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3-03 09:22:37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人力资源;福建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6-0114-03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化以及资本和劳务流动国际界限逐步消失、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蓬勃发展,服务产业迅速增长,职业竞争压力加剧。福建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全球金融风暴更加快了福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的加快。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为此,福建省政府提出了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型福建等一系列重要战略决策,这些都迫切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优化配置。以新技术为基础的生产体系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灵活性,它要求所有职工不断更新、提高他们的技能,这一切也迫切需要社会构建一个以人力资源职业能力开发与评价为核心的职业技能鉴定新的发展体系。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福建中职学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形势,把握规律,大胆突破传统的发展思路、发展途径和发展模式,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为导向,以构建职业能力开发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为目标,树立世界眼光,改革创新,全力推动学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转向职业能力开发与评价,实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科学创新发展。

具体来讲,要实现福建中职学校职业技能鉴定事业新一轮的大发展,学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亟待做好以下工作:

一、技能鉴定回归 “两个本质”

在技能鉴定功能定位上要回归到职业能力开发评价,即从技能鉴定扩大到劳动者整个职业能力的评价,评价对象是各职业的从业人员,而不局限于技能人才,工作范围要从单一的评价发证向职业需求分析和职业能力开发应用两端延伸,服务时限要扩展到人力资源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把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开发作为整体加以推进。

在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上,改变以行政手段为主,回归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集中精力制订符合行业、企业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并动态更新完善的职业标准,提高职业能力评价的科学性及职业资格证书的市场适用性,提高证书含金量,通过行业、企业、劳动者和社会认可来自发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发挥职业标准的“四个引导”作用

即充分发挥职业标准对教育培训、劳动者职业能力发展、企业用人和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职业标准是开展职业能力评价的依据,是对从事某一职业的人员现实能力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引导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有效结合,促进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中职学校要通过实施完善职业标准开发更新体系和建立延伸引导机制,使职业标准能有效地引导教务部门合理设置课程,配备教学设施和师资,培养符合企业和产业发展要求的合格从业人员;有效地向企业推介新的用人标准,合理用人;引导劳动者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不断提升职业能力;通过上述引导、推介,使潜在人力资源有效地转为现实的人力资本,促进产业发展。

三、坚持职业技能鉴定的“四个结合”

就是要将新时期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双转移”及人力资源开发配置工作紧密结合。让中职学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更多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根据大局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及时配置、跟进人力资源职业能力鉴定。如大力开发适应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新职业,加强人力资源核心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职业能力开发评价工作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新的发展。

四、推进学校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四化建设”

(一)推进制度化建设,为成功转型提供制度保障

要研究制订学校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建设规划,明确鉴定机构、人员、场地、设备、制度等硬件、软件设置标准,加强学校鉴定机构能力建设。探索建立新型的鉴定质量监控体系。探索实行鉴定站“场地化”管理的新制度,从根本上杜绝对鉴定质量难以监控的弊端;实行按质量、能力水平给予证书发放权限的差别化管理办法。通过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推进鉴定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起省内统一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规范;完善鉴定质量管理制度,规范鉴定所站、鉴定考场及考评人员等配套管理。

(二)推进专业化建设,为转型提供能力保障

探索系统化、集成式的职业标准开发机制,系统地组织开展现代产业新职业和农村劳动力培训专项职业能力认证项目;加强职业技能鉴定从业队伍建设;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研究,大力开展职业能力开发和评价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以专业手段实现鉴定工作的多元服务,通过推进鉴定队伍和鉴定运作的专业化建设,不断提升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建立健全鉴定运作的技术体系,形成完整的技术支撑,通过抓品牌实现运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三)推进社会化建设,为转型提供资源整合平台

在校内,要建立学校师生多赢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建立服务外包机制,将非核心的事务性工作进行外包。在校外,要进一步深化校际之间的职业能力开发和鉴定合作,引入先进的鉴定标准和成功经验,共同开发现代产业新职业标准,探索建立省内各职业学校技能人才评价互认体系,探索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综合认证体系,提高学生一专多能的职业素养。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为转型提供运作平台

搭建集职业能力需求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评价和职业能力开发应用“三位一体”的人力资源职业能力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实现鉴定工作从新职业需求调查、职业标准完善、题库开发及运用管理、考务管理、质量督导到证书发放、职业能力提升及应用等全程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运作。

五、提高新形势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学校的服务水平

(一)提升服务能力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专业性强、技术性强,许多服务性的工作必须在一定的基础条件下展开。因此,就必然要求进一步夯实服务基础。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取之于鉴定,用之于鉴定”的原则,将职业技能鉴定的收益部分持续不断地投入到改善职业技能鉴定的基础建设之中去。改善办公条件,配置符合要求的设施、设备。其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要以完善鉴定站管理、考务管理、考评员与督导员管理等规章制度为重点,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管理的长效机制。第三,加强鉴定队伍建设。建设、管理好鉴定工作管理人员、考评人员、督导人员三支队伍,提高鉴定站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二)拓宽服务领域

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是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技能鉴定的服务要求也发生变化,因此,学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的内涵和外延。在继续做好在校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同时,还要拓展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实质性鉴定服务,帮助他们提高从业能力。

(三)创新服务方式

与时俱进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活力所在,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要适应新形势任务发展需要,紧紧依靠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考评队伍,不断地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积极创新评价方式,为不同层次、不同等级水平的在校学生搞好技能鉴定服务。积极组织在校生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可以为技能人才提供展示技能、切磋技艺、提升素质的交流机会,也为企业搭建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用人平台,积极促进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学习技能,提高职业素质。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在校生广泛宣传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内容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作用,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影响,把现行的政策、信息及时的送到在校学生的手中,让更多的在校生了解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受益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现素质就业,实现技能成才。

(四)提高鉴定质量

当前中职学校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总体上是好的和顺利的,学校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正确处理好鉴定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当前和长远、发展和规范的关系,切实提高鉴定制度范畴的管理质量,加强质量管理措施的研究,加强鉴定现场质量督导和违规案件查处,实行在校鉴定人员的“红黑榜”通报制度等措施,完善本站的自律机制、激励与退出机制,保障鉴定工作的健康、有序、规范运行,提高在校生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

六、结语

“十一・五”计划是全国大力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省职业技能鉴定事业发展中最为关键的时期。社会对具有技能的劳动者的强劲需求,为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也对鉴定系统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校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应借助“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东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做好职业能力开发与鉴定的评价工作,不断开拓职业技能鉴定的新途径,培养更多符合企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烟草专卖局职业技能鉴定站. 狠抓规范 夯实基础 开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新局面[R].中国烟草・中心简报,2003-9-12.

[2]崔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C].中国劳动网.

[3]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平均在全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认清形势与时俱进做好新形势下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R].2007-4-28.

[4]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2007年海南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S]. 2007-11-15.

[5]辽宁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我省2007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总结[R].辽宁省就业网.

[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关于印发2009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的函(人社职司函[2009]22号)[S].中国教育信心中国.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构建协同高效机制

技能鉴定工作是促进人才成长、提升人才素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中心高度重视技能鉴定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亲临考试、考核现场督察。

中心结合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情况和工作目标,对全省技能鉴定工作统筹规划,年初鉴定计划,提出工作要点,年底对鉴定站实施情况进行考核,鉴定站全面负责技能鉴定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每批次鉴定一个月前均鉴定公告,加大宣传力度,确保一线员工及时了解鉴定有关政策与动态。同时,为确保鉴定管理、标准、质量的高度统一,除农网配电营业工外,其它电力行业特有工种高级工及以上的理论考试、实操考核全部集中在省公司培训中心进行,大力开展技能人员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地市公司培训中心配合鉴定站完成农电中、高级工鉴定工作。

确保鉴定质量

保证技能鉴定工作质量是鉴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树立鉴定权威品牌的重要保证。为保证服务公司发展的需要,鉴定中心加大管理力度,实行精益化管理,做到制度系统化、流程规范化、场地现场化、队伍专业化、档案精细化、服务常态化,从题库到档案,从管理到服务做到高标准、高规格。从工作要求到考试管理各环节,由鉴定中心组织,先后制定了《江西省电力公司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工作规程》、《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控制规定》、《职业技能鉴定档案管理规定》、《职业技能鉴定保密工作规范》以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系列规章制度和文件,并汇编成册,确保鉴定工作有据可依。

创新技能鉴定模式

为提高鉴定工作的优质服务水平,鉴定中心定期鉴定公告,宣传技能鉴定的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负责技能鉴定的答疑和咨询。及时收集和听取基层单位、考生对鉴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和完善鉴定工作。

鉴定中心指导鉴定站深入公司系统各地市、县公司,定期鉴定公告,广泛宣传技能鉴定的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保证鉴定信息的畅通。尤其在对各县公司一线员工的鉴定工作中,鉴定中心采取“送鉴上门”的模式,深入到生产一线,将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仅限于农网配电营业工)场地安排在各地市公司和有条件的县公司,解决鉴定和生产的矛盾,大大提高了县公司一线员工参加鉴定的积极性。

在鉴定中心的努力工作下,2011全年完成省公司系统各等级鉴定10699人,较2010年增长263%,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经过严格考核,2011年取得各等级、各工种职业资格人数为6921人。2012年,鉴定中心完成员工鉴定9587人次,各等级、各工种职业资格取证人数5957人。

树立技能鉴定权威

鉴定质量是技能鉴定的生命线,为全面提升鉴定质量,鉴定中心从资格审查、试卷质量、理论考试、操作考核、潜能答辩、业绩材料报送、评审等重要环节严抓严管。每一项流程、每一个节点,着力加强过程监控,努力打造鉴定品牌,树立鉴定威信。

严把资格审查关

资格审查采取单位审查、鉴定中心复审的方式进行。鉴定中心对所有申报人员资格在单位自审的基础上进行复审,尤其是对申报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对其工作年限、工作岗位、工作业绩和资格证书进行重点复审,不符合申报条件者,坚决予以退回。如2012年第一期技师理论考试,报考人数2743人,通过复审人员为2371人,由于资格不符退回人员为372人。

严把理论考试关

所有理论考试都实行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监控、统一程序。每次考前,制定工作方案,成立考务工作小组,落实工作职责。召开“三个会议”(考务协调会、监考及考务工作人员会议、阅卷工作会议)。监考人员、考场安排都列入保密内容临时公布。考试过程中,公司人资部、鉴定中心、培训中心负责人亲自督导,监考老师认真履行职责,执行到位。发现违纪行为,严格按照《江西省专业技术(技能)人员资格考试应试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取消当次成绩,两年禁止报考并纳入业绩考核,公司行文通报。

严把操作考核关

严格按照技能鉴定操作考核工作流程和标准化作业要求,考核过程实行“三对一”考核,首席考评员负责制,考核记录详细、评分严格准确、操作考核期间,鉴定中心派专人每天到考核现场进行检查、督导,及时排除各种干扰,净化考场环境,确保鉴定权威。

严把综合评审关

技师、高级技师鉴定工作具有环节多、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在报送评审材料、综合评审阶段,鉴定中心严格按照鉴定管理办法,对报送评审材料、组织初审、组织综合评审各阶段严格控制。尤其是综合评审阶段,鉴定中心负责人亲自遴选各专业权威担任评委,邀请公司副总工程师担任评委主任,严格按照评审程序集体讨论,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评审,评审结果经各单位一周公示后行文确认,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公开。

高级技师评审,鉴定中心本着对中电联鉴定指导中心和参评人员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参评人员的申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将技能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一线员工报送中电联参加高级技师评审。近年来,江西省的高级技师参报材料一直受到中电联的高度赞誉,2011年江西省参加中电联的高级技师评审通过率93%。

经过多年的努力,鉴定中心的工作受到了中电联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好评和认可,在2012年召开的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上,江西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江西省发供电及电力建设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先进鉴定站”。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出版物;发行;职业;鉴定

【中图分类号】G239.2

为适应我国出版物发行管理规范运行的新要求,广西从2002年起,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强化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工作。截止2012年12月,全区已有6890人参加出版物发行员技能鉴定。此项工作还将继续深入开展,不断强化出版物发行员队伍管理,着力提升出版物发行员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上下功夫,为出版发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一、出版物发行员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概述

根据《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新闻出版总署2004年第23号令)和新闻出版总署、劳动部《关于对图书发行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通知》(新出联〔1998〕4号),出版物发行员工种被列为新闻出版行业特有工种,对出版物发行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广西新闻出版局规定:各出版发行单位(含零售单位、摊点)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一律须通过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者即获得出版物发行从业资格;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者即获得出版物发行执业资格。几年来,未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民营批发企业一律不予审批,查实有违法违规发行活动的发行人员一律吊销《职业资格证书》。

二、广西出版物发行员职业资格鉴定现状

当前广西出版物发行从业人员约3万人,分布在14个市区。其中国有新华书店、出版社发行人员约5000人,民营、集体、个体书店(摊)4650家约25000人。广西在文化、经济的发展上与较发达省份有很大差距。出版物发行单位特别是民营、集体、个体书店(摊)分布点多且小、面广分散,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开展出版物发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难度大。因此,广西新闻出版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从建站开始,就确定了整体规划,协同推进的工作思路,由广西新闻出版局牵头,抓好基础建设,调动各市出版管理部门的力量开展培训鉴定工作,上下协同行动,分级逐步推进。

三、开展职业鉴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闻出版行业是党和国家宣传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任务。新闻出版行业从业人员既是物质产品的生产者,更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神圣的社会责任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开展好新闻出版行业培训鉴定工作尤为重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行业内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新闻出版产业单位必须努力为员工量身打造技能教育平台,确保员工在工作中增强技巧和能力,增强竞争力。

四、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对策

(一)精心准备,切实保障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面对出版物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实现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实施"人才强业"的战略。

一是做好组织领导,高度重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

a、成立鉴定领导小组,由业务主管领导负责,对鉴定工作进行整体部署和具体分工。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和相应工作配套设备,形成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合理的管理体系。

b、把发行员培训鉴定工作纳入当年工作要点,并作为各市图书行业年度总结和评估的重要内容。对各市培训鉴定情况及时通报,以起到了宣传和激励作用。

c、下发通知,要求各市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严格审批,按照《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对出版物发行员等级要求进行评估认可,并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d、为了把鉴定工作做得更好,促进发行员培训鉴定工作的科学有序发展,安排专职领导分管此项工作,应调整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创造有力的条件和环境。

二是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出版物发行员职业技能鉴定属于专业范畴,面窄人少,要想提高社会、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认知度,宣传工作至关重要。

a、要利用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媒体进行多渠道社会宣传,让社会了解这项工作。在批次人数较多的鉴定培训后,要在地方报纸上刊登或在电视台报道,以产生社会影响力。

b、通过开会,检查等时机针对出版发行单位进行立体宣传。我们应充分利用开会、例行检查的时机对他们进行有关出版物发行员鉴定方面的宣传讲解,使他们充分认识出版物发行员职业鉴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取得广泛的参与和支持。

c、取得发行员证书人员本身的宣传也很重要。大部分发行员在培训鉴定后,特别是民企法人代表在培训学习后收获和提高颇多,通过自身的提高现身说法,能更好的在业内进行宣传,并发动自己企业的骨干参加培训鉴定。

