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思维的涵义\特征\过程及其修炼

时间:2022-10-29 11:56:40

论创新思维的涵义\特征\过程及其修炼

中图分类号:G44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创新思维是以新颖的思路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产生创新性成果的思维。它除了具有一般思维活动的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在整个创新思维过程中,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综合交互作用。通过掌握创新思维原理,遵循创新思维法则,运用创新思维方法,从而培育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 涵义 特征 过程 修炼

创新思维的涵义、特征及过程

(一)思维的涵义

思维是人们探索客观事物属性、内在联系和内部规律性的有意识活动过程,是客观事物属性、内在联系和内部规律性的反映。换言之,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主体人对于客体对象的概括性和间接性反应,是主体联系客体的中介和手段,是主体加工处理客体的方法和工具。

(二)创新思维的涵义及特征

创新思维是指运用发散、直觉、想象等思维方式、方法,对新事物和新目标进行思维,从而获得新发明、新发现、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等而采用的思维方法。它是一种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拓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新思维以新颖的思路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产生创新性成果。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一方面具有一般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特点,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解决问题。因为它不只是依靠现成的表象或有条件地描述,而是要在现成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加以构思,才能解决前人所未解决的问题。创新思维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独立性―与他人不同,独具卓识,敢于质疑,力破陈规,善于打破自我框框。

连动性―具有“由此思彼”的能力,表现为纵向连动(发现一种现象后立即深究其因)、逆向连动(发现一种现象后立即想到它的反面)、横向连动(发现一种现象后能联想到与之相关和相似的事物)。

多向性―善从不同角度想问题,在一个问题面前,能尽量提出多重设想和方案,以扩大选择余地。

跨越性―从思维的里程来说,表现为常常省略思维步骤,加大思维前进的跨度。

综合性―善于选取前人智慧宝库中的精华,通过巧妙结合,形成新的成果。

(三)创新思维的阶段和环节

创新思维的具体过程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思维阶段和环节:

启发定向阶段:了解问题情景,产生创新需求,激发创新动机,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进而通过深入分析更加明确问题。

潜伏酝酿阶段:当问题明确之后,便进入以收集整理知识信息、弥补知识缺陷、消化原始材料、构思假说和解决方案为主导活动的阶段。

游离逼近阶段:在经过深思熟虑、反复尝试后思路逐渐清晰,方法途径趋于明朗、问题接近于最后解决的时期。

灵机触发阶段:灵机的触发即问题已迎刃而解,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出现意识到成功的心理准备;二是当为问题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时,在未曾预料的时刻因受某事物的启发,突然灵机一动,顿彻大悟,成功跃然而至。

引深成型阶段:对创新思维成果中的新假说、新推测、新设想等成分,经过实践的检验,对其不足之处进行弥补、深化,使其更系统、更丰满、更成熟,最后将成功的以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指导实践。

这五个阶段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前一阶段总是为后一阶段作准备,后一阶段也可能包括前一阶段的某些因素。在整个创新思维活动过程中,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综合交互作用。

创新思维的修炼

(一)掌握创新思维原理

整合原理:创新是各种心理因素(包括兴趣、求知欲、理想、信念、情感、意志以及思维品质、形式、方法等)高度的有机整合的结果,是主体心理的、思想的、思维等意识活动的综合表现。

流动原理:创新思维随着人类认识活动的深入而不断运动,表现为按个人自我发展的需要流动、随个人兴趣爱好的变化流动、按思维能力结构层次的变化由低向高流动。

调节原理:随着人类认识活动的变化,根据创新活动的需要,不断调整目标,使之更符合实际。

信息轰击原理:通过努力学习和多接受新信息,以诱发思维的创新性。

群体机智原理:通过争论、辩论、讨论等形式汲取群众的智慧,弥补个人创新力的不足。

压力原理:外在压力迫使自我克服惰性,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成为推动创新的巨大力量。

上文所述前三项原理取决于主体内因,由自身素质与能力的高低来决定;后三个原理取决于社会外因,在外力适度的作用与影响下,主体的创新潜能就会得到激发。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只能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遵循创新思维法则

综合法则―通过集思广益、智慧杂交、思维交融创新;还原法则―通过回到根本、抓住关键、提纲挈领创新;对应法则―通过模拟比较、类比联想、相似想象创新;移植法则―通过模仿造型、移植结构、模拟演示创新;离散法则―通过离散产品、分解要素、解剖认识创新;强化法则―通过强化技法、强化目标、强化工艺创新;换元法则―通过代用材料、代用零件、代用方法创新;组合法则―通过附加组合、异类组合、同物组合创新;逆反法则―通过逆反思考、求异思维、对应思考创新;造型法则―通过外观造型、结构造型、色彩造型创新;原型启发―通过物件启发、事件启发、言行启发创新;特征迁移―通过事物特点、事物特征、事物特性迁移创新;功能变化―通过功能组合、功能改变、功能提升创新。

(三)运用创新思维方法

1.加法思维―组合就是创新。美国的《读者文摘》的诞生来自创始人德惠特•华莱士的一个创意。他“把最佳文章组合精编成袖珍型的非小说刊物”是一个伟大的创意。

加法思维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说、技术、产品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适当叠加或组合,用以形成新学说、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方法。爱因斯坦曾说:“组合作用似乎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说:“新的发明几乎都是通过对老发明的组合或改进产生的。”

