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活动中的主人

时间:2022-10-27 01:23:24

让孩子做活动中的主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倡导:“一切为儿童。”在其著名的十七条教学原则中,认为:“凡是幼儿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幼儿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鼓励幼儿发现自己的世界……”这其中就包含了幼儿主体性的思想。他强调自由教育,强调幼儿自选、自由的学习,他认为幼儿发展是自己活动的结果。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法,要观察幼儿,研究幼儿,再针对性地把幼儿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那么,教师如何让课堂教学富有生机与活力,在教育活动中让幼儿的主体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呢?

一、尊重幼儿,创设支持性环境

支持性环境的创设要求教师首先从心理上给孩子以高度的尊重、信任和关爱。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唤醒幼儿的主体意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会倾听,学会等待,时刻关注他们内心的感受,关注“机会之窗”,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表达的机会,启发幼儿独立思考、联想创造,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质疑讨论、相互协商。经常鼓励幼儿“你来试试”,“你的办法很好”,“做给大家看看”,让幼儿在激励中成长。

在尊重孩子的同时,教师还要学会欣赏孩子,对幼儿说的、画的投入关注的目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使之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如体育活动中,胆怯的幼儿完成了一个有难度的动作,教师点头赞赏;美术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作画,自由表达,不拘泥于统一要求。教师要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二、选择合理的活动内容有助于幼儿的主体性的发挥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教师必须将游戏因素与教育因素相结合,尊重幼儿的主体性,给幼儿自由选择游戏伙伴与材料、决定游戏主题和方式、解释活动结果和分享体验的权力。学习是枯燥的,如何将枯燥的知识巧妙地融合在游戏中,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掌握呢?

1.内容要丰富有趣,吸引幼儿参与活动,鼓励他们动手操作,运用多种感官感受、体验,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

比如,让小班的幼儿学习“拧”的动作,如果单单是让幼儿反复地给瓶子宝宝找“帽子”、戴“帽子”,我相信不到3分钟小朋友就对这个游戏索然无味了。因此,我给这个游戏设置了好几种玩法:根据瓶子的大小不同,找大小不同的瓶盖“帽子”;在瓶子上贴上小动物,在瓶盖上贴上不同的食物,请幼儿给动物瓶子找食物帽子;给瓶子身上贴不同的颜色,请幼儿给瓶子宝宝找相同颜色的帽子。

2.内容要符合幼儿年龄特征。

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都有各自明显的特点,年龄小的幼儿都以自我为中心,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经验少,因此学习的内容要形象具体、游戏性强。而中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逐步由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理解力、自控力不断提高,产生并加强合作意识,所以学习性的内容可逐步减少形象性,先增加符号和标记,再增加书写和制作记录表等。

3.内容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既可以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又能激发幼儿继续活动的兴趣,从实际出发,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状况,制定不同的活动目标,提供不同层次材料,设计不同教学策略,以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给予幼儿探索性尝试,让幼儿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探究性学习保护了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驱使下自己动手探究问题。幼儿认知的发展是以感知觉为基础的,是由内在动机驱动的,它始于感兴趣的问题而终于问题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或与他人的对话、交流去理解、接纳教育者发出的教育内容和信息,以达到消化和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量和认知结构。

教师要尊重幼儿文化,保护幼儿的学习生态,培育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要以成人的权威和逻辑,以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去扼杀幼儿的天性才能,抑制其想象力和探究欲。如“马路上的标记”,可鼓励幼儿在教室里找标记,在幼儿园找标记,在马路上找标记。幼儿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到处有标记。“怎样让热水快点变冷”这一科学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尝试各种各样的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并作图画记录,分析比较有哪些好的方法,再陈述其理由。幼儿在亲身经历的探究中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激情涌动,智慧迸发,主体情感得以升华。

四、运用正确的指导策略是培养幼儿主体性的关键

众所周知,只有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幼儿才能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探索精神,培养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地成为活动中的主人。

1.直接性指导。

当幼儿在学习操作过程中,遇到一些技能技巧方面的困难时,教师可直接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例如:在小班的生活游戏“系鞋带”中,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光靠图示法是掌握不了系鞋带这一技能的,因此,需要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如:“两个圆圈碰一碰头,两个圆圈弯一弯腰,两个圆圈钻钻山洞……”向幼儿清楚地交代系鞋带的每一步骤,这样才能满足幼儿学习的需求。

2.间接性指导。

皮亚杰曾提出:“每当过早地教一个幼儿那种他能自己发现的东西时,就抑制了幼儿自主发现它的机会,也就抑制了对它的完全理解。”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活动时,经常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提供现成的答案,也不过早地肯定少数幼儿的正确答案,因为这将剥夺其他幼儿发现问题,探究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活动时一般尽量提些:“你是怎么发现的?”“你觉得可以怎么做?”等问题,帮助幼儿思维的扩展,从而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3.观察性指导。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观察性指导十分重要,因为通过观察,教师能够随时发现幼儿的问题,使教师对幼儿的活动情况一目了然,随时根据情况解决幼儿的问题。

五、在开放的评价中发展幼儿的主体性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每次开展活动后,老师和小朋友总会安静地坐下,谈谈本次活动的感受,或是进行互相参观、交流,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这时,我们的气氛始终是轻松和谐的,对于幼儿的意见,教师总以微笑肯定,并与小朋友共同讨论,教师与孩子的地位永远是平等的,让幼儿有“问”的自由,“说”的自由,“做”的自由,勇于发表见解。所以我们的小朋友在每次的评价过程中,能大胆发表意见,并经常运用一些:“我认为......”、“我觉得......”、“我喜欢......”等词语。幼儿已经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产生了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树立了自信心,体现了自我,为幼儿的后继发展埋下可贵的种子。

“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心去体会”,教师不仅要让幼儿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并且要理解和尊重幼儿,更要让幼儿有自主选择活动的机会和权利。使孩子在成为学习主人的意识支配下,以极大的热情,来自主探究未知世界,去寻找适合的答案。在教育活动中多一些倾听,少一些告知;多一些体验,少一些概念;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责备;多一些等待,少一些催促。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活动中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做活动的主人!

上一篇:“话”与“画”的协奏曲 下一篇:孩子喜欢吃零食,家长要“疏”而非“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