三是做好鉴定规划。本着先易后难,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分阶段实施鉴定工作。按照总体规划,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对国有书店,出版社和邮政系统发行从业人员集中进行培训和考核鉴定;第二阶段,重点开展对民营书店法人的考核鉴定工作;第三阶段,全面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使出版物发行员鉴定工作进入常规,每年定期进行考核鉴定。之后就要针对原有职业技能等级资格升级,书店新人和新申请开办民营书店的法人进行培训和考核鉴定,全方位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二)完善规章制度

相关的新闻出版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规章制度,是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重要保障。

第一,建章立制,促进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的制度化。我们根据新闻出版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则》等要求,建立起了包含申请鉴定、资格审查、考评人员管理办法、考评人员守则、技能鉴定工作程序、命题、考场监督、阅卷评分以及证书核发等内容的标准化鉴定规范和程序,不断完善了鉴定质量检查、鉴定机构评估年检、违规查处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制定并公布了鉴定收费标准,规范了鉴定收费行为。从制度上保证了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

第二,改进手段和方式,促进考务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鉴定站使用总署鉴定指导中心的考务管理软件,并加强对工作人员考务管理软件使用的培训,提高软件使用水平,确保各项考务管理数据的准确和客观。目前已全面使用考务管理系统进行报名、成绩登统、证书打印,规范了考务管理行为。实现了政策宣传、信息、证书查询、等功能,在促进考务公开和管理网络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鉴定站全体工作人员都有着明确的岗位职责,各司其职,以保证鉴定站全体人员在从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都能做到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在每次鉴定工作之初,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各自职责和有关制度,并对照检查有无违规行为,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确保整个鉴定工作不出问题。

(三)着力抓好培训鉴定师资队伍和考评员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工作作风优良,职业阅历深厚,知识结构合理的优秀职业技能鉴定师资队伍和考评员队伍,是抓好鉴定质量的根本保证。

一是加强鉴定师资队伍建设。在开展培训鉴定工作时要注重请教行业专家、技术能手,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长期聘请他们参与培训鉴定教学工作。同时组织开展参观、调查、研讨、交流等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提高师资队伍的学术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打造优质的鉴定师资队伍,组建一定人数组成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具有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的常规教师队伍。我站先后有48名教师参加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教师培训班,获得上岗资格证书,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

二是加强鉴定考评人员队伍建设。近几年,我站35名考评员参加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考评员培训班,并实行资格聘任制和持证考评制;逐步建立考评人员资格培训、认证、派遣、考核的动态管理机制和考评人员诚信考评档案。不断探索考评人员的培训模式,造就一支思想素质好、考评技术高超的考评人员队伍,提高鉴定质量。制定相关考评员管理制度、职业技能鉴定回避制度和公示制度,保证考评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巩固推广,建立健全鉴定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坚持规范操作,保证质量。秉承"从严要求,保证质量,精心组织,讲求实效"的鉴定,严格执行新闻出版总署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业技能鉴定的统一标准和规定。在实际的鉴定工作中,按要求审核申报资格,严肃考场纪律,每个考场都要有考场记录;阅卷登分按规定操作,试卷初评、核分、审核汇总等环节都有考评员签字确认。

二是要坚持岗位练兵,巩固成果。鼓励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体现行业水平。组织业务技能大赛,宣传技能考核知识。在全系统中开展一定时期的技能练兵大赛,比赛项目要涵盖全部考核的鉴定内容,通过人人参与,层层选拔,授予优胜者适当的荣誉称号。与此同时,在发展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广大从业人员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的工作热情,练好技能,创立佳绩。

(五)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做到办事公开、简化程序

以服务基层、提高效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原则,尽量办事公开化,简化程序,开展便捷服务,推动职业资格考试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要办事公开。制定并出版物发行员职业资格的相关考试流程、考试申报条件及所需提交材料、鉴定申请表、考试时间安排,及时公示考生信息、考试成绩和对违纪人员处理情况,增强考试透明度。

二是要简化程序。为了进一步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成本和时间,组织研发发行员职业技能考试报名系统,实施网上报名,为今后加强出版发行人员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师泉.坚持规范操作确保鉴定质量[J].中国培训.2005(10).

[2]杨建新.有关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思考[N].石油管道报.2009,08(24).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

[作者简介]马静,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讲师,硕士,浙江上虞31230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11―0204―04

学历证书主要反映学生学习的经历,是文化理论知识水平的证明。职业资格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它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中已占半壁江山,在高校大众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职以专科层次为主,也有部分高校办了本科高职。高职突出“技能、实用”。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和实践,社会、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已形成了共识,高职设置的专业具有强烈的行业性和职业性,其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要以社会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为依据,实行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各高职院校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学生考职业资格证书的措施。有人将职业资格证书称为“就业绿卡”,填补了市场人才需求与高职人才培养之间的“空隙”,毕业生不再因为没有“相关工作经验”而被企事业单位拒之门外。

事实证明,要在高职学生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简称“双证制”),让高职生真正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掌握职业操作的基本技能,熟悉本行业管理和运行过程,并有一定的解决现场问题、技能运用的综合能力。这样,高职生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从而更受用人单位青睐,得到的工作岗位档次高、薪水高,更能学以致用,发挥自身的专长。因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存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多地得到了企业、学生和学校的认同。

一、构建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从国际环境看“双证制”的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放眼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职业教育,经济发展模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职业教育在每个时期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考虑,而建立和完善“双证制”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内在质量、树立品牌意识、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际上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共同框架,如欧盟、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学分转换制度,英国的学习经历举证制度、澳大利亚对先前的学习的认可制度,我国台湾地区的学历鉴定与累加制度,以及韩国、德国和澳大利亚采用的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互认制度。这样,避免了学习者的重复学习,能够节约学习时间与经费,大大节约学习成本,避免因证出多门而无所适从的局面。“双证制”的建立和成功实践,不仅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建立双证制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的目的,一是要解决劳动者的就业问题,二是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21世纪,中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但实用性、操作性的人才需求仍然是第一位的。由于我国大陆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相当长的时期内,有机会上大学的只能是少数人,无论是在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的规模还是在增加高等教育机会方面,职业教育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世界范围看,我国大陆人力资源在质量上差距十分明显,劳动者素质亟待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将更多地从依赖自然资源和资金资源转向依赖人力资源,而且职业教育可以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成人力资源优势。但现阶段中国大陆的职业教育显然难以完全承担起这一责任。

而作为职业教育一个重要环节的双证制,它的完善与实践有以下几个意义:一是可以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劳动者就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二是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开发和配置,并使其纳入良性发展轨道;三是可以促进劳动者主动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素质,使我国的就业从安置型转为依靠素质就业,达到使劳动者尽快就业和稳定就业的目的。

二、构建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存的初步实践

(一)国家颁布有关“双证制”的法律法规政策

中国自1994年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已经建立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法规和工作体系。1999年,中国政府要求在全社会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2000年,初步建立起就业准入制度框架。2000年,我国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体系,以适应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目前,中国已基本建立起与国家职业资格相对应的,从初级、中级、高级技工直至技师、高级技师的五级职业资格培训体系,并使之成为劳动者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10月28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参加与所学专业有关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免除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到2010年,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其学生考核合格后,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部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提到,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推进“双证制”的实行。推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和行业共同开发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直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

(二)浙江省劳动部门重视“双证制”的推行

我国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来推行“双证制”的实行,作为高职发展较快的浙江省非常重视“双证制”的推行。

浙江省于1994年成立了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鼓励相关院校申报技能鉴定试点。从2005年起经过严格的审核,相继在26所高职院校建立了浙江省高校职业技能鉴定试点,要求申报的高校于每年3月10日前向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试

点,提交试点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实施细则,经省鉴定中心审核认可才成立试点专业及对应职业,年底全面开展试点专业鉴定工作,鉴定工作收费标准按浙江物价局规定执行。制定命题标准和毕业生鉴定的标准,实行“考培分离”方式的考评制度¨J。

浙江省职业鉴定中心积极探索符合高校特点的职业技能鉴定模式,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校专业设置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衔接,指导试点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并负责试点高校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督导工作,办理鉴定合格人员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有条件的高校陆续建立鉴定所,方便本校学生参加技能鉴定,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试点专业,其毕业生可申请参加中级职业技能鉴定;部分高校中以高级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入校前已经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经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可以申请参加相应职业(工种)的高级(三级)职业技能鉴定。如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可直接申报计算机类职业的高级(三级)职业技能鉴定。

(三)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构建“双证制”的初步实践

绍兴地区的区域经济比较发达,企事业单位每年急需大量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应用性人才。绍兴文理学院是绍兴最大且最具实力的高校,是绍兴市政府重点建设的高校,上虞分院作为绍兴文理学院最大的二级学院,2006年招生760人,全部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其中高职类的专科生680人,占招生的89.47%。目前上虞分院有学生2500多人,其中高职生1517人,占60.7%。高职类有艺术设计、学前教育、英语教育、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文秘、体育服务与管理7个专业,虽然分院近年来高职生平均就业率高达85%以上,远远高于全国高职生的平均就业率,分院领导重视高职生的“双证制”问题,及时公布考证的信息,聘请校内外专家为考证学生进行培训,制定见习、实习、基本功考核制度并与评优秀毕业生挂钩,但高职生报考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不多,只有教师资格证书(小学和幼儿园)、英语等级证书、外贸单证、秘书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由于主客观原因,学生取得合格学历证书的比例较高,接近100%,而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比例的学生不高,除了计算机证书的合格比例较高(表1),其他证书的合格率都很低,像秘书证书的合格率只有7.6%,公共营养师、育婴师的报考率和合格率均为0。总之,职业资格证书在上虞分院还处在起步阶段。

迄今为止,绍兴文理学院总院和上虞分院有教师资格证书、计算机证书、英语等级证书等考点,上虞分院作为主要生源为高职的二级学院,至今还没有劳动部门授权的职业资格鉴定点。学校打算定期通过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了解有关资料,将设立鉴定所的条件与要求反馈到本校,给合本校实际力争本校设立相关的职业鉴定机构,给学生提供最便捷的报考职业资格证书的信息。因为高职教育必须是学历教育与技能鉴定相结合,才能使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也是高职教育的出路所在,保持高职教育“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构建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存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在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方面存在的弊端

1.高等职业教育证书体系的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着弊端。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由教育部门管理,大部分职业资格证书由劳动管理、人事部门综合管理,而教师资格证书又由教育部门管理。其他各部委办又颁发各自行业岗位培训证书。这样,职业教育证书的多头管理,导致了我国职教资格证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不同种类职教资格证书在内容要求上缺乏沟通,职教证书认证过程互不相认,使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大打折扣,影响了职业资格证书在高职院校的顺利推行。这样往往造成教育资源严重浪费,损害了证书学习者的利益,不利于学习者进入教育与培训体系,也不利于终身教育的实现。

2.高职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少且推行不够规范。考试的信息渠道不畅通,如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偏重于理论,反映不出考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在实践上国家政策不够完善,学校对考资格证书支持力度不够大,不少学校考证条件非常欠缺。国家对各种工种上岗的职业资格认证的执行和鉴管力度不够,尤其是对无职业资格上岗进行处罚的力度不够,给不少人有空子可钻,导致职业资格证书推行不够规范。

(二)对策

1.国家应采取政策完善“双证制”

国家允许高职院校采取灵活的招生政策,并提供从短期专门课程到较长期全日制综合学习和专业化课程等各种课程;建立一个学分当量制度,完成一项经批准的计划即可取得学分,对学历、专业资格以及工作经验均予承认,提供沟通并连接技术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课程的路径,使有意继续接受教育的学习者从中受益。政策的目的应该是保证高质量,不容许对不同的教育渠道有偏见和歧视。职业资格标准是实施“双证”沟通的重要基础,它既是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的依据,也是职业教育培养计划的依据。所以,国家必须有一个专门的职业资格标准制定机构,依照各行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制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国家还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认证鉴定管理机构,不但要制定更多新的职业资格标准,更要在实践中推行和规范化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做到有证可依、有证必依。

2.结合本校实际采取改革措施

首先,建立与用人单位合作办学体制,按用人单位需求开设新专业,实行“订单式”培养,改革课程结构,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使其教学内容涵盖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培养目标更贴近职业岗位需求。学校要实行“开门办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企事业全面介入学生的培养工作,使学生较早树立岗位意识。学校可根据各合作单位的定单,及时调整专业,对学生进行度身打造,根据不同岗位的特殊要求,进行特色培养。

其次,结合本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将传统的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按专业能力分成若干模块,每一个模块就是一种技能、一种技术。改革考核方式,将教学过程的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结合。专业课、实验课、实训课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确定考试方法,可采取笔试、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职业技能鉴定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教改基础,如实习实训技能教学的考核内容、考核办法、考核过程符合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经职能部门认定后,其考核结果可作为职业技能考核的单项成绩。

最后,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满足教学及职业技能鉴定需要。可采用国际上成功的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经验,实行“单位行业训练”方式,适应社会需求开设实用性的专业,调整课程,增添设备,并设实习工厂或学校作为实习基地,积极实施训练。各专业每周均要有一定时间的实习,每一学生在实习时均要有工作岗位,必须自行动手,不能依赖他人。实习工厂或学校可以设在学校内,也可以借企事业单位现存的,让各级学生每一实习时间均可以收到充分实习之效果,毕业学生基本上能学到优良的职业技术,并且大多数人能顺利通过职业资格鉴定,大部分人能获得就业机会。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二年级,每周五一整天到挂钩幼儿园见习,三年级脱产0.5―1年时间去相关幼儿园实习,见习、实习成绩作为毕业考核一部分,与就业直接挂钩。有些同学直接在实习中被用人单位看中签约,学校大力支持这类学生延长实习时间。要求学生实行双证或多证,教师必须要先行。学校要求高职专业课教师在3年内实现双证或多证,即教师既要有教师证,还至少要有一种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如外贸单证、翻译资格证书、秘书证、心理咨询师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书、育婴师等等。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农民工技能培训有序开展

农民工属于多行业、多工种范畴。因此,农民工培训是一项社会性、系统性工程,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和领导,才能使农民工培训和就业转移工作做到健康有序、卓有成效。基于此,区委、区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并召开专题会议。到目前,从区到镇、街道办都先后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民工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农民工培训与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为顺利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形成由“政府统筹、行业组织、各方参与、功能协调、积极推动”的农民工培训新格局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摸清实情,制定规划,落实任务。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摸清和掌握今年了我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和与之有关的培训资源情况,为正确指导全区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我们把市下达给我区的培训任务及时分解到各镇、街道办、工业园管委会及各定点培训学校,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以区农民工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及时召开调度会并分赴各地检查落实任务情况,指导各镇、街道办、工业园管委会制定了培训规划,对具体培训形式、内容、对象和培训质量提出了保障措施。为进一步完善我区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办法,切实做好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工作,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印发了《2011年区农民工技能培训实施办法》,并强化了在区财政局和区人社局分别设

