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技校专业课教学质量

时间:2022-04-07 12:41:26

如何提高技校专业课教学质量

摘 要: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市场对技工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然而,技校生生源素质低、接受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管理难度大。本文对技校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专业水平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 教学质量 学习兴趣 职业前景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学校的工作的主线,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是教师不懈的追求。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

一、建设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当前技工学校普遍存在着专业理论教师不能指导实训教学、实训教师基础理论薄弱不能讲授专业理论课的现象。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校毕业生,必须建立一支既能讲理论又能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我们学校通过培养、引进、特聘等措施加大了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一是每年学校选派一定比例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到厂矿培训,加强技能训练;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通过给教师报销学费等政策,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三是从厂矿企业引进一批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

为了使技校学生在毕业后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职工的转变,走教学一体化的路子势在必行。我校这几年开始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所谓一体化,是指专业理论课教学和生产实习教学由同一个教师担任。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同时又担任专业理论的教学任务,或专业理论教师同时担任生产实习教学任务。这有助于专业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帮助专业课教师快速成长,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以进一步加快提高教学质量的步伐。

二、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过程,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所在。尽管这个问题有点“老生常谈”,但这个问题之突出,决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可以说,技校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其面之广、程度之深、原因之复杂,是任何一类学历教育的学校均不可比拟的。说其之广,几乎存在于每一位学生身上;说其程度之深,指学生不感兴趣由来已久,实在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原因复杂,撇开个体先天影响因素不说,有学习基础差、目的不明确、科目繁多、受歧视等诸多因素造成,这都是不争的事实。毕竟,进入技校学习的学生,几乎都是原来学校中的“混混儿”,或是一而再、再而三被考试淘汰下来的“差生”。这无情的现实昭示了技校教师面临着极大的教学难度,要想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就必须付出巨大的心血。

我曾经听过我们学校一名专业课教师的公开课,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这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她首先向我们展示的是在实习车间里录制的相关视频,图像、声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又抽象的电路图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欲望。那节课学生举手发言十分踊跃,整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位老师为了这节课付出了自己很多的心血。这种教学模式比起以往刻板、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为了我们的学生,我们应该让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张讲台的那种呆板的教学模式成为过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指日可待。

三、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兴奋剂”,能升华学生内在的学习愿望和求知欲。由于劳动版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存在大量“超纲”或不适合技校学生学习的内容,给学生自学带来很大麻烦。不断补充有关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内容的教学,才能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升华学生的内在学习愿望。毕竟,学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学生对当代社会的新生事物的敏感度绝不亚于教师,任何低估学生学习兴趣的想法都是错误的,都是以最终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的。作为计算机类专业课的教师,我深有体会。以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通用教材《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为例,书中用大量的篇幅来介绍进制之间的转换。我曾经用了八个课时来讲解这部分内容,由于内容抽象,一部分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滔滔不绝”嗤之以鼻,无动于衷,效果不尽如人意。令人欣喜的是,这本教材目前有了新的版本,新版本删除了陈旧的技术及操作内容,增加了新技术、新知识的讲解与应用。除此之外,还对上一版中的一些处理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新教材对于每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任务实施讲解通俗易懂,我想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拿起教材来看,同学们才会爱不释手,学得津津有味。

四、加大专业课实践环节的比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

近几年来,由于煤炭行业形势的好转,企业对技工学校的学生的需求量较前几年有很大的增幅,但我们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而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却要求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选择注重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对技校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我校加大了实践课的比重。以我讲的计算机课为例,所有的课程几乎都是在机房里完成的。机房所有的机器组成了一个局域网,教师在机器上演示本节课新知识点时,学生在各自的机器上能够清楚地看到。每讲完一个新知识点,就要求学生做些相关的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练习结果上传给教师机,学生掌握得如何,教学效果怎么样,是一目了然的。由于学生课后不知道复习,尽管课堂上掌握好了,但课后有些东西还是又还给我了,因而第二次课我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练习,掌握熟练后再学习新的知识点,如此反复进行,使学生对各知识点有了深刻印象,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提高了动手的能力。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专业课实践环节这重要步骤就不能忽视。

五、实施更加合理的考试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考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重要手段。技校学生大部分缺少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不会看书,不记笔记,不知道怎么做计划,不会总结复习,只会死记硬背,考试突击背题、背答案等,这种重理论、轻技能的考试对他们确有难度,而且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考试是个指挥棒,对学生学习有引导的作用,技校教育如果要突出技能,就不能引导学生死记硬背、“纸上谈兵”。因此,在考核方法上,我们可以不再仅限于笔试,根据学生和课程的情况,改革创新,采用口试、笔试、实际操作、开卷、闭卷等多种考试方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才能更科学,更实际,对学生学习职业技能会有一种从观念到方法的正确引导,真正使学生学到一技之长。

六、树立乐观的职业前景,为提高教学质量推波助澜

乐观的职业前景,可以激发学生潜伏于内心深处的学习愿望和动机,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在技校生的潜意识里,根藏着一个平平常常的学习愿望和实实在在的学习动机,那就是完成学业后能找碗饭吃。模糊乃至完全无望的职业前景,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就十分不强的求知欲消失殆尽。事实上,那种由职业前景衍生出有用无用论进而左右着学习情绪的状况在技校教学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对文化课普遍表示厌恶,对基础课表现出略为关注但仍无兴趣,对专业课(尤其是实习课)则聚精会神,提问活跃,兴趣盎然。从我们目前所处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大范围地缺乏好的技术工人,就连招一个好的钳工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工人是跟机器打交道的,活累,收入低,得不到尊重。随着现在企业对技工的重视,以及薪资结构的合理化,技工的出路其实非常好。以我校为例,这几年出现了学生供不应求的情况。特别是2010年,学生报名人数大大超过我们的计划。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入学考试,由高到低择优录取。这在生源严重缺乏的今天是绝无仅有的,我校开了一个先例。因此,我们要告诉我们的学生:技术工人并不是没有前途的工作,只要我们在学校扎扎实实地把该学的东西学好,有了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就永远不会失业。

在技校专业的教学工作中,上好高质量的一堂专业课,是我们每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要想把职校学生培养成学有所用的人才,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改变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技工学校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乐趣去学习,相信我们的路子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徐策荣.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思考[J].现代技能开发,2002,(9).

[2]马明骏.关于技校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上旬刊).

[3]梅毅刚.重视授课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01).

上一篇:关于美育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高校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参与权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