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分部信息呈报现存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29 10:10:57

我国分部信息呈报现存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对分部信息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重视。而在对我国分部信息的规范和实际披露状况实施考察之后,却发现分部信息的披露环境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对分部信息的要求,这促使我们致力于针对报告中的问题改进我国的分部呈报制度,并对我国分部信息中潜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性的建议。

关键词:分部信息 承报 问题 对策

一、从分部信息的规定状况来看

1、分部信息的双重规定

证监会于1994年1月颁布了《准则二号》,开始对分部信息披露进行规范。随后分别于95年、97年、99年、2000年对其进行了修订,这一修订过程逐步对分部信息的披露做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呈报的分部信息十分有限,并仅要求在董事会报告或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未上升到分部报告的形式。

财政部对分部信息的规定最早体现在1998年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随后于2000年了《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企业向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包括分部报表,第一次赋予分部信息以独立报告的形式。2001年11月《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为分部信息的披露提供了操作指南,在分部的确定、报告形式、信息内容等诸多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2005年11月财政部又了《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草案),对先前征求意见稿中相关的会计政策难点进行了完善。理论上来看,财政部大量借鉴了IASC和FASB对分部信息的规范内容,从而使分部呈报的信息披露更加充分完善。

可以看出,两个主体对分部信息的规定不管是披露的形式与内容,还是报告的位置都存在着大量的不一致,而且这种不一致的持续达8年之久。这也是造成我国分部信息披露混乱的直接原因。

鉴于证监会在分部信息规范上的不完善,建议其应当以财政部颁布的较为完善的《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为指导进行改进。

2、与国外分部信息规定的比较

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4号要求主要分部报告形式披露以下指标:(1)分部收入;(2)分部成果;(3)分部资产的账面总额;(4)分部负债的账面总额:(5)当期购入的分部资产(财产、厂场、设备和无形资产)的总成本:(6)当期分部资产的折旧和摊销费用总额;(7)除折旧费和摊销费以外的重要的非现金费用合计数;(8)企业从联营、合营或其他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投资获得的净损益份额(如果这些联合经营实质上均在该单个分部内),以及相关投资金额。此外,它鼓励企业对分部收入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做出披露;对具有相似规模、性质或影响的分部费用项目做出披露,还鼓励企业对分部的现金流量信息做出披露。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14号则要求行业分部披露收入、获利能力、可辨认资产及其他信息;国外经营披露收入、经营损益、可辨认资产信息;符合披露标准的企业从国外销给国外非关联企业客户的销售收入,按地区及总额披露;符合披露标准的主要客户,按各该客户逐一披露其销售情况(须注明从事该销货的行业部门,但不必注明个别客户名称)。此外,它还鼓励企业提供边际毛利、现金流量、营运资本、研究和开发成本、资产的主要类别等指标。

应该说《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的规定,比《准则二号》中对上市公司分部的信息披露要求所作的模糊的定性描述,已经有很大改进。但是,对于某些方面尚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第一,由于上述分部收入、分部费用均包括可以按照合理方法在分部间进行分配的部分,所以,上述共同的分部收入和分部费用的分配方法应当予以披露,以防止管理当局通过分配方法的选择来达到操纵分部利润的目的。当企业无法就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在各个分部进行合理分摊时,是否可以考虑允许企业只提供毛利指标。

第二,与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相比,财政部要求披露的是资产总额,不是净资产或可辨认资产总额,而这两个数据对于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非常有用,因此,应该强化对可辨认资产或净资产的披露。

二、从分部信息的披露情况来看

1、分部信息披露不足

对分部信息呈报的考察报告显示,我国95%的上市公司是按照证监会的要求披露分部信息的。同时也可清晰地看到它们“分别按行业、产品、地区说明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收入、主营业务利润的构成情况” 。但是此种形式只是上市公司对其收入、利润的一种简单细分,远不足以反映分业经营的财务状况,也体现不出分部信息的真正价值。这主要是因为证监会对分部披露的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缺少了关于资产情况的指标,而这些数据恰好对分析多经营业务的公司最为有用的,因为各个行业的利润率、发展机会、未来前景和投资风险都有其个体的差异。

2、对分部信息认识不足

对我国分部呈报情况的考察揭示的不仅是分部信息披露不足,同时也揭示了我国监督机构、上市公司以及注册会计师等对分部信息认识不足,这其中也存在故意隐藏分部信息的动机,现其总结如下:

其一,从分部信息呈报形式来看。我国绝大多数上市未采取分部报告的形式,要么在董事会报告中,要么在附注中提供分部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可见,作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证监会,仍未把分部信息作为财务呈报的重要部分,也并未意识到分部信息在规避上市公司造假行为方面的重要意义。

其二,从不恰当的分部信息来看。未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上市公司中居然78.3%的在董事会报告中提供了类似分部信息――分行业、分产品和分地区的信息。而这显然有悖分部呈报要在合并会计报表基础上编制的会计惯例。这种中国特有的“分部信息”,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一些上市公司作为分部信息的供给者,既未认识到分部信息对潜在投资者的决策有用性,甚至还不了解分部信息应当提供什么信息以及如何提供等等。

我国学者一直致力于如何完善分部信息呈报的研究,但是我国上市公司分部信息的实际披露状况仍然不甚理想。无论是监管机构(证监会)、上市公司还是注册会计师都未能清晰地认识分部信息的价值,因此无论“完善”研究如何进行,准则再如何修订,一些信息供给方还是会尽量少的提供分部信息。所以,如何使上市公司得到分部信息于自身和投资者带来的收益,是目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试析煤炭企业做好物资供应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下一篇:商业地产项目招商思路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