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三策略

时间:2022-10-28 01:56:53

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三策略

[摘 要]语感是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产生的,语感的提高又能反过来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边读边思中触发语感,在品词析句中发展语感,在拓展延伸中提升语感。

[关键词]小学生;语感;培养

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到:语文教学不要过于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要通过语文教学和语文实践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感悟能力,语感好的学生能迅速产生对语言的理解,实现情感的激发、意境的领悟。语感是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产生的,语感的提高能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

一、在边读边思中触发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自古以来朗读始终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朗读实践中培养语感是重要的渠道。但是“读”是要在读中有思维的参与,边读边思考,实现每读一遍都有新的发现、新的体悟,这样的读才是有意义的读,这样的读书实践才能让学生获得快乐的体验。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在朗读中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要给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训练阅读能力。

例如,在上《槐花五月》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粗读课文一遍,然后让学生思考:课文分成几段?分别写了槐乡的哪些景、物、人?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读课文,解决问题。接着出示问题:“美丽的槐乡和好客的槐乡人在文中是通过哪些词语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齐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感悟作者写槐乡之美的方法。然后再出示槐乡的图片,感受直观的形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领悟,有感情地读课文。最后,教师可让学生们盖上书本,结合作者给我们创设的槐乡情境,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可通过充分的阅读体验,思考教师创设的问题,实现思维的发展,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语感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在品词析句中发展语感

文章是由字、词、句组成,通过字、词、句表达意思,传递情感。因此,品读文章总是从这样的基本单位着手,走进文章,获得阅读的快乐,实现与文本的情感交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字、词、句的品读,特别是抓住文本关键词句的赏析,品出文字的丰富内涵、使用技巧,带领他们融入文章的深刻意境,获得阅读体验,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通过这样的阅读品味,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在多样化的阅读实践中,发展语感。

例如,在学习《肖邦》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有一句“当时他才39岁”,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品读的:“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把句子中的‘才’字去掉,大家再读读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学生读后,说到:“我觉得意思不一样。”“我觉得‘才’字在文中,表达出了对这位天才的音乐家英年早逝的痛惜。”“我比较着读了一下,觉得去掉‘才’字,表达对肖邦的死就像跟说一个不相干的人一样,缺乏感情……”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笔者通过一个字的增删引导学生品读,他们不仅读出了关键字在文中表达的意义,领悟到关键字在文中的不可或缺性,而且学生在反复比较阅读、反复品味中,品出了文章的意境,发展了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三、在拓展延伸中提升语感

优秀的文章总是能使人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在字里行间蕴藏着无穷的意味,让人越读越感觉到意境深远,情感丰富。作者为了拓展文章的空间,往往还在文中留下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感悟、去想象,达到“此时无字胜有字”的妙用。对于文章的这些阅读空间,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善于品味,指导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读出无字的文章,发展语感。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章进行拓写练习,将自己的理解、头脑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写出来,这样的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表达、写作的能力,更能提高他们的语感。

例如,《孔子游春》这一篇课文第二段,描写泗水河畔优美的景色时,使用了省略号;第八段,孔子阐述水的特点时也使用了省略号。在这两个地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思维的作用,延伸拓写一两句,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体验,发展语感,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另外在读了这篇文章后,教师还可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体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一种培养语感的活动。

总之,重视语感教学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自身特点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方法,以有效的引导,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培养他们的良好语感。

上一篇: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下一篇:基于预习清单的写作教学预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