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护探讨

时间:2022-10-27 07:26:47

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护探讨

【摘要】在医院各个部门科室中,检验科的主要工作是对各类疾病病人的标本进行处理分析。血液检验人员经常需要与病人血液直接接触,梅毒螺旋体、丙肝病毒、乙肝病毒和艾滋病等病毒都可以通过血液传播。血液检验人员如果不加强自我防护,就会增加疾病感染的可能性,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本文主要研究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种类及其有效防护措施。

【关键词】血液检验;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70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51-01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是指检验人员在检验工作中,因病人血液中各类病毒导致病毒疾病发生的危害[1]。现阶段我国在医疗职业危害及防护方面存在欠缺,很多护理院校缺乏职业危害相关的课程和教材。随着职业危害事故的不断发生,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者都加强对血液检验人员职业危害的发生情况、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等的研究[2]。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种类和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种类

1.1环境危害血液检验人员由于工作特殊性,需要长期接触各类化学试剂。苯类物质能刺激血液检验人员的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对自然油脂进行破坏,造成皮肤黏膜干燥、红肿,不利于红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生长,长期大量接触会引发癌症,反复少量或高浓度接触会引发血液病,对肾、肝造成损害,有毒气体还会弥漫到周围环境中,附着在物体表面,增加环境危害。过敏体质的血液检验人员接触甲醛会引发接触性皮炎、哮喘等,无过敏体质的血液检验人员长期接触甲醛或对肺部造成慢性损伤,增加脑部肿瘤、肺部肿瘤、喉部肿瘤、肾肿瘤、白血病的发病率。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如氨、氢氰酸、二氧化硫、硫化氢、硝酸、盐酸等,对血液检验人员的眼部、皮肤和呼吸系统有较强的刺激性,长期吸入刺激性气体会造成呼吸麻痹、眼部不适、皮肤灼伤,将细菌病毒传染到体内。

血液检验人员每天需要使用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灯管,对检验科内无菌操作间的空气进行消毒,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臭氧,刺激检验人员的眼部和上呼吸道,引发眼部不适、胸闷气短等症状。血液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设备仪器,如速冻机、生物安全柜、病毒灭活柜、大容量离心机等,设备仪器工作时产生的各种噪音和辐射,会影响血液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情绪,产生易怒暴躁等不良情绪,损伤检验人员听力。

1.2病毒危害目前已经确定20多种疾病可经血液传播,包括梅毒、艾滋病、丙型肝炎、乙型肝炎等。这类疾病可以通过徒手基础患者血液标本、污染的医疗器械对皮肤损伤刺伤等。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血液中的浓度最高为103-104拷贝/ml,被艾滋病病人血液标本污染的钝器对皮肤刺伤后,感染艾滋病的几率为0.3%。美国有关学者研究显示,血液检验人员在医护人员感染艾滋病中占28.07%(16/57)。以下几点可以增加血液检验人员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①对艾滋病病人进行血液检验时,医疗器械上血迹明显;②对艾滋病病人采血时,医疗器械与患者动脉、静脉血管直接接触;③对艾滋病病人采血时伤口较深;④在没有任何保护条件下,较长时间的接触艾滋病病人血液;⑤当艾滋病病人血液中病毒载量过高,或进行血液检验的病人为艾滋病晚期,也会增加血液检验人员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

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血液中的浓度最高为102-103拷贝/ml,被丙型肝炎病人血液标本污染的钝器对皮肤刺伤后,感染丙型肝炎的几率为1.9%。国内有关学者研究显示,血液检验人员和护理人员丙型肝炎的患病率较高,抗丙型肝炎阳性率为4.2%(3/71)和5.6%(18/319),在所有丙型肝炎感染者中,77.8%的感染者为血液检验人员。

我国是世界上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血液中的浓度最高为108-109拷贝/ml,受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标本污染的钝器对皮肤造成刺伤时,带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0.004ml就能使刺伤者感染乙型肝炎。血液检验人员的手部最易被乙肝病毒所感染,一旦使用被感染的手整理隐形眼镜、饮食、抽烟、咬指甲等,就会使乙肝病毒通过口部、眼部、鼻部对检验人员造成间接接触,增加感染乙型肝炎的可能性。

