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诊断胃癌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26 05:09:39

B超诊断胃癌的临床分析

关键词 临床 B超 诊断 胃癌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胃镜及病理诊断只能看到黏膜自身的病变,难于估价病变的浸润深度、邻近器官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而以断面解剖为显像基础的超声检查,能清晰地显示病变的范围、胃壁的厚度、肿物的大小、生长的形态、内部结构、周围浸润及其在腹腔内的转移等,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资料。适合所有患者,其价廉,无痛苦,特别适合于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年老体弱、病情比较衰竭的患者,并且能作出快速的初步诊断,为患者尽早手术治疗带来了很大帮助。本文将经B超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2例胃癌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及声像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讨B超诊断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2001年至今收治胃癌患者22例,皆因胃区不适等原因由B超检查诊断,并经临床理化检验证实,其中男16例,女6例,男女之比2.7:1;年龄30~83岁。其中60岁以上17例(77.3%)。病史7天~2.5年,平均5个月。有不规则上腹疼18例(81.8%),上腹饱胀、食欲下降15例(68.1%),恶心呕吐8例(36.4%),黑便4例(18.2%),部分患者表现为贫血、乏力,多数患者同时有两种以上症状。

使用仪器:LOGIQC3PRO型B超仪。探头频率3.5MHz。探查前准备,嘱患者前1天晚上进食易消化的食物,禁食8~12小时,探查前患者饮用胃显影剂兑水500ml,其显影剂作用是排出胃内空气,防止空气对超声的干扰,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及右侧卧位,常规检查肝、胆、胰、脾及腹腔后,再观察胃的声像图。依次探查噴门、胃底、胃体、胃窦、幽门及十二指肠,在此胃部投影区内进行横向、纵向、斜向扫查,对疑有胃底贲门区病变者,饮水后在口腔内含一口水,待在声像图上确定贲门口位置时令其咽下,有助于该部位观察和诊断,有胃下垂的患者可行站立位检查,对病变区进行拍片或贮存。

结 果

声像图类型:腔内生长型21例,腔外生长型1例。

分类及病变部位:①癌的类型及形态:肿块型蕈伞状4例,溃疡型局限溃疡7例,侵润溃疡6例,弥漫型3例,丘陵状2例。②癌的病变部位:胃底贲门3例,小弯侧5例,胃窦区12例,幽门区2例。③转移部位例数:肝脏3例,淋巴结4例,门静脉或下腔静脉2例,腹膜腔3例,胰腺1例,脾脏1例,同时2个脏器转移2例。

讨 论

声像图所见:⑴正常胃壁:在声像图上可清晰显示正常胃壁为3层强回声及2层弱回声相间的5层结构。第1层强回声为胃内容物与黏膜表层的界面反射,第2层的弱回声为黏膜层,第3层强回声是黏膜下层,第4层是第2个弱回声为肌层,第5层是强回声反射为浆膜层。胃壁厚度≤6mm。⑵肿块:①可见到向胃腔内生长的回声增强性光团或低回声肿块,以低回声多见,其表面不光滑,呈菜花状、蕈伞状、丘陵状。病变一般仅侵及黏膜层、黏膜下层及肌层,很少侵犯浆膜层,其他胃壁结构正常,BOR-RMANNⅡ型;②病变部位见到胃壁呈低回声改变,表面回声略强,周围黏膜向上隆起,表现为“火山口”及“河堤状”,病变与周围界限清楚的BOR-RMANN Ⅱ型;③病变向周围浸润不清的属BORRMANN Ⅲ型。⑶胃壁增厚:胃壁5层结构分辨不清,病变部位明显增厚,弥漫型胃癌可见大部分胃壁增厚、多呈低回声,属BDR-RMANN Ⅳ型。⑷胃腔狭窄:胃壁增厚造成声像图上的“充盈缺损”或整个胃腔呈不规则的狭窄,致胃腔形态失常,未形成梗阻时可见液体在肿物旁流动。如形成梗阻时,则液体出现明显的返流,胃腔不缩小。⑸蠕动异常:病变累及部位呈僵硬状态、蠕动波明显少,弥漫型则蠕动完全消失,状似皮革袋。

通过上述22例胃部肿瘤患者,说明胃肠B超造影检查对一些年老体弱患者作出初步诊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帮助,特别是对胃壁增厚型胃癌有其独特的作用,因为向胃壁外生长的肿瘤有可能胃镜发现不了,但超声医师要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否则也容易出现漏诊,但对一些能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来说,首选胃镜检查,因为胃镜比较直观,加上胃镜下活检做病例切片可以确诊。

参考文献

1 李淑清,王立服.B超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黑龙江医学,2003,27(3):210-211.

2 龚旭坚.B超中诊断胃癌浅析.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1,2(2):14-15.

上一篇:脑出血急性期病情加重22例分析 下一篇: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