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面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08:51:02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报纸版面设计的创新必须充分认识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取长补短,才能持久发展。新媒体基于网络资源,通过数字页面承载进行信息传播,其优势在于实时性强,互动性高,传播范围广,传播形式丰富。比如论坛、微博、微信等,都是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将网络数字资源,包括以文字、图片、影音等为载体的各类信息,实时不断地传递到读者所能接触到的任何屏幕上,如手机、电脑、户外灯箱等。对于传播者而言,如果没有人为限制,他们几乎可以传播任何想要传播的信息给任何一个人。这些优势都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新媒介的数字版面设计可以将信息编辑成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形式,通过图文影音的混编,将读者的阅读体验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而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融合,实现了新媒介的移动化,新媒介版面的智能终端版,如手机版和Pad版,也应运而生,从此读者的阅读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信息的传递和互动分享无处不在。

新媒体在版面设计上带来颠覆性体验的同时,也存在其固有的缺陷,如信息海量带来的焦点涣散、虚假信息带来的困扰和误导、新闻内容的粗制滥造对阅读体验产生消极影响等。新媒介版面通过层层嵌套和链接应用,承载了大量的信息,但信息量过于庞大,超出了读者所需要和真正能够消化的范围,读者在浏览中耗费大量的时间,却难以找到自己的焦点。久而久之,读者可能会失去持续关注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一些新媒介版面是一个开放互动的平台,其弊端在于虚假信息满天飞,对个人理解及舆论导向都带来极大的误导,一些还对现实生活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另外,由于强调实时更新和信息量,许多新媒体缺乏足够的能力和时间来对新闻或信息进行高质量的编辑或深入报道,在内容编排上,往往简单地以标题、图片和简短文字的形式进行复制,对于内容的要求也主要是突出抓眼球的关键词或图片。对于读者而言,很多新闻并没有太强的可读性。

二、基于阅读体验的报纸版面优化设计

通过研究门户网站及新闻网站的手机终端页面,笔者认为报纸版面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合理运用新媒体,提升内容的吸引力。读者在进行文字阅读时需要投入更多的专注度和时间,如果仅仅是大量的文字,则读者会产生阅读疲劳。新媒体中一则新闻的开始往往采用吸引人的标题及图片,文字描述较少,并穿插视频、图片等。对于报纸而言,需要保持深入和严肃,可以将核心的描述及评论放到文中,而对于其他支撑信息可采用图片图表的方式附注;在页面中如能够优先使用一张或少数经典图片,不仅能够提升关注度,还能够大大提升转载率。精彩而简练的评论同样能达到此效果,因此报纸需要以新媒体的形式来体现优质的内容。提升易用性,形成差异化的版面风格。新媒体出现后,读者面对五花八门的界面,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报纸需要树立自己稳定的版面风格,并从读者阅读时对色彩、结构等的心理反应来指导设计。首先,在颜色搭配上应采用能够使人心情放松和平静的冷色调,以缓解读者在长时间阅读中形成的心理压力;其次,对界面进行清晰的具有等级差异的板块划分,不出现交叉或雷同,能够帮助读者在海量信息中梳理线索及路径,从而减轻迷乱及烦躁感;最后,保持风格的稳定,突出个性。无论是主页或分页的结构、用色,还是每种新闻的编排,都需要形成固定的版面,从而加深读者的印象,提升辨识度。

机关报、商业新闻报及产业报等在内容和版面结构上需要保持一定的严肃性和简洁性,但在图标、颜色及叙述形式上可以借鉴网络流行的形式,如以图表及标识作为叙述和分析的路标,形成形象的逻辑线路,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而都市报、生活报、周末报或生活服务类报纸,应在界面上适当减少小块信息的堆叠,而借鉴杂志的表现形式,筛选有限的优质内容,提升文字内容及图文搭配的品质。增加交互模块,引领舆论导向。交互是读者普遍的需求,尤其是在报纸这样权威和专业的媒体上,读者更加迫切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相比其他媒介普遍存在不理性的互喷、造谣等现象,报纸的互动模块需要引入公众人物作为支撑,如知名记者、评论人等。这些具有强大舆论影响力的公众人物,能够在互动中起到稳定局面及引导风向的作用。报纸需要继续保持客观、真实、深入等传统的原因也在于此。只有报纸的优质报道本身能够继续保持,那么就能与公众人物形成配合,发挥各自长处,从而维护舆论的积极性和严肃性。另外,线上线下联动交互界面设计,要求无论是在纸质版面,还是网络、应用等界面,都在具有统一的UI体系,即实现报纸的标志、标语或符号的统一。如在纸质版面中的固定位置设计互动区,如客户端二维码、其他平台中的链接标识等。统一的UI体系能够加深读者的印象,在线上线下都能形成对报纸一致的印象。

提升纸质报纸的便携性和内容可读性。在新媒体兴起之后,读者对信息可随时获取,如手机、平板电脑等都可以随身携带并连接网络。纸质报纸尽管没有即时更新的功能,但也可以通过提升便携性及可读性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根据调查,报纸尺寸的小型化已经在欧美国家广泛展开,读者不再需要足够的空间将报纸展开,而是类似书本版面,增加页面数量并单手可操作。从可读性上看,传统纸质报纸的突出特点是注重论述事件,并尽可能涉及多个方面,但往往单调地使用叙述性的文字及图片,可读性较差,即大段的文字中关键信息很少,且单调乏味。有的纸质报纸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和招聘信息等,根本没有突出差异及个性。因此,纸质报纸应简化文字描述,以高质量的图片等形象元素对高价值新闻进行深入剖析,并减少广告或生活信息板块,将报纸制作成简版的图书,将有助于提升读者的体验。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一、校报版面编排的设计理念

现代社会,一切商品都讲究包装,报纸也不例外,校报版面的编排设计,也可以算作商品包装的一部分。现代报纸版面编排的设计理念有三条基本的原则:方便易读、简约、有冲击力。

方便易读。报纸版面的编排最重要的原则应该是方便读者阅读。读者看报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这要靠内容提供来满足,而版面编排设计的目标就是降低读者的费力程度。现代版式设计确实非常讲究形象包装,但报纸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看内容的优劣,其次才是形式的高下。校报编辑设计编排版面,最根本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最优的服务,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利用报纸版面所具有的形式美感,去引导读者深入地探究其版面内容的意义。

简约。现代报纸的版面编排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简约,即简洁明快。这是驾驭版式设计的灵魂。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观点是:简洁单纯的现代主义风格是平面设计的主流,迅速有效地传达信息成为平面设计的追求。报纸的首要功能是传播信息,因此,版面设计必须围绕这一基本功能来进行,而不是为好看而好看,为设计而设计,舍本求末,适得其反。所以,报纸的版面既要高度洗练,又要新颖美观,使读者在阅读报纸、接受信息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有冲击力。校报的版面编排有冲击力,就是版面的标题、新闻照片和图片很醒目、很出彩,能抓住读者的“眼球”,有视觉上的冲击力。每一张报纸版面都有一个视觉冲击中心(CVI),这是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提出的一个概念――CVI(TheCenter of Visual Impact)。他认为,一个有创造性的、新颖和谐的版面设计,就是要在版面上安排一个强有力的视觉冲击中心。所谓视觉冲击中心应该在一瞥之间吸引住读者的目光,如果将整张报纸进行“井”字分割的话,视觉中心应该在左上方。

二、校报版面创新的思路

新闻事业是常干常新的事业,新闻工作是最需要创新的工作。校报编辑要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不断开拓,不断进取,不断探索,采用新的手法和形式。每期校报的版面都应该是新鲜生动,吸引广大读者的新面孔,校报版面的创新是体现新闻事业常干常新的重要方面。

校报版面编排要突出校报的特色和风格。高校校报既是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又是以年轻大学生为主要读者群的青年类报纸,也是为教学科研学术服务的报纸。所以,校报一版应该借鉴党的机关报,整体风格应该是准确鲜明、庄重、大方,既严肃认真,又亲切和蔼;二版校园生活版,《河南科技大学报》为《缤纷校园》;四版为文艺副刊,应借鉴《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青年类报纸。版面追求鲜活生动,色彩鲜艳,动感激情,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大学生具有青年人特有的朝气与活力,对事物有其独特的眼光,对校报版面的设计,他们崇尚活泼、新颖的构思,所以,二、四版的版面设计编排要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爱好。三版为教学科研、学术版,应该借鉴《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版面的风格应该是大方、典雅、文化气息浓厚。四个版各有分工、各有侧重,整张报纸要统一,形成高校校报独特的编排风格与特色。

