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环境的主人

时间:2022-05-28 03:11:18

让孩子做环境的主人

摘 要: 教育无处不在,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第三位老师。幼儿园是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三者互动的结果。在幼儿课堂实践中,本文认为,应让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花园”的主人,班级的主人,自己的主人。

关键词: 幼儿 环境 观察 生成

可能许多老师和我有过相同的感受,人们在听说了我们的职业后常会羡慕地说:“和小朋友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多好呀!”相信我们失落的心情是一样的,因为幼儿教师琐碎的工作是不能用轻松来下定义的。失落带给我们思考:“我们的付出与小朋友的获得是否等价?我们繁忙地工作值得吗?”当我们辛苦地将墙壁布置得漂漂亮亮时,却发现辛勤的汗水只是起到挂历的效果;当我们告诉小朋友祖国如何地产丰富时,小朋友会因我们枯燥的演说而东张西望。老师很像主人,把幼儿园这个家打扮得舒适、漂亮,但孩子更像一位客人,老师抱怨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做事没有创造性,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如果我们反问自己就可以得到答案,那么我们能否让他们明白,他们应该为自己生活的环境付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让他们成为环境生活中活生生的人,成为环境的主人?随着思路的逐渐清晰,我们意识到环境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环境就是大课堂,它是看不见的老师,而我们应该做的,是应该让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花园”的主人,班级的主人,自己的主人。带着想法和思考,我们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效果,在此与老师共勉。

一、从观察环境到生成环境

观察是环境生成的前提,而环境应是在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中产生的,不是由老师强加给孩子,或是无原由地凭空而来的。因此平时我们对幼儿活动时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观察记载,幼儿活动区域的创设就是在这星星点点的发现中产生的。一个星期四的下午,几位晚来接的小朋友把椅子排成一长排,诚诚小朋友拿着小圈,嘴巴里直叫:“嘟嘟……快上车,火车就要开了!”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我也心中一动。第二天的区角活动多了一个“小火车”游戏,果然有小朋友不仅报出了上海、北京,而且说出了香港、广州等地名。我借此机会向幼儿介绍了一些城市的名称及地方特色,并结合科学认读为幼儿提供了全国各地的名称字卡,幼儿也在活动中加入了自己的创意。他们把字卡按顺序排列在椅子上,到站时乘客说“上海”去,他们就会把乘客带到有“上海”字样的椅子旁,到站时还会说:“上海到站,请下车!”随着游戏的不断开展,我们又为幼儿提供了1―10的数字卡,在“乘客”上车时他们会按顺序给乘客相应的票据……小朋友通过游戏的不断发展,在语言、计算、情感、责任心、与人交往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诸如这样从观察中产生的活动还有语言角的“故事大王”。它是来源于小朋友的一次小制作活动后,有两位幼儿拿着制作的“飞机”和“汽车”在自编自讲故事,我灵机一动,把小朋友叫到我面前说:“想不想听老师讲个《大嘴巴狼的故事》?”我就边说边演示手中的教具,绘声绘色地给幼儿讲了起来……第二天语言角便多了一个“故事大王”,许多小朋友都喜欢这种既可玩又可自由讲述的语言活动,他们表达的愿望更浓了。又如在数学区提供的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珠子、火柴棒、豆子、七巧板、会变的盒子等,都是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或是主题的安排而有层次地提供和投放的。从观察到游戏的不断递进,我们从中发现了来自于幼儿无穷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可以毋庸质疑地认为,以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为起点,挖掘和不断深化活动中的教育价值,把教育要求渗透其中,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孩子“学得快乐”。

二、从划一的环境到自主的环境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自主活动和交往的空间,我园在一日活动的时间与内容的安排上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在早晨8:35―9:00这一时间段将区域游戏活动和区域学习活动相互渗透,以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交流,社会性、自律性、创造性等为目标,结合各班特色给幼儿以最大程度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班既保留了幼儿百玩不厌“娃娃家”、“爱心医院”、“小菜场”、“小小建筑师”等传统游戏,又不断地增添和改进了一些既有趣味性,又有一定学习价值的“小书屋”、“故事角”、“智慧乐园”、“糖果店”、“你会拼吗?”、“西饼屋”、“小画家”、“动物世界”等活动内容。游戏是幼儿自选的,活动材料是幼儿自己拿放的,游戏的场地是在游戏的不断更新中逐渐行成的,所以幼儿对每一种材料及游戏的地点都十分熟悉,幼儿越来越像小主人了。有时我们也会把一些带有新的知识点的材料逐渐投放,并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引起幼儿注意,让孩子在和材料的操作、探究、互动中达到发展的目的。比如说,“西饼屋”中投放的半成品材料;在“智慧乐园”中提供的字卡;“小菜场”的蔬菜……可以说所有活动的产生和延续都是小朋友和老师共同参与的一种过程。由于是他们自主的活动,因此游戏中幼儿井然有序、活而不乱;由于考虑了他们的个人需要,环境之间互不干扰,因此幼儿个性得到了发展,幼儿活动的专注和投入程度、学习习惯等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也得到一个启示:空间是有限的,创意是无限的;教室是固定的,内容是流动的;两个人的力量是单一的,但“众人拾柴火焰高”。

