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影视动画产业中国产传统动画的出路

时间:2022-10-27 01:28:42

当代影视动画产业中国产传统动画的出路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1-0259-01

摘要:不断引进的外国动画大片将我国传统动画推向新的革新之路,3D技术使动画的观赏性,艺术性和创造性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国外3D动画大片已经经历较长时间的发展,二维动画更是已经形成成熟的产业链,看着国外动画在国内屡获票房奇迹的同时,国产动画除了有数的几个之外,都是票房惨淡。曾经让世界为之震惊的“中国文化”到今天却渐渐沉寂。事实证明,只有萃取中国民族艺术的精髓加上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在新一轮的动画大战中凤凰涅浴火重生。就是现在的3D时代,放在中国动画产业面前的一次重振中国风的最佳时机。

关键词:传统动画;当代影视动画;3D电影

自从1995年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在全球上映,这标志着动画进入3D时代。2001年梦工场的《怪物史瑞克》,2002年皮克斯的《海底总动员》。2004年华纳兄弟推出《极地快车》;福克斯携手蓝天工作室带来《冰河世纪2》。梦工场的《怪物史瑞克3》。2009年的《阿凡达》将3D热推向新的高潮,3D动画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但是与当前3D动画创造辉煌战绩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3D动画电影的惨淡票房。

2009年上映的《齐天大圣前传》《麋鹿王》两部国产3D动画票房收入均不到500万,其中《齐天大圣前传》单成本就号称有4000万。人们不禁反思观,国产3D动画到底哪里不足?

中国动画诞生的较早历史悠久言简意赅,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绩,是世人所瞩目的“中国文化”。其中极具中国特色的优秀动画片,如《南郭先生》、《骄傲的将军》、《九色鹿》、《牧笛》、《三个和尚》、《狐狸打猎人》、《小蝌蚪找妈妈》等。这一系列优秀的动画片曾经代表中国成为与世界交流的使者,并享誉许多荣耀。这些动画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简单的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法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些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的动画随着时代的进步成为历史的回忆。进入崭新的21世纪,中国动画制作人不断尝试将中国动画搬上银幕,创造属于中国的神话。随着观众审美的提高,口味和要求的提高,中国民族艺术的精髓结合最先进的技术才能够使我们在当今动画电影的战斗中脱颖而出。

一、国产动画起步不足

2009年,《齐天大圣前传》《麋鹿王》等片中国3D动画先锋者,虽然在票房上的成绩不容乐观,但是让电影人看到了国产3D动画的不足之处。

(一)重技术轻内涵。

历史上在2009年8月的这一天,号称“中国第一部3D电影”的影片《乐火男孩》上映,而市场却反映平平。大多观众认为该片剧情简单,拍摄手法夸张,影片歌舞场景几乎毫无内涵。而事实上,影片中毫无头绪的剧情,不够连贯的思路,只重特效不重情节的问题不仅是这一部影片不成功的原因,如今大多数国产3D动画都面临相同的质疑。大多数中国动画制作者还在对日韩风格的平面动画情有独钟的时候,3D电影热潮已经来袭。整个中国动画产业都措手不及。盲目跟进造成很多影片匆匆上马,以为利用复杂的技术手段达到惊人的效果就能够获得观众的掌声,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是以丢掉动画创意为代价,取得的空壳。动画影片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意,创意的价值不是依靠技术的叠加就能代替的。

(二)技术水平一般。

相对不成熟的技术造成国产3D动画,经常出现重影或者较差的立体感,这些问题都是因为中国3D动画技术起步较晚,软硬件都不成熟。国产动画无法有效针对高额成本的投入、先进技术的要求和后期制作的困难等问题作出反映,使影片出现较多问题,降低了动画的整体水平。

