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趋势

时间:2022-06-24 09:23:19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趋势

[提要]“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乡村经济振兴已经成为全面实现脱贫后的一个重点经济建设内容。新时代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得到国家大力支持,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面临诸多问题,认清现状并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普惠金融;现状;发展趋势

2021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网站《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指出党在打赢脱贫脱困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那么,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普惠金融的内涵

普惠金融具有大幅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扩大金融服务领域、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等四大优势,被广泛研究认为是降低农民收入不平等、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包容性和改善社会公众福祉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字农业普惠服务金融就是要将我国农村的实际经济情况与数字普惠金融紧密结合,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体系。(一)加强宣传。农村资金主要来源一般是自筹资金和国家财政拨款,农民对于农业普惠金融的了解微乎其微,国家有政策,但农民却享受不到政策。为此,国家要加强农业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传播,开展农村干部培训班,切实地让农民了解政策。充分利用普惠金融政策,让农村经济实现健康高效发展。(二)激发潜力。农村经济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借助金融普惠政策的帮扶,农村的金融基础框架和网络支付将得到根本改善,农村经济将释放潜力,带动整体经济质量向高质量发展,这将推动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三)稳定社会。利用好农业金融普惠政策,满足农民对资金的需求,促进农业稳定发展,能够切实做到稳定社会。农业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能不能吃饱饭、吃好饭,利用农业金融普惠政策让农业发展壮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让全国人民吃饱饭、吃好饭,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社会稳定发展。

二、农业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三农”优惠政策的深入推进和普惠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五大行(除交通银行外)在城镇中各村均设有一个营业网点,并且我国银行业对农业的贷款额逐年增加。随着农行营业网点客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当前我国农村银行业对发展农业普惠消费金融的政策支持,可以反映出农业普惠金融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整体水平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认清问题,及时改进,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我国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在农村推进农业普惠金融政策存在诸多问题。农民由于祖祖辈辈扩展经营范围都靠自筹资金,农民对农业普惠金融政策首先存在心理抵触问题。对此,政府可以组织农村干部培训班,让农村干部先了解政策,再讲授给农民,这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对农业普惠金融政策的心理抵触问题。针对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农村干部要有耐心,认真的解读农业普惠金融政策,回答农民的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素质培训班。(二)银行与农村进行业务对接时容易出现问题。银行的金融业务流程通常比较安全规范化,签署金融文件次数较多,受制于农村文化教育水平以及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些固有特征,银行与广大农民群众进行金融业务流程对接时,就容易出现无法进行签字、没有银行公章等一系列突出问题。针对这个突出问题,银行业需要充分发挥主动服务优势,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减少服务环节,优化业务流程,切实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提供更多适应广大农民生活需求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三)农业金融普惠政策的发展还存在东西部发展不均的问题。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银行营业网点普遍偏多,农民与金融服务接触较多,而且比较便利。西部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金融机构起步晚,发展规模小,银行营业网点少,而且交通不便,农民接触金融服务很少,而且极其不便。针对这个问题,国家要有针对性的扩展西部地区的金融服务机构的规模,加大对西部地区金融服务机构的资金支持,针对西部地区的地域特色,开通一套有特色的西部地区农业金融普惠政策的金融服务。(四)农村金融信用体系不健全,农业金融风险系数过大,银行负担的成本居高不下。农业普惠金融政策主要针对农民,但是核对农民信息和经营范围信息困难重重,采集信息不充分、不完善,对农民的信用状况不了解,农民经营时常遭遇自然灾害等,导致金融风险系数过大,农民经营抗压能力较弱,因此近年来农业金融存在一些不良贷款记录,以至于农业金融普惠政策开展较慢。因此,要不断完善我国农村信用服务体系,建立风险防御机制。为企业农村干部落户,建立企业农民个人信用综合情况管理档案,完善个人信用综合情况管理信息,村干部按照有关要求携手当地政府,确保农民使用个人信息真实的实际条件情况下,建立一个农村信用管理数据库,完善农村信用信息管理体系。

