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竞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调查

时间:2022-10-29 02:07:50

职业技能竞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调查

摘 要 职业技能竞赛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近年来在我国受到政府、高校以及行业企业等各个层面的广泛重视。调查显示,高校的职业技能竞赛在主体认识、评价制度以及支撑环境等方面存在着较多问题。为此,要强化各类主体对于职业技能竞赛重要性的认识与支持,实施“职业技能竞赛”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设利于职业技能竞赛开展的软硬件环境等,以有效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职业技能竞赛;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0-0035-05

职业技能竞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改革和创新,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制度设计。政策层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并在国家层面推出了每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受到社会、行业企业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在制度层面,国家制定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提出了未来三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以此来完善大赛的办赛机制,从而提升技能大赛的社会影响[1]。在学术研究上,正如目前探讨职业技能竞赛的一本专著[2] 一样,很多学者论述了职业技能竞赛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及意义,并对如何完善职业技能竞赛提出了看法和建议,但所开展的研究大多属于经验性的质性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参赛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职业技能竞赛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举措。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全国商科院校会展专业技能竞赛的参赛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职业技能竞赛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人才培养作用的主要体现;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改革作用的体现;学校学习评价与职业技能竞赛结果的关联性分析;课堂教学与职业技能竞赛的相互支撑情况。相关调查在2013年5至7月间展开。

调查共收回459份有效问卷,其中包括女生312名,占总人数的68%,男生147名,占32%。从学历层次看,专科生336人,占73.2%,本科生123人,占26.8%。从年级分布看,三年级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68%,其次为二年级,占比为27.4%。调查样本的具体构成见表1。

表1 被调查对象的层次类型与年级分布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职业技能竞赛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

调查发现,职业技能竞赛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就业能力及实现升学梦想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技能竞赛成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内驱力,同时又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试金石。被调查学生中,84.5%的学生认为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有利于促进学习,87.1%的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后认为需要更加认真学习。此外,对于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对今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帮助程度”和“对今后升学的帮助程度”,高达92.3%的学生认为职业技能竞赛对提升今后的就业竞争力帮助比较大,同时也有90%的被调查者赞同职业技能竞赛有助于今后的进一步深造,充分体现了职业技能竞赛对于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价值。

(二)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人才培养作用的具体体现

表2 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人才培养的具体作用

“激发拼搏竞争意识”和“实现学习被动转为主动”是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人才培养的两个最主要作用。调查把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人才培养发挥的作用程度最大定义为1,按重要程度分成5个等级,即等级越小,表示职业技能竞赛在该方面发挥的作用越大。由表2数据可见,5个选项变量的描述性统计量中,等级平均数最小的是“激发拼搏竞争意识”(均值=2.03),其次是“实现学习被动转为主动”(均值=2.06)。从等级均值的高低可以看出,职业技能竞赛对于人才培养发挥的最主要作用是激发拼搏竞争意识,其次是实现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此外,从标准差的数值来看,五个规定变量中,以“激发拼搏竞争意识”的数值最小,表明该选项是参与调查的学生中看法差异最小的一个。由此可见,职业技能竞赛通过创设一个竞争性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了他们的主体性投入学习,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职业技能竞赛在促进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体现

表3 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改革的具体表现

表3数据显示,“提供高校交流平台”是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改变的最主要方面,有68.6%的学生选择了该项。表明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可以学习到优秀院校的先进经验,进而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其次是“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和“营造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环境”,选择比例也分别达到64.7%和63.4%。数据还显示,尽管本专科学生在选择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改变的原因排序时,相关意见相对一致,但在各选项的选择比例上,二者仍存在着一定差距,部分选项的差距甚至达到30%,分析相关数据,可能表明本科学生更能深刻认识到职业技能竞赛对于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比较而言,专科生对于职业技能竞赛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缺乏深入感知和切身认识。

(四)学习评价与职业技能竞赛结果的关联性认识

表4 学习成绩与职业技能竞赛比赛结果的关联情况

表4数据显示,高达62.1%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学习成绩不一定影响职业技能竞赛比赛结果,与此同时,还有11.1%的被调查者直接指出,学习好坏不会影响到竞赛结果。这表明目前高校的学习成绩与比赛结果二者间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从另一方面看,表明学校学习评价标准与对实践技能考核评判标准的不统一。职业技能竞赛是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岗位的社会性活动,其是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依据职业标准编写出来的竞赛实施方案和实际操作规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而学校目前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仍侧重于理论考试,即重基础知识而非实践技能的考察,二者评判标准的不统一会直接导致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并不一定就能获得良好的竞赛成绩,而平时成绩欠佳的学生也不一定不会取得好的比赛结果。就不同层次的调查对象而言,与专科学生相比,本科生直接回答“是”与“否”的比例都明显要高,表明本科生整体要比专科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和理性,前者更能主动地将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技能考核主动结合起来。

