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之我见

时间:2022-10-28 01:48:24

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之我见

根据有关专家预测,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主题则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国家兴衰,民族进退,关键在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否有先进的科技水平。然而,这个水平来源于何处?应该说是来源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下一代。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同样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从基础抓起。因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

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多年来语文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走入了误区,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课堂上求同思维一统天下,封闭的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一、更新观念,增强训练意识

学校因有学生而存在,教师因有学生而存在。学生理所当然是教学过程的主角、主体。他们是受教育者,更是实践者,是教学过程强有力的推动力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指导者,起着主导作用,尽服务的职责。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教育教学服务。成功的教学,体现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学习潜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要摆正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自己是配角;教师相信学生,只要教师放手,给时间、给机会,学生就能当好主角;教师要当好配角,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

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不是生来就有,也不可能一讲就会,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靠训练。教师要大大压缩活动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给每个学生时间,给每个学生机会,切实做到人人练反复练,在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二、创设氛围,激发创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先导。时下的孩子尽管娇生惯养,但是,他们的求知欲特别强,他们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积极参与。师生间要加强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因而,课堂教学应该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要有幽默感、有笑声、有争议、有讨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并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有位教师,在讲完《小虫与大船》一课后进行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做事要认真,不能马虎的道理。”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我觉得那人很认真,他连船上被虫蛀的小洞也能发现。至于后来船翻了,是因为他认为有个小洞没关系!”老师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想得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道理。

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创作精神自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三、巧设问题,鼓励质疑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中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如教学《当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文时,提问学生,看了课题后,你们有什么问题?学生纷纷举手提出了如下问题:谁乘座的飞机?遇险的时候他们怎样做?后来有没有脱险?接着通过启发引读,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把课文主要内容完整地复述出来。在启迪学生列出小标题后,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①哪些句子写了飞机遇到寒流时的危险情况?②同志听到孩子的哭声,是怎么做的,是怎么说的?③大家都要把伞包让给同志,他是怎么说的?在总结全文时,学生提出,同志为什么在紧急关头,肯把伞包让给小杨眉?结果学生不仅明白了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而且提高了思维能力。

四、运用比较,启发求异思维

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教学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可通过引导比较,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内驱力,把高度的注意力注入到一个系列的认识活动中,从中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如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教师可以设问:“除了采用孙膑的办法外,还有没有其他取胜的办法?”让学生发表意见,再进行比较。这样,既鼓励求异,又重视求佳,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各种教学活动都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任务,教育工作者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总结,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努力工作。

上一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践启示录 下一篇:展示个性,超越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