三、农业普惠金融发展趋势

我国高度重视农业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未来农业普惠金融的快速健康发展必将有效地弥补目前的巨大技术缺陷,助力解决传统“三农”问题,推动我国传统乡村金融经济快速振兴,实现传统农村金融的普惠性和金融资源共享性,更好地为我国传统农村金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业普惠金融的推广及应用也有助于建立农村经济数据库,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整合,推动农业向数据化升级。农业普惠金融数据化的发展也提高互联网在农村的使用率,互联网与普惠金融的融合,促进“互联网+”的发展,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体系是促进“互联网+”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要素,做好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民互联网素养,同时互联网在农村的进一步普及也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上升,但工作岗位有限,受制于有限的工作岗位,大学生就业率持续下滑。与此同时,农村需要发展却吸引不到人才。随着农业普惠金融与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发展的农村经济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回乡创业,为家乡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农业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可以为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提供金融方面的支持,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农业普惠金融和“互联网+”产业优势紧密结合,将有效推动我国农村传统数字普惠农业金融的有效实现。基于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和传统数字实体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农村数字普惠农业金融,颠覆了农村传统普惠金融的“二八定律”,具有强大网络性和外部性,可以从信息可得性、成本等多个方面有效弥补农村传统普惠金融服务的巨大缺陷,助力“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催生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市场的强大长尾驱动效应。(一)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一定程度上改善收入状况不平衡的问题。农村企业数字普惠网络金融的广泛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网络金融技术,能够有效突破传统金融服务的应用空间地域限制,提高资金的使用率,节省时间成本,帮助农村经济的发展获得平等的机会。同时,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融合大数据应用有利于实现对农村金融服务主体的信用评估,降低农村银行的信用金融风险,有助于有效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结构的良性调整,实现金融资金市场供求的有效自动匹配。因此,农村农业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对我国农村、农业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具体使用范围,对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和农民就业都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二)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有效推动我国农村金融产业链深度整合。从而,推动传统产业向农村数字化转型升级,有效提高乡村农业整体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乡村农业整体生产经营规模,实现乡村振兴。(三)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网络服务发展面临的三大困境。虽然目前农村地区数字普惠农业金融的健康发展已经呈现繁荣的良好景象,但是许多农村各类网络金融服务产品的实际使用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许多农村金融服务产品都是“生搬硬套”中小城市的某种文化产品,金融服务产品的结构设计者并不能真正深入了解全体农民的金融需求,适用性不高,不仅浪费大量资源,而且严重阻碍许多农村地区数字普惠农业金融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农民的网络金融专业素养不高,对农村互联网的金融参与度相对较低,通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直接获取农业贷款、支付等各类金融服务的安全意识显然不足,数字普惠农业金融的健康发展还是急需在许多农村地区加大推广宣传。真正的农村数字化金融转型,实质上就是企业管理、流程、组织的全面层次变革,这并非仅是单一政府部门权力能够直接驱动实现的,尤其是在农村贫困地区的高科技人才少、占比低、政府需带头引导,给智慧农业的建设、发展一些时间,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除此之外,农村的数字金融服务需求还是呈现发展周期短、金额小的基本特点,一直以来农村金融扶持政策都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当前农村数字经济的这些基本特点,增加了农村数字经济金融政策落实的工作难度。同时,由于农民的金融素养不高、网络安全意识缺乏,金融诈骗层出不穷,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削弱农民对于普惠金融的信任,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四)农村数字普惠信贷金融体系发展仍然面临一个生态链的缺失。从目前农村数字生态金融体系结构来看,与其他城市地区相比,农村贫困地区数字普惠信贷金融起步晚,体系不完善,地方人民政府对农村金融数字普惠信贷政策的认识理解不是很到位,重视普及程度不够;农村相关的普惠政策监管体系不完善,对农村数字普惠贷的金融监管实施难度大;农村较具针对性的数字金融普惠产品有限,智能化普惠金融以及互联网服务终端的综合布设与金融基础配套设施的综合建设工作需要不断加强。综上所述,农村银行数字普惠农业金融的快速发展将实现普惠农业金融与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有机融合,这将有效提升广大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感,促进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目前,我国在农村建设方面已经取得较大的成就,乡村贫困地区全面小康振兴的农民幸福生活即将正式到来,为了真正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需要全社会人民共同努力和真诚付出,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扎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姜晓东.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经济学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12).

[2]陈孝中.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普惠金融发展思考[J].新农业,2022(01).

[3]农民日报.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J].新农业,2021(23).

[4]星焱.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红利”与“鸿沟”[J].经济学家,2021(02).

作者:于雪莹 钱方明 孟虹言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上一篇:皮革企业物流成本评价模型分析 下一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