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手的心理技能训练研究

时间:2022-05-09 09:17:50

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手的心理技能训练研究

摘 要 世界技能大赛对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具有较高要求,其对于中国选手的主要心理困扰有:因大赛经验不足,对竞争对手缺乏了解而导致的心理准备不足,动机与自信心不高;因对自我情绪与压力管理不当导致的赛前焦虑症;因长期单调训练导致的赛前倦怠综合症;因消极思维习惯导致的失败自证预言假设等。因此,开展因应性的目标设置训练、价值运用技术、积极自我对话技术、四步放松训练技术、成功与失败情景表象训练等心理技能训练,对保障选手顺利竞技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关键词 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参赛选手;心理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0-0040-05

世界技能大赛(WorldSkills Competitions,WSC)始于1950年的西班牙,是世界技能组织成员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平台,是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影响力最为深远的综合性职业技能比赛。我国参加了201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41届和2013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1][2],目前正在备战2015年将在巴西举办的第43届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象征着国际技能和技术培训的顶峰,对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要求更高,在竞赛备赛和冲刺阶段,开展心理技能训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心理技能训练(Mental Skills Training,MST)始于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的载人航天计划[3],是指心理训练师通过心理学手段对参赛选手有意识、有目的地施加影响,以提高其竞赛水平、增进其身心健康的实训活动。美国心理学家格鲁波(1984)的研究表明,在高水平比赛中优秀选手之间的较量,实际上是心理素质、心理技能的较量。其中,低、中水平竞技选手心理因素对技能的影响占20%,生物力学因素占80%;而高水平竞技选手心理因素对技能的影响占80%,生物力学因素占20%。世界技能大赛不仅是技能的较量,更是选手心理素质的较量[4]。

一、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心理技能训练的依据

心理技能训练是现代技能训练发展的必然趋势,赛前的最佳心理状态应该是镇静的、战斗的、自信的,情绪兴奋性水平适中,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取胜信心,良好的抗干扰能力与自我控制力,以及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等。为此,世界各国的心理训练专家积极参与世界技能大赛,为参赛选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技能训练,中国也不例外,本文就是作者对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开展心理技能训练的研究成果[5]。

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职业竞技心理研究小组使用Mahoney、Gabriel和Perkins(1987)设计的《运动心理技能问卷》(psychological skill inventory scale ,PSIS-5)[6] 对我国9个项目集训队的57名选手进行了心理技能测评,结果见图1。

图1 第42届世赛选手集训队员心理技能测评

图1显示,我国选手心理技能优秀的是协调能力(M=3.67)和认知控制(M=3.09),其得分高于量表理论中值2.5;心理技能不足的依序是动机水平、心理准备、焦虑控制、集中注意、自信心和团队意识,其得分低于量表理论中值;掩饰性得分(M=3.12)超过量表理论中值,有部分选手夸大自我技能或掩饰其不足,说明选手自信心不足。

为进一步验证和分析选手的心理特点,2013年4月,竞赛心理研究小组分别对7个集训项目进行了现场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备赛选手存在心理准备不足、动机水平不高、焦虑过度等问题。选手、教练和专家们普遍认为心理技能训练很重要,但实施不足。

通过以上研究认为,我国选手冲刺阶段的心理困扰主要有:因大赛经验不足,对竞争对手缺乏了解而导致的心理准备不足,动机与自信心不高;因对自我情绪与压力管理不当导致的赛前焦虑症;因长期单调训练导致的赛前倦怠综合征;因消极思维习惯导致的失败自证预言假设,等等,这些消极心理不仅困扰选手冲刺阶段的技能训练,更有可能给世赛成绩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开展因应性的心理技能训练迫在眉睫。

二、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心理技能训练的内容与方法

心理因素的重要性会随着比赛的临近而提高,因此,冲刺阶段的心理技能训练尤为重要。冲刺阶段的心理技能训练又称短期心理技能训练,时间一般为赛前1~2个月。本文就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选手存在的共性与个性心理问题,依据心理训练理论,为使选手在竞赛时形成最佳竞技心理准备状态而进行的短程心理技能训练研究。

(一)开展目标设置训练,激发选手成功动机

世界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与体育竞技不同的是,在比赛开始前,世界各地的选手们大多在自己的国家单独训练,对于对手的训练情况和技能水平均无法知晓,由于缺乏对对方实力的正确了解,就会对自己的实力缺乏准确估计,导致目标的盲目性。此时,评估自身能力、确定合理的目标是激发选手成功动机的关键。

