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本化”与消费扩大

时间:2022-10-27 11:00:33

“消费资本化”与消费扩大

摘要:“消费即投资”观念是“消费资本化”理论的核心,有的学者想通过宣扬“消费资本化”理论来促进消费的扩大。但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生产和消费有着本质区别,一些企业混淆了两者的区别,盲目使用“消费资本化”理论进行产品和服务的促销,有可能造成不可轻视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消费资本化”;生产;消费;资本

目前,有学者根据“消费资本化”理论,把消费者购买商品说成是投资行为,可以获得利润。他们认为这样的宣传有利于扩大消费,推动经济增长。但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消费资本化”理论混淆了生产与消费的区别。虽然客观上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但是使用不当则会造成不可轻视的负面影响。

一、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看“消费资本化”

“消费资本化”理论的核心是“消费即投资”观念,它认为消费者购买商品就是向厂家投资,促使消费向生产领域延伸,消费行为转化为生产投资行为,从而消费者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但是,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我们很快发现“消费资本化”论混淆了生产与消费的本质区别。生产,是指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创造商品使用价值和形成商品价值的过程;而消费,则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对生产出来的消费资料和服务的消费。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不能同时兼得的。消费者购买商品,必须支付货币,让渡价值给生产经营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消费使用价值,并没有生产价值;而厂商卖出商品,是为了得到货币,获得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给消费者。显然,“消费资本化”论混淆了生产和消费的本质区别,违反了二者固有的基本逻辑关系。然而,消费者购买商品支付的货币,即让渡给厂商的价值是否扩大了厂商用于生产经营的资本的规模,是否应当参与利润分配呢?

回答上述问题,必须观察的情况只有三种:

消费者购买商品,假如是等价交换,那么,支付给厂商的货币的价值,并没有增加厂商原有生产经营资本的规模,也就是说并没有投资,那就没有理由参与利润的分配。

假如因为交换的不等价或不平等,消费者对厂商的支付超过了产品的价值,那么,这个超出的部分确实可以转化成厂商生产经营的投资,可以参与利润的分配。但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并不知道交换中不等价、不平等的具体情况,不知道在他的支付中有多少超过了厂商商品的价值,可以作为投资参与利润的分配。并且,由于消费者很难获知厂商生产经营的状况,因而也无法得知参与分到的利润是否公平合理。这样,所谓“消费资本化”实际上只能是一句空话。

再假如,在交换中,消费者的支付低于厂商商品的价值,那么,消费者似乎真的实现了“消费储值”,“投资”获得了利润。但是,这低出的部分最终只能由生产者和经销商让利来弥补,而厂商只有在市场上商品供过于求或在激烈竞争中有意实行垄断低价时,才有可能以这样低于商品价值的价格出售,才可能采用这样的促销手段。因此,这时消费者的所获也并非源于消费投资,并不是什么“消费资本化”。总而言之,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无论上述哪种情况,事实上消费者都没有投资,消费并没有转化成为资本。

二、“消费资本化”理论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根据上文的分析,“消费资本化”理论与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是相悖的,尽管其客观上能起到一定的刺激消费的作用,其效果似乎也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则有可能造成一些不可轻视的负面影响。

首先,它可能造成人们观念上的混乱。本来,常识使人们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买东西是把钱花出去了,不可能赚钱,最好的情景是碰上厂商搞促销活动,买到了有奖打折的商品,少花了一些钱。当然,人们也知道,如果你不是买了厂商销售的产品,而是买了工厂商店本身,或是把钱投到工厂、商店,那就叫做投资,就有可能赚钱了。现在听到“消费资本化”理论“消费即投资”的宣传,由于消费者一般不熟悉商品生产和消费的有关理论知识,更不会去深究二者的相互关系,就很容易相信,觉得也有道理而在思想上接受。因此两种不同观念的出现可能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其次,它可能使消费者被欺骗。在现实的购买活动中,因为消费者缺乏相关经济理论知识和专门的商品知识,广告宣传便成为他们一种了解生产、销售、商品功能或服务内容的重要信息来源,使他们很容易受到影响,即使是虚假广告,也容易使他们受到负面影响。在促销活动中,利用“消费资本化”理论,抓住人们想获利赚钱的心理,来宣传消费就是投资,消费能赚钱,使这种宣传既有了理论色彩,又极具诱惑力,自然轻易就使消费者受到欺骗,本来不打算购买的东西,也为了“投资”获利而尽量多买,从而打乱个人和家庭的消费计划,影响生活的质量,甚至引起一些不该发生的矛盾和纠纷,影响社会和谐。

