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社会化服务短板与对策

时间:2022-08-26 10:00:05

农业社会化服务短板与对策

近年来,农业农村工作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改革,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从理念、内容、模式等方面发生全新的演化,主导“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乡村建设。

1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初获成效

从2014年11月启动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改革试点以来,綦江区积极行动,大胆尝试,成果颇丰。

1.1专业化——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

在永城等10个镇,以粮食高产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蔬菜、林果种植基地等为重点,由政府主导,公开遴选7家专业服务机构,为农户提供集中育苗、机耕、机插、机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产品加工及冷链储藏等专业化服务,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一条龙。

1.2精细化——农业生产效率大提升

传统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畜力,现在由专业团队实施精细化服务,引入了厂房育秧、机插机收、配方施肥、农药点杀等技术,成本降低了,产量增加了,污染减少了。农民自己生产每亩成本需1000元,专业团队只收600元,收益每亩还多了160余元,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1.3集约化——破解土地撂荒大难题

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风险大,效益差,农户大多外出务工挣钱已成趋势,农村土地撂荒现象十分严重。通过土地流转,由种养大户、龙头企业来承租,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綦江区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59.2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46%,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54.1万亩,很大程度地解决了土地撂荒大难题。

1.4组织化——监管过程彰显全方位

为防止专业服务机构不规范,农业和农村委加强了组织管理,根据其组织规模、服务能力、技术水平、群众口碑、服务价格等开展综合评估,实施全程监督。政府每年拨款500万元以上,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励,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领作用。

2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存在的短板

2.1服务机制尚待进一步理顺

綦江区农业和农村委的农广站等15个事业单位、镇街农业服务中心,是区、镇(街)两级直接从事农业服务的事业单位,负责的事项多、任务重,既要完成单位的行政事务,又要负责农业公益性工作,还要承接上级委托的执法监督职能,有的还要开展有偿服务。“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条线。”各种杂事耽误了正事,服务工作没有真正下沉落地,无法有效串联起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2.2投入保障尚待进一步加大

两年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改革试点,重庆市财政每年下拨了几百万资金,这只是小范围内的试点,可以应对。

2.3服务水平待进一步提升

綦江区、镇(街)两级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的人员老的老、少的少,结构不合理,有知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青黄不接,影响了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地、农技的推广、农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存在着服务不到位的问题,经纪人单兵作战,缺乏资金、技术和信息,检测手段有限,对价格和信息的功能不强,无法完全化解农户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农业龙头企业由于政策扶持、资金补助、贴息贷款等存在滞后现象,在流动资金短缺时,合同违约等不规范问题时有发生。

2.4农业风险尚待进一步防范

重庆开展“三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以来,“三农”的金融服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但农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没能根本解决,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也存在类似的困境,没有享受到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在农业保险方面,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有限,受制于农业生产脆弱性,商业性农业保险发展缓慢,满足不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要求。

2.5信息技术尚待进一步推

广綦江区尽管建立了区、镇(街)农业农村信息网,还开通了“农信通”,80%以上的农户享受了现代信息化服务。但大多停留在新闻报道、领导报告、会议通知、文件上,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方式是传统的,不能真正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要。

3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对策

3.1全方位设立农村综合服务站

以各地区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用5年左右的时间,全面设立村级农村综合服务站,镇级农服中心抓好统筹,使每一个服务站都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加油站”。服务站可采取村办村管、村办民管或民办民管等方式,积极发展“村集体+中介组织+农户+基地”等多种生产经营主体的优化重组,逐步构建起以区、镇(街)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为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2筹集社会化服务的专项基金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建议以“三资”量化确权后的集体资产为本金,吸纳各种涉农资金、城市工商资本、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资金和农户的闲钱,筹集农业社会化服务专项基金,借鉴股权管理方式实现收益分配,最大限度保证农户土地出租、出资等方面的收益。用专项基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积极开展产业扶持、环境整治、科技服务、品牌营销、社区治理、文明创建、人才培养、老人关爱等各类生产、生活服务项目,切实解决农村资金不足、农业发展滞后、农民公共产品缺失等问题。

3.3组建现代农技咨询服务中心

在“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利用好“12316”和“12396”三农服务热线,整合农业农村信息网、农信通“政务易”等平台。建议在农业和农村委的农广站组建现代农技咨询服务中心,准确收集、区内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技咨询服务机构等提供的农业生产状况、农产品市场行情、农业生产需求(如种子、农药、新品种、新技术)等信息,并对优质信息进行加工制作,为种苗、植保、耕作、产品营销、品牌推广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及时、周到、统一、高效的服务,满足广大农民、农业企业、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等各类主体对农情信息的多种需求。

3.4开展社会化服务保证金试点

为了克服农业的脆弱性,建议深化与保险机构的合作,探索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在有条件、有意愿的镇街和村社,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保证金试点,由签约双方按一定比率向保险机构缴纳履约保证金,如有违约,由保险机构支付经济补偿,一定程度防范和降低生产经营中的违约失信行为造成的风险。

3.5探索发展新型农村电商服务

要完成农村电子商务村村覆盖的目标,就要把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因此应当遵循农村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和农村电子商务的本土性,防止城市电商下乡后“水土不服”。政府要激励电信部门进行深度参与,在村民聚居点依托废旧的村小、居民房设立便民服务店,并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综合服务站等机构,围绕农村小家电、农资、建材、农机、原生态农产品、生活必需品等领域,开展线上线下综合服务,线下销售实物,线上利用互联网+技术承接城市电商下乡后的配套服务。

作者:陈兴国 单位: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党校

上一篇:材料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管理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