(三)经验和人员的匮乏。

我国大多数3D动画都是由刚踏上社会或者刚毕业的年轻人制作完成的,经验与技术的不足,整体水平不高都是当前面临的问题。像现在很多学校面对三维人才市场的需求,经不起诱惑。往往在软硬件条件还未准备充足的时候便快速上马,没有经验丰富的教师,没有针对专业的设备,凭空想象纸上谈兵。还有些学校,以为培养学生三维技术,没有安排配套课程,学生只会电脑技法不会创作,失去再次发展的空间。

二、中国特色与技术的融合

如果说3D时代的来临是必然的选择,中国如何在这场科技的进步中保持文化与技术的同步,就是我们的核心问题。重新审视中国的民族艺术,发掘传统文化,结合国外先进的技术,将民族的艺术精华与国外先进的技术相加,为中国动画的传承探寻一条新的崛起之路。

(一) 先进的技术只是工具,核心是中国文化的传承。

曾经中国动画通过不断从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为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创作人员通过研究中国艺术的特色,经过借鉴后融合到动画片的创作之中,于是出现了泥塑动画、皮影戏动画、木偶动画、线描动画等风格各异、极具情趣的民族精品。比如取自民间传说的剪纸动画片《渔童》、《猪八戒吃西瓜》,水墨动画片《三个和尚》、《小蝌蚪找妈妈》,木偶片《阿凡提》,竹偶片《曹冲称象》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动画。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3D技术大行其道,观众受到各种视觉的冲击,单纯的二维技术的手法已经无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可以通过3D技术将中国传统动画的形式予以包装,将二维动画片中存在的呆板、单调等问题去掉,变身为3D水墨动画片,3D木偶动画片、3D剪纸动画片等。2010年1月,经典剪纸动画片《渔童》以新面貌重登银幕,这个由上海美术电影厂在1957年制作完成的经典之作,以剪纸艺术手法与3D技术完美结合,成为一次成功的技术与艺术的尝试。

(二)传统为精神 技术为外皮。

动画片是在塑造一个角色。西方将刻画的重点放在写实和夸张上,而中国动画和中国艺术一样,讲究“意会”以神替形。在动画中创作出独具中国风的视觉形象。在中国的动画片中,省略所有不必要的元素。这使得动画片对动作和面部的细微变化表现力不足就更谈不上逼真了。如今运用3D技术就可以将这些问题解决。将传统手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逼真的人物形象,采用传统的神情把握人物的内在精神,两者有机结合,可以使得立体版的传统动画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三)重述故事情节 变商业为故事。

中国特色的动画片一般都是短小精炼的艺术形式。这使得动画片完整详细的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只能采用独特灵活的表现手法。铺垫、矛盾、高潮短时间潮起潮落,留下深刻的道理让人回味,这是就是国产动画的特点。同样因为短小,这些影片便无法进行商业运作,获得高额的利润。然而进入了市场经济后,商业运作要求动画片自给自足,良性循环。票房和动画衍生物都成为评价一个动画片的重要标准。在市场的压力与感召下,传统的艺术短片必须在剧情、角色上进行调整,走向商业叙事长篇动画之路。商业市场是动画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前提条件。中国动画产业人员除了需要引进先进技术外,也需要学习西方故事的叙事手法。在技术上,应重点针对学习日美商业动画长片的经验,将动画片中人物的构造和环境的渲染变得更加完整,叙事性更强,可看性更高,娱乐性更强。

将传统动画的艺术性,动画的民族性和商业性有机结合,才是一条正确的出路。艺术是魂,技术是形,魂形的结合才是最终的艺术品。动画作为艺术的一部分自然也遵循着一致的规律,采用先进的技术创造出一个个逼真的梦幻世界。中国动画需要接受外来事物的同时整理民族艺术文化。扬长避短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先进的技术相融合,寻找适合中国自己的道路。相信3D技术的合理利用将为中国民族动画片的重振提供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张邵阳.动画创作中对民间文化元素的挖掘与创新[J].电影文学, 2009(18)。

[2]佟婷:动画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3]陈舒平.中国动画片如何走向世界[J].电视研究,2002(09)。

上一篇:浅谈电视现场直播节目的策划 下一篇:从传播学角度谈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成与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