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的研究概况

时间:2022-10-26 07:21:25

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的研究概况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7-0329-01

产后缺乳是妇女产后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称为产后缺乳[1]。产后缺乳发病率占产妇的22.2%,具有上升的趋势[2]。众所周知,母乳喂养对母婴均有益处,其中母乳,尤其是产后5 天内分泌的初乳富含抗体、丰富的蛋白质、较低的脂肪及宝宝所需要的各种酶类、碳水化合物等,初乳中免疫物质可以覆盖在婴儿未成熟的肠道表面,阻止细菌、病毒的附着,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抵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初乳还有促进脂类排泄的作用,减少黄疸的发生。与此同时,哺乳也有利于母亲健康,通过婴儿吸吮乳汁可刺激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还可减少乳腺癌和宫颈癌的发病[3]。因此,对产后缺乳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尤其是促进产后最初几日母乳分泌的增加,改善缺乳,满足婴儿哺育喂养的需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产后缺乳的机制和中医药治疗研究相关文献作综述如下。

1 产后缺乳的病因病机研究

中医学认为乳汁源自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与气血同源,资于冲任,赖乳脉、乳络输送,经泌出,若气血亏虚,津液不足,则致乳汁减少或不足;或七情所伤,肝气郁结,可致乳汁不通或缺乳。多数医家认为气血不足,或气机郁滞,影响乳汁的生化和流通,是产后缺乳的主要原因。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产后乳少或上方论》论述“妇母乳汁,乃气血所化,若元气虚弱,则乳汁短少,初产颀胀,此乳未通……若累产无乳,此内之津液,盖乳汁资于冲任,若妇人疾在冲任,乳少而色黄者,生子则怯弱多疾”。明确提出了产后缺乳由于所血虚弱,内云津液所致。金.张子和《儒门事亲.卷五》谓“妇人本生无乳者不治,或因啼哭悲怒郁结,气溢闭塞,以致乳脉不通”。阐明了产后缺乳因情志抑郁,气机不畅,肝气郁结,以致乳脉涩滞,阻碍乳汁动行而致乳少。现代医家唐汉钧[4]认为“妇人乳汁,及冲任气血所化,故下则为经,上则为乳。若产后乳迟乳少者,由气血不足所致。”杨芳娥[5]提出:“产后缺乳多因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机体虚弱,或因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所致。”由此可见,产后缺乳的病机主要有以下二方面:一是由于脾素虚,气血生化乏源,或因分娩失血过多,气随血耗,气血衰少,影响乳汁生成;二是由于产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肝失条达,乳脉涩滞,阻碍乳汁运行致缺乳。周燕容等[6]从现代生理、病理研究揭示:任何精神因素如情绪紧张、焦虑、忧郁、睡眠等因素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神经反射抑制催乳素和缩宫素的分泌,影响乳汁的合成与分泌。因为下丘脑功能与情绪有关,故泌乳受情绪的影响较大。同时心情压抑可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使乳腺血流量减少,阻碍营养物质和有关激素进入,从而使乳汁分泌减少,与中医学产后缺乳因七情所伤,肝气郁结,遂致两乳胀满疼痛,乳不通或乳汁少机理相吻合。

2 辨证分型研究

根据中医学辨证分型的特点,对于产后缺乳治疗及评价治疗的效果,需要对产后缺乳作出规范、统一临床分型。国家中医药行业标准[7]分为两型:①气血亏虚型;②肝气郁滞型。明确产后缺乳的辨证分型对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崔英华[8]根据临床症候也分为两型:①气血虚弱;②肝气郁滞。郑春艳[9]辨证论治分为三型:①气血虚弱;②肝郁气滞;③痰湿壅阻。并提出各型的治法及方药。张心夷[10]把缺乳的辨证论治归纳为四型: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②肝郁气滞,乳络不通;③肺气虚弱,宣降失司;④肾气不足,精血亏虚。此外,还有辨为肾气虚弱型、痰气阻滞型[11]。临床上辨证分型各医家不同,至今尚无统一的标准及证候,哪种证型最常见,还仍未有确实的证据予以定论。