立的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申领直补窗口,为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组织,形式多样,培训工作扎实有效

在农民工培训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区从自身情况出发,充分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组织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培训。适应不同经济状况的农村劳动者对职业教育培训多样化需求,根据职业(工种)的技能要求,岗位需求和培训对象实际、合理确定培训时间,职业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3—6个月,专项能力培训时间可长可短。我们还重点加强企业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今年全区工业园企业在岗培训近800余人,其中宝迪公司培训在岗农民工近558人,通过鉴定436人,鉴定合格率达78.1%。此外,我们以增强返乡农民工“以农创业”的本领为重点,结合我区农业主导优势产业,在返乡农民工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农民工500多人次,有效地激发返乡农民工创业热情。在开展培训过程中,我们除了利用培训基地集中办班进行技能培训外,还利用广播、电视、墙报、印发宣传资料、信息咨询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涉及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技巧等内容,进行引导性培训,以提高在家或将要外出的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同时,今年还在乡村中学针对应届毕业生开展了的引导性培训,向这部分即将走向社会的新的劳动者传授怎样适应社会、怎么寻找就业机会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就业本领。

(四)、强化基础工作,实行规范管理。

作为民生工程,如何使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就业转移工作做到规范有序、良性发展、卓有成效,必须要通过制度建设来强化基础,规范工作。一是建立培训机构公示制度。将定点的农民工培训机构和培训工种(专业)向社会公开,公布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承诺以及师资配备情况,方便农民工查阅和了解,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二是建立培训项目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培训企业和定点培训机构行为,对农民工培训实施项目合同管理。三是建立基础台账管理制度。培训企业和定点培训机构要建立农民工技能培训各类台账,每期培训班结业时,逐级上报进行评估验收,作为向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申请资金补贴的原始依据,同时作为开展农民工培训日常监管的基本资料。四是建立月报制度。各定点培训机构要每月按时向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报送农民工培训进度情况。五是建立质量验收和绩效考核制度。实行了开班前验证、培训中检查、培训后核查的工作机制,对定点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六是建立督查制度。组织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专项工作督查活动,通过督查,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要点

(一)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区农民工培训工作在各方努力配合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工作进展还不平衡,并且普遍存在培训经费短缺,培训设施和手段落后的问题,一些地方对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政府支持力度不够,部门间协调、配合较差,各自为政。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只重视经济效益不愿意培训职工,而且没有设立企业职工培训基金。我们将认真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农民工技能培训深入有效地开展下去。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范文第6篇

1月15日,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明确了2013年引智工作的总体要求,要按照“抓管理、抓重点、抓成果”的基本思路,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以引智法治化建设、开发利用国外智力资源能力建设、引智成果共享体系建设为主要着力点,大力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进一步提高出国(境)培训质量和效益,加快引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步伐,优化引智发展环境,努力开创引智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会议还强调了大力提高引智宏观管理科学化水平,全力推动引智工作上层级、上水平,努力促进引智成果共赢共享三个方面具体工作。(中国组织人事报)

教育部对2013年职业教育工作做出宏观部署

1月23日,《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对2013年教育工作进行安排。涉及职业教育方面,教育部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制订中高职教育衔接计划。研究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的制度。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印发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修订部级重点中职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部级重点学校持续发展和动态调整机制。印发首批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修订高职专业目录,高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制订部分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推进课程体系建设。规范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印发并实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划(2013-2015年)。印发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研究制订职业院校管理水平评估方案。继续开展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话活动,加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国家示范高职、中职学校建设,继续实施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加强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继续开展部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积极推进普通本科与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职业教育部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法修订。制订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与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和办法。(教育部)

人社部:2013年将启动新一轮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1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新闻会,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媒体介绍2012年第四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司长,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会上介绍2012年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时表示,2012年已经完成“”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的初评,2013年将启动新一轮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经济网)

2013年江苏省将推出“111国际化人才引进工程”

从1月13日召开的江苏省人才工作座谈会上获悉,今年江苏省将推出“111国际化人才引进工程”等多项重大人才工程,计划资助引进5000名领军人才,引进1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外籍院士等世界顶尖人才,同时重点培养1万名创新创业拔尖人才、引导2万名优秀人才向经济社会发展一线汇聚,增创“人才红利”新优势。(新华日报)

《甘肃省领军人才考核办法》出台

日前,《甘肃省领军人才考核办法》出台。该办法突出激励导向,鼓励领军人才创新,提倡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并重,个人发展与团队建设互动,通过考核,将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突出贡献、成绩优秀的领军人才给予10万元的奖励,成绩优秀的第二层次人才将晋升到第一层次。(兰州晨报)

国电集团与北京市科委共建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2月6日,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在集团本部签署《关于共建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的合作协议》,就合作共建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双方将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人才建设等多方面开展多种方式的交流合作。近年来,北京市科委为各类科技人才搭建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双方合作,将有利于优势资源整合,促进科研成果共享。(人民日报)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启动2013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1月21日,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根据《公司2011-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诊断分析结果,启动了2013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围绕“培训鉴定一体化”要求,对鉴定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推出“三集一分五公开”,即根据鉴定需求,大规模组织集中报名、集中资格审查、集中就地笔试,分工种集中操作考核鉴定,公开复习题库、公开技能操作项目、公开操作项目评分标准、公开技能鉴定流程、公开申报资料填写模板。新的鉴定模式,突出工作实效和实操考核,省市县公司一体化推进,大量缩减环节手续,提高鉴定计划准确率和完成率,极大缓解工学矛盾,实现技能鉴定量质齐升。(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福建省电力公司召开专家人才参加管理咨询工作

试点课题启动会

1月28日,福建省电力公司召开专家人才参加管理咨询工作试点课题启动会,以“公司运营绩效评估体系建设及应用”课题项目为试点,组织公司系统部分专业专家人才参加管理咨询和指标诊断分析工作。会议要求: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尽快完成专家咨询室组建工作,建立健全运作管理机制,确保专家咨询室高效运行。二要发挥好专家人才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通过组织培训和研讨等方式,提高专家在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应用水平,提升参谋决策能力和整体专业协作能力,同时要做好项目的组织,做到咨询公司先进的管理方法论与专家专业优势实现最佳结合。三是各位专家人才要积极投入,认真参与,通过参加课题研究工作,发挥才干,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福建省电力公司)

浙江大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成立

1月18日,浙江大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正式成立。该研究院将依托教育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图书与信息中心等研究力量,面向国家科技和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需求、学校改革与发展重大需求和研究发展前沿,重点在大学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一流大学建设研究、协同创新与大学创新力研究、学术评价与教育改革研究等方向开展研究,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宏观决策咨询。在研究院成立仪式暨发展战略论坛上,浙江大学与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构建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宏观战略研究平台,促进双方科教战略研究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思想库作用为宗旨,重点在课题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共建平台等领域开展长期紧密合作。(浙江大学)

山东大学与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合作共建

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1月30日,山东大学—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是国内首批电气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和科研创新机构,将有效结合山东大学前沿技术研究和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的工程实践条件,致力于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电气工程技术人才。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全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全面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之一,旨在探索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加强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教育,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工程拔尖人才。(山东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刘吉臻校长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2月1日,经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选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237人,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教授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华北电力大学)

河海大学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共建新能源研究中心

1月14日,河海大学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共建新能源研究中心合作协议签字暨揭牌仪式在河海大学举行。新能源研究中心的建立,标志着双方建立了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新能源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是:结合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有效聚集创新要素,培养一批创新性人才,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推动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任务是:围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海洋能发电及新能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建立长期合作新格局,形成科技协作新合力,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将中心建设成为支撑我国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范文第7篇

××年,酿酒行业的广大职工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现,按照十五规划提出的“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技术进步,提高质量,治理污染,增加效益”的总体要求,全行业又取得了优异成绩。主要表现在产品产量继续增加,稳步增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中高档产品占有相当比例;酒类产品继续向低度化发展,低度产品占有己上升到%以上,低酒精度、高营养的啤酒、黄酒、干型葡萄酒己占饮料酒总数的%以上;新品种、新风味的酒类产品已成为行业的增长点,继续向多样化发展;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品牌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发展中,加大了技术创新能力,使其成为持续的竞争力;酒类行业的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去年,利润和税金都有较大的增长;资产重组、兼并、联合己成为××年的一大热点,海外资本促使市场竞争白热化。

截至月底,规模以上企业饮料酒产量万千升(不含黄酒和果露酒),同比增长.呢;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上缴税金.亿元,同比增长.%;利税合计.亿元,同比增长.%。分别是:

啤酒行业,一月份产量为.万干升,同比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上缴税金.亿元,同比增长%;利税合计.亿元,同比增长%。

白酒行业,一月份,产量为.万千升,同比增长%;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利润.亿元,同比增长.%;税金.亿元,同比增长.%;利税合计.亿元,同比增长.%。

葡萄酒行业,一月份产量为.万干升,同比增长.;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且%;上缴税金.亿元,同比增长%;利税合计.亿元,同比增长.%。

黄酒行业,今年预计产量达到万千升,同比增长%以上;-月份,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上缴税金.刀亿元,同比增长万.%;利税合计亿元,同比增长.%。

果露酒行业,全年预计产量万千升,同比增长%以上。一月份销售收入对.对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上缴税金.亿元,同比增长.%;利税合计.亿元,同比增长.%。

酒精行业,一月份产量.万千升,同比增长.%;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上缴税金.亿元,同比增长.%;利税合计亿元,同比增长。

综观一年来的行业动态,通过近几年的调整改革,大部分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愈来愈强,行业的发展日趋合理健康,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表现在:

(-).啤酒工业虽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仍呈发展势头。

××年外资进入中国啤酒业掀起第二次并购高潮,啤酒关税降为零,国内品牌啤酒是否会受到冲击;啤酒原料、能源大幅提价,行业经济效益能否保持稳定;啤酒生产企业集团化、规模化优势越来越明显,中小企业如何生存等等问题,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一年即将过去,经过全行业的努力,年初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已得到化解,××年中国啤酒工业形势大好,啤酒产量以较大幅度增长;产品销售收入稳中有升;虽然原料价格提升,但行业经济效益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外资并购持续高涨、内资强强联合成效显著;关税降低对进出口并未构成影响;质量、品种的影响力越来越明显;装备国产化的趋势发展较快;啤酒营销逐渐步入现代化管理的轨道。

(二).白酒行业经过几年的调整,从体制、观念的转变,到技术、产品、人才结构的调整,以及企业战略的重新定位等诸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产量稳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逐步回升。

白酒利税合计依然占到全行业的%。截至月份白酒行业利润净增亿元,增幅达.%。特别是老名厂、老名牌始终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头,前六名企业(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沪卅老窖、汾酒、古井贡)销售收入净增多亿元,占全行业的%。

(三).葡萄酒是饮料酒中发展较快的产品

葡萄酒行业多年来速度、效益同步增长,产品质量日益接近国际水平,技术、装备水平、行业集中度相对高,产能和市场占有率一致性好。行业的总资产贡献率、流动资金周转率、产品销售利润率、人均利税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全部高于食品行业的平均水平,行业优势明显,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四).黄酒的结构调整和改扩建项目取得明显效果。今年黄酒行业动作频频,首先是少有的规模扩张。黄酒由于受陈旧观念的束缚和区域销售的限制,始终没有实现销售量和市场区域的突破。今年则表现不同,各黄酒生产企业以敏锐的目光和精准的洞察力,准确把握市场最新动态,纷纷投巨资加快黄酒生产基地建设:日前,上海金枫酿酒有限公司号称“全国最大的单体现代化黄酒生产基地”,投资亿元人民币的年产万千升的黄酒项目已经竣工;浙江善好酒业集团公司征地亩,拟建年产万千升的国内一流的黄酒生产基地,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与湖南岳阳楼台酒业有限公司合作在湖南建造万千升级黄酒生产基地;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万元的“纯生黄酒”生产线已经投产;上海冠生园集团公司投资万元,扩大“和酒”生产;福建神龙集团将调整主业,在到年内建成年产万千升的黄酒基地;东北辽宁银意集团公司征购了亩土地,准备建设黄酒厂;福建宏盛闽侯酒业有限公司又出新举措,计划在闽侯荆溪食品工业园内征地亩,建设万千升级的黄酒基地,总投资将达到万元;宁波三立酿酒有限公司、江苏张家港酿酒有限公司等也纷纷扩充产能,兴起了一轮黄酒扩张热。

其次,是开发符合消费者口味的高档次、高附加值的新型黄酒产品成为各黄酒企业共同的追求。目前在上海高档黄酒市场上,“石库门上海老酒”、“君再来”、“和酒”、“金色年华”等“新概念黄酒”,版权所有!紧紧抓住上海都市文化的特点,将产品创新同城市文化、都市人的怀旧心态紧密结合,大大提升了黄酒的档次,不仅创造了黄酒的新概念,也创造了新的顾客群体。

同时,黄酒业还加紧提升黄酒品牌的含金量。月日,中国绍兴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古越龙山被评为××年度“中国名牌产品”,成为中国黄酒业惟一中国名牌产品,标志着绍兴黄酒终于跨出区域市场,成为一个全国的名牌产品。再次,在刚刚结束的××年央视广告招标会上,浙江致中和、古越龙山,各以多万元和多万元抢得央视黄金强档广告,这是黄酒业的第一次借助央视的宣传平台,展示了走向全国的雄心。

(五).果露酒发展形势开始有了转机

果露酒行业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增长,保健意识的提高,对保健型食用需要的增长,露酒行业的形势开始有了转机。产量在万吨以上的露酒企业已有家分别是:海南椰岛公司\湖北劲牌公司、浙江致中和公司,露酒某些产品销售已走出地域性销售,面向国内外,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增长。其中海南、湖北两省的销售收人总计达亿元,占行业总销售收入%;两省税金、利润分别占行业税金和利润的%和%。由此看出,我国的露酒行业已近人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六).燃料酒精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酒精行业,至年实行产品消费税以来连年亏损,今年以来,由于酒精价格上涨以及黑龙江华润等大型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带动了全行业的利润水平。今年实现利润.亿元,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飘升以及国内燃料酒精的逐步推广,我国燃料酒精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为传统酒精让出部分市场,国内酒精市场的供求矛盾将有所缓解。