2.减法思维―简单也是一种创新。我国对计算机简化中得到的VCD和学习机的问世就是减法思维运用的例子。将计算机中的光驱与解码部分取出来变成了VCD;将计算机的文字录入编辑和游戏功能取出来就成了学习机,造就了一个利润丰厚的产业。

减法思维就是将事物的要素进行缩减或分割,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哲学家奥康说过:“切勿浪费较多的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哲学思维,也适用于创新思维。

3.变换思维―山无常势,水无常形。某西方国家有两个教徒在教堂祈祷时想抽烟,其中一个问牧师:“我在祈祷时可以抽烟吗?”牧师断然拒绝。另一教徒换了一种问法:“我在抽烟的时候可以祈祷吗?”牧师说可以。两个教徒所说事实是一回事,但效果却大不一样。前者给人的感觉是何等的亵渎神灵,而后者给人的感觉是何等的虔诚。

变换思维是指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改变和转化,进而达到创新的目的。孙子兵法有云:“山无常势,水无常形,人因敌变化者胜也。”伽利略曾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

4.逆向思维―把事物倒回来。司马光打破缸。按常规思维,要救小孩,必须把小孩从水里拉出来,使人离开水。但司马光却想到了砸破缸,让水离开人,达到救人的目的。

逆向思维是指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而是从完全相反的、对立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通俗地讲就是“背道而驰”。当我们面对新事物新问题的时候,人们可沿着事物的相反方向,用反向探求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创新的思想。

5.类比思维―类比支配发明。鸡蛋固化技术。哈尔滨市道里区榆树乡榆树村农民李德库,他从鸡蛋想到了奶粉,嘀咕着要把鸡蛋“晒干”,他做试验就用了几百千克鸡蛋,1996年试验终于成功了。1998年他发明的鸡蛋固化技术在“中国专利周”上展出。“晒干后的鸡蛋”不但能制成蛋黄粉、蛋黄饮料和罐头等食品,还能提取黄油,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类比思维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相似或相同的属性,从而推出其中一个对象可能具有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已经具有的其他属性的思维方法。英国的培根说:“类比支配发明。”德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刻卜勒曾说过:“我特别喜欢类比―我的最可靠的老师,因为它们给我们揭开了自然界的各种秘密。”

6.联想思维―联想促发创新。茅以升的“射水打桩法”。 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他在建造钱塘江大桥时因江中泥沙层很厚,打桩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后来他看到邻家的孩子用铁罐浇花,细细的水流居然把花坛泥土冲出了一个深深的窟窿,他茅塞顿开,立刻想到了射水打桩的好办法,解决了工程进展中的难题。

联想思维是指通过一个或一类事物联想到相连、相关或可能相连、相关的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从而达到创新目的的方法。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的思维是从与正在寻求的事物相类似的事物、相反的事物或与之相接近的事物开始进行的,以后,便追寻它相关联的事物,由此而产生联想。”

7.迂回思维―以迂为直。书房里的大沙发。有一次书房里的大沙发要搬到另一个房间去,因沙发大而门小,卫士们试过几次都搬不出去,只好放回原处。进来问:“怎么没搬出去?”卫士说:“门太小出不去。”在沙发左右踱步,时而望望沙发,时而瞥一眼门,思索片刻,慢条斯理的问:“有件事我始终想不通,是先摆好沙发后盖房子呢?还是先盖好房子后再搬来沙发呢?”卫士们听后低下了头。便出去散步了。后来卫士们不时变换方式,终于将沙发搬出了门。

迂回思维法是指回避使用常规的直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采取拐弯抹角的见解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拿破仑说过:“我从来不正面攻击一个可以迂回的阵地。”孙子也说过:“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这也是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8.发散思维―创新的核心。齐白石会客。一天有三个学生上门求教,只见门上写了个“心”字。其中一位学生转身就走。另两位学生却上前敲门,被齐家人劝回。次日他们三人又来求教,发现门上换了个“木”字,头一天先走的学生立刻上前叩门,白石老人笑盈盈的开门迎客。这是什么道理呢?第一次门上写的实际是个“闷”字,说明齐老情绪不好,不会客;第二次门上实际上写的是个“闲”字,说明齐老清闲无事,可以见客。

发散思维是指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思考和联想,以探求问题的答案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的思维”。著名创造专家吉尔福特高度评价道:“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的最明显的标志。”

(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建立合理广泛的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实践经验。知识和经验越丰富,思维越宽深。增强好奇心以发展想象力,培养高尚的兴趣以增强创新能力。好奇心是发挥想象力、创新力的起点,兴趣是维系恒久创新力的基础。培养直觉力以开发想象力。培养联想力,有利于新事物的产生。培养良好的创新素养和艺术素养。建立合理的能力结构,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人的模糊思维能力。实践证明,许多创新是在想象基础上建立模糊概念,通过模糊思维而渐具体化的。

参考文献:

1.公务员9种通用能力简明培训教程.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

2.马林.思维能力的提升与自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3.黄晓荣.创新―奇思异想.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4.朱文斌等.人的思维与创造.出版社,1988

上一篇:物联网对电子商务商品流通的影响探析 下一篇:论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蕴涵的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