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学数学课堂“出彩”的四个方法

时间:2022-10-28 03:46:11

让中学数学课堂“出彩”的四个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为生活服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和谐地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及应用能力。从身边的实际中发掘例子,开拓学生思维,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使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1. 从实际问题导入,激活学生思维

在概念教学中,我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揭示概念的提出、发现、抽象、概括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概念,理解它本身的价值。例如:函数的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初次接触感觉深不可测,摸不着头脑, 我在教学时,没有直接给出函数的定义,而是让学生回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你去商店买作业本,每本0.5元,买的本数n和花的钱数m之间存在着关系式:m=0.5n,而当n发生变化时,m也随之发生变化,并且有一个确定的值与之对应。你骑车去旅游,骑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而行驶的路程s和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是:s=15t而s也随t的变化而变化等等。想一想,你还能说出哪些?学生七嘴八舌说出了很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这些都是函数关系,我们之前虽然没学什么是函数,其实我们早就接触函数了。这样一来学生不感觉函数陌生和深奥难懂了。

又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要表示平面内的点,需要一对有序实数,学生不习惯,常出现用一个数表示平面内点的情况,在讲这部分知识时,正好学校组织看电影,我对学生讲,今天看电影我坐在18排,你们谁去找我,咱们一起看,学生说:18排那么多号我们怎么找你,我说:对呀!想一想,为什么不好找到我?学生沉思,而后恍然大悟!要确定平面上的一个点一个数是不行的,所以光知道18排不行,还要知道多少号,这样才能准确的确定位置。

2. 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例如,在讲二次函数的最值时,经常考虑最小、最大、最省等最值问题,这时,我家里正好装修完,需要装灯具了,我给学生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我家卧室、书房、客厅、餐厅、阳台、卫生间等共需要近20盏灯,周末我去灯市看了,普通灯泡每个1.5元,节能灯每个30元,二者的使用寿命不同,你们帮我算一下,我买什么灯更合算?学生看到老师需要帮忙了,都高高兴兴的忙着算。你一言他一语热烈的讨论,都想为老师做点事,情绪非常高涨。大家讨论来讨论去焦点落在了灯的使用时间和电的费用上,结论是:灯使用时间长的用节能灯合算。并且还给我出了主意,阳台上的不常用,就装普通灯好了。看到学生的进步,我打心眼里高兴,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进而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课时,设计了一个学生互动的教学环节:“我班要去白洋淀游玩,时间为8:00-16:00,请你设计一个游览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费用、路线等”。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过程中,要了解景点之间的路线图,各景点的门票及乘车所需的时间、车型与租车费用,同学喜爱的食品和游览时需要的物品,最后还要计算出每个同学需要交纳的费用等。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目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提前让学生预习,留下问题:仔细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呈对称图形的。学生在观察中显得十分的投入,有的说房子,有的说汽车标志,有的说蜻蜓、窗花……学生把日常生活中每天看见的,但又没有意识到是对称图形的物体一一找了出来。更为有意义的是,当第二天上课时,学生看见老师后竟蜂拥而上,围着老师要说说家中看见的对称图形。学生的这种自觉参与,大大丰富了他们对对称图形的认识,同时也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离得很近。

3. 注重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兴趣

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教”向“学”的过渡,营造适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调动他们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试验、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等方法去研究探索,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去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因此解题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在过程中形成创新技能。

4.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转变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①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②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③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识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3)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现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收稿日期:2013-03-19

上一篇:初中小班化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下一篇:巧用教学语言上好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