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脂肪肝602例结果分析

时间:2022-10-28 09:02:09

超声诊断脂肪肝602例结果分析

关键词 脂肪肝 超声诊断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饮食的过量摄入,导致脂肪肝的发生越来越多,其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轻度脂肪肝患者大多无自觉症状,常在超声体检时发现,经过及时纠正可逆转恢复正常,而部分长期――中重度脂肪肝者可发展为肝硬化,预后凶险[1]。本文对2010年4~10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做腹部超声检查发现的602例脂肪肝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4~10月,单位和个人来我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做腹部B超检查的人员为研究对象,职业包括公务员、教师、工人、科研人员及个体等,共计2760例,其中男1748例,女1012例,年龄20~76岁。

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采用TOSHIBA SSA-580A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75MHz。检查时采用仰卧位或左斜卧位,对肝脏依次作剑突下纵横切、肋缘下各个方位的斜切以及第4~5肋间开始的各个肋间隙的扫查,全面了解肝脏的大小、形态、边缘、肝区回声光点以及其内管状结构的变化等。诊断依据《实用超声诊断手册》[2]中的脂肪肝声像图诊断标准,同时依据《超声医学》3中的分型标准按回声衰减程度脂肪肝分为轻、中、重3度。

结 果

具体发病情况见表1、2。

表1 不同性别脂肪肝发病率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4~10月进行了2760例腹部超声检查,共检出脂肪肝602例,检出率21.8%,而男女男性发病率远大于女性,其中发病以轻度脂肪肝最多,其次为中度,重度者最少。

表2 不同性别及程度脂肪肝所占比比较(例)

讨 论

脂肪肝是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2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肝脏作为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正常肝内脂肪只占4%~7%,当脂肪积聚超过肝脏重量的10%时称脂肪肝。有报道称组织学脂肪沉积肝脏>30%时超声可检出脂肪肝,>50%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可达90%[4]。

脂肪量>5%为轻度脂肪肝,>10%为中度脂肪肝,>25%为重度脂肪肝。当肝内总脂肪量>30%时,用B超才能检查出来,被B超检查确诊为脂肪肝。而脂肪肝患者总脂量可达40%~50%,有些>60%,主要是甘油三酯及脂酸,而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只少量增加。脂肪肝治愈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发病机制:食物中脂肪经酶水解并与胆盐结合,由肠黏膜吸收,再与蛋白质、胆固醇和磷脂形成乳糜微粒,乳糜微粒进入肝脏后在肝窦库普弗细胞分解成甘油和脂酸,脂酸进入肝细胞后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而释出能量;或酯化合成三酰甘油;或在内质网转化为磷脂及形成胆固醇酯。肝细胞内大部分的三酰甘油与载脂蛋白等形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并以此形式进入血液循环。

脂肪肝可因营养过剩、肥胖、饮酒、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多种原因引起。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餐桌上的油腻食品越来越多,而绝大多数人健康的饮食习惯并未建立,同时很多人基本没有体育锻炼的意识,很少进行户外活动及体育锻炼,直接导致大量的高脂饮食后并没有进行消耗,肥胖人群越来越多。再者酒文化的深远影响和社会交往的不断增多,饮酒人群也越来越多。以上原因使脂肪在肝内合成增多和代谢紊乱造成脂肪在肝内堆积而形成脂肪肝。这些原因也是本组研究脂肪肝病例男性远大于女性的主要原因。

脂肪肝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度脂肪肝的症状:有的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脂肪肝的病人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的疲乏、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肝区胀满等感觉。由于患者转氨酶常有持续或反复升高,又有肝脏肿大,易误诊为肝炎,应特别注意鉴别。B超CT均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但确诊仍有赖于肝穿活检。临床检查,75%的患者肝脏轻度肿大,少数病人可出现脾肿大、蜘蛛痣和肝掌。

肝穿刺活检作病理检查是确切诊断脂肪肝的方法,但由于是一种有创伤性检查,同时过程繁琐、安全性等因素,临床不常用且不易被患者接受。而超声由于具有很好的图像特异性,且经济、快捷、准确、无创伤、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因此成为诊断脂肪肝的的首选和有效方法。

脂肪肝的治疗根据情况可采取不同的措施,轻度者要注意饮食结构的调节,控制高脂及高热量饮食的摄入,少食含胆固醇的食物,少饮酒,保持合适的体重,同时辅以积极的户外体育运动。中重度者除采取以上措施外,要积极寻找并去除病因及诱因,注意治疗原发病,纠正代谢紊乱等。还可根据需要辅以降糖药及降血脂药物治疗。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病变,经正确处理或积极治疗可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及时有效的行超声检查,对脂肪肝的诊断、追踪观察及治疗后复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82.

2 陈红彬.实用超声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78.

3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603.

4 贾春梅,康春松,刘树香.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组织定性[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18(12):938-940.

上一篇:超声诊断宫内节育器位置异常243例情况分析 下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脾脓肿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