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鱼高效轮作种养技术

时间:2022-09-22 06:34:28

芡实―鱼高效轮作种养技术

摘要 芡实―鱼高效轮作种养主要是利用芡实(茎杆)收获后池塘空闲期来进行鱼类养殖,最大程度发挥水体综合应用效率,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总结了芡实―鱼高效轮作种养技术,以供广大农户借鉴。

关键词 芡实;鱼;高效轮作;种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5.9;S9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263-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但要吃饱,更要吃好。对绿色环保无公害农产品越来越重视,而近年兴起的芡实、茭白、莲藕等水生蔬菜种植正迎合了这一发展趋势,在种植过程中几乎不需要喷施农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另外,受禽流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畜禽产品价格一路下跌,甚至有货无市,而水产品价格却一路看涨,需求量越来越大。实施芡实―鱼高效轮作种养,使蔬菜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因此,发展该种养模式不但切实可行,而且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一般纯利润达3.0万~4.5万元/hm2,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好途径。

1 场地选择

芡实又名红莲子、里根菜,为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实喜温暖气候和光照充足的水生环境,种植水底土壤以疏松、中等肥力的黏泥为好,淤泥厚度以50 cm左右为宜。芡实种植池塘面积一般选择0.33~0.67 hm2,周边无工矿企业,水源清新,排灌方便[1]。鱼类养殖暂养池面积以0.13 hm2为宜,并靠近芡实种植的池塘,待芡实收获后可直接将鱼从暂养池放入芡实种植池。

2 品种选择

目前,芡实种植品种可分为南芡和北芡。南芡又分为紫花南芡和白花南芡。南芡植株个体比较大,地上部门除叶背有刺外,其他各部分均光滑无刺,采收方便,鲜茎杆白而嫩,品质优良,口感好,产量高。北芡茎杆较细,全身布满刺,去刺难度大,品质中等。建议选择南芡种植。

3 芡实播种育苗

3.1 浸种催芽

芡实播种育苗时间为3―4月,先将种子洗净,选颜色深、无破损的种子进行催芽。首先将种子放入浅钵中,加入清水浸没,日晒夜盖,吸热保温。白天保持20~25 ℃,晚上不低于15 ℃,约经15 d,种子萌芽后播入假植田。

3.2 分苗假植

假植田应选避风向阳、无污染、排灌方便的水田,施腐熟肥7.5~15.0 t/hm2,耙细整平,灌水10~15 cm,待水澄清,底土沉实后,播种量300粒/m2左右,将种子轻轻撒入水中,播种后30 d左右,长出2~3片小叶时,将幼苗连同种子一起挖出,洗净泥土,按50 cm见方距离分栽1次。幼苗成活返青后,逐渐将水位增加到30~40 cm,促进叶柄生长,使之定植时能适应深水环境。

4 合理定植

4.1 栽植池塘准备

芡实定植前先对栽种池塘修整、消毒、施肥,施基肥主要是针对新开挖池塘,对于多年养殖池塘无需施肥。施肥量一般为人畜粪15 t/hm2以上,或腐熟鸡粪7.5 t/hm2以上、尿素150~225 kg/hm2、磷肥300~375 kg/hm2。将栽种池塘深耕、细耙、整平、清除杂草,并加高池埂[2-3]。

4.2 移栽定植

5月中旬,待芡实幼苗长到4~5片圆叶、叶片直径达到25 cm以上时就可以进行定植。从假植田取苗应保护好根系,洗去泥士,手抓根须,叶面向下,顺势放入木盆中,用稻草遮盖,以防日晒。定植距离1.8~2.0 m见方,栽植4 500~6 000株/hm2。栽植不宜过深,严防淤泥埋没心叶。生长期间勤除杂草,并用泥土围根。

5 日常管理

5.1 除草壅根补苗

芡实苗定植成活后应时清除杂草、壅根补苗,生长前期芡实苗非常弱小,叶片覆盖面较小,如不及时清除杂草,将严重影响芡实的生产,对拔除的杂草用盆运走或用脚将草踩入淤泥中,同时对芡苗壅泥围根,促进芡苗早发。发现死苗缺苗要及时补栽,对过密过疏的地方要及时匀苗。当芡叶基本覆盖水面后,停止除草。

5.2 水位管理

水位要视芡实的生长而定。一般情况下,定植时水位保持在10~20 cm,至封行期、开花膨果期,由于采收鲜茎杆,水位应保80~100 cm,成熟时水位依据采收是否方便而定。

5.3 追肥

叶片大而厚、颜色深绿、有水状泡突起,就不要追肥;如果发现芡叶发黄,皱纹很密,舒张不开,叶薄梗细,应及时追肥,施尿素150~225 kg/hm2,施2~3次,每次间隔15 d左右。追肥时,应距离植株根系10~15 cm,扒穴施入泥中,要尽量防止肥料洒到苗心,以免烧苗。芡叶盖满水面后,停止追肥。

5.4 病害防治

在6―7月有叶斑病危害,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和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雾1次即可。

6 采收

在江南等地有食用芡实鲜茎杆的习惯,采收时间为8月底,采收时用钉耙从芡实根部拔起,人工去除柄茎外的刺皮即能上市,产量在22.5 t/hm2左右。

7 鱼种放养

鱼类放养以鲤鲫鱼为主,适当搭配一些黄白鲢。鲤鱼规格为500 g/尾,鲫鱼规格为50 g/尾,放养量为1 500 kg/hm2,黄白鲢规格为500 g/尾,放养量为750 kg/hm2。在苗种放养前15 d左右,选择晴天用生石灰对鱼种暂养池进行消毒,暂养池留水7~10 cm,用生石灰900~1 125 kg/hm2均匀泼撒,15 d后注入新水即可。鱼种放养时用3%~5%食盐水溶液浸洗鱼种5~10 min后放入暂养池,放养工作在2月前结束[4]。

8 移养及管理

芡实(茎杆)9月能全部收获结束,收获结束后,用生石灰2 250 kg/hm2消毒,先把生石灰稀释,然后全池泼洒,10 d后将鱼种暂养池和芡实塘间的田埂挖通即可。鱼种植进入芡实种植池后,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水质变化、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清除池内杂物,保持池内清洁卫生;发现死鱼、病鱼,及时捞起掩埋,并定期用药物对池塘进行消毒。按《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填写生产记录,随季节和水温不同加注新水从而调节水位。

9 参考文献

[1] 张翠勤,张翠云.芡实优质高产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3(18):25-26.

[2] 徐长义.芡实栽培技术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2006(9):72.

[3] 陆志新,邱福兴,杨才祥,等.芡实大田浅水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2(2):40-41.

[4] 钟小庆,丁钢华,蓝宗坚.推广杂交生鱼养殖技术成功模式[J].渔业致富指南,2012(3):13-15.

上一篇:农谚在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下一篇:鸭瘟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