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产地证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28 01:44:49

我国原产地证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为了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在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已与多个国家(或地区)和国际组织签订了自由贸易区协定,从而诞生了不同种类的原产地证书。本文总结归纳了业务中企业在使用原产地证书时常见的问题,同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使企业在使用原产地证书时能够避免这些问题,使其发挥作用,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关键字:原产地证;问题;商品归类;国际贸易惯例

在国际贸易使用的单据中,原产地证书是证明货物产地来源的单据,可以称为是货物的“经济国籍”或“护照”,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和经济作用。具体来讲,对于出口商,可以作为开拓市场的工具;对于进口商,可以享受相关协定下的优惠关税,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原产地证书是一种有价证券。

目前我国原产地证的种类及使用现状

(一)目前我国原产地证的种类

随着我国签订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越来越多,产地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在建自贸区18个,其中,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瑞士自贸协定、中国-冰岛自贸协定已于2014年7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至此12个贸易协定已经全部实施。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6个,涉及22个国家,分别是中国与韩国、海湾合作委员会、澳大利亚和挪威的自由贸易区谈判,中日韩自贸区以及《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谈判。

与自由贸易协定相对应,我国现有的原产地证书主要有下列几种,如表1所示。

(二)我国原产地证书使用现状

1.签发数量及金额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自贸协定签订数量的增加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中国贸促会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发的证书数量和金额不断增加。自2009年起至2014年6月,中国贸促会共签发优惠原产地证书912份,涉及金额2585.3万美元,惠及企业43家。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发的证书则更多,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第一季度,河南省、太仓等9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签发了30020份原产地证书,涉及金额约15.36亿美元,为出口企业的贸易伙伴节省约2.16亿美元的税费优惠,签发数量的增长速度在6%-37.3%之间。

2.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的签发数量增长速度较快

由多个地区的统计资料显示,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签发的增长速度较一般原产地证书和普惠制原产地证书快,如据泰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14年第一季度统计数据显示,该局中国-东盟原产地证书的签证量同比增长了293%,亚太原产地证书同比增长幅达611%,这主要是由于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优惠的范围更广,特别是受普惠制原产地证书的“毕业制度”以及新的欧盟普惠制政策的影响,普惠制证书使用量的增长速度放缓,同时由相关给惠国签发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的签发数量不断增加。

产地证缮制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产地证格式名称与签发印章不符

2008年发生了一个案例,江苏一家企业出口货物到越南,采用信用证支付,后遭到拒付,理由是FORM E产地证的印章为FORM A专用章,与该证书的名称不符。此问题出现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发的原产地中,目前,由出入境签发的原产地证书格式名称有多种,如Form A、Form E、Form F、Form M等格式,但其官方签发印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C/O章,主要用于签发一般原产地证和一些特殊商品证书,另一种是Form A章,主要用于签发普惠制证书以及除了ECFA和CEPA原产地证之外的所有区域性优惠证书,由此造成了产地证格式名称和签发印章不符的情况。在实际业务中,我国的签发印章已在相关进口国家进行印章备案,所以之前从未遭到非议。本案特殊性在于用信用证方式支付,考虑到信用证独立抽象原则以及相符原则,拒付是有依据的,所以这种情况应该引起重视。

(二)不熟悉贸易协议,不能很好地运用产地证

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FTA 协定越来越多,可使用的原产地证书也不断在增长。而各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各自由贸易区下的相关贸易协议,不明确适用的国家,原产地规则以及适用商品的范围等内容,所以在出口相关产品时没有申请产地证,不能用产地证给客户带来优惠从而增加竞争力。比如,有些企业在原产地规则上存在误区,以为只要含有进口成份就不算中国原产,故不能主动申请产地证,其实大多数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原产地规则是允许有进口成份的,往往规定一定的百分比,如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智利自贸区等均规定货物区域价值成份不低于40%即可以认为是原产于区内,可享受优惠税率。另外,随着我国签订协议中重叠国家的不断增多,“意大利面条碗”效应增强,作为企业也面临着不知道该申请哪一种原产地证的困惑。

(三)不能正确进行商品归类,造成无法享受优惠

商品的HS编码是我国商品享受优惠方案的基础,只有商品的HS编码符合给惠国所列降税清单方能享受到优惠,而许多企业由于对商品的归类原则不熟悉,造成本应申请到产地证的商品由于HS编码错误,而无法享有优惠。另外,海关每年会根据经济发展给商品带来的变化进行调整HS编码,从而使列入给惠国降税清单中商品的编码发生了改变,虽然新编码不在降税清单中,但出口商品还是给惠产品,许多企业没有关注此事实,误以为产品不再享受降税。

(四)不熟悉产地证的格式内容造成大量损失

不同产地证的格式内容相似程度比较高,除了ECFA和CEPA原产地证之外,其他均为英文,许多企业在填制产地证时没有注意到其中的差别,从而造成填制失误带来损失。2012年,我国天津某企业出口一批钢管到泰国,用信用证支付,后由于Form E中FOB价格和商业发票中的不符而遭到拒付,最终货物运回国内转内销。据悉该公司把申请产地证业务委托给货代办理,从未出现问题,这次货代和往常一样在装船前办理了原产地证,之所以这次出现不符点,是因为Form E与Form A相比,不是填写商业发票和日期,而是填写FOB价格。由于未装船无法得知溢短装情况,所以按照合同数量计算出价格填入,这与按实际装运出具的商业发票出现了偏差。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大多数都要求填写FOB价格或商业发票价格,这需要引起重视,特别是存在溢短装条款的业务中。同时不同证书官方签字栏有的在左,有的在右,很多企业由于惯性常常误签在官方签字栏中,造成需要重新填写和申请的现象,既浪费时间又增加了成本。

促进原产地证书使用的对策分析

(一)加大对自贸区有关规定的宣传

作为原产地证签发机构的进出境检验检疫局以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应该有针对性地向企业宣传我国已签订的自贸区协定,以便让企业了解到哪些国家给予了我国出口商品的优惠税率。同时还应按照原产地标准,指导企业增加区域内生产零部件比例,帮助企业用优惠原产地证书作为“敲门砖”打开国际市场。在自贸区协定发生变动时,应及时告知企业,方便企业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

针对多数企业业务人员缺乏商品归类确定商品HS编码相关知识的现象,相关部门应该定期组织培训,促进其对商品归类的学习,对商品归类的科学性、完整性和严密性有较强的认知。同时,通过此过程增强其法制观念,减少部分企业故意将商品的HS编码错报,出现HS编码与出口商品不符、产地证中的HS编码与出口报关单中不符以及同一商品出口到不同国家时HS编码不符,用以骗取产地证的违法现象。

(三)加强对国际贸易惯例的学习

国际贸易惯例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而我国外贸企业中有相当比重的业务员不了解国际贸易惯例,以至于出现问题时,无法用惯例的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特别是在信用证支付的情况下,由于信用证的独立性,使得信用证相关的国际惯例特别重要,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和《国际银行标准实务》等,外贸业务员应该加强对这些惯例的学习,增强收汇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原产地证书在国际贸易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成为出口商开拓市场的工具,也可以为进口商带来关税上优惠,今后我国的外贸企业应该将强对原产地证书的重视,避免出现申领和使用不规范的情况,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怿,沈琦.优惠原产地证书HS编码归类不当问题应予关注[J]中国检验检疫,2010.(9)

[2]广银芳.从FORM E产地证被拒付谈外贸单证的风险防范[J]对外贸易实务,2010.(3)

陈艳红,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讲师

上一篇:高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民机市场与销售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