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的直观化与情感化

时间:2022-10-30 09:23:16

数学课堂的直观化与情感化

[关键词] 数学课堂 直观化 情感化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缺乏生机的教学状态、缺乏灵性的教学手段导致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状况。要想改变目前的状况、增强中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在“直观化、情感化”等方面下功夫。

一、数学课堂的直观化

直观化的数学课堂,能够化深奥的数学问题为浅显,化抽象的数学问题为具体,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接受以及思维灵感的激发。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育的初级阶段,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用图片、实物、教具或电教手段组织教学,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从直观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这是中学生认知心理的需要。这种做法的结果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某些较难理解的内容就能变为直观形象的东西。在此过程中,学生把操作、观察、思维、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同时也亲身体验求知的乐趣。

在表述一个数学内容时,常常有直观易懂与抽象难懂之分。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把抽象的概念、不易领会的数学思想等,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以提高语言表达的直观效果。如在初中代数教学同类项概念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一组单项式,然后让学生观察指出其中有关系的单项式。不少同学未发现其中的单项式,这时教师立即引导:单项式就象人或事物一样,在现实世界上,有些人长得很相象,有些人则不然。教师的话音刚落,大多数学生就指出了有关系的单项式(同类项)。由此可见,教师应注意挖掘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例,提炼出数学模型,进而将贴切生动的比喻、形象直观的语言自然地植入其中,这将使得数学内容变得鲜活,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二、数学课堂的情感化

情感化的数学课堂,学生的情绪稳定积极,对学习充满信心,能够正视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意志坚强,敢于、乐于、善于迎接各种问题的挑战。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数学课堂的情感化?

首先,把成功让给学生。自信心是人们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的一种自我体验。它是一种性格特点,是由认知和情感转化为意志的中间环节。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的最好方法,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新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其中把成功让给学生就是一种明智的做法。一个概念、公式的引入,一道例题、习题的分析,这些都是教师把成功让给学生的场地。教师应调整心态,以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身边,巧妙引导,刺激教学内容的“神经穴”,诱导学生的学习状态进入“临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个桃”。例如,在教学两圆的外公切线长计算问题时,教师指着图形问学生:外公切线长和图形中的哪些量有关呢?大部分学生正在做出两条过切点的半径以及圆心距,教师接着问:“你们所作的辅助线连同外公切线构成一个什么图形?下一步该怎么办?” 学生说:“再作辅助线把直角梯形加工为一个矩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教师问:“这有什么用处?”学生齐回答:“外公切线长就等于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此时,学生一个个异常兴奋,露出成功后的得意神情。

值得注意的是,把成功让给学生,教师的引导必须自然,含而不露,适可而止,让学生自信是自己独立解决的,而不是老师的成果。

其次,把挫折分给学生。很少经受失败与挫折的青少年,往往比较浮躁,心理极其脆弱,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焦躁不安,或意志消沉。数学学科应发挥自身的特点,把挫折分给各类学生,让学生力所能及地承受挫折,战胜挫折,帮助学生形成坚定、勤奋、不畏艰苦的意志品质。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内容的深浅适当地决定引导的程度。在课堂练习与布置作业时,教师应对习题进行梯度处理,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解答,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这就容易形成人人都有挫折,人人都能战胜挫折的良好学习局面。

把挫折分给学生,教师应注意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发展。如果把学生按照成绩的优劣进行等级分类,然后指定他们解答相应的习题,势必伤害学困生的自尊心。另外还需注意,在失败与挫折面前,青少年学生最需要教师的安慰与鼓励,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帮助学生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实践证明,学生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能够感悟解决困难战胜自我的经验,情感与意志将得到高度的洗礼与磨练,进而增强继续努力,争取新的成功的信念,这将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最大收获。

总之,数学作为中学阶段的主干课程有其自身的难度,但也有其自身的逻辑和学习方法。我们数学教师不但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上一篇:论多元文化视野中的音乐教育 下一篇:基于B/S结构的图书管理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