(五)课堂教学与职业技能竞赛的相互支撑情况

表5 课堂教学融入职业技能竞赛案例的情况

表5数据显示,有64.1%(46.4%+13.1%+4.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课堂教学融入技能竞赛案例不多,但这一结论同时体现较为明显的本专科层次类型差异:有69.6%(53.6%+11.6%+4.4%)的专科生认为课堂教学融入的竞赛案例不多,但却有超过一半(51.2%)的本科生持“课堂教学中融入了较多的竞赛案例”的看法。可能的解释是:近年来大学本科教育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实施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较多与未来职业相关的案例教学内容。比较而言,尽管专科教育强调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但其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相比并没有实现较大转变。上述解释也能较好地说明,为什么有63.4%的本科生认为“职业技能竞赛比较全面运用所学专业的技能知识”,见表6。

表6 职业技能竞赛比较全面运用所学专业技能知识情况

表6数据还显示,整体上有超过一半(52.1%)的学生认为职业技能竞赛只是部分运用了所学专业的技能知识,另有极少数学生持完全否定的意见,这不仅进一步印证了职业技能竞赛的专业性,同时也表明,目前高校课堂专业的技能知识教学与训练对于职业技能竞赛的准备是不够充分和非针对性的。

三、调查结论及建议

(一)调查结论

1.职业技能竞赛已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激发拼搏竞争意识”,“实现学习被动转为主动”,职业技能竞赛已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力推进器,同时其又能成为判断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试金石”,通过技能比赛,学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中的不足。在实现今后的升学梦、提升就业竞争力以及推进学校的教学改革上,技能竞赛也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2.高校整体尚未营建有利于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开展的环境

主要体现在:高校学生的学习评价标准与职业技能竞赛的评判标准不太一致,甚至存在冲突。职业技能竞赛并未有效融入高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之中,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专业技能知识对于职业技能竞赛的准备还不够充分,且针对性不强。为了备赛及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往往需要进行课外训练。部分高校的实训设备、师资条件也不能满足竞赛的相关要求,需借用企业的实训环境。

3.职业技能竞赛尚未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

职业技能竞赛因其学习的目的性与应用性强、学生参与的能动性与主动性大,且学习训练与未来职业密切相关,因而目前已被视为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中一种非常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表明,目前高校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运用以及评价考核的实施,均与职业技能竞赛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职业技能竞赛在许多高校还只是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点缀,远未发展成一种主流人才培养模式。

4.本专科学生对于职业技能竞赛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

调查发现,对于多个问题的回答,本专科生的选择均存在较大差异:本科学生更能深刻认识到职业技能竞赛对于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比较而言,专科生对于职业技能竞赛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缺乏深入的感知和认识。在怎样看待学习好坏是否关联职业技能竞赛比赛结果上,本科生的回答显得更有目的性和理性。在职业技能竞赛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专业技能知识问题的反馈中,本科生也做出了比较正面的评价。二者反馈的差异反映了他们在学习目的性与学习准备性上的不同,也启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类型学生之间的差异。

(二)改革建议

1.强化各类主体对于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重要性的认识与支持

职业技能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高度重视职业技能竞赛对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首先,在政府层面,要引导并明确高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通过建立全国性的职业技能大赛体制,加大相关制度建设和经费投入,为高校相关定位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其次,在高校层面,要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强化教师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建立制度,尤其是以培养方案为载体,将职业技能竞赛有机纳入到学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形成一种“阶梯式”的技能竞赛体系[3]。再次,在师生层面,要建立一种职业技能竞赛导向的教师、学生评价制度。对于教师来说,要将其指导学生技能竞赛项目纳入评价考核范畴,而对于学生而言,则要努力建立体现职业技能竞赛目标要求的学习考评机制。

2.关注创设有利于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开展的校内外软硬件环境

首先,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引领,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应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引进相关设备。同时围绕技能大赛设备设施要求,对现有实训室进行软件的更新、配套与完善,使校内实践教学环境更加贴近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其次,坚持校企合作办学,加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技能大赛为平台,加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共同探索并创立新型的竞赛训练途径。最后,加强专业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以“专兼聘结合”为特征的“三师”型师资队伍,即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以行业兼职和专家聘用为辅,与竞赛相匹配的师资队伍[4],为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证。

3.大力实施“职业技能竞赛”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是在培养目标上,我国大部分本科高校及全部高职高专院校,都应鲜明地确立起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二是在教学内容上,注重课程教学内容与技能竞赛项目有机衔接。把技能大赛纳入专业培养方案并提出相应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具体实施,真正发挥竞赛对于课程内容选择的引领作用。三是在教学方式上,努力构建以“课赛融合”思想为引领的多种教学方法融合新模式。围绕有效提升就业力,改革灌输式教学方式,利用竞赛项目重整教案设计,采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四是在教学评价上,形成与职业技能竞赛融合的新的人才质量考核标准。在评价内容上,将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担任技能竞赛的志愿者纳入学期综合测评范围;在评价标准上,构建出反映职业技能竞赛要求的学生考评指标体系。此外,还要探索多元主体参与学生学习评价的机制,通过行业企业、就业单位、第三方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实现技能竞赛引入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上一篇: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手的心理技能训练研究 下一篇:高等职业院校校长公信力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