校报版面要适应青年学生,编排新潮的秀美版面。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师生员工渴望一种能够迅速快捷地传播新闻内容与形式的版面,即向社会报纸学习,采用新潮的秀美版面。新潮秀美式版面的特征是:标题粗黑、文章短小、多用板块、线条灵活、图文并重、图片多样、巨幅醒目、动感较强:①浓眉大眼型。在编排方法上,采用大标题,长题短文,厚题薄文,曲直线交错,色彩对比强烈,使报纸呈现出“黑脸膛”(色调重)、粗眉毛(大标题)、大眼睛(大照片)、轮廓分明(粗线分割和围框)的风格,给人以“浓眉大眼见精神”的视觉效果。②眉清目秀型。在编排方法上,以“简约”为设计原则,版面上强调空白的作用,标题不使用铺底纹、反白等装饰手段,文与文之间不用线条分割,而用空白代之,这种“淡妆”的打扮,使版面显出舒朗、素净、秀雅的美感,更符合大学师生简约、平和的审美习惯。③版面编排要易于操作,如果版面设计太复杂,制作过程费时费力容易出错,还影响时效性,是不可取的,校报编辑要注意这个问题,版面编排应力求简洁、流畅,具有伸缩性,要多用矩形版式,给文块、标题、整版留下适当的伸缩空间,形成相对稳定的版面风格。

总之,新潮秀美式版面个性鲜明,讲究创意,适应年轻人和知识分子的阅读心理,大方、简洁、流畅、舒展、版面语言丰富、精练,表现手法灵活、充分,讲究新闻表现的视觉冲击效果,迅速吸引读者,使读者能够直接、快捷地了解新闻内容,获取更多的信息,因而受到校报读者的欢迎。

校报要努力编好头版,办好特色专栏。头版新闻是整个版面的脸面,编好头版的关键有三条。①选准能吸引读者眼球的头条新闻。头条新闻是整个版面的橱窗,没有一个好的头条,整个版面的重点就无以显现。好的头条不但以其自身的魅力传播重要信息、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而且能起到激活其他新闻的作用,从而提升整个版面的吸引力。当然,有时候头版头条、二条会让位给重要会议和领导人的活动,读者不一定感兴趣,这时,就要在版面的中、下部突出读者爱看的稿件,增加版面亮点,使之成为视觉中心。②精心撰写,修改好能压得住阵脚的有分量的评论员文章。评论文章是整个版面文章的灵魂。但是,目前校报一版刊登的评论文章很少,社论一学期还不发一篇,即使偶尔刊登一篇评论文章,质量也不高,所以,这方面的工作,校报需要加强。③刊登有冲击力的新闻照片。照片是版面的眼睛,是校报视觉冲击的中心,是亮点。整版没有一幅图片的校报,当今时代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办好特色专栏,是校报提高质量和水平、办出特色的重要途径。每个版面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专栏和拳头产品,形成自己独特的版面风格,各放异彩,这也是校报寻求多样化的报道形式的重要方面。

(作者为河南科技大学校报主编、副编审)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1.1视觉冲击,醒目第一

1.1.1第一视觉色彩

在纸质媒体上,先不论内容是否美丽,首先华丽的外表,第一感官便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绚丽明亮的色彩,粗大浓重的标题,简洁的单元或格子,大幅照片的张贴“招摇”,无疑在第一时间吸引到众多观众的眼球。

1.1.2醒目标题

标题要有统一的字体贯穿始终,给人以简洁利落之感,可以更迅速地捕捉到笔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所需信息。在编排上,由统一字体组成的标题也有了块面感。标题是读者阅读全部内容的报告,应该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和理解信息。标题不宜过长,标题的风格就像流行时装一样,在不断的变化着,所以尽量简练。

1.2模块版式,泾渭分明

1.2.1均衡“面”“块”“条”

“面”与“块”的分布,在视觉上,使读者印象深刻。“模块版式”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版面模式。“板块模式”主要是用浓重的相对显性的线条将稿件相对整齐地分割成若干块,将原有的错综很难辨别的稿件划分出“独立的空间”,文章间尽可能地减少穿插交错,破栏的方法也很简洁,可以有效的促进读者梳理信息的类别,并将现有稿件整合,最大程度的放大新闻照片的功能,诠释事件的过程。

1.2.2模块对称

2000年2月4日《大连日报》一版充满欢乐节日的气氛。两张大图片恰当的突出了当时的气氛,一张为外国朋友在大连买年货,温馨中突出中外友好的和谐;另一张为群众舞龙,在中国人传统重大的节日里,中国龙的图腾,炎黄子孙的文化一览无余。两张照片,一个右上,一个左下斜角对称,相互呼应,很好地渲染了节日的喜庆气氛,版面上的其他文章也是用板块的分割模式,简洁、大气,版面稳定,富有动感。

1.2.3融合产生动感

混合和匹配是一种重要表达的形式,让报纸“说话”,为编辑的稿件“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技术层面上,模块版式更符合现代电子排版的特点,也便于添加色块,更具备整体性。另外也表现出了较强的秩序性,层次感的增强,主次间的清晰,使得整版更为稳重有力。版面的节奏感、旋律感、方向感及其力度、气势也都融入其中。

1.3个性鲜明,独树一帜

1.3.1个性语言———新闻版面的内在美

文字是报纸版面中的主要载体,将文字进行巧妙、合理的安排,可以让读者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阅读。李苦禅大师曾说:“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深圳特区报》自1982年5月24日创刊以来,植根于改革开放,意旨鲜明,独树一帜的“性格”,将《深圳特区报》演化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纯正的语言以及简洁的板面,使得《深圳特区报》在现代报纸的版面设计上,更受读者欢迎[1]。

1.3.2版面风格来源宣传风格

人们更容易用新闻与照片或图形来吸引读者,在设计布局上,应始终考虑到每个板块的整体视觉效果。即使是评论文章,优秀的板块或照片也可以很好的组织材料和结构。因设计方向明确,版面简洁、明快、大方,这样的版面设计愈来愈受编辑的青睐。

2对报纸版面设计的思考

2.1文题比例,厚此薄彼

与现代报纸相比,传统的报纸是厚文薄题,线少,花边少,阴影(底纹)少。现代报纸的版面则相反。色调清新有力,薄文本厚标题,在装饰用的表达方式上大做文章。为了加强版面的“视觉冲击”和一些现代布局,大胆使用大标题、大照片,底纹面积大,一反版面的中间色调,追求强烈的色彩对比。有些报纸在设计上更加大胆,在一张报纸设计上推出了顶黑色和白色-黑布局,全版。“粗”和“黑”到了极致,是冲动布局设计的一种新的尝试。但这一设计风格在90年代中期,尤其是那些盲目模仿前卫风格的报纸,极容易陷入形式主义泥潭。适当的视觉冲击力对于吸引读者阅读新闻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过度的形式夸张,会使读者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不知所云,或者会产生图大于文、真实感减弱的负面影响,对此报道的真实性、公允性产生怀疑。

2.2规矩方圆,存在受限

教学板块分明,一块一块条理井然,自划界自营,这种板块模式在报纸版面的应用上比较常见,模块布局的空间限制给读者阅读造成了不便。此版面不适合组织漫长的手稿,甚至不适合短小文章的布局。在结构布局上过分突出每一个要素,很难将各板块有机地组织好,整个布局显得支离破碎。《人民日报》的多数版面,尤其是要闻版,不可能完全是板块结构,也不可能完全是穿插。这是因为,如果完全是板块结构,不仅本身存在上述缺点,甚至在技术上也难以处理[2]。

2.3统一形式,变化不足

统一与变化是一种高级的形式美法则。应该指出的是,要处理好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比例关系。过分强调统一,会引起板块单调、呆板。要实现布局优化就要善于对比、衬托,要特别注意整版对比的视觉中心。还要注意系统图,安排文章的布局,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单独看,这些内容包括文字、图、诗句均无太多的特点,甚至难以见诸报端;然而“合三而一”,却被很多人誉为版面设计的一块“绿地”。达到了“1+1+1>3”的系统效果。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在报纸;版面设计;误区;创新

一、现代报纸版式设计存在的主要误区

(一)缺乏新闻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现如今我国报纸由传统的“读文时代”逐步地转变为“读图时代”,这也是对读者更变了的阅读习惯的一种主动适应。当前各种图片在报纸版式设计中的地位获得了不断提升,例如利用新闻照片呈现出真实的瞬间;专业性较强的经济、科技报道利用图解法;更有甚者将漫画引入版式设计当中等等。但是设计人员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厚图”万万不是滥用图片,“薄文”也万万不是以牺牲新闻信息为代价。

(二)缺乏导向性

在设计报纸版式的时候,设计人员往往可以利用标题字体的颜色、字号的大小、图片的色调等版面语言,来传达一些文字不便或者不易传达的信息。鉴于版式设计的这种导向作用,当前大多数报纸开始加大对标题、图片、字号等等处理来营造版面的强势,但是一些版式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经常发生顾此失彼,过于追求版面所要营造的视觉冲击力,而走向缺乏导向性的误区。