再次,它可能被传销组织利用。当前,各种形式的传销组织的宣传,与一般虚假广告相比,更是巧舌如簧,竭力鼓吹购买厂家直销的产品,既免去了中间环节的各种开支,从而获得了价格上的优惠,又实现了直接向厂家的“消费者入股”,“消费者投资”,使参加传销活动的人能参与厂家的利润分配,从而快速发财致富。这样的虚假宣传,使一些本来很想投资赚大钱,但又觉得投资得有一大笔钱才能开始,而自己手头的钱暂时不宽裕的人们很容易接受,从而参与传销活动,受骗上当,甚至误入歧途而不能自拔,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这样的事例已不少见,人们应该警觉。

三、扩大消费的正确途径

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但长期以来,我国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乏力。2007年,我国GDP增长11.4%,其中消费、投资、出口的拉动分别占4.4%、4.3%、2.7%。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这当然是好势头。但是,投资增长仍然偏快,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仍然是当务之急。

“消费资本化”论通过说明消费也是投资入股,“消费也要(能)赚钱”来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但由于该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创新,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例如何与消费者分配利益,投资额、投资回报率以及投资回报期的问题,而且这一理论并不适合所有的企业。但是,目前有的厂商在促销活动中,利用这一理论,竭力宣扬“消费者投资”、“消费者参股”,把对消费者的酬金、奖励、价格打折、“消费储值卡”上的充值等等,统统说成是从厂家分得的利润,宣扬消费得越多,分得的利润就越多。这类宣传,乍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还能帮助人们获利,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是仔细分析其不过是商家利用消费者获利心理促销的一种手段。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某种程度的虚假宣传和误导。但这种误导是不可能长久的,消费者终将弄清事情的真相,维护自己的权利,理性地进行消费。

广告宣传对消费者的需求很可能起到积极的刺激作用,因为许多购买者事先不一定有明确的购买意图和目标,或者只有朦胧的购买欲望或潜在的需要,等待着诱发他们的购买欲望,这时广告宣传自然成为一种诱因而激起他们的购买行为。厂商理应通过合法而客观的广告宣传来刺激消费需求。但这并不是提高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主要途径是增加消费者的收入。我国一直以来投资率高于消费率的惯性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扩大消费的基础尚不牢固,让老百姓增加收入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依然任重道远。当前,扩大消费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社保等问题抑制着即期消费,居民的收入水平不够高,不敢多花钱。扩大消费的关键在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政府要在公共服务领域增加支出,把更多的钱投向社会保障、基础医疗、基础教育,使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成本下降,以解除百姓的后顾之忧,提高消费的能力,稳定支出预期,强化消费意愿。扩大消费,还要在消费政策,市场环境、服务水平等诸多方面不断下功夫。

参考文献:

1、张苏.消费、生产与经济增长[N].光明日报,2008-02-05.

2、元明顺.消费资本化:一种新的促销方式[J].营销学苑,2007(4).

3、王博.陈瑜大话“消费资本论”[J].新财经,2007(12).

4、王冬梅.扩大消费需求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经济,2007(12).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上一篇:浅析湘鄂渝黔边民族物流业的发展战略 下一篇:多领域合作:中加服务外包拓展合作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