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教育民主思想浅析

时间:2022-10-29 02:33:05

晏阳初教育民主思想浅析

【摘 要】 晏阳初的教育民主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西方宗教民主思想、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教育民主思想的影响,以教育正义论、公平论、自由论为基本内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和重要的政治文化价值。

【关键词】 晏阳初;教育民主;思想渊源;基本内容

一、晏阳初教育民主思想的研究现状

作为近代中国最有名的爱国教育家之一,晏阳初的教育思想是极为丰富和博大精深的。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国内研究晏阳初教育思想的专著有12部,把晏阳初教育思想作为著作之一部分研究的著作有89部;以晏阳初教育思想作为主要论题申请的部级课题有2项,教育部立项的有6项,省级立项有16项。上述立项均以著作结题;国外研究晏阳初教育思想的专著有2部,把晏阳初教育思想作为著作之一部分研究的著作有4部(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地区);各种特殊文献占总著作文献的3.4%左右。此外,新华网、人民网等各大官方网站及其新浪、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对晏阳初教育思想的介绍和普及也是作了大量贡献的。

就国内外学术界对晏阳初思想的整体研究而言,应该说学者们的思想是基本正确的,对某些领域的探索也是渐趋深入的。但正如任何事情都有其正反两面一样,学者们对晏阳初教育思想的探讨越向纵深处发展,其研究的缺陷也渐露端倪。就目前的研究而言,学者们对晏阳初教育思想的研究明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由于资料搜集的欠缺而导致的研究结论的片面性问题。特别是国外学者的研究由于语言的限制,更是出现了许多极为片面甚至是错误的结论;二是对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分析视角极为狭窄。国内研究者大多从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等历史角度来研究其思想变化的轨迹,而没有深入挖掘晏阳初教育思想的深层政治本质。也就是说,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教育本土化思想、教育国际化思想和教育近代化思想的探索,而没有意识到晏阳初所有教育思想背后的民主本质问题。事实上,作为一位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人士,晏阳初终生为之不懈探索的是中国教育的民主化问题,这其中包括教育的公平问题、教育的平等问题、教育的正义问题等等。本文不吝赐教,将尝试探索晏阳初教育民主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文中观点是作者多年研究晏阳初教育思想的结晶。

二、晏阳初教育民主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每一个时代的政治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并由它得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1]晏阳初的教育民主思想渊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民主理论,同时又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近代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1、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对晏阳初教育民主思想的影响

对中西文化有着深刻洞察的教育专家一致认为,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建设运动,不论实践地点是在中国,抑或是在海外,从本质上讲都是民本思想的实践。晏阳初曾经说过,儒家的“民本思想对我影响很大。”晏氏在这里所说的“儒家的民本思想”就是指中国传统的“民为邦本”的朴素民主观念。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中国社会始终是在大一统的权力场域中前进的,所以很难说有民主思想的萌芽,更不用说是“教育民主”思想了。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曾生发过有关教育领域的民主认识。孔子指出,所有的人,不分地域、贫富、老少、贤愚,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即“有教无类”。[2]而且在孔子看来,正是这种教育平等思想,才使得“民本”成为事实上的可能。也就是说,离开了民主来谈民本,只是舍本而逐末也。可以这样说,在晏阳初幼小心灵中埋下的“火种”就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民主思想。[3]另外,道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民主思想、法家的法治民主思想、墨家的经济民主思想、农家的朴素民主思想、兵家的军民和官兵平等的军事民主思想都曾对晏阳初教育民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

2、西方的宗教民主思想对晏阳初教育民主思想的影响

作为一种类支柱,宗教对于人类的价值和意义并非仅仅局限于说教而已。在极为严格的学术层面上,宗教所提倡的平等意识对于西方社会民主观念和民主思想的形成起了非常重大的促进作用;就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发展状况而言,西方的宗教民主思想对晏阳初教育民主思想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晏阳初曾在许多场合多次说过:“ Contucius、Christ、Coolies对于我的一生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4]这其中的“Christ”实际上就是指的“基督教”。[5]在理念意义上,基督教的平等博爱精神不仅是西方意义上的民主机制得以运行的理论基础,而且是现代民主思潮得以风起云涌的价值支柱。可以说正是这种平等博爱的观念,使得晏阳初自始至终坚持推行教育的民主化策略。当然对于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存在的形态学特征则需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其糟粕成分,晏阳初也是采取了批判的态度的。