(三)缺乏艺术性

一个优秀的报纸版面设计不但要为读者呈现出相关的内容信息,还应该促使读者在阅读报纸的时候获得美的享受。图片、字符、底纹、线条等要素在版式设计中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简单的排列、叠加、铺陈,而是要通过各种优化组合来达到最佳效果,体现版式设计的艺术性。但是当前某些报纸设计人员过于追求标新立异、独树一帜,进而走入了缺乏艺术性的误区。主要表现为:不考虑各种元素之间的协调性,混乱地堆砌版面的视觉中心,却造成了报纸版面无“中心”的现象;或者是过于重视视觉中心,却找不到重点,在版面上进行整篇整篇的视觉中心轰炸等等,这样的报纸版式设计是万万不能让读者感受到一丝美的享受的。

二、创新现代报纸版式设计

(一)创新标题

新闻标题向来被视为报纸新闻的“眼睛”,再短的新闻至少也有几百字,而读者定是不能做到一目了然,此时新闻标题就担起了吸引读者眼球的重任。一个优秀的新闻标题能够对读者产生第一视觉冲力,能够起到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揭示主旨等作用,因而新闻标题的设计也就成为报纸版式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版式设计人员应该依据新闻文章的轻重,适当地更变各篇新闻标题所占的栏数,大小结合,或者采取不同的字符、字号来突出重点新闻标题,以此来促使报纸版面上的新闻标题错落有致,美观大方。

(二)创新图片

在现代报纸版式设计观念中,图片俨然已经不在是报纸版面的陪衬品,一张优秀的新闻图片不仅能够给版面带来无穷的魅力,还且还能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版式设计人员务必应该挑选出一张具备较高新闻价值的图片作为报纸核心新闻的图片,而对于核心新闻图片的设计,应该做到“发大、发好”。这里的“发大”不仅是指图片自身的大小,而是针对整个版面而言的,而且在同一版面中决不允许出现第二张相同大小的图片。“发好”指的就是设计人员应该精心编辑、包装图片,并根据版面的具体情况将其置于突出位置,而这里的“包装”指的就是设计人员适当地应用美编手段来为图片增色。

(三)创新色彩

首先,版式设计人员应该明确彩色和黑白之间的关系,在设计版式的时候,务必应该从稿件内容的本身出发,从读者的阅读以及审美所需出发来挑选适宜的色彩。设计人员应该清楚地明了黑色是报纸版面色彩的灵魂,是一切色彩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颜色,因此版面上核心新闻的正文及标题都应该以黑色为主。而黑与白的搭配或者调和色照样能够营造鲜明的视觉效应。彩色相当于黑白色旋律的和声,具有传情达意、衬托气氛、表明态度的作用。所以,从某种程度而言,彩色只有与黑白进行合理的搭配,彩色的优势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才能有效地为报纸版面增添一抹耀眼的光彩。其次,若是报纸版面要着力形成自己独有的个性、特点,就应该在用色上多花点心思,勇于突破传统用色模式,创新用色手段。

(四)模块式编排

模块式编排指的就是报纸文章呈四边形编排,独立成块,不与其他文章发生交叉现象。现代报纸版式理论界认为,模块式编排能够有效地提高版面的易读性,它方便读者阅读,读者不必随着文章不断地翻动报纸或者大跨度地转移视线,这样一来就能够减轻读者的视觉疲劳。为此,设计人员可以大胆尝试留白,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空间,也能衬托内文,促使版面上的材料显得更有条理。

结语

总而言之,优秀的报纸版式设计不仅能够有效传达信息、强化报纸形象、提高报纸销售量,还能吸引和发开更多的潜在读者,进一步地扩大报纸的影响。为此,报纸的版式设计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着力提倡适宜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促使现代报业的版式设计走出误区,真正地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段旭君.浅谈现代报纸版式设计[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4.

[2]翁安华.浅谈现代报纸版式设计的创新[J].价值工程,2011,30(26):289-290.

[3]朱玲.报纸版式设计的现状及误区[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09,(2):57.

[4]陈皓.现代报纸版式设计特征与发展趋势[C].//2008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13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186-188.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iPad版报纸版式设计的主要类型

目前可见的iPad版报纸版式设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原有网络版数字报为基础的延伸。比如,《人民日报》、《广州日报》等报纸的iPad版式与数字报十分相似,其客户端直接向读者提供印刷版面PDF文件下载阅读, 读者可以看到印刷版的原版样式,点击版面图像相关区域或文章标题链接,或直接翻页,都可以显示正文,有的还设置有分享、收藏等简单的互动与服务功能。

另一类是内容的重新组合编排。比如《新民晚报》、《东方早报》等报纸的iPad版, 在页面分栏上也做了相应设计,一般导航居于左栏,右栏为以标题配摘要、配图等形式列出重点文章,可直接点击阅读。通过导航或翻页进入各个板块后,每个板块又各自包含数个页面,同样以标题配摘要、配图等形式列出本板块文章,点击即可进入正文页,在一定程度上对读者无法通过版面图像体会版面语言起到弥补作用,而且整体版式设计简洁大方。

iPad版报纸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

1.交互性与易读性相得益彰

交互性是数字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最大的特征,它使得读者与数字报纸实现双向的信息传递,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易读性越高,交互性越好,就越具亲和力,越能吸引读者。提供明快的版面设计和多样的互动方式是iPad报纸交互性和易读性相得益彰的具体体现。

2.动态元素与静态元素合理布局

iPad报纸版式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使得版面具有强大的视觉传达效果。与传统报纸版面相比较,iPad版报纸具有了动画、视频等新元素的表现手法,呈现出动静结合的版式风格,生动活泼,引人注目,吸引读者,但是同一版面过多闪烁的动画与视频播放,会使得这些构成元素变为干扰信息的因素,阻碍读者的阅读。所以,动态元素的运用需要把握好尺度。总之,简洁、清晰的版面更具有现代感和专业感。

3.功能性与艺术性协调统一

报纸版式艺术不仅是为报纸设计一张封面,还是以报纸的整体形态为载体的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立体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因此,版面设计首先要明确主题,然后进行立意构思,最后考究构图布局,使版面编排更好地服务于版面内容,寻找与内容协调的版面视觉语言,力求主题鲜明突出、一目了然。只有功能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才能达到版面编排的目标。

iPad版报纸版式设计的构成元素

iPad版报纸版式的构成元素除了拥有与传统报纸相同的报名、栏型、图片、文字与色彩等视觉元素之外,还有它独特的构成元素:动画,视频、音频等视听一体化传播元素,以及按钮、菜单、触控动作等人机交互操作元素。

报名:报头是报纸的招牌,是报纸CI (Corporate Identity,企业识别)意识的体现,直观体现了报纸的风格。iPad版报纸一般都设计—个十分简洁的封面,把一个母体报纸的报头作为打开报纸首页时等待的页面。有的除了报头外,还有标志、网站版域名、宣传标语,“解放报业”的封面除了报头、标志和宣传标语外,还有一幅简单的动画,较为特别。

栏型:针对平板电脑的重力感应功能,iPad版报纸大多设计有横、竖两种版式,以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习惯。在页面分栏上也做了相应设计,一般首页和分类页的横式显示分三栏、竖式显示分两栏,正文页的横式显示分三栏、竖式显示分两栏,有的还会做一些并栏处理。《南都DAILY》不同于一般报纸的分栏常态,其版式为杂志式,页面上方是该报往期、设置、帮助的应用按钮,页面中间的主体空间以层叠方式罗列了封面、评论、视觉等板块的页面概览,页面下方是各个板块导航。读者可以左右滑动切换不同的页面概览,点击相关文章进入则为全页显示,较有特色。

图片:图片永远是“主角”,iPad版报纸无一例外地十分重视图片编排,不仅单独设置视觉板块,在该板块中集中罗列精彩图片供读者点击浏览,在页面布局上也将图片置于视觉中心,且尽可能地为每篇文章都配置图片,这都是针对iPad版报纸支持高清图片显示的特性做出的设计。此外,如果添加动态元素到图形里,会让整个版面鲜活生动。例如,《南都DAILY》的背景画面了运用蓝天下漂浮的动态云朵,视觉效果别具一格。

文字与色彩:传统报纸采用改变常规字体、字号和文字排列方式的办法来形成强势, 而iPad版报纸则出于降低读者视觉疲劳的目的,大部分标题、正文、栏目等的字体、字号和文字排列方式都是统一的。目前iPad版报纸的背景与文字颜色大多为白底黑字,边框、线条多为浅灰色,这种搭配十分有利于清晰显示文字。

