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及立法完善

时间:2022-10-27 05:04:52

外资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及立法完善

[摘要]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使国际投资持续高速增长,由于追逐利益最大化是国际资本的本质特征,因而外资在提升国内企业竞争力方面是利弊兼具。本文在分析了外资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应完善外资立法,扬长避短,促进外资的合理引进及有效利用。

[关键词] 企业竞争力 外资 立法完善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世界经济、政治乃至文化都产生了日益重大的变化,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高速增长,世界市场体系加速扩大,跨国公司影响日益加深。目前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已有20余年,其增势基本稳定。由于追逐利益最大化是国际资本的本质特征,因而外资在提升国内企业竞争力方面是利弊兼具,我国应完善外资立法,扬长避短,促进外资的合理引进及有效利用。

一、企业竞争力的含义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竞争力进行了定义,前世界经济论坛常务理事长葛瑞里教授认为,竞争力就是“企业和企业家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和劳务的能力,其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和非价格的质量等特性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大的市场吸引力。也就是说:是企业、企业家在适应、驾驭外部环境的过程中成功地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主席George.M.C.Fish认为,“竞争是企业较其他竞争对手更有能力去创造、获取、应用知识。” 我国学者曹建海认为 ,“企业竞争力是由企业一系列特殊资源组合而形成的占领市场 ,获得长期利润的能力。这些特殊资源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本、核心技术、企业声誉、营销技术、营销网络、管理能力、经营者驾驭杠杆的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企业文化等几个方面。”上述定义有的侧重企业外部竞争环境,有的从企业内部分析。笔者同意金碚的观点,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 ,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品或服务 ,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二、外资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

1.外资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企业是现实生产力的载体,也是科技创新得以实现的基地。外资的进入往往伴随技术的转移,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加速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缩短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消费需求的更替规律决定了用户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由低层次的生存需要,逐步向享受、发展、自我实现需要这样的层次更替。许多外商以先进技术作为投资,可以满足消费需求的变化,使企业能及时捕捉到相应的市场变化的信息,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其次外资有利于形成企业的科技创新机制,许多外资企业能使企业应有的科技能量充分地释放,对骨干科技人员方面的待遇、奖励和激励机制比较健全,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比较高,从而实现企业产品或服务实质性的突破。

(2)有利于创新企业的竞争策略

在竞争策略方面,外资的进入带来许多新的理念与方法。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长期的企业战略规划,单纯靠价格策略来拓展市场空间,不了解用户、竞争对手、竞争格局及市场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在一些浅面层次上竞争,已不能适应目前的消费者的选择心理要求。此外频繁更换企业经营者、忙于应付其他社会贵任、沉浸在具体的经营事务,未能从长期的角度来驾驭企业、捕捉企业发展的增长点,无战略经营意识,这也是影响国内企业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原因。外资企业多数具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善于运用多种竞争手段,增强非价格竞争能力。从企业的形象设计到争创品牌,都借助广告加以传播扩散,从而引起广大用户的需求欲望并认可,来提高市场占有率。

(3)有利于发展产业集群

产业的空间集聚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无论是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那些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大多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地区。在这种产业集群内,某些特定产业中相互联系的企业和关联的机构,通过价值链和各种联系渠道,相对集中在特定的地理空间,形成一个有机的群体。集群内的企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彼此间形成一种互动性的关联,由这种互动形成的竞争压力、潜在压力有利于构成集群内企业持续的创新动力,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产品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加快。 外资的进入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在国内一些工业园区的外资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如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并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

(4)有利于实现规模扩张和资源优化配置

外资企业凭借资本、技术、先进的营销策略,容易做强做大,甚至强强联合。许多发达国家大企业或集团公司通过兼并联合后逐步壮大,并通过扩大协作而形成强盛的竞争力。目前国内一些大中型骨干企业难以进行这种低成本的扩张行为,不少企业兼并是由行政“捏合”而成,有的捏合后反而背上一个大包袱,降低了原来的竞争优势;由于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对资源和市场进行条块分割,导致企业规模偏小且结构同构,有竞争力的巨型企业难以脱颖而出。此外地区行政壁垒过高,地方政府怕税利流失,导致跨地区跨行业的扩张机制运转失灵,地区结构雷同问题长期不能解决,企业“蛋糕”不能迅速做大。

