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及创新

时间:2022-06-29 04:46:18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及创新

摘要: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以区域为划分标准,不同的区域体现出不同的区域文化,所以文化产业呈现出区域性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产业将通过竞争与合作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对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塑造特有的文化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本文将分析我国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现状和问题,并从政府政策、融资渠道、人才培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四方面提出改进策略,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关键词:区域文化;特色文化;文化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地方的特色文化产业存在盲目开发、粗放式发展的问题,如何实现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区域特色文化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出现破坏就难以修复。因此,社会各界要重视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政策薄弱、市场投入较少、专业人才匮乏和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本文将主要研究分析我国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对策,希望能够给我国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我国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保护区域特色文化。我国各地都有区域特色文化,这些特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结晶,是一种不可逆的文化资源。在如今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区域特色文化因为跟不上时代潮流而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很多区域特色文化正在消亡。为了传承和发扬区域特色文化,需要通过文化产业的方式开发和保护,让更多现代人看到区域特色文化的魅力,并喜爱上这种文化,自觉地保护和传承区域特色文化[1]。其次,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有众多地域特色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目前,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已经与地域特色旅游产业融合,很多游客会在旅游地爱上当地的特色文化,也有很多游客会因为某种地域特色文化来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的优化,有利于带动我国经济发展。再次,有利于文化输出,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地域特色文化有其独特性,能够丰富世界多元文化内容。而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01年就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提出“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一样重要”的观念,来保护各国各地独特的文化[2]。将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化,不仅是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多样性的号召,也是以文化产业的形式向世界输出我国的文化价值观,有利于树立我国文化大国的国际形象。

二、我国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些年,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格外关注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一方面,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扶持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早在2005年颁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指出,2006年到2010年要大力发展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的文化产业。这为我国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政策基础。2012年颁发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明确指出:“提出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引导各地深入研究评估当地可业开发的特色文化资源,提出资源利用和转化规划,创建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3]另一方面,各地根据政府的扶持政策和自身文化特色纷纷制定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纷纷响应中央号召,寻找当地的特色文化,并招商引资,为当地特色文化发展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举办文化节、加强地域特色文化宣传等,使得我国地域特色文化产业遍地开花,极大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2019年,我国文化产业规模突破86624亿元,并保持10%的增速增长。分产业类型看,2019年文化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36739亿元,比上年增长3.2%;文化批发和零售业14726亿元,增长4.4%;文化服务业35159亿元,增长12.4%[4]。

三、我国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区域特色文化企业普遍规模小、分布散乱、产业链不完善、资源优化配置不到位的问题,导致经济效益差,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我国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刚刚起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是政策缺乏针对性,不同区域的特色文化难以面面俱到,难以将政府政策落到实处,导致地域特色文化产业的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很多特色文化企业缺少融资渠道,难以将企业做大做强。还有地方政府缺乏文化产业管理经验和能力,不能从大局出发为当地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制定整体规划,文化企业难以形成合力,在当地形成规模效应,自然打不响地域文化产业的品牌,也就限制了地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市场投入比较薄弱

市场对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投入比较薄弱。区域特色文化产业要想形成规模就要建立产业园区,要想提高知名度就要加大宣传力度,但是很多当地企业没有投入资金建设产业园区,宣传力度不够。同时,社会缺少对当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关注与投入,不积极参与当地举办的文化节或消费当地的文化产品,民间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的贷款门槛较高,当地文化企业贷款困难,导致文化企业缺乏资金来源,企业运转难以为继[5]。

(三)缺乏专业人才

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专业性人才,因为地域特色文化需要专业人才来挖掘其商业性和卖点,并通过创意设计来提高地域特色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性,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和喜欢上地域特色文化。目前,很多地域特色文化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且大多集中在三四线城市或者一些乡镇农村,这些地区往往缺乏创意设计和文化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一方面,区域特色文化企业给不了专业人才良好的薪资报酬和福利待遇,专业人才往往会去大城市工作和深造;另一方面,很多地域特色文化企业所在地区比较偏僻,工作环境较差,硬件设施难以满足人才的需求,难以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创意设计和文化管理方面的能力,导致地域特色文化企业的人才流失率较高。而且我国地域特色文化博大精深,需要研究很长时间才能窥得一角,研究地域特色文化初期投入大,成效低,耗费精力,很多人只研究了皮毛,领悟不了地域特色文化的真谛自然就无法对其进行创意设计,也就难以使地域特色文化产生商业价值,难以带动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四)不同区域存在较大差异

