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质疑能力,开启智慧大门

时间:2022-10-29 03:58:31

培养质疑能力,开启智慧大门

摘 要: 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字、词、句,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指导。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勤于质疑、勇于质疑,并通过引导,教给学生质疑方法。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质疑能力 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教材强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问质疑,独立思考,培养思考习惯。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无疑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手段之一。

古人称“学习”为“学问”,不无道理。“问”是开山的斧,“问”是深耕的犁。“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要通过系统训练,积极引导,激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敢解,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善待学生的质疑,让学生敢于质疑

有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叫“倾听着的教育”,强调不仅要让“学生倾听教师”,而且要“教师倾听学生”,我觉得这一理念非常深刻。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提到:“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这样的倾听就是真正的倾听,它有效地改变教师的倾听方式,使他们从外在的听到内在的听,从抽象的听到具体的听,从观念的听到体验的听,作为一个真正的倾听者的教师,必定是这样的:他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他的耳朵”。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认真地倾听,善待学生质疑,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

1、营造宽松气氛

学生敢于质疑的关键是要创设良好的氛围。学生刚开始时会因为不会提问,或因为害怕提不好问题而不敢提问。此时老师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常常表扬爱质疑的学生,重在鼓励他们敢质疑的勇气,对于问题的质量姑且不去权衡;对于爱动脑筋的同学发放一些小奖品,给予加分,等等。教师要抓住典型,树立榜样,开展评“金问号”和“银问号”等活动,利用榜样的力量,在学生中形成质疑的良好风气。还可以制表,用以记录学生提问的个数,把它贴在大家看得见的地方。每天总结一天的记录,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比一比谁爱动脑筋,比一比谁有独到的看法。这样就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自动质疑,进而养成习惯,班里就会慢慢地形成一种敢于质疑的好风气。

2、关注每一个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要以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爱心和耐心,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对于每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有合理的地方,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即使有缺点,也不能轻易否定,而应该在肯定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修改和完善,让学困生敢于质疑,不做“旁听生”。

3、允许学生质疑“出错”

教师的善问只是为学生树立了“问”的榜样,而“善待问”才为学生的质疑提供了可能。允许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也是遵循了“无过错原则”。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出错,允许改正,也要允许保留意见。教师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害怕犯错、不敢质疑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树立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勇于质疑。

二、创设疑惑情景,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

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学生问题)充分暴露于课堂,以有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例如开展质疑比赛,给同一文章,让学生读后质疑。在相同的时间里,比比谁提的问题多,谁的问题切中了要害,并要求学生自问自答,说出思考过程。教师要及时进行评议,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养成好问好多思的习惯。

三、留下充足的思考时空,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问”,源于思。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材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怎么想就怎么问,问错了没有关系。有的老师不敢给学生这个机会,特别是在公开课的时候,怕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会出丑。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即使是有一个词不理解也没关系。在质疑过程中,我又进行了引导。例如在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文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学习了课文,你还想在哪些问题上进行研究?这样引导后学生的问题意识树立了。

为什么陆游他自己不去打仗,解救北方的老百姓呢?

陆游去过北方吗?诗中描写的是他亲眼看到的吗?

陆游是爱国诗人,他还写了哪些爱国诗呢?……

学生经过学习,产生了新的创建性的问题,他们的问题辐射面大,很有研究的价值。这些问题都促使他们不断研究文本,研读课外书,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获取新信息,自主释疑。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指引他们继续探究。

四、因人而异,培养学生独立质疑能力

“问”,因人而异。由于学生认识结果、思维方式、学习风格的差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不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对待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因人而异地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逐步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以此培养学生独立质疑的能力。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应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等资料自己解答;有争议的问题,大家讨论回答;难度大的问题,教师讲解说明。在指导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要注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情境,允许前后左右互相交流,大声争辩,允许师生互相提问,大家各抒己见。鼓励互相倾听,提倡求异思维,意在充分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此培养学生互相提问的主动性、流畅性、有序性,促进学生独立质疑能力的提高。

五、创设反思情景,培养学生自我质疑能力

“问”,终于省。儿童学习的过程是个体在充分交流与共享中生成、修改的“再创造”过程。它必须经过反复思考、深入研究、不断调整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因此,反思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格,而且是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设反思情景,旨在训练学生自我质疑,培养其内省能力。例如:在课堂小结后让学生质疑。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或学不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我常这样对学生说:“学习这篇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质疑。这样,学生经过自我质疑,不仅学习的新知识得到梳理和升华,而且培养自我质疑的能力。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质疑能力需要教师的激发引导,在实践中要抓住契机,开发散学生的好问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上一篇:关于技校应用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如何从观察中积累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