2.外资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消极影响

(1)跨国公司垄断的形成不利于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外资是把双刃剑,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变化,外资在中国造成对某些新兴行业的垄断,挤占中国市场并排斥中国当地的企业,抑制了中国某些行业的发展,不利于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尤其是跨国公司对中国规模投资导致经济对外依存度提高,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中国经济的脆弱性,增强了外部经济风险向中国的传递,降低了中国政府实施的一些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2)企业急需的先进技术没有完全到位

虽然外资立法强调引进外资必须符合中国新型工业化的产业政策,将投资方向转向科技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但一些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时,仅仅将商品产业链中最没有技术含量的组装环节放在了中国,看重的是中国的无限供应的廉价劳动力。我国让出了市场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技术提升,这与“以市场换技术”的初衷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从产业和商业化角度来看,国外先进科技带来的产品,对国内现有技术生产的产品实际上是一种摧毁。要与跨国公司竞争就必须购买他们的技术,导致国内企业始终在技术创新上难以有所突破。

(3)外资投向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

吸引外资流向农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和中西部地区是当前我国外资立法的主要导向之一,但从目前的实施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尤其是农业和高新技术。整体上外资流向结构并没有得到较大改观,外资质量不是很高,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的价值取向还未得到真正实现。从区域利用外资的层面来看,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同东部利用外资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

(4)对外资实行超国民待遇,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对投资者“有求必应”,近乎“媚商”。如对投资者从提供土地、税收等政策优惠,到给投资者提供各种特权,使招商引资的成本不断提升。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纷纷出面跑项目,甚至逐级下达招商任务,不顾当地实际,不惜牺牲长远利益,甚至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三、立法完善

1.制定相关政策,利用外资强化企业科技投入,支持创新,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主导产品的关键技术和品牌价值。企业必须有它的主导产品,主导产品要有技术含量及市场占有率,这些最终构成主导产品的品牌价值,赢得竞争优势的秘密在于创新。 企业注重科技进步,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等,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可利用外资强化企业科技投入,支持创新,适当提高从产品销售收入中提成新产品开发基金的比重,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加大对外资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支持力度,重点项目的确定也要引入竞争机制,提高项目的科学决策水平,发挥外资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2.完善产业政策,通过产业集群更好地引进与利用外资

过去一些地方通过政策优惠、税收减免等措施能引进一些外资企业,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方面的优势将越来越少,单纯靠政府营造的投资环境越来越不可持续。产业集群通过更专业化的分工,使得技术、信息、人才、政策及相关产业要素等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共享,知识传播与创新的速度加快,集群内企业因此而获得规模经济,大大提高集群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为企业提供了实质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投资环境。应积极利用外资发展产业集群,引导外资进入产业集群内,培育知名品牌,提升国内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3.制定反垄断法,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

跨国公司存在的限制性商业措施,滥用市场垄断力量,出现一些反竞争行为,是一个世界范围内有待解决的问题。制订反垄断法,是一个有效方法。要适应WTO框架下《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的要求,尽早修改和完善外资法,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处理好国产化与国际化、保护与开放的关系,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和减少交易成本来增强投资的吸引力,创造一个内外资公平竞争的大市场环境。

4.健全对外资的宏观调控体系,确保利用外资的质量

在审批权限、地区、产业引导、法制监管等各个方面严格控制,引进外资的着眼点应从数量转变到质量,确保利用外资的质量。 通过立法完善外资投向结构,对外资企业实行优胜劣汰,使其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转化,将外资引向农业、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引向急需外资的中西部,促进产业分布均衡化。我国应充分利用外资来提高产业技术和产品档次,增加国际竞争力,并利用跨国公司加快发展新产业。在宏观管理方面,应拓宽外商直接投资渠道,引进国际竞争机制,通过不同投资国企业间的相互竞争和制约,防范跨国公司谋取垄断特权扭曲市场结构和降低市场效率的行为。提高国家整体的技术及管理水平,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并最终逐渐减少对外资和外国技术的依赖。

参考文献:

[1]毛蕴诗程艳萍:《美国企业竞争力超过日本企业之探究》.载《南开管理评论》,2001年4期

[2]金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载《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10期

[3]魏后凯:《我国产业集聚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载《经济学动态》,2004年9期

[4]吴义爽:《企业竞争力的要素和原因研究》.载《华东经济管理》,2003年2期

[5]苗秀杰:《从“双溢出”现象看外资的有效利用》.载《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年13期

上一篇:物业管理新理念――角色化管理探析 下一篇:基于PDCA的高绩效实习管理模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