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析

时间:2022-08-17 10:11:29

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析

摘要:新课改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然而,在部分农村地区,信息技术的教学地位较为低下,校内设置的课时较少,阶段性考核机制不足,学生缺少实践操作的机会,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在此背景下,想要取得理想教学成效,就需要教师正视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新课改背景下的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出于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目的,近年来很多教师开始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在积极响应新时代号召的同时,不断增强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紧密联系,以快速实现优化配置与使用现代教育资源。与其他文化课相比,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和形式别具一格,教学难度稍大,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导致很多学生觉得信息技术课程很难学习[1]。因此,想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实践教学难度,教师必须要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改进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

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信息技术早已全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中,无处不在,无处不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不仅需要掌握多项知识技能,还需要养成自主探究知识的习惯,具备适应时展的资源支配能力、跨领域合作能力、高情商合作能力、高效能沟通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这正是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最有效落实[2]。基于此,学好信息技术知识已然成为时展的号召,这便要求现代高中生要扎实掌握基础信息技术常识与操作技能。

二、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实践调查结果表明,部分农村高中设立信息技术课程与实际教学情况良莠不齐,导致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在每节课都要穿插讲解一些学生本该在初中时期学过的知识,无形中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同时,教师要考虑照顾每个基础差的学生,便需要放缓教学节奏。以上这些问题都与教学课时本来不够产生了严重的冲突。这都给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的现实问题,甚至是教学难题[3]。

(一)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

现阶段,部分农村地区高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都难以抓住其核心要求,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很难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原本具备的教学作用与优势。在互联网时代,很多学校的网络覆盖率也大有提升,随着信息技术和人们的生产作业建立起密切联系,信息技术成了高中教育体系内的重要学科,对培养农村高中生综合素养有着重要影响[4]。然而,进行实践教学时,部分教师与学生都不太重视信息技术课程,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学科并未囊括在高考范畴中。因此,很多学校都以文化课教学为首要,从而“冷落”了信息技术教学。

(二)缺少自主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和中小学生相比,高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学习经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逐步提升,他们通常会按照自身主观意愿来选择学习内容,教师也不会过度干预学生。因此,很多学生都对信息技术存在一些误解,将其和电子游戏画等号,并未真正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难以实现借助信息技术给文化课学习提供更多依据。

(三)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导致其相关内容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与此同时,也应及时更新相应的教材内容,以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需求。然而,通过开展实践调查可以发现,由于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导致针对信息技术的课本教材上存在巨大差异,大多数学校纷纷以新课标为指导自主研发适用于本校的校本课程,在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积极顺应新时展潮流。而部分农村高中针对信息技术的课本教材很少更新,教学内容陈旧落后,脱离时展步伐,给实践教学的开展造成极大阻力。

(四)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高中信息技术的实践性很强,需要学生自主操作、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然而,目前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还是以知识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不能够深入理解信息技术的本质和具体操作,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达不到新课改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新课改下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构想,以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或行为。因此,教学目标就是教学行为的取向和教学评估的标尺。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初中信息技术主要学习基础知识与简单的计算机应用,而制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时,教师教学时要与社会科技接轨,要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向。众所周知,信息技术课程既是一门基于实践并侧重于综合应用的课程,也是一门结合知识与技能的课程,其与传统的文化课教学存在较多差异,其具备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上的异步、教学过程中学生间的互动、合作学习方法和公开评价教学成果等特点。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制定教学目标时也应面向所有学生,不能与学生实际相脱离。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实际操作目标,倡导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有成就感。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应重视迁移环节与技能应用教学,重视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并积极将课内知识向课外进行纵向联系,激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在实际的上机中进行探索和验证,通过实践活动增长信息技术知识,增长学生的信息技术经验,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科学选取教学材料

教学材料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材料具体包括:课程标准、练习资料、教具学具、课本教材、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想要有效运用好这些教学材料,就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有关信息技术教学的课程标准与教材。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出现诸多变化,以往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记忆基础知识,现在则注重探寻知识与知识间的潜在联系,并重视采纳新知识、新理论,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增强学生理解与记忆。基于此,就需要教师透彻掌握相关教材,在充分研读的同时,提高自身执教能力。除此以外,还需要教师通读教材,对其基本结构进行细致梳理,深入剖析并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并抓住其重难点内容,把握教学关键内容。农村高中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还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素材,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带给其良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科学选取教学材料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就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在选取教学材料时需要教师坚持以下原则:(1)教材选取要具备正确导向性;(2)教材选取要凸显学科性;(3)教材选取要具备实效性;(4)教材选取要具备情境性;(5)教材选取要具备生活性;(6)教材选取要具备连贯性。

(三)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事实证明,教师选取怎样的教学方式与策略会对最终的教学成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想要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促使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稳步上升,便需要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围绕新世纪对人才培养所提的具体要求和已具备的教学条件,不断革新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遵照新课改核心要求不断改进以往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可以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提高。为了有效挖掘学生动机以及其内在学习潜能,教师还需要以“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为前提,围绕农村高中生实际学情以及受教育背景,进行师生良性互动,深入探究学生自主学习和计算机应用间的相关性,从而给建设高效课堂带来可信依据。此外,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由于自身思维逻辑框架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学习能力与基础不尽相同,教师在选取教学方法时,要以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为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稳定提升。

(四)组建兴趣小组

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基于此,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需要加大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力度。与美术、音乐等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在高中学校创办的比赛与实践活动相对较少,以至于很多学生乃至家长将信息技术看作是一门“副科”,对其并不是很重视,结果导致部分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学生找不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在此背景下,为了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师需重视因材施教,教师可将一些喜欢信息技术课程或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分配到同一兴趣小组内,施加有机结合相互学习与个别辅导的方式,培养学生采取不同措施处理同一问题的能力。以组建兴趣小组为前提,促使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得以拓展延伸,同时显著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通过个兴趣小组的不懈努力,来感染其他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实践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完善,教学工作也应紧随时展步伐,教师要正视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弊端,并采取针对性解决策略。与此同时,不断革新教学方式、内容与观念,注重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执教水平,从而确保农村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够符合具体要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玉凤.农村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生评价手段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0(3):20.

[2]罗思苑.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8.

[3]宋丽丹.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探索[J].学园,2017(21):102.

[4]胡卓华.浅谈如何提高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3):50.

作者:雷尚斌 单位: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

上一篇:新零售下快消品营销策略 下一篇:音乐剧中的舞蹈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