××年虽然醒酒工业发展很快,但从宏观上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体制改革深化问题,调整产品结构问题,科学发展的任务依然很重。比如,啤酒行业虽然连续三年产量名到世界第一,从啤酒大国走向啤酒强国,这都需要在品牌建设、市场营销、资本运作、原料基地等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提高;在白酒行业方面,虽然近两年有所回升,但大部分企业的经济效益仍不容乐观,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需下大力气解决;酒精行业方面盲目扩建和新建的现象仍然很严重。据不全面了解,近两年新、扩建的产能达多万吨,在这些新增产能中,以玉米为原料的只有万吨,其余万吨都是用木薯为原料,而国内木薯产量很少,只能依靠进口,原料来源将是很大问题。这些项目投产后,酒精产品的产销、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企业效益不容乐观。

二.协会工作

一年来,我们在轻工联合会和食品管理中心的领导下,全面完成了年初的计划安排。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为了整顿和规范酒类流通市场的秩序,我们受国家商务部委托主持制订了《酒类批发业开业技术条件》和《酒类零售业规范》两个管理标准,并协助商务部开建了酒类产品信用挡案。

.面对水资源供求形势的日趋严峻,啤酒分会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接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综合利用司的委托,根据国家工业节水“十五”规划制订《啤酒行业节水规划》。规划分析了啤酒行业节水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节水型啤酒企业的方向和目标,同时按照要求,通过各地区水资源和用水分析预测,编制了××年、年、年各省市地区的单位产品取水量和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定额,以指导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时的水资源安排。《啤酒工业取水标准》于××年,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发改委共同举办了个行业取水标准的和推进会,啤酒分会组织了主要啤酒企业参加,并在行业内进行宣传。

啤酒分会协同全国食品标准化中心、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组织了几项啤酒行业标准的专题讨论会,其中《啤酒用糖浆》是新制订的发酵行业标准,《啤酒花及其制品》和《啤酒花及其制品分析方法》是年标准的修订,经过讨论,作了较多的修改。还对《啤酒麦芽》标准的修改和啤酒生产、标准的制订进行了讨论。

啤酒分会参与制订的《清洁生产标准一啤酒制造业》和《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均于××年上报,等待批准。

啤酒分会参加了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的“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工作组”,参与国家标准《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的修订,参加了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修改讨论。

《啤酒瓶》标准修订是行业内最为关心的问题,列入修订计划已三年,由于玻璃瓶制造业和啤酒行业对标准内容的分歧较大,使标准修订工作难有进展。今年月,接标准部门的《啤酒瓶》标准修订初稿,为了对啤酒瓶的理化指标进行核实,尤其要了解啤酒专用瓶的使用情况,啤酒分会又一次向啤酒企业发送了“啤酒瓶使用情况调查表”和《啤酒瓶》标准初步修改内容。此项工作得到啤酒厂的广泛支持,返回的意见较多,啤酒分会将整理有关意见和标准修订部门、中国已用玻璃协会进行沟通,坚持啤酒行业的关键意见,共同把《啤酒瓶》标准修订好。

.黄酒分会在中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指导下由江苏省酿酒协会黄酒专业协会牵头,会同浙江省轻工研究所、浙江有关企业、江苏省相关企业起草了清爽型黄酒和烹饪黄酒标准。最后的函审稿在分会二届五次常务理事会上征求了意见,以后又以函审稿形式,发往有关企业征求意见。根据二届五次常务理事会的提议,要求制订“花色黄酒”和“糟烧”酒行业标准,要求列入××年的标准制订计划。

.葡萄酒分会协助标准化部门修订了葡萄酒国标,现已修改完毕上报,等待上级审批;

.根据《全国食品标准-××年发展计划》的要求,今后各种香型的高、低度白酒合并为一个标准。白酒分会组织了《浓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固液法白酒》标准的研讨工作,为今后标准合并做好了准备。通过广泛征求白酒重点企业意见,提出了《白酒污水排放标准》具体修改意见;参与了《酒类商品零售规范》和《酒类批发企业开业技术条件》商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酒精分会编写了酒精行业技术指标统计方法,编写了酒精行业统计资料和拟定了酒精行业职业教育培训考试的部份试题。参与完成酒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修订,并于××年月日该标准获原则通过,待国标委审批。参与行业节水规划的制定工作,并获通过。参与二氧化碳国标的修改,参与固液白酒标准的制订工作。

(二).圆满顺利地召开了“全国酿酒行业百家先进企业、百名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根据协会二届五次常务理事会的计划安排,我们和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共同组织全国酿酒行业百名先进企业、先进个人表彰活动。此次活动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全行业大规模的表彰活动,也是协会成立以后首次和全国总工会合作进行。被表彰的百家先进企业是近几年来,在深入企业改革,坚持科技进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实施环境保护,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产品销售收入连续三年在全行业位居前列,并经行业认定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先进个人是在企业管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后勤保障、党群工作等本职岗位上具有突出贡献的职工;名特殊贡献奖是在酿酒行业科研开发、生产实践中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作用突出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表彰评选采取自下而上,群众公认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受到全行业的广泛重视,得到了酿酒生产企业的积极响应,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酿酒协会及产业工会的大力支持。经过半年多的精心准备,会议于月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全国总工会、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商务部、民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监总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单位的领导和与会代表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隆重热烈,喜气洋洋,起到表彰先进、推动行业,激励全行业职工赶学先进,开拓进取,再攀高峰的示范作用。这次会议的亮点是,我们给长期战斗在行业科研生产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知名企业带头人披红挂花,发重奖,对他们实现物质精神双重奖,表示了全行业对他们的肯定和感谢。极大地激励和震撼了全体与会人员。相信会在行业内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真正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和人自觉行动。

(三)、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开始试点工作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可以为劳动者自主择业和用人单位自主用人提供客观公正的职业技能凭证,既为形成有序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奠定基础,又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促进企业建立培训、考核鉴定与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调动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职工素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今年以来,我们在劳动保障部和轻工联合会技术鉴定总站的领导下,从××年月开始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的试点工作。

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个酿酒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正在筹备审批的个。这对个鉴定站由个地方酒业协会和个大专院校牵头组建,有个站设在协会。共涉及个省、市、自治区。

参加试点的有:啤酒分会鉴定站、黑龙江酒协鉴定站、河南酒协鉴定站、湖北啤酒学校鉴定站、江南大学鉴定站等个单位。有人分批参加了鉴定。鉴定范围:白酒酿造工、啤酒酿造工。已鉴定高级技师人、技师人、高级酿造工人、中级酿造工人。为了保证鉴定的质量,在试点工作中,总站首先制定了“三个严格”的措施,即:严格控制报名资格,不符合条件的不能参加;严格管理鉴定考试试卷,参照高考试卷管理程序,强调试卷的保密性和安全检查性:严格鉴定考场纪律,考场、考评员均要达到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鉴定考试的要求。由于职业技能鉴定统一使用培训教材还未通过审定,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试时,主要依据白酒和啤酒酿造工的国家标准,对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两大部份合理分配。经过考试,有人合格,领到了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继续完善白酒生产许可证工作,新开展了食用酒精生产许可证发(换)证工作

白酒产品审查部根据白酒企业发证情况进行了证后监督检查工作。月份,对未获证的小酒厂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广泛调查,并根据目前白酒生产许可证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向“全许办”提交建议报告:建议切实加强白酒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的监督,全面开展普查,对已经转产、破产的企业收回生产许可证,对骗取生产许可证。倒卖生产许可证和制假售假的企业坚决吊销生产许可证,对降低生产条件,不符合“细则”规定的,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对整改到期,复查仍不合格的企业吊销生产许可证;建立通报制度,对获证企业进行不定期抽查,对发现问题采用全国通报制度;严格执行年审查制度,对获证企业进行年审,对生产条件发生变化的企业进行核查。月初,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共同的《关于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中采用建议报告的部分内容。其他内容也得到“全许办”的重视,年审制度、通报制度正在执行中。

食用酒精产品从年起实施了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当时生产许可证发放是由原国家轻工业部管理,企业取证余家,年食用酒精产品又进行了换(发)证,当时“细则”是由全国生产许可证办公室批准,国家轻工局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组织实施,全国有家企业进行了换(发)证。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立了“食用酒精产品审查部”,并设在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审查部根据全国食用酒精产品现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完成了食用酒精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修改和定稿工作,交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印发。

.协助召开生产许可证检验收费标准会议,完成了收费标准的制订、上报审批。

⒊酒精分会根据审查部的安排,名同志参加审查员的培训和考试,取得了合格证书,为开展工作创造了条件。

⒋完成食用酒精换(发)证实施细则宣贵材料的编写,为宣贯培训班准备资料。

⒌组织并参加从月中旬到月初的批.四次食用酒精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实施细则的宣贯,版权所有!其中全国个地方协会,个省的检测机构,个食用酒精生产企业,共有人参加了培训班和宣贯会。新培训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核员人,并全部考试合格。

.审查企业申证材料,组织现场审查。到月底已申请家企业,已有家企业正在进行现场审查工作,食用酒精许可证的换发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五).积极协助企业解决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同有关部门协调,为企业服好务

.协助国家技监局处理甜蜜素事件

自××年月以来,全国各地部分白酒生产企业向白酒分会反映,湖南省、山东省部分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一些白酒产品中添加甜味剂等物质进行了查处。凡是被检出的产品均被判定不合格产品,并处以几十万至上百万不等罚款。

为了不使此项查处工作造成白酒行业混乱,影响酒类市场和国家财政税收。白酒分会向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进行专题汇报,并提出召开部分企业座谈会。××年月日在北京召开了“部分地区查处白酒产品问题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白酒生产企业、有关单位、专家,共有个单位、名代表参会。

会议建议:()目前对白酒产品标准中“不得加入非自身发酵产生物质”的条款暂不进行查处。待固液结合白酒标准、蒸馏酒卫生标准等标准制定、修订后再进行查处。()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快固液结合白酒标准的制定工作和蒸馏酒卫生标准及白酒添加剂等标准修订、制定工作。()白酒检验单位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科学、准确的白酒中甜蜜素、糖精铀的检测方法。()有条件的大型白酒企业应开展白酒中甜味淀粉来源及形成的科研工作。

建议被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很快采用,并用明电方式通知有关地方省局。对白酒产品中“不得加入非自身发酵产生物质”的条款暂不进行查处。

.协助企业消除绍兴县湖塘酒厂“假酒”事件的影响

绍兴县湖塘酒厂“假酒”事件在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后,由于个别媒体的操作不当,对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中国黄酒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为了维护“中国黄酒”的声誉,维护“绍兴黄酒”的声誉,黄酒分会与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邀请了上海家新闻媒体举行了新闻媒体恳谈会,进行危机公关。希望不要因为湖塘酒厂出现的个别假冒问题,使整个黄酒行业受到了冲击,使更多遵纪守法的好企业遭到无辜的伤害,整个产业受到了连累。希望得到新闻媒体的帮助和支持,为黄酒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黄酒这一“国粹”的健康发展。

并建议绍兴市经、贸委、工商局、卫生局、质监局。环保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绍兴黄酒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有关意见》提高绍兴黄酒准入门槛。建立健全黄酒生产质量监管机制。每年对黄酒产品进行不定期执法检查,一般每季检查一次,生产旺季每月检查一次。如一次抽检质量不合格,责令企业实行限期整改,绍兴黄酒生产企业停止使用“绍兴黄酒”、“绍兴老酒”商标;连续三次抽检质量不合格的企业,依照有关法律程序吊销其黄酒生产工商营业执照。

正是由于黄酒分会的积极工作,使黄酒行业不仅没有受到假酒事件的影响,反而加强了管理,取得了速度效益同步增强的好成绩。

(六).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啤酒产业创新论坛和××年全国啤酒感官品评等技术培训

随着中国啤酒工业产能的增长,品牌塑造、销售渠道建设和营销创新等问题已逐渐成为啤酒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年月,啤酒分会首次针对市场营销方面举办了专题讲座。论坛特邀北京大学薛旭教授等营销专家对品牌营销的各个层面进行了专题报告。使参会的啤酒企业代表对品牌、营销的真正内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能正确指导啤酒营销工作的开展。

为了全方位提高我国啤酒感官质量和品评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也为明年春季认定“啤酒(高级)品酒师”资格和选拔“届部级啤酒评酒委员”做好准备,月底,啤酒分会举办了全国性的啤酒感官品评技术培训。为筹备本次培训,啤酒分会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应用了新的品评培训方式,扩大了培训认知的啤酒典型物质。培训中使用的品评酒样由过去的排气排沫桶装酒全部改用带气带沫的瓶装啤酒,使之更接近实际品评。品评技术测试答卷全部采用机读卡读取,全程使用计算机自动评分系统,现场公布品评结果,既快速准确,又公正合理。本次培训规模大、方法新、层次高,是历年来未曾有过的大型品评活动。来自个省市的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通过本次培训,使之掌握啤酒感官品评练习的基本方法,通过练习不断提高品评技术水平,以指导企业的质量检查工作,同时也为啤酒分会在组织大型品评活动方面积累了经验。

(七).开展信息服务工作和技术服务工作

协会通过创办《中国酿酒工业行业信息》、《啤酒科技》、《中国黄酒》、《酒精》、《华夏酒报》、《中国酒》、《中外葡萄与葡萄酒》、《啤酒工业快报》及时反映行业动态和国标资讯,为企业服务。

为了更有效的搞好全国啤酒行业的统计工作,××年啤酒分会统计信息中,合并到啤酒分会办公,将原来行业内统计信息传递的两个系统合并。并且更换了版面,调整了格式,更名为《中国啤酒信息》,以全新的姿态与行业见面。资料改版后,简化了统计数据的汇总工作,由过去的手工汇总改用计算机汇总,由传真、邮寄的传送方式改为电子邮件,大大缩短了企业~省市区~啤酒分会信息中心的数据输入、校对、邮寄等时间,同时实现了指标计算、排序等功能,为数据分析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

在技术服务方面,啤酒分会除完成政府部门委托的标准制修订任务外,还努力完成其它临时交办的任务。如向发改委呈报“中国啤酒工业发展简况及趋势,外资在中国啤酒业的投资现状”等材料;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转来“关于甲醛问题”的人民来信,啤酒分会在回复人民来信后,又和国家食品监督检验中心共同向药监局等部门详细陈述,解释了啤酒生产使用甲醛的历史及安全问题。

随着黄酒行业的迅速发展,需要技术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黄酒分会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前往企业服务,服务的内容有:.企业进行扩建、新建的技术咨询,其中包括提供工艺技术参数、厂房、场地布局,设备选型等等;.帮助企业解决瓶装酒沉淀问题;⒊帮助企业进行企业标准的审议、修改、补充;,参与企业的产品品评和科研项目的鉴定;.帮助企业设计产品勾兑配方;⒍为企业举办培训班等服务;⒎参加即墨,妙府老酒论坛会等。

酒精分会与康泰斯、-公司、联合召开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康泰斯、-公司酒精生产技术交流会,与代表多人,交流了酒精生产的节水、节能和酒精脱水技术等。其外,白酒、葡萄酒、果露酒、黄酒分会都举办了不同规模的研讨会和、品评会,检查和促进了酒类产品质量的提高。