动画:iPad版报纸版面中的动画形式主要应用于标题、文本、广告、图片等,通过运用亲切生动的形象和描述,使主题人物形象产生一系列动态或带有情节性的动态剧情,形象化、有趣味性、有效地传递了信息。

视频与音频:只有声画组合才可以重现客观世界。视频具有说服力,它真实再现了空间的场景和时间的延续,使读者易理解、有可读性,实现有效表意和信息传播。声音像版面一样,可以传达信息,所以带有视频、音频的iPad版报纸改变了传统报纸的性质,使报纸从纯视觉艺术转变为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

按钮:iPad版报纸中多用实图、实物、文字的形式设计按钮,增加了交互的喻意性,提高了交互过程中的趣味性。比如手指滑过才出现界面的交互行为,设计有趣味性的动态按钮效果,手指触碰时加入有特色的声音等,它扩展了有限的屏幕画面。

菜单:供读者选择的一组链接,类型包括弹出式、下拉式、图表式等,大多数为水平排置或者垂直排置,是版面内容的导航器。《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有对菜单动画的单独设计,读者可以直接选择点击阅读信息,层层深入或返回,清晰简洁地把交互连接分配合理,符合逻辑性原则。

触控动作:手指划过或停留在交互区域时产生的效果,多为动画以及弹出式窗口。触控动作利用强大的程序设计及语言编写工具,实现了充满趣味、个性十足的触控动画,强大的信息量丰富了读者的交互方式。

结 语

作为移动终端最重要的一个入口,APP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从业者接触。从早期的简单粗疏到如今的精致美观,APP版数字报纸不断推陈出新。除了新闻报道的丰富与优选外,优秀的报纸版式设计会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形成新的能够呈现报纸思想和性格的个性化、人性化版面。报纸在移动终端的版面设计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以及有更流畅的版面视觉引导,增强读者阅读效果,可以更好地进行信息传播。

参考文献:

①《移动客户端:平面媒体转型再造的新机遇》:新浪网,http://.cn/m/2012-10-15/154425361751.shtml,2012年10月15日

②陈振平:《报纸设计新概念》[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③李珊珊:《电子杂志版面设计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又一个岁末年初,我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报纸的形态变革――这个看上去似乎太过微观与浅层次的问题,因为,直至今天,无论面对多少关于报纸未来命运的质疑,新闻纸目前还是展现报业核心能力最重要的介质;也因为,报纸形态的变化与改进早已不仅仅是承担视觉愉悦功能,而成为报业产品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背后,各种错综复杂的变量交织在一起;还因为,即便只是将开本与版式作为代表报纸品牌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可以延伸到受众体验、产品形态、分销渠道、商业模式、广告策略等多维空间之中,其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同样耐人寻味。

变革源自变化。透过报纸形态之变,或许能够从另一个角度观察需求条件的变化和需求自身的变化带给报业的某些警示与启示。

寻找革新的突破口

――思考报业形态变革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纵观这几年的全球报纸形态变革,可以看到,从欧洲到美国再到国内,大报的小幅化对报纸发行量带来了显著的拉动作用。有人甚至把报形变化视为某种仪式化的宣言:通过改头换面,对团队进行心理暗示,新的愿景将伴随着形态变化而一步步实现,从而达到集体励志的效果。实际上,超越了美化和装饰的边缘作用,对形态与版式的重新设计作为报纸运作的一部分,要体现变革的意味与自身的价值,必须洞察整个产品生产链上的各个制约要素,这需要决策者从系统的高度进行统一考量。从这个角度上说,关注报纸的形态变革,这或许是探讨当代报业生存绕不过去的话题。

观察:形态变革的变量

《都市快报》副总编辑任州曾经说:选择瘦报的原因有四个,一是与国际潮流合拍,二是突出差异性,三是方便阅读,四是强化视觉效果。那是1999年做一张异型瘦报的理由。

一年前,文建在为本刊“视点”撰稿时,对国外小报化浪潮中哪些大报变小了也有一个分析―小报化的报纸主要为三类:从“生命周期”来看,进入衰退期的“老年”报纸;从收入结构来看,内生型特征明显的报纸;从外部环境来看,位于高度竞争市场的报纸。按照这样的逻辑推论,在数字化浪潮冲击下,报业正面临可能的衰退危机,竞争无可回避,而发行加广告的内生型收入模式尚无重大突破,形态变革在所难免。

形式服务于功能。把市场的需求变化与报纸形态的革新之间作一个连线,诸多因素都可能成为变革需要加以考量的制约要素。

空间场与时间场

什么人看报?在什么时候看报?

《国际先驱导报》主编范伟国认为:“今天的读者经常在一些地铁、公交车这类狭小且拥挤的环境中阅读报纸,个人空间非常有限。”

《东方早报》社长秦恒骥则这样分析他的目标读者群,常常栖身在办公室读早报,越来越多的办公桌上摆放着电脑、文件等必不可少的东西,可供摊开看报的空间并不宽裕。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说: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空间场和时间场的缩小,事物无可避免地将被重新认识,过去的经验不再适用。这也暗合了报纸形态变革的大背景:报人们在重新认识各类变化着的时代特征,让报纸更能适应为现代化历程所影响的人们。

说到底,报纸的形态与版式设计,就是在二维的有限空间中对新闻文字、图片以及各类组合语言进行条理化的过程;而读者是从这个平面伸展开去的第三维。

由于现代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人们从此与悠闲的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方式彻底告别,习惯在行色匆匆中、在移动中随时获取有用信息。当年《都市快报》选择比普通4开报纸窄0.5cm、长3cm,比例是1:1.629(美国出版商协会规定的报纸比率为1:1.63)的报型,以更加接近0.618黄金分割率的瘦报作为自己的标志。其版芯高38.5cm,宽24cm,比正常4开的报纸要高3.5cm,显得更瘦、更挺拔。因为操作者们认为,一份早晨出售的报纸很可能被人们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忙碌的早餐摊点上匆忙浏览,这种狭长型的报纸拿在手中比较方便、灵活。如果再考虑到半版或者通栏的广告在版面上的编排效果,就显出更多优点。2001年12月3日起,《北京青年报》改为瘦报,版芯宽度由33cm改为32cm,高度由50.5cm改为52cm。与国内报纸长34cm,宽24cm的4开小报相比,《东方早报》则将对开改为4宽24.8cm,长35.1cm的4开报型,以适合上海读者在拥挤的公共空间中“愉阅”的阅读。

面对时间场与空间场的变化,国外的小报化风潮更烈:2003年9月30日,英国《独立报》开始出版小规格报纸,7个月以后全部改为小报。同年11月,《泰晤士报》跟进,并于2004年11月1日正式改为对开4版的小报;根据世界报业营销协会INMA的统计,从2003―2005年,全球共有60家著名大报改版为小报。其中最常被国内同行提及的还有2005年9月《卫报》的改版,其纸张大小为31.5×47cm,印刷页面为28.7×44.3cm,这种“柏林式”版式被视为全球“小报化”风潮中的重要一步。

差异化的营销技巧与渠道因素

在工业设计概念融入版面设计之中的今天,报纸在生产与销售阶段被当作产品来设计和包装,新创刊或改版的报纸往往将产品识别系统导入报纸形态与版面设计之中。《都市快报》副总编辑朱建回忆:“快报在试刊前曾经到一些传媒发达地区考察,在美国发现一份特别引人注目的报纸――《今日美国》,很瘦,报纸的排版和色彩似乎经过特殊设计。大家当时觉得要打杭州市场,就必须得有一张这么差异化的报纸,让人耳目一新才能在零售市场上打开局面。”最终快报选择比4开报纸略长略窄的瘦报型版。《都市快报》总编辑杨星说:“瘦报在报摊上具有更多优势,整个报头和题区的左右不会被挡住。而加长的报纸对折后,仍然有大幅图片可以展露,对读者购买形成较强的冲击力。”

来自销售渠道的影响和相应的营销技巧也成为影响报型变化的因素之一。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渠道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以国美、苏宁等渠道商为例,它们甚至能够倒逼过来,极大地影响甚至控制生产制造商。当然报纸的渠道商―报摊没有强大到这个地步,但丝毫不能忽略报摊主摆放报纸的方式对于报纸发行的推动或削减作用。面对海量信息,人们只选择性地接收有代表性的、让人一目了然的信息。在报摊上的众多报纸中,如何才能脱颖而出?版面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着读者是否购买,决定着报纸的销售量和知名度的推广。为了能在同类报纸中使自己迅速突显,一些报纸会选择形态的变异。

