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证史 让历史更有空间感

时间:2022-10-30 12:34:23

以图证史 让历史更有空间感

摘要: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历史和地理本不分家,即“史地不分家”。经过修订后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更加强调了史地的关联和结合,因此在历史与社会课上用地图来印证历史就尤为必要,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来阐述如何运用地图进行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史地结合;历史;地理;以图证史

中图分类号:G63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83-02

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说过:“历史好比戏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要讲清楚历史,需要为历史搭建“舞台”,只有在舞台上展示的戏剧才是清楚明了的,这就离不开地理,所以说“史地不分家”。以图证史,这里的图包括地图和图像。用图像来印证历史,是很多人已经接受了的观点,也有很多人在这样做。比如国家地理系列之《图说天下》杂志,就是以一组组精美的图片展示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大洲,包括这个国家的历史、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而史地结合以图证史,更偏重地图,以地图展示地理舞台,来观看在地理舞台上表演的历史戏剧,体现一个特定时期特定地点上社会产物,这样就可以让我们认识的历史更有空间感

新修订的2011年版历史与社会课标标准体现了以图证史的理念,也对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历史的教学中要能够充分的利用地图。常用的地图按其区域范围分为: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大海图、国家(地区)图、省区图、市县图等;按其专题学科分为:自然地图、人口图、经济图、政图、文化图、历史图等。在进行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中比较常用的地图为世界图、大洲图、大海图、国家地区图、自然地图、人口图和历史图。

下面我们就以日常教学中的课例来说明如何以图证史,让历史更有空间感。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之《尼罗河的赠礼》

1.课标分析。本课对应的新的课程标准是2-1-4:比较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希腊的地理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因此依据课标分析,本课内容的讲解必须构建在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即古代埃及早期文明的形成和古代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选取地图。依据课标的分析,可确定在本课教学时需要用到的地图有历史图、自然环境图(气候图、地形图)、大洲图、曲线图。因此在教学时需要的具体地图为历史图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图、古代埃及图、世界气候分布图非洲地形图及青白尼罗河流量过程曲线图。

3.以图证史。

(1)埃及的地理位置。在教学时先出示历史图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图。让学生从地图上对古埃及有一个空间的认识,即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濒临地中海。在此基础上再出示世界气候分布图,让学生在对埃及地理位置认识的基础上从气候图中判读古代埃及的气候及其自然环境的特征(见下页图1)。

(2)埃及的自然环境。学生通过判读可以知道,古埃及所处的地区为干旱的沙漠地带,气候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旱,这样气候条件下地表自然景观是沙漠,这样的自然环境是不利于早期农耕文明的产生。那么为什么会在气候如此恶劣的地区产生人类历史上的早起文明呢?这样的疑问会在前面地图的分析证明上显得更加强烈,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就会转向这条与众不同的河流——尼罗河上去。那么尼罗河到底给古代及带来了什么使这里产生了早期的文明呢?

(3)尼罗河与埃及文明。此时展示课本的历史图古代埃及图及非洲地形图,让学生认识尼罗河。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塔纳湖的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营养的来源。在对尼罗河大致情况的介绍后,出示地图青白尼罗河流量过程图,让学生依据地图中分析尼罗河的特点,见图2。

在分析地图的基础上总结尼罗河的规律即每年6月尼罗河开始涨水至9月初达到高峰,尼罗河泛滥。之后尼罗河水位下降,进入枯水期。再让学生结合课本,总结尼罗河的泛滥对埃及早期农业的发展影响。这样在分析地图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早期文明古埃及的形成与尼罗河密不可分,进而理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的含义,也点名课题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认识古埃及是大河孕育的古文明。

4.设计理由。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史地结合讲述文明。通过世界图、历史图、大洲图、气候图、地形图和曲线图讲述古埃及大河文明的形成。先是将埃及的地理位置通过亚非文明古国图展示,让学生认识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埃及在哪儿;再在认识古埃及地理位置基础上判读世界气候图,知道古代埃及的气候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旱;那么这样一个地方要发展农业当然离不开水,而水源又是谁提供的呢?进而出示古代埃及图及非洲地形图并结合世界气候图,让学生认识尼罗河这个世界第一长河,它发源于非洲中部的高原上,有两条重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青尼罗河流经草原区,草原气候分为雨季和干季,再出示曲线图,让学生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出尼罗河的特点是定期泛滥。进而总结古埃及早期文明的形成和尼罗河之间的关系,认识古埃及文明属于大河文明。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就体现了史地结合,以图证史。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我发现把地理图片与历史教学相结合,产生了很多惊人的效果:地图展示的知识形象生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了他们史地结合学历史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新课标指导下,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史地已经完完全全被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学会运用地理教历史,以图证史,也要学会用历史教地理,史地不分家,在教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图说天下》系列丛书[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减少高压异步电动机故障率的探讨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