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下的思考

时间:2022-10-30 04:49:23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下的思考

去年,教育改革已步入实施的轨道,陕西省普通高中已进入全国新课程改革的实验省区。我们白水中学也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一批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示范学校之一。新教材引进的创新型的教学组织模式,使我们对什么是素质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内涵有了全新的认识。正如新课程体系在阐述其主旨时所指出的那样,化学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次新课程体系以全新的理念,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等方面所做的全方位变革,必将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全面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中学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我们必须深入研究“鲁教版”教科书的特点,找出课本与教学方式的最佳结合点。对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对“鲁教版”化学教科书的特点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新教材的特点

1、新教材编排的整个结构体系对旧版教材进行了根本改变

旧教材的教学体系是单纯引入型的,即从对每一种物质的学习都是给出其物性、化性、制备、用途的结构模式。而新教材从一开始就采用的是一种研究型的教学模式。如:第一章通过“活动探究”形式讨论金属Na的物理性质、金属Na和O2的反应,教给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即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科学研究方法;以案例形式研究Cl2的性质。同时,教给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即: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观察解释及结论。我认为这样的教学结构设计真正体现了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意图,让学生在学习有关知识的同时,也在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程序上上一个台阶,为学生以后学习每一种物质的方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新教材编排得非常新颖

例如: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都是从大自然引入到实验室,再回到生活、生产应用中去,每一节都是从“联想、质疑”开始。如:在“碳的多样性”一节,让学生联想溶洞、珊瑚等自然景观(如图1);对氮的循环,让学生联想闪电、雷雨交加等自然现象(如图2);然后通过提出质疑,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紧接着,用“观察、思考”、“活动、探究”来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

3、新教材图文并茂,增大了信息量

这样一来,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例如:必修2§1-1原子结构、核子、同位素概念的介绍中,P4“观察思考”图示非常形象有趣,后面配有思考题。学生根据图示,很自然就把核素、同位素概念理解掌握了。

总的来说,高一鲁教版化学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虽然受多年旧教学体制的影响,刚开始大家普遍都感到不适应,突然觉得自己不会教书了,但经过一年的磨合,现在的新教材思想在教师中已经普遍建立起来了,很快就适应了新的教材体系的教学。

二、新教材存在的问题

当然,新教材的新理念虽然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对于刚开始实施新教材的学校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和课后练习不配套

例如:“物质的量”这一章,阿伏加德罗定律,正文没有介绍,但是资料却出现了。如果只让学生了解一下还就罢了,但问题是资料中却经常出现。这就使得学生不得不面对大堆大堆的超纲题,学习起来显得非常吃力。

2、考试评价凌驾于课程目标之上

由于受高考的影响,目前有一种倾向是重考试大纲、轻课程标准,按高考形势及思维路线组织今天的教学。因此,课程设计思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都主要集中在高考上,教学中一步到位的现象比比皆是,“必修”、“选修”内容混乱出现,习题严重偏离正常轨道,超课时、超要求、超容量、赶进度成为一股力量强大的暗流,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度。

怎样面对新教材的这些不足?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方法:从原来的课堂上“以教师为主”改变成为“以学生为主”,从传播知识改变到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其次,教师必须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再次,应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新课程体系的实施,对新教师是一次全面的挑战。面临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思维体系,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备课组集体备课,合理攻关,大家一起围绕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对教材内容调整、对新知识适当增加、构造知识体系等展开讨论。

总之,新教材的使用对教师驾驭教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要结合当前的教学理念,找出最佳的教学策略,深入研究新教材,不断努力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很快适应新教材,大大提高教育质量,获得新的突破,取得新的成果。

上一篇:“高效课堂”在偏远地区推进迟缓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新课程改革与数学教师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