目标设置训练一般有三步。第一步是自我分析。选手必须从自己的能力出发,分析自我现实能力与预测目标之间的距离,将远期目标分解成有可能实现的、具体的、近期目标。确定现实目标的关键是使选手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不要将自己的真实水平与希望自己具有的水平混淆。第二步是目标的技术分析。目标应遵循SMART原则,S(Specific)指目标具体化,M(Measurable)指目标可以测量,A(Attainable)指目标可以实现,R(Relevant)指与其他目标相关,T(Time-based)指目标有截止期限[7]。第三步是制定目标。设置自我比较目标(任务定向目标),强调纵向的自己与自己相比,注重个人努力,以掌握技能、完成任务为目标的心理定向,只要自己全力以赴地努力了,就会产生成功感,有助于内部动机的维持和提高[8]。同时,设置的目标应多级化,最理想的目标是超水平发挥时应达到的目标;最现实的目标是正常发挥时应达到的目标;最低目标是无论出现什么意外情况,也应奋力达到的目标。多级目标有助于减轻选手的心理负担,提高其竞赛自信,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更有利于现实目标的实现[9]。

(二)增大价值训练,缓解赛前倦怠综合征

倦怠综合征是由长期过度的压力导致的情绪、精神和身体的疲劳状态,是慢性负向情绪和压力的延迟反应,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以及个人成就感丧失。这是一种排斥性的行为和心理,倦怠者明知道自己有责任,却故意懈怠,情绪与行为失调,身心健康受损[10]。

世界技能大赛选手集训时间一般为1年以上,选手长期处于封闭和单调的环境中,训练强度大,活动单一,极易产生倦怠感。如2013年4月,有媒体报道“两中职生魔鬼训练备战世界技能大赛”。文中写到:“训练:三个月没回家,作息:只有训练、吃和睡。”选手的训练作息表为“6:00起床,22:00休息”[11]。这种无处可逃的、重复的、单调的高强度训练,极易导致选手出现动力丧失、情绪低落、生理能量不足、动作怠慢、意志消沉、缺乏信心,以至于不想参加比赛等负性身心反应。

消除倦怠综合征,除了不断改善训练的工作条件、丰富训练活动内容、让选手参入制定训练计划外,还要让其感受到日常训练成果的价值,通过增大、转移或创造选手日常训练的价值,使其产生成就感,提升自我效能感。从倦怠走向投入(Engagement),投入体现出的是正性的、在训练中具有高能量水平、对训练有强烈认同感、精力专注而不涣散的状态[12]。

(三)积极自我对话,提升选手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个体能够成功地完成一个被预期行为的信念,其特征是对成功具有高度的期望(Weinberg & Gould,1999)[13]。自信心可以帮助个人激起正面情绪、促进专注、设定目标、增加努力、聚焦比赛策略及维持动力,有信心的运动员相信自己,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去习得包括身体与心智上必要的技能与能力来发挥自身的潜能[14]。

自信心训练主要解决选手信心不足、负性自动思维等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基于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所提出的自证预言假设,预测本身可以促成被预测事件的发生[15]。低自信的选手在参加竞赛时,往往会产生失败自证预言假设,即选手预期自己会失败时就更可能真的会失败。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了失败自证预言假设的原理,人类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如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诫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时候球大多会掉进水里[16]。

通过认知调整和积极自我对话技术,人们可以将负性自动思维转变为正性思维,从而使选手产生成功自证预言假设。积极自我对话就是自己对自己激励的说话方式,具有改善情绪、增加自信的功能。一般包括三步:第一步,找出消极的自我对话。第二步,将消极对话替换为积极对话。第三步,写下积极的暗示语,录在磁带上,在每天的放松训练后听,或者写在纸上,在每天的放松训练后大声阅读出来。

(四)四步放松训练,对抗压力与焦虑情绪

世界技能大赛是一项关系到国家荣誉的重大赛事,研究表明,活动的意义越重大,人们的焦虑水平越高。随着世界技能大赛的赛事越近,选手的心理应激水平增高[17]。适度的心理应激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功能活动具有促进作用,但长期的、过于强烈的心理应激易导致破坏性和消极的应激,对选手的机体感觉、注意指向、行为动机、比赛信心,以及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会造成人对许多疾病的脆弱易感倾向,并可能在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人罹患疾病[18]。

放松训练是一种有效应对焦虑的手段。研究表明,放松训练可以降低心率反应性,使训练者的心率反应更加稳定和整齐,肌肉得到充分放松,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从而提高思维的流畅性,降低作业错误率,提高作业成绩[19],而且长期练习有累积效果[20]。

放松训练的方式有很多,如冥想、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等。而最简便易行的放松技术是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可以使注意力从焦虑刺激转移,同时增加肌肉的供氧量,使身体更轻松[21]。

