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报纸,还是创造报纸

时间:2022-03-03 04:01:43

制造报纸,还是创造报纸

报人要时刻记住一句话:宁可有争议地创造,决不平庸地制造。

想起这个话题,是因为郭德纲的相声。

莫言说:“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老高也有这种感觉,而且越来越明显。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最近的一些文字,越来越大胆、通俗甚至到低俗了。一些以往从不敢用的词汇,如今也毫不顾忌。

仔细想想,大概是郭德纲的相声听多了。或许是老高对文字太敏感,患上了“语言过敏症”:若是古龙的小说看多了,笔下少不了“流星蝴蝶剑”;金庸的看多了,又会装厚重。如今居然听相声也能把自己听“二”了。

倒也自然。相声这门几乎和报纸一样古老的“传统艺术”,让作为报人的老高很容易产生同情。更有趣的是一种回归:马季等老先生去世后,相声一度跌入低谷,小品几乎一统天下。可现在,它又蹦跶出花花来了。一个不起眼的郭德纲,怎么能有这么大本事,让这门传统艺术重新焕发青春?

老高不是文艺圈的,但梳理一下,倒也是个借鉴。相声衰落的根子,源于“小剧场”的衰退,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没人爱去小剧场了。和报纸一样,相声也遭遇了“新媒体”(电视)的冲击。

最适合相声的演出方式,就是“面对面”的小剧场,有助于互动。在相互烘托的氛围之下,人们的“笑点”会不自觉地降低。这是它的艺术特质决定的。电视缺乏这种互动和直接交流,提高了人们的“笑点”;想让人笑,就不那么容易。所以,电视这种相对于剧场而言的“新媒体”,对相声造成冲击,几乎是一种必然。

但这种冲击,仅是外在力量。就跟报纸一样,你整天说新媒体四面夹击,可人家不仅仅“夹击”你一个。不说新媒体和电台、电视,就是新媒体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惨烈。新浪和腾讯不是死对头吗?淘宝的马云不是屡屡“叫嚣”要让百度的李彦宏睡不着觉吗?马化腾的微信不是已经着手开辟美国市场,让新浪干瞪眼吗?新媒体和新媒体在惨烈厮杀,早忘了周围还有一群观战的“老媒体”。似乎只有老媒体人还在把“新老之争”当回事儿。

相声也一样,新媒体的冲击只是外在的,并非决定性因素。它的衰落,核心是内在因素:为了适应电视的媒体特性,它不得不放弃自己最核心的艺术特质,过分追求热闹、表演,“语言魅力”被边缘化了。

语言魅力被边缘化之后,观众便习惯记住两样东西:第一,演员的脸,爱看熟的;第二,演员的表演,爱看热闹。久而久之,相声便不再成为相声,而成为“小品相声”。丧失了本质的相声,被其他艺术种类取代,并不奇怪。

相声演员孙越在谈到郭德纲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自己也经常说相声,看了郭德纲的表演之后)没想到相声还能这么说!”聊天式、即兴、互动,信手拈来,亲和力和亲切感十足,成为郭德纲相声的特点。

郭德纲只是重塑了相声的艺术特质,让相声不再单纯是热闹的表演,而成为语言魅力的再创造。他是在创造相声,而不是制造相声;甚至春晚的舞台上,他也在根据工作人员的时间提示,随时整理和编排段子。为了适应电视,相声削足适履,部分地牺牲了自己的特质,形成了快餐式、流程化的表现手法,这是它进入低潮期的根本因素。艺术,首先必须是一种创造,一旦开始为了迎合某种形式而流程化地制造,必死无疑。

想想报纸,这样的危险也时时存在。新闻不能“创造”,但报纸必须有一种“创造”的态度,把它当成艺术品,在可能的情况下和有限的时间里,精雕细琢。

现在的问题是,新闻的采集、整理、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浓重的“制造化”趋势。稿件从上一个流程来,迅速而被动地进入下一个流程,中间除了个别改动和程序化的删减,没有产生附加价值,价值甚至降低了。缺乏“附加值”的“制造”,必然会把报纸引入越来越贫乏、越来越苍白的境地。

报纸不能创造内容,但可以创造注意力。注意力,就是新闻的附加值。在整个流程中,这个附加值必须增值,而不能相反。没有了“注意力附加值”的创造,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价值必然降低,变得可有可无,随时可以扔掉。所以,报人要时刻记住一句话:宁可有争议地创造,决不平庸地制造。

(作者为鲁中晨报编委)

上一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下一篇: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