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啊,您“慢点”动

时间:2022-10-27 09:46:18

老人啊,您“慢点”动

当我们给客人道别时,常常会关切地说:“慢走!”;当我们在告诫孩子某些动作时,常常会关爱地说:“慢点”;当我们在与朋友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时,常常会劝慰对方:“您慢点啊,悠着点……”

这些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里常常可以看到、听到的“慢动作”、“慢镜头”,意在让人慢些,悠哉些,自在些,保险些,安全些。可是,人们有没有这样为自己来一个换位思考,让说这话的自己也常常带着这样的“慢镜头”、“慢动作”,让生活的快节奏、高频率来一个“缓冲”,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们把生活、身体的动作渐渐地放慢速度,来一个“慢动”的过程,岂不是更好、更妙?

老人啊,您“慢点”动。提倡老人“慢动”主要是指生活中身体、生理方面的运动节拍放慢,如果做到“六慢”,就能够实现老人自身的“安保”目标了!

心慢 说是“心慢”,实质就是指老人的心气、脾性要放慢,不要像年轻少壮时那样心气高昂,脾性倔烈。随着年岁的上升,人的心气与脾性就应该下降,把处于高速运转着的“怦然”之心,慢慢地平和下来,使心的速度开始慢下来。只有心气顺畅了,平和了,才能够实现“心慢”,也只有“心慢”了,身体上的生理、心理器官才会真正的“慢动”起来,和谐起来。

慢说 言为心声,这是一句俗语。然而,作为发自老人口中的话语,显然是语言与感情交流的必需工具,其使用的频率与语速应该引起老年朋友的注意。

言,既为心声所出,就本能地承载着老年人心理、情感、心气的传递,语速的快慢与心理的生理的动感变化息息相关。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老人的心理情感需要慢慢地释然。说话的时候,慢慢吐词,悠悠道来,娓娓陈词,句句说清。慢语速,平心态,和声气,自己说得明白,别人听得清楚,减少说错听岔,消除双方误解,对话交流愉快。有些老年朋友心急语频,说话常常是“急吼吼”的,心里急得慌,口中说得乱,无论是对聆听者,还是对双方心灵沟通的交流,都是不利的,至于对老年朋友自身的心理健康更是没有益处。所以,年岁大了,各方面的节拍都要慢下来,而说的慢才是其它几项“慢动作”的基础,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风风火火闯九州”啦!

慢走 俗话说:“每天动脚万步走,陪你活到九十九。”走路是最好的运动,是通向高寿的“直通车”。然而,无论是生活中的走动,还是锻炼时的行走,老年人的走路宜慢不宜快。

在悠哉游哉的缓缓慢步之中,能使老人心力体力相辅相成,达到既运动了肢体,又活跃了心境的多重活动效果。同时可以防止跌跤而造成股骨、胫骨骨折或其他问题。慢速散步,根据老年人的年龄段,一般每分钟约60~70步,时间30分钟左右。体质较差的老人,应使用合适的手杖,以求增加腿的支撑力,这有助于人体的平衡和步履的稳健。

慢转 老年人在处于坐姿、站位的时,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要变动位置,转动身体,变换姿势,即使是在许多运动中的老人,变换身姿,转动身体也是经常的事。然而,由于不少老人因心脏功能的衰退和脑动脉退化,血管弹性降低,血容量和血含氧量减少,改变时往往发生头晕眼花等状况。因此,老人变换时,一定要注意动作不要太快,幅度不要过大,时间不要过长,避免发生眩晕、晕倒或引发其他问题。

慢吃 人在年轻壮实时,摄入食物的速度常常是年老时的两倍以上,随着进入老年阶段,由于身体生理方面的衰老退化,老人视觉、嗅觉和味觉普遍减退,注意饮食安全特别重要。进餐时切忌狼吞虎咽,应该细嚼慢咽,这样不但有助于消化,而且还可避免把碎骨、鱼刺等小块异物卡在食管或呛入气管,引发严重后果。

慢便 “年老了啥都快不起来,转身一刻钟,如厕半点钟”这是一些老年朋友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上了年纪的人,排便应放松,切莫“来去匆匆”。

老年人排便急不得,也得“慢慢来”!这是因为老人容易便秘,如果排便时操之过急,直肠黏膜以及边缘容易被撑破。对于那些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老人,如厕排便的时候,更要“慢慢来”,莫着急。如果一时心急,突然屏气用力,容易导致血压骤然升高,诱发脑溢血等病症发作,从预防角度着想,能够使用座便器,让其自然排出则更好。

为了身体的健康与安全,老人啊,您“慢点”动! 【编辑:安然】

上一篇:散装鲜奶,是否安全卫生 下一篇:为何不肯原谅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