三、从固定的环境到流动的环境

环境是幼儿学习的折射和反馈,是家长了解幼儿园教学流程的一个窗口。而这个窗口应该展示些什么呢?一天,飞飞从家里带来了一只小乌龟,好多小朋友都围了上去,议论纷纷,这个说:“小乌龟会游泳的呀!”那个问:“小乌龟吃什么呢?”孩子们对动物很感兴趣的,从水里游的,到地上走的,再到天上飞的,孩子们都能说出很多。为了满足孩子们这方面的兴趣,生成了“可爱的动物”这个主题,我发动家长利用休息天带幼儿去动物园、马戏团观察动物,给动物拍照、画画,装饰我们的主题墙,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动物。

四、从单一的环境到整合的环境

一个好的环境应该对幼儿有一定的良性刺激作用,孩子在环境中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所以我们改变了环境中互不联系的状况,结合活动环境的内容成为有机的整体。在语言活动“谁偷吃了我的蛋”之前,我们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有关的图片和资料,让幼儿了解一些蛋生的动物和它们的生活习性。同时我们又开展了主题绘画“谁会生蛋”,并在识字角提供了字卡。由于有了感性的认识,幼儿的认读变得轻松、愉快。家长从环境中了解了孩子的现状,孩子也在与这种整合、有序的环境交互作用下,获得了观察、记忆、表达、分析、判断等能力的不断发展。

五、从局部环境到宏观环境

说到环境,我们首先想到幼儿园甚至班级,其实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就是“大”环境,其中有着丰富的教育信息和资源,这些恰恰是孩子最需要的。我带着孩子们走到了户外,去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高楼大厦、生活现象及一物一景都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回来后,从他们的一幅幅画中我读懂了他们内心的语言,生活就是课堂。幼儿的问题随着外出的次数而增加,如“棕榈树的叶子为什么像扇子呢?”、“消防车为什么是红色的?”、“柳树姑娘辫子长长……”孩子兴奋的神情深深地触动了我,社会中有多么丰富的教育资源,拓宽孩子的视野就是为他们创设一个极有价值的教育环境。

平时除了让幼儿了解身边事外,我们认为应该让孩子有放眼世界的眼界和意识。因此“小小简报大世界”成了我们家园共建的窗口和桥梁,“冰岛火山灰爆发了”、“上海世博会”、“南非世界杯”等都成了孩子们在“好问一刻钟”的共同关注的话题。家长的参与激活了幼儿的求知欲,他们会告诉你谁是世界一流的球队,有的还会在地球仪上准确无误地指出巴西的位置……

六、从外部环境到内部环境

在与幼儿的相处中我感到,良好的心理环境的营造比硬件的创设更为重要。我们尊重孩子但不越俎代庖;我们让孩子感到大家是朋友,但让他们明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是他们踩着小椅子,把自己的作品歪歪扭扭地贴在墙上;游戏的材料是他们用半成品完成的,最后也是他们自己收放的。同样劳动中他们也有创造和乐趣,建构区的积木由开始的按类摆放逐渐变化为把相同的积木按序排列,后来他们会在一个图形上再加放其他形状的积木,并以一定的摆法连续下去,就好似一条美丽的连续纹样。“处处是教育之地,时时是教育之时”,教育无处不在,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第三位老师。幼儿园的教育是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三者互动的结果。我们提供给幼儿的,应该是他们兴趣和需要的折射;而我们想给他们的,也应是社会需要的反馈。要想让他们成为未来的主人,就应该先让他们成为现实生活的主人,让孩子们成为环境的主人。

上一篇:明代女子私学刍议 下一篇:网络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