2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2.1环境危害的防护措施血液检验人员工作时应当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工作帽、橡胶手套和口罩等,破损的手套和口罩应当及时更换。手套应当选择医用乳胶手套,减少血液检验人员自身皮肤与病毒血液的直接接触,取下手套时应翻转脱下,不能用手撕拉,脱掉手套后应当彻底清洁手部。血液检验人员不能留长甲,在检验室内不能吸烟、吃东西,不能将个人物品带入实验室等。

血液检验人员应当加强对检验室内的环境消毒,采用紫外线进行照射消毒,每天1-2小时,使用84消毒液对检验工作台进行擦拭。实验室内应当经常换气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血液检验人员应当使用上面窄底部宽的烧瓶,搁置放射性元素,等待其自然衰变,并在烧瓶底部加垫纸垫,防止烧瓶破碎使放射性元素污染空气。血液检验时使用的试剂和试管等不能随意丢弃,应当定点、定时、定人统一收集,严格按照要求销毁。在使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时,紫外线光源不能对人直接照射,避免产生皮肤红斑或结膜炎等,紫外线消毒时产生的臭氧浓度应控制在0.3mg/m3以内。

血液检验人员应当加强对速冻机、生物安全柜、大容量离心机等噪音的重视,尤其是大容量离心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在离心机没有完全停止工作时,血液检验人员不能将保护盖揭开。

2.2病毒危害的防护措施在标本检验过程中,如果出现试管破损导致血液外溅时,应及时将沾有病人血液的操作台或仪器等,使用84消毒液浸泡,30min-60min后用清水擦净。沾有血迹的隔离衣也应当用84消毒液浸泡,30min后常规清洗晾干。标本检验中的各类医疗废物应当一并作为传染性废物,统一销毁,如血液样本、阴阳性对照血液样本、一次性吸头、玻璃试管等。

对病人血液标本检验时应当使用安全性较为优异的检验产品,提高血液检验人员工作环境的质量,减少血液检验人员在标本运输、采集血液、处理弃置医疗废物等环节与病人血液标本之间的间接接触或直接接触。

标本检验后,血液检验人员应当对手部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洁,使用免洗抗菌凝胶消毒剂将双手充分涂匀,5分钟后用肥皂彻底清洁,最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并用烘干机烘干。

如果血液检验人员被沾有乙型肝炎病人血液的钝器刺伤,应及时挤出被污染血液,并用大量流动水对伤口进行冲洗,后用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24小时内肌肉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不能超过7天,定期接受体检。如果血液检验人员被沾有丙型肝炎病人血液的钝器刺伤,应及时挤出被污染血液,并用大量流动水对伤口进行冲洗,后用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接受抗丙肝病毒治疗。如果血液检验人员被沾有艾滋病病人血液的钝器刺伤,应使用清水、碘伏等对伤口进行紧急处理,在刺伤6小时内口服抗艾滋病病毒药物,降低感染率。

血液检验人员必须加强对常见血液传播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疾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方式,消除心理恐惧。

3结束语

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环境危害和病毒危害,与检验室内的空气、化学试剂和经血液传播病毒等都有直接关系[3]。血液检验人员应当提高职业危害防护能力,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血液检验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检验前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检验过程中如果出现试管破裂、血液外溅、血液沾染等情况,应当及时清洁工作台,使用清水和碘伏等对沾染部位进行消毒清洗,并使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检验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对手部进行消毒、清洁[4]。医院有关部门也应当重视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护,对血液检验人员进行职业危害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血液检验人员对职业危害知识知晓程度,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定期进行体检和预防接种,降低血液传播疾病感染可能性,促进血液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本文简单分析了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种类,提出对血液检验人员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对于血液检验人员职业危害产生的不良影响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理言,梅春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护指导的思考[J].内蒙古中医药,2012(13).

[2]舒承婷,卫丽琴,马天栋.浅析血液检验中意外事件的防护与处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21).

[3]刘伟莲,张亮明,冯树星.经血传播疾病对从事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实用医技杂志,2013(19).

[4]文兴东.血液检验人员关于血传播疾病的危害与防护[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8).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5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辨证施治膝骨性关节炎68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