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造就优秀人才

时间:2022-10-29 05:47:47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造就优秀人才

要想教好数学,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也是当前小学教师教学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要注重双基教学。只有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造就优秀人才。

数学知识由基本概念组成,只有掌握基本概念,一些性质、法则、公式才能容易理解,因为它们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若能建立清晰的概念,学生就能自觉地掌握数学规律,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正确地进行各种计算,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一、加强“双基”教学,促进和发展学生思维

(1)从感性认识出发,促进学生的思维。小学数学教学是比较单调及抽象的一门学科,因而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抽象的思维能力比较差,学习时比较困难。数学知识是由最基本的概念所组成的,数学知识中的一些性质、法则、公式等都是各种概念产生。所以,小学数学中概念是数学的基石。概念的引入、理解、运用,巩固学习,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在教学时,注重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方程时,先在天平的左边放两个50克的砝码、右边放100克,问学生出现什么情况?学生会回答天平平衡了,说明了两边的重量相等,用式子表示50+50=100。接着,我又一次在天平的左边放50克,右边放一个30克与一个不知重量的砝码,这时天平平衡了,问学生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学生会说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右边不知重量的用字母x表示,那么表示相等的式子是30+x=50这也是一个等式。我又问天平左右两边相等了,那么右边的x应等于多少克?学生会回答是20克,这就是说x等于20克的时候,上面等式中等号左右两边正好相等。这样,让学生从直观中提取信息。具体地看到50+50=100,30+x=50都是等式,而30+x=5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x=20是方程30+x=50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这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慢慢地掌握了等式、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抽象的概念。就这样,在教学中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又不断地回答这些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向前发展。

(2)联系新旧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数学是具有逻辑性的一门学科。在平时教学中,可以说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或延伸。每次学生学习新知识时,以已有旧知识作为基础或前提。我们要复习好旧知识,利用旧知识参与新的认识,让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识。例如:讲运算定律时,在学过的加法交换律a+b=b+a与结合律a+b+c=a+(b+c)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就这样利用旧知识引入和发现新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旧知识纳入到新知识体系中,拓宽知识面,使学生的智力向全面、准确的方向发展。总之,要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切实加强“双基”教学,认真改进“双基”教学,使“双基”教学与思维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设计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通过解决问题得以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并解决问题。所以,教学时要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小学生不善于自己独立去思考问题,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当中要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思考。这样,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堂课上,我们要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发展他们思维的途径。

(1)从知识的生长点,提出启发性的问题。知识基本上都是相互联系的,尤其是数学,这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要将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获取新知识,结合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思考的问题,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自主地寻找答案。如学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们可以先安排复数是整数的除法。①13.26÷13,②让学生说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然后导入新课,板书13.26÷1.3,问这个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回答除数是小数。①除数是几位小数?②怎样转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③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怎样?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看书寻找答案,运用已有的知识主动领悟新知识。在解答过程中,学生学会了除数是小数的小数计算方法,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会不断地出现。这样,一步步由浅入深地进入知识的海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找知识的重点,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如在学习小数除法时,提问: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3)针对知识的深化,提出灵活性的问题。根据研究证明,经常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就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要想正确地理解和自觉地掌握并形成能力,关键是让学生在理解概念、法则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的解题方法。只有理解,学生才会牢牢掌握,并能运用这些知识。例如:在学习解比例时,出现x∶5=3∶1等比例,学生就会很快地计算出未知的一个项。那么,我们把这一步知识进一步深化。出示:把等式3×40=8×15,改写成比例。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与比例的两内项之积等于两个项之积,慢慢地理解后能够解答出此类问题,而且我们课本上每一个新知识后面都有思考题可以参考。就这样有意识地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4)利用实际操作,提出指导性问题。理论是实践中得出来的,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有关图形的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我们要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提前让学生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课堂上我们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比如:①看一下准备好的两个梯形,可以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②量一量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与拼成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③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自己会总结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b)·h÷2。通过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概括和总结,使他们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样,加深知识的理解,从而也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何时提出问题,对教学影响很大。做教学方案时,教师要精心设计:何时提出相关问题。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主动地去学。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后所获得的知识,才是牢固的、深刻的。

三、设计各种练习,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中的计算,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时要精心设计练习题,使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同时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思维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说理练习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说理,要求学生不仅会算题,而且会讲题,弄清算理,掌握规律。我们在讲用方程解答应用题时,遇到这样一道题:“一个制鞋厂制出男鞋2200双,比制出女鞋的2倍,还多400双,制出的女鞋有多少双?”针对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讲解:如何确定提出的数量关系,为什么这样列方程?2x+400=2200,2200-2x=400,2x=2200-400。在学习分数或百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讲述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如何确定单位“1”,单位“1”未知时,如何找准已知数量的对应分率,再根据乘法意义列方程。学生进行充分的说理练习,牢牢掌握了分数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可以讲解算理练习,有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学生学习比例尺后,让学生到实地测量校园,自定比例尺绘出学校的平面图。在应用题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练习形式来发展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能讲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这几道题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除了课本内容外,还需要我们教师借助一些课外习题不断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精心设计思考题,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造就一大批优秀人才。

上一篇:重视英语教学中的导学艺术让学生快乐成才 下一篇:理工科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