三、××年的工作要点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现”。今年年初,中央又举办省级主要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这充分表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此,在新的一年里,如何提高协会的服务、引导、推进行业的能力?如何引导、推进行业的科学发展?应是协会工作的主题。今年协会工作的主导思想是:

引导和推进行业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引导企业合理利用资源,减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人材创新机制,增强开发创新能力;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行业的出发点。

各酒种的工作重点是:

啤酒分会:

加快啤酒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产业技术结构优化,增强啤酒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由啤酒大国向啤酒强国迈进;提高啤酒生产效率,在行业内实施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探讨啤酒资本运作规律和经验提高行业运营效率。

选拔、聘用届部级啤酒评酒委员;继续开展《啤酒酿造工》高级技师考评活动,完善《啤酒酿造工》职业技能鉴定分站工作;成立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技术委员会;配合青岛外经贸商务展览有限公司举办“中国(青岛)国际啤酒、饮料及酿造技术博览会”;举办“啤酒行业资本运行高层研讨会”等日常工作。

白酒分会

围绕行业现状研究探讨如何提高行业集中度,扩大名企、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用科学发展现重新审视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内涵,实现速度、效益、质量、品种同步发展;调查了解中小白酒企业的经营状况、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等,为国家制定法规政策提供依据。完成《白酒酿造工》、《白酒评酒师》教材和题库编写工作,并组织培训宣贯;召开全面评酒员会议,分析研究白酒行业的发展形势;召开全国重点企业总工程师会议,介绍白酒行业科研成,提高下一步科研方向。

葡萄酒分会

继续引导推进葡萄与葡萄酒产品区域化工作,塑造区域特征的葡萄酒产品,逐步缩小产品同质化问题;配合标准化中心做好山葡萄酒标准修订工作,开展葡萄酒产品认证工作;成立葡萄酒分会专家委员会。

果露酒分会

组织××年露酒营销与技术研讨会;召开果露酒专家委员会,专题讨论果露酒规范问题;征集评选果露酒论文第二集。

酒精分会

加强行业调研工作,对全国重点酒精生产省和企业(含在建大中型企业)进行调研,摸清企业在生产、资源消耗、三废处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酒精行业重复建设的情况和建议;宣贯酒精国际和酒精节水标准。

继续开展酒精生产许可证发换工作,计划完成家,开展酒精酿造职工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好与国外企业联合召开的“中丹酒精技术交流会”和“中美燃料乙醇技术交流会”等日常工作。

此外,协会将继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站工作,食品信用档案的建立工作和举办酒类产品及机械设备博览会等工作。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范文第8篇

2005年,酿酒行业的广大职工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现,按照十五规划提出的“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技术进步,提高质量,治理污染,增加效益”的总体要求,全行业又取得了优异成绩。主要表现在产品产量继续增加,稳步增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中高档产品占有相当比例;酒类产品继续向低度化发展,低度产品占有己上升到80%以上,低酒精度、高营养的啤酒、黄酒、干型葡萄酒己占饮料酒总数的90%以上;新品种、新风味的酒类产品已成为行业的增长点,继续向多样化发展;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品牌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发展中,加大了技术创新能力,使其成为持续的竞争力;酒类行业的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去年,利润和税金都有较大的增长;资产重组、兼并、联合己成为2005年的一大热点,海外资本促使市场竞争白热化。

截至12月底,规模以上企业饮料酒产量3464.48万千升(不含黄酒和果露酒),同比增长12.26呢;销售收入1478.77亿元,同比增长16.05%;实现利润 101.10亿元,同比增长 30.80%;上缴税金 227.85亿元,同比增长 10.9 0%;利税合计 329.75亿元,同比增长15.70%。分别是:

啤酒行业,1一12月份产量为2910.05万干升,同比增长15.20%;实现销售收入623.94亿元,同比增长 17.58 %;实现利润 30.00亿元,同比增长32.72 %;上缴税金111.35亿元,同比增长13.10%;利税合计 141.35亿元,同比增长 16.82 %。

白酒行业,1一 12月份,产量为 311.70万千升,同比增长 2.00%;销售收入613.00亿元,同比增长12.41%;利润58.66亿元,同比增长38.77 %;税金 100.10亿元,同比增长9.87 %;利税合计 158.76亿元,同比增长17.60%。

葡萄酒行业,l一12月份产量为 36.73万干升,同比增长 14.70%;销售收入7434亿元,同比增长17.06 %;实现利润845亿元,同比增长且207 %;上缴税金 9.30亿元,同比增长430 %;利税合计 17.75亿元,同比增长 7.84%。

黄酒行业,今年预计产量达到180万千升,同比增长10%以上;l-12月份,销售收入3774亿元,同比增长16.11%;实现利润297亿元,同比增长 17.86 %;上缴税金 3.刀亿元,同比增长万.65%;利税合计 674亿元,同比增长 9.06 %。

果露酒行业,全年预计产量25万千升,同比增长15%以上。1一12月份销售收入对.对亿元,同比增长16.11%;实现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 39.00 %;上缴税金 3.33亿元,同比增长 69.45 %;利税合计5.15亿元,同比增长 25.61%。

酒精行业,l一12月份产量285.96万千升,同比增长12.50%;销售收入98.44亿元,同比增长19.68%;实现利润218亿元,同比增长 104.00%;上缴税金 5.61亿元,同比增长 15.83 %;利税合计779亿元,同比增长27.50%。

综观一年来的行业动态,通过近几年的调整改革,大部分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愈来愈强,行业的发展日趋合理健康,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表现在:

(-).啤酒工业虽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仍呈发展势头。

2004年外资进入中国啤酒业掀起第二次并购高潮,啤酒关税降为零,国内品牌啤酒是否会受到冲击;啤酒原料、能源大幅提价,行业经济效益能否保持稳定;啤酒生产企业集团化、规模化优势越来越明显,中小企业如何生存等等问题,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一年即将过去,经过全行业的努力,年初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已得到化解,2005年中国啤酒工业形势大好,啤酒产量以较大幅度增长;产品销售收入稳中有升;虽然原料价格提升,但行业经济效益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外资并购持续高涨、内资强强联合成效显著;关税降低对进出口并未构成影响;质量、品种的影响力越来越明显;装备国产化的趋势发展较快;啤酒营销逐渐步入现代化管理的轨道。

(二).白酒行业经过几年的调整,从体制、观念的转变,到技术、产品、人才结构的调整,以及企业战略的重新定位等诸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产量稳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逐步回升。

白酒利税合计依然占到全行业的50%。截至12月份白酒行业利润净增16亿元,增幅达38.77%。特别是老名厂、老名牌始终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头,前六名企业(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沪卅老窖、汾酒、古井贡)销售收入净增50多亿元,占全行业的33%。

(三).葡萄酒是饮料酒中发展较快的产品

葡萄酒行业多年来速度、效益同步增长,产品质量日益接近国际水平,技术、装备水平、行业集中度相对高,产能和市场占有率一致性好。行业的总资产贡献率、流动资金周转率、产品销售利润率、人均利税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全部高于食品行业的平均水平,行业优势明显,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四).黄酒的结构调整和改扩建项目取得明显效果。 今年黄酒行业动作频频,首先是少有的规模扩张。黄酒由于受陈旧观念的束缚和区域销售的限制,始终没有实现销售量和市场区域的突破。今年则表现不同,各黄酒生产企业以敏锐的目光和精准的洞察力,准确把握市场最新动态,纷纷投巨资加快黄酒生产基地建设:日前,上海金枫酿酒有限公司号称“全国最大的单体现代化黄酒生产基地”,投资22亿元人民币的年产4万千升的黄酒项目已经竣工;浙江善好酒业集团公司征地380亩,拟建年产4万千升的国内一流的黄酒生产基地,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与湖南岳阳楼台酒业有限公司合作在湖南建造万千升级黄酒生产基地;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的“纯生黄酒”生产线已经投产;上海冠生园集团公司投资5000万元,扩大“和酒”生产;福建神龙集团将调整主业,在3到5年内建成年产10万千升的黄酒基地;东北辽宁银意集团公司征购了100亩土地,准备建设黄酒厂;福建宏盛闽侯酒业有限公司又出新举措,计划在闽侯荆溪食品工业园内征地80亩,建设万千升级的黄酒基地,总投资将达到3000万元;宁波三立酿酒有限公司、江苏张家港酿酒有限公司等也纷纷扩充产能,兴起了一轮黄酒扩张热。

其次,是开发符合消费者口味的高档次、高附加值的新型黄酒产品成为各黄酒企业共同的追求。目前在上海高档黄酒市场上,“石库门上海老酒”、“君再来”、“和酒”、“金色年华”等“新概念黄酒”,紧紧抓住上海都市文化的特点,将产品创新同城市文化、都市人的怀旧心态紧密结合,大大提升了黄酒的档次,不仅创造了黄酒的新概念,也创造了新的顾客群体。

同时,黄酒业还加紧提升黄酒品牌的含金量。9月1日,中国绍兴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古越龙山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名牌产品”,成为中国黄酒业惟一中国名牌产品,标志着绍兴黄酒终于跨出区域市场,成为一个全国的名牌产品。再次,在刚刚结束的2005年央视广告招标会上,浙江致中和、古越龙山,各以6000多万元和4000多万元抢得央视黄金强档广告,这是黄酒业的第一次借助央视的宣传平台,展示了走向全国的雄心。

(五).果露酒发展形势开始有了转机

果露酒行业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增长,保健意识的提高,对保健型食用需要的增长,露酒行业的形势开始有了转机。产量在万吨以上的露酒企业已有3家分别是:海南椰岛公司\湖北劲牌公司、浙江致中和公司,露酒某些产品销售已走出地域性销售,面向国内外,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增长。其中海南、湖北两省的销售收人总计达16亿元,占行业总销售收入64%;两省税金、利润分别占行业税金和利润的75%和70%。由此看出,我国的露酒行业已近人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六).燃料酒精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酒精行业,至1995年实行产品消费税以来连年亏损,今年以来,由于酒精价格上涨以及黑龙江华润等大型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带动了全行业的利润水平。今年实现利润2.18亿元,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飘升以及国内燃料酒精的逐步推广,我国燃料酒精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为传统酒精让出部分市场,国内酒精市场的供求矛盾将有所缓解。

2005年虽然醒酒工业发展很快,但从宏观上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体制改革深化问题,调整产品结构问题,科学发展的任务依然很重。比如,啤酒行业虽然连续三年产量名到世界第一,从啤酒大国走向啤酒强国,这都需要在品牌建设、市场营销、资本运作、原料基地等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提高;在白酒行业方面,虽然近两年有所回升,但大部分企业的经济效益仍不容乐观,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需下大力气解决;酒精行业方面盲目扩建和新建的现象仍然很严重。据不全面了解,近两年新、扩建的产能达80多万吨,在这些新增产能中,以玉米为原料的只有20万吨,其余60万吨都是用木薯为原料,而国内木薯产量很少,只能依靠进口,原料来源将是很大问题。这些项目投产后,酒精产品的产销、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企业效益不容乐观。

二.协会工作

一年来,我们在轻工联合会和食品管理中心的领导下,全面完成了年初的计划安排。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1.为了整顿和规范酒类流通市场的秩序,我们受国家商务部委托主持制订了《酒类批发业开业技术条件》和《酒类零售业规范》两个管理标准,并协助商务部开建了酒类产品信用挡案。

2..面对水资源供求形势的日趋严峻,啤酒分会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接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综合利用司的委托,根据国家工业节水“十五”规划制订《啤酒行业节水规划》。规划分析了啤酒行业节水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节水型啤酒企业的方向和目标,同时按照要求,通过各地区水资源和用水分析预测,编制了2006年、2010年、2015年各省市地区的单位产品取水量和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定额,以指导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时的水资源安排。《啤酒工业取水标准》于2005年,9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发改委共同举办了7个行业取水标准的和推进会,啤酒分会组织了主要啤酒企业参加,并在行业内进行宣传。

啤酒分会协同全国食品标准化中心、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组织了几项啤酒行业标准的专题讨论会,其中《啤酒用糖浆》是新制订的发酵行业标准,《啤酒花及其制品》和《啤酒花及其制品分析方法》是1989年标准的修订,经过讨论,作了较多的修改。还对《啤酒麦芽》标准的修改和啤酒生产HACCP、GMP标准的制订进行了讨论。

啤酒分会参与制订的《清洁生产标准一啤酒制造业》和《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均于2005年上报,等待批准。

啤酒分会参加了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的“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工作组”,参与国家标准《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的修订,参加了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43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修改讨论。

《啤酒瓶》标准修订是行业内最为关心的问题,列入修订计划已三年,由于玻璃瓶制造业和啤酒行业对标准内容的分歧较大,使标准修订工作难有进展。今年6月,接标准部门的《啤酒瓶》标准修订初稿,为了对啤酒瓶的理化指标进行核实,尤其要了解啤酒专用瓶的使用情况,啤酒分会又一次向啤酒企业发送了“啤酒瓶使用情况调查表”和《啤酒瓶》标准初步修改内容。此项工作得到啤酒厂的广泛支持,返回的意见较多,啤酒分会将整理有关意见和标准修订部门、中国已用玻璃协会进行沟通,坚持啤酒行业的关键意见,共同把《啤酒瓶》标准修订好。

3.黄酒分会在中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指导下由江苏省酿酒协会黄酒专业协会牵头,会同浙江省轻工研究所、浙江有关企业、江苏省相关企业起草了清爽型黄酒和烹饪黄酒标准。最后的函审稿在分会二届五次常务理事会上征求了意见,以后又以函审稿形式,发往有关企业征求意见。根据二届五次常务理事会的提议,要求制订“花色黄酒”和“糟烧”酒行业标准,要求列入2006年的标准制订计划。

4.葡萄酒分会协助标准化部门修订了GBryl053葡萄酒国标,现已修改完毕上报,等待上级审批;

5.根据《全国食品标准2005-2006年发展计划》的要求,今后各种香型的高、低度白酒合并为一个标准。白酒分会组织了《浓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固液法白酒》标准的研讨工作,为今后标准合并做好了准备。通过广泛征求白酒重点企业意见,提出了《白酒污水排放标准》具体修改意见;参与了《酒类商品零售规范》和《酒类批发企业开业技术条件》商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6.酒精分会编写了酒精行业技术指标统计方法,编写了酒精行业统计资料和拟定了酒精行业职业教育培训考试的部份试题。参与完成酒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修订,并于2005年6月8日该标准获原则通过,待国标委审批。参与行业节水规划的制定工作,并获通过。参与二氧化碳国标的修改,参与固液白酒标准的制订工作。

