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的理智与情感

时间:2022-10-29 12:10:11

数学课堂的理智与情感

在学校里听完一堂语文课和一堂数学课之后,许多教师纷纷表示语文课有滋有味,学生津津乐道,而数学课堂上学生表现得冷静理智,几乎没有表现出像语文课那样的情感碰撞。在我看来,在日常的数学课堂上,学生其实是想和老师产生情感上的交流的,基于数学课程的性质不像语文课那样激烈而深沉。那么在数学课堂上应该怎样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呢?

一、理智是基础

所谓理智就是教师对数学课程的准确把握。教师必须要经常不断地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只有把握了总体方向,才能尽情发挥创造。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数学课程的学习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将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快乐体验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1.创设积极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觉得有劲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有劲,有劲才有动力,有动力才会主动去学习。由于数学课程的特点,更是需要教师下功夫去创设教学情境。如若不然,定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从而失去对学好数学的信心。比如在教学小数除法时,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由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会比教师简单的灌输记忆深刻得多。

2.关注课堂生成的情况,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应当少些主观预设。别把学生想得那么简单,其实他们想的可以很多。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可以比较,可以辩论,可以合作,也可以统一。让学生明白原来课堂可以这样做,从而觉得学习是愉悦的,是可以创造的。

上一篇:把握特点 更新理念 改革评价 下一篇:努力培养一个向上、活泼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