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施治膝骨性关节炎68例分析

时间:2022-09-24 02:44:30

辨证施治膝骨性关节炎68例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辨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中医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寒湿痹阻型以及肝肾不足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68例。结果在23例寒湿痹阻型患者中,20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7%;20例气滞血瘀型患者中,16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0%;25例肝肾不足型患者中18例显效,3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6.0%。结论中医辨证施治膝骨性关节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作用。

【关键词】辨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医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68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36-01膝骨性关节炎在老年患者中最为常见,是一种较为缓慢的病理发展过程。根据资料报道,在人体全身骨性关节炎中,膝骨性关节炎约占到30%左右。从年龄上看,70岁以上的老年人通过X线影像学显示都有病理表现,但临床上仅为10%[1]。我院对6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疗法,效果显著,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2012年8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共68例,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0.3±6.1)岁。患者病程最长25年,最短3个月。单侧36例,双侧32例。经过我院诊断发现,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内容。

1.2方法通过中医辩证,将膝骨性关节炎分为3种类型:气滞血瘀型、寒湿痹阻型以及肝肾不足型,其中寒湿痹阻型患者23例,均使用当归四逆汤调解,即:11g当归、芍药9g、桂枝9g、通草3g、甘草5g以及8枚。

气滞血瘀型患者20例,均使用身痛逐瘀汤加减,药方:8g(独活、羌活、秦艽、桃仁、地龙、红花、甘草、牛膝以及防已),13g川芎,当归以及五灵脂各15g,5g制香附以及制没药,患湿热者应当加黄柏以及苍术;关节痛患者加白花蛇以及水蛭,血瘀郁热者则应当加忍冬藤与薄公英;患者若关节冷痛麻木,则需加桂枝、乌梢蛇以及附片。关节肿硬与痰瘀并存者应当合用二陈汤,患者若出现血虚,则需加阿胶以及鸡血藤。

肝肾不足型患者共25例,使用补阳还五汤进行加减,药方为:50g黄芪,14g川膝、地龙、杜仲以及补骨脂,10g骨碎补、川穹以及桃仁,5g防风以及红花,28g丹参,5g甘草以及血竭。复煎,服用时保证空腹,疗程为2-3周,每天1次。

1.3疗效标准以《中医诊断疗效》为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显效:关节周围无压痛情况,膝关节无疼痛,未出现肿胀,患者关节活动范围在130°,通过X线检查发现关节均已正常。有效:膝关节有疼痛现象,肿胀情况得到明显好转,患者关节周围出现轻压痛,关节活动范围在130°,通过X线检查发现关节间隙有轻度模糊增生。无效:患者膝盖关节疼痛症状依然存在,压痛无变化,肿胀情况并未得到改善,患者关节活动范围低于130°,通过X线检查发现患者膝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硬化并无改善。

2治疗效果

在23例寒湿痹阻型患者中,20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7%;20例气滞血瘀型患者中,16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0%;25例肝肾不足型患者中18例显效,3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6.0%,见表1。

3讨论

对于膝骨性关节炎而言,是伤科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中医学中属于“痹证”,在我国中医学上被称之为“骨痹”[2]。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通常属于受风寒湿之邪,筋脉痹阻,除此之外,肝肾亏虚、患者年老久病、气滞血瘀以及劳损外伤等都有可能形成膝骨性关节炎[3]。中医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方面经验丰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辨证治疗法,具备独特的优势[4]。例如其中的活血通络,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炎症,使患者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筋伤”得以受到良好治疗,对膝关节力学关系等进行调整,使其长于“冶筋”。辨证治疗适用于患者疾病早期的治疗,在临床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能够有效防止患者病情的发展,辨证治疗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叶芳,叶胥华,叶欣.辨证施治膝骨性关节炎81例[J].陕西中医,2013,(12):1302-1303.

[2]李民,李西海,梁文娜,刘献祥.膝骨性关节炎中医病理辨证规律的临床研究[J].福建中医药,2012,(02):122-123.

[3]景元伟,王上跃.中医辨证施治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骨性关节炎[J].中医正骨,2013,(11):152-154.

[4]陈光友,李志钢.中药辨证施治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的观察[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13,3:156-158.

上一篇: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护探讨 下一篇: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