报摊的摆放范围有限,意味着每份报纸的展示空间有限。首先应该考虑如何不使信息损耗,尽量将信息传递出来。在同等空间里,对开大报因其过于宽阔,所以报头和头条的一部分都将被挡住,许多重要信息不能被有效传递。一些对开报纸因体积缘故,甚至被压在角落,无法占据报摊的视觉中心地区。

《东方早报》由大报改成小报之后,终于能和其它上海的小开张综合性报纸放在一起,上摊位置更加醒目,发行量翻倍增长。可能两者不是完全的因果关系,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些问题。主编范伟国认为,《国际先驱导报》在改为小开本后,在报摊占据了更好的位置,效果很好,发行和广告也在步步上升。为了能有更多的信息展示、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国际先驱导报》打算在2007年年初的改版中,搬走报头下面的导读,把封面故事的图片和标题上移,形成最大的视觉吸引力。

成本压力与经营策略

《钱江晚报》总经理王慰平认为:“不少报人都有大报情结,认为大报严肃、主流。但如果从经营和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同样的发行量、同样的厚度,小报印刷成本比大报少很多,尤其是在当今厚报流行、发行赔钱的时代,小报省下的成本都是年度利润的重要来源。”

媒介自身经营的需要必然会对版面变革产生一定的影响。增加利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降低成本,而缩小报纸的面积是最显而易见的办法。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印刷行业通货膨胀,纸张价格飞涨,纸张供应领域的变化带来了版面大小的变化,也由此引起版面设计的相应改变。当时的《洛杉矶时报》将版面大小减少了3/4英寸,为了适应缩小以后的版面,8栏格式改为6栏格式,字号被缩小,还减少了照片及连环漫画的使用。一系列细节的改进引发了许多报纸的重新设计。新闻纸危机过后,报纸又普遍恢复原来字号的大小,照片、漫画、图表的应用更频繁和广泛,留白也成了新的流行。此后,《洛杉矶时报》的版式大小和6个基本栏的形式没再进行大的变化。

欧美等国的瘦报与小报化实践也说明,形态的变化确实能立竿见影地降低印刷费用,从而减少成本耗费,实现节源方向上的经营策略。《华尔街日报》国际版2005年改小版式,当年就节约了500万美元的成本。据称,从2006年开始,每年都可以节省约上千万美元。

解构:形态变革的要点

伴随新闻环境的巨大变化,内容不断革新,报纸的形态与版式被赋予期待。《解放日报》总编辑裘新说,在报纸的创始阶段或转折阶段这样的节点,诸如开本大小等形态的改变,会对报纸发展起到正的或反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影响到其他同类报纸的战略走向。

应该说,现代报纸形态与版面设计是在对读者定位、信息内容、视觉传达、受众承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符合现代环境、现代生活方式、现代人需求而确定的更科学、更有针对性、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设计方案。

易读性与阅读舒适度

检索当代报纸形态与版面设计的关键词有:阅读规律、信息传达、视觉科学、市场营销、整体形象、文化品位……但是如果询问读者,他们的回答可能更直接:简洁、醒目、易读。

便利、有效地传递信息与制造阅读是报纸的功能诉求,在当代设计理念中,简洁的报纸版式能在最短时间里把信息传递给读者。所以,在开本大小、版面设置、标题制作、版式设计、字体选择、图版编排、留白运用等诸多形态和设计方面,报纸在努力变革,这种变革强调的是以读者为本的易读性与阅读舒适度。

“读着舒服,读者喜欢”是《都市快报》的设计初衷,《都市快报》副总编辑任州当年在考虑新创刊的报纸形态时,对版面的要求是,必须简洁,横平竖通的模块设计;标题字体只有两种,雄浑的超粗黑和纤细的新报宋,形成强烈的表情对比;用视觉中心的方法,第一时间把信息交代出来。《都市快报》总编辑杨星说:“读者很忙,而且眼睛已经被电视这种易读媒体给宠坏了,喜欢一眼找到重点所在。所以8年前报纸出刊时,颠覆了一些传统编辑手法,譬如版面不能‘通’、字体要多变化、重点在头条等。”

在竞争主体较多的市场中,没有不可替代的产品;如果不能在硬方面提供更多选择,那么软则需做足文章。所以,越来越多报人开始注重读者阅读感受,希望从不同方面让读者觉得便利和舒适。报纸形态的变革就成为突破口之一。今天,那些关于报纸形态的判断,往往是基于对人们阅读特征的把握和认识:富含信息的大图片、醒目的标题和长度适中的文章适合快节奏阅读,所以报纸的设计更重形式、重包装、重设计,通过采用文字横排形式、模块式设计、图表化编排以及头版封面化体现读者中心观念,强调头版的视觉冲击力。

讲究阅读舒适度还要求操作者将重点从视觉冲击力转向视觉感染力。遵循自然的阅读顺序,利用视觉元素在个性化规范之内进行有效的“加减”,以达到对信息有效的加强与削弱作用,以营造更人性化的阅读效果。图画、图表、线条、色彩、空白等版面元素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报纸版组、版面的细分化,导读方式的多样化,稿件安排的模块化,信息传递的图解化等都是对受众阅读心理和习惯的适应性措施。

提高信息到达率的编排技巧

革新的前提是对自身问题和缺陷的洞察与反思。传统媒体受众在不断流失是个不争的事实,面对能将信息随时推送的新媒体,除了调整报道内容和建立报纸联盟外,报纸要做的就是尽量缩短与新媒体优势项目的距离,如快速、便携和性价比等,这虽然不一定是最后的制胜之道,但确也是几经比较的权衡之举。从这个角度看,形态与版式之变能在提高纸媒的信息到达率上做点助推的文章。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报纸版面设计和制作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从技术角度讲,编辑对版面元素的运用几乎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在版式编排上,现在的报纸越来越趋同于大图片成为视觉中心,来讲述故事;然后用大标题点出问题,用小标题将基本脉络和主要观点阐述出来。读者能够一眼看图,了解大概;二眼看大标题,切中问题;三眼看小标题,得到答案。短短三眼,信息架构基本掌握。

《都市快报》在很长时间内,所有标题只用超粗黑和新报宋两种字体,粗细反差较大,有利于突出关键词汇,方便读者理解。对于标题,快报大多采用单一型结构的实题,言简意赅表明文章主旨,读者能在最短时间把握大意,迅速作出判断是否继续阅读。而且为了简单阅读,快报大多采用横题,很少用竖题。

《国际先驱导报》执行主编陈浩认为,改版后的导报有很大的收获就是原先16个版有16个头条,现在变成了32个头条,极大地满足了读者对于话题数量的要求。在报纸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开本改小后,版数翻倍,信息量得到更多的承载。大报型时,一个版也许有两三篇文章,但限于版面只能挤在一起被湮没。

为了更加突显编辑意图,《国际先驱导报》甚至规定,除了评论文章,其他文章一律每600字必须有个小标题,既交代大意,又调整阅读节奏。陈浩则认为标题的字数越少,越有力量。所以,《国际先驱导报》规定大标题最长不得超过13字,一般在10个字左右。

也有人这样分析,大开本报纸的长文和密密麻麻的排版方式,不是选择快速阅读的读者之意愿;而小开本由于形态限制,文章不可能太长,单版文章也不多,读者容易抓到重点且不会觉得琐碎。

《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陈振平认为,互动是影响未来报纸形态的关键词之一。未来对报网互动的要求将逐渐加强,很可能更小开本的报纸会受欢迎,除了提供基本信息,纸媒还要提供提要和检索功能,让读者可以按照提示去网络上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可见,未来报纸的形态之争不再局限于一次重大新闻报道、一个版面编排和创意的局部竞争,而是为信息本身服务的设计定位、设计系统、设计规范与设计管理的整体竞争;同时,报纸如何与新兴媒体相互融合,也将直接影响报纸形态变化。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第7篇

可以说,呼和浩特市的都市类报纸就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但媒体的坚强前行使得本地的新闻传播活动影响力不断增加。如何让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获得最大范围、最大深度的关注,以充分发挥媒体的力量,建设良好的新闻传播生态环境,还是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的。本文以《呼和浩特晚报》(以下简称《晚报》)为例进行了新闻信息资源开发设计状况的阅读调查,以探求本地都市类报纸在媒体影响力建设方面可以拓展的空间。

为了能够较为客观准确地进行分析,笔者从2010年3月1日――15日“塞北新闻网”提供的两个出版周共12期电子版《晚报》中,选择了每期的“要闻”、“民情”、“关注”、“网事”、“图说”、“生活”、“热线”、“法治”、“联盟”、“综合”、“专题”、“聚焦全国两会”、“新闻・我”、“丰州热议”、“丰州夜话”等原创稿比例较高的版面作为研究样本,主要研究该报纸稿源情况及反映新闻资源开发主要指标的深度报道和特别策划的情况。所阅版数占上网总版数的34%,对“国内”、“国际”、“文娱”、“体育”等摘编稿件为主甚至占全部的新闻版面及副刊类内容不做阅读。此次研究使用内容分析法为调查方法,得出以下数据: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做出以下分析:

1 从版面设计看报纸独特个性的呈现。尽管已经有一定规模的稳定受众群体了,但《晚报》版面风格定位尚不明确,视觉吸引度有待提高。从版面表达来说,版面设计的发挥空间完全属于“本报”,而版面是风格特征的最直接的载体,但《晚报》从色彩使用到其它视觉性非语言符号的配置都还没有呈现出比较稳定的、自己所独有的视觉元素,实际上这是一种浪费版面资源的表现――在自费订阅报刊的时代,不能醒目地“吸引受众接触”,就不能形成“扩展核心受众群”前提,也就从根本上影响到了报纸的社会渗透力。仅就头版而言,大多头版的导读都有一两幅甚至更多的配图或底图,且图片不能和纸面色彩浑然一体,显得笨拙,也导致版面因为被块状分割而显乱,同时也折损了头版大图的视觉冲击力。从版面设计的角度来说,导读配图未必就效果一定不好,关键看如何进行内容安排。以3月13日头版为例,应该说,在沙尘较多的天气状况下,“树受伤”的照片还是很有震撼力的,遗憾的是两棵断树撑满了照片,“断树”的空间感没有了,若照片有更广阔的天空背景――照片的宽幅与版心宽一致,“断树”的“受伤”、“无助”甚至“绝望”的表情就会跃然纸上,再配置“断点”的特写照片置换下图片右下角的七行文字,可以说,版面的冲击力就形成了。作为头版的导读功能实现,该版面“3.15”报道配图完全可以取消,因为作为导读的大字头条其强调作用已经实现了,“女老师掌掴学生”不用配图文字就足以吸引受众,而“痴迷纹身的男人”、“17年倾心照顾丈夫的女人”的两幅配图,图片在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性,新闻主人公的品质也有相同,可以用线条组成一个“附图导读”整体,其它导读内容规则排列――重新设计后的导读版面表达力应该更强,表达力的实现程度和版面表达特点就是版面资源开发状况的考量依据之一。

2 以稿源状况看报纸独特个性的追求。对于一家民族地区的都市类报纸来说,新闻版面中除国内新闻版、国际新闻版、文体娱乐新闻版等版面外,其他新闻版面都应该是能够充分反映报纸独特个性的版面,因为这些版面的内容完全可以实现原创,即从稿件采写到版面策划、版面表达,都可以是本报之所独有的,能够表达出该报纸的受众定位、内容定位、功能定位和风格特点,从上面统计表格中可以看到,本报记者稿和通讯员稿件大约占到所阅读总稿件的73%,这说明报纸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受众定位,从内容到形式形成易为受众接受的媒介产品。就《晚报》而言,读者对“要闻”、“民情”等常规的民生新闻报道版面不会有什么苛求,但对“关注”、“专题”、“丰州夜话”等用以区别其它报纸的有深度、有思想的原创性版面会有期待。从《晚报》的版面结构上来说,这几个版面设计得比较好,具体操作时在选题上、深度分析的参与者方面还有可开发的资源。比如“关注”或“丰州夜话”栏目完全可以创造性地建立“版面主持人”的操作模式,由话题主持人积极主动地向不同知识层次、不同社会角色的人组织稿件、征集观点,使得版面表达信息的深度层次更明晰。整体感更强,同时还可以增强版面的信息冲击力。尽管这里“版面主持人”的职能等同于版面编辑,但在电子媒体极占优势的信息时代,让“主持人”适量地活跃在报纸版面,还是能够增加版面的生动性的,同时也会因为给读者联想、想象的空间比较大,读者创造性阅读的更容易实现――在“悦受”状态下,受众会更容易成为《晚报》的“忠实读者”。

3 以深度报道看读者信息需求层次的满足程度。

在受众的信息需求层次上,可以分为“求知”、“求解”两个层次――有些新闻信息受众知道“是什么”、“怎么样了”就可以,而有些内容受众则需要知道或想要知道“为什么”、“怎么办”。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动加速,受众的信息“求解”需求越来越多,作为新闻媒体,通过深度报道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能够最好地做“求解新闻”,也能最充分地发挥纸质媒体较电子媒体的优势,当某家报纸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解读社会现象的渠道时,报纸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都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就《晚报》而言,在约34%的版面内395篇稿件中,深度报道稿仅6篇,约占2%,这个比例是很小的,应该说,远远满足不了本市受众“求解信息”的需求,这也是《环球时报》、《南方周末》等视野广阔、深度挖掘的新闻媒体在本地报纸市场上拥有大规模受众的客观原因。

在所阅版面中,6篇深度报道稿件如《地下交易盯上闲置银行卡》、《(引)我市部分学校超员严重(主)班容量超标谁之过》、《(引)市民想拆零购药多数药店难买到(主)拆零购药为什么行不通》等稿件在新闻信息资源开发方面做的还是比较成功的。值得注意的是,记者编辑的信息开发还需要再强化“富矿意识”,“信息贫矿”可以开发,“信息富矿”更值得开发,以《晚报》3月13日的植树节特别报道

为例,每篇稿子都还有“信息富矿”,但记者没有挖掘出来:如《昨日植树节,金桥开发区世纪十二路大树很受伤――9棵新疆杨树遭剃头》稿,报道的是自称为供电局的人砍树,绿化办的人阻止的新闻,这样的事件发生,市民不会无所思、无所想,记者若对现场的、或知晓此事的、甚至听记者描述此事的人进行采访,就是一个很好的衡量市民绿化观念和倾听民声的机会,这些信息社会价值更大;《今年请植3到5棵树――别忘了您的植树义务》稿也是一样――稿内分题“法定义务众人不知晓”、“(绿化办)宣传内容有亮点”、“不履行义务要受处罚”,这几个角度完全在一个认识层次上,尤其是“宣传内容有亮点”这个角度,看似是“赞扬报道”,实际上是“打脸报道”,既然“众人不知晓”,这么多年为什么不大力宣传?该报道应该着力开发的“信息富矿”在于“法定义务如何落实”:如果普通市民知道“植树”这个法定义务,肯定不是“随意植”,怎么去植树?谁组织?市民参与流程怎么样?当前的“认识空白”、“行为空白”与法律规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也是读者想要知道的。新闻报道的深度层次有了,报纸的建设性作用也能发挥出来了。

4 以新闻报道策划看报纸议程设置功能的实现。

麦库姆斯和肖在1972年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提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也就是说,新闻媒体可以促使大众对所报道的某些新闻事件、社会现象产生散在于社会的却是共时态的关注、评议、探讨,从而产生舆论的力量。可以说,凡是能够成为受众“议事日程”的新闻选题,都值得进行报道策划,而成功的“议程设置”也都需要媒体的精心策划。受众接受媒体“议事日程”设置的频率、程度,可以反射出报纸承载的信息影响力如何。在所阅《晚报》稿件中深度报道以外的特别策划报道稿11篇,约占3%,比例不大,足以说明《晚报》在强化信息影响力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加强新闻报道的策划,有效规划、设计、组织新闻报道活动,提高新闻信息资源开发、配置、展示能力,成功进行大众“议事日程”的设置,应该成为《晚报》追求的一个重点。当然,有限的新闻报道策划还是可以看出《晚报》在议程设置方面的有效传播策略的,如3月8日报道《(引)课堂表现令老师不满(主)一初中生被罚写5000字检查》事件,当日报道并未配置任何其它相关稿件,而在3月9日、3月10日的版面中发表关于此事的评价性内容。对这样的现象性内容进行连续性的“热议”,能够增加受众对本报的持续关注度。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 媒体 公共外交 《解放日报》

“向世界说明中国”是前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的名言,也是他的梦想,同样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梦想。在传统的外交已经不能满足国际社会需求的时候,公共外交的作用凸显。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精英和普通公众三个层面,其中政府是主导,社会精英是中坚,普通公众是基础,媒体是主角。①作为公共外交的主角,媒体如何展开外交活动,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国媒体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一、媒体是公共外交的主角

1、我国公共外交现状

公共外交是指除了政府外交以外的其他对话形式,包过民间外交,也包括政府与民间的交流。在外交舞台,公共外交一直是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冷战思维的历史、外交战略的观念、集中管理的制度等因素,造成了中国公共外交的发育不足。②

推进公共外交,事不宜迟。③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已经与以往不一样。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据世界第二。另据统计,每年有1200万人走出国门,约有2400万人来到中国,民间的国际交往程度远远大于政府交往。国际舆论已经把焦点放在中国,中国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放大、被传播至世界各地。2008年,欧洲各地80后中国留学生自发汇聚巴黎护卫火炬传递活动,让我们意识到中国人有必要集体补上公共外交这一课。

