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补差要先找准根源

时间:2022-10-29 09:50:32

英语补差要先找准根源

补差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也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学困生专门进行补差教学意义重大。但是,无数事实表明,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补差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补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学情诊断不清。

问题:根本不作诊断,而是将臆想的问题强加给学生;诊断方式缺乏针对性,不能全面准确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问题归因不当,不能透过学生行为的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分析不深刻,对学生问题的分析概念化、表面化、普适化,如能力不强、基础不牢、记忆不清、细心不够等;不能反思自我,不善于通过学生学的问题发现自身教的问题。

分析:这些教师显然未明白学情诊断对于补差教学的重要性,也未掌握学情诊断的技术。他们由于不知道哪些学生有学习困难、学习困难具体是什么、产生困难的原因有哪些,必然导致补差教学时目标不准确、思路不清晰、方法不对路。

补差教学是一种诊疗教学模式,在开具“药方”前必须“望闻问切”做出准确诊断。教师诊断的常见方式有:让学生自述问题所在、回顾平时的观察印象、组织口头或笔头测评、通过查阅学生做过的练习梳理出学生常犯的错误等。获得诊断数据后,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而确定错误类型和错误生成的原因。

2.补差内容不当。

问题:不进行系统规划,教学的计划性不强;仅根据问题的表象采取对策,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只是简单地重新解读教材内容,或者只是布置学生做各式各样的练习以求让学生通过反复“得病”自然获得“抗体”,教学的有效性不强;组织形式单一,教学的灵活性不强。

分析:众所周知,学困生的问题常常是因人而异的,许多学生的学习困难可能并不在单词记忆不牢、基本概念不清和练习巩固不够上,对多数学困生而言采用固化模式反复讲练已学内容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我认为,学困生需要辅导的内容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激发学习动机,二是指导学习策略(如怎样记忆单词),三是进行补偿学习,四是加强基本能力(如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力),五是提前介入新课,六是纠正系统错误。教师需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薄弱环节对补差内容进行取舍。

3.及时干预不够。

问题:发现学生成绩异常下降后不立即帮助学生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订措施;考试或练习后不及时进行讲评,对学困生中存在的典型错误不认真纠错、不持久跟踪。

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是补差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学生基础不好动力又不大时,学习成绩不佳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及时补救不仅能够使学困生尽快赶上正常学生,同时亦可避免两者之间因马太效应(即贫者益贫,富者益富)而逐渐拉大差距。如果等到积重难返,学生基本放弃时才来干预,则不仅介入成本加大,效果往往也不会理想。所以,把握好补差教学的时机;每当学生遇到特别的问题时就立即施以援手,提供适当的帮助,使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障碍,继续前行。

4.各方协同不周。

问题:学科与学科之间缺少沟通,没有对学困生存在的非学科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如学习意愿不强、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佳等,共同采取措施;教师和家长之间较少联系,很难对学困生身体方面的疾患和心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干预;教师与学校领导的认识不够一致,教师不认可学校规定的任务和措施,学校不满意教师的做法和成效。

分析: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味责怪教师补差教学收效甚微并不公平。教师在实施补差教学方面的能力缺陷需要教研部门组织专题培训加以弥补;教师用于补差教学的时间、资料、经费需要学校出台制度予以保障;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经由家长会、家校通等平台共同进行干预;学生在学习方法层面的欠缺需要各科教师通过不断的相互沟通一起加以解决。

补差教学不容回避,希望引起我们教师的共同关注。补差教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科学应对。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

上一篇:将趣味融入英语课堂教学 下一篇:注重说与听读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