(二).圆满顺利地召开了“全国酿酒行业百家先进企业、百名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根据协会二届五次常务理事会的计划安排,我们和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共同组织全国酿酒行业百名先进企业、先进个人表彰活动。此次活动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全行业大规模的表彰活动,也是协会成立以后首次和全国总工会合作进行。被表彰的百家先进企业是近几年来,在深入企业改革,坚持科技进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实施环境保护,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产品销售收入连续三年在全行业位居前列,并经行业认定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先进个人是在企业管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后勤保障、党群工作等本职岗位上具有突出贡献的职工;16名特殊贡献奖是在酿酒行业科研开发、生产实践中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作用突出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表彰评选采取自下而上,群众公认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受到全行业的广泛重视,得到了酿酒生产企业的积极响应,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酿酒协会及产业工会的大力支持。经过半年多的精心准备,会议于11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全国总工会、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商务部、民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监总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单位的领导和与会代表30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隆重热烈,喜气洋洋,起到表彰先进、推动行业,激励全行业职工赶学先进,开拓进取,再攀高峰的示范作用。这次会议的亮点是,我们给长期战斗在行业科研生产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知名企业带头人披红挂花,发重奖,对他们实现物质精神双重奖,表示了全行业对他们的肯定和感谢。极大地激励和震撼了全体与会人员。相信会在行业内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真正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和人自觉行动。

(三)、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开始试点工作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可以为劳动者自主择业和用人单位自主用人提供客观公正的职业技能凭证,既为形成有序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奠定基础,又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促进企业建立培训、考核鉴定与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调动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职工素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今年以来,我们在劳动保障部和轻工联合会技术鉴定总站的领导下,从2005年4月开始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的试点工作。

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18个酿酒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正在筹备审批的3个。这对个鉴定站由14个地方酒业协会和5个大专院校牵头组建,有2个站设在协会。共涉及18个省、市、自治区。

参加试点的有:啤酒分会鉴定站、黑龙江酒协鉴定站、河南酒协鉴定站、湖北啤酒学校鉴定站、江南大学鉴定站等5个单位。有845人分13批参加了鉴定。鉴定范围:白酒酿造工、啤酒酿造工。已鉴定高级技师 325人、技师 309人、高级酿造工131人、中级酿造工 80人。为了保证鉴定的质量,在试点工作中,总站首先制定了“三个严格”的措施,即:严格控制报名资格,不符合条件的不能参加;严格管理鉴定考试试卷,参照高考试卷管理程序,强调试卷的保密性和安全检查性:严格鉴定考场纪律,考场、考评员均要达到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鉴定考试的要求。由于职业技能鉴定统一使用培训教材还未通过审定,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试时,主要依据白酒和啤酒酿造工的国家标准,对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两大部份合理分配。经过考试,有737人合格,领到了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继续完善白酒生产许可证工作,新开展了食用酒精生产许可证发(换)证工作

白酒产品审查部根据白酒企业发证情况进行了证后监督检查工作。5月份,对未获证的小酒厂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广泛调查,并根据目前白酒生产许可证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向“全许办”提交建议报告:建议切实加强白酒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的监督,全面开展普查,对已经转产、破产的企业收回生产许可证,对骗取生产许可证。倒卖生产许可证和制假售假的企业坚决吊销生产许可证,对降低生产条件,不符合“细则”规定的,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对整改到期,复查仍不合格的企业吊销生产许可证;建立通报制度,对获证企业进行不定期抽查,对发现问题采用全国通报制度;严格执行年审查制度,对获证企业进行年审,对生产条件发生变化的企业进行核查。9月初,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共同的《关于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中采用建议报告的部分内容。其他内容也得到“全许办”的重视,年审制度、通报制度正在执行中。

食用酒精产品从1991年起实施了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当时生产许可证发放是由原国家轻工业部管理,企业取证1000余家,1998年食用酒精产品又进行了换(发)证,当时“细则”是由全国生产许可证办公室批准,国家轻工局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组织实施,全国有429家企业进行了换(发)证。2063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立了“食用酒精产品审查部”,并设在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审查部根据全国食用酒精产品现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l、完成了食用酒精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修改和定稿工作,交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印发。

2.协助召开生产许可证检验收费标准会议,完成了收费标准的制订、上报审批。

3、酒精分会根据审查部的安排,2名同志参加审查员的培训和考试,取得了合格证书,为开展工作创造了条件。

4、完成食用酒精换(发)证实施细则宣贵材料的编写,为宣贯培训班准备资料。

5、组织并参加从5月中旬到7月初的H批.四次食用酒精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实施细则的宣贯,其中全国18个地方协会,21个省的检测机构,241个食用酒精生产企业,共有 271人参加了培训班和宣贯会。新培训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核员49人,并全部考试合格。

6.审查企业申证材料,组织现场审查。到 11月底已申请 49家企业,已有22家企业正在进行现场审查工作,食用酒精许可证的换发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五).积极协助企业解决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同有关部门协调,为企业服好务

1.协助国家技监局处理甜蜜素事件

自2005年2月以来,全国各地部分白酒生产企业向白酒分会反映,湖南省、山东省部分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一些白酒产品中添加甜味剂等物质进行了查处。凡是被检出的产品均被判定不合格产品,并处以几十万至上百万不等罚款。

为了不使此项查处工作造成白酒行业混乱,影响酒类市场和国家财政税收。白酒分会向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进行专题汇报,并提出召开部分企业座谈会。2005年4月23日在北京召开了“部分地区查处白酒产品问题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白酒生产企业、有关单位、专家,共有16个单位、22名代表参会。

会议建议:( 1)目前对白酒产品标准中“不得加入非自身发酵产生物质”的条款暂不进行查处。待固液结合白酒标准、蒸馏酒卫生标准等标准制定、修订后再进行查处。(2)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快固液结合白酒标准的制定工作和蒸馏酒卫生标准及白酒添加剂等标准修订、制定工作。(3)白酒检验单位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科学、准确的白酒中甜蜜素、糖精铀的检测方法。(4)有条件的大型白酒企业应开展白酒中甜味淀粉来源及形成的科研工作。

建议被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很快采用,并用明电方式通知有关地方省局。对白酒产品中“不得加入非自身发酵产生物质”的条款暂不进行查处。

2.协助企业消除绍兴县湖塘酒厂“假酒”事件的影响

绍兴县湖塘酒厂“假酒”事件在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后,由于个别媒体的操作不当,对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中国黄酒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为了维护“中国黄酒”的声誉,维护“绍兴黄酒”的声誉,黄酒分会与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邀请了上海13家新闻媒体举行了新闻媒体恳谈会,进行危机公关。希望不要因为湖塘酒厂出现的个别假冒问题,使整个黄酒行业受到了冲击,使更多遵纪守法的好企业遭到无辜的伤害,整个产业受到了连累。希望得到新闻媒体的帮助和支持,为黄酒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黄酒这一“国粹”的健康发展。

并建议绍兴市经、贸委、工商局、卫生局、质监局。环保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绍兴黄酒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有关意见》提高绍兴黄酒准入门槛。建立健全黄酒生产质量监管机制。每年对黄酒产品进行不定期执法检查,一般每季检查一次,生产旺季每月检查一次。如一次抽检质量不合格,责令企业实行限期整改,绍兴黄酒生产企业停止使用“绍兴黄酒”、“绍兴老酒”商标;连续三次抽检质量不合格的企业,依照有关法律程序吊销其黄酒生产工商营业执照。

正是由于黄酒分会的积极工作,使黄酒行业不仅没有受到假酒事件的影响,反而加强了管理,取得了速度效益同步增强的好成绩。

(六).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啤酒产业创新论坛和2005年全国啤酒感官品评等技术培训

随着中国啤酒工业产能的增长,品牌塑造、销售渠道建设和营销创新等问题已逐渐成为啤酒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2005年9月,啤酒分会首次针对市场营销方面举办了专题讲座。论坛特邀北京大学薛旭教授等营销专家对品牌营销的各个层面进行了专题报告。使参会的啤酒企业代表对品牌、营销的真正内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能正确指导啤酒营销工作的开展。

为了全方位提高我国啤酒感官质量和品评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也为明年春季认定“啤酒(高级)品酒师”资格和选拔“2006届部级啤酒评酒委员”做好准备, 11月底,啤酒分会举办了全国性的啤酒感官品评技术培训。为筹备本次培训,啤酒分会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应用了新的品评培训方式,扩大了培训认知的啤酒典型物质。培训中使用的品评酒样由过去的排气排沫桶装酒全部改用带气带沫的瓶装啤酒,使之更接近实际品评。品评技术测试答卷全部采用机读卡读取,全程使用计算机自动评分系统,现场公布品评结果,既快速准确,又公正合理。本次培训规模大、方法新、层次高,是历年来未曾有过的大型品评活动。来自21个省市的254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通过本次培训,使之掌握啤酒感官品评练习的基本方法,通过练习不断提高品评技术水平,以指导企业的质量检查工作,同时也为啤酒分会在组织大型品评活动方面积累了经验。

(七).开展信息服务工作和技术服务工作

协会通过创办《中国酿酒工业行业信息》、《啤酒科技》、《中国黄酒》、《酒精》、《华夏酒报》、《中国酒》、《中外葡萄与葡萄酒》、《啤酒工业快报》及时反映行业动态和国标资讯,为企业服务。

为了更有效的搞好全国啤酒行业的统计工作,2005年啤酒分会统计信息中,O合并到啤酒分会办公,将原来行业内统计信息传递的两个系统合并。并且更换了版面,调整了格式,更名为《中国啤酒信息》,以全新的姿态与行业见面。资料改版后,简化了统计数据的汇总工作,由过去的手工汇总改用计算机汇总,由传真、邮寄的传送方式改为电子邮件,大大缩短了企业~省市区~啤酒分会信息中心的数据输入、校对、邮寄等时间,同时实现了指标计算、排序等功能,为数据分析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

在技术服务方面,啤酒分会除完成政府部门委托的标准制修订任务外,还努力完成其它临时交办的任务。如向发改委呈报“中国啤酒工业发展简况及趋势,外资在中国啤酒业的投资现状”等材料;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转来“关于甲醛问题”的人民来信,啤酒分会在回复人民来信后,又和国家食品监督检验中心共同向药监局等部门详细陈述,解释了啤酒生产使用甲醛的历史及安全问题。

随着黄酒行业的迅速发展,需要技术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黄酒分会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前往企业服务,服务的内容有:1.企业进行扩建、新建的技术咨询,其中包括提供工艺技术参数、厂房、场地布局,设备选型等等;2.帮助企业解决瓶装酒沉淀问题;3、帮助企业进行企业标准的审议、修改、补充;4,参与企业的产品品评和科研项目的鉴定;5.帮助企业设计产品勾兑配方;6、为企业举办培训班等服务;7、参加即墨,妙府老酒论坛会等。

酒精分会与康泰斯、DEW-T公司、联合召开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康泰斯、DELTA-T公司酒精生产技术交流会,与代表40多人,交流了酒精生产的节水、节能和酒精脱水技术等。 其外,白酒、葡萄酒、果露酒、黄酒分会都举办了不同规模的研讨会和、品评会,检查和促进了酒类产品质量的提高。

三、2006年的工作要点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现”。今年年初,中央又举办省级主要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这充分表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

因此,在新的一年里,如何提高协会的服务、引导、推进行业的能力?如何引导、推进行业的科学发展?应是协会工作的主题。今年协会工作的主导思想是:

引导和推进行业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引导企业合理利用资源,减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人材创新机制,增强开发创新能力;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行业的出发点。

各酒种的工作重点是:

啤酒分会:

加快啤酒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产业技术结构优化,增强啤酒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由啤酒大国向啤酒强国迈进;提高啤酒生产效率,在行业内实施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探讨啤酒资本运作规律和经验提高行业运营效率。

选拔、聘用2006届部级啤酒评酒委员;继续开展《啤酒酿造工》高级技师考评活动,完善《啤酒酿造工》职业技能鉴定分站工作;成立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技术委员会;配合青岛外经贸商务展览有限公司举办“ 2006中国(青岛)国际啤酒、饮料及酿造技术博览会”;举办“啤酒行业资本运行高层研讨会”等日常工作。

白酒分会

围绕行业现状研究探讨如何提高行业集中度,扩大名企、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用科学发展现重新审视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内涵,实现速度、效益、质量、品种同步发展;调查了解中小白酒企业的经营状况、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等,为国家制定法规政策提供依据。完成 《白酒酿造工》、《白酒评酒师》教材和题库编写工作,并组织培训宣贯;召开全面评酒员会议,分析研究白酒行业的发展形势;召开全国重点企业总工程师会议,介绍白酒行业科研成,提高下一步科研方向。

葡萄酒分会

继续引导推进葡萄与葡萄酒产品区域化工作,塑造区域特征的葡萄酒产品,逐步缩小产品同质化问题;配合标准化中心做好山葡萄酒标准修订工作,开展葡萄酒产品认证工作;成立葡萄酒分会专家委员会。

果露酒分会

组织2006年露酒营销与技术研讨会;召开果露酒专家委员会,专题讨论果露酒规范问题;征集评选果露酒论文第二集。

酒精分会

加强行业调研工作,对全国重点酒精生产省和企业(含在建大中型企业)进行调研,摸清企业在生产、资源消耗、三废处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酒精行业重复建设的情况和建议;宣贯酒精国际和酒精节水标准。

继续开展酒精生产许可证发换工作,计划完成300家,开展酒精酿造职工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好与国外企业联合召开的“中丹酒精技术交流会”和“中美燃料乙醇技术交流会”等日常工作。

此外,协会将继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站工作,食品信用档案的建立工作和举办酒类产品及机械设备博览会等工作。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范文第9篇

一是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初步建立。五年来,全市城镇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近3万个,累计新增各类就业人员1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7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全市外出转移就业农民工总量达86万人。建立了9个公益性规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街道、社区和部分乡镇都成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市场就业服务网络逐步完善。

二是职工培训取得显著效果,劳动者技能素质得到提高。全市技工学校累计招生1.8万人,职业技能鉴定7.2万人,培训下岗失业职工5.2万人,1254人取得技师职业资格。

三是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7年,各项社会保险费总收入为11亿元,是*2年4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水平由*2年的416元/月增加到*7年的764元/月;月人均实现享受失业保险金水平由*2年的199元提高到*7的278元;医疗保险统筹个人支付比例由*0年建立初的25%下降到*7年的22%。

过去五年,是体制转轨中劳动保障工作最为复杂的时期,难点热点问题多而集中,量大增,参与企业改制任务繁重,又新增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几项任务,工作极具挑战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市劳动保障工作仍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值得肯定:

(一)不断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了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3年,市政府将就业和社会保障重点工作列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逐项分解落实责任,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全市各级、相关部门初步形成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工作推动体系、目标责任体系和政策体系,有力地保证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再就业工作