3、孙中山的民主教育思想对晏阳初教育民主思想的影响

在中国近代,孙中山是介绍和推行西方政治价值观念的最为重要的人物。可以这样说,晏阳初的乡村建设运动和平民教育运动,如果没有孙中山教育民主思想的支撑,是不可想象的。对于晏氏教育策略的推行,孙中山不仅给与了物质上的支持,而且给予了精神上的鼓励,甚至在后期还给与了法律上的便利。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之“民主主义”学说中,孙中山对于“乡村自治”是给与了极大的肯定的,孙中山说,民主主义就是民权主义,也就是大多说人都应该享有法律上的权利,并尽一定的义务的主义。在实践层面上,西方的基层自治就是具有民主理念的政治运作机制。中国近代的积贫积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的落后和民众素质的低下,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从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抓起,也就是说,必须走教育的民主化路线。晏阳初深受孙中山思想的影响,认为如果大多数民苦得不到解除,大多数民力得不到开发,中国的政治就不会走上正确的轨道,经济也不可能得到发展,国家也不可能强盛。[6]可见,晏阳初之所以执着于平民教育的总路线,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孙中山民主教育思想的影响。

4、中国共产党教育民主思想对晏阳初教育民主思想的影响

晏阳初所处的年代正是中国共产党进行轰轰烈烈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大的民主环境必然会对晏阳初民主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特别是在延安时期所推行的教育民主理念,深深的影响着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形成。比如,就职业教育领域,晏阳初曾经指出,中国的平民教育必须走职业化道路。而在同一时期的延安窑洞里,以为代表的革命共产党人已经开始了职业教育的探索,比如在红军的后勤补给领域开展的抓革命促技术的大生产运动;在红军夜校开展的技术能手比赛运动;在延安大学开展的技能考核活动等,都体现了教育的职业化取向。同时晏阳初教育民主思想的实践,也对中国共产党的职业教育观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晏阳初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

1、教育正义论

正义问题不仅是一个道德评价问题,也是一个政治权力的诉求问题。在这一领域,晏阳初的观点给我们以很深刻的启迪。晏阳初在“定县实验”中,曾提出过平民教育的几项基本原则,如“根据本国国情和人民心理的”的原则、“地方自动负责”原则。[7]为了实现上述基本原则,晏阳初提出了著名的“四大教育”理念,即医治近代中国“愚、穷、弱、私”四大痼疾的基本理念。[8]应该说,晏阳初的教育理念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主方法论了,而是具有崇高民主价值的教育民生问题了。教育的民生导向不仅昭示着教育的现实关怀,而且引领者教育的正义走向。在今天看来,中国教育的诸多问题,似乎与脱离民生关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2、教育公平论

公平问题不仅是一个伦理关怀问题,也是一个政治权利的诉求问题。在这一领域,晏阳初的观点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比如晏阳初的“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入民间、认识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思想就鲜明的体现了教育的公平问题。应该说,晏阳初所追求教育理念,是一种可以跨越国家和民族界限、可以超脱种族和阶层界限的公平式的教育理念,这恰恰是教育民主理论的应有之义。[9]

3、教育自由论

自由的程式只是教育的一种诉求而已,但并非所有的教育都可以无限制的采取放任自由的方式。对此,晏阳初认为:“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概念不足以概括我的思想与事业。”[10]也就是说,晏阳初的教育思想,从最为本质的意义上,并不是要造就多少所谓的“新民”,而是要造就真正“自由”的知识人。只有具有了大量的有知识的人,才能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的重任;只有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的人,才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知识自由人”。中国人的愚昧性,并不是说中国人缺乏获取知识的能力,而是说中国人缺乏获取知识载体自由的能力。所以,晏阳初所探讨的教育自由思想,已经超出基层自治的领域,上升到社会化的根本领域。因为自由的思想不仅是知识获取的翅膀,而且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钥匙。另外,晏阳初还对学术的自由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学术研究的自由氛围对于研究成果的科学性的促生价值。

【注 释】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485.

[2] 原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3] 晏阳初教育民主思想的由来我们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找到答案。他四五岁便开始到塾馆上学,读的是传统的教科书:《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孟子》、《大学》、《诗经》。而这些传统的古籍中均涉及到教育平等问题。尽管我们不能机械的认定中国传统的教育平等就是今天我们所广为传扬的“民主”理念,但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观念必然蕴含着平等思想这是毋容置疑的.

[4] 晏阳初,赛珍珠.告语人民[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5] 由于他的父亲在传教士开办的福音堂里作中文老师,晏阳初十岁左右到了传教士开办的另一所学校西学堂――香港圣史蒂芬森学堂里读书,开始接受基督文化,并自愿受洗.

[6] 晏阳初.平民教育的宗旨目的和最后的使命.参见《晏阳初文集》之《乡村建设实验》第2集[M].中华书局,1935(9)188.

[7][8][9] 晏阳初.晏阳初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23.37.10.

[10] 宋恩荣.晏阳初教育思想初探[J].教育研究,1988(7)88.

【作者简介】

宋 歌,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美术理论和美术教育.

上一篇:浅谈孝陵卫街道社区教育“4W”发展模式 下一篇:shirts基础款的非基础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