3 中医药治疗进展

3.1 辨证分型论治:根据产后缺乳的不同证型,中医学在产后缺乳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辨证论治是历代医家所所遵循的方法之一。《傅青主女科》[12]曰:“妇人产后绝无点滴之乳,人以为乳管之闭也,谁知是气与血两涸乎。治宜补气以生血。乳汁不通,人以为阳明之火热也,谁知肝气之郁结乎,故治法宜大舒其肝木之气。”提示了辨证治疗大法:血气虚弱,宜补气养血;肝气郁结,宜行肝解郁,通络下乳。后人根据其法则在临床上运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陈波[13]辨证分型施治产后缺乳45例,并设对照组40例。治疗组气血虚弱型24例,肝郁气滞型21例,方药组成:黄芪、党参、穿山甲、王不留行、柴胡、香附,气血虚弱型加猪蹄、党参、白芍、归身;肝郁气滞加枳壳、郁金、蒲公英。两型均配合饮食治疗。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3.2 单方、验方:白金凤[15]用通乳散(人参、黄芪、当归、木通、桔梗、甘草)配合心理指导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64例,总有效率达100%。王燕[16]等报道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党参、当归、白术、橘皮、升麻、柴胡、甘草、炮山甲、王不留行、八爪鱼1只)治疗产后缺乳60例,有效率占91.7%。李婴[17]用自拟下乳汤(黄芪、当归、炮山甲、桔梗、陈皮、通草、鲫鱼1条)治疗产后缺乳56 例,总有效率98.2%。张淑文等[18]依据中医气血学说理论自拟催乳育儿汤治疗产后缺乳216 例,该方主要功效为催乳生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增强机体免疫力,主要用于血气虚弱、肝郁气滞及剖宫产术后引起的泌乳障碍,总有效率为100%。

3.3 针灸治疗:针刺能较好地调节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患者激素内环境的稳定能力,使垂体――性腺轴、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得以改善,从而促进泌乳。如王宏才[19]采用电针针刺少泽穴治疗产后缺乳,以商阳穴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李密清[20],取患侧,以乳中()为中心,建立象限坐标,距坐标中心约2 寸处各取1 穴,共4 穴作为主穴,虚证配足三里,实证配膻中,总有效率为100.0%。李种泰[21]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灸组采用针刺和艾条熏灸膻中、乳根、少泽,对照组口服中药催乳方。结果:治疗2 个疗程后,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61.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4针药结合治疗:运用针刺结合中药内服,针导药物,药助针效,促进乳汁分泌,如刘丽[23]运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产后缺乳62例,针刺取膻中、少泽(双)、乳根(双), 气血虚弱配足三里;肝郁气滞配太冲;痰湿瘀阻配丰隆。同时配以内服中药,气血两虚型治宜补气养血,佐以通乳。方用通乳丹加减。肝郁气滞型治宜疏肝解郁,活络通乳,方用下乳涌泉散加减。痰湿瘀阻型治宜化痰理气,通络下乳,方用二陈汤加减。每日1剂,每日2次,水煎服。10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对照组不用针刺治疗,单纯内服中药,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陈欣[24]以针药结合治疗缺乳30例。方法:选择确诊病例30例(缺乳气血虚弱型),以针药结合治疗。结果:痊愈22例,好转5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达90% 。张冰[25]针药结合治疗产后缺乳152例。针刺主穴:乳根、膻中、少泽、足三里;配穴:太冲、乳泉穴(在极泉前5 分处),通乳穴1、2、3(以为中心点,上下外个3 寸处)。口服自拟通乳汤:白芷15g、地龙20g、穿山甲15g、漏芦15g、红花15g、王不留行15g、川贝母15g, 洗净后加水500mL,煎至300~4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气血虚弱型,加生黄芪15g、党参15g、当归15g,以益气养血;肝郁气滞型,加柴胡15g、香附15g、川芎15g、陈皮15g,以疏肝解郁通络。治愈率为100%。

3.5 催乳药膳:将中药与膳食一起煮或炖,加入调料,并佐餐食用,有通乳之功能,如中国疗养医学所记[26]:①黄药菜炖猪肉:黄药菜50g、瘦猪肉200g、盐适量。将黄花菜、瘦猪肉清炖加盐佐膳,佐餐食用,可生津止渴、利尿通乳。②黑芝麻粥(《本草纲目》):黑芝麻25g、大米适量,将黑芝麻捣碎,大米淘净,加水适量煮粥,每日2-3次,或经常佐餐食用,可补肝肾,润五脏,适用于产后乳汁不足。③豌豆粥(《寿世青编》):豌豆50g,以水煮熟豌豆,空腹食,每日2次,可下乳。