自*3年起,全市每年定期组织开展了“再就业援助”、“再就业百日帮扶”、“民营企业招聘”、“技能岗位对接”、“大中专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等一系列专项就业服务活动,有效促进了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为推动有创业意愿的下岗人员创业,近年来,按照组织起来就业的工作思路,通过建立创业园、开辟就业再就业一条街、成立街道劳务派遣中介机构和社区托底安置等“四个抓手”大力实施“创业扶持工程”。通过政策、场地、培训、服务和维权等五大方面的措施,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和就业。截至*7年底,全市建成了创业园10个和创业街10条,入驻企业实体83个,进入下岗失业人员经营户667户,吸纳带动就业4千人。与此同时,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五年来,全市共为350户再就业企业和2.5万户个体经营户减免各项税费7900万元,给予8117名再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和22451名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4400万元,近10万人次享受了培训和职介补贴1*万元,通过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226万元,带动和吸纳4*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三)深化企业改革,理顺国有企业劳动关系

五年来,全市完成工业、商业、物资、粮食、医药等400多户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多渠道筹集改革资金35亿元,用于消化各类债务,妥善安置各类职工7.5万人,企业改制平稳过渡,效果良好。按照“分类指导,分类处理”的办法,改制改组后劳动关系逐步规范、劳动合同制度基本建立。

(四)统筹城乡劳动保障工作,认真做好农民工工作

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的通知》要求,推进农民工作十项制度建设,特别是在促进就业、维护权益、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规范劳动管理、保障劳动安全、搞好就业服务和培训、推进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农民工外出就业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建立劳务输出服务站18个,有效地维护了我市外出务工人员的权益;参与实施“春风行动”、“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发挥社会培训力量的作用,有8万农民工得到技能培训,其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3.2万人;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和医疗保险专项扩面行动,实行“签约参保”,参加工伤和医疗保险分别达到4万人、2.5万人;建立农民工工资清欠长效机制,共清理拖欠工资3360万元。

(五)稳步推进社会保险,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努力加大扩面力度,力争“应保尽保”。随着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战略性重组和有序退出,社会保险进一步向其它各类企业覆盖,非公企业参加社会保险比例由*2年的42%上升为*7年的75%;个体工商户及自由职业者参保稳步增长,*7年达到6.37万人。失业保险基本覆盖全市事业单位,进城务工农民逐步进入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全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有了生活保障,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了60%,生育保险全面启动。二是养老保险实行了市级统筹。几年来养老保险调待工作进展顺利,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平稳推行,社区管理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三是完善医疗保险政策。先后出台了困难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采取多种方式解决困难企业特别是关、停、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四是社会保险基金稳步增长、收支合理。加大基金征缴和基金监管力度,基金安全运作,确保了全市社会保险保障有力。

(六)逐步建立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目前,全市签订劳动合同18.2万人,签订率为92%。适应转轨时期的企业工资分配体制基本建立,建立了工资指导线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三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职工收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建立了拖欠企业职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基本消除了拖欠工资现象。建立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和劳动争议调处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五年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031件,结案率95.24%。

二、准确把握当前形势,进一步明确当前工作目标要求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把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劳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摆在全市事业发展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抓紧抓好。当前,全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劳动保障事业将面临三方面的严峻挑战。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挑战。二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任务艰巨。三是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一切可用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拉高标杆,继续强化全面实施《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推动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进一步改善,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网络,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8年总的工作要求是: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万人;培训职工0.63万人;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失业、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和94%以上,工伤保险参保率达到82%以上,生育保险参保率达到60%以上;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增长15%以上,征徼率力争达到95%以上;继续提高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退休人员保障水平;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工作重点难点,扎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工作协调监督新机制

进一步完善县级政府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社会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和农民工联席会议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监督机制,明确地方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把工作实绩纳入政府政绩考核,监督监控工作进度和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一步加强政策落实力度。近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8〕5号),国务院农民工联席会议下达了*8年工作要点,社会保障工作的工作任务和改革的政策措施也已明确。省政府近期已在围绕国家出台的政策研究贯彻措施。各级政府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实施力度和监督检查力度,发挥政策的联动效应和整体效应,切实用活用实用足政策。要把工作重心放在街道、社区,放在乡镇、行政村。建立有机构理事、有人办事、有钱办事、能办成事的工作体制和机制。

(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一是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及加快发展服务业等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发展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鼓励灵活就业。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政府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强失业调控,完善失业预防、调节和控制,建立健全失业预警制度,保持就业局势稳定。进一步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将高校毕业生、复转退役军人、残疾人、回乡创业农民工等纳入创业扶持政策的范围,与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同等的创业扶持政策;将创业培训对象扩大到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全体城乡劳动者;降低进入创业园(街)的门槛,向各类群体有创业愿望、有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开放。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提高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复转退役军人、残疾人、回乡创业农民工等各类自主创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在小额担保贷款期限内,由财政据实给予全额贴息;对积极采取措施加快贷款回收工作的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承担小额贷款担保业务的各级信用担保机构给予相应的担保费补贴;将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小额信贷工作纳入政府对金融机构考评奖励指标体系,进行考核奖励。二是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初步考虑对有就业愿望并登记失业的下列七类人员作为就业援助对象:符合“4050”年龄条件的失业人员,城市零就业家庭、单亲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成员,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员,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人员,生活无着落、就业困难的被征地人员,各市政府确定的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对各类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各地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并给予社会保险保险和岗位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登记失业人员创办企业,可按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有关残疾人就业优惠条件的,可以享受现行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扎实推进“消除零就业家庭计划”,对吸纳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的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一次性就业奖励;通过自主创业、组织起来就业或灵活就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给予一次性就业奖励、社会保险补贴,对法定劳动年龄内成员参加技能培训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子女考入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学习的给予助学补贴。三是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市场信息制度。鼓励社会各方面依法开展就业服务活动。为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并实现就业的各类职业中介机构,给予职业介绍补贴。规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加强能力建设,明确职责范围,将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其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设立服务窗口,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要建立健全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为劳动者免费办理统一印制的就业、失业登记证。

(三)以扩面征缴和提高保障水平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进一步做好扩面征缴工作。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扩大和就业方向的多元化,给社会保障扩面征缴提出了新课题,提高参保率、征缴率的潜力仍然较大。要进一步以非公经济组织、旅游业、服务业、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为主要对象,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地税部门研究薄弱环节,将参保率及参保人数和当年新增人数、缴费率及缴费人数和新增缴费人数指标分解到各县、市、区,严格考核,奖惩兑现。全面组织“签约参保”活动,加大执法监督和违规处罚力度,从源头抓好参加社会保险工作,建立凡用工就必须参保的强制机制和凡有收入的劳动者都应参保的激励机制,提高参保率和缴费率。要逐户研究未参保企业社会保险金补缴难题,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二是积极科学稳妥地推进社会保障工作的四项改革。(1)积极推进并努力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今年我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纳入国家试点范围。我们要坚决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全覆盖为目标,适当降低低收入人群个人缴费标准,适度提高大病重病对象的保障水平,探索建立城镇居民连续参保缴费的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城镇居民与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办法,力争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6万人,达到应保尽保。(2)积极做好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省委、省政府已明确今年实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我市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按照要求,要统一各项政策和制度、统一支付项目及标准、统一基金预算管理、统一基金调度使用、统一业务规程、统一养老保险信息系统。(3)推动社会保险“一票多费”征收改革。近年来,全省“一票多费”征收试点的市已达10个,成效十分明显。今年我市要创造条件完成征缴改革。对争议较多的缴费基数核定的职责问题,应按照“方便缴费单位、有利基金增收、保障职工权益”的原则制定政策。(4)稳妥推进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工作。*8年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将继续扩大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我市要按省政府统一部署,积极筹备试点工作。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城乡劳动者综合素质

一是制定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规划,建立培训、技能鉴定、就业、工资收入相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将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三是将政策扶持与激励培训相结合。

(五)进一步加大农民工工作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我省*8年农民工工作要点,全面抓好十项重点工作: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民工培训力度。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积极推动农民工参加养老、工伤、医疗保险。做好农民工公共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实施“凤还巢”工程。各县、市、区建立的下岗职工创业园区和再就业服务一条街一律向农民工开放。在农民工返乡和就业集中、非公经济发展快、产业集色较为明显的重要乡镇建设一批创业园,鼓励有创业愿望和创业项目的农民工入园创业孵化。切实加强农民工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和改进对农民工工作的领导。将农民工工作作为政府和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各级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的组织协调职能,齐心协力做好农民工工作。

(六)加快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范文第10篇

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必将有力地推动全市劳动保障工作实现新发展、新进步。根据市政府领导的指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8年工作,部署今年的任务。会上,文玲副市长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开拓创新,攻坚克难,2008年劳动保障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劳动保障厅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劳动保障系统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培训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对下岗失业人员实施再就业培训2012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10.34万人,创业培训3185人,职高职专就业前训练4000人,职业技能鉴定20320人,技师社会化考评814人,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计划。工作中,一是根据市场用工需求,及时调整培训专业,使培训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组织校企联合,组织市煤机厂等几十家单位开展用工定向或定单培训,受到企业的欢迎,增强了劳动者就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开展多层次培训。创业培训、基本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相结合,实施了“金蓝领培训计划”,对394名企业高级工补助并减收学费,到省机电工程技师学院实施晋升技师培训。四是组织实施了“城乡技能就业扶助计划”。全市530名城乡困难家庭的子女,免费到国办技校学习两年,将有助于实现“就业一人,解困一户”的目标。五是组织高等院校学生和职技学校的毕业生参加技能鉴定统考和技能鉴定,310名高校学生参加全省技能鉴定考试,10000多名技校和职业学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毕业时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有利于学生就业。

(二)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798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9847人、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14189人,分别完成任务的135.6%、213.2%和443.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9%,控制在4.5%以内。职业介绍机构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990人,完成任务的166%。新增转移农业劳动力5.8万人,完成任务的145%。主要工作:一是切实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全市共发放就业补助资金25316万元,有101283人次享受就业再就业补助政策。主要是,48703人享受社会保险费补贴10626万元,36285人享受岗位补贴5823万元,13106人享受培训补贴641万元,1438人享受职业介绍补贴15万元,997人享受技能鉴定补贴13万元;754人享受劳务输出补贴8万元;特定政策补助7476万元,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与小额贷款贴息支出614万元。对非4050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扶持他们非全日制就业或阶段性就业。二是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促就业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健全了工作的长效机制。当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11笔、2252万元,其中为两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放贷款490万元,共带动4500多人就业。全市已累计发放小额贷款2545笔、5462万元,共带动近1万人就业。三是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功能,帮扶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全市214个乡镇、30个街道办事处,214个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有31个社区被授予省级“充分就业社区”称号。全年组织招聘会124场,提供岗位13240个,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756人。累计消除零就业家庭112户,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年终归零的目标。四是深入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四个专项活动,突出服务重点,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再就业。五是加大对农民工培训促就业,全年技能培训6290人,引导性培训2.24万人、创业培训166人,组织招聘洽谈会60场,介绍成功11928人。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被省授予“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5名农民工被授予“河北省优秀农民工”,3名被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

(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切实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社会保险工作稳步运行。一是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大幅增长,确保了各项社会保险费按时足额支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52.06万人、43.4万人、37.82万人、36.91万人、7.45万人,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基金征缴收入分别达到155863万元、62065万元、11572万元、4853万元、389.2万元,同2007年相比分别增长35.6%、30.46%、12.6%、34.13%、9.34%;为全市15.56万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01742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44217万元,为21536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7419万元,为1415名伤残职工支出各项工伤保险金4694万元,为385名享受待遇人员支付生育保险金106万元。二是实施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挂钩机制。按市政府的要求,制定了实施办法,每月一调度、一通报,确保了该项工作的落实。三是与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一同制定了统一村干部养老保险政策的有关规定,扩大了参保干部的范围,并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基层干部队伍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四是启动实施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我市作为2008年全国启动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城市之一,市政府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出台了《*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制定了适应我市城镇居民参保和待遇支付政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启动后,我市理论上实现了全民医保。五是完善了职工生育保险。牵头制定了《*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降低了保费费率,并与职工医疗保险捆绑缴纳。实施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参保人数7.45万人,比省下达任务多了1.95万人。六是落实了应届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险政策,共为1795名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发放失业保险补助金57万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社会效果。七是核销企业欠费推动了企业改制。积极争取省劳动保障厅和财政厅的支持,为62户国有破产企业核销了企业欠缴的养老保险费个人账户以外部分6648万元,促进了我市企业改制工作顺利进行。八是加强了对各项社保基金和就业补助资金的稽核和监督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行。

(四)和谐的劳动关系逐步形成。重点组织开展了贯彻《劳动合同法》、整治非法用工、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禁止使用童工等专项执法监察活动,加强了日常巡查和举报专查。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日常检查用人单位6314户次,接待处理劳动者举报557起,受理举报案件办结率98%,为劳动者追缴工资3690.59万元。组织开展了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评定,评出A级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示范单位63个。狠抓了企业职工最低工资的落实,并两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全力争取省支持,补发国有企业历史拖欠工资1.22亿元,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了企业改制。认真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切实抓好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工作,巩固提高了劳动合同签订率。市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8.5%,其他企业为95.9%。以贯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契机,切实加强劳动仲裁和工作,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036件,按期结案率为100%。受理群众来信410件,涉及人数1403人;接待职工群众来访2684批次,涉及人数8156人,处理上级和领导批转件60件,按期办结率为96.6%。尤其是奥运安保期间,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忠于职守、克服一切困难,为实现“平安奥运”的目标做出了应有贡献。

(五)自身能力建设和基础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全市劳动保障系统以“重民生、谋民利、解民忧”为主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基础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投资320万元对市社保局的业务经办场所进行了改造,一楼为养老保险业务大厅,二楼为医疗保险业务大厅,三楼为财务综合大厅,并把银行也引了进来,实现了各项业务一站式服务,方便了群众。全系统各服务窗口按照效能建设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和健全了“一条龙”服务和“一站式”办公,做到了分工细致、职责明确、管理规范。不断加强行风评议工作,市局在市第二范围24个参评部门中位列第3名。特别是深入开展了思想作风整顿活动,使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形成了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坦荡处事、谨慎行事的氛围。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经济运行中不确定因素多、影响大,形势变化快、波动大,劳动保障工作取得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各有关单位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劳动保障局向关心、支持劳动保障工作的各级领导、有关部门以及劳动保障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抢抓机遇,进一步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劳动保障工作形势做了全面准确的分析判断。总的看,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遇到困难最多的一年,是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的一年,同时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显现,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就业压力还很大。我市每年劳动力供给总量约30万人左右,但从劳动力需求情况看,每年劳动力需求总量约为15万人,仅占供给总量的50%左右,约有一半的新成长劳动力不能就业。同时,由于受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企业效益继续下滑以及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的影响,将导致对就业拉动能力的进一步减弱。二是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保支出压力加大。经济形势的变化,将会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支付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一些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参保积极性不高,一些停产、半停产企业已经出现中断缴费的现象,同时退休人员以每年一万多人的速度增加,各项保险扩面征缴保支出的压力非常之大。三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任务繁重。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及当前劳动用工形式的多样化,非公有制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关系不规范,个别企业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拖欠克扣职工工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任务还很重。

