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微探

时间:2022-10-27 02:54:03

高职校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微探

一、高职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特点和现状

在教学领域中,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改革,如果不能落实在教学领域,不能触动课堂教学,那么任何改革都难以有实质性的成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到底是否“有效”,不仅要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的认不认真,还要看学生学到多少、掌握多少、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学的有效性要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进行评定。

在高职校体育课堂研究“有效教学”是为了寻找科学的方法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策略或理念。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青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然出现整体下滑,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目前部分高职体育教师体育指导思想、教学目标不太明确,课程内容的设置依然陈旧,缺乏时代性、前瞻性,教学组织形式也比较单一,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体育教学监督、学生考试评价体制等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也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高职体育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1.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体育教学的目标决定了教学的基本方向,具有较强的导向性。体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并明确课程目标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多元化发展指向。体育“有效教学”要求的进步和发展不仅是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还包括运动参与与社会适应方面。因此,广大教师应树立“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生体育”的指导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需要制定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对学生而言才有指导性,对教师的教学才有针对性。

2.课程内容资源的时代性和有效性

高职体育课程资源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发:树立高职体育课程时间观的新理念,拓展高职体育课程空间的新理念,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高职体育课程素材资源,充分利用体育课程人力资源。又如:以教材课程资源的开发为核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体育资源、切实加强体育教学基础资源建设与开发,计算机、多媒体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快捷的资源库等几个方面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了阐述。

3.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合理性

教学形式即教学管理方式,是教师通过教学设计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方式,是教学思想、教学原理、教学方法等诸因素的综合运用。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班级教学形式,既有优越性,又有局限性,在大大提高效率的同时将综合能力存在不同差异的各类学生集合在一个起点上,从而造成好生与差生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为了解决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国外早在 19 世纪末就开始进行小组教学的研究和实验工作。在近十几年里,适应个性差异、注意个性发展的多种个别化教学形式又在西方教育改革的热潮中相继涌现出来。国内外研究发现,学生在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中比在班级教学中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独立性更高,教学效果更好。由此可见,打破教学形式的封闭化,实行教学形式的开放化,借鉴国外种种教学形式的合理成分,根据教学实际采用适应差异、注意个性发展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以弥补班级教学的缺陷,这应是今后教学形式改革的重要走向。

4.教学环境的民主与和谐

构成教学环境的因素很多,既有物质方面有形的因素,也有精神方面的无形因素。具体来说,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方面。和谐的体育教学就是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的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诸要素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在和谐的物质环境方面,各所学校的体育设施条件有一定的差异。体育教师首先要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通过巡视,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以创设一个整洁的场地、广阔的空间。

5.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性和科学性

高职体育课的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价,又是对学习效果进行的评价。合理的教学评价对于调节、改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模式,发挥教学效能,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国高职体育教学评价的状况是:评价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目标没有体现,评价的主体不够全面,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缺乏科学性,多数学校仅在技术与体能上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对体育最基本方面的意识与观念的评价几乎没有体现出来。长期以来,对体育成绩的评定受“技术技能”教育观的影响,基本上是对学生的体能与已经达到的能力和水平进行横向评估判断,教师根据大纲标准,采用测量的方法,收集数据给学生一个分数为最终评定标准。当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是实现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上一篇: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中职语文教学应以听说为重点组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