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习清单的写作教学预习策略

时间:2022-04-22 09:24:42

基于预习清单的写作教学预习策略

[摘 要]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文教学中,要重视预习,教师在写作前指导学生定向预习,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写作教学的预习主要是有意识地采集材料。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调查、阅读、回忆五种途径来有意识地采集材料。

[关键词]写作;教学;预习;清单

预习是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的过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十分重视预习。其实,预习对于写作教学同样重要。

写作教学中的预习与阅读教学的预习应有所不同。写作教学的预习主要是有意识地采集材料。叶圣陶先生说:“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应该在拿起笔之前多做准备功夫。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的纯技术的准备,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的。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淌了。”

有意识地采集材料是指“在一定的写作方向和写作目标的引导下,主动地去选取那些能够完成写作任务的材料”。比如,教师需指导学生多方面地收集与写作的话题有关的材料,书籍的、网络的,文字的、图片的、影像的等。

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教师主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调查、阅读、回忆五种途径来有意识地采集材料。无论采用哪种途径,都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明确预习的目的、任务及重点。这样,学生预习才有针对性。

其次,要传授必备的采集方法。比如可以采用哪些观察的形式,观察哪些内容等等。

再其次,分解“预习”要求,设计出具体的预习题目。

最后,要让预习所得文字化。只预习不记录,许多新鲜的印象、有趣的人物、事件就会像天上的流星一样,转瞬即逝。为了便于记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出形式迥异的写作预习清单,让学生在预习时填写。

一、观察预习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作者主动去寻找观察对象,积极调动各种观察手段,运用各种观察方法,才能获得“适合我意”的各种材料。但只是漫无目的地随便看看,或者心不在焉地随便瞧瞧,都不能算是观察。著名的大侦探福尔摩斯曾说:“你是在看,而我是在观察。”写作观察,它是作者为了写作这一特定的目的而去感知和认识事物。

1.定象观察和定点观察

观察预习,是受一定的写作动机的驱使,是为写作采集材料,因而观察的范围、对象与写作的范围、对象有一定的对应性,不能随心所欲。观察首先要做到“确定对象”。其次是通过观察发现对象的“个性”,即在众多相同或类似事物和现象中发现它与众不同之处。再次是观察要专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打开人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里的一切都必然要通过它。”可见,注意是使观察进入积极状态的必备条件。人在专注地观察某一对象或部位时,心理会指向一定的对象,大脑皮层就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而其他活动就会受到抑制,这样就保证了观察时全身心地投入,保证观察活动的效果。

2.静态观察与动态观察

对象的状态有动静之分。静态观察时,要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数量、颜色、外形、气味、味道、质地、结构等,要调动“五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进行观察。静态观察能了解事物静止时的状态,有助于横向地展示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但动态较静态更能显示事物的性质和特征。动态观察,也可以从色彩、声音、动作、形态等入手,观察它们的变化。由于对象在动态中会呈现出千姿百态,而且稍纵即逝,所以,动态观察时反应要敏捷,要善抓重点,能在转瞬之间准确及时地把对象的动态捕捉住。在很多时候,静态观察与动态观察是同时或交叉进行的,它们就好像是观察的左膀右臂,静态沉静,动态活泼;静态内敛,动态热情。动态与静态相得益彰。

3.定位观察与移位观察

定位观察是指写作主体确立某一观察点,从这一特定的位置、角度对事物的观察。定位观察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视角变化。视角通常有远视、近视、仰视、俯视、平视、环视等多种,变换视角,事物特征更清楚、完整,描写更具体。第二种是时间推移。立足在同一个地方,不同时间里,景物会发生变化。第三种是调动感官。指运用不同感官多角度描绘景物。同一种景物因为调动感觉不同而感觉迥异。而移位观察是指观察点不断变化的观察。

