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时间:2022-10-28 01:11:18

风险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产权机制的逐渐完善,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其运营与发展中实施了内部管控。内部控制不仅能够帮助规范企业的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节约开支、挖潜绩效,而且能够有效防范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鉴于此,笔者立足于企业,以风险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为研究内容,并对此展开分析,提出了相关改革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企业的内部管理与风险防范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关键 改善 措施

一、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政策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产权机制的逐渐完善,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其运营与发展中实施了内部管控。内部控制不仅能够帮助规范企业的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节约开支、挖潜绩效,而且能够有效防范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随着内部控制机制重要性的愈发凸显,我国政府于近年来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和监管措施。2008年6月,我国财政部等多部委共同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15日,我国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2010年4月26日,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随后又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一系列相关的宏观政策。这些政策的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风险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概述

前文已述,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合理规范企业的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能够防范和控制风险因素,还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资产的安全完整,最终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不仅如此,良好的内控机制还能确保企业执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而使企业的运营更合规有效。总之,内部控制机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内部控制也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

在内部控制的诸多作用中,防范与控制风险是其一项主要作用。企业在运营发展中,难免不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下,企业将承受一定的风险隐患。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需对这类风险隐患进行积极防范与控制。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实施不失为一种良好方法。借助内控机制,企业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分析,评估风险带来实际损失的可能性和实际损失的影响程度,从而针对评估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与控制,将风险隐患遏制在萌芽之中。

三、风险导向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现状

纵观我国企业对内控机制的实施现状不难发现,很多企业对内控机制的了解并不充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进。据笔者汇总,目前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中主要存在下述问题。

(一)我国企业内控机制的实施中随意性较高,缺乏有效监督

单有制度而无监督,那么制度的实施效果将难以保证。内部控制机制也不例外。目前,我国大多数实施内控机制的企业中,普遍缺乏专门针对内控机制实施效果的监督部门,导致企业的内控机制无人监督,实施效果存在较大的人为因素和随意性。纵观目前我国企业的运营情况,监督部门主要由审计部门(主要监督财务管理情况)或者预算部门(负责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予以负责。不仅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难以保证,而且审计结果的“权威性”也大打折扣。此外,无论是由审计部门还是预算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工作,监督的重点始终都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对业务部门、采购部门等其他重要部门的监督力度不足。从而影响了企业整体监督效果。

(二)我国企业内控机制的规范性不足,难以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评定

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内控机制的重要性,并于企业管理中制订了相对完备和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很多企业的内控机制都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还有些企业存在“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使内控机制的实施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总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内控机制的规范性不足,使企业难以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评定。企业在运营中常常出现诸多问题,且得不到妥善解决。此外,由于内控机制不甚规范,还导致企业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全面的利用,资源被浪费的同时,成本费用等也得不到有效控制。

(三)我国企业内控机制执行不力,无法及时防范风险因素

空有制度,而无执行,那么制度最终将难以发挥实效。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制定并实施了内控机制,但是多数企业对内控机制的执行并不到位,甚至很多企业对内控机制的执行只是一种“形式主义”。此外,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能够认识到内控机制的重要作用,但与实际中却对执行的要求不高,导致内控机制失去了应有的效力。作为一项制度,纵使再完善,倘若执行力得不到保证,那么制度终将沦为“一纸空文”。再者,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有相悖之处,内控机制难以在实际中对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予以有效控制,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失去了掌控力。

四、风险导向下我国企业应如何有效实施内控机制

(一)建立健全内控环境

良好的内控环境是内控机制有效实施的前提与基础。目前,内控机制在我国企业中的建立与执行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其中,企业更应注重对内控环境的建设与完善。首先,企业管理者应对内控机制拥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在充分考虑自身企业的前提下,认真设计内控机制,严禁“急于求成”。有针对、有步骤、有计划的加以开展;其次,新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势必都会受到一定阻力,而“沟通”是减缓阻力的有效方法。对此,企业管理者等相关人员应注意在企业中积极开展内控机制的讲授,培养企业员工对内控机制的认知度。加强宣传,提高企业员工参与内控建设的积极性;再者,企业管理者、财务负责人、审计人员等应于内控机制的实施中“率先垂范”,起好带头作用。同时加强宣传,提高全体职工参与内控的积极性。

(二)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开展风险测评工作

除了要从内控环境入手之外,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在实施内控机制的过程中,还应加强对风险的重视程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开展风险测评工作。企业对内控机制的健全与完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此其中,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因素较多。这些风险因素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不一。再加之宏观经济环境千变万化。总之,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注重对风险因素实施控制,并定期开展风险测评工作。首先,企业财务、审计、预算等多部门要共同联合,加强沟通,及时了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因素的产生原因;其次,对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级,测评每种风险因素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再者,针对测评结果找出风险关键点进行风险处理,提高风险的实践应对能力。

(三)从制度入手,完善企业的内控机制

企业在实施内控机制之前,首先应保证内控机制在制度层面是全面而有效的。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此处的规矩实际便是指企业的制度。可见制度对一个企业发展与运营的重要性。有效的内控机制是企业内部管理、业务流程、资金拨付等一切活动的依据。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在完善内控机制的过程中需重点把握以下工作:首先,建立健全资金审批机制。资金于企业,犹如血液于人体。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内控机制中,资金管理与审批机制应作为其重点。严控资金的流出,对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要实施严格的审批机制,并于审批环节中层层把关;其次,健全资产管理机制。从资产购入开始,直至资产的使用、维修、报废等,都应设定严格的制度流程。并于每个环节中都设定“责任人”;再者,在内控机制中要严格落实“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内控原则,岗位设立要科学,彼此间既能相互监督又能相互制约,杜绝“”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四)加强内部监督,凸显审计部门的作用

除上述措施之外,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在内控机制的建立健全之中,还应做好内部监督检查工作,要凸显内部审计的作用。同时,唯有通过审计监督对企业的内控行为加以约束,内控机制的执行力方能得到有效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由于所赋工作的特殊性,其工作本身便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因此,内部审计对内控机制而言实际是一种“再控制”。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除了要做好重点部门和重要业务的审计监督工作之外,还应将审计工作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分别予以把握。在三环节中,可以以“事前”、“事中”审计为主,“事后”审计为辅。分阶段、分过程的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此外,我国企业还应注重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使其在具有会计、审计、税务等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对企业的业务经营和技术等有所了解,在审计中充分考虑企业特点,使审计工作更贴合企业实际。

参考文献:

[1]有海燕.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J].财经界(学术版). 2014(04)

[2]马传丽.浅谈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 2010,(02)

[3]瞿曼丽.探讨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J].现代商业. 2013(33)

[4]方瑾.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探析[J].当代经济, 2011,(23)

[5]周爱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现状及完善措施[J].中国农业会计. 2014(10)

[6]范玲.浅议企业内控机制的有效实施[J].商业经济, 2012,(15)

上一篇: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研究 下一篇:基层卫生统计网络直报数据质量审核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