同时,也应该看到,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一是市委、市政府对劳动保障工作空前重视。提出要把改善民生、稳定就业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扩大内需、应对当前困难的重要举措,并对进一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一系列非常明确的部署,政策措施力度之大、目标任务之具体,前所未有。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二是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这几年我们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做法,这是我们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有利条件。三是劳动保障事业具备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基础。近年来,国家及省市政府对劳动保障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涵盖特殊性、优惠性、普惠性等三个层次;比较完善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已经形成,就业再就业资金制度性安排得到较好落实;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基本建立,基金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劳动保障系统建立起了比较齐备的管理服务机构,有一支能吃苦、作风硬、业务熟的干部队伍,这是我们推动工作的重要保障。四是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具有非常好的社会环境。就业、社保、维权都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直接动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既要看到成绩,看到有利因素,又要清楚地看到面临的挑战,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理念,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劳动保障工作发展的规律,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不断把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推向前进。

三、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创造性地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

根据今年的经济形势和市委、市政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对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2009年,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民生为主线,强培训、稳就业、重保障、促和谐,加大保险扩面、基金征缴和争取资金力度,完善机制和能力建设,抓好十项工程,推进五项创新,实现五强化五突破,以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新业绩为全市社会稳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主要预期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4万人,其中困难对象再就业0.6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新增转移农业劳动力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10万人,再就业培训2万人,创业培训3000人。职业技能鉴定2万人。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2.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2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6万人,参保率达到60%以上;失业保险新增参保0.8万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0.1万人;生育保险新增参保3万人。

结合我市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市局研究制定了《2009年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讨论稿)》,会上已印发给大家,经讨论后将以正式文件下发。《工作要点》涵盖了今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各个方面,任务目标已经很明确,希望各县区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教育培训,在提升劳动者技能上求突破

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产业园区建设的加快,各类生产性项目的增多,农民进城务工势头的增长,对拥有一技之长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劳动者的技能等级层次要求越来越明显。为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技术工人人才支撑,2009年要继续分类实施创业培训、基本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储备性技能培训和高级技能人才培训,突出培训的多样性、实效性和适用性。一是继续加强基础性培训。对有创业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及失去工作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基本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培训内容和调整技能专业,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创业、转移就业。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对新成长的劳动力开展储备性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二是加强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实施“金蓝领培训工程①”。将中级工培养成高级工,高级工培养成技师。积极落实考核评价、竞赛选拔、技术交流等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举措,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成长。2009年计划培训400名左右。三是充分利用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实施“技校间协作工程②”。组织全市各技校开展校际间的交流、协作,搭建*市技校系统协作交流、技工学校与企业合作、我市技校系统与外地技工教育学习交流三个平台。成立9个校际间技工教育专业教研组,由各技校的特长专业担任组长单位。加强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管理,对全市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进行考核,重新确定其担负政府组织培训任务的资格。使全市技工学校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资源共享,提升我市技工教育的整体竞争能力。四是加强技工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实施“实训基地建设工程③”。组织市高级技工学校、市煤矿机械制造高级技工学校和国土资源部*高级技工学校,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分别建设汽车、机床加工和机电类实训基地,市高级技工学校实训大楼开工建设,形成我市区域内的技工学校实训资源互补、不同优势专业互补。争取市高级技校升格为技师学院。五是加大就业援助培训,实施“城乡技能就业扶助工程④”。选择一批城乡困难家庭,资助每户一名符合条件的子女免费就读技工院校,2009年计划扶助600人左右,毕业后推荐就业。六是多措并举,在职业技能鉴定上实现创新⑴。扩大鉴定工种和鉴定范围。在确保鉴定质量的基础上,职业技能鉴定工种由现在的56个增加到94个,技师社会化考评工种扩大到50个。对在生产一线有突出贡献的骨干、参加省级技能竞赛获得名次者可以破格申报技师。将职业技能鉴定从大中专院校延伸到农村、社区,尤其是要与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阳光工程相结合,力争在农民工的职业技能鉴定上实现创新,培训一批、鉴定一批,真正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强化政策落实,在促进社会充分就业上求突破

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2009年的特殊工作。下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再就业。一是加强创业培训和帮扶,实施“培训帮扶促创业、促就业工程⑤”。加强“*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基础功能建设,成立创业服务专家组,加快筹建*市创业项目资源库。帮助创业者开展创业方案设计、风险评估、政策咨询、开业指导、跟踪帮扶等创业服务,形成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帮扶(小额贷款)的一条龙服务模式,提高创业成功率,使更多的城乡劳动者创业,进而带动就业。二是加大对创业促就业扶持力度,实施“小额贷款扶持创业工程⑥”。按照市委、市政府鼓励全民创业的精神,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的作用。2009年,争取省级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1000万元,将贷款额度由2—3万元提高到3-5万元。将小额担保贷款的范围扩大到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及其他城乡失业人员。加大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申请小额贷款的支持。简化小额担保贷款程序,在全市建立社区——县区——市协调三级服务网络,为创业人员提供及时便捷的贷款服务。三是全力实现稳定就业,实施“失业保险促就业工程⑦”。在确保足额支付失业人员待遇的前提下,将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向鼓励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准备、企业开展转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延伸。对改制以及主辅分离改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并安置就业的,给予一定的培训补贴。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且承诺不裁员的企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四是加大新一轮就业政策的落实力度。结合*实际,把扶持政策的范围从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逐步扩展到城乡各类有就业愿望的人员,增强政策的普惠性和长效性。做好《就业失业登记证》与《再就业优惠证》在享受优惠政策上的衔接,确保把政策用足用好。在建立就业“三同时”制度上实现创新⑵,本着提前介入、工作前移的原则,探索从项目立项到竣工投产在用工上的“三同时”,即新建项目立项的同时把创造就业岗位纳入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设时进行用工培训、项目建成投产时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根据项目建设的需求,为企业提供从岗位开发、技能培训、职业鉴定、规范用工等方面的全方位优质服务。五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认真落实高校毕业生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求职登记失业期间给予失业补助政策;建立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登记认定制度,落实好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安置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给予一定时间的岗位和社会保险补贴。六是做好就业困难对象援助工作。高度关注因企业关闭、停产或裁员而失去工作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健全登记认定制度,落实好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通过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就业,且接续社保关系的,给予一定时间的社会保险补贴。七是稳定现有就业岗位。这是今年的一项特殊工作,对在当前遇到困难的企业,引导其履行社会责任,鼓励和支持企业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减薪等办法,稳定职工队伍,对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根据我市实际,可给予一次性政策援助。特别要加强对有可能大规模裁员企业的监控,对确需要裁员的要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八是做好农民工工作。发挥乡镇(街道)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摸清底数,建立农民工返乡回流基层台帐,及时掌握农民工返乡动态情况。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当前要立即开展一次进企业、进村庄、进社区、进家庭的就业情况摸底调查,把全市就业的真实情况摸清摸实。

(三)强化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在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上求突破

只有不断扩大和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才能切实做到让百姓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一是要确保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2009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我市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要以扩面征缴为重点,继续落实养老保险五项挂钩机制。实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工程⑧”,2009年,我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将达到近17万人,年需发放养老金23亿元以上。由于我市困难企业较多、收缴率偏低,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必须把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在强化养老保险扩面、基金收缴和清欠的同时,全力争取省级养老保险基金支持。二是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①做好2009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标工作,确保调整后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②启动“完善医保体系工程⑨”,我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启动后,理论上实现了全民医保,但尚有10个县需今年正式启动,另有3万多名困难企业、关闭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没有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今年尚未启动的县要确保在一季度正式启动,另需积极争取中央、省和市县财政对困难企业医疗保险的补助资金,在制度上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同时,完善现有医保管理程序和统筹办法。③结合我市实际,研究贯彻落实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关于采取五大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意见,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三是强化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要把各项社会保险扩面作为工作的重点,以《劳动合同法》为法律依据,依法扩面,提高参保率。要进一步加大基金征缴力度,实事求是核实缴费基数和缴费人数,提高缴费率。特别要在工伤保险的扩面和征缴上下大力气。目前,我市工伤保险缴费人数仅占参保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工伤保险基金压力很大。今年凡是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事业单位、民营非赢利组织以及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均要参加工伤保险,并与基本养老保险同时申报缴费基数和缴费金额,特别是高风险行业必须参加工伤保险。实施农民工参保“平安计划”(二期)。四是在社会保险关系的异地转接上实现创新⑶。社会保险异地的转接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保人员的积极性。今年要从解决医疗保险异地转接入手,只要是同类的医疗保险险种,就可以在市、县之间转接,基金不转,但视同缴费,可以连续。逐步完善养老保险的异地转接政策。五是在进城务工人员参保上实现创新⑷。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已不容忽视。2009年要研究制定适合进城务工人员的参保政策,使其可自愿选择参加各类险种的各层次保险。六是在社会保险五个险种统一申报、征缴工作机制上实现创新⑸。目前,我市职工五项社会保险的申报、征缴工作是分别进行,既不方便企业和群众,也影响相关信息的共享,今年将探索建立五险统一申报、征缴工作机制,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七是切实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和各类政策性资金的监督管理。要进一步深入扎实地开展社保基金专项治理工作,围绕基金收支、管理、运营的各个环节,检查社保基金监管制度是否执行到位,内控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规范,有无违规操作甚至侵害基金等问题。要完善制度、经办、监督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系,健全决策、使用等制约机制,深化内控制度管理,从源头上防范基金风险。要加强对各类政策性资金特别是就业补助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对管理体制混乱、问题严重且整改不到位的,今年将暂停拨付就业专项补助资金。各县区要立即对社保基金管理和就业补助资金的使用再进行一次自查,去年查出的问题要坚决整改到位,市里将组织联查或审计检查。

(四)强化劳动维权,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上求突破

随着《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的颁布实施,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双方的劳动纠纷案件逐步攀升,2009年维权任务更加艰巨。一是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模式。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效率,促进用人单位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在全市逐步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即市、县区、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和村委会分别为一至四级网格,并在每个网格内设立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点,确保每个用人单位都在劳动保障监察网格的管理覆盖之中。逐步实现“网络化”管理,建立全市所有用人单位劳动保障信息数据库,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时可在网上直接投诉。二是扎实做好各项专项执法监察和检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最低工资执行情况检查,认真解决拖欠职工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对严重恶意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处罚。完善特殊工时制度,加强对企业实行特殊工时的审批管理。开展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专项监察,加大对各类企业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的监督检查力度,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要全面启动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开展社会保险依法参保和扩面征缴监察,重点监察名人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参保和缴费情况工作,通过政策引导和执法监察,推动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和征缴工作顺利进行。三是规范执法、科学执法、严格执法。加强劳动保障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执法过程中,要将促进经济发展和劳动保障工作统盘考虑,坚持跟踪督查与延伸服务、刚性执法与柔情服务、宣传教育与执法处理相结合,一切执法行为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为加强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的严肃性和实效性,对一些重大违法问题,市里将采取联合执法、异地执法。切实做到“三个必须”,即需要查的必须查,对违法违规应依法处罚的必须处罚,需要法院执行的必须提请法院强制执行。四是要及时掌握生产困难企业的劳动关系情况,妥善处理有关问题,完善应急工作预案,预防和化解。五是认真做好劳动争议仲裁和工作。劳动争议仲裁要加强实体化建设,研究建立劳动仲裁柔性调处机制,提高劳动仲裁争议案件处理的质量和效率,及时有效化解劳动纠纷。工作要严格执行实行“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好突发事件预防、处置以及信息通报。

(五)强化基础功能建设,在服务能力和水平上求突破

劳动保障工作关系广大职工群众切身利益,随着服务对象不断扩大、服务内容不断延伸,业务数量不断增长,必须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创新和改进管理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一是加快和完善金保工程信息化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养老保险查询和统计功能,增加参保单位的缴费和帐户信息,方便群众查询;要完成机关养老保险剩余数据的整理,实现全部数据纳入金保工程管理;要加快工伤保险向金保工程整合的进度;要完成失业保险信息软件的开发和使用。要组织县区做好各项社会保险数据整理,完成向市数据中心集中准备工作。实施“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工程⑩”。完成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业务应用系统。二是结合今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经办业务能力整合。三是完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监察执法机构、培训鉴定机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建设,切实提升劳动保障部门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四是加强宣传和信息统计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和用人单位了解自身的权益,依法维护自身的利益。要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劳动保障工作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宣传各项积极的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险政策,使各项政策深入人心,让老百姓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要加强劳动保障工作成效的宣传,使我们的工作进展、工作效果得到全社会的认可。要加强信息、简报工作,及时准确逐级报送工作成果和重大工作进展情况。要做好各类典型和先进人物事迹的宣传,树立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典型,树立遵纪守法、依法维权的典型,树立劳动保障部门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形成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今年市直和各县区要在对外对内宣传上有新的提升和突破,市局将采取措施,加大对此项工作督促考核力度。要加强劳动保障信息统计和分析工作,开展监测预警和计划执行情况评估考核,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和实效性。五是做好行政审批服务工作。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把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作为优化政务环境的重要任务,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打造高效、廉洁、阳光、亲和的政务环境。

四、奋发有为,求真务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今年,劳动和社会保障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一定要全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科学发展,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结合劳动保障工作的实际,认真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在思想认识、能力提升、难题破解和体制机制都有新的提升和举措,达到促进劳动保障工作新发展的目的。

(二)温馨和谐,做好劳动保障工作。今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任务就是强培训、稳就业、重保障、促和谐。对此,国家和省已出台并将继续出台一系列稳定就业、惠及民生的政策,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抓好落实,使刚性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弹性化落实,取得最大的边际效益。在解决劳动保障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在处理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上创新突破。

(三)协调联动,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劳动保障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我们劳动保障部门一定要及时、主动地向党委、政府汇报,征得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一定要自觉强化与各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劳动保障系统更要团结协作、步调一致,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四)求真务实,做好劳动保障工作。今年劳动保障工作中不确定因素很多,我们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企业用工情况和减轻企业负担政策落实情况,以及对劳动保障工作的新要求,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加强对就业形势变化情况的跟踪,掌握劳动争议的新特点、新动向,研究提出对策措施。要认真抓好维稳工作,畅通诉求渠道,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大局。要提高分析解决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本领,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理出头绪,从复杂多变的情况中找到关键,及时发现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五)勤政廉洁,做好劳动保障工作。要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强化监督,严肃纪律,建立健全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有效预防各种违法违纪和腐败问题的发生。要切实加大纠风工作力度,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要严格要求自己,带好队伍,切实自律自省,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要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努力使干部队伍的作风有一个新的明显转变。要认真抓好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深化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以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成果来检验政风行风建设的实际成效。

上一篇:强基惠民工作要点范文 下一篇:小学德育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