腹式呼吸放松训练的步骤为四步,所以又称为四步呼吸法。具体步骤是:记录下你紧张的程度;通过鼻腔慢而深地吸气到肺的最底部;暂停片刻;慢慢地从鼻腔或口腔呼出(视自己的喜好而定)。需要注意的是,吸气时慢慢地从1数到4,呼气时再慢慢地从4数到1,保持呼吸平稳而有规律,不要猛地吸一口气或一下子把气完全呼出。在每次吸气后要暂停片刻,然后慢慢呼气。

在赛前冲刺阶段,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做10次慢而深的腹式呼吸,配合积极自我暗示,一周以后,训练者就会感觉身心轻松,精神振奋,身体进入高度积极状态,浑身力量倍增。一般训练时只要3分钟就可以使肌肉达到深度放松状态,掌握技术后,优秀选手只需几秒钟就可以使身体肌肉放松,使竞赛更轻松。

(五)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合理分配心理资源

世界技能大赛赛程历时4天,技术难度、速度、精确度高,参赛者均为国际上顶级技术能手,技术水平十分接近,因此,只有选手在赛程内持续保持身心一致、高度集中的注意才有可能取胜。

注意集中训练依据的是注意唤醒定向理论,该理论的出发点是将表象练习的认知效应和生理效应结合起来。选手在进行表象练习时,可将自己的生理唤醒调节到适宜水平,短暂的表象练习可将注意指向与竞赛活动有关的事物上,排除可能干扰技能水平发挥的不利因素。Orlick认为,良好的集中注意和分心控制技术是优秀竞技者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且集中注意比抑制分心对竞赛取胜更有效[22]。Janelle等人研究发现,当让竞技者在高心理负荷下进行竞赛时,越让竞技者忽视那些无关的分心刺激,竞技者则越多地注意到了这些分心刺激物[23]。

注意集中训练是将注意全神贯注于一个目标,不为其他内外刺激干扰而分心的能力。冲刺阶段除了可进行视觉守点法和视觉追踪法训练外[24],重点应关注时差模拟训练。

时差主要成因是飞机飞越几个时区,日夜颠倒,令脑部负责制造控制睡眠的荷尔蒙松果体出现混乱。由于时差,正常的睡眠时间受到破坏,因而会出现精神倦怠、感到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兴奋异常(白天困倦、夜间兴奋)、注意力难以集中及操作能力显著下降等现象。当时差超过6个小时以上时,选手必须要考虑时差的适应问题。

时差模拟训练的目标就是使选手适应时差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研究发现,当时差6小时以上时,需要3至4天的时间适应。因此,选手在出发前一周应开始时差模拟训练,具体做法是改变作息制度,调整饮食、训练及睡眠时间,将时间调整为与竞赛地时间一致。出发时,选手在飞机上可以将手表等计时工具调整为竞赛地时间,按照竞赛地时间安排休息,确保赛前有充足的睡眠[25]。

(六)视觉化表象训练,提高竞技应变能力

表象训练又称“视觉化”训练、内心演练、意象演习或想象训练等,是指训练者有意识地在头脑中再现或完善某种技能动作或竞技情境,从而提高技能水平、增强心理调控能力的过程[26]。冲刺阶段表象训练技术主要有成功情景表象训练和表象转移训练[27]。

成功情景表象训练在训练或比赛之前,表象自己成功地完成动作,能够增强竞技信心,使注意力更加集中于当前的任务,从而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具体做法是:第一,请选手想象正在吃着一个酸梅,询问其是否感到唾液增加。第二,说明想象作为特殊刺激,可以迅速引起人的生理反应和情绪反应,还可以帮助选手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第三,要求选手每天晚上睡觉前,表象自己的最佳动作或成功情景3次。

表象转移训练是将选手从应激或失败的情景表象中转移至积极的情景表象中的训练,具体实施时可采用思维中止法,即当脑中浮现应激并产生焦虑体验时,大喝一声“停止”,随后想象令人愉快的情景,有助于集中注意,降低焦虑,提高后续竞技成绩。具体步骤是:第一步,大声对自己说:停止!停止!停止!如果还没有凑效,可以用另外的方法进行,总之要让消极的思维停止。第二步,根据自己的比赛期望值,立即在脑中想象积极的、心情平静的表象。第三步,焦点转移,用语言提示将注意转移到正在从事的动作过程或动作细节上。

三、小结

任何竞技选手的成功(或失败)都是身体与心智能力的综合表现,世界技能大赛是精细化程度高、操作难度大、高手之间的激烈竞技活动,对参赛选手的心理训练应常规化与个性化结合。如,一般心理技能训练必须要长期化、专门化和科学化,才能形成选手稳固的良好心理素质;冲刺阶段的心理技能训练必须具有因应性和强化性,才能使选手在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如此,高水平心理技能还可以扩展到其生活的其他方面,成为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选手心理品质和人格的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职业技能竞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