二、体验预习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写作的要求。如何获得“真情实感”?亲身体验是最基本的方法。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王夫之也认为“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这都说明了“亲身体验”生活对写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法国作家狄德罗这样要求作家:“去熟悉各种不同的社会情况。试往乡下去,住到茅棚里,访问左邻右舍,更好的是瞧一瞧他们的床铺、饮食、房屋、衣服等等。”其实,对学生也需这样要求。在写作前,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结合写作的内容,创设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吸纳信息,培养感受,激感,启迪心智,激活写作思路,为写作打好基础。

三、调查预习

调查采访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材料,了解社会情况的基本方法,是感受生活、采集写作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访问可以获取大量的资料,深入了解写作的对象。要使调查访问成功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做准备工作,比如思想准备、方法准备、问题准备等。初中生的调查访问并不需要像新闻工作者或作家一样规范、专业,但一定要做好问题准备,也就是要明确这次调查访问的目的――究竟想通过这次活动知道些什么。其次,要及时记录。否则,问过,听过,可能也是“什么都是浮云”。

四、阅读预习

直接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培养写作情感对于写作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阅读对于提高写作水平也不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1.阅读资料可以帮助我们间接了解生活

作家邓康延在《天下风光在读书》中就曾这样说:“你无须回走千年,便可穿水泊、上梁山,结识众英雄好汉,看板斧如何斧正江山;你无须逾越千里,便可问白胡子老头巴尔扎克,从人间喜剧里听出悲意;你无须再让苹果砸一次头,就能在牛顿肩上远眺不即不离的月亮;你无须亲自乘坐‘发现者’号,就能感受这颗地球原本悬在空中。”这段话告诉我们即使没有时间和机会去“亲身体验”,通过阅读间接地了解生活,同样也能获得写作的材料。

2.阅读资料可以唤醒记忆

生活是一种无意识的储备。很多时候这些无意识的储备被岁月蒙上了一层尘埃,被冷落在大脑的材料库里。有时阅读只充当了一根火柴的作用,它快速地划过阅读者的大脑,与生活的储备擦出了火花,这些潜藏在记忆中的材料就会被激活,被点燃,让阅读者全身热血沸腾,进入一种“欲罢不能”的写作状态。所以,让学生去读相关的文章,能唤醒他们曾经的生活。

3.阅读资料还能学到写作的方法技巧

比如,文章如何拟好标题,文章开头和结尾可以怎样写,文章可以怎样布局等等,都可以从阅读中得到启发,并有创造性的发现。朱光潜先生就曾说:“精选范文百篇左右,细心研究每一篇的命意、布局、分段、造句和用字,务求弄懂,不放过一字一句,然后把它熟读成诵,玩味其中声音节奏与神理气韵,使它不但沉到心里去,而须沉到筋肉里去。”阅读,不能单一地理解为“阅读书籍”,应该从更广的意义上理解,包括阅读文字、图片、影像等。也就是所有有助于写作的资料都是阅读对象,无须在乎资料的存在方式。

五、回忆预习

许多作家的写作材料并不是写作时临时采集到的,而是平时无意识储备在那里,当有写作需要时,受写作话题的激发,这些潜藏在记忆中的材料会如泉水般汩汩地冒出来。学生写作也是如此,不可能每次写作前都能观察、体验、调查或阅读,更多的时候,需要通过回忆来寻找写作素材。

在写作课前教师有必要告诉学生下次写作课的写作话题,要求学生打开思路,仔细思考:自己观察、体验、调查、阅读过的与写作话题有关的材料有哪些,可用的材料有哪些。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尽可能给“生活枯燥”的初中学生多创设一些机会,让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调查,多阅读,等到写作时有值得回忆的内容。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是有意识采集还是无意识储备,无论是现在需要还是将来取用,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日记、周记、做预习清单、做资料卡片、剪贴、做笔记、拍照、录像、打印、复制、制作光盘等各种形式把材料保存下来。

上一篇: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三策略 下一篇: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虚词瓶颈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