3.6 中医其他疗法:中医的特色治疗如推拿、穴位按摩、刮痧等,运用推、揉、压、拨、擦、刮等手法也具有平衡阴阳、滋阴补肾、健脾和胃,调理气血之功效,从而促进乳汁分泌。如丁雅莉[27]选择膈俞、脾俞、胃俞、肝俞穴各点揉1分钟,自上而下直推胸骨10 遍,分推膻中至10 遍,摩房8~ 12 分钟,五指梳抓8~ 10 遍,拇指与食指相对捏放自根部至,反复8~ 10 遍。做完一侧,再做另一侧。两侧做完,按旁、乳根、膻中各1~ 3 分钟,然后按揉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各1 分钟,最后拿肩井、掐少泽结束。每天治疗1次治疗产后缺乳,总有效率为97%。郑娟娟等[28]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本病:主要通过全身推拿、局部的推拿以及足部反射区的按摩促进泌乳,取得满意的效果。陈煤[29]刮痧加艾灸治疗产后缺乳,取项丛刮、肩胛环、膻中刮、乳根、少泽,气血亏虚加足三里、三阴交,肝气郁滞加太冲、内关。每日1 次,5 次为1 疗程,总有效率92. 9% 。

4 问题与展望

中医药在治疗产后缺乳,促进产后康复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治疗方法丰富多样、简单易行、疗效显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①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不利于进行统一的疗效评价和筛选科学有效的组方。②中药作用机理尚缺乏深入的实验研究和科学的理论依据。③临床病例研究尚缺乏大样本、多地区的统一标准观察,为以后的实验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产后缺乳的中医药治疗从宏观到微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制定出统一的辨证分型,制定科学的疗效标准,发展多种剂型,逐渐形成系统的、固定的方药剂型,使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方面实行量化管理,提高对产后缺乳的治愈率和有效率,为母婴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宝璋.中医妇产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01

[2] 林毅,唐汉钧.现代中医病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38

[3] 林玲,张阳.催乳汤治疗产后缺乳400例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4,22(4):680

[4] 唐汉钧,陈红凤.中医临床手册[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4:2

[5] 杨芳娥.自制催乳饮治疗缺乳58例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3(4):37

[6] 周燕蓉, 谢萍, 毛利华等.产后缺乳的中西医认识[J]甘肃中医, 2006, 19( 2) : 27- 28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1

[8] 崔英华.产后缺乳的中医治疗[J].光明中医,2007,22(1):24-26.

[9] 郑春艳.产后缺乳的辨证论治[J].河北中医,2007,29(5):428.

[10] 张心夷.缺乳的辨证论[J]中医药学刊,2006,24(4):711.

[11] 殷勇,唐珊玲,表成业等.生乳合剂对产妇血清、乳汁PRL水平的影响[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5,18(6):467-468

[12] 傅山.傅青主女科[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2-64

[13] 陈波.自拟方治疗产后缺乳45例[J]新中医,2009,41(9):84-85

[14] 韩连玉,刑红梅,闫俊英.产后缺乳辨证论治5法[J]河北中医,2007,29(8):716.

[15] 白金凤.通乳散配合心理指导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64例[J]陕西中医,2010,31(10)1355-1356

[16] 王燕,李莉,彭俊芳.补中益气汤治疗缺乳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8):95

[17] 李婴.自拟下乳汤治疗产后缺乳56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3):59.

[18] 张淑文,乔冬梅,刘传清.自拟催乳育儿汤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12(2):48.

[19] 王宏才,安军明,韩颖,等.针刺少泽治疗产后乳汁分泌不足[J]中国针灸,2007,27(2):85-87.

[20] 李密清,王敬珍,王凤霞.针刺治疗乳少50例[J]中国针灸,2007,27(8):597.

[21] 李种泰.针灸治疗产后乳55例[J]陕西中医,2006,27(2):226-227.

[22] 赵彦,李青,丁秋蕾.针刺治疗产后乳224例[J]陕西中医,2008,29(3):338-339.

[23] 刘丽,李文丽.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产后乳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6,28(6):452-253.

[24] 陈欣.针药结合治疗缺乳30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8,28(11):826-827.

[25] 张冰.针药结合治疗产后乳152例[J].亚太传统医药,2009, 5(12):32.

[26] 产后缺乳药膳方[J]. 中国疗养医学,2007,16(5):265,274,320.

[27] 丁雅莉.按摩治疗产后缺乳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9):39

[28] 郑娟娟,陆萍,赵毅.推拿手法治疗产后缺乳的研究[J]中国针灸,2009,29(6):501-503

[29] 陈谋.刮痧加艾灸治疗产后缺乳[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1):17.

作者单位:537100 广西贵港市中医医院

上一篇:中医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研究现状 下一篇:警惕中药\中成药对肾\肝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