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物传记之评价作品的积极意义和历史价值

时间:2022-10-29 11:05:37

古代人物传记之评价作品的积极意义和历史价值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杨爵传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年二十始读书。家贫,燃薪代烛。耕陇上,辄挟册以诵。兄为吏,忤知县系狱。爵投牒直之,并系。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从同郡韩邦奇游,遂以学行名。

帝经年不视朝。岁频旱,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工作。方士陶仲文加宫保,而太仆卿杨最谏死,翊国公郭勋尚承宠用事。二十年元日,微雪。大W士夏言、尚书严嵩等作颂称贺。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上书极谏。

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帝震怒,立下诏狱s掠,血肉狼藉,关以五木,死一夕复苏。所司请送法司拟罪,帝不许,命严锢之。狱卒以帝意不测,屏其家人,不许纳饮食。屡滨于死,处之泰然。既而主事周天佑、御史浦f以救爵,先后棰死狱中,自是无敢救者。

逾年,工部员外郎刘魁,再逾年,给事中周怡,皆以言事同系,历五年不释。至二十四年八月,有神降于乩。帝感其言,立出三人狱。未逾月,尚书熊浃疏言乩仙之妄。帝怒曰:“我固知释爵,诸妄言归过者纷至矣。”复令东厂追执之。爵抵家甫十日,校尉至。与共麦饭毕,即就道。尉曰:“盍处置家事?”

爵立屏前呼妇曰:“朝廷逮我,我去矣。”竟去不顾,左右观者为泣下。比三人至,复同系镇抚狱,桎梏加严,饮食屡绝,适有天幸得不死。二十六年十一月,大高玄殿灾,帝祷于露台。火光中若有呼三人忠臣者,遂传诏急释之。

(选自《明史》)

结合文本谈谈嘉靖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现实,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劝谏艺术的看法。

解析:本题是对文本积极意义和历史价值的考查,主要是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筛选信息,归纳出嘉靖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现实,并能从传主的经历中,总结出人生价值和社会意义,还要注意联系历史上有名的劝谏事例,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达到探究文本写作价值的目的。

答案:嘉靖皇帝长年不理朝政,政治日益腐朽,阿谀奉承小人得志,而忠良善谏之士却遭到杀害。杨爵因上书遭入狱拷打,而周天佑、御史浦f因为救助杨爵而先后被杖责至死。不过,细想来,嘉靖皇帝虽然昏庸无道,但如果谏臣们注意一下劝谏艺术,结果可能会截然不同。如历史上的烛之武巧妙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说服秦伯退师;唐代名相魏征利用固其根本、浚其源泉的类比使唐太宗明白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触龙欲擒故纵,说服赵太后让自己的幼子去齐国做人质等。这些事例说明,只有注重说话艺术,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技法指津】

一般而言,古代人物传记,兼有文学和史学两种特性,以生动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传达出人物的积极意义和历史价值。我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探讨人物传记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一、了解传主经历,探讨人物性格的积极意义

古代人物传记读起来较为艰涩,时间地点转换频繁,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但只要抓住传主这条主线,就能顺藤摸瓜。因此,我们应该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分析他人对传主的影响;体悟传主的内心世界,从中获得有益于自己的人生启示。辩证地分析其功过得失,从而正确分析传主的社会、历史价值。传主一般都是直臣、廉吏、孝子、侠士、良将、民族英雄等。他们身上往往具有正直、聪颖、好学、嗜读、清廉、仁厚、笃孝、刚毅、宽厚等性格特征。

二、分析细节描写,体悟传记作品的文学价值

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并仔细推敲。注意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上去理解传主形象。首先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众多因素;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只有梳理清楚人物关系,才能够明白作者的情感是爱是恨,写作意图是褒是贬,文章的主旨是吸取教训还是获得启示,才能真正走进传主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作品的文学价值。

三、把握时代脉搏,挖掘传记作品的史学价值

学习历史人物传记,了解一段真实历史的目的,就是要以史事为鉴,古今对比,研究发现历史对今天的深远影响。因为古代人物传记一般都是记叙传主的生平事迹、个人经历、事业成就、性格等,以一个生动的故事折射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形象。由于传记文学的真实性和史实性的特征,所以,我们说,要认真分析时代特征,把握好时代脉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研究出传记作品的史学价值。

总之,探究传记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就要掌握正确的赏评标准和思维方法,要辩证地、历史地、全面地、发展地分析,不可以偏概全、主观臆断。归根结底,类似题目都属于对作者观点的鉴赏,要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此类探究性题目,其实就像在写一篇小议论文,行文的结构一般来说应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第一,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第二,分要点列出事实依据,陈述理由;第三,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做具体的、合理的分析;第四,总结自己的观点;第五,注意语言的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也。自其祖始居无锡。父夔,终龙图阁待制。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靖康元年,以吴敏为行营副使,纲为参谋官。金将斡离不兵渡河,徽宗东幸,宰执议请上暂避敌锋。纲进曰:“今日之计,当整饬军马,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太宰时中忿曰:“李纲莫能将兵出战否?”纲曰:“陛下不以臣庸懦,傥使治兵,愿以死报。”乃以纲为尚书右丞。宰执犹守避敌之议。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纲为上力陈所以不可去之意,上意颇悟。会内侍奏中宫已行,上色变,仓卒降御榻曰:“朕不能留矣。”纲泣拜,以死邀之。

未几,复决意南狩,纲入见曰:“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上感悟,遂命辍行。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金人知有备,又闻上已内禅,乃退。求遣大臣至军中议和,纲请行。上遣李z。金人须金币以千万计,求割太原、中山、河间地,以亲王、宰相为质。z受事,自不措一辞,还报。纲谓:“所需金币,竭天下且不足,况都城乎?”宰执议不合,纲不能夺,求去。

上慰谕曰:“卿第出治兵,此事当徐议之。”纲退,则誓书已行,所求皆与之,以皇弟康王、少宰张邦昌为质。时朝廷日输金币,而金人需求不已,日肆屠掠。四方勤王之师渐有至者,种师道、姚平仲亦以泾原、秦凤兵至。纲奏言:“金人贪婪无厌,凶悖已甚,其势非用师不可。彼以孤军入重地,犹虎豹自投槛阱中,当以计取之,不必与角一旦之力。”上深以为然,约日举事。姚平仲勇而寡谋,急于要功,先期率步骑万人,夜斫敌营,欲生擒斡离不及取康王以归。夜半,中使传旨论纲曰:“姚平仲已举事,卿速援之。”纲率诸将旦出封丘门,与金人战幕天坡,以神臂弓射金人,却之。平仲竟以袭敌营不克,惧诛亡去。金使来,宰相李邦彦语之曰:“用兵乃李纲、姚平仲,非朝廷意。”遂罢纲,以蔡懋代之。

(选自《宋史》)

1.李纲几次进言,帮助朝廷渡过难关,可最终却落得个被罢官的下场。请结合史事,分析古代谏臣,结局大都悲惨的原因。

答:

2.结合文末叙写,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谈谈你读本文的感悟。

答:

上一篇:问题解决法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个人“阅读史”就是他的生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