2、媒体公共外交责任

媒体公共外交的责任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对外媒体。对外媒体在公共外交中扮演窗口示范的作用,我们通过外宣媒体报道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人文风貌,给世界一个新的形象。

二是国内媒体。在公共外交中,地方媒体的作用虽不及中央媒体,但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一些地方举办的全球性的活动。例如,在上海世博会中,以《解放日报》为代表的上海地方媒体就充分展示了媒体的功能,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解放日报》世博报道的特色

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作为上海地区的主流媒体之一,《解放日报》进行了一系列策划,做了详尽、全面的报道,充分展现了媒体在公共外交中的功能。这些策划主要体现在编辑和采写两个方面。

从《解放日报》的版面设计、内容安排等可以看出,编辑早在世博之前已经有了一系列的报道策划,取得了明显成效,体现了新闻报道策划的检验标准,即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④

(1)世博特刊。《解放日报》从5月1日世博会开幕到10月31日世博会闭幕,每期都有至少一个版面的专刊。例如,在开幕式当天,头版、要闻版几乎全部是世博新闻。除正常出版的专刊和版面外,《解放日报》还出版了号外,设置了24版世博特刊。5月2日开始,几乎每天都有一个“聚焦世博”专版和“世博服务信息专递”专版,全面提供世博的各项服务信息以及与世博相关的信息。

(2)世博信息。《解放日报》的与世博有关的信息,对游客参观世博起到了很大作用,从服务角度展示现代化的中国形象。例如,《3400卫士守护高压电塔 2400分钟保障世博开启》、《110提供9种外语服务》、《郊区参观者晚上观博后如何回家》等,就是从世博保障、警察提示、交通部门公告等角度提供综合信息,让外国游客充分体会到世博服务的周到。

(3)版面设计。为了做好世博报道,《解放日报》在版面设计上也下了很大功夫。除了设计世博专版之外,还充分利用了其他版面设计手段,编辑运用了综合性配置、同一性配置、延伸性配置、解释性配置等等各种版面配置手段,运用图片、色彩、图表、字体、字号、空白等版面元素,追求简洁、醒目、直观、顺畅和时代感。同时,编辑还使用通栏标题、彩色版面等多种与以往不同的版面风格展现世博盛会。

2、采写角度

(1)刊发社论。政党机关报的社论往往代表了主办该报的党的领导机关的意见,在报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我们报纸版面上,不仅是地方机关报,就是中央的报纸也很少看得到社论文章。⑤世博会开幕当天,《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文章以上海欢腾为起点,站在全国的高度,以世界的眼光对国际社会和全国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让外国人看到了中国政府、特别是上海市政府和中国人民信心满怀迎接八方来宾的面貌。

(2)全面采访。《解放日报》报道的对象既有外国游客,有外地游客,也有上海市民;采访也对世界各国展馆、世博服务工作、游客旅游指导、外国游客的特别提示等做了全方位的报道。全面的采访换来的是中外游客对世博的赞赏,对中国形象的新认识。

(3)深度报道。《解放日报》通过对世博会的由来、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史、中国人民对世博会的期待等进行深入的报道,向中外游客展现了文明中国、人文中国的形象。例如,专门开设专题“院士为你当导游”,利用专家学者的眼光解读世博的各种人文元素。

三、《解放日报》世博报道的公共外交功能

1、大国胸襟显中国胸怀

《解放日报》以社论、通讯、消息等各种形式和全面的视角看中国发展,彰显了中国作为新兴大国的胸襟。例如,对世界各个参展国展馆进行了一一报道,对有特殊风俗民情的外国展馆更是给予了特别报道。

2、人文关怀示中国内涵

公共外交的目标是“要在国际上提供信息和影响舆论”,也被称之为“赢得国际民心”的努力。⑥正因目的是为“赢得国际民心”,所以“以人为本”显得非常重要。在上海世博会这样全球盛会,应加重人文交流成分,“以便将对外输出的所有内容由空泛的理论说教和政策词汇转化为常识和情感叙事,将中国的国情和经验、价值观念与文化特征等巧妙地传递出去。”⑦《解放日报》9月15日《就像回到家一样》一文,就通过日本“世博奶奶”山田外美代在中国的哥哥家里过中秋这样的小故事来体现上海世博会人文情怀。

3、周到服务表达中国涵养

上海世博会期间,从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到交警等工作人员热情服务,让来自全世界的人们看到了崭新的中国形象。《解放日报》除了及时报道各种服务信息以外,也开设“世博服务信息专递”版块,通过报纸传递更多、更细的服务信息。这种周到的服务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有涵养的中国。

4、详尽事实展示中国发展

今天,全世界都在谈论“中国的国际形象”、“阿拉伯的国际形象”、“印度的国际形象”,其实,所讨论的都是美国媒体上的这些国家的形象。⑧面对媒体国际舆论的现状,我们只有首先做好自己的新闻报道。因为“由于新闻具有地缘中心性和民族中心性,记者无疑带有民族和国家的偏见。无论中国怎么抗议、公关,美国媒体和记者对中国的偏见,不友好和对抗是很难改变的。”⑨但是,我们自己的报道做得如何却是能在掌控之中的。

如何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发展?《解放日报》选择了用事实展示中国。大幅图片、人物故事、历史资料,《解放日报》用种种可看得见的事实向世界说明中国。例如,8月8日《严打假冒世博特许产品》一文,通过报道打击假冒产品,表达中国对假冒伪劣产品打击的决心,改变外国人对中国产品的刻板印象。

5、一言一行呈文明古国

上海世博会有来自世界各国人民,中国民众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表达文明古国的符号。而文化符号体系的内容和含义是以社会合约的方式形成的,他们一旦具有这种共同性和统一性,也就会对社会成员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礼仪”是中外民众有共同性的地方,展现“礼仪之邦”的风范,媒体通过报道“礼仪”,为展现文明古国形象作出了努力。

参考文献

①赵启正,《中国登上公共外交世界舞台》,《秘书工作》,2010(6)

②⑦吴白乙,《提升中国公共外交的现实路径》,《望》,2010(12)

③陈统奎,《推进公共外交,事不宜迟》,《南风窗》,2010(5)

④赵振宇,《新闻报道策划:差异化竞争的取胜法宝》,《新闻与写作》,2010(7)

⑤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312

⑥叶海亚・R・伽摩利珀:《全球传播》,尹宏毅主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88

⑧李希光:《新闻学核心》,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48、249

⑨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4

(作者:渤海大学文学院新闻系2010级研究生)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校园 成长导报 学生 老师 家长 联系

为了让每一位家长能更进一步了解学校,了解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孩子的方式,真正达到家校携手共同培养孩子的目标,我校编辑了《成长导报》暑期特辑。

这张校园报纸,应该说是我做副校长时的产品,2006年就在我原来的学校诞生了,虽然社会效果颇佳,但由于种种原因,仅仅办了3期,就停刊了,让人甚是惋惜它的夭折。今年,由于人事的调整, 6月份,我到了新的中心小学做校长。我了解到新学校与社区、与家长联系不够,不少老师讲到,还有一些家长与学校有误会。如何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让家长对学校整体工作有个了解,争取家长舆论上的支持,我想到了校园报纸。于是我和学校的教导主任田主任以及周老师,进行了紧锣密鼓的策划、编辑、定稿、出版。

一、报纸要能反映学生的成绩,让家长为孩子的优秀而感到骄傲、自豪

在《成长导报》的正面,我们设计了“光荣榜”:“三好生”版块、“优秀学生”版块、“学生参加各种比赛获奖”的版块等。每个班级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的名单跃然纸上,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表扬(我上报纸了,有的学生还开心地与同学讨论呢)。对家长来说,也是告诉他们,孩子在学校还是很优秀的,让家长放心。

当然,不是每一个上报纸的学生都是优秀的。在排版“学生参加各种比赛获奖”的版块时,有老师建议“小学生优秀读书笔记获奖名单”就不排了,当时我就了解了情况,原来其中有两个孩子,比较偏科,语文不错,其他学科跟不上,但在“全县小学生优秀读书笔记”评比中获奖了。老师怕把他们名字排在上面,会有影响。我断然否认,孩子只要有优点,我们就应该表扬,“赏识教育”的成功,不正说明这一点吗?给孩子表扬,给学生鼓励,给他们自信,让他们永远阳光,永远快乐,不正是我们的教育追求吗?

