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提升课堂品位之我见

时间:2022-10-30 08:07:26

英语教学提升课堂品位之我见

[摘要]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体现的是教师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笔者认为仅有创造性的劳动还不够,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还应有一种品位精神。或者说,只有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了这种品位精神,才能让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充满激情,同时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感到快乐和愉悦,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与学习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提升品位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不应是干巴巴知识的灌输和铺陈,而应是丰富、多彩、吸引学生乐趣的美好实践活动,学生在乐中学,教师在乐中教,以兴趣为导线,实践与理论完美结合,达到学以致用,这才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真谛所在。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生涯发现,情境教学,可以更好地完善英语教学,提升英语课堂的品位。

情境教学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一定事件的形象描述或一定环境的设置、模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如历其境的逼真感,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施:

(1)以问题为本的教学策略。采用的问题是一个虚构的或真实的有待解决的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生活(比如学习中遇到的某一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相关并且有解决的价值。问题的解决要求学生能用英语进行全面的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口语能力,检验学习的实际效果。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应该能够引起学生之间或学生和教师之间实质性对话的提高。

(2)利用多重背景策略。学生在现实的世界中学习,如学校(教室中和学校的“生活”)、工厂、家庭、地方社区,也可以在模拟的背景中表达。

(3)导向自我定向学习策略。教师应与学生不断地交流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的内容,给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的机会。让学生提高对学习的自我导向作用,使其基本能够自我规范。

(4)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就是在学习社区的基础上,在学习小组中的学生和教师分享知识,整合目标,所有人之间互相教学。要保证2个或更多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互相联系,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往技能,学生的创造性在合作解决问题时也得到了张扬。

二、设计课堂的审美形象

审美教育观认为:教育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课堂教育教学,应更加注重教育的艺术性:一方面,教师把课本知识通过艺术形象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求知;另一方面,教育艺术形象强烈的感染性,又激发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和创造需要,从而实现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个体的心智活动。可见,教育艺术形象,是实现学生潜能两次转化的关键。

(1)教材之美。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美的魅力,通过“教学法”的加工, 以艺术形象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从而用美召唤学生心灵,诱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对美的无限追求而迸发出高度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形象。教师的人格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以崇高的人格形象吸引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另外教师的讲台形象也尤为重要:大方潇洒而不拘谨张扬。同时要净化课堂语言,净化课堂思想情感,永远坚持正面教育,循循善诱,把教师之美洒向莘莘学子。

(3)教育环境形象。主要包括教学媒体、教室的布置、桌次的安排等。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将教育环境艺术化,才能烘托出育人的氛围,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教师科学、规范地使用教学媒体,学生座次的优劣搭配、科学组合,教室的巧妙布置等,不仅给人以美感,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4)教学活动形象。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避免非教学行为,尽可能提高教和学行为的质量,让教与学行为相互交融,互动连动,生成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情境,师生在情境中认知、在情境中实践、在情境中体悟,在情境中展现课堂教学活动之美。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尊重个性,循循善诱永远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储备、理解能力、个性特点等不同,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课堂教学。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那些某一方面略有不足的学生,也是正常的学生,在其它方面他们可能是超常的学生,应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能各得其所。孔子:朽木不可雕也,粪之墙不可圬也。朽木不可以雕刻,却可以做柴照样发光发热,照亮人间,给人温暖;垃圾不可以砌墙,却可以肥田,使庄稼丰产丰收。

我们教师不应去花大力气去研究学生身上的不足,去探讨他们如何的差,而应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研究,发现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天赋,去发展学生的这一强势 智慧,加以正确引导。任何一个人的智慧一但找到学生的最佳强势智慧点,就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惟其如此,才能使学生有所作为。

英语教学中,每个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是以做好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育质量为终极目标。提升英语课堂教学品位,绝不仅仅是以上笔者几点就能完善的,包含不同的方面与策略,以上仅为笔者的粗浅认识,限于篇幅也不可能一一叙述。希望得到各位同行的批评与指正。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余干县余干二中)

上一篇:《全民健身计划(2011-)》对学校体育的启示 下一篇:弘扬浙光精神 营造阳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