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的诊断与防治

时间:2022-10-30 08:22:23

鸭瘟的诊断与防治

摘要 介绍鸭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以为鸭瘟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鸭瘟;诊断;临床症状;预防措施;治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283-02

鸭瘟是鸭、鹅及多种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又名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鸭瘟致死率高,严重危害了养鸭业的发展。

1 病原学

鸭瘟的致病原是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该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属,仅有1种血清型,无血凝性,有囊膜,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80~120 nm。病毒存在于病鸭各组织器官中,免疫器官脾脏、法氏囊、胸腺是病毒侵害的主要靶器官,肝、脾、脑、泄殖腔等组织含毒量比较高,在不同的发病期,各组织病毒的含量也不一样。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温度80 ℃环境下,5 min后就可凋亡;5%生石灰作用30 min亦可灭活;对常用的消毒剂敏感,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比较强,低温对毒力的影响不大,阳光直射、干燥、高温等都不利于病毒的生长[1-3]。

2 流行病学

(1)鸭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居多,在一般情况下,只有鸭能够感染鸭瘟,鹅在同病鸭密切接触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感染,但是发病率不高。

(2)鸭瘟的流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鸭均可感染,若成年鸭感染,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大流行年份,患病雏鸭的死亡率可达95%以上。

(3)病鸭、处于潜伏期的感染鸭、被两者排泄物污染的各种用具均可作为鸭瘟的传染源。

(4)鸭瘟的传播途径在自然情况下是消化道,同时眼结膜、吸血昆虫、、呼吸道等也可作为鸭瘟的传播途径。

3 临床症状

(1)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5 d,病初体温急剧升高,一般可到43 ℃以上且持续不退,病鸭翅膀下垂,羽毛松乱,精神萎靡,走动困难,食欲减退,渴欲增加,严重时,病鸭静卧地上。

(2)病鸭流泪、眼睑水肿,周围有脓性分泌物,角膜混浊,有时形成单侧性溃疡性角膜炎,病鸭从鼻腔流出稀薄或黏稠的分泌物,呼吸困难,流泪和眼睑水肿是鸭瘟的特征性症状。

(3)病鸭头和颈部肿胀,较健康鸭明显的出现肿大,故称“大头瘟”。

(4)病鸭排泄出灰白色或绿色稀便,有时便中带血,排泄物常粘附在泄殖腔周围,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严重者黏膜外翻,用手翻开,可见到泄殖腔黏膜有黄绿色的假膜,不易剥离[4-9]。

4 病理变化

(1)鼻孔、鼻腔内有分泌物,喉头和气管黏膜充血、出血。有灰白色假膜纵行覆盖于食道黏膜,或可见小出血斑点,假膜可剥离,同时留下溃疡瘢痕。

(2)头颈肿胀的病鸭,皮下组织有黄色胶样浸润,充满淡黄色透明液体,是“大头瘟”的典型症状。

(3)肠道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有时腺胃与食道膨大部的交界处有一条灰黄色坏死带或出血带,肠黏膜充血、出血,以十二指肠和直肠最为严重,全身皮肤有许多散在出血斑。

(4)法氏囊黏膜发红,有针尖状黄色小斑点,后期囊腔中充满红色的渗出物,心脏、心外膜内膜、冠状沟等处有出血点。

(5)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坏死点存在于肝脏表面及切面之上,有时甚至有出血带或淡灰色纤维物,肝脏一般不肿大,但质地较脆,容易破裂,胆囊中充满着黏稠的胆汁。

(6)卵巢滤泡增大,并有充血和出血,变形变色,有时卵泡破裂,引起腹膜炎,输卵管黏膜充血、出血。

(7)脑膜充血,胸腺有大量出血点和淡黄色坏死灶,周围液体呈淡黄色渗透。

5 诊断

鸭瘟的诊断可根据该病症状、流行病学及病理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其典型症状为体温升高,流泪,走动困难,头颈肿胀。有诊断意义的病变为食道和泄殖腔黏膜溃疡和有假膜覆盖的特征性病变和肝脏坏死灶、出血点及出血带和纤维素状附着物。但在新发病地区,还需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及血清学试验。

6 鉴别诊断

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鉴别鸭瘟和鸭的巴氏杆菌病。鸭巴氏杆菌病一般发病急,病程短,一般几小时到2 d左右死亡。除鸭外,其他家禽也能感染发病;症状上无神经症状和头颈肿胀等现象。病理变化见肺脏有严重的充血、出血和水肿,心外膜有出血点。用病鸭或病死鸭的心血 或肝脏抹片染色镜检,可见两极染色的巴氏杆菌;巴氏杆菌病用抗生素治疗有效,而鸭瘟无效,但应注意,在鸭瘟流行时常继发巴氏杆菌病。

7 预防措施

(1)进鸭前,鸭舍和场地用5%火碱水或10%漂白粉喷洒消毒,并且要定时消毒。

(2)必须从外地购进种鸭时,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检查,看看当地是否有疫情,如果安全,方可移入。

(3)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鸭群健康水平,增强其机体抵抗力。

(4)定期注射疫苗,目前使用的鸭胚弱毒疫苗安全有效,在未发生鸭瘟的地区和饲养场应进行预防接种,疫苗对20日龄的仔鸭安全有效,免疫期可达6个月,成年鸭接种弱毒疫苗后,免疫期可达1年。

(5)坚持自繁自养,减少外引,同时种蛋也必须来在非疫区[10-11]。

8 治疗措施

(1)一旦发生鸭瘟,必须迅速报告疫情,划定疫区范围,并采取严格封锁、隔离、病死鸡深埋和消毒等工作。

(2)对假定健康鸭进行紧急预防接种等措施,在紧急预防接种时,必须及早进行,一旦发现鸭瘟,必须立即用弱毒苗进行注射,必要时应使剂量加倍,可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3)用免疫鸭血清和高免血清治疗,每只鸭肌注0.5~1.0 mL,按2~4 mL/kg・体重注射更佳,也可以采取中药治疗。

总之,鸭瘟目前没有好的治疗措施,主要是加强鸭舍、场地消毒和鸭群的免疫接种,提高雏鸭母源抗体。加强饲养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模式,使养鸭者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9 参考文献

[1] 赵改芹,杨红先.鸭瘟的预防[J].中国畜牧业,2012(6):90-90.

[2] 孔庆生.秋冬季节鸭瘟的预防与控制措施[J].水禽世界,2009(6):29-30.

[3] 胡龙之,林淑贞,陈茂发,等.一起鸭瘟流行的诊断[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1,23(2):153-154.

[4] 吴启洲,杨亨祥.鸭瘟病的综合防治[J].湖北畜牧兽医,2006(8):26.

[5] 邓玲玲,段志强.鸭瘟的诊断和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1):73-74.

[6] 杭柏林,栗文凯.鸭瘟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技术[J].科学种养,2008(10):47-48.

[7] 于杰,柳林,李英英.新型鸭瘟的诊断和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2):119-122.

[8] 刘连军.浅谈鸭瘟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3(6):167.

[9] 黄河龙.鸭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4):1851-1852,1863.

[10] 李雅林,牛钟相.鸭瘟的诊断及防制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检疫,2001(6):41-42.

[11] 魏宁,李巨银,管远红,等.鸭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J].养殖技术顾问,2013(12):213-215.

上一篇:芡实―鱼高效轮作种养技术 下一篇:土壤有机质国标法与非标法检测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