我国不同地区的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发展迅速,南方比北方发展迅速。因为东部地区和南方经济比较发达,民间融资方便快捷,且这些地区的其他产业都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可以效仿这些产业的发展模式快速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做大做强。而北方和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域特色文化企业融资困难,且其他产业难以形成助力,本地的小型文化企业缺乏产业化和规模化意识,难以做强做大。除此之外,当地政府在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也存在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不仅可以提供政策支持,还可以提供资金支持,政府投资兴办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并加大宣传力度,凭借城市本身的影响力可以很快让全国消费者了解该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进而前来消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政府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但依然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基础建设和宣传,当地的特色文化产业难以发展。

四、促进我国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政策的指导作用

首先,政府要制定支持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国家设置专项区域特色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地方政府根据当地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向国家财政部申请扶持资金,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扶持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要在营业税、增值税和所得税等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通过税收减免或先征后返的方式减轻地域特色文化企业的税务压力。其次,制定促进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土地使用政策。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将一些荒地的使用权出让给区域特色文化企业,并加强对申报企业的监督,避免出让的土地被挪作他用或进行违法操作。同时,制定严格的特色文化管理和保护制度,对当地的文化古迹、传统手艺等进行全面的规划与保护,妥善处理人民居住环境与古建筑和古迹的关系,避免古建筑和古迹遭到人为破坏。再次,制定地域特色文化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建议当地政府将地域特色文化产品列入政府采购单,烟酒茶、手工艺品等文化产品都可以采购,当作政府开展公益活动时的慈善品或举办庆典、纪念活动时的礼品或点缀办公室的装饰品,政府带头,号召当地人民消费当地的特色文化产品,拉动当地特色文化产品内需,带动文化企业发展。同时,政府在各类、慈善活动、庆祝活动中可以宣传当地文化产品,借助官方的公信力提高区域特色文化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二)建立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强化资金保障

国家可以出台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降低区域特色文化企业小额贷款的门槛,并降低贷款利率,由政府部门与各大金融机构合作,扩大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确保各大区域特色文化企业都能高效融资,企业能够正常经营。政府部门还要充分利用财税政策的金融杠杆效应,通过以大带小的方式,让当地龙头企业参与到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凭借大企业整合资源的能力,并利用项目合作、股份制和兼并收购等方式整合区域特色文化企业资源,使各个特色文化企业形成合力,扩大当地特色文化产业规模和影响力。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的同时,政府还要加大对区域特色文化产业融资的监管力度,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和法律法规建设,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审评,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社会融资主渠道优势,避免过度商业化导致区域特色文化失去灵魂,以及单纯追求利益的文化投机者对区域特色文化的利益透支,以免对历史悠久的区域特色文化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

(三)培养、引入专业人才

人才是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匮乏的问题,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首先,相关高校要设立相关学科和课程,以现实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为教学方向,并按照地域、文化种类等不同进行学科细分,确保学生能够真正了解某地域特色文化的内涵。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文化创意和文化管理的实践能力,确保培养的人才毕业后能够在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上有用武之地。其次,区域特色文化企业要高薪聘请一些国内外顶尖的文化创意和文化管理人才来企业进行学术演讲和指导,为当地特色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再次,区域特色文化企业要定期对企业管理者进行文化管理和文化创意设计方面的培训教育,提高管理者的综合能力,让管理者能够在深入了解当地特色文化的基础上找到其商业价值,融合现代审美与价值观,让区域特色文化得到消费者喜爱。

(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

要想做大做强当地特色文化产业,就要提高其规模和知名度。政府要加强当地特色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兴建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和研究所等基础设施,有文化古迹的要加强古迹周围的厕所、路面、照明和绿化建设,这样才能吸引游客。除了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加强当地特色文化服务,例如绿色环境,增加公益导游服务,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特色文化。餐饮住宿服务要满足游客的需求等。在提高文化知名度方面,需要政府在一些、庆祝活动上展示当地文化产品,以官方的公信力来宣传。政府或民间组织还可以拍摄当地文化专题片投放在各大媒体,让全国甚至全世界了解当地文化。还要积极召开博览会、招商会和推介会,招商引资,促进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最终提高当地特色文化知名度,形成特色文化品牌。五、结语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更加注重精神文化消费,我国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但是很多区域特色文化由于信息闭塞、审美差异等原因,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区域特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需要经过现代的包装设计,使其焕发新的生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目前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存在的扶持政策不完善、市场投入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和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需要政府做好宏观调控,加大资金、税收、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扶持政策,整合区域特色文化产业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只有充分激活区域特色文化市场,引入民间资本,扩大区域特色文化企业融资渠道,才能确保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跃.安徽省文化产业区域化特色化集聚发展研究[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9(1):14-17.

[2]郝英良,杨杰.辽宁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今传媒,2018(4):93-94.

[3]顾博.黑龙江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魅力中国,2018(22):61-62.

[4]纪峰,王建彦.宿迁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19):42-43.

[5]毛丽娟,浩布尔卓娜.数字经济时代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20(2):56-60.

作者:张伟

上一篇:图书馆特色馆藏库建设情况调查分析 下一篇:药理学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