师投入工作量比较多也耗费较多费用。

2 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课题组以中北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包装工程专业为试点,依照现代工程技术的综合性特点,结合包装工程专业业务培养目标要求,结合生产(毕业)实习现状,进行广泛实践探究。

2.1研究目标

依照现代工程技术的综合性特点,结合包装工程专业业务培养目标要求,结合生产(毕业)实习现状,加强校企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包装工程实习基地。通过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生产(毕业)实习的积极性,加强培养包装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并考虑如何控制成本,使毕业实习发挥最大作用,具体如下:第一,充分调查和分析,借鉴国内外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了解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模式的利弊及其特点。第二,探索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模式的培养策略和培养目标。第三,探索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模式的培养方案和培养体系。本研究以中北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包装工程专业为试点,可以推广至其他工科专业的生产(毕业)实习。

2.2研究内容

第一,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模式的利弊及其特点研究。深入了解国内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发展历程,调查掌握学生对目前实践教学模式的意见和改进需求及其企业对毕业生的素质及能力要求,分析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模式的利弊及其特点。

第二,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模式的培养策略和培养目标研究。研究和借鉴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模式的探索,根据其利弊及特点,探索当前形势下适宜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模式的培养策略和培养目标。

第三,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模式的培养方案和培养体系研究。研究和借鉴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模式的探索,根据其利弊及特点,探索当前形势下适宜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模式的培养方案和培养体系。

第四,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模式的具体内容研究:a.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主体:对企业的资格、适应性界定。b.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形式:高校和企业联合以何种形式进行。c.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适用范围:哪些学科专业适宜实施。d.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实施程度:对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实施程度进行定量分析。e.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模式的具体环节设计:对不同的实践环节进行设计。

2.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实习模式由原来的集中实习转变为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模式;实习基地建设的深入化、实际化问题。高校和企业进行深入、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发挥各自优势,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实习时间的合理安排问题。预期达到既能延长实习时间,又不与学校的教学任务安排冲突。充分调动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目前实习经费不足,实习地点只能集中在山西省内甚至太原市,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的现状,进行针对性改进,提出具体措施并实施。

3 实践方式

经过前期到企业进行调研和洽谈沟通,2014年暑期组织中北大学包装工程专业2011级本科生前往深圳金之彩印艺有限公司、虎彩(东莞)印艺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蚌埠金黄山凹版印刷有限公司、太原市翰林包装彩印有限公司等地进行分散实习。尤其是在虎彩(东莞)印艺股份有限公司的实习由原来三周的见习转变为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结合暑期进行),从单一的参观转变为定岗动手实践实习。企业提供相关的内部培训,使学生了解行业知识、熟悉企业文化,并对职场有了初步认识。

4 总结

通过对包装工程专业生产(毕业)实习体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究,提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模式,从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模式的形式、适用范围、实施程度、实施方法和具体环节设计等方面着手,结合地方性综合大学的实际情况,探求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模式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具有很强的理论、社会及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丰富了中北大学原有的包装工程专业生产(毕业)实习方式,由原来的全体集体实习转变为多点式的分散集中定岗实习,选择了5家从事不同类型行业的包装企业,包括包装设计、包装印刷、纸质包装和军品包装等。通过微调教学计划,实习时间放在大四第一学期的前三周,和暑假结合起来,由三周扩充为两个月,让学生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企业和熟悉岗位。通过与企业深入沟通与洽谈,企业给予实习学生相应的劳动报酬,并由企业解决吃饭、住宿、企业实习入场费和培训费等现实难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习基地由山西省可以扩展到全国各地,尤其是可扩展到经济发达的珠三角等地。同时也通过这种合作模式,高校与企业的联系更加密切,实习基地的建设更务实、长期、稳定和深入。与此同时,课题组结合了中北大学包装工程专业的专业设置、师资、实验设备、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对目前施行的实习方式、地点及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改进,有自己独特的专业特色和环境特色。

在生产(毕业)实习经费捉襟见肘的现况下,其他理工科专业的生产(毕业)实习通过借鉴本专业的模式,在保证并提高实习质量的前提下,可以解决实习经费问题,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知,让企业对高校学生的实习认识由“走一走”“看一看”转变为“在实际岗位上做了具体的事”,企业对高校学生的认知观念也将有一定转观。

参考文献:

[1]尹戴忠.高校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破解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7:93-95.

[2]陈为旭,赖植滨,王昊.对提高包装工程专业毕业实习质量的一些思考[J].包装与食品机械,1994,(3).

[3]陈为旭,赖植滨,王昊.提高包装专业毕业实习质量的思考[J].包装工程,1994,(5).

[4]廖晓纬.校企合作低成本高效率 毕业实习的一种新模式[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14,(1): 131-133.

上一篇:数理统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高职酒店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