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灾成因分析及减灾措施探究

时间:2022-10-26 07:37:41

我国水灾成因分析及减灾措施探究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同水灾进行着顽强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水灾至今仍是我们的心腹大患。文章主要介绍了多年以来我国水灾频发的各种原因,尤其是近两年我国在防洪建设方面的薄弱环节,并结合时展和我国各方面环境的变化,提出下一步的防汛减灾措施。

【关键词】水灾成因;减灾措施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129-01

在自然灾害频发之际,如何将暴雨、大潮等自然现象造成的灾害降到最低程度,又一次成为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文章对水灾成因做了一些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水利发展的实践,对减灾措施进行了探索。

一、我国水灾成因分析

(一)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我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降水在季节分布上,很不均匀。我国大部地区夏秋多雨、多洪涝。全年的降水量大部集中在夏季湿润高温的时期,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所以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二)河流出现严重的不通畅现象

在我国近几十年的迅速发展中,一些主要江河由于各种人类活动,其自然功能正在或已经退化。很多河流失去有关通航方面的治理,进而引发了严重的河流不通畅问题。在很多的城区,一些防水工程已经有部分老化,其抵御洪水的能力几乎为零,一旦连连暴雨,洪水淹城则不可避免。

(三)防洪涝潮能力弱

我国多数城市防洪工程还在建设之中,许多城镇防洪标准还很低,且病险水库不断出现,如遇到台风暴雨,险象环生,很难发挥其防洪作用。由于城市化建设,渗水性能良好的土地大大减少,加上城市排水系统还不够不完善,地面径流增加,积水难以排放,容易积涝成灾。此外测报和预警还不能完全达到及时、准确的要求,在防灾减灾中往往起不到预期的作用。

(四)我国天然湖泊及湿地面积迅速减少

资料显示,中国现存湿地总面积虽然居亚洲首位,占到国土面积的3.77%,但这个数据远远低于全球湿地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6%的平均水平。众所周知,天然湖泊对江河的水位具有调节能力,湿地有很强的蓄水防旱等能力。现在湖泊和湿地面积的迅速减少,严重的降低了江河抵抗洪水的能力。

二、减灾措施探索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国水灾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完全消除水的灾害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以最大的努力把水灾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我国从1949年建国以来,就一直很注重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对大江大河的治理,但从近两三年洪水爆发的集中点看,我国对中小河流的治理还有不足,水利设施陈旧,防洪标准偏低。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中小河流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病险水库等科学选择工程加固方案,适时对一些消除了病情险情的水库进行加高加固扩容,增强蓄防洪能力,并每年定期进行检查,特别要汛前排查,防范于未然。

(二)逐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

针对河流所在的地区应采取不同的措施,逐步完善防洪体系。例如,在具有山区特点的河流,以工程措施为主,采取修建中小水库、淤地坝、堤防护坡等多种形式,但要防止盲目修建堤防,以免抬高洪水位,加重水灾;由山区进入丘陵平原区的河流,宜采取以生物措施为主的治理方式,退耕还林,植树种草,稳定河道,保护两岸土地资源;处于平原区的河流,可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河道治理方针。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的建设,以便尽可能地降低洪灾损失。

(三)在流域内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尽管我国近几十年植树造林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总体来说,水土流失现象仍然很严重。在流域内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增加浅层土壤的蓄水能力,可以延缓地面径流,减轻水土流失,削减河道洪峰洪量和含沙量。该措施对减缓中等强度洪水的作用非常显著,对于高强度的暴雨洪水,虽作用减弱,但仍有削峰滞洪作用。

(四)恢复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和湿地的蓄水能力

内陆湖泊具有调节江河流量的作用,有利于生态平衡。因此,要以维护湖泊生命健康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相结合,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湖泊资源,严格规范和约束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遏制湖泊萎缩和退化趋势,全面改善湖泊生态系统,让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同时加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遏制其迅速减少势头。

三、结语

防洪工程是一个涉及到法律、政策、经济等各方面的综合工程。只有协调好各方面,才能保证防洪工程的有效实现。现代防洪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树立与时俱进的防洪理念,把最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管理办法运用到防洪的实践中来,同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影响,真正的做到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取得防洪工作的新突破。

上一篇:环境会计在我国推行的现状分析 下一篇:转变观念 加强思想品德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