二、报纸要能反映老师的成绩,让家长为有这样的老师而感到高兴、幸运

接在学生的各种名单下,我们排版了老师的“论文获奖”、“”、“优质课评比”、“各种表彰”等版块。在校出勤考核的教职工有46人次,上校园《成长导报》的有38个名单,有人的名单还出现了4、5次。我想,这既是对取得优秀成绩的老师充分肯定,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称赞!近700份《成长导报》,就是对近1400多个家庭(孩子的爷爷奶奶以及外公外婆)的宣传,这样的宣传,将对我校区的优秀教师的宣传何等有力啊!试想,有哪位家长不为自己的孩子有这样出类拔萃的老师,而高兴、幸运呢?俗话说“没有优秀的师傅,哪有优秀的徒弟?”

优秀老师的名单出现,也是对不求上进的老师的一种鞭策,一种促动。激励老师在各种比赛、竞赛活动中脱颖而出,激励老师争当优秀,争做表率。

三、报纸要能反映学校的大事,让社会了解学校、让家长了解学校

在《成长导报》的“校园大事记”栏目,把我校举办的各种重大活动,以周公布的形式,列出来,让家长通过欣赏“新闻标题”,了解学校举办或参加的各种大的活动。例如:第1周的“对四名‘课改标兵’的课堂教学进行观摩 ” ,告诉家长,学校对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视的。第6周的“英语教师送教到村小” ,向社会表明,中心小学不仅负担本校的教研,还面向社区,起到示范辐射的作用。第7周的“学生作业、教师读书笔记展评”,告诉家长,学校对教育教学工作,从小处入手,学生老师一起抓。第16周 的“六一文艺汇演”,向社会表明,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地方,让孩子既长知识,又强素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开心地、健康地成长。

通过“校园大事记”,向家长、向社会汇报了学校工作,让家长们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多地关注与学校的交流。让家长支持学校在教育教学上采取的各项措施,让家长相信老师!相信学校!

四、报纸要能反映学生的需要,让学生从信息中得到知识

在《成长导报》的头版,我们编写了“暑假寄语”:同学们,你们盼望已久的暑假开始了.希望你在按时完成暑假作业的同时,和好朋友、同学一起,从家庭生活、社会和大自然等方面,通过安全的游戏、实践,去感受,去体会,来明白一些道理,养成一些习惯,学会一些本领,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等到金秋到来时,等到大家在学校里重逢时,愿你,愿他,愿我,愿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体验的欢乐、带着体验的成果,开始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短短的寄语,告诉孩子们,暑假期间,既是他们放松的时候,也是锻炼自己的时候,既要玩得开心,又要玩得安全。

在校园的报纸上,我们还列出了“小学生必读书目”,把各个年级的必读书目开出了“清单”。还排版了《滕校长谈读书》:谈到读书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读书的好处;谈到学生在读书时,要做到四会:1.学会选择;2.学会坚持;3.学会方法;4.学会思考。这样一来,家长在暑期里,就会有目的地帮助孩子选择书本,督促孩子读书。自觉的孩子也会自己找书,能学着读书了。

五、报纸版面设计要趣味、活泼、生动一些,让人想看

在学生的“光荣榜”版面,我们设计了漂浮着的云朵,在白云里写下“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鼓励孩子们多创佳绩,争取“露脸”。在介绍老师的成绩时,我们又设计了“照亮学生,成就自我”,激励教师做研究型的、学习型的教师。在向孩子们介绍“小学生必读书目”时,我们设计了可爱的“喜羊羊”儿童画,让孩子们感受到亲切、友好。在版面最后,我们设计了“卡通小狗狗”贴告示“祝你假期愉快吆! 嘿,8月31日报名啦!”提醒学生开学时按时报名上学。

开学校结束校会的时候,我还要求所有的同学,欢迎家长(或学生自己)在报纸的空白处,写一写对学校的建议与要求。

一份校园的《成长导报》,记载了学生的成绩,一份校园的《成长导报》,展示了老师的成就,一份校园的《成长导报》,表明学校对教育的态度。

报纸版面设计论文范文第10篇

面对网络带来的巨大冲击,校报应该扬长避短,借助网络平台,通过加强与网络的深层互动,发挥自身优势,改革报道形式和内容,全方位、多层次地反映校园生活,进一步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提升校报影响力。

实现“即时播发”和“滚动更新”。网络媒体使文字、声音、图像融为一体,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发表个人意见、上传帖子、博客发言,直接参与媒体进程,实现互动。与作为纸质媒体的校报相比,使受众的选择权、话语权得到最大发挥。

高校校报除了在新闻网站推出自己的电子版外,应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校报网络版的建设与传播效果。借助网络,可以做到文字、图像、背景等的完全彩色化,并将动画、声音乃至校内电视新闻和录像直接上网,做到“即时播发”和“滚动更新”,从而解决报纸版面狭小、容量有限的缺陷。

在扩大校报网络版信息量的同时,细化学校新闻,设置不同的新闻栏目。同时,为读者提供新闻以外的教育信息、文件、统计数据、背景材料检索、其他高校的重要新闻等信息服务。每年高考录取前夕,除转载社会媒体关于学校高考答疑的信息外,还可以设置专栏,报道学校优势学科、专业,当年招生指标,往年分数线,奖助学金资助,考研、出国留学途径等,为考生和家长及时了解高校情况提供第一手帮助。2008年5月,我校校友陈耀祥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称号后,新闻网及时刊登了陈耀祥同志的事迹材料,并在《媒体中的我校》栏目中转载了《光明日报》一位青年企业家的新农村“梦想”和《人民日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陈耀祥:情系乡土舞青春的通讯,进而扩大了高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筛选话题,丰富稿源。近年来,多数高校校报缩短了出版周期,由月报、半月报改为周报,从四开四版到对开四版,从黑白到彩印。而编辑部人手不足,校报稿源不足的矛盾也凸显出来。为了凑够版面,不得不上概念化、程式化的新闻,因而校报办得不精、不好。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校新闻网。多数高校新闻网网站内容日臻完善,开设栏目包括校内新闻、院系新闻、教育视点、科技视点、学术视点、招生、就业、媒体中的我校等栏目。六成以上的新闻网能随时更新,新闻当日上网的占1/4,保证了新闻及时、快速报道。

校报应该依托新闻网并以此作为校报的信息源,从中筛选出有新意、有深度的话题,从过去对学校情况的全面反映转到重点报道,尤为注意分析、评论、述评之类的新闻事件,全面覆盖受众最关心的话题,从而丰富报纸的内容来源。

2008年5月,新闻网上了西北农林科大又有100名学生被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录取的消息,校报编辑觉得这是一条很好的线索,除了在校报上刊登消息外,还采访了有关人员,撰写了《不断超越,追求一流》的评论员文章。此后,又转发了杨福家院士的一篇论文《世界一流大学,青睐怎样的学生?》,7-9月,校报对公派研究生项目中直接赴国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的4名本科毕业生进行采访,连续报道他们的成功经验,稿件刊发后。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从“千人一面”走向多元化表现。多年来,校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会议新闻唱主角,版面设计仍然停留在“业余”水平上,“千人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借助网络优势,改革校报报道内容和形式,是将校报办精、办好的必由之路。

报纸可以借鉴网络页面上的“链接”做法,在进行深度报道时以“相关链接”的形式尽可能多地给读者提供背景资料,编发背景新闻或者解读新闻。在报纸醒目位置设置导读与索引,使读者一目了然,了解报纸的重大新闻和有关深度报道。

西北农林科大校报在每期刊登导读,重要新闻一般都以大黑体用标题新闻的形式给出,把整张报纸最精彩的内容提炼出来,帮助读者用最短的时间了解到当日报纸所的重大新闻,并方便读者寻找相关版面。

在改革报道形式的同时,校报要进一步强化言论建设。一方面通过一版社论,加强对关系学校、师生政策、事件等的解读;另一方面,确定一定版面专门用于刊发言论,让各方面的声音得到充分体现。厦门大学“校报帮你说”栏目就是从该校的“鼓浪听涛”BBS论坛上摘登有关内容,包括赞扬与感谢、批评、建议与呼声、提醒与帮助、求助与询问等,对扩大校报在读者中的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与网共舞”,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校报由于出版周期所限,有关编读往来的内容看法周期相对较长,对读者的反映和呼声的了解相对滞后。校报可在网络上开设“编辑记者在线”栏目,定期请各版编辑轮流上线与网民交流,同时由记者在网上组织话题,吸引读者参与,开设网上评报功能,让校报的一字一句、一图一文都要接受公众的检验,让读者成为校报的积极参与者。编辑则通过网上论坛了解读者对报纸报道的反馈,从而改进工作,从网站统计分析系统查看稿件点击数量的变化及规律,使得采编工作更有针对性。同时积极与网络合作,打造精品栏目,在重大宣传活动中联手行动、相互配合,从而准确把握师生舆论动向,切实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

上一篇:问题式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项目式教学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